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

2020高考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30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 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 铸铁技术的进步 B. 商品交易的需要 D. 国家统一的推动 的C. 审美观念 不同 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 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 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的C. 书写笔画 繁杂性 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 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权势强大 C. 社会经济凋敝 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 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 险”。这表明 A.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 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 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 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 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 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C.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B.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9.1549~1560年,约 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 1536人是工匠。 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 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B.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D. 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10.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 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 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 赋予各州主权 B. 恢复邦联制度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11.图 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 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C. 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B. 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D. 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12.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 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 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 面二、非选择题:共 52分。前两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后三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 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 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 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 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 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 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 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摘自 1995年 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 查对象中近 60%为 18~35岁的青壮年。 表 1 1995年 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 下说法 很赞 比较赞 不太 很不 说不准 同同赞同 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 以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34.9 5.0 61.1 20.8 2.6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9.2 21.8 l7.5 改革虽然有风 45.4 险,但比吃大锅饭强 富贵贫贱是命 定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去乡镇 去大 读书上 继续 经商 企业 工作 城市 打工 大学 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 35.2 14.1 31.8 2.7 8.5 作选择,你将选择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二)选考题:共 15分。请考生从 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 占出口额的 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 从 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 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 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万卢布增加到 1876~1880年的 4680万卢布。到 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 外贸易额增加 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16.【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 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 18个县城,大小市镇 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 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 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 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 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 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 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 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 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 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 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 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 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 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 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解析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 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 铸铁技术的进步 B. 商品交易的需要 D. 国家统一的推动 的C. 审美观念 不同 【答案】B 详解: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 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 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 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 属于铸铁货币,排除 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 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 排除 D。 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 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 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C. 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答案】D B.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D.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详解:曹操通过实施屯田制,安置了流民、开垦了荒地、发展了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 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 项正确;利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屯田,没有助长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A 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问题,控制农业生产,没有推动农产品 的商品化进程,B 项错误;屯田制的推行,使流民成为政府的佃农,有了安定生产生活的条 件,没有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 项错误。 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 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的C. 书写笔画 繁杂性 【答案】B 的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 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 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 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动性,B 正确;A 是楷书的特 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C 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内敛 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 D 项。故选 B。 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 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权势强大 C. 社会经济凋敝 【答案】A 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详解: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未 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较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任意妄为,A 正确;明代内 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B 选项中的“严重制约”不符合内阁这一机构的特征, 排除;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 C;内阁不是宰相,因此题干反映的现 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排除 D。 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 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 险”。这表明 A. 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C. 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答案】D B. 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D.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详解: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李鸿章强调, 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表明 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A 项错误; 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 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华商自立 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C 项错误。 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 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 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 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C. 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答案】B B. 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D. 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袁世凯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该由清帝指派组建,孙中山认为临时共和政 府应该有人民选举产生,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二者体现的本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B 正确;材料中的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主张实行共和体制,A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临时共和政 府的组建问题,是在革命胜利之后,C 排除;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不存在争议,因为孙中山同 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D 排除。故选 B。 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 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答案】C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详解:1940 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 上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企业账面利润难以维持生产,说明通货膨胀严 重,这些现象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中国的工矿企业虽然有利润,但是难以维持生产, 出现了囤积原料为主,生产为辅的局面,C 正确;题干未提及商业繁荣情况,不能得出商业 繁荣带动工业生产,排除 A;当时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反映的是生产遭到破坏而非恢复,排 除 B;1940 年中后期不存在军阀混战局面,排除 D。 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 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 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 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C.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答案】A B. 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D.