202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下载

202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4日



2021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2 题,满分 54 分,第 1~6 题每题 4 分,第 7~12 题每题 5 分)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则 a10    . 2.已知 z 1 3i ,则| z  i |   . 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高为 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2x  5 4.不等式 1的解集为  . x  2 5.直线 x  2 与直线 3x  y 1 0 的夹角为  . a x  b y  c a1 b11116.若方程组 无解,则    . a2 x  b2 y  c2 a2 b2 7.已知 (1 x)n 的展开式中,唯有 x3 的系数最大,则 (1 x)n 的系数和为  . a8.已知函数 f (x)  3x  (a  0) 的最小值为 5,则 a    . 3x 1 9.在无穷等比数列{an}中, lim(a1  an )  4 ,则 a2 的取值范围是  . n 10.某人某天需要运动总时长大于等于 60 分钟,现有五项运动可以选择,如表所示,问有 几种运动方式组合   A运动 B运动 8 点 9 20 分钟 C运动 9 点 10 40 分钟 1(0  b 1) 的左、右焦点为 D运动 10 点 11 30 分钟 E 运动 7 点 8 点点点点11 点 12 点30 分钟 30 分钟 y2 b2 11.已知椭圆 x2  F、F2 ,以 O为顶点, F2 为焦点作抛物 1线交椭圆于 P ,且 PF F2  45 ,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1312.已知   0,存在实数 ,使得对任意 n N * ,cos(n )  ,则 的最小值 2是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3.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的是A. f (x)  x2 C. f (x)  2x B. f (x)  sin x 14.已知集合 A {x | x  1 x R} B {x | x2  x  2… 0 的是A. A  B 15.已知函数 y  f (x) 的定义域为 ()D. f (x) 1 ,,,x R},则下列关系中,正确 ()B.ð A  ð B C. AB   D. AB  R RRR,下列是 f (x) 无最大值的充分条件是 (   )A. f (x) 为偶函数且关于点 (1,1) 对称 B. f (x) 为偶函数且关于直线 x 1对称 C. f (x) 为奇函数且关于点 (1,1) 对称 D. f (x) 为奇函数且关于直线 x 1对称 16.在 ABC 中, D为BC 中点, E为AD 中点,则以下结论:①存在 ABC ,使得     AB CE  0 ;②存在三角形 ABC ,使得CE / /(CB  CA) ;它们的成立情况是 (    ) 第 1 页(共 12 页) A.①成立,②成立 B.①成立,②不成立 C.①不成立,②成立 D.①不成立,②不成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14+14+14+16+18=76 分) 17.(14 分)四棱锥 P  ABCD ,底面为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4, E 为 AB 中点, PE  平 面ABCD (1)若 PAB 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 P  ABCD 的体积; (2)若CD 的中点为 PF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45,求 PC .F,与AD 所成角的大小. 18.(14 分)已知 A、B、C为;ABC 的三个内角, a、b、c是其三条边, a  2 ,1cosC   .4(1)若sin A  2sin B ,求 b、c44(2)若 cos(A  )  ,求 c.519.(14 分)(1)团队在 O点西侧、东侧 20 千米处设有 满足| PA|  | PB | 20 千米,可知 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以 轴正半轴,北侧为 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北偏东60 处,求双曲线标 点坐标. (2)团队又在南侧、北侧 15 千米处设有 米,| QC |  | QD |10 千米,求| OQ | (精确到 1 米)和 A、B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一 点为PxP在A、BO点为原点,东侧 yP准方程和 PC、D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 QA|  | QB | 30 点位置(精确到 1 米,1) 千Q20.(16 分)已知函数 f (x)  | x  a | a  x (1)若 a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若 a  0 ,若 f (ax)  a 有 2 个不同实数根,求 a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 a,使得函数 f (x) 在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若存在,求出 a的取值范 围. 21.