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2010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10 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奇葩(pā) 胫(jìng)而走 B.坎坷(kě) 拾(shè)级而上 C.着(zháo)重 中矩(jǔ) 哈(hǎ)达 砧(zhān)板 不勖(xù)勉 棘(jí)手 巷(hàng)道 慰藉 (jiè) 混(hùn)沌 骁(xiāo)勇 中规 D.畸(jī)形 抵(dǐ)掌而谈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做题时一定要反复读,据义定音,只要平时对的 积累够多够扎实,答案不难选出. 【解答】A.砧板(zhēn),习惯误读字; B.正确; C.着(zhuó)重,多音字; D.扺(zhǐ)掌而谈,注意和“抵”区别。 故选:B。 【点评】字音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 错音考察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 83、得:你得(děi 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再屏(píng)风后面. 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87、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ùe),他乐(lè)于助人. 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89、吭: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 2.(3 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甄别 腥红 亲和力 声名鹊起 B.迂腐 乔迁 舶来品 两全其美 C.福祉 喝彩 挖墙脚 甘之如饴 D.真谛 整饬 明信片 共商国是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 正误. 【解答】A.腥红﹣猩红;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 3.(3 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呢个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 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收益了。 有再好的气 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 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 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 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1)“决定”与“确定”: 决定:起决定作用; 确定:指固定;明确肯定; 根据句意,此处应选用“决定”。 (2)“即使”与“虽然”: 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 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 根据句意,这里选用“即使”,表示一种假设。 (3)“提升”与“提高”: 提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提高的一般适用形容技术、品质等表面可以被人事物直接感受到的变化,一般都是小幅 度的,提升更注重层次感,更虚!其实就是量变和质变的差别,提高只能产生量变,但 不断不断地提高就可以产生质变!根据句意此处应选“提升”。 (4)“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息息相关”与“休戚相关”都有关系密切的意思,但“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 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而“息息相关”则不仅可指人, 还可指物,故应选“息息相关”。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 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4.(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 交通的枢纽. B.20 世纪后期,学者们有条件广泛接触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尽管在对其介绍和评价等 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C.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的有食 吃. D.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 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 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 病因. 【解答】A.结构混乱,主语不统一。第一分句陈述的主语是天津,而第二份句陈述的主 语变成了“华北诸河”。 B.表述正确。 C.语意矛盾,“黄发垂髫”表示少年和老年,但后面明确说“初懂事理”,这种矛盾使句 子表意不明确。 D.句式杂糅,应改为“分为…等六部分”或者“由…组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 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 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9 分,每小题 9 分) 5.(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 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 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 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 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 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 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 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 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民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 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 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 德教育作为一直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观念去自觉 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道德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 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 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 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操作 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 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 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 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 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1)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 需要的崭新的教育范式。 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 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 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讲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 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 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 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 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 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 一致的。 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 生存状态。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C  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 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 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 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消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 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 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完美健全的人。