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生物试卷(word解析版)下载

2014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生物试卷(word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10日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切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 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3. 第Ⅰ卷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纷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 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题需要更改时,必须将 原选项用橡皮擦去,在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 A. 丙酮酸 B. 核苷酸 C. 氨基酸 D. 脂肪酸 2. 在电子显微镜下,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叶绿体 D. 溶酶体 3. 下列生物过程中,属于营养繁殖的是 A. 面包酵母的出芽 B. 蔷薇枝条扦插成株 C. 青霉的孢子生殖 D. 草履虫的分裂生殖 4. 某亲本 DNA 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以黑色表 示第二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 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第 1 页 共 35 页 5. 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的决定因素是 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6.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 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 mRNA 通常在 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B. 原核生物的 tRNA 三叶草结构 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D. 真核生物的 mRNA 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 7. 控制传染源是抑制微生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对传染源进行控制的是 A. 接种特效疫苗 B. 设立隔离病房 C. 注射相应抗体 D. 室内定期通风 8.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 6(Cdc6)是启动细胞 DNA 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 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 DNA 复制。参照图 l 所示的细胞周期,“复 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 A. 1 B. 2 C. 3 D. 4 9.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 600 只长翅果蝇和 400 只残翅果蝇组成 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 40%,那么隐性基因 v 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A. 20% B. 40% C. 60% D. 80% 第 2 页 共 35 页 10. 图 2 为果蝇 X 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 X 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B. 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 C. 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 X 和 Y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 与 w 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 11. 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子编码 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 A. ATG-TGA-TSS-TTS B. TSS-ATG-TGA-TTS C. ATG-TSS-TTS-TGA D. TSS-TTS-ATG-TGA 12. 某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 DNA,其一条链上的局部序列为 ACGCAT,以该链的互补链为 模板转录出相应的 mRNA,后者又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成单链 DNA(称为 cDNA)。由 这条 cDNA 链为模板复制出的 DNA 单链上,相应的局部序列应为 A.ACGCAT B. ATGCGT C.TACGCA D. TGCGTA 13.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 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A. 能稳定遗传 B. 单倍体 C. 有杂种优势 D. 含四个染色体组 14.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 3 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 D、d 代表基因。实 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第 3 页 共 35 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在 DNA 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A 和 G,用另一长度的塑 料片代表 C 和 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 DNA 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A. 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 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 C. 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 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 16. 图 4 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 交换、缺失 B. 倒位、缺失 C. 倒位、易位 D. 交换、易位 17.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 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 关闭突触后膜的 Na+离子通道 C.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18. 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此时 A. 瞳孔缩小 B. 胆汁分泌增加 C. 支气管扩张 D. 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 19. 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A. 大量饮水 B. 血容量减少 C. 食用过咸的菜肴 第 4 页 共 35 页 D. 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 20. 依据图 5 所示的三羧酸循环运行原理判断:在有氧呼吸过 程中,每分子葡萄糖能使三羧酸循环运行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六次 21. 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 用 X 和 Y 表示(如图 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 紫色越浅 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 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22.