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浙江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精校版)下载

2009年高考浙江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精校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4日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数学(文科)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5 页,选择题部分 1 至 3 页,非选择题部 分 4 至 5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参考公式 台体的体积公式 1V  h(S1  S1S2  S2 ) 3其中 S1 ,S2 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面积, h表示台体的高 柱体体积公式V  Sh 其中 S表示柱体的底面积, h表示柱体的高 1锥体的体积公式V  Sh 其中 S表示锥体的底面积, h 表示锥体的高 3球的表面积公式 S  4 R2 球的体积公式 4V   R3 3其中 R 表示球的半径 如果事件 A, B 互斥 ,那么 P(A B)  P(A)  P(B) 第 1 页 共 19 页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U  R, A {x | x  0}, B {x | x 1},则 Að B  UA.{x | 0  x 1} B.{x | 0  x 1} C.{x | x  0} D.{x | x 1} 2.“ x  0 ”是“ x  0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3.设 x 1 i A.1 i (i是虚数单位),则  z2  zB. 1 i C.1i D. 1i 4.设,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若l  ,  , C.若l  , // , l 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则l   B.若l //, // , 则l   l   则l   D.若l //,  , 则5.已知向量 a=(1,2),b=(2,-3).若向量 c 满足(c+a)//b,c⊥(a+b),则 c= 7 7 ,9 3 7 7 7 7 ,3 9 7 7 A.( )B.(- ,- )C.( )D.(- ,- )3 9 9 3 x2 y2 6.已知椭圆 +=1(a>b>0)的左焦点为 F,右顶点为 A,点 B 在椭圆上,且 BF⊥F a2 b2 w.w.w.k.s.5.u.c.o.m 轴,直线 AB 交 y 轴于点 P.若 AP=2 PB,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321312A. B. C. D. 227.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输出的 k 的值是 A.4 B.5 C.6 D.7 a8.若函数 f (x) =x2 +(a R),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xA. B. aR, f (x) 在(0,)上是增函数 w.w.w.k.s.5.u.c.o.m R, f (x) 在(0,)上是减函数 C. a R, f (x)是偶函数 w.w.w.k.s.5.u.c.o.m 第 2 页 共 19 页 D. a R, f (x)是奇函数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3,4,5,则它的边与半径为 1 的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最多为 A.3   B.4 C.5   D.6 10.已知 a 是实数,则函数 f (x) =1+ asin ax 的图像不可能是 非选择题部分(共 100 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 2B 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自拟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S4 a4 11.设等比数列 a的公比 q  ,前 n项和为 Sn ,则 =  n212.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 体积是 cm3 x  y  2, 13.若实数 x, y 满足不等式组 2x  y  4, 则2x  3y 的最小 x  y  0, 值是 。w.w.w.k.s.5.u.c.o.m 14.某个容量为 100 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则在 区间 4,5 上的数据的频数为 。第 3 页 共 19 页 15.某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分为高峰和低谷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时计价,该地区的电网销售电价 表如下: 若某家庭 5 月份的高峰时间段用电量为 200 千瓦时,低谷时间用电量为 100 千瓦时, 则按这种计费方式该家庭本月应付的电费为 16.设等差数列 的前n 项和为 n ,则 S4 元(用数字作答)。          as,S8  S4 ,S12  S8 ,S16  S12 成等差数列.