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下载

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08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媒 B.芯片 C.转轨 D.幅射 难以起齿 钩玄题要 众口铄金 赋于重任 自诩(yǔ) 豢(juàn)养 执拗(niù) 补给(jǐ) 闭目塞(sè)听 车载(zài)斗量 半嗔(chēn)半喜 便(biàn)宜行事 2.(3 分)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成,稍稍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 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B.塑 C.塑 D.雕 铺铺摆摆呈像像呈贴画贴画3.(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 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 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 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 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4.(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在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 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 第 1 页(共 44 页) 防止 1997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 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 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5.(3 分)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B.白居易 C.白居易 D.李清照 李 白 曹 植 李 白 曹 植 苏 轼 辛弃疾 辛弃疾 苏 轼 欧阳修 司马迁 欧阳修 司马迁  二、(共 8 小题,满分 75 分) 6.(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 ①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 郡中长老 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 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 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 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 ②争;修治学官 ,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 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 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 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 第 2 页(共 44 页) 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 ③④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 ,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 涕泣, 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 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 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 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 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 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言: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史:下级官 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欺负:压迫、侮辱 过法:逾越法规 擢:提拔 愿:希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第 3 页(共 44 页)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7.(5 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资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羡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 焉 往 而 不 羡 。 ”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8.(10 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 形势,志存恢复。 第 4 页(共 44 页)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 简要分析。 9.(7 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①寄蜉蝣于天地, 前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    。(苏试《  。(《古诗十九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首•迢迢牵牛星》) ③二十四桥仍在, 生!(姜夔《扬州慢》) ④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 10.(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 50 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 职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 5000 亿到 1 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 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 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 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 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 第 5 页(共 44 页) 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 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 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 2 到 5 个月完成生物降 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 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 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 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 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 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 4 倍。纸袋比 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 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 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 70%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 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 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 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 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 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 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 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 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   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第 6 页(共 44 页)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 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11.