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 X 染 色体条数最多为 A. 1 B. 2 C. 3 D. 4 23. 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图 7 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 的性别取决于 A. XY 性染色体 B. ZW 性染色体 C. 性染色体数目 D. 染色体数目 24. 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 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 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第 5 页 共 35 页 B. 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 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 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25.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 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 和 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 190g 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64 B. 5/64 C. 12/64 D. 15/64 26. 图 8 表示四种微生物培养物(①~④)在添加利福平前后的细胞内 RNA 含量。由此可 以判断古细菌和酵母菌可能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7. 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 能存活。图 9 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8. 一条由 39 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 4 个谷氨酸(R 基为-CH2-CH2-COOH),则 该多肽 A. 有 38 个肽键 B. 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第 6 页 共 35 页 C. 至少有 5 个游离羧基 D. 至多有 36 种氨基酸 29. 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 21-23 个核苷酸的小分子 RNA(简称 miR),它 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 miR 抑制 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 A. 阻断 rRNA 装配成核糖体 B. 妨碍双链 DNA 分子的解旋 C. 干扰 tRNA 识别密码子 D. 影响 RNA 分子的远距离转运 30. 人体肌肉细胞分解氨基酸产生氨,这些氨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肝脏细胞中形成尿素,最 后排出体外,大致过程如图 10,下列关于①~④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水解过程 B. ②是脱氨基过程 C. ③是转氨基过程 D. ④是糖酵解过程 二、综合题(共 90 分) 31.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 分)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 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 11,图中数字编号 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第 7 页 共 35 页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 实质是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__________。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 X 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种群 X 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 7 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 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 选)。 A. X 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 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 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 X 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 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32.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与分化的问题。(10 分) 图 12 表示人体内部分结缔组织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过程未经人 为调控。A 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过程,PU、GATA 为两种蛋白质,是细胞内调控因子。 第 8 页 共 35 页 (1)在图 12 所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②中,中心体和染色体数的倍增分别发生在有 丝分裂的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2)表 1 比较了过程①和②的特点,用“√”表示“发生”,用“×”表示“不发生”, 完成下表。 (3)图 12 中 A、B、C、D 四类细胞,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_____。 (4)PU 和 GATA 可以识别基因的特定序列,继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推测,PU 和 GATA 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_______。 A. 限制酶 B. 蛋白酶 C. 淀粉酶 D. DNA 连接酶 (5)若要使血红细胞前体直接转变成单核细胞,可行的人为调控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页 共 35 页 33. 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长与激素调节的问题。(9 分) (1)由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发现的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多选)。 A. 促进细胞伸长 B. 体内含量丰富 C. 对各器官灵敏度相似 D. 可长距离转运 (2)近年来研究表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 DEL 蛋白的降解,DEL 阻止 SPL 蛋白发挥作用,SPL 直接激活 SOC 编码基因的转录,而 SOC 蛋白的存在是植物开 花的先决条件。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 A. 赤霉素有利于开花 B. 赤霉素有利于 SPL 蛋白发挥作用 C. DEL 是开花的激活因子 D. DEL 间接抑制 SOC 编码基因的转录 (3)开花是多年生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受日照长度、低温诱导、 植物年龄等因素的共同调节。蛋白因子 FLC 借助温度抑制开花,而小 RNA 分子 miR156 则通过年龄途径间接影响多年生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荠的开花时间。 