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 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 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 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 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引导人们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 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将“伦理道德观念”范畴扩大为“道德观念”.故 D 为错误 的说法.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 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搞繁琐 而无必要的礼节”无中生有.C、20 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 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生态伦理思想 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 间的利益关系.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重在受教育者 的自觉行为选择,不具有政府的强制力. 答案: (1)D (2)A (3)C 【点评】科普文答题技巧: 1、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 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进行定 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理解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 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否则就会抑制阅读功效. 4、原文利用和自我加工相结合,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关键文字,很多题目的答案 可以使用原文的现成词句,但是有一些是要你根据答题的要求跨段落、大幅度地对原文 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形助概括性的答案,以避免断章取义甚至文不对题,违背了说明 文尤其强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两大原则. 三、(20 分) 6.(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 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①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 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 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 鱼已长丈余。 ②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 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 “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 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 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 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 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 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 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赪:红色 ②郁栖:粪土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 B.女觉遽反 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具事:陈述事实 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B. C.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 恰当的一组是 D  A. B. C. D.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译: 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②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 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③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译: 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 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 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 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 18 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 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3)从分析人物特点的角度筛选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5)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 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 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 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发,打开,挖开. (2)A 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 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C、以,动词,认为;介词,按照. D、为,介词,被;动词,成为.故选 A. (3)A 组第二句、B 组第一句、C 组第一句,都不能表现“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 待叶限”. (4)洞人埋葬她们并建冢有可怜她们的原因,也有警示后人的意思. 答案: (1)D (2)A (3)D (4)C (5)①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②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③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 鞋是从哪里来的. 参考译文: 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 其中大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 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喜欢羞辱她, 不是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就是去深潭边汲水.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 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很喜欢,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长 得很快,几乎每天都能看出变化来,很快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 池塘里.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食投进去.这只鱼在叶限过去的时候,就会游到岸边, 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 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 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很远的一个 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等她走后,穿上叶限的旧衣,拿了把锋利的快 刀,慢慢走到池塘边上,低声呼唤,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 丈多长,身上的鳞片像小孩的手掌一般大小.后母把鱼烹饪了,吃的人都说从未尝过这 么好吃鲜美的鱼肉,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粪坑里.到了第二天下午,叶限才回来, 她带着吃的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人 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 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好,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 叶限照着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也很想 去,就等她们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跟着去了.后母 的女儿在节上看见了,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姊姊.”