(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 ,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参天 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 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 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 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 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 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 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 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 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 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 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 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 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 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 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 第 7 页(共 44 页) 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 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 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 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 ,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 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 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 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 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 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 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 因的。诗人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掉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 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 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 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 红树鲈鱼”……这此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 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进代里的诗人,对于 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 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 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和“ 第 8 页(共 44 页) 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 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 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 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2)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3)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 艺术效果? (4)文章结束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 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第 9 页(共 44 页) 12.(4 分)公元 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 8 级强烈地 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 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 45 个字。 13.(6 分)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 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 23 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第 23 届奥运会于 1984 年 7 月 28 日﹣8 月 12 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7 月 29 日首 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 60 发慢射决赛中以 566 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 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 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 225 名运动员参加了 16 个大项的比赛。本届 奥运会破 11 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 10 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 枚)、 罗马尼亚(20 枚)、联邦德国(17 枚)、中国(15 枚)、意大利(14 枚)、 加拿大(10 枚)、日本(10 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 共和国只在 1952 年派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第 15 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要求:根据需要提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 80 字。  第 10 页(共 44 页) 三、(60 分) 14.(60 分)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 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 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 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 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 歌外),不少于 800 字。  第 11 页(共 44 页) 2008 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媒 B.芯片 C.转轨 D.幅射 难以起齿 钩玄题要 众口铄金 赋于重任 自诩(yǔ) 豢(juàn)养 执拗(niù) 补给(jǐ) 闭目塞(sè)听 车载(zài)斗量 半嗔(chēn)半喜 便(biàn)宜行事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 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是选择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选项.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 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解答】A.“难以起齿”应为“难以启齿”,“自诩”中的“诩”应读“xǔ”; B.“钩玄题要”应为“钩玄提要”,“豢养”中的“豢”应读“huàn”; C. 正确; D.“幅射”应为“辐射”,“赋于重任”应为“赋予重任”。 故选:C。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辨识, 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和常用字的同音代替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 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3 分)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成,稍稍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 。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 第 12 页(共 44 页) 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B.塑 C.塑 D.雕 铺铺摆摆呈像像呈贴画贴画【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 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 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对“纪念碑”所用材料用“雕”字准确,“摆”有放的意思,不固定,而“石砌 边缘内”应该用“铺”,碑石的形状是有意设计的,所以用“呈”,“贴”与前面的“ 铺”相照应。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 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 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 使用的语境。  3.(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 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 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 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 地东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第 13 页(共 44 页) 【考点】18:成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 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 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A.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B,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是动词性短语,而这里要用 一个形容词性的词语,应改为“枯竭”。 C.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D.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 了不起的样子。