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广西贺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广西贺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沿溯(sù) B.诘责(jié) 静谧(mì) 卷帙(zhì) 黝黑(yǒu) 殷红(yīn) 素湍绿潭(tuān) 俯瞰(kàn) 窥谷忘返(kuī) 不省入事(shěng) C.真挚(zhì) 淳厚(chún) D.惆怅(chóu) 风靡(mǐ) 【答案】1.C 亘古( ɡèn) 断垣颓壁(tuí )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 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 工具书。C项 ,殷红(yān) 殷红,读音为yān 不省人事(qiān xū)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意思是指鲜红色还带着黑,出自清代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中的“血流殷地”。1、中国传统色彩名称,盛大的有音乐般流动感的红色。2、深红,红 中带黑。 发黑的红色 ~的血迹|~的鸡冠子 不省人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一个汉语成语bù xǐng rén shì,意思是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 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词语辨析:辩误:省不能念成shěng,也不可写作醒。近义词:昏 迷不醒、神志不清 反义词:神清气爽、神志清醒 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 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 ”,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汉字 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茸毛 堕落 诉讼 C.取谛 蔚然 塑造 各得奇所 B.戎机 停泊 怜悯 憨态可掬 D.恻隐 凌乱 娴熟 责无旁袋 磕磕绊绊 1【答案】2. B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A各得奇所—各得其所;C取谛 — 取缔;D责无旁袋–责无旁贷。 【各得其所】其,指代人或事物,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 位置或安排。 《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取缔】取:取消。缔:本义为连结。 引申:约束,关闭,禁止 。例句: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取缔赌博。②意思: 取消替代;取代。 [1]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这些扰乱秩序的小贩,都应该取缔 ,都是非取缔不可的!”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三:“‘五层楼’飞机场早就叫 政府取缔了,流氓阿飞都抓了起来。”语文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杨绛《老王》:“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3:明令取消或禁止。 【责无旁贷】读音:zé wú páng dài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出自清·文 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堪旁贷者再无一人。”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主要 的方法是:①形辨法。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 键。②音辨法。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③义辨法。即 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几年高速的发展,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老张喜欢收藏古董,房间里摆得到处都是,简直是汗牛充栋。 C.中国维和警察牺牲的消息传回,许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发帖表示哀悼。 D.先生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 【答案】3. B 【解析】试题分析:B汗牛充栋:汗牛,使牛流汗。充栋,充满屋宇。汗牛充栋是一个 成语,读音是hàn niú chōng 2dòng,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在这里用于古董,明显属于对象不当。 错用对象:【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要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 书籍很多。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 历史上汗牛充栋。(它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是传统的四选一形式,指向明确,难度 较低。从历年高考来看,成语类试题测试重点有: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 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 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 重含义的成语。本题所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芯片制造最终会成为发达国家。 B.夏汛将至,国家防汛总指挥要求各地采取加强宣传,积极准备,使长江安全度汛。 C.这家工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使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5倍,产品耗能比原来减少了 1.2倍。 D.和平时代,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答案】4.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中国最终 会成为芯片制造发达的国家”;B项成分赘余或缺宾语,应该把“采取”去掉或者在句末加上“ 的措施”;C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 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 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 ,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 ,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 3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 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考 点比较全面,A项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后半句改为“中国最终会成为芯片制造发达的国家” ;B项成分赘余或缺宾语,应该把“采取”去掉或者在句末加上“的措施”;C项缺主语,去掉“ 通过”或“使”。整体来看,本题难度适中,考向明确。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答案】5. A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解析】此题出得极为巧妙,妙在能让学生通过做题,感知教育教学的规律。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由关联词“不是—- 而是”确定前两句(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根据“他觉得”确定后两句(教学目的),从而 确定正确的语序为A.②④③①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 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 、衔接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叶圣陶,名绍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课文《苏州园林》《济南 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 B.安徒生,丹麦作家,《皇帝的新装》是他的童话作品,代表作还有《丑小鸭》《卖 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4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 并称“韩柳”。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D.《〈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答案】6.A 【解析】 试题分析:A句中“《济南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对作家作品的分析是错误的,《济南 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叶圣陶,叶圣陶(1894— 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 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 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 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 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 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 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 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现代文阅读(一)(7-9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人生立志须趁早 赵九如 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 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 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 5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 ,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 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 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 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 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 ;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 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 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 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 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 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 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 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 ,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 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 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 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 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 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⑦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 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 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 2017年08月25日 04 版《 人民日报 》) 7.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6A.人生须立志。 B.人生立志须趁早。 C.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 D.人生应该立怎么样的志。 【答案】7.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掌握。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 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 )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 。仔细分析本文,文章的题目“人生立志须趁早”即中心论点。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用了事实论据。 B.“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C.第③④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D.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答案】8. C 【解析】A项“选文第②段只用了事实论据”分析错误,应为“选文第②段用了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据”;B项“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家喻户晓,但谈的是谦让的美德,不能为本文中 心论点“人生立志须趁早”服务,不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D项,本文没有采用“比喻论证”的 论证方法。 