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 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从节上回去,看见叶 限正靠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了. 吴姓的这个洞在海边,不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 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八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 买的人认为是奇异的东西,献给了国王.国王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都没有穿得合适 的.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也没有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 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国王认为鞋子是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得来的,于是抓到卖鞋的那 位洞人,拷打他,知道是在洞里过节的时候捡到的.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 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很快就在后母家里找到了.陀汗王让家里的人挨个 穿上试,只有叶限穿得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国王见了, 认为是天上的仙女.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 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里的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后来,当地人想生女儿时,就会对着这个坟冢祈求,非常灵验.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两人过得很幸福.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 求鱼骨给他宝玉,得到无数珠宝.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 鱼骨和那些求来的珠宝一起埋到了海边,打算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起用.后来,陀汗国有 叛军作乱,国王决定发掘珠宝,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虚词 运用;3 筛选信息;4、归纳内容要点;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 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 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11 分) 7.(6 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 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作答此题易先找意象,再根据意象的特点确定景色的特点; (2)此题提示我们除了思乡之情外,还有相同的情感,注意从诗歌中寻找关键词. (3)作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中的诗句分析. 【解答】(1)第一首诗中描写景色的就是第一句“峡口花飞欲尽春”,意象为“飞花”, 也就是落花,由此可见描写的应该是暮春的景色; (2)通读诗歌,我们可以发现,第一首诗中有“来时万里同为客”,第二首诗中有“自 缘身是忆归人”,由此可以看出两首诗都有思念故乡的情感; (3)对于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意还是不同意,一定要明确,然后从诗句中找 出对应的句子并加以分析.第一首诗应该比较明显是正面烘托,以哀景写哀请;第二首 诗可以有两种理解,可以是以乐写哀,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但是也可以说是 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 (1)暮春 飞花 (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 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 之景烘托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译文: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 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 了. 送蜀客 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不要 嗔怪我陪你走了这么远,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 【点评】抒情方式 技巧一: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技巧二: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 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古诗词中直接抒情的并不多见. 技巧三: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 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技巧四: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 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8.(5 分)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4)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5)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6)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 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 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小人长戚戚 (重点字:长、戚戚) (重点字:还、顾) (重点字:彭殇) (重点字:妃) (2)还顾望旧乡 (3)齐彭殇为妄作 (4)生长明妃尚有村 (5)叶上初阳干宿雨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重点字:雨打风吹)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 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 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18 分) 9.(18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时,会感到蒙娜丽 莎的微笑时有时无,对下次,科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 西班牙科学家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这只是视觉误差所致,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 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他们是以仁德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 据的,这与美国科学家利文斯通的依据一样,但是,他们的具体解释则与利文斯通大相 径庭。他们认为,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信息或图象 时,又是一种图象会掩盖或覆盖另一种图象,因而有时会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时却 看不到。 他们让志愿者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欣赏蒙娜丽莎,并说出各自在不同位置和角度所 看到的图象和蒙娜丽莎的笑容变化,在局里很远时,志愿者看到的图象很微小,也很难 分清面部表情,随着距离接近,画面变大,他们开始看到笑容,画像越大,笑容越容易 看到,这表明中央视锥与外围视杆细胞一样能向大脑传递笑容信息。这一解释与利文斯 通的解释显然不同,因为利文斯通认为只有外围区的视杆细胞才能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 笑。 然后,西班牙研究人员决定通过眼睛对光线明暗程度的感受,也就是视锥细胞(感 受强光和色彩)和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黑白)的特点来观察蒙娜丽莎的微笑,研究人 员让志愿者注视黑白屏幕 30 秒后观赏画像,在注视黑色屏幕 30 秒后观赏画像,志愿者 的感受是,他们在注视白色屏幕后更容易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奥特洛和帕布罗斯认为, 白屏减弱了视杆细胞的感光能力,才会让视锥细胞也可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美国眼科专家康茨韦奇和泰勒通过研究发现,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 扰因素也会决定人们看到的是笑容还是其他表情。如果蒙娜丽莎的嘴角边的视觉干扰增 加,如同电视屏幕中雪花现象。就会让蒙娜丽莎看起来是在笑,当时在其嘴角的影像干 扰如果减小,蒙娜丽莎看起来似乎就比较悲伤。这说明,即使是科学的解释,也会有不 同的结论。 (1)西班牙的奥特洛。帕布罗斯与美国的利文斯通对“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解释有哪 些相同之处?主要分歧是什么? (2)根据文中表述,在哪几种情况下欣赏者更容易感觉到蒙娜丽莎在微笑? (3)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有意 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提取科技信息常有两种方法: 一是组合重点段落.