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下载

2020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的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 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 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 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 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 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 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 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 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 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 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 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 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 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 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 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 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 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 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功能说,它们从 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山水画;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 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 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 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 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 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 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 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 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 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 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 同于原物。 B. 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都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 原因之一。 C. 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 考。 D. 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 命。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 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 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 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 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 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 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好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 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 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 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 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 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 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 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 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 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 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 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 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 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 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 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 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 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 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大早民族民俗非物质 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 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 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 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 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 边删去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 《光明日报》2019年 5月 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 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 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 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 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 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 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 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 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 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 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 2 月 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 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 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 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 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 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 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 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 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 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 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 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 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 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 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 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 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 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 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 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 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 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 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 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 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 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 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 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 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 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 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 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 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 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 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 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 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 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 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 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 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 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 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 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 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 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 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 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 “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的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 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 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 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 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 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 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 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 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 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 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 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 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 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 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 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 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 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 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 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 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 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 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 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 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 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 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 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 《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 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 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 甘洌。 在(3)苏轼 《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的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 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 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 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________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 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 有“典”“册” “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 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_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 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_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 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 铭文。( ),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 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 言的,_______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 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 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以及 B. 乃至 容易 容易 尚且 仍然 然而 虽然 C. 以及 D. 乃至 易于 易于 仍然 尚且 然而 虽然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 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 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 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 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 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 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 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________,甚至失聪。 听 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_______, 均会产生水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_______,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 流畅,不超过 75个字。 2020年 6月 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 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 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 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 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 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 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企面建成具有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四、写作(60分) 的22.阅读下面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 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 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 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 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 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 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解析) 1.B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 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所谓“原物”根据第二段 “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 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 始状态……”可见,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 的区别; C项,“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的藏家 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但并 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不可考”; D项,“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这些转 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 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状 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 故选 B。 2.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 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 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错误,应该 是为了证明“实物”不能等同于“原物”,根据第二段“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 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 式和空间有关”可见,“原物”要探究其原始绘画形式、空间,而故宫博物馆的《早春图》 已经不再具备这些,以实例来证明“实物”并非“原物”。 故选 C 3.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 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D项,“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错误,根 据最后一段“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 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可见,美术 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 故选 D。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 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4.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 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 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项,“今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 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说法错误。结合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 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 1200多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分析可知,原文只介 绍了云南的生态资源、地理资源的优势,并未涉及“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表述。 故选 C。 5.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 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 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 会。 B项,“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 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说法错误。结合原文“贵州省江口 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 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分析可知,选项缩小的范围。 故选 B。 6.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 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 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 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 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 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 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由 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作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扶贫工作”“共通 之处”。结合材料三、四“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 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 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 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 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删去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 环”“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 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分析可知,两个省都以“茶”为主要产业,可见兼 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结合材料三、四“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 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黄净山 地理标识”“(云南)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 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城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 茶三个品牌”“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 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 环”“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 成长壮大”分析可知,两个省都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 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 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 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 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7.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 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既渲染了此处 的生机与野趣,也说明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橡子为宝物,他寻橡 子是为了修复古书,但没有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故选 C。 8.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 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 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 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 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 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 “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 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爷” 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 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 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 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 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 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 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但他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们知道 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 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把家里 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0.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 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民讼诸府”意思是民向官府诉讼,“诸府”是诉讼的对象,做状语,修饰“讼”其后 断开,“不胜”是忍受不住,说明“考掠”的情况,二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D;“即出民” 中,“民”是“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 C。 故选 A。 11.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 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宫苑”。 故选 C。 12.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 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C项,“他自请燕山府任职”错误,原文是“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 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可见只是自请前行,并非“自请燕山府任职”。 故选 C。 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2)药师蛮 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 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蠹:蛀蚀,危害。悚然: 害怕的样子。 (2)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第,只管。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B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 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 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 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 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 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 意思。 故选 B。 15.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15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 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 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 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 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 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 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 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 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 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 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 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 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 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1)輮以为轮(2)輮使之然也(3)临溪而渔(4)溪深而鱼肥(5)而未尝往也 (6)而卒莫消长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 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 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輮”“卒”等,注意“而”字不 要丢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B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 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 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以及”,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 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中是“宁夏”是相对 偏远的地方,应选“乃至”。 “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指可能性很大。语境中说竹简腐烂的可 能性很大,选哪个都可以。 “尚且”,副词,表示依旧、仍然。“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语境是说 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表示情况持续,选“仍然”。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 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后 面有“但是”,可知应选“虽然”。 故选 B。  18.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 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 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 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 根据后面的文字“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是写甲骨文相对于铭文简化 的原因,因此句式选用“由于……所以……”更好,且主语应当是“甲骨文”,排除 BD项; 句子强调的应当是在龟甲兽骨上刻字困难,所以相较于铭文来说,甲骨文的字体简化较多, A项把“相较于铸造的铭文”放在前面不恰当,排除 A项。 故选 C。  19.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 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 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语病有:“对于文字本身来说”句式杂糅,应当改成“对于文字本身”或“就文字 本身来说”,排除 BC项;“在甲骨文”一句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中”,即“在甲骨文 中”,排除 AC项;“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中“已经”语序不当,放到“它”后面,排 除 AB项。 故选 D。 20.(1)则会造成听力损失(2)无论暴露时间长短(3)如果因量过大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前句为“暴露 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后句为“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 关”,据此可知此处应填“听力会受到损失”。第②空,前文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 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后文为“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分析可 知此处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第③空,根据前文“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以及前文 对“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音量过大”。 21.①2020年 6月 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 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 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 5句话。第一句话 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内容。第 2句话指出“海南自 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 3句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 围。第 4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 5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 贸港的时间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 实施阶段。 四、写作(60分) 22.【例文】 共创同一世界的美好未来 各位嘉宾: 大家好!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原本高度发达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仿佛一下子放慢了脚 步。但是我相信:这根本阻挡不了全人类共谋发展的大趋势,更加阻挡不了“人类命运共同 体”意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仍将朝着人类美好未来的星辰大海继续努力地前进。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始终和世界保持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有些联系有时 甚至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在商周时代,很多来自两河流域的人类族群就曾迁徙到中国 的腹地,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汉代时,张骞开通了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带回来 了很多植物的种子,还让凯撒穿上了来自中国的丝绸。唐代时以西域的风物为时尚;宋代时 中国的海船走遍南洋。马可波罗在元代时来到中国,开启了欧洲对东方的向往。三宝太监的 宝船多次下西洋,甚至到达了非洲沿岸。正是由于来自美洲的土豆和玉米,使清代的人口大 幅增加,活人无数……中国的历史说明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从人类存在的一刻就已经开始 了!这一进程不可阻挡,更不能逆转,因为这是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 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个人的。如果某些国家或个人因为一己的私 利而剥削、欺诈、侵略、蹂躏其他国家或个人的话,那他们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公敌,而受到 全人类的唾弃。只有在“同一世界”的理念下,才能让经济落后的地区慢慢发展起来;才能 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安居乐业;才能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要 全人类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和谐幸福。 尽管在新冠疫情下,我们不得不各自封闭了国门。但交通可以封闭,世界人民团结一心 的精神联系却从未断绝。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开始援助世界各国,世 界人民的友谊在礼尚往来中逐步加深。这时,我们离“同一世界”的梦便更近了! 作为中国青年,我们有幸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全球一体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 会继承历史的经验,运用“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的思路方法,和全世界的 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更加先进、更加幸福、更加和谐的“同一个世界”!为人类的未 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认同这一现实,一起携手,共创未来!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