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中考数学真题(解析版)下载

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中考数学真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8日






泸州市二○二一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 A. 2021 的相反数是( )11B. C. D. 2021 2021 2021 2021 A【答案】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得出答案. 【详解】解:2021 的相反数是:-2021.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泸州市常住人口约为 4 254 000 人,将 4 254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B. C. D. )4.254105 42.54105 4.254106 0.4254107 A. C【答案】 【解析】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 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详解】解:将 4254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4.254×10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 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 a 的值以及 n 的值. 3. 下列立体图形中,主视图是圆的是( ) A. B. C. D. D【答案】 【解析】 【分析】分别得出棱柱,圆柱,圆锥,球体的主视图,得出结论. 【详解】解:棱柱的主视图是矩形(中间只有一条线段),不符合题意; 圆柱的主视图是矩形,不符合题意; 圆锥的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球体的主视图是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 1y  4. 函数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 B. x>1 x 1 A. x<1 C. x≤1 D. x≥1 B【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 0,分母不等于 0 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x-1≥0 且 x-1≠0, 解得 x>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 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 方数非负. 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 平分∠BAD 且交 BC 于点 E,∠D=58°,则∠AEC 的大小是( ) A. 61° B. 109° C. 119° D. 122° C【答案】 【解析】 【 分 析 】 根 据 四 边 形ABCD 是 平 行 四 边 形 , 得 到 对 边 平 行 , 再 利 用 平 行 的 性 质 求 出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AE 平分∠BAD 求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 BAD 180 D 122 DAE ,即可得到答案. AEC 【详解】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BAD 180 D 18058 122 ∵AE 平分∠BAD 11DAE  BAD  122  61 ∴22∵∴AD//BC AEC 180 DAE 180 61 119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找到角与角的关系,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A(-3 -2) 5B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则点 关于 轴对称点 By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 为( A. (2,2) ,的坐标 B)B. (-2,2) C. (-2,-2) D. (2,-2) C【答案】 【解析】 BB【分析】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可得点 的坐标,然后再根据关于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 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 【详解】解:点 A(-3,-2)向右平移 5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B(2,-2), 点 B 关于 y 轴对称点 故选:C. 的坐标为(-2,-2), By【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平移和关于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7.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A、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B、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C、根据菱形的判定 定理作出判断;D、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 【详解】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必须理清矩形、正方形、 菱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 abc8.  2R 在锐角 ABC 中,∠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有以下结论: sinA sinB sinC (其中 R 为 ABC 的外接圆半径)成立.