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下载

2009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04日



2009 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0 分,共 36 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分)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1~2 题. 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D.热带雨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并应用地理原理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树叶的 大小结构和水滴滴落的特征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照片上树叶叶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 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 故选:D。 【点评】掌握基本的读图析图的技巧,培养基本的分析能力和推测能力,难度适中. 2.(2 分)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1~2 题. 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C.桂林漓江沿岸 【考点】3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并应用地理原理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照片上树 叶叶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 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 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地区. 【解答】解:照片上树叶叶较大(可根据水滴与叶片对比进行估测),并且有水滴滴落, 反映了该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 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地区。 故选:B。 【点评】掌握基本的地理认知概念,对基本的地理原理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难度适中. 3.(2 分)如图所示为以 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 半球”).读图回答 3﹣4 题.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 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根据“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故其对趾点的水半球极点应为(38° S,180°),故 38°S 属于南半球,180°属于西半球. 【解答】解: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极点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纬度值相等,分别在南 北半球,即其纬度为 38°S,南半球;A、B 可排除;经度差为 180°,经度为 180°西 半球,C 错,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对趾点的基本判断方法,南北纬相反,纬度数 相同;东西经相反,经度数互补,并能结合东西半球的划分判断即可. 4.(2 分)如图所示为以 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 半球”).读图回答 3﹣4 题.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考点】1J: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及相关空间的思维能力. (1)“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其对趾点(38° S、180 °); (2)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因出现 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互余,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因“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可知 此时 0°经线地方时为 0 时,故 180°地方时为 12 时,为太阳直射的经线,综合可知太 阳直射点在(23°26′S,180°E). 【解答】解: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夜半球的中心点为(23°26′N,0 °),则太阳直射点在(23°26′S,180°E),此时,非洲全部位于夜半球;北京时间为 8 点,正值上班高峰;南极昆仑站位于南极点附近,处于极昼期;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 年最小值。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很巧妙,给定一个新概念“陆半球”,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 多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它们怎么重叠,这时需要固定其中一个半球,让另外一个半球 来以动态和它重叠,这需要很强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5.(2 分)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 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5~6 题. 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考点】2Q:三大类岩石的成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图中箭头①表示外力作用(固结成岩),Ⅱ 应为岩浆,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上升冷却, 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 受到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学生可能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大理岩是典 型变质岩. 【解答】解: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变质岩,通过箭头⑤变质作 用完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6.(2 分)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 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5~6 题. 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和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岩浆岩的形成:地 幔中的岩浆上升或喷出、冷凝形成侵入岩(花岗岩)或喷出岩(玄武岩).喷出岩的气孔 构造明显(岩浆喷出后冷凝的速度快,气体溢出后形成的). 沉积岩的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沉积岩.沉积岩的两个特征:岩层(层理)和化石(包括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分别被称 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特例:石灰岩是沉积岩, 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根据图中的岩石中含有化石,所以判断应该是沉积岩.图中 的图中Ⅰ代表沉积环境,①是外力作用形成了沉积岩.图中的②③是在熔融环境下的作 用,④⑤是变质环境下的作用,⑥是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岩石中含有化石,所以判断应该是沉积岩。图中的图中Ⅰ代 表沉积环境,①是外力作用形成了沉积岩,故正确; B、图中Ⅱ代表熔融环境,②③是在熔融环境下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Ⅲ代表变质环境,④⑤是变质环境下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图中Ⅰ代表沉积环境,⑥是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和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熟记三大类岩石的 形成,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本质,解题难度不大. 7.(2 分)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 8 月至 10 月,要带上墨 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 察活动.据此回答 7﹣8 题. 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 地理事实;51F:自然灾害. 【分析】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 450 万公顷,是 21 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 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解答】解:墨镜、遮阳帽、防晒霜意味着太阳辐射强烈,8 月至 10 月带羽绒服说明昼 夜温差大,防水服意味着降水较多,综合判断为青藏高原地区。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结合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即 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8.(2 分)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 8 月至 10 月,要带上墨 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 察活动.据此回答 7﹣8 题. 如图所示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31:区域地 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 同. 【解答】解:结合题意可以知道,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 8﹣10 月,为我国夏季, 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 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图中①是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是青海可可西里自然 保护区,③是内蒙古大草原,④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只有②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 9.