做这类题,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论据分类和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 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 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 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 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定位】了解论据分类和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①②段提出问题,第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第⑥⑦段是解 决问题。 B.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7C.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引用名言,运用排比句式,告诉我们要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 丰富的情感更加真挚细腻。 D.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有了坚定的理想信 念,人生就不容易迷航。 【答案】9.D 【解析】A“第①②段提出问题,第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错,应为“第①段提出问题 ,第②③④⑤段是分析问题”;B“第②③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错 ,应为“第②③段是递进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不可以调换”;C“鲜明的对比更能真发人 深思”。 “论据”意思是(1) 逻辑学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判断。(2)它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1种。(3) 理论的根据(多指事实)。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也称事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 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 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 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C。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8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 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 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 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 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 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 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 【答案】10.C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 【解析】试题分析:C项,方:才。“民方以为忧”,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方: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 行。才,刚刚:~才。如梦~醒,民~以为忧;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名师点睛】文言实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的内容,所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 没有出现过,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 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方”解释为“才”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 雨”名作动,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马说》) 【答案】11.无正确答案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 语境分析判断。A项,之,前为“代词,代醉翁亭”,后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一个表 转折,然而,但是,却;后一个表顺承,然后。C项,其,前一个为“代词,代他们”;后一 个“表反诘,难道”。D项,以,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所以无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 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 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 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中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12.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 项是(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 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 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 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10 【答案】12.D 【解析】试题分析:“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错误,应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 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 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 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 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 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 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 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喜雨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 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 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民 同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13.(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2)官吏相与庆于庭 【答案】(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1)句中“乐”,乐趣;“得”,动词,可译为“领会”;“寓”动词,寄托。(2)句中“相与” 11 ,共同;“于”,介词,在;“于庭”,状语后置。所以两句翻译为:(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 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是山东卷高考必考内容。与往年 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 明确。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皆是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解答时一 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找出关键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等方法进行翻译。一般来说,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文从 字顺。 14.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答案】14.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 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 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 【解析】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 出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所体现的思想、精神,他们二人写作此文时的政治处境相似,思想也 极为相似: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但都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在逆境中努力奋发为人 民办实事,谋福利,这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 可。 唐德宜《古文翼》卷七:“记体独僻,通篇写情写景,纯用衬笔,而直追出‘太守之乐’ ,其乐句为结穴。当日政清人和,与民同乐景象,流溢于笔墨之外。”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白话译文】 12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 ,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 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 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 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 ,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 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 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 ?”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 :“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 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 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 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 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 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 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 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二)古诗词鉴赏(4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答案】15.(1) 白日斜 ”和“ 。天涯 痛苦或愁苦。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白日 斜”和“天涯”两词语可以看出是诗人用环境描写来烘托离愁,由此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愁 苦。 “浩荡离愁白日斜”。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 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 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白日斜”是说 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 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 社会现实。“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 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3]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龚自珍以“浩荡”修 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 己是“断肠人”而已。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 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案】(2) 示例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解析】此题考查千古名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14 试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荡离愁” ,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 而过的“落红”撩起。