在 ABC 中,若∠A=75°,∠B=45°,c=4,则 ABC 的外接圆面 积为( ) 16 364 3A. B. C. 16 D. 64π A【答案】 【解析】 c16 3 2R 【分析】方法一:先求出∠C,根据题目所给的定理, , 利用圆的面积公式 S 圆= .sinC 方法二:设△ABC 的外心为 O,连结 OA,OB,过 O 作 OD⊥AB 于 D,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C=60°,由 30° 圆周角定理可求∠AOB=2∠C=120°,由等腰三角形性质,∠OAB=∠OBA= ,由垂径定理可求 16 34 3 3AD=BD= ,利用三角函数可求 OA= ,利用圆的面积公式 S 圆= .2【详解】解:方法一:∵∠A=75°,∠B=45°, ∴∠C=180°-∠A-∠B=180°-75°-45°=60°, c448 3 32R= 有题意可知 ,sinC sin 60 324 3 ∴,R  32 4 3 316 3∴S 圆= R2  OA2   .方法二:设△ABC 的外心为 O,连结 OA,OB,过 O 作 OD⊥AB 于 D, ∵∠A=75°,∠B=45°, ∴∠C=180°-∠A-∠B=180°-75°-45°=60°, ∴∠AOB=2∠C=2×60°=120°, ∵OA=OB, 1180120 30 ∴∠OAB=∠OBA= ,2∵OD⊥AB,AB 为弦, 12AB  2 ∴AD=BD= ,∴AD=OAcos30°, 34 3 3∴OA= ,AD cos30  2  22 4 3 316 3∴S 圆= R2  OA2   .故答案为 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内角和,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垂径定理,锐角三角 函数,圆的面积公式,掌握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内角和,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垂径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圆的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 9. (x2  2)(x2  2) 22x ,x x x 2 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数根 2 ,满足 ,则 的x  2mx  m  m  0 11212值是( ) A. 8 B. 16 C. 32 D. 16 或 40 C【答案】 【解析】 m  1 ,再分别代入一元二次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先解得 m  2 或方程中,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解题即可. 22【详解】解:一元二次方程 x  2mx  m  m  0 a 1,b  2m,c  m2  m cx1x2  m2  m  2 am2  m  2  0 (m  2)(m 1)  0 m  1 或m  2 当m  2 时, 2原一元二次方程为 x  4x  2  0 bx1  x2 =  2m  4 ,a(x2  2)(x2  2)=(x x )2 +2(x2  x2 )+4 x2  x2 =(x  x )2  2x x ,121212121212(x12  2)(x22  2)=(x1 x2 )2 +2(x1  x2 )2  4×1 x2 +4 =22 +2(4)2  42  4  32 2m  1 当时,原一元二次方程为 x  2x  2  0   (2)2  412  4  0 原方程无解,不符合题意,舍去,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等知识,涉及解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考点, 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1232ab10. a  b  已知 ,,则 的值是( ) 10  20 100  50 592A. 2 B. C. 3 D. 2C【答案】 【解析】 ab【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 3 ,可求 再整体代入即可. a  2b  3 10 100 10 ab【详解】解: ∵ ,,10  20 100  50 aba2b ∴∴∴,10 100 10  2050 1000 103 ,a  2b  3 1232121a  b  a  2b  3  3 3  3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逆运算,代数式求值,掌握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与代数式值求法是解题关键. 11. 如图,⊙O 的直径 AB=8,AM,BN 是它的两条切线,DE 与⊙O 相切于点 E,并与 AM,BN 分别相交于 D,C 两点,BD,OC 相交于点 F,若 CD=10,则 BF 的长是 8 17 910 17 98 15 910 15 9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过点 D 作 DG⊥BC 于点 G,延长 CO 交 DA 的延长线于点 H,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即可得 GC  6 AD=BG=2,BC= 8,再证明△HAO≌△BC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H=BC=8,即可求得 HD= 10; 在 Rt△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证明△DHF∽△BC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D  2 17 DH DF 8 17 ,由此即可求得 .BF  BC BF 9【详解】过点 D 作 DG⊥BC 于点 G,延长 CO 交 DA 的延长线于点 H, ∵AM,BN 是它的两条切线,DE 与⊙O 相切于点 E, ∴AD=DE,BC=CE,∠DAB=∠ABC=90°, ∵DG⊥BC, ∴四边形 ABGD 为矩形, ∴AD=BG,AB=DG=8, 在 Rt△DGC 中,CD=10, 2222∴,GC  CD  DG  10 8  6 ∵AD=DE,BC=CE,CD=10, ∴CD= DE+CE = AD+BC =10, ∴AD+BG +GC=10, ∴AD=BG=2,BC=CG+BG=8, ∵∠DAB=∠ABC=90°, ∴AD∥BC, ∴∠AHO=∠BCO,∠HAO=∠CBO, ∵OA=OB, ∴△HAO≌△BCO, ∴AH=BC=8, ∵AD=2, ∴HD=AH+AD=10; 在 Rt△ABD 中,AD=2,AB=8, 2222∴,BD  AB  AD  8  2  2 17 ∵AD∥BC, ∴△DHF∽△BCF, DH DF ∴∴,BC BF 10 217  BF ,8BF 8 17 解得, .BF  9故选 A.