(2 分)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 表示污水处理,b 表示污水收集 B.a 表示污水排放,b 表示污水处理 C.a 表示水的利用,b 表示水的污染 D.a 表示水的污染,b 表示污水处理 【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对水域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 握.根据图,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 b 转化为废水,则 b 为污 水收集;废水通过 a 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则 a 为污 水处理. 【解答】解:读图,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 b 转化为废水,则 b 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 a 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则 a 为污水处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读图分析能力,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 10.(2 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 市. 【分析】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 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解答】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 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其它太偏激,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难度较小,以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解读图形与联系课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2 分)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 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 的现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 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过程.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 棕色、乳白色等. 【解答】解: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 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 12.(2 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 1、图 2 回答 12~13 题. 图 1 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 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C.就业压力加大 B.人口老龄化 D.劳动力成本下降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图 1 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图甲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 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由此判断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解答】解:图甲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 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育 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带来的影响. 13.(2 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 1、图 2 回答 12~13 题. 图 2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 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点;塔身 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 人口低增长特征. 【解答】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 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塔基逐渐变窄,塔身和塔顶不断变宽,故顺序为 ①③②④。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 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 14.(2 分)如图 1 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 2 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 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6 题.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 B.b C.c D.d 【考点】62: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结合所学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可知欧洲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 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结合欧洲乳畜业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 以判断出图例 c 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解答】解:据图分析,a 地为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 为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 c 为乳畜业,d 为林业,其中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是乳畜业。 故选:C。 【点评】本题组以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及其特征的掌握情况. 15.(2 分)如图 1 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 2 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 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6 题. 若图 2 中箭头线 q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 B.b C.c D.d 【考点】62: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若图 2 中箭头线 q 表示产品流量最大,说明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该农 业地域类型在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 【解答】解:A、据图分析 a 是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故不符合题意; B、据图分析 b 是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谷物输出量大,商品率高,故正确; C、据图分析 c 是乳畜业,故不符合题意; D、据图分析 d 为林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组以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及其特征的掌握情况. 16.(2 分)如图 1 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 2 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 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6 题. m、n 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 地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考点】62: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以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为 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及其特征的掌握情况. 【解答】解:无论本题图文还是所学知识都无法证明 m、n 两地在交通、市场、技术条 件上都相差大;但 m 地纬度比 n 地低,光热条件故鲜果上市早。 得结论。 故选:C。 【点评】m 位于 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n 地虽然位于北纬 40°以北, 但是仍然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不可以认为北纬 40°﹣60°大陆西岸就一定是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 17.(2 分)2009 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 多.据此回答 17﹣18 题. 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B.减轻大气污染 D.提高能源利用率 【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4:利用 地理事实;51E:自然资源. 【分析】新能源车广泛使用,城市交通压力可能依旧乃至更为严重;在当前经济的大背 景下,汽车消费的确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 广泛使用主要目的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而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不 能直接表现出极大优越性. 【解答】解:由题中关键词“新能源”可知,新能源相比较传统能源主要的优点是能减 少燃油量,较清洁污染小,故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能源车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 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能源车的意义.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8.(2 分)2009 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 多.据此回答 17﹣18 题. 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C.减轻耕地压力 【考点】48: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E:自然 资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结合材料给出的情境进行分析.