有些科学小品中的科技信息相对集中,只要将有关段落加以组合就 可以了. 二是分散摘录信息.有一些文章,科技信息犹如满天星斗点缀在文中,这就要分散摘 录.摘录时要做到六不:不摘录穿插的故事;不摘录形象的描述;不摘录生动的阐释; 不摘录抒发的感受;不摘录作者的设想;不摘录没有知识含量的首尾与过渡.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 2 至 4 段,第 2 段说 明相同之处,第 3、4 段说的是分歧. (2)此题对应语境区间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关键在于抓住结论性的句子.另外还 要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如条件、因果等). (3)这是一道主观性、开放性非常强的题目.如果回答“有意义”,思路应该从文中的 观点和作者的态度出发来组织答案.如果回答“没意义”,则要突出艺术是有其内在规律 的,然后做到自圆其说. 答案: (1) ①相似之处:都以人的眼睛视物的生理学和光学原理为依据,都认为视杆细胞能够收到 蒙娜丽莎的微笑.②主要分歧:视锥细胞能否感受到蒙娜丽莎的微笑 (2) ①观赏 离接近,画面变人时; ②先注视白色屏幕 30 秒,然后在席上画作; ③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增加. (3) 有意义,艺术与科学联姻,有助于科学的把握艺术规律,使审美活动理性化. 没意义,用自认科学方法对艺术进行分析不是审美,无法解读作品意蕴. 【点评】主观题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原文中关键文字,很多题目的答案可以使用原文的 现成词句,但是有一些是要你根据答题的要求跨段落、大幅度地对原文材料进行加工处 理才能形助概括性的答案,以避免断章取义甚至文不对题,违背了说明文尤其强调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这两大原则. 六、(18 分) 10.(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迟子建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 53 度左右的地理 位置上。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 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 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 茄子、倭瓜、豆角、苞米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当然, 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如向日葵。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 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微乎其微的。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 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 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对 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 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死亡了的植物, 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 在一起来谈。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 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 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比如年景不 好的时候他们会为没有成熟的庄稼而惆怅,亲人们故去的时候,他们会抑制住自己的悲 哀情绪。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 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至于那些令人难忘的小动物,我与它们之间也是有着难以理解的情 缘。我养过猫和狗,它们都是公认的富有灵性的动物,我可以和它们交谈,可以和它们 恶作剧,有时它们与我像是朋友一样亲密,有时候则因这我对他们的捉弄,而好几天对 我不理不睬。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回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 感觉。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我喜欢神话和传说,因为 它们就是艺术的温床。相反,那些事实性的事物和一成定论的自然法则却因为其冰冷的 面孔而令人望而生畏。神话和传说喜欢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类似地下的矿藏,我们看 不见摸不着,但能嗅到它的气息,这样的传说有待挖掘。还有一种类似于空中的浮云, 能望得见,而它行踪飘忽,你只能仰望而无法将其捺入掌中。神话和传说是最绚丽的艺 术灵光,它闪闪烁烁地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时空中。而且,她喜欢寻找妖娆的自然景观作 为诞生地,所以人世间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大海和森林的童话。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 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等,它们无一不沾染了申 花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 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 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 他们才值得永久的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 些色彩斑斓的梦。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人物为依托,是一种 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我们没有理由轻视它们, 把它们视为虚无。要知道,在梦境中,梦境的情、景、事是现实,而孕育梦境的我们则 是一具躯壳,是真正的虚无。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 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 连的。对这些所知所识的事物的认识,有的时候是忧伤的,有的时候则是快乐的。我希 望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刻来,同时又能够把一些貌似深刻的事物给看破,这 样的话,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我都能够保持一股率真之气、自由之气。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 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 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选自《小说评论》2002 年第 2 期,有删节 (1)概括说明文章第 2 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具有哪些特点?描写这些植物时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除了植物外,文中还出现了哪些影响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的元素?这些元 素分别给予了作者怎么的影响? (3)文章结尾说“我回过头来意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这句话有哪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做了诗意的回顾,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第 3 自然段中“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一句,凸显了故乡亲人的淳 朴善良。 C.第 4 自然段中所谓“活生生的人”,是指有种种缺陷但忠于自己内心生活的人。 D.文章内容与副标题相配,既点明故乡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又为全文笼罩忙换色彩, 别具韵味。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表达技巧. (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4)本题考查鉴赏与评价文学作品. 【解答】试题解析: (1)这个段落的主体在中间部分,抓住这部分中议论性的句子,并确定关键词,就可以 组织答案.回答第二问时,最好答出修辞效果. (2)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 3 至 5 段.做题需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关键 句,进行组织. (3)要联系全文,以写作目的为引子,以文章线索为牵引,多角度思考作者写每一个对 象的意图是什么,综合组织答案. (4)此项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知识.思考时要注意语境,通过句间的逻辑 关系理解各句的来龙去脉.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笼罩于神话光彩之下的凸显人性本 真的人. 答案: (1).生命短暂 生命力强 拟人 (2).亲人,是作者领悟到随意而安的平和与超然;   动物,使作者带来异常温暖的感觉;   生活与传说,使作品染上了神话色领略神灵之光;   梦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从而产生的联想. (3).①故乡是世界的缩影   ②作者对故乡的爱是永恒的   ③童年在北极村学到的一切,奠定了坐着人生基础   ④故乡是坐着人生思考与创作精神之源   ⑤故乡使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得以升华 (4)C. 