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 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此 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 ,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 ,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 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 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作品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 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四、诗文默写。(10分) 16.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成功的花, (2)山回路转不见君,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 !(冰心《成功的花》)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6)杜牧《赤壁》中的 两句,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7) 古诗词中有不少咏月的句子,请你写出连贯的两句。 ,15 【答案】四、 16. (1)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雪上空留马行处。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示例: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惊羡”“宫阙”“莺”“萍”“郎”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中考所选择的名句都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 需要一定的技巧。中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使得考生经 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 区分。所以在平时记忆名句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 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能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综合性学习。(10分) 17.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3分) (1)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以上文字选自回忆性散文集《 【答案】17.(1)朝花夕拾 》(作品名)(1分) 【解析】以上文字选自《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 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 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 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 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 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 16 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 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 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 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他吻了她,喉咙里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却装出很有信心能找到搜寻的人或者找到 出洞的路的样子,然后,他手拿着风筝线,手脚并用地在一条通道里往前爬,饥饿使他备 受煎熬,而大限将临的预感则使他心如刀割。 这段话描写的他是 ,出自作品《 》。 【答案】(2) 汤姆 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以上文字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 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 英雄事业。 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 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 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 心灵。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 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 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实践活动。(7分) 17 贺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铺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 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 列任务。 (1)请把以下句子工整、准确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我运动,我健康 【答案】18. (1)工整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 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 涂改。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边表格是 调查情况,请你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3分) 【答案】(2) 大部分学生在校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首先要观察表格,注意其数据, 特别注意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数值变化规律等,结合表格主题“每天进行课余运动情况” ,进行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3)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 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文得体。(2分) 【答案】(3)示例:小兰,学习是重要的,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 体,增强免疫力,更用利于提高 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 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本题根据对方的问题“临近中考,小兰同 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点名其危害,再说明参加课余活 动的妙处。劝说要委婉,易于对方接受。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现代文阅读(二)(15分)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 ,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 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 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 。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 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 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 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 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 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 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19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 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 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 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 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 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 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 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 ,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 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 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 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 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19.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2分) 母亲让儿子拉煤→ →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 【答案】19. 儿子拉煤遇到一个坡 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第一 空从“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可知,应填“儿子拉煤遇到一 个坡”;第二空从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 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 点煤灰也没有。可知应填“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20.品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答案】20. (1)“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希望有人来帮忙,却又 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老师的矛盾心理。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内心的极度不自在和难堪。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语言的鉴赏。(1)考查对加点词语作用含义的理解,这类题 目解答时最重要的是将其放置于原文,联系上下文从多角度思考:本题所给词语是形容词 ,因此分析时就要理解这个词的语境义和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和情感;(2)考查句子的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解答时可首先确定句子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然后思考句子写了 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突出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等。 词语赏析的格式:   ①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这一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生 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______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 了)______感情(性格)。 ②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这个词语原意为____,是一个褒(贬)义词,这里是_____ 意思,属于褒(贬)义词贬(褒)用,突出表达_____感情。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 21.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3分) 【答案】21. 表层含义:他拉车上坡;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只要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 21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 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 、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 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答题时首 先明确文章标题的含义,有表层和内里之分,内里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探究,然后探究 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注意同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关系,注意文章的线索。同时注 意在结构上的独具匠心。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3分) 【答案】22. (1)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 (2)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出。 (3)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策略的教育工作者,从老师有和独特的方法帮他,使他 顺利拉车上坡可以看出。 