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下载

海南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8日






海南省 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 36 分,每小题 3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 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代号按要求用 2B 铅笔涂黑. 5 1. A. 的相反数是(   ) 15B. C. D. 5-5 5 D【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的5 【详解】解: 相反数是 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属于应知应会题型,熟知概念是关键.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3D. a2  a5 a3  a3  a6 2a3  a3 1 a2 a3  a5 A. B. C. C【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逐项判断即可得. 33【详解】A、 3 ,此项错误,不符题意; a  a  2a 33B、 C、 D、 3 ,此项错误,不符题意; 2a  a  a 5 ,此项正确,符合题意; ,此项错误,不符题意; 23a a  a 3a2  a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熟练掌握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3. 下列整式中,是二次单项式的是( )C. x2 y D. x2 1 xy A. B. 3x B【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次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得. 2【详解】A、 是多项式,此项不符题意; x 1 xy B、 是二次单项式,此项符合题意; 2C、 D、 是三次单项式,此项不符题意; 是一次单项式,此项不符题意; x y 3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4. 天问一号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在火星成功着陆,总飞行里程超过 450000000 千米.数据 450000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450106 45107 4.5108 4.5109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定义即可得. 【详解】解:科学记数法:将一个数表示成 nn, 为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 1 a 10 的形式,其中 a  10 叫做科学记数法, 8则,450000000  4.510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5. 如图是由 5 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它的主视图是( )A.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主视图的定义即可得. 【详解】解:主视图是指从正面看物体所得到的视图, 此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主视图,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6.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 5 个球,其中 2 个红球,3 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中随机摸 出 1 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23152535A. B. C. D. C【答案】 【解析】 的【分析】根据简单事件 概率计算公式即可得. 【详解】解:由题意得:从不透明的袋中随机摸出 1 个球共有 5 种等可能性的结果,其中,摸出红球的结 果有 2 种, 2则从中随机摸出 1 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故选:C. ,5【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概率,熟练掌握概率公式是解题关键. (2,0) ,则点 C 的坐标 (0,2) 7. 如图,点 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点 A 的坐标为 ,点 B 的坐标为 A、B、C 是( )(2,2) (1,2) (1,1) (2,1) D. A. B. C. D【答案】 【解析】 A, B 【分析】根据点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A, B 【详解】解:由点 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 (2,1) 则点 的坐标为 C,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点的坐标,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 28. 用配方法解方程 ,配方后所得的方程是( )x  6x  5  0 A. (x  3)2  4 B. (x 3)2  4 C. (x  3)2  4 D. (x  3)2  4 D【答案】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配方法进行配方即可. 2【详解】解: x  6x  5  0 x2  23x  32  5 32 2x 3  4 D故选: . 【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配方法的步骤,本题较基础,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掌握与基本功等. 