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学业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学业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8日






2020 年江苏苏州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A. B. D.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 A【答案】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没 有系统这一层次。 【详解】构成植物体最小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 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些器官构成绿 色开花植物体,故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故 A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的结构层次,意在考生对于相关内容的识记和理解,属于基础题。 2. 美西螈属于两栖动物,有黑白两种体色,科学家用美西螈做如图所示实验。请据图分析,控制美西螈体 色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D【答案】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 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错误。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错误。 C.细胞质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错误。 D.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 西螈,全部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类型及原 理,明确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3.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液泡 B【答案】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 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据此解答。 【详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 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发 热,小麦种子中完成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构主要是线粒体。 故选 B。 【点睛】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线粒体:进行呼 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4. 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A. B. C. D. D【答案】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 泡和叶绿体。A 是神经细胞、B 是肌细胞、C 是动物细胞、D 是植物细胞。 【详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 细胞、B 细胞和 C 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属于动物细胞;而 D 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因此 D 细胞属于植物细胞,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关键是把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5.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其中的“肥”主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A. 水分 B. 无机盐 C. 有机物 D. 能量 B【答案】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 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 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 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 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 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 的无机盐。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6.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选项 A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用具 碘液 使用目的 脱色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B生理盐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 的结构特点 CD放大镜 观察小肠内表面 鉴定二氧化碳 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 观察颜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4)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详解】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掉叶片中 的叶绿素,碘液没有脱色功能,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的存在,A 符合题意。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B 不符合题意。 C.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壁和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 收面积大大增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C 不符合题意。 D.为了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明确每一个实验各步骤的作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7. 某同学因扁桃体发炎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血常规化验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则其化验结果中最可能 出现的是( )A. 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C. 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B. 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D. 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C【答案】 【解析】 【分析】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血细胞类型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面凹的圆饼状 球形 有形状不规则 无有无细胞 核无(成熟的红细胞) 大小、数 较大男性(400 万~500 万个/mm3),女性(350 最大(4000~10000) 个/mm3 最小 10~30 万 个/mm3 量万~450 万个/mm3) 功能 运输氧、二氧化碳 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详解】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和分 离,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 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 正常。因此“某同学因扁桃体发炎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血常规化验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其化验结果 中最可能高于正常值的是白细胞。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8. 如图为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分解淀粉 B. 唾液淀粉酶在 b 温度时活性最强 C. 温度 a 和 c 时的酶活性基本相同 D. 温度由 a 到 c 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 D【答案】 【解析】 【分析】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详解】A.由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可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分解作用,A 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由曲线可知唾液淀粉酶在 b 温度时活性最强,B 正确。 C.通过曲线比较可知,在温度 a 和 c 时的酶活性基本相同,C 正确。 D.温度由 a 到 b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由 b 到 c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减弱,D 错误。 故选 D。 【点睛】理解掌握酶的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9. 2019 年底起,大规模蝗灾在东非蔓延,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有关蝗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 B. 后翅发达,飞行能力强 C. 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的散失 D. 体外受精,繁殖能力强 D【答案】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蝗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属于昆虫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足和触角均分节,使得它们的 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也能 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 【详解】A.食蝗虫的成虫量大,对农作物破坏性强,A 正确。 B.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后翅发达,能飞行,B 正确。 C.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 生活,C 正确。 D.蝗虫属于昆虫,体内受精,繁殖能力强,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明确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和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 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则重吸收作用发生在( )A. ①处 【答案】 【解析】 【分析】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D如图所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 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④ 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 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故选 D。 