【解析】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结合小说情节逐点概括。从老师主动帮助 他可以看出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出老师有责任心,关爱 学生;从老师有和独特的方法帮他,使他顺利拉车上坡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 策略的教育工作者。题目只要求简要分析,分3点列举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的考查内容及试题描述中规中矩。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 阅读中的常规题型。一种是考人物形象特点,一种是考人物性格特征。答题形式要么概括 ,要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并且要求概括,所以可以简答。 23.生活中,你也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鼓励,请写出你的一次经历。(提示:不能选文 语句,安数不超过75字。)(3分) 【答案】23. 示例:在一次考试中,我失利了。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 失败算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听了老师的话,我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结合主题分析,老 22 师的帮助和鼓励含义不是纯粹物质意义上的,而是精神层面上的具有较深远影响的帮助和 鼓励。从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来谈,不能选文语句,安数不超过75字。 此题通过阅读佳作来训练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讲求真情实感,重视教育上的人格塑造功能 。出题很精彩,教育有价值。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没有思想 ,没有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无论语言怎样有文采,怎样的讲究形式和修辞 ,只能是没有血色的皮肤,不管白皙还是黑红,都不是健康的,就像没有内在修养的模特 或明星,无论线条和物管是怎样的经得住推敲,都算不上艺术家。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七、写作。(50分) 2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请以“幸福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最 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半命题作文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600字,严禁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七、写作。(50分)24. 略 【解析】今年广西贺州市中考作文为二选一(全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要注意这两 类作文的写作要求: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 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命题特点: 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23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 ,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 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 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今年中考作文命题“记 忆深处”,一切人、事、物,只要是你说记忆的,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 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 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 ”,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 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 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 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 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主谓短语,主谓都要兼顾,如《幸福就在 身边》,既要写出自己的幸福,又要注意一定是在自己身边,而不是遥远的或愿望的;偏 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 ,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 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 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 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 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24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 —一件,范围—— 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 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 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 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 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 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 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 ……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 :《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 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 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 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 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 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 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 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 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25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 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自主化 ,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 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半命题作文题目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 之乐》;②命后半题:如《走近 ①命前半题:如《 》、《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的一封信》、《一份 》;③命中间部分:如《给 的答卷》;④命首尾部分:如《 ,别再让我 》、《 阅读 》等。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 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 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 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 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 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语言标 志准确定位作文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我的一次 经历》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 ,我最亲的人》(父亲、母亲、老师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 的启示》则适合写议论文。其次,要关注题目中隐含的中心提示,如《生活需要 》一题,提示语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 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这正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抓 住这个重心选材立意,作文就不会偏题。第三,要注意选词补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一般 要提供词语,审题和作文时要注意,如果是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 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 的词语,也可自选词语。同样是《生活需要 》一题,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 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列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 从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填题时要充分考虑和吸 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题目稳妥而恰当。 二、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 26 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 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如《我 同桌》,如何填充要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 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磕磕碰碰,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 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 “同情”等词语。 三、要精心体现运思的新颖独到。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 避俗求新,题文相符,让人读后能为之一震。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如《我生 活在 之中》一题,如填“家庭”、“学校”显得直白浅露,流于俗套;如填“亲人”、“友谊”,过于平 常,失之平庸;而填“阳光”、“夹缝”,则比喻形象,别具一格。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 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如《 的滋味》一题,随便填上“咖啡”等词,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 滋味”的深刻含义,写出《幸福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则既深又新 。因此,填好题,运好思,既能体现作者的精巧的心思,也能彰显你的思想的深度,不可 忽略。 【优秀范文】 幸福就在身边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生活中太多值得感谢的事,纵令再微小的事物,只要能用 感恩的心去体悟,便会赫然发现我们是如此富有,幸福就在你身边,俯拾即是。 我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能在辽阔的大地上尽情奔驰,球场上踢球玩耍,相对于许多 一出生就有疾病以及残缺却努力向上的朋友们,我是多么的需要感恩啊!这看似平凡的举 手投足,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幸福。灵巧的双手让我完成了许多漂亮的作品,轻而易举拿 起我平时最爱看的书报杂志翻阅,帮助疼爱我的家人清理环境,让家里看起来一尘不染, 矫健的双足让我可以走遍好山好水,与同学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明亮的灵魂之窗能尽览 婆娑世界,欣赏美丽的事物,敏锐双耳朵让我能欣赏悦耳动听的歌曲以及大自然的天籁。 我拥有贴心关怀我的家人,虽然母亲在我幼小的时候便已经离开我的身边,但是我的 爸爸和姑姑却更加疼爱我,不让我感到遗憾,每当看到新闻报导有些孩子吃不饱穿不暖, 甚至有些被家暴,我就会深深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家是避风港,充满关心的地方,家 的一切,是需要关爱来支撑的力量。家让我得到欢笑,得到感动的泪水,还有自在的环境 。27 我拥有许多知心好友,不会在我有困难时,弃之远去,更有甚者,雪上加霜,落井下 石。他们在我难过、沮丧最需要人安慰时,陪伴关心着我,安抚不安失落的情绪,朋友在 我高兴时分享快乐;幸福时使幸福增倍;困难时使困难分解;孤单时落魄时给你鼓励的那 个人。我很幸福拥有这么多的好朋友,困难相互依靠、相互鼓励、相互搀扶一起走出困境 。细心体会,我们已经拥有很多,许多人的遭遇比我们都更加苦不堪言,学会不怨天尤 人抱持感恩的态度去珍惜拥有的幸福,行有余力更要去帮助他人。对于社会上孤苦无依可 怜的人们,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当我们在屋内吹着冷气还喊热时,外头不乏期盼能有一处 地方可遮风避雨的人们。当我们正享用着美味餐点时,靠剩菜剩饭果腹,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的人们亦不在少数。当我们享受着绮丽的美景时,辛苦的农民、工人们,还正顶着艳 阳,努力的工作呢!我们何其幸福! 28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