(18 分)已知数列{an}满足 an… 0 ,对任意 n… 2 an1 的等差中项. an an1 中存在一项使其为另一项与 , 和 (1)已知 a1  5 ,a2  3 ,a4  2 ,求 a3 的所有可能取值; a2 a5 a8 为正数,求证: a2 a5 a8 成等比数列,并求出公 、 、 (2)已知 a1  a4  a7  0 ,、、比 q ; (3)已知数列中恰有 3 项为 0,即 ar  as  at  0 ar1  as1  at1 的最大值. 2  r  s  t ,且 a1 1 a2  2 ,求 , , 第 2 页(共 12 页) 2021 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2 题,满分 54 分,第 1~6 题每题 4 分,第 7~12 题每题 5 分)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则 a10   21 . 【思路分析】由已知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直接求解. 【解析】:因为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 3,公差为 2, 则a10  a1  9d  3  9 2  21.故答案为:21.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2.已知 z 1 3i ,则| z  i |  . 【思路分析】由已知求得 z  i ,再由复数模的计算公式求解. 【解析】: z 1 3i z  i 1 3i  i 1 2i | z  i ||1 2i | 12  22  5 .故答案为:  5,,则5.【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复数的加减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复数模的求法,是基础 题. 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1,高为 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4  . 【思路分析】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解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1,高为 h  2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为 S侧  2rh  2 1 2  4 .故答案为: 4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2x  5 x  2 4.不等式 1的解集为  (7,2)  . x  7 【思路分析】由已知进行转化  0 ,进行可求. x  7 x  2 2x  5 x  2 2x  5 x  2 【解析】: 1 1 0   0 ,解得, 7  x  2.故答案为: (7,2) .x  2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属于基础题. 65.直线 x  2 与直线 3x  y 1 0 的夹角为 . 【思路分析】先求出直线的斜率,可得它们的倾斜角,从而求出两条直线的夹角. 2【解析】: 直线 x  2 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 ,3直线 3x  y 1 0 的斜率为 3,倾斜角为 ,2366故直线 x  2 与直线 3x  y 1 0 的夹角为 故答案为: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两条直线的夹角,属于基础题. a x  b y  c a1 b11116.若方程组 无解,则   0 . a2 x  b2 y  c2 a2 b2 【思路分析】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行列式表示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第 3 页(共 12 页) a x  b y  c a1 bc1 b1a1 c1 a2 c2 1111【解析】:对于方程组 ,有 D  , Dx  , Dy  ,a2 x  b2 y  c2 a2 b2 c2 b2 Dx x  y  DDy 当D  0 时,方程组的解为 ,Da x  b y  c 111根据题意,方程组 无解, a2 x  b2 y  c2 a1 b1所以 D  0 ,即 D   0 ,故答案为:0. a2 b2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行列式表示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方程组的 解与对应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的更为清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行列 式表示法中对应的公式. 7.已知 (1 x)n 的展开式中,唯有 x3 的系数最大,则 (1 x)n 的系数和为 64 . 【思路分析】由已知可得 n  6 ,令 x 1,即可求得系数和. 【解析】:由题意,Cn3  Cn2 ,且Cn3  Cn4 所以 n  6 ,所以令 x 1 (1 x)6 的系数和为 26  64.故答案为:64.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考查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a8.