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下载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10日



绝密 启用前 ★2019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1.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A. 三者都含有 DNA B. 三者都是 ATP合成的场所 C.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D. 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2.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3.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若将 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 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 n粒干种 4. 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D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5.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 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 BB和 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 bb 6.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 Bb的该动物 1000对(每对含有 1个父本和 1个母本), 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 BB、Bb、bb个 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三、非选择题 的氮元素是植物生长 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7. 的(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 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 有机物是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 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 的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 NH4﹢和 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 NO3﹣同时存 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 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 8. 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 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 (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 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 2点即可)。 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9.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 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 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 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 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 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________,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 5mL培养基 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 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 5mL培养基 M中 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 小”),原因是_________。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 10. 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 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____。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1.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蛋白 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 的 pH,其原因是__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填“能够”或“不 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 中所有的微生物。 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12.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 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 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________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____________繁殖。 绝密 启用前 ★2019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 答案解析版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1. A. B. C. D. 三者都含有 DNA 三者都是 ATP合成的场所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 D【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 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 ,而高尔基体不含 DNA , 错误;线粒体和叶绿 DNA B A体都可以合成 ,而高尔基体消耗 , 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 ATP C ATP 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 正确。故选 D。D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2.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C. D. 【答案】 B【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 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 DNA 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其他地方没有染色质, 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 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 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 B有遗传物质 ,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 CDNA 质是 ,其通过 DNA 复制合成子代 ,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正确。故选 。 DNA DNA DB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3. A. B. C. D.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 A【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 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 正确;皮肤血管舒张,血流 A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 错误;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 错误;用酒精擦拭 CB皮肤可以增加散热量, 错误。选 D。A若将 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 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 n粒干种 4. 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A.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C.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D. 【答案】 A【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 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 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 nn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 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 不符 BCD 合题意, 符合题意。故选 A。A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5.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A.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组织液中的 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C.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D. 【答案】 D【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 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 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 CO2 以 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 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 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 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 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 错误。故选 D。 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 BB和 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 bb 6.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 Bb的该动物 1000对(每对含有 1个父本和 1个母本), 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 BB、Bb、bb个 体的数目依次为 250、500、0 A. 250、500、250 B. 500、250、0 C. 750、250、0 D. 【答案】 A【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 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 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 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 1 个受精卵,1000 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 1000 个,且 产生基因行为 BB、Bb、bb 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 为 1/4×1000=250 个,产生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为 1/2×1000=500 个,由于基因型为 bb 的受精 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0。综上所述,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 三、非选择题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7.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 ,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 ___________ 机物是 ,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 。___________ 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 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 NH4﹢和 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 NO3﹣同时存在 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 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__ 【答案】 蛋白质 核酸 叶绿素 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 (1). (2). (3). (4). ﹣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 剩余量。 ﹢和 NH4 NO3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 ﹣剩余量小于 ﹢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 NO3 NH4 ﹢﹣;若营养液中 ﹢剩余量小于 ﹣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 。NO3 NH4 NO3 NH4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有蛋白质、糖 类、脂质和核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 C、H、O、N,糖类的组成元素有 C、H、 O,脂质的组成元素为 C、H、O 或 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N、 P。 【详解】(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故在植物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蛋白质。 细胞核内可以进行 DNA 复制和转录,复制的产物是 DNA,转录的产物是 RNA,其组成元 素均为 C、H、O、N、P,故细胞核内合成的含氮化合物是核酸即 DNA、RNA。叶绿体中 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前者含有 N,后者不含 N。 -(2)要验证作物甲对 NH+和 NO3 吸收具有偏好性,可以把甲放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 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前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即可以得出结论。实验思路: 把作物甲放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比较培养前后 NH+和 -NO3 的浓度。