类比   nT16 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 b的前 n 项积为 Tn ,则T4  , ,成等比数列。   nT12 17.有 20 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标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k,k+1,其中 k=0,1,2,…, 19.从这 20 张卡片中任取一张,记事件“该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例如:若取到 标有 9,10 的卡片,则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 9+1+0=10)不小于 14”为 A,则 P(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2 5 518.(本题满分 14 分)在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满足 cos ,2  AB AC  3 .(Ⅰ)求ABC 的面积;w.w.w.k.s.5.u.c.o.m     (Ⅱ)若 c=1,求 a 的值. 第 4 页 共 19 页 19.(本题满分 14 分)如图,DC P,Q 分别为 AE,AB 的中点. 平面 ABC,EB∥DC,AC=BC=EB=2DC=2, ACB=120°, (Ⅰ)证明:PQ∥平面 ACD; (Ⅱ)求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20.(本题满分 14 分)设 数. Sn 为数列{an}的前 n 项和,Sn  kn2 +n,n N*,其中 k 是常 (I)求 a1 及 an ; (Ⅱ)若对于任意的 m N*,am ,a2m ,a4m 成等比数列,求 k 的值. 第 5 页 共 19 页 21.(本题满分 15 分)已知函数 f(x)=x 3 +(1-a) x 2 -a(a+2)x+b(a,b R). (I)若函数 f(x)的图像过原点,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是-3,求 a,b 的值; (Ⅱ)若函数 f(x)在区间(-1,1)上不单调,求 a 的取值范围.w.w.w.k.s.5.u.c.o.m 22.(本题满分 15 分)已知抛物线 C:x 2 =2py(p>0)上一点 A(m,4)到焦点的距离为 17 .4(I)求 p 于 m 的值; (Ⅱ)设抛物线 C 上一点 p 的横坐标为 t(t>0),过 p 的直线交 C 于另一点 Q,交 x 轴于 M 点,过点 Q 作 PQ 的垂线交 C 于另一点 N.若 MN 是 C 的切线,求 t 的最小值; 第 6 页 共 19 页 数学(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BADCDDACCD二.填空题. 11. 15 12.18 16. 13.4 14.30 T8 T 1412 15.148.4 ,17. T4 T8 三.解答题 A2 5 3518. (14 分)解析:(Ⅰ) cos A  2cos2 1  2 ( )2 1  w.w.w.k.s.5.u.c.o.m 2543又A(0, ) ,sin A  1 cos2 A  ,而 AB.AC  AB. AC .cos A  bc  3 ,55114所以bc  5,所以 ABC 的面积为: bcsin A  5 2 225(Ⅱ)由(Ⅰ)知bc  5,而 c  1,所以b  5 所以 a  b2  c2  2bccos A  25 1 23  2 5 19.(14 分)(Ⅰ)证明:连接 DP,CQ ,在ABE 中, P,Q 分别是 AE, AB 的中点, 11所以 PQ // BE , 又DC // BE ,所以 PQ // DC ,   22又PQ  平面 ACD ,DC (Ⅱ)在 ABC 中, AC  BC  2, AQ  BQ ,所以CQ  AB 平面 ABC, EB // DC ,所以 EB  平面 ABC  而 EB  平面 ABE, 所以平面ABE 平面 ABC, 所以CQ 平面 ABE  平面 ACD, 所以PQ // 平面 ACD  而 DC 由(Ⅰ)知四边形 DCQ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DP //CQ 所以 DP 平面 ABE, 所以直线AD 在平面 ABE 内的射影是 AP,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是 DAP 在RtAPD 中, AD  AC2  DC2  22 12  5 ,DP  CQ  2sin CAQ  1 第 7 页 共 19 页 DP AD 15所以sin DAP  5520.(14 分)解析:(Ⅰ)当 n  1,a1  S1  k 1 ,n  2,an  Sn  Sn1  kn2  n [k(n 1)2  (n 1)]  2kn  k 1 () 经验, n  1, ()式成立, an  2kn  k 1 2(Ⅱ)am ,a2m ,a4m 成等比数列,a2m  am .a4m ,即(4km  k 1)2  (2km  k 1)(8km  k 1) ,整理得: mk(k 1)  0 ,对任意的 m  N 成立, k  0或k  1 221. (15 分)解析:(Ⅰ)由题意得 f (x)  3x  2(1 a)x  a(a  2) f (0)  b  0 f (0)  a(a  2)  3 又,解得b  0 ,a  3 或a  1 (Ⅱ)函数 f (x) 在区间 (1,1)不单调,等价于 导函数 f (x) 在在(1,1)既能取到大于 0 的实数,又能取到小于 0 的实数 (1,1)上存在零点,根据零点存在定理,有 即函数 f (x) f (1) f (1)  0 ,即:[3  2(1 a)  a(a  2)][3  2(1 a)  a(a  2)]  0   整理得: (a  5)(a 1)(a 1)2  0 ,解得  5  a  1 p22.