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 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 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 使用的语境.  4.(3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在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 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 防止 1997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 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 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 第 14 页(共 44 页) 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 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句式杂糅,“我国在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去掉“在”字,改为“我国 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 B.不合逻辑,多重否定失当,“以防止 1997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去 掉“不要”,改为“以防止 1997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C.成分残缺,“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改为“致使患者在当 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表述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 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 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5.(3 分)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B.白居易 C.白居易 D.李清照 李 白 曹 植 李 白 曹 植 苏 轼 辛弃疾 辛弃疾 苏 轼 欧阳修 司马迁 欧阳修 司马迁 【考点】3B:古代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虽然考查的是文学常识,但是最重要的是在于审题,“下列语句画 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而不是这些句子是谁写的,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不然就答非所问. 第 15 页(共 44 页) 【解答】①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 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 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 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 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②此处运用典故,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 《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 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 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 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 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由此这句诗既 展现了李白的自信,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愤不平之情。 ③全句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指的是该词人继承了苏轼豪放派的风格,“ 美芹”指辛弃疾写的《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 计;“悲黍”见黍苗丛生,悲国家之颠覆。“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希望南宋朝 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④“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说的是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后,他为了完成《史记 》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把它和作者的生平、评价和贡献联系起来.  二、(共 8 小题,满分 75 分) 6.(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 第 16 页(共 44 页) ①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 郡中长老 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 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 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 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 ②争;修治学官 ,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 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 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 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 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 ③④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 ,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 涕泣 ,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 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 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 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 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 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 ②学言:学校。 ③不殊:没死。 ④掾史:下级官 吏的通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欺负:压迫、侮辱 过法:逾越法规 擢:提拔 愿:希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B  第 17 页(共 44 页)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C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 第 18 页(共 44 页) 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 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 (2)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 .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 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 意思而定. (3)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 中的细微之处. (4)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 题干进行筛查. (5)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 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 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答】(1)欺负:欺骗,对不起. (2)A 项使后面的“疾苦”一词名词化/与“为”一同构成被动句式.C 项他们/你.D 项于是/乘机. (3)亏:对…有损.大化:良好的社会风气;D 句应译为:因敬爱父亲而受罚, 这样该不会有损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4)③是吏民对韩延寿理政方法的反映,⑤是诸生代门卒的原因,⑥是骑吏父 亲的做法,都与韩延寿理政特点无关. (5)D 项“严格约束下属”错. 答案: (1)A (2)B (3)D (4)C (5)D 第 19 页(共 44 页)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到颍川担任谏大夫.颍川多豪强 大户,难以治理.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 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颍川从此把这当作 风气,百姓之间产生很多怨怒仇恨.韩延寿想改变这种风气,教育百姓以礼 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从,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 摆酒设宴,亲自与人们相互应对,用礼节迎接,询问徭役、风俗及百姓所痛 恨、困苦的,给他们陈述和睦相处、亲近友好、消除嫌怨的方法.年长的人 认为便利,可以推行,于是和他们商议制定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 体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从他的教导.几年后,韩延寿迁官 为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韩延寿作为官吏,崇尚礼节仁义,喜好古代教化,所到的地方一定聘用贤士 ,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官;修建学校,在春天、 秋天举行乡间射戏,陈设钟器,弹奏乐器,倡导官职调动、宾主相见的礼节, 等到汇集考试练习比武时,设置刀斧旗帜,练习射箭和驾驭车马的本领.