【点睛】关键是把握尿的形成过程。 11. 如图为某人在饭前和饭后血糖(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曲线图。引起图中 a~b 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 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 A【答案】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 降低血糖的浓度。 【详解】A.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据图可知,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 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a~b),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 平,A 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 不符合题意。 C.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C 不符合题意。 D.性激素是由性腺(睾丸、卵巢)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和性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人 体的第二性征,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掌握胰岛素的作用,结合图形,即可解答。 12. 人在运动时如果摔倒,易发生骨折。下列骨结构中,对骨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骨膜 B. 骨松质 C. 骨髓 D. 骨密质 A【答案】 【解析】 【分析】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 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详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骨膜内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 破坏骨质的功能,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生成;成年时转为静止状态,但是,骨一旦发生损 伤,如骨折,骨膜又重新恢复功能,参与骨折端的修复愈合。骨内膜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造骨 和破骨的功能。 故选 A。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3.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48h 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液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 出现蓝色。其中,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 a 和 e 【答案】 【解析】 【分析】 B. b 和 d C. e 和 d D. c 和 e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 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 的叶绿素。 【详解】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位于叶绿体内,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即只有绿色的部分才能进 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位于黄白色的 a 和 e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位于绿色的 b、c 和 d 能进 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但是还需要满足有光照的条件,因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即有光照的绿色部分 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位于无光照(被遮光)的 c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位于有光照 (未被遮光)的 b 和 d 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为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所以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 液,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b 和 d,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4. 大棚蔬菜通过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增产目的的是( )A. 增施气肥 C. 合理密植 B. 增加遮光时间 D. 夜间适当降温 B【答案】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 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 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详解】A.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气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 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A 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增加遮光时间,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相反增加光照时间可 以提高产量,B 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 不符合题意。 D.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温室大棚内夜间适当降温,能减弱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 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所以夜间适当降温能够增加产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都能够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进而增加产量。 15. 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 B. 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 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场所 D. 淀粉和蛋白质最早在胃内被消化 C【答案】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消化系统的组 成图如下: 【详解】A.水、维生素、无机盐属于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故 A 错误。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 性消化,B 错误。 C.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因为小肠长约 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C 正确。 D.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6. 酸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发酵奶制品,制作时需加入乳酸菌。下列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多细胞真菌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具有放射状分枝 D.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活 C【答案】 【解析】 【分析】 乳酸菌属于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 行分裂生殖。 【详解】AB.乳酸菌属于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没有放射状分支,AB 错误。 C.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乳酸菌属于细菌,C 正确。 D.乳酸菌营腐生生活,不是寄生生活,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结构特点。 17. 如图为鸡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只有③ B. 鸡卵的锐端和钝端都存在⑤ C. ②上的白点①是鸡的受精卵 D. ②和⑥都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D【答案】 【解析】 【分析】 图中①胚盘,②卵黄,③卵壳,④卵壳膜,⑤气室,⑥卵白。 【详解】A.具有保护作用的主要有③卵壳、④卵壳膜,A 错误。 B.⑤气室位于鸡卵的钝端,B 错误。 C.②卵黄上的白点①是胚盘,C 错误。 D.能为鸡的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②卵黄和⑥卵白,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掌握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 下列有关人体精子和卵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精子由男性的精囊产生 B. 卵细胞由女性的子宫产生 C. 正常男性每次排出一个精子 D. 正常女性左右卵巢交替排卵 D【答案】 【解析】 【分析】 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详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 错误; B.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B 错误; C.成年男子 1 次射精量平均 3 毫升,每毫升精液里约含有 6000 万个精子。因此,一般每次射人阴道内的 精子数量近 2 亿个。然而,只有 1 个精子能使卵子受精,C 错误; D.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正常情况下是两个,左 右卵巢交替排卵,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殖系统的组成。 19.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是第 20 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 生物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人工栽培种植珍稀植物 D. 人工繁殖濒危野生动物 C.