(15 分)解析(Ⅰ)由抛物线方程得其准线方程: y  ,根据抛物线定义 2p17 412点A(m,4)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即 4  ,解得 p  2抛物线方程为: x2  y ,将 A(m,4) 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得 m  2 (Ⅱ)由题意知,过点 P(t,t2 ) 的直线 PQ 斜率存在且不为 0,设其为 k。 t2  kt  t2  kt 则lPQ : y  t2  k(x  t) ,当 y  0, x  ,则M ( ,0) 。kk2y  t  k(x  t) x2  y 联立方程 ,整理得: x2  kx  t(k  t)  0 即: (x  t)[x  (k  t)]  0,解得 x  t, 或x  k  t 1Q(k  t,(k  t)2 ) ,而QN  QP ,直线 NQ 斜率为  k第 8 页 共 19 页 1y  (k  t)2  [x  (k  t)] 1lNQ : y  (k  t)2  [x  (k  t)],联立方程 kkx2  y 11整理得: x2  x  (k  t)  (k  t)2  0 ,即: kx2  x  (k  t)[k(k  t) 1]  0 kkk(k  t) 1 [kx  k(k  t) 1][x  (k  t)]  0 ,解得: x   k(k  t) 1 [k(k  t) 1]2 ,或 x  k  t k N( ,)k 2 k[k(k  t) 1]2 (k 2  kt 1)2 k 2  KNM k(k  t) 1  t2  kt k(t2  k 2 1) kk 2k(k  t)  2 k  y 而抛物线在点 N 处切线斜率: 切k(kt)1 x kk(k 2  kt 1)2  2k(k  t)  2 MN 是抛物线的切线, ,k(t2  k 2 1) k整理得 k 2  tk 1 2t2  0 22323  t2  4(1 2t2 )  0,解得t  (舍去),或t  ,tmin  3第 9 页 共 19 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U  R, A  x | x  0 ,B  x | x 1 , 则Að B  ()UA. x | 0„ x 1 B. x | 0  x „ 1 C. x | x  0 D. x | x 1 【】是 【测量目标】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补集). 【考查方式】集合的表示(描述法),求集合的补集与交集.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对于ð B  x | x „ 1 ,因此 Að B  x | 0  x „ 1 .UU2.“ x  0 ”是“ x  0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测量目标】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基本关系以及充分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对于“ x  0 ”“x  0 ”;反之不一定成立,因此“ x  0 ”是“ x  0 ”的充分 而不必要条件. 23.设 z 1 i A.1 i (i是虚数单位),则  z2  ()zB. 1 i C.1i D. 1i 【测量目标】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考查方式】给出复数的除法乘方形式,考查复数的代数四则运算. 【参考答案】D 22【试题解析】对于  z2   (1 i)2 1i  2i 1 i z1 i 4.设,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B.若l  ,  , ()A.若l  ,  , C.若l  ,  , 则l   l   则l   则D.若l  ,  , 则l   【测量目标】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考查方式】给出线面,面面的部分关系,推导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对于 A, B, D 均可能出现l   ,而对于 C 是正确的. 第 10 页 共 19 页 5.已知向量 a = (1,2),b = (2,3) .若向量 c满足 (c  a)  b,c  (a  b) ,则 c()7 7 777 7 77A. ( , ) B. ( , ) C. ( , ) D. ( , ) 9 3 393 9 93【测量目标】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考查方式】给出平面向量满足的关系式,通过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关系运算求解. 【参考答案】D 【 试 题 解 析 】 不 妨 设c  (m,n) , 则a  c  1 m,2  n ,a  b  (3,1) , 对 于 c  a  b ,则有 3(1 m)  (2  n) ;(步骤 1) 77又c  a  b ,则有3m  n  0,则有 m  ,n  (步骤 2) 93×2 y2 6.已知椭圆 1(a  b  0)的左焦点为 F,右顶点为 A ,点 B 在椭圆上,且 BF  x a2 b2   轴,直线 AB 交y轴于点 P.若 AP  2PB ,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w.w.w.k.s.5.u.c.o.m 321312A. B. C. D. 22【测量目标】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结合. 【考查方式】考查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结合,数形结合求解离心率. 