修 建城墙,收取赋税,事先宣告它的日期,来期望一起完成这件事,官吏、百 姓严肃畏惧而跟从.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准容 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知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 辖的边界.刚开始人们好像觉得麻烦,后来都因觉得便利而安于他的管理. 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骗或辜负了他,他总是自 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 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经抢救,人没有死,但因此成了 哑巴说不出话来.延寿听说了,对着掾吏流下了眼泪,派医官诊治,厚待他 的家人.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 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 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 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 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 第 20 页(共 44 页) 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 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个书生,听说延 寿贤能,只是因为没有让自己得志,所以临时当了门卒,韩延寿于是接待并 任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天下名列第一.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虚词运用;3、文意句子理解;4、筛选信息;5、归纳内容要点.平时的学 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7.(5 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 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 之心,焉往而不羡。”(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考点】3A:文言断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 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 原则. 断句的技巧: (1)要找虚词,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 现在句中的虚 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 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 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 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 、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2)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 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 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第 21 页(共 44 页) (3)辨句式: 文 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 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 “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 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 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 好的“帮手”. 【解答】做这道题首先要通读文段,理解文章大意.然后从易到难进行断句.要 抓住文言虚词“也”“也”“曰”进行断句,然后从意思上进行断句;再抓住“逆旅 ”“有妾二人”是介绍两个人的,所以后面是分说,要断句;后面“美者自美/吾 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两个并列句,需要断句. 故答案是: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 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译文是: 杨子从宋国经过,住在旅店里.店老板有两个妾,长得丑的地位高,长得美的地 位低.杨子问这其中的原因,店老板回答说:“漂亮的人自认为漂亮,我并不 觉得她漂亮;丑的人自认为丑,我并不觉得她丑.”杨子对学生说.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在通读文言句段的基础上,掌握断句的基 本技巧,就可以完成这些题目.在断句之后还要再读读,翻译试试,就可以 基本确定正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打牢基础.还要多读经典培养语 感.最后还要多做些练习题,从实践中总结知识,巩固知识.  8.(10 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 第 22 页(共 44 页)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 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 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 简要分析。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理解诗句的含义,重在从整体上把握; (2)解释词语的意思,注意联系语境; (3)分析诗歌的风格特征,主要是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概 括; 【解答】(1)“是日惊秋老”中“是日”是这一天,也就是重阳节;“惊”是“惊讶”; “秋老”字面意思是秋天老了,也就是到了晚秋;整个句子应该理解为“重阳节 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故 A 错,选 A; (2)理解词语的意思需要结合诗句来理解.“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意为“我 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 的鬓角吧”,所以,“肝胆”解释为“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解释为“见证”; (3)作答此题先回忆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在这首诗中,顾炎武把自己 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写成 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参考答案 第 23 页(共 44 页) (1)A (2)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3)①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②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 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王处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 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 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 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 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诗中“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 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 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此诗风格:沉郁悲怆,深沉凝重. 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 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 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 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 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 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点评】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 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具有区别于其他诗人的 鲜叫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 出不同的风格. 1.豪迈雄奇 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 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 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青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问》 ). 第 24 页(共 44 页) 2.沉郁顿挫 即深沉蕴藉.在此类风格的诗中,作者似乎有千高万语积压在胸 ,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悲壮慷慨 含思悲壮,山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怀才不遇,或感 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朴素自然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 婉约细腻 具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 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武陵春》). 