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于性质,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22212. 直线 l 过点(0,4)且与 y 轴垂直,若二次函数 (其中 x 是 y  (x  a)  (x  2a)  (x 3a)  2a  a 自变量)的图像与直线 l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其对称轴在 y 轴右侧,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4 【答案】 【解析】 B. a>0 C. 0<a≤4 D. 0<a<4 D【分析】由直线 l:y=4,化简抛物线 y  3×2 12ax 12a2  a ,令 ,利用判别 223x 12ax 12a  a  4 a  4 式,解出 ,由对称轴在 y 轴右侧可求 即可.  12a  48  0 a  0 【详解】解:∵直线 l 过点(0,4)且与 y 轴垂直, 直线 l:y=4, y  (x  a)2  (x  2a)2  (x 3a)2  2a2  a  3×2 12ax 12a2  a ,22∴,3x 12ax 12a  a  4 2222的(其中 x 是自变量) 图像与直线l 有两个不同 ∵二次函数 的交点, y  (x  a)  (x  2a)  (x 3a)  2a  a 2 12a  43 12a2  a  4 ∴,, 12a  48  0 a  4 ∴,又∵对称轴在 y 轴右侧, 12a 23 ,12a 6x     =2a  0 ,∴a  0 ∴0<a<4. 故选择 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交点问题,抛物线对称轴,一元二次方程两个不等实根,根的判别式, 掌握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交点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实根问题,根的判别式,抛物线对称轴公式是解题关 键. 第Ⅱ卷 二、填空题 213. 分解因式: ___________. 4  4m  4 1 m 1 m   【答案】 【解析】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 4,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4  4m2  4 1 m2  4 1 m 1 m 【详解】解:  .4 1 m 1 m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 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4. 不透明袋子重病装有 3 个红球,5 个黑球,4 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子中随机摸出 一个球,则摸出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_. 1【答案】 4【解析】 【分析】用红球的数量除以球的总数量即可解题. 331==【详解】解:根据题意,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则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3+5+4 12 4 1故答案为: .4【点睛】本题考查简单概率公式,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ìïï2x- 3> 0 x- 2a < 3 15. x关于 的不等式组 íï2 a 恰好有 个整数解,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ïî10  a  【答案】 【解析】 2的【分析】首先解每个不等式,根据不等式组只有 个整数解,确定整数解 值,进而求得 的范围. 2aìï 2x- 3> 0① ïí【详解】解: ïx- 2a < 3② ïî3x  解①得 解②得 ,2,x  3 2a 3< x < 3+ 2a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不等式组只有 2 个整数解, ∴整数解是 2,3. 3< 3+ 2a £ 4 则∴,10  a  2120  a  故答案是: xx【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根据 的取值范围,得出 的整数解.求不等式组的解 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16. 如图,在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 BC 的中点,点 F 在 CD 上,且 CF=3DF,AE,BF 相交 ________ 于点 G,则 AGF 的面积是 .56 11 【答案】 【解析】 .【分析】延长 AG 交 DC 延长线于 M,过 G 作 GH⊥CD,交 AB 于 N,先证明△ABE≌△MCE,由 CF=3DF, 可求 DF=1,CF=3,再证△ABG∽△MFG,则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 GN,再利用两三角形面积差计算 S△DEG 即可. 【详解】解:延长 AG 交 DC 延长线于 M,过 G 作 GH⊥CD,交 AB 于 N,如图, ∵点 E 为 BC 中点, ∴BE=CE, 在△ABE 和△MCE 中, ABE  MCE BE  CE ,AEB  MEC ∴△ABE≌△MCE(ASA), ∴AB=MC=4, ∵CF=3DF,CF+DF=4, ∴DF=1,CF=3,FM=FC+CM=3+4=7, ∵AB∥MF, ∴∠ABG=∠MFG,∠AGB=∠MGF, ∴△ABG∽△MFG, AB GN 47∴∵∴,MF GH ,GN  GH  4 16 28 11 GN  ,GH  ,11 111116 56 AB HN  ABGN  44  4 S△AFG=S△AFB-S△AGB =,222211 11 56 故答案为 .11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相似判定与性质,割补法求三角形面 积,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相似判定与性质,割补法求三角形面积,熟练运 用相似比计算线段的长是解题关键. 