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 ﹣剩余量小于 ﹢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 NO3 NH4 ﹢﹣;若营养液中 ﹢剩余量小于 ﹣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 NO3 NH4 NO3 NH4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设计,需要注意几点:培养液应该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避免其 他氮源对实验的影响;预期的结果和结论要一一对应。 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 8. 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的间隔一段合适 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 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填“抗体”或“抗原”)。 ______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 。初次注射抗原 ______ 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 (答出 2点即可)。 _________ 【答案】 抗体 A 和 D 增殖分化出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1). (2). (3).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4). (5). 【解析】 【分析】 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呈递处理,传递给 T 细胞,T 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 形成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 方面,T 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 B 细胞和效应 B 细胞, 效应 B 细胞可以分泌抗体,结合抗原。 免疫异常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详解】(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会引发免 疫反应。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 和 D 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 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 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 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 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 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 或沉淀。 (4)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病,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 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点睛】是否能够发生二次免疫,需要看两次注射的抗原是否相同,若相同,可以发生二次 免疫;若不相同,则不能发生二次免疫。 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9.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 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 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 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 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 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时 _________ ,种群增长最快。 _________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 5mL培养基 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 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 5mL培养基 M中接 _________ 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 【答案】 S减小 不变 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 (1). (2). a/2 (3). (4). (5). K 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有 J 型曲线和 S 型曲线,前者需要理想的条件,后者出现的原因是由环 境阻力。 【详解】(1)J 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 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 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 a 不变,即为 K 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 S 型,种群数量为 K/2 即 增长速率为 0。 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 K 值时, a/2 (2)若把上述单细胞菌接种到含 5mL 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 故该菌的 K 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 K 值,但由于培养液 量不变, 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 值不变。 K【点睛】K 值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数量。S 型曲线中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 10. 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 。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 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___________ 【答案】 显性性状 思路及预期结果 (1). (2).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 3 1 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 自交,得到 ,若2 中出现 F1 F2 F∶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3 1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1 自交,得到 F1 F,若 中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3 1 F2 F2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的性状 F1 1 1 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解析】 【分析】 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 相关知识。验证分离定律有两种方法:自交法(杂合子自交 后代性状表现为 )和测交法(后代性状表现为 3:1 )1:1 【详解】 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中存在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 (1) 其通常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玉米是异花传粉作物,茎顶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因自然条件下,可能自交,也可能杂 (2) 交,故饱满的和凹陷玉米子粒中可能有杂合的,也可能是纯合的,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 验证分离定律,首先要确定饱满和凹陷的显隐性关系,再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验证。思路及 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 3 1 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 自交,得到 ,若2 中出现 F1 F2 F∶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3 1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1 自交,得到 F1 F,若 中出现∶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3 1 F2 F2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的性状 1 1 F1 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1.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 (填“蛋白 _____________ 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 的 pH,其原因是 。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 。(填“能够”或“不能”) ________ ______ 生长,原因是 ___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 (填“倒置”或“正置”)。 ____________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 。______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 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 ____________ 所有的微生物。 【答案】 蛋白胨 不同的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 pH 不同 能够 (1). (2). (3). (4).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 2 作为碳源 CO 倒置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 (5). (6). 同种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 灭菌 (7).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培养基的营养构成: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 源和无机盐;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注意事项:①倒平板的温度一般 50℃左右适宜,温度过 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②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详解】(1)葡萄糖只能为细菌提供碳源,硝酸钠为细菌提供无机盐,而蛋白胨既可以为细 的菌碳源,也可以为细菌提供氮源;由于不同 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pH 是不同的,因此制 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的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 pH;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微生 物,其可以利用氨氧化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因此硝化细菌可以在 无碳培养基中生长。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倒置培养,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 成污染。 (3)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各异,因此根据 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培育条件、培养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能够根据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判断其所需营养成分的种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12.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 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__________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 。____________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 。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 ____________ 组织通过细胞的 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____________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 ,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__________ 繁殖。 ____________ 【答案】 全能性 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 (1). (2). (3). 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分化(或答: (4). 再分化) 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遗传特性 (5). (6). 无性 (7).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培养胡萝卜组织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 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中离体的组织块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 成胚状体,最终培育成试管苗。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用胡萝卜的组织细胞可以培育成完整的植株,其原理是植物细 胞的全能性。 (2)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化程度低,易形成愈伤组织,因此步骤③中切取胡萝卜 块时强调要切取含有形成层的部分。 (3)步骤⑤为脱分化过程,步骤⑥为再分化过程,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两个过程需要 激素的比例要求等有所不同,因此由步骤⑤到步骤⑥的过程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愈伤组织 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为再分化。 (4)步骤⑥为再分化过程,需要进行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获得的后代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详细过程及其原理,明确离体的组织需要经 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才能发育为完整的植株,并能够对不同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