已知函数 f (x)  3x  (a  0) 的最小值为 5,则 a   9 . 3x 1 【思路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该题只需将函数解 a析式变形成 f (x)  3x 1 1,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注意等号成立的条 3x 1 件. aa【解析】: f (x)  3x   3x 1 1… 2 a 1 5 ,3x 1 3x 1 所以 a  9 ,经检验,3x  2 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9.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以及整体的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积为 定值,属于基础题. 9.在无穷等比数列 {an}中, lim(a1  an )  4 ,则 a2 的取值范围是  (4 ,0) (0 ,n 4)  . 【思路分析】由无穷等比数列的概念可得公比 而得解. q 的取值范围,再由极限的运算知 a1  4 ,从 【解析】: ,无穷等比数列{an} ,公比 q(1 ,0) (0 ,1) ,lim a  0 lim(a  a )  a  4 0) (0 , 4) . a2  a1q  4q(4 , , n1n1n n 故答案为: (4 ,0) (0 ,4)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无穷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极限的运算,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属于基础题. 10.某人某天需要运动总时长大于等于 60 分钟,现有五项运动可以选择,如表所示,问有 几种运动方式组合 23 种  第 4 页(共 12 页) A运动 7 点 8 30 分钟 B运动 8 点 9 20 分钟 C运动 9 点 10 40 分钟 D运动 10 点 11 30 分钟 E 运动 点点点点11 点 12 点30 分钟 【思路分析】由题意知至少要选 2 种运动,并且选 2 种运动的情况中, AB 、 DB 、 EB 的 组合不符合题意,由此求出结果. 【解析】:由题意知,至少要选 2 种运动,并且选 2 种运动的情况中, AB 、 DB 、 EB 的组 合不符合题意; 所以满足条件的运动组合方式为:C52  C53  C54  C55  3 10 10  5 1 3  23 (种 ) . 故答案为:23 种.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组合数公式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统筹问题的思想应用问题,是基 础题. y2 b2 11.已知椭圆 x2  1(0  b 1) 的左、右焦点为 、 为顶点,F2 为焦点作抛物 F F2 ,以O 1线交椭圆于 P ,且 PF F2  45 ,则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x 1 2  . 1【思路分析】先设出椭圆的左右焦点坐标,进而可得抛物线的方程,设出直线 PF1 的方程并 与抛物线联立,求出点 P的坐标,由此可得 PF2  F F2 ,进而可以求出 PF ,PF2 的长度, 11再由椭圆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析】:设 F (c,0) ,F2 (c,0) ,则抛物线 y2  4cx ,12y  4cx y  x  c 直线 PF : y  x  c ,联立方程组 ,解得 x  c , y  2c , 1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c,2c) ,所以 PF2  F F2 ,又 PF2  F2 F  2c,所以PF  2 2c 111所以 PF  2 2c ,所以 PF  PF2  (2  2 2)c  2a  2 ,11则c  2 1 ,所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x  c 1 2 故答案为: x 1 2 ,.【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以及椭圆的定义和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运算推理能力, 属于中档题. 312.已知   0,存在实数 ,使得对任意 n N * ,cos(n )  ,则 的最小值是  22 5 . 32 2 k【思路分析】在单位圆中分析可得  ,由  N *,即  ,k  N *,即可求得 的最小值. 【解析】:在单位圆中分析,由题意可得 n  的终边要落在图中阴影部分区域(其中 63AOx  BOx  所以  AOB  ),,因为对任意 n N *都成立, 第 5 页(共 12 页) 2 2 k所以  N *,即  ,k  N * 2 ,.同时  ,所以 的最小值为 352 5故答案为: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最值,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中档题.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3.