19. AB 如图,已知 a / /b ,直线 与直线 分别交于点 ,分别以点 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 la、b A、B A、B 2ACB 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作直线 ,交直线 b 于点 C,连接 ,若 ,则 的度数 M、N MN AC 1 40 是( )A. B. C. D. 105 100 90 95 C【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直线 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可得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可得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 .MN CB  AC ,所以可求得 CAB  CBA  40 ACB 100 1AB 【详解】∵已知分别以点 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作直线 ,A、B M、N MN 2交直线 b 于点 C,连接 ,AC ∴直线 垂直平分线段 AB, MN ∴∵∴∴∴,CB  AC ,a / /b 1 40 ,,CBA  1 40 CAB  CBA  40 ACB 180 CBA CAB 100 ,.故选:C.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根据题意得出直线 垂直平分 MN 线段 AB 是解题关键. 10. O O 如图,四边形 是的内接四边形, BE 是的直径,连接 .若 BCD  2BAD ,则 AE ABCD 的度数是( )DAE 30° A. B. 35 C. D. 45 60 A【答案】 【解析】 BAD  60 【分析】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BAE  90 ,然后根据角 的和差即可得. 【详解】解: 四边形 O 是的内接四边形, ABCD ,BCD  BAD 180 BCD  2BAD ,1BAD  180  60 ,3O BE 是的直径, ,BAE  90 ,DAE  BAE  BAD  90 60  3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1. 如图,在菱形 中,点 分别是边 BC、CD 的中点,连接 AE、AF、EF .若菱形 E、F ABCD ABCD 的面积为 8,则 的面积为( )AEF A. 2 B. 3 C. 4 D. 5 B【答案】 【解析】 AC, BD 【 分 析 】 连 接 , 相 交 于 点 ,交于 点 G, 先 根 据 菱 形 的 性 质 可 得 OAC EF 11AC  BD,OA  OC, AC  BD  8 EF//BD, EF  BD ,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 ,然后根据相 22CG CF 123AG  AC 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 得. ,从而可得 ,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 OC CD 4AC, BD 【详解】解:如图,连接 ,相交于点 ,交G于点 , OAC EF 四边形 是菱形,且它的面积为 8, ABCD 1 AC  BD,OA  OC, AC  BD  8 ,2点分别是边 BC、CD 的中点, E、F 11EF//BD, EF  BD,CF  CD ,22,EF  AC CFG CDO ,CG CF 1,OC CD 211CG  OC  AC ,243 AG  AC 4,121 1 33EF  AG   BD AC  8  3 则的面积为 ,AEF 2 2 48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菱形 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2. 李叔叔开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中途停车加油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单位,李叔叔在 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驶,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y(千米)与行驶的时间 t(小 时)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B【答案】 【解析】 y【分析】根据“路程 速度 时间”可得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加完油后,加快了速度可得后面 t的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更大,图象更陡,由此即可得. vvv  v  0 【详解】解:设最初的速度为 1 千米/小时,加快了速度后的速度为 2 千米/小时,则 ,21y  v t 由题意得: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时, ,1y加油几分钟时, 保持不变, y  v t  a 加完油后, ,2v  v ,21y  v t  a y  v t 函数 的图象比函数 的图象更陡, 21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 B 符合,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满分 16 分,每小题 4 分,其中第 16 小题每空 2 分) x 1 x  2 13.  0 分式方程 的解是____. 【答案】 【解析】 x 1 【分析】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方程即可得. x 1  0 【详解】解: ,x  2 方程两边同乘以 x  2 得, ,x 1 0 解得 ,x 1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x 1 故答案为: .x 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方程的解法是解题关键. 3A 1, y , B 3, y 1  y  y的图象上,则 ____ 2 (填“>”“<”或“=”). y14. 若点 2  在反比例函数 1x【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 3【详解】解: 反比例函数 y  中的 ,k  3  0 xyx随 的增大而减小, 在内, x  0 3又A 1, y , B 3, y y  点1  2 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且 ,3 1 0 x y1  y2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关键. 15. ABC  90,A  30 ,则顶点 A 的坐 如图,ABC 的顶点 B、C 的坐标分别是 ,且 (1,0)、(0, 3) 标是_____. 