6.含蓄委婉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 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 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 7. 清新明丽 刚清丽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喜悦的心情.其意象多为 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 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8. 幽默讽刺 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 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9.激越高亢 豪放派词作. 10.清婉秀丽 词作. 情绪强烈激昂,声音高亢清越,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诗韵清亮婉转,意境清秀美丽,如李清照《声声慢》等婉约派 用语美艳靡丽,风格华贵,如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词 11.浓艳华丽 作. 12.隽永凝练 用语含蓄简练,令人回味悠长,如李商隐的《夜 西窗烛,却 第 25 页(共 44 页) 话巴山夜雨时.” 13.平实质朴 14.清新雅致 不加雕饰,明快晓畅,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新颖清美,优雅别致,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15. 形象生动诗歌中的形象生动传神,读之如在眼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乱石穿空,晾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6. 绚丽飘逸 写景灿烂华丽,抒情恬淡自然,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7 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①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苏 试《前赤壁赋》)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 首•迢迢牵牛星》) ③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④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 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 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①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重点字:渺、沧、粟) (重点字:盈、脉) ②盈盈一水间 ③波心荡 脉脉不得语 冷月无声 (重点字:荡) ④只合把清浊分辨 (重点字:辨)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 规定的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 第 26 页(共 44 页) 确书写,注意一些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10.(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指称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 50 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 职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 5000 亿到 1 万亿个塑料袋。废气的塑料 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他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 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 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 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防如作为 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包楼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 点地吸收着下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 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 2 到 5 个月完成生物降 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 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 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 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 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 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饲料带的 4 倍。纸袋比 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 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还能更高。另外,制造 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生产 70%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 处理垃圾纸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 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 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 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 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饲料带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 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两要少 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 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第 27 页(共 44 页)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说法符合文艺的一项是 C  A.“呼吸运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无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 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 ”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 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 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科技小品文常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阅读时抓 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特别是关联词和代词. 【解答】(1)A 项由文中第二段一、二句可知,“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 降解率的有效方法而不是唯一有效方法;B 项由第二段第五句可知,微生物不 能分解塑料袋;C 项见第二段三、四句;D 项由第三段第五句“纸袋比同样大 小的塑料袋重 4 倍”可知,纸袋的运输成本比塑料袋的运输成本高很多. (2)A 项由第二段最后两句可知;B 项由第三段,尤其是此段中第六句话可以 看出,纸袋的使用在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比使用塑料袋造成的污染要严重 得多;C 项由第二段末两句可知,聚乙烯不能生物降解,而其见光分解的过程 又极其漫长.最后一段提到科学家目前在研制的是能够降解的塑料.因此, 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D 项推断可由第三段得出. 第 28 页(共 44 页) (3)通过文章主体部分可知,纸袋虽然容易降解,但相对于塑料袋来说,其生 产和运输成本都很高,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非常严重,同时, 处理垃圾纸袋需要很大空间,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使得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 极为缓慢,而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需要消耗的能量相对要少得多.因此, 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是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 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答案: (1)C (2)B (3) 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 (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 (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 (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点评】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方法: 1.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1)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 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 相关要点. 3.