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下载

2011年重庆市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试题卷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 B.劲敌(jìng) C.阡陌(mò) D.镌刻(juān) 答案:A 殷红(yān) 答理(dá) 膝盖(qī) 恪守(kè) 损兵折将(zhé) 转弯抹角(mò) 舐犊情深(shì) 迄今为止(qì) 还看今朝(hái) 悄无声息(qiǎo) 刚愎自用(bì) 煽风点火(shàn) 解析:B.答理(dā);C.膝盖(xī);D.煽风点火(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B.夜宵 C.遒劲 D.诀窍 答案:C 博弈 边陲 晋升 蓬松 清澈见底 涣然冰释 搬师回朝 不谋而合 鞭辟入里 稳操胜券 返璞归真 崭露头角 解析: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班” 是“调回”的意思,不是“搬动”。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 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 的 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 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 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 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答案:D 解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 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别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 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象征。弥漫:①充满;到 处都是:烟雾弥漫|黄沙弥漫的山野。②漫远:路途弥漫。即时:立即。方兴未艾:事物正 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就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 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 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 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 有听下去的冲动。 答案:C 1/10 解析:A“一个迷字”中的“迷”应该加引号。B 第一个问号应该改为句号。D 课程名 称不应该加书名号,可以加引号或者不加。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 ——“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 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 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 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 l6页彩版日报。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 餐的食堂开始提供菜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翌日 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 “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 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 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niiu”作为一个跨越 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 胆试水。“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 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 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 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 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 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 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 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 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 出了有益的尝试。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 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 际”印刷技术的发展。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 “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5.下列有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 B.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 C.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 D.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 答案:C 解析:应该是用户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处理印刷。 6.下列对“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 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 发行量。 C.它让传统媒体调整了内容定位,也吸引了广告商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广告投放。 D.它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开拓了纸质媒体的潜在 阅读群。 答案:B 2/10 解析:提高的是报纸的“隐形”发行量。 7.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 明个性。 B. “niiu”在 短短的30 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 l000 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 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 “niiu”要求合作伙伴要有内容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 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 “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 喜爱。 答案:D 解析:A 不是改变读者阅读习惯,是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B 这 是有益尝试,大胆试水,还不能说是革命的成功。C“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 力的现状得到改变”夸大了“niiu”的作用。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 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 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 故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 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 而。”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队征敛繁多,百姓疲困,士卒越发骄悍,有 的私下出去抢夺民财,没有敢呵止的。江公巡行郊外,见到几个骑兵骑马越过车队,江公呵 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 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 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 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 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 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 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 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 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 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 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3/10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C.使者采木且及柳 D.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答案:B 趣:通“趋”,前往 且:将要 顾:回头看 解析:趣,催促。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 ①②④ 答案:B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③⑤⑥ 解析:①是说江皋生性聪明;⑤是江皋故意对使者说的话。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 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 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 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 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答案:A 解析: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 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参考译文: 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生性敏捷聪慧,不到二十就 在乡试中中举。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江公到的时候, 以前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儿女不能 回家,江公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县令回家,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 妻儿回了家。县里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议集资 筑堤,作为完完长久的计策,百姓号称它叫“江公堤”。这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地相邻, 奸民乘机行剽劫之事,惯例吏提议发兵围剿,江公说:“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 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 害,督促有才能勇敢的丁壮巡察,刺探取的他们的首领击杀,盗贼于是平息。 不久,升迁巩昌守。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 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 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柳州地方偏僻穿着蛮服,民俗犷悍。当时刚刚收收粤西,军 队留镇柳州,军中经常掠夺妇女,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江公禀告大府,命令营帅登记掠夺 的妇女到郡中讯问,想回家的妇女衡量路的远近给钱遣还,总共数百人。第二年,柳州的统 帅去世,粮饷不能接继,士穿着盔甲在军门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供给粮 饷,士卒相信江公,慢慢散去。江公立即派人骑马送信禀告台省催促发饷。粮饷应期至,军 4/10 乃安定。粤西的山险峻陡峭,柳州尤其深邃险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到的地方, 有很多巨木。当时皇上正修建太和殿,使者采购木头将要到柳州,柳州的百姓非常恐慌。不 长时间,使者来到,江公就招呼柳州的百姓问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导,江公骑马偕同 使者前往看木头。走了数里,到了陡峭的山下,山石嶙峋,树木繁密挺出,下面临近崖谷, 马不能向前走。江公解下马鞍,坐在地上稍微休息,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江 公说:“这是皇上的命令,木头如果能运出,我应当亲自做示范。”于是穿着短衣拿着手杖, 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使者勉强跟随,到了半崖道路断绝,没有放脚的地方。公抬头看着树木 回头对使者说:“怎么样?”使者咋舌,大呼立刻回去,说:“这是不能运出的。”江公曰:“木 头都在这里,依靠使者对皇上说不能取的的情形。”使者于是返回,上奏免除采购木头,柳 州的百姓欢呼感激皇上的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在康熙乙未年去世。江公生性廉明,故任官的地方都有声绩。为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生性恬淡,通达时务,熟悉吏事。自始至终品格高洁坚守一种节操,贤达 的人赞叹仰视他。 四、(本大题 共3 小题,共 22 分) 1l.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7 分)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 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3 分) 答案: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 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解析:注意“迫”、“抚”、“走”、“藉”的翻译。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4 分) 答案:(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 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解析:注意“斥止”、“斩以徇”“由是”“肃然”的翻译。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 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 于其心也 解析:标点: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 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翻译: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 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 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渡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 游落落)。 