【答案】 (4, 3) 【解析】 【分析】根据 的坐标求得 BC 的长度,CBO  60 , 利用30 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B、C 求得 的长度,即点 A的横坐标,易得 A轴,则 的纵坐标即 的纵坐标. AC AC//x C【详解】 的坐标分别是 B、C (1,0)、(0, 3) BC  12  ( 3)2  2 OC tan CBO  CBO  60  3 OB ABC  90,A  30 ACB  60, AC  2BC  4 轴 AC//x . A (4, 3) 故答案为: .(4,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用到的知识点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30 度角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是解题的关键. ,将此矩形折叠,使点 C 与点 A 重合,点 D 落在点  处, AB  6, AD  8 16. 如图,在矩形 中, ABCD D折痕为 ,则 的长为____, 的长为____. DD EF AD 14 ②. ①. 【答案】 【解析】 65【分析】由折叠得, ,,设 DF=x,则 AF=8-x, ,由勾股定理得 AD  CD  6 D F  x D F  DF 7425 442 ¢作D H  AF  DF= ,, 过 , 过D 作 DM⊥ 于 M , 根 据 面 积 法 可 得 AD ,DD H  AF 25 56 192 42 D M DM  AM  ,再由勾股定理求出 ;,根据线段的和差求出 ,最后由勾股定理求出 25 14 25 25 DD  5【详解】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CD=AB=6, 由折叠得, ,AD  CD  6 D F  DF 设 DF=x,则 AF=8-x, D F  x 又AD F  ADC 22222 Rt 在中, 2 ,即 (8 x)  6  x AD F AF  AD  D F 77x  解得, ,即 DF= 44725 AF  8  ∴过44¢D作,过 D 作 DM⊥ 于 M, D H  AF AD 121  SAF·D H  AD ·D F ∵∴∵∴AD’F 225 4742 25  D H  6 D H  ,解得, 411SADD H  AD DM ADD 2242 25 56 8  6DM DM  ,解得, 25 56 192 25 22AM  AD  DM  64  ( )2  ∴∴∴25 192 25 42 25 D M AM  AD   6  42 562 14 5DD  D M DM  ( )2  ( )  22;25 25 14 故答案为:6; .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 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 68 分) 31 17. (1)计算: ;2  | 3| 3 25 5 2x  6, (2)解不等式组 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如图)上表示出来.  x 1 x 1 .26【答案】(1) ;(2) 3  x  2.解集在数轴上表示见解析. 8【解析】 【分析】(1)先计算有理数的乘方、化简绝对值、算术平方根、负整数指数幂,再计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即可得; (2)先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再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23  3 3 25 51 【详解】解:(1) ,1 8 335 ,5, 8 11 ; 8 2x  6① (2) ,,x 1 x 1 ②26解不等式①得: x  3 解不等式②得: x  2 ,则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3  x  2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负整数指数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各运算 法则和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题关键. 18.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某校组织了党史知识竞赛,学校购买了若干副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 对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奖励.若购买 2 副乒乓球拍和 1 副羽毛球拍共需 280 元;若购买 3 副乒乓球拍和 2 副羽毛球拍共需 480 元.求 1 副乒乓球拍和 1 副羽毛球拍各是多少元? 【答案】1 副乒乓球拍 80 元,1 副羽毛球拍 120 元. 【解析】 11【分析】根据题意设 副乒乓球拍和 副羽毛球拍的单价,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详解】设 1 副乒乓球拍 x 元,1 副羽毛球拍 y 元,依题意得 2x  y  280, 3x  2y  480. x  80, 解得 y 120. 答:1 副乒乓球拍 80 元,1 副羽毛球拍 120 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相等关系,本题等量 关系较明显,属于基础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等. 19. 根据 2021 年 5 月 1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就我国 2020 年每 10 万 人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高中(含中专)、初中、小学、其他等文化程度的人口(以上各种受教 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受教育情况数据,绘制了条形统计图(图 1)和扇形 统计图(图 2).