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下载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10日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 1.(6 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6 分)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 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 RNA 聚合酶 3.(6 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6 分)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 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 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第 1 页(共 21 页)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 D.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 5.(6 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6 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 培养基上生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 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 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 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 7.(10 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 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 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 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 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8.(9 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 第 2 页(共 21 页) 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 度较大的植物是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 12:00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 肉细胞的 (填“O2”或“CO2”)不足。  。判断的依据是   。  。 9.(8 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 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 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取  。 (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 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10.(12 分)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 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 ,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第 3 页(共 21 页) 眼性别 雌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9:3:3:1 有眼 9:3:3:1 9:3:3:1 9:3:3:1 雄雌雄无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 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 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 ,判断 依据是 。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 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 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 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 相互交配后,F2 中雌雄均有   种表  ( 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11.(15 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 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 M 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 培养基着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的 第 4 页(共 21 页) (2)M 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类型除氮源外还有  的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台成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 M 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 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 ,该 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 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110、140 和 149,取平均值 133; 乙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7、169 和 176,取平均值 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问题: (1)博耶(H.Boyer)和科恩(S.Cohen)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 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 外,还证明了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 Ca2+参与的  重组的噬菌体 DNA 通常需与 组装成完整噬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 方法将重组的噬菌体 DNA 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菌、心肌细胞、叶肉细胞中, 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 。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 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 的大肠杆菌作为  的抑制剂。  (答出两点即可)。  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而体外 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   第 5 页(共 21 页) 2018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 1.(6 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考点】2C: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5:生物膜系统;517:细胞核. 【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 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 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 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 地进行。 【解答】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而光反应有 ATP 的生成, 故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 ATP 合成的酶,A 正确;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 坏,B 正确;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某些物质(如酶、RNA 等)进出细胞核的 通道,C 正确; 第 6 页(共 21 页) D、线粒体 DNA 位于线粒体内,可以编码部分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膜吸引的组成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 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6 分)生物体内的 DNA 常与蛋白质结合,以 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 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 RNA 聚合酶 【考点】1A: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1: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1、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 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期,染色质呈细长 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 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2、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核中有呈极细的丝状物状态的染色质;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 DNA 裸露,不和蛋白质结合,没有染色 体或染色质结构。 【解答】解: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因而都 存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A 正确;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有,但不形成 染色质结构,B 错误; C、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参与,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若 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 DNA 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 DNA 聚合酶,C 正确; D、DNA 转录过程中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若复合物中 第 7 页(共 21 页) 正在进行 RNA 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 RNA 聚合酶,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 DNA 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的组成、原核细 胞的结构、DNA 分子复制和转录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6 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 N2 和 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考点】1V: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33: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8:物质跨膜运输;51H: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 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小麦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氮气,A 错误;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而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为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根系的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主动运输的能量供 应,B 正确; C、植物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 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C 正确;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增大,从而造成根系细胞失水,根 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D 正确。 第 8 页(共 21 页)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主动运输需要的条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难度适中,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和水分,不能吸收有机物。  4.(6 分)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 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 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乙组加入了药物 X 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继续培养 D.