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的是 A. f (x)  x2 B. f (x)  sin x 【思路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以及映射的定义即可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解析】:选项 :因为函数是二次函数,属于二对一的映射,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得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选项 根据函数的定义可得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   )C. f (x)  2x D. f (x) 1 AA错误, 错误, B:因为函数是三角函数,有周期性和对称性,属于多对一的映射, B选项 选项 CD:因为函数的单调递增的指数函数,属于一一映射,所以函数存在反函数, C正确, :因为函数是常数函数,属于多对一的映射,所以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错误, D故选: C.【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以及映射的定义,考查了学生对函数以及映射概念的理 解,属于基础题. 14.已知集合 A {x | x  1 的是A. A  B 【思路分析】根据集合的基本运算对每一选项判断即可. , x R}, ,x R},则下列关系中,正确 B {x | x2  x  2… 0 ()B.ð A  ð B C. AB   D. AB  R RR【解析】:已知集合 A {x | x  1 解得 B {x | x… 2 x R} x„ 1 ð A {x | x„ 1 ð B {x | 1 x  2} x R} ,x R} ,B {x | x2  x  2… 0 , x R}, 或,,,,;RR第 6 页(共 12 页) 则AB  R ,AB {x | x… 2} ,故选: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比较基础. 15.已知函数 y  f (x) 的定义域为 ,下列是f (x) 无最大值的充分条件是 (    ) D . RA. f (x) 为偶函数且关于点 (1,1) 对称 B. f (x) 为偶函数且关于直线 x 1对称 C. f (x) 为奇函数且关于点 (1,1) 对称 D. f (x) 为奇函数且关于直线 x 1对称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判断选项:对于 ABD ,举出反例可得三个选项错误,对于 C,利用反证法可得其正确. 【解析】:根据题意,依次判断选项:  x 2对于 A,f (x)  cos 1 ,f (x) 为偶函数,且关于点 (1,1) 对称,存在最大值, 错误, A对于 对于 BC,f (x)  cos( x) ,f (x) 为偶函数且关于直线 x 1对称,存在最大值, B 错误, ,假设 f (x) 有最大值,设其最大值为 M,其最高点的坐标为 (a,M ) ,,f (x) 为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 f (x) 的图象存在最低点 (a,M ) 又由 f (x) 的图象关于点 (1,1) 对称,则 (a,M ) 关于点 (1,1) 对称的点为 (2  a,2  M ) ,与最大值为 对于 M相矛盾,则此时 f (x) 无最大值,  x C正确, D,f (x)  sin , f (x) 为奇函数且关于直线 x 1对称, D 错误, 2故选: C.【归纳总结】本题考查了充分条件和反证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6.在 ABC 中, D为BC 中点, E为AD 中点,则以下结论:①存在 ABC ,使得     AB CE  0 ;②存在三角形 ABC ,使得CE / /(CB  CA) ;它们的成立情况是 (    ) A.①成立,②成立 C.①不成立,②成立 【思路分析】设 A(2x,2y) B.①成立,②不成立 D.①不成立,②不成立 ,B(1,0)   AB 中点,可得 (CB  CA)  2CF ,由 ,C(1,0) ,D(0,0) ,E(x, y) ,由向量数量的坐标运算即 BC 中点,可得CF AD 的交点  可判断①; 即为重心 F为D为与G,从而可判断② 【解析】:不妨设 A(2x,2y) ,B(1,0) ,,C(1,0) ,D(0,0) , E(x, y) ,   ①若AB  (1 2x,2y) AB CE  0 ,则 (1 2x)(x 1)  2y2  0 ,即 (1 2x)(x 1)  2y2 ,CE  (x 1, y)   ,2满足条件的 (x, y) 存在,例如 (0, ) ,满足上式,所以①成立; 2   ②F为AB 中点, (CB  CA)  2CF ,CF 与AD 的交点即为重心 G,因为 G为AD 的三等分点, E为AD 中点,   所以CE 故选: 与CG 不共线,即②不成立. B.第 7 页(共 12 页)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共线向量的判断,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14+14+14+16+18=76 分) 17.(14 分)四棱锥 P  ABCD ,底面为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4, ABCD (1)若 PAB 为等边三角形,求四棱锥 P  ABCD 的体积; E 为 AB 中点, PE  平 面.(2)若CD 的中点为 F,PF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45,求 PC 与 AD 所成角的大小. 