三、解答题 0- 1 æçèöæ ö 12021 ÷÷÷øçç÷17. +- -4 + 2 3cos30° ÷计算: ( ) .çç÷çè ø 4p12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去括号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然后再计算即可. 0- 1 æçèöæ ö 12021 ÷÷÷øçç÷+- -4 + 2 3cos30° ÷【详解】解: ( ) çç÷çè ø 4p3= 1+ 4+ 4+ 2 3´ = 1+ 4+ 4+ 3 212 .【点睛】本题考查了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去括号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点,熟悉相关知识 点是解题的关键 18. 如图,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AB=AC,∠B=∠C,求证:BD=CE 【答案】证明见详解. 【解析】 【分析】根据“ASA”证明△ABE≌△AC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证明:在△ABE 和△ACD 中, A  A AB  AC B  C ∵,△ABE≌△ACD (ASA), ∴AE=AD, ∴BD=AB–AD=AC-AE=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 SSS、SAS、ASA、AAS 和 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 4a a  2 a 1 a  2 19. (a  )  化简: .【答案】 a 1 .【解析】 【分析】首先将括号里面进行通分运算,进而合并分子化简,再利用分式除法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1 4a a  2 a 1 a  2 (a  )  【详解】解: a2  2a 1 4a a 1 a  2 ==()  a  2 a  2 a2  2a 1 a 1 a  2 a  2 (a 1)2 a  2 a  2 a 1 ==a 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正确进行分式的通分运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某合作社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当地的一种农副产品.为了解该农副产品在一个季度 内每天的销售额,从中随机抽取了 20 天的销售额(单位:万元)作为样本,数据如下:16,14,13,17, 15,14,16,17,14,14,15,14,15,15,14,16,12,13,13,16 (1)根据上述样本数据,补全条形统计图; (2)上述样本数据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这种农副产品在该季度内平均每天的销售额. 【答案】(1)见解析;(2)14 万元,14.5 万元;(3)14.65 万元 【解析】 【分析】(1)分别找出数据“14”和“16”的频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 (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3)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样本平均数,再估计这种农副产品在该季度内平均每天的销售额即 可. 【详解】解:(1)根据所给的 20 个数据得出: 销售额是 14 万元的有 6 天; 销售额是 16 万元的有 4 天;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 (2)在数据:16,14,13,17,15,14,16,17,14,14,15,14,15,15,14,16,12,13,13,16 中, 销售额是 14 万元的最多,有 6 天,故众数是 14 万元; 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第 10,11 个数据分别是 14 万元和 15 万元, 14+15 =14.5 所以,中位数是: (万元); 2故答案为:14 万元,14.5 万元; 121+133+146+154+164+172 的(3)20 天 销售额的平均值为: =14.65 (万元) 1+3+6+4+4+2 所以,可以估计这种农副产品在该季度内平均每天的销售额为 14.65 万元.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找中位数要把 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 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1. 某运输公司有 A、B 两种货车,3 辆 A 货车与 2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运货 90 吨,5 辆 A 货车与 4 辆 B 货 车一次可以运货 160 吨. (1)请问 1 辆 A 货车和 1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分别运货多少吨? (2)目前有 190 吨货物需要运输,该运输公司计划安排 A、B 两种货车将全部货物一次运完(A、B 两种货 车均满载),其中每辆 A 货车一次运货花费 500 元,每辆 B 货车一次运货花费 400 元.请你列出所有的运输 方案,并指出哪种运输方案费用最少. 【答案】(1)1 辆 A 货车和 1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分别运货 20 吨和 15 吨;(2)共有 3 种租车方案,方案 1: 租用 A 型车 8 辆,B 型车 2 辆;方案 2:租用 A 型车 5 辆,B 型车 6 辆;方案 3:租用 A 型车 2 辆,B 型车 10 辆;租用 A 型车 8 辆,B 型车 2 辆最少. 【解析】 【分析】(1)设 1 辆 A 货车和 1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分别运货 x 吨和 y 吨,根据“3 辆 A 货车与 2 辆 B 货车 一次可以运货 90 吨,5 辆 A 货车与 4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运货 160 吨”列方程组求解可得; (2)设货运公司安排 A 货车 m 辆,则安排 B 货车 n 辆.