若药物 X 为蛋白质,则药物 D 可能改变了药物 X 的空间结构 【考点】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1:坐标曲线图;54A:胚胎工程.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 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 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 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 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 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 的主要作用是维持 培养液的 pH。 第 9 页(共 21 页) 【解答】解:根据图示,乙丙两组的细胞增殖速度都大于甲组,所以两组均为先 加入药物 X,而丙组后半段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乙组,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 后又加入了药物 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条件等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6 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考点】F1:种群的特征;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 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 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 势。 【解答】解:A、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有限,A 正确; B、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 斗争越激烈,B 正确; C、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C 正确; D、种群数量越接近 K 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 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6.(6 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 M 和 N 均不能在基本 第 10 页(共 21 页) 培养基上生长,但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 可在添加 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 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 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得到 X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 DNA 转移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I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5:信息转化法;54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由于突变型的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 突变型 M 不能合成氨基酸甲,突变型 N 不能合成氨基酸乙,因此突变体不能 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突变体 M 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突变 体 M 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突变体 M 催化合成氨 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A 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由此可见,突变体 M 和 N 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 正确; C、突变体 M 和 N 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产生了大 肠杆菌 X,这可能是两种大肠杆菌之间发生了重组,但不能确定突变体 M 的 RNA 与突变体 N 混合培养能否得到 X,C 错误; D、突变体 M 和 N 在混合培养期间可能发生了 DNA 转移,从而产生大肠杆菌 X, 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 息确定突变体的来源,以及分析混合培养获得大肠杆菌 X 的原因,并结合所 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第 11 页(共 21 页)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 7.(10 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 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 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共同进化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 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捕食者往往捕 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 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光合作用 。分解者通过 分解动植 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考点】F7:种间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2E:生物的进化;538: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1、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 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 性。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解答】解:(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 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 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这就是捕食者使物种多 样性增加的方式。 (3)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光能,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通过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而分解者通过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吧其中的 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从中获取能量。 故答案为: 第 12 页(共 21 页) (1)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 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和生存腾出空间 (3)光合作用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共同进化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审 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组织语言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  8.(9 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甲 。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 度较大的植物是 甲 。判断的依据是 在低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 率下降幅度大于乙植物 。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乙 。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 12:00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 肉细胞的 CO2 (填“O2”或“CO2”)不足。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L:影响光合作用速 率的环境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2:图像坐标类简答题;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分析题图:看图可知,在光照强度较高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 于乙植物,在光照强度过低时,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植物,据此答题 【解答】解:(1)看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 第 13 页(共 21 页) 升高,而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上升缓慢,故当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甲、乙两 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甲。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每一株植物接受的 光照强度较低,对每一株植物而言也就是光照强度减弱,在低光照强度下, 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甲。 (3)在低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小于乙植物,故甲、乙两种植物中, 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 12:00 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夏季 中午,因为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植物的气孔部分关闭,导致胞间二氧化碳 浓度下降,继而光合速率下降。 故答案为: (1)甲 (2)甲 (3)乙 (4)CO2 在低光照强度下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乙植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语言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  9.(8 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 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 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垂体 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重吸收 的水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 。 (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增多 。 第 14 页(共 21 页)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还原糖( 葡萄糖) 。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 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 下丘脑 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5: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 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 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 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1)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与 a 相 比,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垂体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重吸收的水增多,从而使尿量减 少。 (2)耳缘静脉注射 20%葡萄糖溶液 15mL,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使 得肾小管细胞重吸水困难,大部分水分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实验兔 的尿量会增多,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还原糖( 葡萄糖)。 (3)渗透压感受器存在于下丘脑。 故答案为: (1)垂体提取物中含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之 重吸收的水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 (2)增多 还原糖(葡萄糖) (3)下丘脑 【点评】本题考查了还原糖的检测,水平衡的调节,识记水盐平衡的调节是解题 的关键。  第 15 页(共 21 页) 10.(12 分)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 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 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性别 雌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9:3:3:1 有眼 9:3:3:1 9:3:3:1 9:3:3:1 雄雌雄无眼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不能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 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 无眼 , 判断依据是 后代中的雌性均出现了有眼和无眼性状,若有眼为显性,则后 代中雌雄表现型不同 。