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网 A【答案】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 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 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 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 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 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选 A。 【点睛】关键点: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20.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示意图,与家蚕发育过程类似的是( )A. 蟋蟀 C. 蝴蝶 【答案】 【解析】 【分析】 B. 蝗虫 D. 螳螂 C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4 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 习性有明显区别。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ABD.蟋蟀、蝗虫、螳螂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错误。 C.而蝴蝶与家蚕的发育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故选 C。 【点睛】掌握昆虫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 B.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往往成对存在 C. 一条染色体通常只含一个 DNA 分子 D. 一个 DNA 分子通常只有一个基因 D【答案】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DNA 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DNA 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 DNA 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故 A 正确。 B.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结果使受精卵内的染 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因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故 B 正确。 CD.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有许多个基因,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掌握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 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B.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 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 D. 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不同的 A【答案】 【解析】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 23 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 性的性染色体是 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受精时,如果是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女孩; 如果是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详解】A.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性染色体是 XY,女性性染色体是 XX,A 正确。 B.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性染 色体存在于所有有细胞核的细胞中,B 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XX,将 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XY,将来发育成 男孩。因此,性别决定主要决定于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C 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 50%,D 错误。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3. 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受一对基因 A、a 控制,现有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儿子都 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 B. 基因 A 和 a 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C. 母亲和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A 和 aa D. 儿子基因组成为 AA 的可能性是 1/3 C【答案】 【解析】 【分析】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 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 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 父母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表明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A 正确。 B.基因 A 和 a 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 正确。 C.“若控制美人尖与无美人尖的基因 A、a 表示”,则美人尖的基因组成是 AA 或 Aa,无美人尖的基因组 成是 aa。“父母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父母遗传给无美人尖女儿(aa)的基因一定是 a,因此 有美人尖父母的基因组成是 Aa,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母亲和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a 和 aa,C 错误。 的D.从遗传图解看出,父母生出儿子有美人尖,其中基因组成为 AA 可能性是 1/3,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 问题。 24. 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h)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某男生(3 号)在学校体检时被发现是红绿 色盲患者,通过对他家庭的调查,画出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谱,据图可判断( ) A. 男孩的基因组成是 XhYh B. 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XHXh C. 男孩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父亲 D. 4 号个体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答案】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后代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详解】AC.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h)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因此,Y 染色体上没有致病基因, AC 错误。 B.该男生为红绿色盲患者,一定是来自母亲的一条含有致病基因的 X 染色体,母亲又表现为正常,所以, 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XHXh,B 正确。 D.父亲 2 号为患者,则父亲的 X 染色体一定是含有致病基因的,2 号一定将含有致病基因的 X 染色体传 递给 4 号,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考查的是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键。 25. 黑皮花生营养价值较高,是由普通花生经辐射选育而成,可留种使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黑皮花生的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 黑皮花生的出现说明变异需在特定情况下产生 C. 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遗传物质已改变 D. 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更适应生活环境 C【答案】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的变异。 【详解】AC.黑皮花生是普通花生经过辐射选育而成,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 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A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B.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黑皮花生的出现不能说明变异需在特定情况下产生,B 不符合题意。 D.与普通花生相比,黑皮花生的营养价值较高,但不一定更适应生活环境,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掌握变异的相关知识点。 26. 若在蚕豆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A. 种皮 C. 胚根 【答案】 【解析】 【分析】 B. 胚乳 D. 子叶 B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乳是种子内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详解】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玉米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碘液变蓝色 的特性,因此用刀片将浸软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染成 蓝色的结构是胚乳。 故选 B 【点睛】玉米种子的结构中含有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其储存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 27. 。正常人的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可防止血液倒流。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A. 心房→心室→静脉 C. 心室→心房→静脉 B.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室→心房→动脉 B【答案】 【解析】 【分析】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详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与动 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入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 心房→心室→动脉。 故选 B。 【点睛】解题 关键是熟悉心脏内的瓣膜的作用,明确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不能倒流。 