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 ②要点 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 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 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11.(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第 29 页(共 44 页)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 ,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参天 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 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 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 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 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 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 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 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 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 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 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 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 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 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 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 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 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 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 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 ,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 第 30 页(共 44 页) 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 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 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 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 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 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 因的。诗人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掉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 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 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 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 红树鲈鱼”……这此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 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进代里的诗人,对于 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 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D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 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和“ 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 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 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 第 31 页(共 44 页) 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2)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3)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 艺术效果? (4)文章结束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 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此题综合考查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结构上的作用. (3)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4)此题考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评价. 【解答】试题解析: (1)此题为客观选择题,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答案为 A、D 两项. 该题最容易排除的是 B、E 两项,而 C 项为强干扰项,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 现部分考生误选 C 项,是没有充分注意到文中的表述.该选项的错误之处在 于“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文章中的确写到了有关夏日花园的景色,但 只是一笔带过,作者并没有展开描写,所以“具体描述”是错误的. (2)第一个问题,题目问文中第三段结尾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模 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结构” 一词,它的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理解了文中的脉络,上下文的关系,但有部 分考生答成“点明文章中心”、“强调(强化、深化)文章主旨”、“使文章更加 连贯、流畅、生动鲜活”、“表明诗人对碧云寺的喜爱、热爱之情”等,都是答 非所问,这说明他们没有理解“结构”一词的用义.而该问题的正确答案为两 个要点,一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该要点中,答成“转折”作用的是完 全错误的;二是要答出“引发了下文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在该要点中, 第 32 页(共 44 页) 只要考生答成“引领了下文描写秋色”或者是将“秋色”具体到如秋叶颜色的变化、 爬山虎颜色的变化、树木(林)换上了“新装”等具体文本分析的表述上,在阅 卷过程中,我们都视作答出了该要点.此问较好的答案举例如下:“承上启下 的作用.承接上文,照应上文的情景突变,引出下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 现出了作者对秋的喜爱.”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题目问问此句中“惊醒”一 词的好处在哪里.该题的要点也为两个:一是表明了秋色的突如其来,二是 表达了作者对秋色的惊叹.在第一个要点中,只要答出秋色(秋季、季节) 的来的快、快速、迅速等的,就算正确.而第二个要点中将惊叹表述成震惊、 惊讶、惊醒、感叹、感慨、惊喜等的,也视为正确.而只是答“欢喜”、“愉悦” 、“喜爱”的此要点不得分.在阅卷过程中部分同学只是解释了“惊醒”一词的含 义,如“吃惊的醒了”、“惊字用的好,就像在浑沌之中,闪过一道光,使天空 明亮,使作者本不清楚的季节感变得清楚”等的,是不得分的.此外,还有的 考生答成“突出了碧云寺秋色的美丽”、“引起/引发读者往下阅读的冲动”、“使 得文章更生动、形象”等空泛、笼统的,也不能得分.此问较好的答案举例如 下:“‘惊醒’一词可以从侧面表现叶子颜色变化的‘神速’,与前文呼应;并且表 现出了变了颜色后的叶子的艳丽,使人眼前一亮,有‘惊醒’的感觉”. (3)此题抓住本文在写景上大量运用色彩描写词语的特点,考查学生对情、景 关系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避开了文本多样解读的复 杂与麻烦,是一道应该有较好区分度的好题. (4)要点一: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 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要点二: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 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答案: (1)(4 分)A、D (2)(5 分) 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②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3)(5 分) 第一问: 第 33 页(共 44 页)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 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 旨. 第二问: 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 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4)(4 分)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 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 关系. 【点评】所谓“文中重要句子”,可以是形象生动的句子,可以是画龙点睛的句子 ,可以是意蕴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含蓄委婉甚至隐晦曲折的句子,等等. 