根据“共有 190 吨货物”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结合 m,n 均为正整数,即可得出各运输方案.再根据方案计算比较得出费用最小的数据. 【详解】解:(1)1 辆 A 货车和 1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分别运货 x 吨和 y 吨, 3x  2y  90 5x  4y 160 根据题意可得: ,x  20 y 15 解得: ,答:1 辆 A 货车和 1 辆 B 货车一次可以分别运货 20 吨和 15 吨; (2)设安排 A 型车 m 辆,B 型车 n 辆, 383n m  依题意得:20m+15n=190,即 ,4又∵m,n 均为正整数, m  8 n  2 m  5 n  6 m  2 ∴或或,n 10 ∴共有 3 种运输方案, 方案 1:安排 A 型车 8 辆,B 型车 2 辆; 方案 2:安排 A 型车 5 辆,B 型车 6 辆; 方案 3:安排 A 型车 2 辆,B 型车 10 辆. 方案 1 所需费用:500 8+400 2=4800(元); 方案 2 所需费用:500 5+400 6=4900(元); 方案 3 所需费用:500 2+400 10=5000(元); ∵4800<4900<5000, ∴安排 A 型车 8 辆,B 型车 2 辆最省钱,最省钱的运输费用为 4800 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 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根据据总费用=500×安排 A 型车的 辆数+400×B 型车的辆数分别求出三种运输方案的总费用. m22. y  一次函数 y=kx+b(k≠0)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直线 AB 沿 y 轴向下平移 8 个单位后得到直线 l,l 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 M,N,与反比例函数的 的图象相交于 A(2,3),B(6,n)两点 xPQ 图象相交于点 P,Q,求 的值 MN 1PQ 12 x  4 【答案】(1)一次函数 y= ,(2) .2MN 【解析】 6y  【分析】(1)利用点 A(2,3),求出反比例函数 ,求出 B(6,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求出 P(-6,-1),Q(-2,-3),在 Rt△MON 中,由勾股定理 x1y  x  4 12 x  4 (2)利用平移求出 y= ,联立 62y  xMN= ,PQ= 即可. 4 5 2 5 my  【详解】解:(1)∵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过 A(2,3), x∴m=6, ∴6n=6, ∴n=1, ∴B(6,1) 6y  一次函数 y=kx+b(k≠0)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 A(2,3),B(6,1)两点, x6k  b 1 2k  b  3 ∴,12k   b  4 解得 ,1 x  4 一次函数 y= ,21 x  4 (2)直线 AB 沿 y 轴向下平移 8 个单位后得到直线 l,得 y= ,21-x- 4 = 0 ,当 y=0 时, ,当 x=0 时,y=-4, x  8 2∴M(-8,0),N(0,-4), 1y  x  4 2,6y  x2消去 y 得 ,x 8x 12  0 x  2, x  6 解得 解得 ,12x  2 x  6 12,,y1  3 y2  1 ∴P(-6,-1),Q(-2,-3), Rt△MON 中, 在22∴MN= ∴PQ= ,OM  ON  4 5 22,2  6  1 3  2 5 PQ 2 5 12∴.MN 4 5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平移求平移后直线 l.,解方程组, 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与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平移求平移后直 线 l.,解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23. 如图,A,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的两个观测点,有一艘海轮在 C 点处遇险发出求救信号,此时测得 C 点位于观测点 A 的北偏东 45°方向上,同时位于观测点 B 的北偏西 60°方向上,且测得 C 点与观测点 A 的距 离为 海里. 25 2 (1)求观测点 B 与 C 点之间的距离; (2)有一艘救援船位于观测点 B 的正南方向且与观测点 B 相距 30 海里的 D 点处,在接到海轮的求救信号 后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 42 海里/小时,求救援船到达 C 点需要的最少时间. 35 21 【答案】(1)观测点 B 与 C 点之间的距离为 50 海里;(2)救援船到达 C 点需要的最少时间为 小时. 【解析】 【分析】(1)过 C 作 CE⊥AB 于 E,分别在 Rt△ACE 和 Rt△BCE 中,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2)过 C 作 CF⊥BD,交 DB 延长线于 F,求得四边形 BFCE 为矩形,在 Rt△CDF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 求解. 【详解】(1)过 C 作 CE⊥AB 于 E, 由题意得:∠CAE=45°,∠CBE=90°-60°=30°,AC=25 ,2在 Rt△ACE 中, 2AE=CE=AC =25 =25(海里), sin 45 2  2在 Rt△BCE 中, BC=2CE=50(海里),BE= BC2 CE2 =25 (海里), 3∴观测点 B 与 C 点之间的距离为 50 海里; (2)过 C 作 CF⊥BD,交 DB 延长线于 F, ∵CE⊥AB,CF⊥BD,∠FBE=90°, ∴四边形 BFCE 为矩形, ∴CF=BE=25 (海里),BF=CE=25(海里), 3在 Rt△CDF 中,CF=25 ∴CD= (海里),DF=55(海里), 322CF2  DF2  25 3 55  70(海里), 70 35 救援船到达 C 点需要的最少时间为 (小时). 42 2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 题的关键. 24. 