乙醇需要玉米 等粮食作为原料. 【解答】解: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需要大量的玉米等粮食作物,因此, 可能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社会热点与地理的结合,需要学生能够对社会热点事件有 所了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0 分,共计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 得分. 19.(3 分)如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 1 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2B: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为热带沙漠 气候,甲地和丁地为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地 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 1 月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解答】解:A、甲地位于 35°N 大陆西岸,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1 月处在冬季, 降水较多,故符合题意。 B、乙地位于 25°N 大陆西岸,为北半球的热带沙漠海气候区,全年干旱,故不符合题 意。 C、丙地位于赤道地区大陆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故符合题意。 D、丁地位于 35°S 大陆西岸,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1 月处在夏季,炎热干燥,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需要熟悉全球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 和气候特征. 20.(3 分)如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19~20 题. 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同属暖流 B.同属寒流 C.增温增湿 D.降温减湿 【考点】2J: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分布规律如下:中低纬海区, 北顺南逆,西暖东寒;北半球中高纬海区,逆时针,西寒东暖;南半球中纬度海区,环 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 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解答】解:读图分析,甲和丁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中低纬的大陆西岸(大洋东岸),根据 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北顺南逆,西暖东寒,可以确定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 性质是寒流,寒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洋流相关知识,记住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是基础,此题关键是读图 确定海区位置,运用规律解答. 21.(3 分)读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 图回答 21~22 题. 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 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 同. 【解答】解:结合图可以看出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反映该区域沙漠广 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 在沙漠地带,多大风,多沙尘暴。P 地位于河谷地带,位于东 南季风的迎风坡,所以较 Q 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P 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 所以年大风日数少。 故选:A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上获取信息,P 地位于河谷地带,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 季风的背风坡,然后即可得出答案. 22.(3 分)读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 图回答 21~22 题.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考点】92: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31:区域地 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发生与人 类活动密切相关. 【解答】解: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的目的是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对铁路的影响。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土地的荒漠化.草方格沙障的目的 是防风固沙,防止沙漠化对铁路的影响. 23.(3 分)如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 23~ 24 题. 如图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 A.集聚现象 B.分散现象 C.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转移现象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 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与其相对应的是工业 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集中于一定地域或地点.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在中国 的很多地区,是美国企业将生产的部分转移到中国的产业转移(典型的工业分散)现象。 这种现象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而出现的工业分散现象。 故选:BD。 【点评】本题以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为背景,属于知 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集聚与产业分散.解题 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4.(3 分)如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 23~ 24 题. 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 A.增大就业压力 C.促进技术创新 B.加快工业化进程 D.改变能源政策 【考点】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32:生活实际类开放题;38:区域案例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 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虽然美国新一代波音 737 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但是这 些城市主要分布在爱环渤海工业区,飞机制造能促进区域技术更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也促进工业的发展. 【解答】解:根据右图可以看出,美国波音新一代 737 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因此在中国 生产零部件突出贡献是促进技术更新。同时由于工业部门的增多应该是增加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促进技术的革新,但是不会对能源政策产生直接 的影响。 故选:BC。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对区域产生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比较容易理解. 25.(3 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 14 项指标,对我国 200 个 城市 2006 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 30 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 数.读图回答 25~26 题. 前 30 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考点】81:区域的含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21:热点问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 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前 30 名城市个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苏、皖、鄂,共 8 个. 【解答】解:熟练掌握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结合图上数据与选项进行加法计算,A 组合湘、粤、闽的前 30 名城市个数为:1+5+1=7(个);同理,B 组合的城市个数为 8 个,C 为 6 个,D 为 6 个。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6.(3 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 14 项指标,对我国 200 个 城市 2006 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 30 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 数.读图回答 25~26 题. 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 30 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西北地区不宜居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如水资源的短缺,另外就是气候干旱、 生态脆弱 【解答】解:A、在我国的西北地区,这里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此不 利于城市的发展,故正确; B、在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还算丰富,故不符合题意; C、城市的建筑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这里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此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城市的居住,故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以 2006 年中国 200 个宜居城市为背景,考查城市形成发展中的区位因素评 价,对比分析宜居城市与不宜居城市的区位条件差异,就可得出答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 27 题-第 29 题)和选做题(第 30 题),共计 60 分. 27.