对文章这类关键句子的准确理解,是中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阅读能力,也是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所以,该项能力的考查也在北京高 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题干中明确要求“结合上下文谈谈你 的理解”,也就是要求考生必须扣住文本而绝不能游离文本来答题,要写出针 对文本内容的具体解说而不是脱离文本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抽象空谈.这 样的命题用心,是深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味的﹣﹣尤其在“架空分析”“伪个 性化阅读”式的教风学风仍大有市场的时下.另外,所要解释的句子本身含有 较强的辩证性,也就同时考查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进而醒示语文教学 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12.(4 分)公元 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 8 级强烈地 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 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 45 个字。 第 34 页(共 44 页) 【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漫画类图文转换题得分要点: 1.细察漫画,抓住矛盾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 2.分析细节,揣摩夸张之处的寓意. 3.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4.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音 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透过现象 看本质;多个角度思考创作动机,选择最佳的答题切入点. 5.答题格式 第一步,概括说明画面:画面上有…(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 等) 第二步,揭示寓意:漫画讽刺了(揭露/表现)了…,警示了…,歌颂(赞扬)了 …【解答】分析:认真读图,废墟上的时钟标示着下午 2 时 28 分.2 时 28 分已不 仅仅是时间,它是灾难,降临到汶川十多万民众的头上;但更多的是灾区人 民的坚强,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凝聚力,它是爱心的传递,关爱他人、关爱 生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可以展开联想,集中表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主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废墟中的钟表永远停在了 14 时 28 分,而全国人民的心也在这一刻紧紧连在一起 .四川挺住,中国加油.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第 35 页(共 44 页) 13.(6 分)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 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 23 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第 23 届奥运会于 1984 年 7 月 28 日﹣8 月 12 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7 月 29 日首 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 60 发慢射决赛中以 566 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 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 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 225 名运动员参加了 16 个大项的比赛。本届 奥运会破 11 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 10 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 枚)、 罗马尼亚(20 枚)、联邦德国(17 枚)、中国(15 枚)、意大利(14 枚)、 加拿大(10 枚)、日本(10 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 共和国只在 1952 年派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第 15 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要求:根据需要提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 80 字。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考查的形式也是考生非常熟 悉的校园展板的文字说明,应该说命题老师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给了考生似 曾相识的感觉,较好地处理了选拔考试、语文教学、学生生活三者的关系. 在解答本题时要抓住一些关键词:第 23 届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首枚 奥运金牌、15 枚金牌、金牌榜第四位. 【解答】标题:中国重返奥运,成绩辉煌 第 23 届夏季奥运会 1984 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重返 奥运赛场,并以 15 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首枚金牌为射击选手许海峰获 得,这是中国首枚奥运金牌.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考生可以在 平时多阅读此类的题材,在阅读中尝试概括文章主旨,揣摩作者写作目的, 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尝试写一写展板的文字说明,以此来熟悉此类 文体,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第 36 页(共 44 页) 三、(60 分) 14.(60 分)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 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 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 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 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 歌外),不少于 800 字。 【考点】92:话题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材料﹣﹣课堂上老 师向学生演示实验:向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内先后倒进沙子和水。“老师” 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代言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是向十万考生提问。 “课堂活跃起来”,我们当然也希望北京市几千个高考考场上,十万考生思维 活跃起来。第二部分是提示材料﹣﹣第一个学生关注实验的结果;第二个学 生关注实验的过程;第三个学生向正向延伸;第四个学生向逆向延伸。四个 学生是十万考生的代表。作为高考作文命题代言人的“老师”,都没有阻止, 也没有否定,全部绿灯放行。省略号在这里表明了更多角度的关注和更多方 向的延伸。与 2002 年的作文题目不同,由于没有话题的限制,省略号中对“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的认识可以海阔天空。 考生可以选取多种角度去立意写作,如站在老师的立场,老师没有限制学生思考 ,鼓励多样化的答案,启发引导学生,体现了一种“民主和进步”的学习氛围, 可引申到对建设民主和进步的社会的思考,考生可以从这一点去思考立意; 第 37 页(共 44 页) 也可从这个实验提炼出观点﹣﹣学无止境;如第一个学生的观点,可以提炼 出﹣﹣如何辨别似是而非的现象,揭露本质;第二个学生的观点可以把过程 归纳为“科学”的一部分,严格有序的步骤对事物的积极影响等等。 有话说,文好作,但务必要作出亮点,突出考查要点﹣﹣思辨能力,才 能拿取高分。 【解答】 生命的意义 一个杯子,一块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这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 也许你会告诉,他们的结构,他们的成分;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也许你就会 告诉我,他们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如果你是哲学家,也许你又会告 诉我很多的道理。而我呢,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认为这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大的杯子,当我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杯子里空空如也,当我们 慢慢地成长,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社会、国家不断地给予我们 时,我们的杯子便开始有了很多的东西,爱、财富、荣誉等等。这里最大的 最重的,莫过于“爱”,这个爱包含了生活太多的内容,小时候父母给了我们 无私的爱,而我们成长后,又有很多人给予我们爱,我们成家立业,有了更 多的。当我们为人父母,我们又会给予孩子们爱,同时也会给予周边的朋友、 同事们很多的友情,这也是一种爱。 特别是,当 5•12 大地震来临之后,在我们的华夏大地上,玉名再次明白 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大爱无边。当看到我们的解放军和警察、搜救人员、 志愿者们日夜奋斗,为了哪怕一丝的希望,都要付出百倍努力的时候;当我 们看到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时,当为了学生、为了亲人、为了能够让更多 的人有生的希望时,有很多人宁可让自己去承受死亡的威胁,也要奋不顾身 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每一个中国人都伸出援手,献出自己的爱心时。我深深 地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面对着这样的大地震时,也许我们会丢失很多,但 是只要人间有爱,我们的杯子就会是满满的,我们的生活就是充实的,一切 就能够重来,我们也必将重建家园,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第 38 页(共 44 页) 反思我们平时的生活,日复一日的忙碌、奔波,有时候为了生活中一点点 的财富和荣誉而绞尽脑汁时,我们是不是把一些事情弄错了呢。 