【点评】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 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 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 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 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 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 点. 七、(12 分) 11.(3 分)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 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戏剧社⑤,文学社③,摄影小组① (填 写序号)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②藏古今学术 留住秋水旧丰神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又驱春色入毫端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考点】2A:对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虽然是对对联的考查,但是为相应的社团选出合适的,相对来说,降低了 难度,只要找出与相关社团联系紧密且符合社团特点即可。 【解答】⑤有表演的成分,所以和戏剧社一致; ③“入毫端”是“笔端”的意思,和写作有关,所以和文学社一致; ①“现出”“留住”只有摄影小组才能做到。 答案:戏剧性⑤,文学社③,摄影小组①。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应处处留心,仔细辨析题干要求。 多进行一些语用训练。 12.(3 分)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 36 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 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 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 336.9 米,地上 75 层,地下 4 层,其外形设计则采 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 于 2010 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考点】85:提炼语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知识,这个语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表明对象,第二句 介绍其特征,第三句说明结果.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事件的经 过结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压缩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话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后参照 字数要求,进一步压缩. 【解答】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 2010 内建成使用. 【点评】压缩语段就是将一句话正确的进行提炼、概括、压缩语句的主要信息,解答本 题可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句,理解语句的含义,然后 找出语句的主干,去掉句子的枝叶,筛选出语句的主要信息,并且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 题. 13.(6 分)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 为“无题”,画面解说应符合语境,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 12 字。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图表转换题一般按以下步骤答题: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认读图表,捕捉信息. 第三步,依据要求,规范作答. 【解答】此漫画应该是一组连环画,根据题目要求是为每幅画做解说,也就是描述出每 幅画的主要内容,这个难度不大,这要把每幅图中的要素都说出来就行,然后根据四幅 画的内容拟定一个标题,标题一般要能揭示出漫画的主题. 第一幅画:一个人提着工具箱走在路上,在他的前面有一个钉耙倒在路上; 第二幅画:他踩到了钉耙的头部,钉耙柄从地上弹起来砸到了他的头; 第三幅画:他从工具箱中拿出锤子,把钉耙钉在了路上,钉耙齿朝上; 第四幅画:他柃起工具箱扬长而去,留下钉耙齿朝上的钉耙躺在那里. 从这四幅漫画中看到,“他”虽然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仍然遗留了“问题”,并没有真 正解决问题.针对题目要求,整理答案时对四幅画的内容要进行压缩,控制在 15 字以内, 题目可以为“遗患”或者“如此处理”. 餐卡答案: 题目“遗患”或“如此处理”. 解说: ①一个人提着工具箱匆忙赶路; ②他被踩中的钉耙击中面部; ③就用钉子把钉耙钉在路上; ④然后若无其事扬长而去.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八、(60 分) 14.(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 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 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 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 800 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材料的核心是“我眼里的世界”,角度多元,具有启发性,富于一定的开放性 和灵活性,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选材空间.立意方面,可以鸟瞰波澜壮阔的时代, 也可以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以写物质世界的丰富,也可以写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 写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亲人的温暖、校园的苦乐;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 生,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写世界对我的影响,也可以写我对世界的责任…大 处着眼,可以写得深刻开阔;小处落笔,可以写得细腻感人.文体方面写成记叙文、议 论文均可.结构上以总分总为好.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或夹叙夹议.素材: 1、引用“人生有味是清欢 2.我生活的世界里有纳兰容若的一杯清酒,随着一句“当时 只道是寻常”的吐出而滑入肚腹.那儿,有李清照的一卷小书,因主人的“国恨难愁” 而“冷冷清清”.那儿,有王弗的小梳,一个沧桑的男子握着它,望着窗外一地的落花, 叹了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那儿,有一脸愁容的重光,双手背于身后,轻轻叹气,提 笔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伤…语言方面力求创新. 【解答】优秀范文 我生 活的世界   我是一个盲人,但我的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   每天早上起来,母亲都会不厌其烦的为我穿衣,帮我梳头,15 年来一直如此.天气 晴朗的时候,母亲还会用她那粗糙的手拉着我去河边散步.走在小石子路上,阳光照在 我身上暖暖的.我问母亲,阳光是什么颜色的?母亲总会轻柔的抚摸着我的头说,阳光 啊,是黄色的,金灿灿的.哦,我知道了.于是,独自在心中立下誓言:我要让我生活 的小小世界变成了金黄色的,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暖暖的阳光.从 此以后,孤独的小朋友身边,有我为他唱儿歌的身影;劳累的父母身边,有我为他们捶 背的身影;寂寞的老人身边,有我和他们聊天的身影…   每天中午坐在屋门前,父亲都会给我讲历史名人.“项羽是中国古代着名将领,历史 上说的西楚霸王就是他…”通过父亲,我的知识面更广了.到 12 点了,小学生们都放学 了,他们经过我家门前,一阵阵谈笑的声传到了我的耳朵.我问父亲,孩子们的谈笑声 是什么颜色的?父亲停顿了一下说,红色的,对,就是红色.我有点儿不解,红色?红 色什么样的啊?父亲笑了几声说道,红色是充满朝气的颜色,是刚毅的代表,我给你讲 的项羽还记得么?我们就能说他是红色的.哦,我明白了.是红色给予了我们快乐的生 活;是红色让我们充满活力;是红色让我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   吃完晚饭,傍晚的时候,我会陪着奶奶在河边乘凉,听奶奶和一些老人讨论今天一 天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因为是盲人,所以我的听觉比较灵敏.耳边隐 隐约约会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于是问奶奶:“那是什么声音?”奶奶告诉我说“那是清 澈的河水拍打石头的响声.”“清澈?那是什么颜色的?是黄的还是红的呢?”“呵呵,都 不是的,是蓝色,淡淡的蓝色,就和你穿的衣服一样的颜色.”我的世界里又多了一种颜 色.   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 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 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点评】本则材料从盲人的角度写,易懂而又贴近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更具有 现实意义.思想上,可以促进青少年认清我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方法上可以培养学生 思辨、联想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想把主题说清,也不太容易,对学生“深刻” 的理解力以及广泛的阅读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