如图, 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过点 C 作⊙O 的切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F,AE 是⊙O 的直径, 连接 EC (1)求证: ACF  B ;AD  BC (2)若 ,于点 ,,,求 的值 AB  BC FC  4 DFA  2 ADAE 1218 .【答案】( )证明见详解;( ) 【解析】 FC ÐACF = ÐECO , 利 用 【 分 析 】( 1 ) 连 接 , 根 据 是 ⊙O 的 切 线 , AE 是 ⊙O 的 直 径 , 可 得 ÐOEC = ÐB OC ÐOEC = ÐECO OE  OC ,得到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则可证得 ACF  B ;FC2 FA VAFC : VCFB (2)由(1)可知 ACF  B ,易得 FAgBC ,则有 FB = = 8 ,则可得 ,并可求 AB  BC  6 AD AC CA = = 3 VACD : VAEB ADgAE = ABgAC = 18 ,可得 . 得,连接 BE ,易证 ,则有 FC AB AE 【详解】解:(1)连接 OC FC ∵∴∴∴是⊙O 的切线,AE 是⊙O 的直径, oÐOCF = ÐACE = 90 ,oÐACF + ÐACO = ÐECO + ÐACO = 90 ÐACF = ÐECO 又∵OE  OC ÐOEC = ÐECO ∴ÐOEC = ÐB 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ÐB = ÐECO ∴∴,ACF  B ;(2)由(1)可知 ACF  B ,∵∴AFC  CFB VAFC : VCFB FC FA =∴FB FC FC2 ∴∵∴,FB = FA ,,FC  4 FA  2 FC2 42 FB = == 8 FA 2AB = FB- AF = 8- 2 = 6 ∴∴AB  BC  6 CA FA VAFC : VCFB =又∵ 中, BC FC FAgBC 2´ 6 CA = == 3 ∴,FC 4如图示,连接 BE o∵∴,ACD  AEB ÐADC = ÐABE = 90 VACD : VAEB AD AC ∴∴AB AE ADgAE = ABgAC = 6´ 3 = 18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与性质等知识点,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25. y  x2  x  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与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 A,B,C 三点 42(1)求证:∠ACB=90° (2)点 D 是第一象限内该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 D 作 x 轴的垂线交 BC 于点 E,交 x 轴于点 F. ①求 DE+BF 的最大值; ②点 G 是 AC 的中点,若以点 C,D,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OG 相似,求点 D 的坐标. 25 D(4,6) D(3, ).【答案】(1)(2)①9;② 或4【解析】 【分析】(1)分别计算 A,B,C 三点的坐标,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 AB、BC、AC 的长,最后利用勾股定理 逆定理解题; 131D(x, x2  x  4) BF  8 x,DE  x2  2x (2)①先解出直线 BC 的解析式,设 ,接着解出 ,424利用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求最值;②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性质,解得 AG 的长,再证明 C,D,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OG 相似,结合相似三角形对应 CAO  DEC ,再分两种情况讨论以点 边成比例性质解题即可. y  4 【详解】解:(1)令 x=0,得 C(0,4) y  0 令得13 x2  x  4  0 42\ x2 – 6x- 16 = 0 (x 8)(x  2)  0  A(2,0) B(8,0) ,AB 10, AC  (0  2)2  (4  0)2  2 5,BC  (8 0)2  (0  4)2  4 5 102  (2 5)2  (4 5)2  AB2  AC2  BC2 ACB  90 y  kx  b(k  0) B(8,0) C(0,4) , 得 (2)①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代入 8k  b  0 b  4 12b  4 k   1 y  x  4 213D(x, x2  x  4) 设421311BF  8 x,DE  x2  x  4  ( x  4)  x2  2x 42241DE+BF  x2  2x 8 x 41 x2  x 8 41 (x2  4x) 8 41 (x  2)2  9 41 0 41 (x  2)2  0 41 (x  2)2  9  9 4DE+BF  9 即 DE+BF 的最大值为 9; ②点 G 是 AC 的中点, 1OG  AC  AG  5 中, Rt△AOC 在2即为等腰三角形, AOG CAO  ACO  ACO  OCB  90 CAO  OCB OC / /DF OCB  DEC CAO  DEC 若以点 C,D,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AOG 相似, AG DE 5则① AO CE 21 x2  2x 54CE 2又OC / /DF CE BC OF OB BC OF 5x CE  OB 215x 5 x2  2x  422x2 3x  0 x  0 x  3 ,1225 D(0,4) D(3, )或4D 0,4 经检验: 不符合题意,舍去, AG CE 5②,AO DE 2又OC / /DF CE BC OF OB BC OF 5x CE  OB 25x 5212 x2  2x 42整理得, x  4x  0 x  0 x  4 ,12D(0,4) D(4,6) 或,D 0,4 同理: 不合题意,舍去, 25 D(4,6) D(3, ).综上所述, 或4【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勾股 定理及其逆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有难度,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 关键.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