28. 的换季时,气温的骤升或骤降易导致感冒。如图是常用感冒药“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有关此 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板蓝根颗粒是非处方药,购买时无需医生处方 B. 中药无副作用,可每天喝板蓝根以预防感冒 C. 为提前康复,可增加每次用药量或服用次数 D. 只要未拆封,此药在 2020 年 7 月可正常服用 A【答案】 【解析】 【分析】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 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 OTC。处方药标志位 Rx,必 须由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 【详解】A.板蓝根颗粒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 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A 正确。 B.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 错 误。 C.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C 错误。 D.此药的有效期至 2020 年 6 月,因此在 2020 年 7 月不能正常服用,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是解题的关键。 29. 梅雨季温度高,湿度大,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使食物腐败变质。若要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和 繁殖,下列处理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盐腌制 B. 冷冻冷藏 C. 烘干处理 D. 常温保存 D【答案】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 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详解】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 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各种条件。用盐腌制、冷冻冷藏、 烘干处理都能抑制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在常温下保存有利于食品内的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和繁殖,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掌握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0.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其它结构正常,则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 为( )A. 有感觉,肌肉收缩 C. 无感觉,肌肉收缩 B. 有感觉,肌肉无收缩 D. 无感觉,肌肉无收缩 B【答案】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当传出神经受损 时,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则导致肌 肉无收缩;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 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1. 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A. 逐级递增 B. 逐级递减 )C. 基本不变 D. 随机变化 B【答案】 【解析】 【分析】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详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 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由于各营养级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导 致能量散失等原因,因此能量沿食物链(网)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32. 当异物进入眼睛,泪腺会分泌大量泪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细菌。这一过程属于( )A. 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组成 功能 类型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 清扫异物 第一道 第二道 皮肤和粘膜 非特异 性免疫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 和吞噬细胞 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抗原)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 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很多进入人眼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免疫作用, 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 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33. 地球上现有动物约 150 多万种,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能更好地了解它们。若将①蜘蛛、②黑鱼、③蚯蚓、 ④虎鲸四种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则分类依据是( )A. 是否有脊椎骨 C. 是否胎生哺乳 B. 体温是否恒定 D. 是否用肺呼吸 A【答案】 【解析】 【分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详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 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③蚯蚓、①蜘蛛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②黑鱼、④虎鲸 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 A。 【点睛】掌握动物的分类依据是本题解题关键。 34. 科学家将 hDAF 外源基因导入猪的受精卵后,培育出的猪可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供体。该技术属于( )A. 生物防治 C.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D. 计划免疫 B【答案】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 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详解】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性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基 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 DNA 中,培育出患“亨廷顿舞蹈病”的 猪,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成果会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 发进程,最终造福于人类,这是利用改变基因的方法,科学家将 hDAF 外源基因导入猪的受精卵后,培育 出的猪可作为异种器官移植的供体。该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转基因技术就是人们研究 的成果。 35. 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硫酸配制了 pH 为 5 的模拟酸雨,室温下用黄豆 种子做如下实验: 组别 种子数 100 粒 100 粒 每天定时喷洒 适量模拟酸雨 ?温度 20℃ 20℃ 发芽率 7% 1291% 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第 1 组为对照组,第 2 组为实验组 B. 需每天向第 2 组种子定时喷洒等量清水 C. 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 D. 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可增加实验次数 A【答案】 【解析】 【分析】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 pH 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 雨。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详解】A.在对照试验中,实验条件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对照组,条件发生改变的是实验组,所以,1 为实 验组,2 为对照组,A 错误。 B.每天向第 2 组种子定时喷洒等量清水,与第一组定时喷洒适量模拟酸雨形成对照,B 正确。 C.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应选取饱满、未损伤的种子作实验材料,避免因为种子干瘪等原因导致不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C 正确。 D.为提高实验准确性,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消除偶然误差,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掌握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步骤和要求是本题解题关键。 二、双项选择题 36. 某人发现听觉有障碍,经检查耳的结构无损伤。推测发病部位可能是( )A. 鼓膜 B. 耳蜗 C. 听神经 D. 听觉中枢 CD 【答案】 【解析】 【分析】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经声波传到鼓膜;中 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 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 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 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上可知,某人发生听觉障碍后去检查,结果表明耳的结构并无损伤。那么, 推测发病的部位可能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选 C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7. 每逢金秋,古城苏州要数银杏树最美丽,银杏结出的白果更是苏州的特产。下列有关银杏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银杏属于种子植物 C.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 B. 银杏通过双受精生殖 D. 银杏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AC 【答案】 【解析】 【分析】 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这两类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许多重要区别,被子植物与 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则不同,种子 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 【详解】A.银杏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正确。 