【参考答案】D   1【试题解析】对于椭圆,因为 AP  2PB ,则OA  2OF,a  2c,e  27 . 某 程 序 框 图 如 图 所 示 , 该 程 序 运 行 后 输 出 的 k 的 值 是 ()A. C. 46B. D. 57【测量目标】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 【考查方式】考查循环结构的流程图,注意循环条件的设置,以及 循环体的构成,特别是注意最后一次循环 k 的值. 【参考答案】A 【 试 题 解 析 】 对 于k  0, s 1,k 1, 而 对 于k 1, s  3,k  2 , 则 k  2, s  38,k  3,后面是 k  3, s  38 211,k  4,不符合条件时输出的 k  4 .a8.若函数 f (x)  x2  (aR)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x第 11 页 共 19 页 A.aR B.aR C. aR D. aR ,,,,f (x) f (x) 在在(0,)上是增函数 w.w.w.k.s.5.u.c.o.m (0,)上是减函数 f (x) 是偶函数 f (x) 是奇函数 【测量目标】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判断. 【考查方式】给出函数式,通过对量词的考查结合函数的性质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对于 a  0 时有 f x x2 是一个偶函数  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它的边与半径为 A. B. C. 【测量目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D. )3456【考查方式】通过三角形边与圆相切来考虑公共点.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对于半径为 1 的圆有一个位置是正好是三角形的内切圆,此时只有三个交点, 对于圆的位置稍一右移或其他的变化,能实现 4 个交点的情况,但 4 以上的交点不能实 现. 10.已知 a是实数,则函数 f (x) 1 asin ax的图象不可能是 ()w.w.w.k.s.5.u.c.o.m ABCD【测量目标】三角函数的图象. 【考查方式】函数式中设定函数,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 【参考答案】D 2π 【试题解析】对于振幅大于 1 时,三角函数的周期为T  , a 1,T  2π (步骤 1) a而 D 不符合要求,它的振幅大于 1,但周期反而大于了 2π.(步骤 2) 非选择题部分(共 100 分) 第 12 页 共 19 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1S4 a4 1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q  ,前 n项和为 Sn ,则 .w.w.w.k.s.5.u.c.o.m 2【测量目标】等比数列的通项,等比数列的前 n 和. 【考查方式】给出等比数列的公比,考查等比数列前 n 和每项的关系. 【参考答案】15 a1(1 q4 ) 1 q S4 1 q4 【试题解析】对于 S4  ,a4  a1q3, 15 w.w.w.k.s.5.u.c.o.m a4 q3 (1 q) 12 .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 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 积是 cm3 .【测量目标】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考查方式】给出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18 【试题解析】该几何体是由二个长方体组成,下面体积为133  9 上面的长方体体积为331 9,因此其几何体的体积为 18 ,x  y … 2, 13 . 若 实 数x, y 满 足 不 等 式 组2x  y „ 4, 则2x  3y 的 最 小 值 x  y … 0, 是.w.w.w.k.s.5.u.c.o.m 【测量目标】二元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考查方式】给出约束条件,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 面区域,求出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4 2【试题解析】通过画出其线性规划,可知直线 y  x  z 过点 2,0 时, 2x  3y  4 min 314 .某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则在区 间[4,5) 上的数据的频数为 .【测量目标】频率分布直方图. 【考查方式】给出频率分布直方图,通过图表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30 【试题解析】对于在区间 4,5 的频率/组距的数值为 0.3,而总数为 100,因此频数为 30w.w.w.k.s.5.u.c.o.m 第 13 页 共 19 页 15.某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分为高峰和低谷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时计价.