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详解:1983 年,四家百货商场与主管部门签订经营承包合同,承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反 映出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A 项正确;此时国企改革尚未“全面 展开”,B 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C 项错误;我国在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 项错误。 9.1549~1560年,约 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 1536人是工匠。 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 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C. 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答案】D B.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D. 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的详解: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受到加尔文在瑞士宗教改革 影响,法国的逃 难者涌向日内瓦,其中这些人将技术和资金投入到日内瓦的钟表业,促进了瑞士钟表业的繁 荣,这说明当时的宗教改革促进了日内瓦的经济发展,D 正确;宗教改革虽然促进了人文主 义传播,但是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矛盾的缓和,A 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和技术转移之间 的关系,B 排除;C 说法过于绝对,城市的生活面貌主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排除。 故选 D。 10.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 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 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 赋予各州主权 C.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答案】C B. 恢复邦联制度 D. 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详解: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形 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 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 故选择 C 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 权”,排除 A 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 B 项;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 力同时,还要限制地方的权力,因此 D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D 项。 11.图 6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A. 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C. 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答案】A B. 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D. 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详解:后印象派绘画作品重视写意,强调变形和夸张,大多线条粗狂,色彩明快,强烈抒发 个性,揭示主观世界,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择 A 项;现实主义美术以准确观察为 基础,追求色彩和形状的逼真,强化直观印象的作用,这显然与《第一步》不符,排除 B 项;《第一步》不是素描,排除 C 项;追求“追求画面严整和谐”的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 特点,排除 D 项。 12.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 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 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 面【答案】B 详解:亚非拉国家为了扭转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动地位而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在 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上,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安全, 因此七十七国集团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作出了贡献,故选择 B 项,世界多极化目 前还是一种趋势,排除 A 项;“遏制了”过于绝对,七八十年代美苏冷战,正进行军备竞赛, 排除 C 项;“改变了”与当时两极格局的阶段特征不符,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第 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 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 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 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 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 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 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 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 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 (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 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1)西周:根据“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 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根据“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得 出建有宗庙和社稷;根据“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 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根据“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根据 “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得出公民享 有参政权;根据“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 得出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根据“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 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 (2)根据所学可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等方面概括。 (3)根据“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并结合所学可从对边远 地区的开发、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礼乐制度与文明的传播、民族凝聚力的增 强、社会的长久稳定等方面概括。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摘自 1995年 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 查对象中近 60%为 18~35岁的青壮年。 表 1 1995年 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 下说法 很赞 比较赞 不太 很不 说不准 同同赞同 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 以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34.9 5.0 61.1 20.8 2.6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9.2 21.8 l7.5 改革虽然有风 45.4 险,但比吃大锅饭强 富贵贫贱是命 定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去乡镇 去大 读书上 继续 经商 企业 工作 城市 打工 大学 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 35.2 14.1 31.8 2.7 8.5 作选择,你将选择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略 详解:本题主要依据对农民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的 数据可以看出,很赞同的比重为 45.2%,比较赞同的为 29.2%,同时结合“如果有机会重新 作选择你将选择”,选择经商和去乡镇企业工作的分别为 35.2%和 14.1%,可以看出已经有 很多农民认同经商创业。因此结合以上两个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改革开放逐步带动了人们思 想的转变”这一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同 时联系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 (二)选考题:共 15分。请考生从 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 占出口额的 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 从 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 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 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万卢布增加到 1876~1880年的 4680万卢布。到 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 外贸易额增加 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 降低。 (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 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 国”、“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 1861~1865 年的 730 万卢布增加到 1876~1880 年的 4680 万卢 布”可归纳出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根据材料“由于 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可归纳出进口关税税率降低。 (2)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对外贸易的变化是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 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的工业化 进程和国际粮食需求量扩大;根据材料“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 关税税率”可归纳出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 16.【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 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 18个县城,大小市镇 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 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 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 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 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 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 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 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详解:(1)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 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得出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根据“群众组织,有 自卫队”“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得出群众基础良好, 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2)根据“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得出沉重打击了日 本侵略者;“收复了很多失地,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扩大了”得出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 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各国人民已明白”得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所 学还可以得出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等。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 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 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 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 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 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 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 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 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答案】(1)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南方的开发和中 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 (2)为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文学作品影响深远;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岭南的认知。 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张九龄生活的年代“678~740”“开元年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初 唐,有较为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根据材料“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助推张九龄成为名相;根据材料“他曾主持开 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江南地区得 到开放,中原文化在岭南得到传播。 (2)历史贡献:根据材料“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可知, 张九龄为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 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耿直温雅,风仪甚整”可知,张九 龄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根据材料“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 可知,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 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可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 对岭南的认知。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