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的特征,错误。 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正确。 D.银杏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成果皮,因此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错误。 故选:AC。 【点睛】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银杏的特点,即 可解答。 38. 下列有关动物与其气体交换场所相对应的是( )A. 蚯蚓-体表 C. 白暨豚-鳃 B. 蝉-气管 D. 家鸽-气囊 AB 【答案】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据此答 题。 【详解】A.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溶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 皮,到达微血管丛,由血浆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体内各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 经常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吸,A 正确。 B.蝉是昆虫,用气管呼吸,B 正确。 C.白暨豚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C 错误。 D.家鸽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暂起储存气体的作用,D 错误。 故选 AB。 【点睛】把握各动物类群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 39. 2020 年 5 月 27 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海 拔超过 8000 米时,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地带”。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 因素是( A. 氧气 C. 温度 【答案】 【解析】 【分析】 )B. 阳光 D. 水分 AC 的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 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 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 体。 【详解】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 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为了适应高原生活氧气较少的环境特点,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 气。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限制人类在“死亡地带”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和温度。 故选 A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40. 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内表皮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如需看清液泡, 往往要将视野调暗,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改用凹面镜 )B. 改用平面镜 D. 放大光圈 C. 缩小光圈 BC 【答案】 【解析】 【分析】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详解】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 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 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光线充 足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内表皮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如需看清液泡,往往要 将视野调暗,应进行的操作是改用平面镜和缩小光圈。 故选 B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视野亮度的调节。 三、组合选择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0 年 6 月 1 日起,《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 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类?一方面生活垃圾产生量在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 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 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环境破坏巨大。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垃 圾分类迫在眉睫。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把垃圾分成这四大类主 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来源。垃圾从哪来的就让它回到哪去。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通过堆 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而其他的几类垃圾大都是工业制造出来的。二是后期处理的需要。比如, 可回收垃圾循环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虽不会减少垃圾产生总量,但可大 大减少焚烧或填埋垃圾量。 41. 厨余垃圾可用堆肥等方式处理,这种生物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生态系统中的( )A. 生产者 C. 分解者 B. 消费者 D. 转化者 42. 之所以说厨余垃圾是从土地里面种植出来的,是因为人类的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的( )A. 呼吸作用 C. 吸收作用 B. 光合作用 D. 蒸腾作用 43. 某同学对家中生活垃圾进行如图所示的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4. 垃圾填埋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其中最突出的环境污染是( )A. 水污染 B. 大气污染 C. 噪声污染 D. 放射性污染 45.据调查,附近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某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推测该稻田中,体内重金属含量 最多的生物是( A. 水稻 )B. 青蛙 D. 蛇 C. 蚱蜢 41. C 42. B 43. C 44. A 45. D 【答案】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 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仅能够为自身提供营养,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的来 源。 (3)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重新回 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垃圾品质,使得焚烧(或填埋)得以更好地无害化处理。生活 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 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 积累的过程。 41 【题详解】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 故选 C。 42 【题详解】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 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 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43 【题详解】 A.图片中前三个属于可回收物,最后一个是厨余垃圾,A 错误。 B.图片中剪刀不属于有害垃圾,B 错误。 C.图中都属于厨余垃圾,C 正确。 D.图片中的最后一个破节能灯泡是有害垃圾,D 错误。 故选 C。 44 【题详解】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目前对生活垃圾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和填埋。混合垃圾因为其中部分垃圾含水量高,很 难进行焚烧处理,直接填埋不仅侵占大量土地,同时填埋后产生的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周边自然 环境破坏巨大。因此,垃圾填埋对周边环境造成最突出的环境污染是选项 A 水污染。 故选 A。 45 【题详解】 有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食物链流动并 逐渐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害物质积累的越多。因此在食物链“水稻→蚱蜢→青蛙→蛇”中,稻、虫、 蛙、蛇体内镉积累量依次增多。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解答。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19 岁末,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扩散现象。科学家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 型“冠状病毒”引起。与引发 2002 年 SARS 疫情和 2012 年 MERS 疫情的冠状病毒不同,它具有极强的传 染性。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中,吸入飞沫或接触飞沫沉积的物体表面可导致感 染,人群普遍易感。但也不必惊慌,专家表示,只要坚决执行目前的防控措施,足以防控新冠病毒的威胁。 根据科学家寻找到的证据,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蝙蝠。这种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以及能用 翼手飞翔的动物,可携带 100 多种病毒。这些病毒可通过蝙蝠传播给人类。因此,保护野生动物、谨防病 毒跨物种传播,是我们应当从本次新冠疫情中吸取的教训。 46.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B. 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 C. 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D. 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47. 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建议市民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其目的是( )A. 消灭病原体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保护易感人群 48. 新冠病毒有可能起源于蝙蝠。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判断蝙蝠属于( A. 昆虫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49.