该地区的电网销售电价 表如下: 高峰时间段用电价格表 高峰月用电量 高峰电价 (单位:元/千瓦时) (单位:千瓦时) 低谷时间段用电价格表 低谷月用电量 低谷电价 (单位:元/千瓦时) 0.288 (单位:千瓦时) 50 及以下的部分 超过 50 至 200 的部 分0.568 0.598 50 及以下的部分 0.318 超过 50 至 200 的部分 0.668 0.388 超过 200 的部分 超过 200 的部分 若某家庭 5 月份的高峰时间段用电量为 200 千瓦时,低谷时间段用电量为100千瓦 时, 则按这种计费方式该家庭本月应付的电费为 元(用数字作答). 【测量目标】分段函数模型. 【考查方式】考查识图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求解. 【参考答案】148.4 【试题解析】对于应付的电费应分二部分构成,高峰部分为500.5681500.598 ;对于 低峰部分为500.288 500.318 ,二部分之和为148.4 w.w.w.k.s.5.u.c.o.m 16 .设等差数列 {an}的前 n项和为 Sn ,则 S4 ,S8  S4 ,S12  S8 ,S16  S12 成等差数 T16 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bn}的前 n项积为 Tn ,则T4 ,,,成T12 等比数列. 【测量目标】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 【考查方式】通过已知条件进行类比推理求解. T8 T 12 【参考答案】 ,T4 T8 【试题解析】对于等比数列,通过类比,有等比数列 {bn}的前 n 项积为 Tn ,则 T4 , T8 T T16 12 ,,成等比数列.w.w.w.k.s.5.u.c.o.m T4 T8 T12 17 .有 20 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标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k,k 1,其中 k  0,1,2,,19 从这 20 张卡片中任取一张,记事件“该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例如:若取到 .标有9,10的卡片,则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9 1 0 10 )不小于14 P(A)  , A , 则.w.w.w.k.s.5.u.c.o.m 【测量目标】排列组合及其应用. 第 14 页 共 19 页 【考查方式】给出排列组合的方式,求在一定条件下出现 A 事件概率. 1【参考答案】 4【 试 题 解 析 】 对 于 大 于14 的 点 数 的 情 况 通 过 列 举 可 得 有5 种 情 况 , 即 17,8;8,9;16,17;17,18;18,19 ,而基本事件有 20 种,因此 P(A)  w.w.w.k.s.5.u.c.o.m 4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 本 题 满 分14 分 ) 在 △ABC 中 , 角A, B,C 所 对 的 边 分 别 为a,b,c , 且 满 足 A2 5 5cos ,2  ABAC  3 .(I)求△ABC 的面积; (II)若 c 1,求 a 的值. 【测量目标】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二倍角,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考查方式】给出关于向量的等式,根据数量积的公式将其转化为边与角的关系式,进而求 △ABC 的面积;给出边 c,根据余弦定理求 a 值. A2 5 53【试题解析】(Ⅰ) cos A  2cos2 1  2 ( )2 1  (步骤 1) 254又而A(0, π) ,sin A  1 cos2 A  ,(步骤 2) 5   3ABAC  AB  AC cos A  bc  3,所以bc  5 ,5114所以△ABC 的面积为: bcsin A  5 2 (步骤 3) 225(Ⅱ)由(Ⅰ)知bc  5,而 c  1,所以b  5 所以 a  b2  c2  2bccos A  25 1 23  2 5(步骤 4) 19 .( 本 题 满 分14 分 ) 如 图 ,DC  平 面ABC ,,EB  DC ,AC  BC  EB  2DC  2 ,ACB 120 P,Q 分别为 AE, AB 的中点.(I)证明: PQ  平面 ACD ;(II)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求【测量目标】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角的求法. 【考查方式】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由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进行求解. 【试题解析】(Ⅰ)证明:连接 DP,CQ ,在△ABE 中, P,Q 分别是 AE, AB 的中点,所 1以PQ BE , (步骤1) 2第 15 页 共 19 页 1又DC BE ,所以 PQ DC ,又 PQ  平面 ACD ,DC 平面 ACD , 所以PQ  2平面 ACD (步骤 2) (Ⅱ)在△ABC 中, AC  BC  2, AQ  BQ ,所以CQ  AB (步骤 3) 而而DC 平面 ABC ,EB // DC ,所以 EB  平面 ABC 平面 ABC , 所以CQ 平面 ABE (步骤 4) EB  平面 ABE , 所以平面ABE 由(Ⅰ)知四边形 DCQ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DP //CQ 所以 DP 平面 ABE , 所以直线AD 在平面 ABE 内的射影是 AP ,(步骤 5)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ABE 所成角是 DAP (步骤 6) 在Rt△APD 中,AD  AC2  DC2  22 12  5 ,DP  CQ  2sin CAQ  1 DP AD 15所以sin DAP  (步骤 7) 5520.