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湖南省长沙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纯粹(cuì) 鞠躬尽萃 B.契约(qì) 锲而不舍 C.斑斓(lán) 力挽狂斓 D.拙劣(zhuó) 相形见绌 亘古(gèng) 威慑(shè) 仰慕(mò) 持之以恒 蹑手蹑脚 蓦然回首 根深缔固 真谛(dì)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百年名校的朗朗书声。任凭 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 找寻自己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 …当然,你也可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 天伦之乐。 A.聆听 B.徜徉 D.文不加点 D.天伦之乐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 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 回升。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 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 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 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 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6.综合运用(共6分)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1)(2分,只填序号) ①仍怜故多水,万里连行舟。 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2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 。——(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 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 拟写个标题。(2分)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 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 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 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7.古诗词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秋风岁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2)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 所说: ,。(3)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自己一片奉献之心,恰如龚自珍《己亥杂 诗》所言: ,。名著阅读(共5分)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话和寓言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风景线,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格 林童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B.《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医生,他广闻博见,历经磨难,见识了不 同国度的风土人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在革命的熔炉 中从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 C.在读书节“读对联,猜名著”的活动中,有一联是“一辆黄包车,为生活奔波,满载酸 甜苦辣;三个不幸者,与命运抗争,终成一代伟人”。答案是《骆驼祥子》和《童年》。 D.《水浒》在说完一个故事后经常会出现“有诗为证”,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 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这个故事之后的。 9.《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 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3分) 二、阅读(共54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2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 放夜郎,途中榆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 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 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 ,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 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 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 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①②戚继光 ,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④③继光至浙时,见卫所 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 ⑤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 ,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 ⑥,审步伐便利 ,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⑦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 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 ⑧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 ,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⑨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 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职名。③卫 所:明代在京城和各地设置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 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代抗 倭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连东阳马生序》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欠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15.“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5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中西礼节的差别 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 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不论是形式还 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先说见面礼。我国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 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 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 、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 ,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 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 意的自然流露。 再说座次。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 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 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 ,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 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 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 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 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 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 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 礼节的一种习俗。 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 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 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 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 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 意识的行为。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 情感。 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班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 ”的原则。 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 B.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 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除后,原文 4意思没有改变。 D.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 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18.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 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 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2分)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2分)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熬”的境界 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 ,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 。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一般说来,“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 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奈何的挣扎叫熬,无目标的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 运抗争,有预期的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异。 “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 志向。 。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 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 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 。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盘, 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 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    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地 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 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逆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 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 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 是幼稚。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②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⑤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20.如果要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服了一个又 一个的困惑,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 5成正果。 C.“干锤万凿出探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干锤万 凿”“烈火焚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会达到如 神助的境界。 21.如何理解结尾段“岁月熬人也树人”这句话?(4分) (四)记叙文阅读(共18分) 一个人的麦田 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 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 我,我虽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 ,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 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 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 ,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 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 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 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 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六月,阳光如织,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 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 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 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 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 。”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 有想过要教会我。 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 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 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我帮不上。” 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 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 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 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 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 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 子”。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 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 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略有改动) 6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共4分) 情节 回家 ②“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惊讶 力不从心 羞愧 ①游刃有余 ③交流 考试 挥汗如雨 ④2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4分)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2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 考是“我”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25.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 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 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 ,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三、语言表述(共10分) 26.某校初三(1)班举行了一次“校级三好学生”评比推荐讨论会,以下是讨论内容节选: 同学甲:我建议推荐我们的班长黄烨,他是连续三年的班级三好学生,成绩也一直是班上 的前三名,而且他还乐于助人,一直是学校“志愿服务社”的成员。 同学乙:我也同意,黄烨体育也不错,他是我班排球队主攻手,带领我们获得过学校排球 赛的亚军。 同学丙: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黄烨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担任我班班长,花费了好多时 间和精力,但从来没有怨言。 …… 班主任: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我还公布一个结果:这次候选人的无记名投票推选,黄烨同 学的得票数是全班最高的。 请你根据讨论内容,完成下面这封推荐信。要求:①信息全面、准确、有效;②语言简练 得体;②符合文体要求;④只需写推荐信的正文内容,字数不超过180字。(10分) 推荐信 尊敬的学校领导: 7此致 勘礼! 初三(1)班班委会 2018年4月30日 四、写作(共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 ,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 ,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 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童。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进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 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陈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600字。 89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理大 宁都指挥使司事,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 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 佥浙江都司,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 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 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 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 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 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 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 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山把 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们的魁首,把 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 流入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继光 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 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 ,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 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 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文言文阅读答案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阅读答案。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 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戚继光 率军到了福清,遇到倭寇在东营澳登陆,攻击他们并斩首200级。刘显也多次打败倭寇。福 建原先的倭寇几乎被消灭了。于是戚继光率军回福州,在平远台把功绩刻在石头上。 开始的时候,兴化城告急,当时皇帝已经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 。等到兴化城被攻陷,刘显的军队比较少,坚守在城下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敢攻城,需 要大军集合围困它。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戚继光率领浙兵到了。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 率领中军,刘显率领左军,俞大猷率领右军,一起在平海攻击倭寇。戚继光率先进攻,其 他两人跟着进攻,斩首二千二百,救回被掳掠的百姓三千人。谭纶上奏功劳,戚继光为首 功,刘显和俞大猷为次等功。皇帝因为祭祀祖先,大肆封赏。戚继光开始由于进攻横屿的 功劳,加封为都督佥事,到了这个时候,晋封为都督同知,世世代代享受千户的待遇,于 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戚继光交替经历了南方和北方,名声都很大在南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北方在专注防守 10 。他所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带兵的人都遵守使用它。 11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