肺是新冠病毒攻击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下列有关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 )D. 哺乳类 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泡体积小,数目极多 B.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 )C.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50.面对肆虐的疫情,人们寄希望于尽早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摆脱病毒带来的威胁。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B. 疫苗通常是由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C.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可使人机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D. 疫苗可以刺激人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46. C 47. C 48. D 49. B 50. C 【答案】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结构只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病毒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寄生在别的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从这些生物体 的活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而生存,所以是寄生生活。它往往会使人致病,很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预防传染 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 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 换的主要部位。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 7 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 层上皮细胞(不是由软骨支撑),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5)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 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 体。 46 【题详解】 A.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 的形态结构,A 错误。 B.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 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B 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只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 正确。 D.病毒 通过自我复制方式繁殖后代,D 错误。 故选 C。 47 【题详解】 传染病要想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因此预防传染病要做到控制传染 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的途径,呼吸道传染病 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由题意可知,该疾病是由病 原体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因此戴口罩是为了切 断传播途径。 故选 C。 48 【题详解】 由题干知,蝙蝠具有体表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 D。 49 【题详解】 A.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 7 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A 不符合题意。 B.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与气体交换没有直接的关系,B 符合题意。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C 不符合题意。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0 【题详解】 A.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 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 施,A 正确。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B 正确。 CD.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 生抗体,刺激人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 错误,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细心解答。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发源于中国华南地区的水稻,常生活在水滨浅滩。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可使水稻躲避大部分杂草的侵扰。 因为陆生植物一般不能耐受淹水环境,淹水后往往会发生烂根并死亡的现象。水稻茎内有气腔,可以直接 把氧气运输到根,避免根细胞因缺氧而死亡。但稗草、莎草、李氏禾等耐涝性强的杂草却能在稻田中生存。 要去除它们,还需施加除草剂或进行人工管理。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 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较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 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 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计划在 3 年内培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耐盐水稻品种。耐盐碱的“海水稻”, 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 51. 陆生植物淹水后烂根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水( A. 破坏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 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 阻断了植物营养的运输 D. 抑制了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52. 水稻茎内的气腔,是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下列植物最可能存在气腔的是( )A. 桑树 B. 睡莲 D. 桂树 C. 广玉兰 53. 稻田中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 )A. 寄生 C. 竞争 B. 捕食 D. 互利共生 54. 盐碱地一般不适合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A. 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 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C. 土壤溶液浓度低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 土壤溶液浓度低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55. 水稻对浅水环境的适应和海水稻的选育分别属于( )A.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C. 人工选择,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人工选择 D.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51. D 52. B 53. C 54. B 55. D 【答案】 【解析】 【分析】 (1)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生物都有着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4)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 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51 【题详解】 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缺乏能 量供应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因此发生洪涝灾害后,一些植物往往会发生烂根并死亡,其主 要原因是抑制了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 D。 52 【题详解】 气腔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桑树、广玉兰、桂树都生活在陆地上。睡莲生活在水中,根、茎内部都 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里面储存着空气,以满足根、茎、叶对氧气的需要。 故选 B。 53 【题详解】 A.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A 不符合题意。 B.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B 不符合题意。 C.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 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稻田里的水稻和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 竞争关系,C 符合题意。 D.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D 不符合题意。 54 【题详解】 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 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 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不利于根系吸水。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 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故选 B。 55 【题详解】 发源于中国华南地区的水稻,常生活在水滨浅滩。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可使水稻躲避大部分杂草的侵扰。 因为陆生植物一般不能耐受淹水环境,淹水后往往会发生烂根并死亡的现象。水稻茎内有气腔,可以直接 把氧气运输到根,避免根细胞因缺氧而死亡,所以水稻对浅水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 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较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 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 因,海水稻的选育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故选 D。 【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