(15 分)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 城镇风向是 西南风 。A 与 D 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A ,原因是 A 地位于冷锋锋前 。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D ,原因是 坡陡;水充足 。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A ,原因是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 开阔;交通便捷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 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 下信息:西北部海拔 500 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 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 E、F 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 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 500 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林业 ,建议 退耕还林 。 ②在 E、F 两地中, E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遥感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考点】29:锋面系统与天气;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4A:灾害 防治;56: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低压槽部形成锋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锋面附近及锋后多云雨、大风 天气。单一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 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板块交界处,断层活动区。 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地形、河流、气候、矿产、交通、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 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遥感获取地面信息。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解答】解:(1)我国位于北半球,A 镇南为高压,北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 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低压槽部形成锋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锋面附近及锋后多云雨、大风 天气。A 地位于冷锋锋前,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比位于冷锋后的 D 镇晴天的概率大。 (2)四镇中,A、B、C 镇位于平原,地质较稳定,D 镇位于山前谷地,等高线密集, 坡陡,易受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3)A 位于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从材料中可知,由于坡地开荒,引起了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 堰塞湖,堰塞湖决堤可能形成洪灾。因此,坡地适宜退耕还林,发展林业。 E 处峡口窄,易被堵塞,F 处地势平坦,距山坡较远。 故答案为: (1)西南风 AA 地位于冷锋锋前 (2)D 坡陡;水充足。 (3)A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 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 E遥感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灾害防治;锋面系统与天 气;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涉及知识点多面广,跨度大。 28.(14 分)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如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 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A ,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 与 B 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A 服务范围覆盖   (包含)B 服务范围  (2)C、D、E 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C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分布在内 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 G 处的理由是 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 F 处的主要依琚是 经 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中心商务区的特征: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 高大稠密;内部分区明显. (2)收入水平的差异,导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出现;在区位上,高级住宅区和 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 (3)汽车销售店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应选择交通方便,靠近交通干线的城市外缘地带. (4)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包括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解答】解:(1)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往往形成中心商务区;如图所示 为同一个城市,而 A 是中心商务区,所以 A 的服务范围比 B 大,A 服务范围包含 B 服务 范围. (2)由图例可知,C 处为老式公寓楼,应该属于低级住宅区. (3)该题考查汽车销售店的选址,根据该店的特点,应选择交通方便,靠近交通干线的 城市外缘地带. (4)该城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应考虑历史因素.此外,还要考虑 地租水平、收入水平等因素. 故答案为:(1)A;A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 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 服务范围. (2)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 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点评】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原 则. 29.(11 分)我国 A 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 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 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 项目 AB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千公顷) GDP(亿元) 2239 27080 989 3508 55375 2760 16013 67.5 5276 城市化水平(%) 三次产业结构 35.5 2:47:51 343 26:44:30 91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单位 GDP 能耗(千克标准煤 /元) 0.26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 区域 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 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 区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 (2)A 区域和 B 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 A 区域流向 B 区域的主要是 ( 填 选 项 代 码 )①③⑤   , 从B 区 域 流 向A 区 域 的 主 要 是 ( 填 选 项 代 码②④ .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85: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 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图表能力. 【解答】解:(1)由题目和图表提供的有效信息可得出 A、B 两区域发展经济的各自相 对优势.A 区域:沿海,则海陆交通便利;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多,劳动力素质高;GDP 是 B 区域的三倍,城市化水平是 B 的两倍得出其经济发达;每单位 GDP 能耗低,反映 出 A 区域的科技水平高;从产业结构比看出其产业结构已较成熟合理.B 区域:劳动力 丰富,煤铁资源多,人均耕地多. 故(1)答案为:A 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 熟. B 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A、B 区域合作发展,相互间的要素流动促使各自扬长避短,故 A 区域流向 B 区域 的应是人才、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 B 区域流向 A 区域的则是剩余劳动力和 矿产资源. 故(2)答案为 A 区域流向 B 区域:①③⑤;B 区域流向 A 区域:②④. (3)A 区的资金和技术流入 B 区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工业化的快 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以及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故(3)答案为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点评】本题是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对于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属于基本概念的扩展考 查,不难. 【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A 30.(10 分)A.[海洋地理] 如图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 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 地球 位于中间.