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 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 预期结果)。 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中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有眼为显性性状;若 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有眼为隐性性状。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 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 相互交配后,F2 中雌雄均有 8 种表现 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 隐性 (填 “显性”或“隐性”)。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8A:伴性遗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3:表格数据类简答题;527: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529: 第 16 页(共 21 页) 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设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为 A、a,控制灰体/黑檀体 性状的基因为 B、b,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为 C、c;用一只无眼灰体长 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后代无论雌雄都出现灰体长翅:灰体 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且无论雌雄都出现有眼:无眼 都为 1:1,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 型为(母本)AaBbCc、(父本)AaBbcc;若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则母本基因型为 AaBbXCXc,父本基因型为 AaBbXcY,据此 答题。 【解答】解:(1)根据试题分析,只根据杂交结果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 性状的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 于 X 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无眼; 若有眼为显性,则后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和实验结果不符。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可以让后代中后代中的无眼雌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只有无眼性状,则无 眼性状为隐性,有眼性状为显性;若后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性状为 显性,有眼性状为隐性。 (4)设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为 A、a,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为 B、b ,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为 C、c;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 4 号 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 基 因型为 AaBbCc,F1 相互交配后,F2 中雌雄均有 2×2×2=8 种表现型,其中黑 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 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隐性性状,因为黑檀体的 概率为 ,长翅的概率为 ,则无眼的概率为 ,有眼为 ,有眼:无眼=3:1 。故答案为: (1)不能 无眼 后代中的雌性均出现了有眼和无眼性状,若有眼为显性 ,则后代中雌雄表现型不同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中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有眼为显性性状;若 第 17 页(共 21 页) 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有眼为隐性性状。 (3)8 隐性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 能力。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11.(15 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 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 M 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 培养基着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细菌 的 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选择 培养基。 (2)M 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类型除氮源外还有 碳源、无机盐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 可参与台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蛋白质、核酸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 M 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 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 碘液 , 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 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 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110、140 和 149,取平均值 133; 乙同学涂布了 3 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 27、169 和 176,取平均值 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乙同学的结 果中,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 2 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I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4:实验性简答题;54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第 18 页(共 21 页) 【分析】1、从混合样品中获得某种微生物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1)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一营养物质有一“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 入或不加该营养物质,从而使它成为一种选择培养基(如在含高浓度 NaCl 的 培养基上分离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在不含 N 的培养基上分离圆褐固氮菌); 或根据分离对象对 pH、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喜好,改变培养环境的理化性质, 使环境条件最适宜该微生物的生存,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制物, 经培养后,原来占优势的微生物生长受抑制,而分离对象却可乘机大大增殖, 使之在数量上占优势(如在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分离真核微生物)。 2、培养基的成分: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 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3、微生物培养的计数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解答】解:(1)M 培养基着用于真菌的筛选,抗生素能够杀菌,因此培养基 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M 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包括水、 无机盐、碳源、氮源等。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由于糖类的 元素组成中只有 C、H、O,因此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蛋白质、核酸等的合 成。 (3)淀粉可以用碘液鉴定产生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 明圈,因此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4)乙同学的结果中,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 2 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 差,因此其可信度差。 故答案为: (1)细菌 选择 (2)碳源、无机盐 蛋白质、核酸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 (3)碘液 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 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 2 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 第 19 页(共 21 页) 差【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的成 分,掌握选择培养基配置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回答下列问题: (1)博耶(H.Boyer)和科恩(S.Cohen)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 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了表达。该研究除证明了质粒可以作为载体 外,还证明了 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 细胞中表达 (答出两点即可)。 (2)体外重组的质粒可通过 Ca2+参与的 转化 方法导入大肠杆菌细胞;而体 外重组的噬菌体 DNA 通常需与 外壳蛋白(或噬菌体蛋白) 组装成完整噬 菌体后,才能通过侵染的方法将重组的噬菌体 DNA 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菌、 心肌细胞、叶肉细胞中,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 细菌 。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 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 蛋白酶缺陷型 的大 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 蛋白酶 的抑制剂。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48:基因工程.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 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 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 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 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 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 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 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 第 20 页(共 21 页) 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1)将非洲爪蟾核糖体蛋白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细胞 中进行了表达,说明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 原核细胞中表达。 (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宿主细胞只能是细菌,所以在细菌、心肌细胞、叶 肉细胞中,可作为重组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是细菌。 (3)真核生物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 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选择的大肠杆菌体内应该没有可以降解 蛋白质的酶,所以选择蛋白酶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 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 故答案为: (1)体外重组的质粒可以进入受体细胞;真核生物基因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2)转化 外壳蛋白(或答噬菌体蛋白) 蛋白酶 细菌 (3)蛋白酶缺陷型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 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第 21 页(共 21 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