1【思路分析】(1)由V  PE  S正方形ABCD ,代入相应数据,进行运算,即可; 3( 2 ) 由PE  平 面ABCD , 知PFE  45 , 进 而 有PE  FE  4 ,PB  2 5, 由 AD / /BC ,知 PCB 或其补角即为所求,可证 BC  平面 PAB ,从而有 BC  PB ,最后在 PB RtPBC 中,由 tanPCB  ,得解. BC 【解析】:(1)PAB 为等边三角形,且 PE  2 3 PE  平面 ABCD E为 AB 中点, AB  4 , ,又,32 3 3113四棱锥 P  ABCD 的体积V  PE  S正方形ABCD  2 3 42  .3(2)PE  平面 ABCD PFE PF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45,即 PFE  45 P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 分别为 AB CD 的中点, PE  FE  4 PB  PE2  BE2  2 5  AD / /BC ,为,,F,,,,第 8 页(共 12 页) PCB 或其补角即为 PC 与 AD 所成角, PE  平面 ABCD ,PE  BC ,又BC  AB ,PE AB E ,PE 、AB  平面 PAB ,BC  平面 PAB ,BC  PB ,PB 2 5 5在故RtPBC 中, tanPCB  ,BC AD 所成角的大小为 arctan 425PC 与.2【归纳总结】本题考查棱锥的体积、线面角和异面直线夹角的求法,理解线面角的定义,以 及利用平移法找到异面直线所成角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空间立体感、逻辑推理能力和 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8.(14 分)已知 A、B、C为ABC 的三个内角, a b c 、 、 是其三条边,a  2 , 1cosC   .4(1)若sin A  2sin B ,求 b、c;44(2)若 cos(A  )  ,求 c.5【思路分析】(1)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 (2)根据已知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求得 cos A sinC 的值,进而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的值. 【解析】:(1)因为sin A  2sin B ,可得 a  2b b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c的值. ,sin A ,c,又a  2 ,可得b 1 ,a2  b2  c2 22 12  c2 1由于 cosC   ,可得 c  6 .2ab 2 21 4424(2)因为 cos(A  )  (cos A  sin A)  ,254 2 可得 cos A  sin A  ,5又cos2 A  sin2 A 1 ,7 2 27 2 10 2可解得 cos A  ,sin A  ,或sin A  ,cos A  ,10 10 10 15 41因为 cosC  ,可得sinC  ,tanC  15 ,47 2 2若sin A  ,cos A  ,可得tan A  7 ,可得10 10 tan A  tanC tan AtanC 1 7  15 tan B  tan(A  C)   0 , 7 ( 15) 1 可得 B为钝角,这与 C为钝角矛盾,舍去, 25 30 22c所以sin A  ,由正弦定理 ,可得 c  .10 sin A sinC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 关系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第 9 页(共 12 页) 19.(14 分)(1)团队在 O点西侧、东侧 20 千米处设有 满足| PA|  | PB | 20 千米,可知 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以 轴正半轴,北侧为 轴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北偏东60 处,求双曲线标 点坐标. (2)团队又在南侧、北侧 15 千米处设有 米,| QC |  | QD |10 千米,求| OQ | (精确到 1 米)和 A、B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一 点为PxP在A、BO点为原点,东侧 yP准方程和 PC、D两站点,测量距离发现| QA|  | QB | 30 点位置(精确到 1 米,1) 的值即可求得双曲线方程,求出直线 OP 的方程,与双曲 点坐标; 千Q【思路分析】(1)求出 a,c,b线方程联立,即可求得 P(2)分别求出以 从而求得| OQ | ,及 【解析】:(1)由题意可得 a 10 A、B为焦点,以 C,D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联立即可求得点 Q 的坐标, Q点位置. ,c  20 ,所以b2  300 ,x2 y2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 ,100 300 315 2 25 6 直线OP : y  x,联立双曲线方程,可得 x  ,y  ,3215 2 5 6 2即点 P的坐标为 (,) . 2(2)①| QA|  | QB | 30 ,则 a 15 x2 y2 ,c  20 ,所以b2 175 ,双曲线方程为 1 ;225 175 ②| QC |  | QD |10 ,则 a  5 ,c 15,所以b2  200 ,y2 x2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1 ,25 200 14400 47 2975 47 两双曲线方程联立,得Q( ,),所以| OQ |19 米, Q 点位置北偏东 66 .