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 海岸曲折、陡峻 、 多港湾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 是 风暴潮 .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旅游资源  利用方式  发展捕捞业、海水养殖业   建港口、海运   发展旅游业  【考点】F8: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G7: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 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42:海洋资源开 发与环境保护. 【分析】(1)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 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 十八日左右.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观是在浙江的钱塘江大潮. (2)基岩海岸特点从岛屿数量、海岸线、水深等方面进行分析.台风过境会带来狂风、 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3)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 洋旅游资源等,围绕资源类型分析其利用方式. 【解答】解:(1)天文大潮形成在朔、望时,而“八月十八”则是望日即日、地、月三 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之时. (2)从图示信息可知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岛屿众多,海岸曲折、陡峻,海阔水深,多天 然良港.舟山群岛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风暴潮. (3)舟山群岛海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适宜发展渔业、捕 捞、海水养殖业等;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舟山群岛海岸曲折、陡峻,多良港,附近浙江、上海经济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故舟山 群岛空间资源开发价值极高,适宜间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 故答案为:(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风暴潮. (3)资源类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捕捞业、海水养殖业.资源类型:海洋 空间资源;利用方式:建港口、海运.资源类型:海洋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旅游 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海水水体运动(潮汐)成因 理解、对海岸地貌特点的认知及对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1.(10 分)B[城乡规划] 如图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原因是 货物运输 量大 。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方案一 。 【考点】5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仓储行业布局原则:需占用大量土地且货物运输量大,适宜布局在交通便 利的地方。 (2)读图,省道从古镇中间穿过,会对古镇风貌和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由图中信息判断两个方案占用农田情况,占用基本农田不利于良田保护。 (4)从功能分区的布局情况来判断哪个方案比较合理。 【解答】解:(1)仓储行业占地面积广,货物运输量大,适宜布局在交通便利之处。 (2)图中所示某古镇现状省道,从古镇中间穿过,一方面不利于古镇风貌的保护;另一 方面易发生交通拥堵并给古镇带来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不利于良田保护。 (4)与方案二比较,方案一的居住区、工业区和仓储区相分离,中间有绿化带,且工业 区布局在外围,有利于保护居住区和古镇的环境,改线后的省道不占用基本农田,因此 方案一的功能分区较合理。 故答案为:(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不利于良田保护。 (4)方案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32.C.[旅游地理] 小王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 束.如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一个是黄山, 另一个是 武夷山 ,其重要价值是 科学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 .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这些景观属于典型的 喀斯特 (岩溶) 地貌. 经过调查与走访得知,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 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大,具体表现是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增加收入,促进就业 、  促进文化交流 . (3)小王在丽江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字等.丽江古城已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丽江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考点】J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J4: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及其重要价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61:旅游资源 的类型与分布. 【分析】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科学价 值,人文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历史文化价值. 【解答】解:(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有下列名山:黄山、天台山、武夷山、 衡山等,其中只有黄山和武夷山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其重要价值就是科学考 察,特别是对生物和地质方面的考察价值高,这此名山中常有历史名人留下的活动遗迹, 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小王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主要原因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 作用而成,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旅游活动的作用主要有:满足人类的需求、 促进经济的发展(包括增加外汇、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 展)、扩大文化交流; (3)丽江作为一个古城而闻名,在旅游开发中应注意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 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1)武夷山;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2)喀斯特(岩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 (3)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设施建设要与景观相协调;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点评】考查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考点,学生要理解旅游资 源的分类、价值评价等. 33.[环境保护] 如图 1 是 20 世纪 80 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 2 是洞庭湖 1825﹣2006 年间同水 位湖面 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变小 ,主要原因是 围湖造田 、 泥沙淤积 .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调蓄洪水 、  生物多样性 等生态价值和 水产业 、 航运 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考点】93: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4:可持续 发展. 【分析】(1)据图 2 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进行判断并分析其原因. (2)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主要生态价值有调节 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另,湖泊湿 地开发的经济价值有很多,如作供水水源、发展水产养殖、提供航运等. (3)此题设问若改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哪些较为可行的方案、措施”则更利 于学生把握答题重点,凸现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解答】解:(1)据图 2 柱状图提供数据随年份演变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变 小,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人为围湖造田,另一方面是上中游水体流失严重, 大量泥沙在洞庭湖淤积.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调蓄洪水、 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价值和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等经济价值. (3)针对洞庭湖水域面积缩减、沿岸工农业发展排污致使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 应坚持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周围地区做好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控 等工作. 故答案为:(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到对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解读能力,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效 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理解,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措施的应用能力.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