5/10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 可。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 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 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 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 的我却又添了新愁。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 笑我这个失意的人。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 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尝试的空缺部分。(6 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 。(李贺《李贺箜篌引》) (3)歌曰:“桂棹兮兰浆,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___________体的传记。 ( 6 ) 因 长 篇 小 说 《 雪 国 》《 千 只 鹤 》《 古 都 》 而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的 作 家 是 ___________。 答案:(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老鱼跳波瘦蚊舞 (3)击空明兮溯流光 (4)出师一表真名世 (5)寓言 (6)川靖康成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 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 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 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 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 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 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 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虚伪”那 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 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 6/10 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 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 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 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 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 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 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 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 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 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来 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 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 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 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 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 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 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 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 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 就不免沾上些戏味。(有删节) 14.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在文中的含意?(4 分)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重点是可理解句子中难懂词的含义。本题中“大方”“合身份” 和“贱”用了拟人手法,意思分别是“适度”“得体”“降低价值”,注意正反表述。 15.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 分)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 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 办)”的思路展开。 l6. 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6 分) 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 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析:首先分清论述的范围,明确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注意到本题有些人认为“看人, 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是证明“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 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而后者又是证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的。注意分值的提示作用。 7/10 17.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 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6 分) 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略) (2)包容态度。分析(略) 解析: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 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思维方法属于思维方式范畴,是思维方式的一个侧 面,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思维方法是由诸层次、诸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按其作 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思维方法划分为三大层次:一般的思维方法、各门具体科学共同的思 维方法和各门科学所特有的思维方法。常用思维方法有:发散思维法、聚合思维法、目标思 维法、逆向思维法、移植思维法、联想思维法、形象思维法、辩证思维法、演绎思维法、归 纳思维法等。对比思维就是通过对两种相近或是相反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 及其本质与特性。作者认为人需要诚实这个品性,但在“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 的”,这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性,这是一种宽容的态度。 六、(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8.请找出下列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 (l)与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相关造成的现象,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扩 大等,都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危害。 (2)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驻军图》中,标有“箭道”二字的城堡上, 可看到有道路蜿蜒而下。 (3)按照一定顺序准确无误地将一长串数字记住,比牢记内容相互关联的文本或图像 难度更大。 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针对性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答案:有语病的一项是:(1) 针对性修改:删掉“与”和“相关”(或者删掉“造成”) 解析:(1)是句式杂糅,“与……相关”和“……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了,选择一种 句式即可。 19.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 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_________似的,闪烁着奇异的 光亮。 (1)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④,理由:略。 (2) ②,理由:略。 解析:从形状相似来看②、④可以做眼睛的喻体,(2)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 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1)中选④,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 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0.下列图标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8/10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 现数字,字数1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 10-20 字) 分) 字) ①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②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2)略。 解析:两个饼图分别得出“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的结论,综合两个结论,得出 “书写能力堪忧”的推断。(2)小题要求从学校和社会寻找原因,社会的原因有电脑使用多, 书写少;人们对书写不重视,没有形成氛围等;学校的原因有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学生的 书写严格要求,缺少专门书写课程等。 21.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 损害原意。 清晨 7 时,重庆的天空微微发亮,参加 2011 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 ①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为即将开始的 2011 年重庆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 ②③④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 ⑤⑥尚在安排之中,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的紧张。 ⑦⑧应当删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④⑤⑦ 解析:①④和“参加”后的“重庆马拉松赛”重复,⑤与“热身”重复,⑦与“比赛还 没有开始”重复。 七、写作 (本大题60 分)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只是 44 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 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 “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 年 9 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 9/10 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 年独守讲台,13 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 识的火把,着凉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 22 年检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 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 2010 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总体来说“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可写性比较强,但是想拿高分也不那么容易。今 年的作文题目体现了如下特点: 第一:生活气息浓厚,要求考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强。 材料一中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虽然没上过大学,但 44 年如一日,为学生做饭扫地这 一平凡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跟周围的人。材料二是重庆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在 33 年 间为学生的辛勤付出。校工袁苏妹和乡村教师赵世术,他们无疑都是普通人,他们在平凡的 岗位上的因为坚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考生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会发现可写可感的人特 别多,比如我们身边的老师,街边的报摊主人等等;当然也可以写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而 且我们还可以写物,写自己对什么事物的情有独钟。 第二:灵活性非常强,要求考生会灵活运用文体知识。 “自选体裁,诗歌除外”,自拟标题,没有文体的限制。考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可 围绕材料来写人物,对其人物进行深入挖掘,或者以材料中的人物来思考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考生也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联系身边的人物来进行写作。考生还可以写成一篇散文,根据 材料中的人物精神跟特点,联想到某些事物的特征。所以只要考生能熟悉各种文体知识,写 出一篇不错的文章,难度是不大的。 第三:培养创新精神,让考生知道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当今是一个热衷于追逐成功的时代,很多考生都把成功等同于名校、名企、名车和豪宅 等等。他们的价值追求被单一化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事迹让考生深层次的去反思自 己跟他人的关系,自己跟社会的关系,从而重塑真正的崇高价值,懂得去坚守内心的真实跟 理性。让考生明白奉献可以成就内心的强大,坚持可以完成心灵的夙愿。 10/10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