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方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0.(16 分)已知函数 f (x)  | x  a | a  x (1)若 a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若 a  0 ,若 f (ax)  a 有 2 个不同实数根,求 a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 a,使得函数 f (x) 在定义域内具有单调性?若存在,求出 的取值范 a围. 【思路分析】(1)把 a 1代入函数解析式,由根式内部的代数式大于等于 0 求解绝对值的 不等式得答案; (2) f (ax)  a  | ax  a | a  ax  a ,设 ax  a  t… 0 ,得 a  t  t2 关于 的函数的值域可得的取值范围; (3)分 x…  a x  a 两类变形,结合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使得函数 f (x) 在定义域内具 有单调性的 的范围. 【解析】:(1)当 a 1时, f (x)  | x 1| 1  x | x 1| 1… 0,得| x 1|…1,解得 x„  2 x… 0 ,t… 0 ,求得等式右边 ta与a,.由或第 10 页(共 12 页) 函数的定义域为 ( ,2] [0 ,,) ; (2) f (ax)  | ax  a | a  ax ,f (ax)  a  | ax  a | a  ax  a 设ax  a  t… 0 ,t  a  t 有两个不同实数根,整理得 a  t  t2 , , t… 0 111a  (t  )2  ,时,方程有 2 个不同实数根, t… 0 ,当且仅当 0„ a  2441又a  0 ,a 的取值范围是 (0, ) ;41114(3)当 x…  a 时, f (x)  | x  a | a  x  x  x  ( x  )2  ,在 [,) 上单调递 24减, 此时需要满足 a… ,即 a„  ,函数 f (x) 11在[a , ) 上递减; 44当x  a 时, f (x)  | x  a | a  x  x  2a  x ,在 ( ,2a] 上递减, 11a„  0 ,2a  a  0 ,即当 a„  时,函数 f (x) 在(,a) 上递减. 441综上,当 a( , ] 时,函数 f (x) 在定义域 R 上连续,且单调递减. 4【归纳总结】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法,考查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考查函数单调性 的判定及其应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属难题. 21.(18 分)已知数列{an}满足 an… 0 ,对任意 n… 2 an1 的等差中项. an an1 中存在一项使其为另一项与 , 和 (1)已知 a1  5 ,a2  3 ,a4  2 ,求 a3 的所有可能取值; a2 a5 a8 为正数,求证: a2 a5 a8 成等比数列,并求出公 、 、 (2)已知 a1  a4  a7  0 ,、、比 q ; (3)已知数列中恰有 3 项为 0,即 ar  as  at  0 ar1  as1  at1 的最大值. 2  r  s  t ,且 a1 1 a2  2 ,求 , , 【思路分析】(1)根据 an a1 a2 a4 的值代入即可; (2)根据递推关系求出 a5 和an1 中存在一项使其为另一项与 an1 的等差中项建立等式,然后 将,,、,a8 ,然后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判定即可; (3)分别求出 ar1 ,as1 at1 的通项公式,从而可求出各自的最大值,从而可求出所 求. 【解析】:(1)由题意, 2an  an1  an1 2an1  an  an1 或 , 2a2  a3  a1 解得 a3 1 ,2a3  a2  a1 解得 a3  4 ,经检验, a3 1 ,a2 a2 (2)证明:a1  a4  a7  0 ,a3  2a2 ,或 a3  ,经检验, a3  ;22a3 a2 a2 a2 a5  a6  a8  ,或 a5  a1  (舍 ),a5  a6  a8  ;242a2 4a2 a5 a2 ,或 a6  a5  (舍 ),,;;284a2 8a2 a6 a2 ,或 a8  a6  (舍 )216 816 第 11 页(共 12 页) 14综上, a2 、a5 、a8 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an2  an1 an1  an an2  an1 an1  an 12(3)由 2an  an1  an1 或2an1  an  an1 ,可知 1 或  ,由第(2)问可知, ar  0 ,则 ar2  2ar1 ,即 ar1  ar2  ar1 ,111111ar  0 ,则 ar1 ar1  (ar1  ar2 )  ( )i 1r3i (a2  a1)  ( )i ,i N * ,2222221(ar1 ),max 411111同理, as1  ( )j 1s2r j (ar1  ar )  ( )j  , j  N* ,222241121 64 (as1 ),同理, (at1)max ,ar1  as1  at1 的最大值 .max 16 64 【归纳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列的综合应用,等比数列的判定以及通项公式的求解,同时 考查了学生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第 12 页(共 12 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