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a  (1) ______,b  _______; (2)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国 2010 年每 10 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为 0.90 万,则 2020 年每 10 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与 2010 年相比,增长率是______%(精确到 ); 0.1% (3)2020 年海南省总人口约 1008 万人,每 10 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比全国每 10 万人中拥有大 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少 0.16 万,那么全省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有______万(精确到 1 万). 【答案】(1)3.45,1.01;(2)72.2;(3)140. 【解析】 a【分析】(1)先利用 10 乘以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百分比可得 的值,再利用10 减去拥有大学、高中、初 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可得 的值; b(2)利用 与1.55 0.90 之差除以 即可得; 0.90 (3)利用 1008 乘以海南省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得. 【详解】解:(1) ,a 1034.5%  3.45 ,b 10 1.551.513.45 2.48 1.01 1.01 ;故答案为:3.45 ,1.55 0.90 100%  72.2% (2) ,0.90 即 2020 年每 10 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与 2010 年相比,增长率约为 ,72.2% 72.2 故答案为: ;1.55 0.16 1008 100% 140 (3) (万), 10 即全省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有 140 万, 故答案为:140.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0. 如图,在某信号塔 的正前方有一斜坡 ,坡角 ,斜坡的顶端 C 与塔底 B 的距离 CD CDK  30 AB BC  8 米,小明在斜坡上的点 E 处测得塔顶 A 的仰角 米,且 AEN  60,CE  4 BC / /NE / /KD, AB  BC A, B,C, D, E, K, N 在同一平面内). (点 (1)填空: BCD _______度, ______度; AEC  (2)求信号塔的高度 (结果保留根号). AB 【答案】(1) ;(2)信号塔的高度 为AB (8 3 4) 米. 150,30 【解析】 的【分析】(1)根据平行线 性质即可求得BCD ,通过 2 个角的差即可求出; AEC (2)延长 交于点 F,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 EF、BF 、的长度即可求解. AF EN AB BC//KD,CDK  30 【详解】(1) BCD 18030 150 AEN  60,CEN  CDK  30 AEC  30 (2)如图,延长 交于点 F,则 ,过点 C 作 ,垂足为 G. EN CG  EF AB EF  AF CGE  AFE  90, GF  BC, BF  CG 则, NE / /KD CEF  CDK  30 在中, Rt△CGE CE  4, CEG  30 ,CG  2, EG  2 3 BC  8 EF  EG  GF  EG  BC  2 38 在RtAFE 中, ,AEF  60  AF  EF tan AEF  (2 38)tan 60  6 8 3  AB  AF  BF  AF CG  6 8 3 2  8 3 4 答:信号塔的高度 为AB (8 3 4) 米.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勾股 定理性质是解题关键. 21. 如图 1,在正方形 中,点 E 是边 BC 上一点,且点 E 不与点 重合,点 F 是 B、C 的延长线 ABCD BA 上一点,且 .AF  CE (1)求证: ;DCE≌DAF (2)如图 2,连接 ,交 于点 K,过点 D 作 ,垂足为 H,延长 交DH BF 于点 G,连接 EF AD DH  EF HB, HC .①求证: ;HD  HB ②若 ,求 的长. HE DK  HC  2 【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 【解析】 .HE 1 【分析】(1)直接根据 SAS 证明即可; (2)①根据(1)中结果及题意,证明△DF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即可证明 ;②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 ,再证明 ,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 DCH≌BCH DKF∽HEC HD  HB 形的性质即可求出 的长. HE 【详解】(1)证明:∵四边形 是正方形, ABCD CD  AD, DCE  DAF  90 .又,CE  AF .DCE≌DAF (2)①证明;由(1)得 ,DCE≌DAF DE  DF, CDE  ADF ..FDE  ADF  ADE  CDE  ADE  ADC  90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FE 又,DH  EF 点 H 为 的中点. EF 1HD  EF .2同理,由 是HB Rt△EBF 斜边上的中线得, 1HB  EF .2HD  HB .②∵四边形 是正方形, ABCD CD  CB .HD  HB, CH  CH 又,.DCH≌BCH .DCH  BCH  45 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EF DFE  45 HCE  DFK .