也许,你的财富会增加,也许你有令人羡慕的荣誉和名利,但是你的杯子 中是不是早已经缺失了生活中最应该有的“爱”了呢,当你财富、荣誉的增加, 而占据了本该属于爱的位置,那么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注定是空洞、残缺的人 生呢?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我们又在一次从生活的安逸中警醒,让我们再 一次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中最沉甸甸的东西,我们是不是也该看看 自己的杯子,到底还有什么了呢,是不是该清理出去一些,加入一些了呢。 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在这取舍之间,就是在这杯中杯外吧。 【优秀范文二】 月出青云,临风书雪 献之勤练书法已经五个春秋了,他从书房走到院里,又从院里走回书房,院 子里春风不知何时吹过,柳枝已经悄悄抽出嫩绿的新芽。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个新写的“大”字。 墨汁是新磨的,圆润黑亮;字写得五分遒劲,五分柔媚,似乎充满了天地间 的灵气,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献之再次欣赏手中的那个字,终于长长出了口气,昂起头,挺起胸,满怀春 风地敲起了父亲的门。 羲之端详着儿子的字,一句话没有说,顺手在案桌上提起笔,稍稍润了墨, 在“大”字底下重重点了一点。 献之见父亲并不作任何评语,狐疑不解,只得跨过内堂,敲起了母亲的门。 “我儿练了几年书,只有一点像羲之啊。” …不知不觉,柳枝长长的,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绿色。 字写得六分遒劲,四分柔媚。献之心中的火苗在上窜,他不能忍受父亲的沉 默,母亲的谬赞,他整日整夜呆在书房里,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酱缸,光是 用坏的笔就堆了三尺高。 第 39 页(共 44 页) 他相信自己这次的字已经炉火纯青了。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还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大雁南归,风扫落叶,柳树绿意虽浓,却似乎有些憔悴了。 字写得四分遒劲,六分柔媚。献之的右手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他心中熊熊旺 火升腾,悬腕提笔,用尽全身的气力写出了这个眉飞色舞、气吞山河的“大” 字。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仍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雪花飞舞,炉火正红,不知不觉又过了五年。 献之的手还在挥毫,可他已经不再写那个“大”了,他写的是“其形也,翩若 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五分遒劲,五分柔媚,还有十分潇洒开朗。 羲之抬起头来,端详着自己的第七个儿子。他记得小时候的献之练字时,自 己曾在后面拽他的笔,结果没有拉动,当时自己就预言“此儿以后当有大名”, 没想到当年的预言如今成了真言。 羲之若有所思地说:“好,很好!” 献之的手没有举向空中,而是垂了下来,恭敬地侍立着。 如果是五年前,献之也许会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现在,他终于明白,自 己和书法之间的距离了。 【优秀范文三】 杯中窥人生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了思考。 ﹣﹣题记 在一堂课上,老师往空杯中放一块石头,再向其中充入沙子,然后是加水。 一个杯子装上石头满了吗?安于现状的人说满了;装进了沙子后满了吗?聪 第 40 页(共 44 页) 明的人说满了;善于思考的人说还可以加水。 这就是思维,这也就是人生! 人生就如这杯子,装进什么完全是自己个人的思维态度和想法。一样的人, 只要有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常常听见周围有人整天抱怨、 指责、牢骚满腹:有人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郁郁寡欢,心有芥蒂。实际上,就 看你的杯子里到底装了什么并缺少了什么? 生活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还有丛林和荒原,有时候是风平浪 静,有时候也会波涛汹涌,这就是生活!5.12,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中 国汶川,这个时候,你的杯子里就要盛满勇气和力量,更要具有爱心,因为 我们需要去面对灾难。司马迁身受宫刑而不倒,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文天祥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不指南方不肯休;5.12 大地震,从不放弃一个生 命的救援,让爱心随着时间流淌… 生活中还要装进宽容,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无论美丑,故能使天空宽阔 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无论其大小,故能让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 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能使大海浩瀚无边。宽容是魅力之源,韩信是 宽容的,锤炼出他的胸襟之美;天空是宽容的,才有了她的深邃之美;时间 是宽容的,才有了她的延续之美… 有时候,人生的杯子是无限的,可以盛满许多,杯子也始终是不满的,人 生就是在装进这许多沙子、石头和水之后,人生才会充实。一次失败的经历, 让你装进了经验和教训;一次活动的成功,让你获得了快乐和成功;一次汶 川大地震,让爱心潮涌,盛满了神州大地;当这些盛满你的人生之杯,你就 是圆满的。 生活是由苦乐、美丑交织而成的经纬网,它穿越时空而光芒犹在。需要我 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只要我们能够在思考之中不断添加沙子、水和石头, 人生就变得充实。 让我们一起来做好和充实我们的人生之杯吧! 【优秀范文四】 第 41 页(共 44 页) 我的杯中需要沙 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能结果,另一种不能结果,而不能结果的花却更美丽 ,比如玫瑰,它不因为不能结果而放弃绽放自己的美丽,所以能不能结果, 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人通常不像玫瑰那样乐观,总觉得不结果就白活了一场。 记得在选择了放弃保送后的那个大雨滂沱的操场上,我是那样坚定地对自己 说的:“这是我从小到大做得最漂亮、最干脆的一个决定了。我要靠自己的力 量,在剩下的日子里和同学们一起努力,考上心仪的高中,我不能这样轻轻 松松却心有不甘地被送走,即使这个赌注很大,我也要搏一搏;即使最后会 输得很惨,我也不会心存遗憾。总之,我一定会微笑着对自己说﹣﹣我选择, 我无悔!” 但是后来,我后悔了,后悔自己的果断,后悔自己的坚持,后悔自己的信心 十足….我一遍又一遍地责问自己,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自以为是,现在不是 能到更好的学校去了吗?我一遍又一遍地追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心理素质太 差,以致于考出了这样的分数?我一遍又一遍地仰天长叹,上天为何对我如 此不公? 从此,我陷入了绝望之中,听不进朋友的安慰,看不到父母担忧的神情,找 不到一点点希望﹣﹣我的理想,你真的弃我而去了吗? 直到我看到了《第二志愿》这篇文章才明白,“当孤注一掷地把自己的命运 押在某个‘惟一’头上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处于自我封闭和焦灼无序的状态。内 心流淌的是自卑和虚弱。以为只有这狭窄的途径,才是抵达目的地的独木桥。 无法设想在另外情形下,还有道路尚可通行。这些人的信念虽执著但脆弱, 难以容忍自己的不成功。” 我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其实,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 定的景色,错过窗外的美景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不能错过预定的到 站。 “被第一志愿抛弃的巨大失落,使你百骸俱软,无瑕顾及和珍视第二志愿的援手。 没错,在我怨天尤人的时候,我居然不曾想过:如果没有“第二志愿”,我可 能会无书可读! 第 42 页(共 44 页) 硬币是财富的一种,但有正反两面,而失败也有正反两面。机遇只有在犯错 时才能发现,只有经历错误、失败的尝试,才能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位。 所以,人要接受事实!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横断则无不成事! 只要心在蓝天,身体就能飞翔;只要心中有理想,地狱都能变成天堂!但 如果你握紧拳头,将什么都抓不到;如果你放开双手,将会拥有一切! 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飞翔不是为了留下痕迹,而是在飞翔 中尽情享受自由和快乐! 花落无痕,但它曾经美丽过。虽然没有结果,但它享受过汗水和青春。虽然 我不能拥抱第一志愿,但我会在第二志愿里创造出最美的澎湃,让这里成为 我飞越梦想,步入艺术的殿堂! 我的杯中需要沙! 【点评】北京的题一直比较有它的北京的特点,像去年考的两句唐诗,还有前年 考的北京的符号,就是非常具有特点的,而且从命题的立意上来说都是比较 恰当的,这样的一个命题的方式,08 年的这道题它是以一段小故事,就是在 玻璃杯里头放什么,先放石头,再放沙子,再放水,如果先放大石头又怎么 样?这样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北京的题好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仅仅是一 则这样的故事让大家自由立意,那可能有好多同学会写得很偏。就像去年高 考作文题一样给你若干种提示,我现在没有拿到全部的提示,有几个,有人 认为这是一个生命的极限问题。生命的极限从这个杯子,你放了石头肯定这 个杯子已经放满了,然后沙子还可以放进去,放完了沙子以后你水还可以放 进去,所以我们用生命的极限这个立意来看,从当前整个时代的一些特点, 尤其是结合抗震救灾的特点,对生命的极限我觉得学生还是有很多话可说的。 北京的题还是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而且在题目上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给你提 出几个可以理解的观点,当然你除此以外还可以去联想更多的,就像去年的 题也是这样,给你六个提示,那六个提示你觉得不足,你觉得还有别的看法, 那么你还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呢,我觉得北京的试题还是非常具有人性 化的一道题,就是为考生着想,不是与考生为敌,不是考一考难倒你,不是 这样的,北京这几年都是这样命题的。所以我觉得北京这道题开始的时候光 看材料觉得好像不太好写,但一看底下的提示,我觉得这个题也就可以很快 第 43 页(共 44 页) 的解决了,就是在考察你思辨的能力,你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这些东西都是 我们高考作文必考的能力。 第 44 页(共 44 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