(本题满分 14 分)设 Sn 为数列{an}的前 n项和, Sn  kn2  n ,nN* ,其中 k是常 数. (I) 求 (II)若对于任意的 mN* 【测量目标】等差数列的通项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前 a1 及 an ; ,am ,a2m ,a4m 成等比数列,求 k的值. 项和. 中部分项呈等比,求解未知数 k . n【考查方式】给出 Sn 的表达式,求 a;a   nn【试题解析】(Ⅰ)当 n  1,a1  S1  k 1 ,n … 2,an  Sn  Sn1  kn2  n [k(n 1)2  (n 1)]  2kn  k 1 ()(步骤 1) 1○1(○检验, n  1, )式成立, an  2kn  k 1(步骤 2) 2(Ⅱ)am ,a2m ,a4m 成等比数列,a2m  am a4m ,即(4km  k 1)2  (2km  k 1)(8km  k 1) ,(步骤 3) 整理得: mk(k 1)  0 ,对任意的 mN* 成立, k  0或k  1(步骤 4) 21.(本题满分 15 分)已知函数 f (x)  x3  (1 a)x2  a(a  2)x  b (a,bR) (I)若函数 f (x) 的图象过原点,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是 3,求 a,b 的值; (II)若函数 f (x) 在区间 (1,1) 上不单调,求 的取值范围. .a【测量目标】利用导数判断或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函数零点的应用. 第 16 页 共 19 页 【考查方式】限定函数的图象过定点处的斜率,解出方程中的未知数;给出函数在区间上的 单调性,求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 2(Ⅰ)由题意得 f (x)  3x  2(1 a)x  a(a  2) (步骤 1) f (0)  b  0 f (0)  a(a  2)  3 又,(步骤 2) 解得b  0 ,a  3 或a  1(步骤 3) a  2 (Ⅱ)由 f (x)  0,得 x1  a, x2   (步骤 4) 3a  2 3a  2 31 a 1 1  1 a   又f (x) 在(1,1) 上不单调,即 或(步骤 5) a  2 3a   1 a 1 5  a 1 解得 所以 或11a   a   2211a的取值范围是 (5, )  ( ,1) .(步骤 6) 2222.(本题满分 15 分)已知抛物线 C:x2  2py( p  0) 上一点 A(m,4)到其焦点的距离为 17 .4(I)求 p与m的值; 上一点 ,过点 (II)设抛物线 CP的横坐标为t (t  0) ,过 P的直线交 C于另一点 Q,交 x 轴 于点 值. MQ作PQ 的垂线交 于另一点 CN.若 MN 是C的切线,求t 的最小 【测量目标】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 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考查方式】给出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根据准线方程求方 程中未知数;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求 t的最小值 p【试题解析】(Ⅰ)由抛物线方程得其准线方程: y  ,(步骤 1) 2p17 根据抛物线定义点 A(m,4)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即 4  ,解得 24第 17 页 共 19 页 1p  (步骤 2) 2抛物线方程为: x2  y ,(步骤 3) A(m,4) 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得 m  2 (步骤 4) 将(Ⅱ)由题意知,过点 P(t,t2 ) 的直线 PQ 斜率存在且不为 0,设其为 k.(步骤 5)  t2  kt  t2  kt 则lPQ : y  t2  k(x  t) ,当 y  0, x  , 则 M ( ,0) .(步骤 6) kk2y  t  k(x  t) x2  y 联立方程 ,整理得: x2  kx  t(k  t)  0 即: (x  t)[x  (k  t)]  0,解得 x  t, 或x  k  t (步骤 7) 1Q(k  t,(k  t)2 ) ,而QN  QP , 直线 NQ 斜率为 (步骤 8) k1y  (k  t)2  [x  (k  t)] 1lNQ : y  (k  t)2  [x  (k  t)],联立方程 kkx2  y 11整理得: x2  x  (k  t)  (k  t)2  0 ,即: kx2  x  (k  t)[k(k  t) 1]  0 kkk(k  t) 1 [kx  k(k  t) 1][x  (k  t)]  0 ,解得: x   k(k  t) 1 [k(k  t) 1]2 或x  k  t (步骤 9) k N(  KNM ,),k 2 k[k(k  t) 1]2 (k 2  kt 1)2 k 2 (步骤 10) k(k  t) 1  t2  kt k(t2  k 2 1) kk 2k(k  t)  2 而抛物线在点 N 处切线斜率: k切  y (步骤 11) k(kt)1 x kk(k 2  kt 1)2  2k(k  t)  2 MN 是 抛 物 线 的 切 线 , ,整 理 得 k(t2  k 2 1) kk 2  tk 1 2t2  0 22323  t2  4(1 2t2 ) … 0,解得t „  (舍去),或t … ,tmin (步骤 12) 3第 18 页 共 19 页 第 19 页 共 19 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