四边形 是正方形, ABCD  AD / /BC ..DKF  HEC .DKF∽HEC DK DF .HE HC .DK  HC  DF  HE 又∵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中, DFH DF  2HF  2HE 2.DK  HC  DF  HE  2HE  2 .HE  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中线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知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22. y  ax2  x  c (1,0) 、点 C 已知抛物线 与 x 轴交于 两点,与 y 轴交于 C 点,且点 A 的坐标为 A、B 4(0,3) 的坐标为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 1,若该抛物线的顶点为 P,求PBC 的面积; (3)如图 2,有两动点 D、E 在△COB 的边上运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它们分别从点 C 和点 B 同时出发,点 D 沿折线 按COB C  O  B 方向向终点 B 运动,点 E 沿线段 BC 按B  C 方向向终点 C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请解答下列问题: 33 ①当 t 为何值时, 的面积等于 ;BDE 10 ②在点 D、E 运动过程中,该抛物线上存在点 F,使得依次连接 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F 的坐标. 得到的四边形 AD、DF、FE、EA ADFE 3945 33 7  5 时, y  x2  x  3 【答案】(1) ;(2) PBC 的面积为 8;(3)①当 或t  t  442210 13 33 ,(3,3) .SBDE ;②点 F 的坐标为 或3 6 10 【解析】 A(1,0),C(0,3) 【分析】(1)直接将 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求出 a 和 c 的值即可; (2)先求出顶点和 B 点坐标,再利用割补法,将所求三角形面积转化为与其相关的图形的面积的和差关系 S SOPC  SOPB  SOBC 即可,如图, ;PBC (3)①先求出 BC 的长和 E 点坐标,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 D 在线段 CO上运动时的情况和当点 D 在线 上运动情况,利用面积已知得到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 t 即可; 段OB ②分别讨论当点 D 在线段 CO上运动时的情况和当点 D 在线段 上的情况,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 OB 移的知识表示出 F 点的坐标,再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计算即可. 9y  ax2  x  c A(1,0),C(0,3) 【详解】(1)∵抛物线 经过 两点, 49a  c  0, 4c  3. 3a  , 解得 4c  3. 39y  x2  x  3 该地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4423933275 16 2(2)∵抛物线 ,y  x  x  3  x  4443 75 ,∴抛物线的顶点 P 的坐标为 .2 16 39 y  x2  x  3 ,解得: x 1, x2 4, y  0 ,令 144(4,0), OB  4 点的坐标为 .B 如图 4-1,连接 ,则 OP SPBC  SOPC  SOPB  SOBC 111 OC  xp  OB yp  OBOC 22213 1 75 1  3  4 43 22 2 16 29475 8 6 45 845 8△PBC 的面积为 .(3)①∵在OBC 中, .BC  OC  OB 当动点 E 运动到终点 C 时,另一个动点 D 也停止运动. OC  3, OB  4 ,22∴在 中, .Rt△OBC BC  OB  OC  5 0  t  5 当运动时间为 t 秒时, 如图 4-2,过点 E 作 ,BE  t 轴,垂足为 N,则 .EN  x BEN∽BCO BN EN BE t..BO CO BC 543BN  t, EN  t 554 3 4  t, t 5 5 ∴点 E 的坐标为 .下面分两种情形讨论: i.当点 D 在线段 CO 上运动时, 0  t  3 .(0,3t) 此时CD  t ,点 D 的坐标为 .SBDE  SBOC  SCDE  SBOD 111 BOCO  CD xE  OBOD 22211412 43 t  4  t  4(3t) 2252 t2 533 2533 10 St2  当时, .BDE 10 33 33 2解得 (舍去), .t1   t2   3 233 .t  213  t  5, BD  7 t S , BD EN ii.如图 4-3,当点 D 在线段 上运动时, .OB BDE 213 (7 t) t 25321 10  t2  t.10 33 10 S当时, BDE 321 33 t2  t  10 10 10 7  5 7  5 解得 又.t3  , t4   3 22,3  t  5 7  5 .t  233 10 33 7  5 S综上所述,当 或时, t  t  BDE 22②如图 4-4,当点 D 在线段 CO上运动时, ;0  t  3 4 3 A(1,0), D 0,3t , E 4  t, t ∵,5 5 当四边形 ADFE 为平行四边形时, AE 可通过平移得到 EF, 3 t ∵A 到 D 横坐标加 1,纵坐标加 ,42F 5 t,3 t ∴∴,552 3449442,5 t 5 t  3  3 t 5552化简得: ,24t  230t  375  0 15 25 t  3,t2  ∴∴,1225 12 t  ,12 10 13 ,F∴;3 6 如图 4-5,当点 D 在线段 AE 可通过平移得到 EF, 上运动时, OB 4 3 A(1,0), D t3,0 ,E 4  t, t ∵,5 5 t  2 ∵A 到 D 横坐标加 ,纵坐标不变, 153t  2, t 5F∴,2 3 1 9 1 3∴t  2 t  2  3  t 4 5 4 5 5t  30,t  5 ∴,12因为 0  t  5 ,∴∴,t  5 F 3,3 ,10 13 ,(3,3) .综上可得,F 点的坐标为 或3 6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抛物线的图像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已知顶点坐标求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内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相关概念与公式,本题 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要求较高,考查了学生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蕴含了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等.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