弯曲碎米荠体内 FLC 的含量变化如图 13 所示,实验表明,只有当 FLC 的含量达 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并且,幼年的弯曲碎米荠即便经历低温 诱导也不会开花,只有当植株内 miR156 含量低于图 13 所示的开花临界值时,弯 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若一株弯曲碎米荠长到第 7 个夏季,此时该植物总 共开花了______次,写出分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35 页 (4)依据上述原理,如要将经济作物的营养生长期缩短,可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0 分) 采用单克隆技术制备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可用于检测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微量三聚氰 胺。然而由于三聚氰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 前必须对三聚氰胺分子进行有效“扩容”(图 14)。 (1)除蛋白质以外,下列物质中也适合使三聚氰胺分子“扩容”为抗原分子的是 ________(多选)。 A. 果糖 B. 多糖 C. 磷脂 D. 脂溶性维生素 (2)为获得产特异性抗体的 B 淋巴细胞,用“扩容”了的三聚氰胺复合物免疫小鼠的 过程称为_______免疫。 (3)上述“扩容”了的三聚氰胺复合物进入小鼠体内后,会被小鼠多种免疫细胞的 ________所识别,而高等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代表性细胞类 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_____。 A. 骨髓瘤细胞生长分裂旺盛 B. 每个 B 淋巴细胞只具备产一种抗体的能力 C.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剩下产一种抗体的能力 D. 在本案中只有三聚氰胺分子能刺激 B 淋巴细胞形成产单一抗体的能力 第 11 页 共 35 页 (5)图 15 数据显示,上述制备的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特征。 A. 高产量 B. 高分子量 C. 高特异性 D. 高稳定性 35.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1 分) (1)植物水光解过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将下列选项用箭头排序,表示出光反应过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活化叶绿素 a 促使水光解,释放出 e 和 H+ B. 光能传递到叶绿素 a C. e 经一系列传递后将 NADP+还原为 NADPH D. 类囊体膜上各种色素吸收光能 E. H+将能量传给 ADP,在酶的作用下合成 ATP (2)水不仅直接参与光反应,还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含水 80%土 壤为对照(CK),测耐旱能力较强的大丽花中度缺水(MD)时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 CO2 浓度(Ci)(图 16),探讨环境水对植物的调 控机理。 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气孔的气体量表示气孔导度(Gs)。据图 16 的 Gs 曲 线和 Pn 曲线推测,3~15 天内中度缺水生长的大丽花叶片,会持续发生的现象有 _________(多选)。 第 12 页 共 35 页 A. 蒸腾速率下降 B. 蒸腾速率升高 C. 光合放出 O2 速率下降 D. 光合放出 O2 速率上升 E. 干旱导致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停止 (3)胞间 CO2 进入叶绿体内参与卡尔文循环时,在______________(酶/光/酶和光) 条件下,被__________化合物固定后,还原生成糖。 (4)据图 16,非气孔因素主要影响 Pn-MD 的时间段是________,以下属于非气孔因素 的是_______________(多选)。 A. CO2 供应不足 B. 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类囊体膜受损 C. 还原三碳化合物的酶空间结构改变 D. 固定 CO2 的酶活力不足 36.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并完善实验设计方案。(10 分) 脂肪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获得高产脂肪酶的菌株,并将之用于产业化,进行如下 的系列实验。 (1)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应选择下列固体培养基(仅列出了碳氮源) 中的______。 A. 蛋白胨、柠檬酸铁铵 B. 橄榄油、硫酸铵 C. 乳糖、酵母膏 D. 葡萄糖、蛋白胨 (2)进一步调查适合于产脂肪酶菌株生长的碳氮源。根据表 2 的实验数据,选择理想 的碳源为_______。 第 13 页 共 35 页 (3)补全表 3 中的实验方案,以确定所选碳源的最佳浓度(设浓度梯度的差值为 0.2%)。 (4)利用相似方法探得理想氮源的最佳浓度,再进一步确定碳氮源浓度的最佳组合。 以 a 和 b 分别代表碳源和氮源的浓度,假设酶活 a1>a2>a3;b2>b3>b4,据此形 成下列四种方案,其中最佳的是______。 方案一:a1 和 b2 组合。 方案二:将每一种 a 的浓度分别与 b2、b3、b4 组合,根据酶活取其中的最佳组合。 方案三:a1 和 b2 组合,a2 和 b3 组合,根据酶活取其中的最佳组合。 方案四:a1 分别与每种氮源浓度组合,b2 分别与每种碳源浓度组合,根据酶活取 其中的最佳组合。 (5)如果脂肪酶的产业化需要其活性在固定化 处理时不受损失,且在多次重复使用后 仍能维持稳定的酶活,则应选择图 17 中 的_________固定化工艺。 第 14 页 共 35 页 37.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1 分) W 是一位 52 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这是一种 B 淋巴细胞缺失 所造成的免疫缺陷性疾病。据调查,W 的前辈正常,从 W 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 男性,W 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W 的兄弟在 41 岁时因该病去世。W 的姐姐 生育了 4 子 l 女,儿子中 3 个患有该病,其中 2 个儿子在幼年时因该病夭折。 (1)XLA(基因 B-b)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W 女儿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 (2)XLA 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 变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 W 的父亲 B. 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 C. W 的直系血亲均可能存在该突变基因 D. 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3)W 家族的 XLA 男性患者拥有控制该病的相同基因型,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 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这一事实表明______________(多 选)。 A. 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的影响 B. 该致病基因的表达与其他基因的表达相关 C. 患者可以通过获得性免疫而延长生命 D. 患者的寿命随致病基因的复制次数增多而变短 (4)W 的女儿与另一家族中的男性Ⅱ-3 结婚,Ⅱ-3 家族遗传有高胆固醇血症(如图 18),该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Ⅱ-7 不携带致病基因。 W 的女儿与Ⅱ-3 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两人育有一子,这个孩子携带 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 (5)若 W 的女儿怀孕了第二个孩子,同时考虑两对基因,这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 第 15 页 共 35 页 _____。 第 16 页 共 35 页 38. 分析有关人体代谢及其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11 分) 图 19 是人体脂类代谢与调节的部分机制示意图。 (1)所有脂蛋白均由各种脂类物质和_________构成。据图 19 可知,VLDL 的功能是 ______(多选)。 A. 运载胆固醇 B. 将内源性脂类物质运送到靶器官 C. 运载甘油三酯 D. 将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运送到肝脏 (2)据图 19 分析,物质 F 是_________。寒冷条件下,垂体释放的______(激素名称) 可以使甲状腺释放的激素含量_____________,促进对 F 的利用。 (3)寒冷条件下人体产热的调节途径Ⅰ-Ⅳ中,发生了膜上电信号传导的是途径______。 LDL 既可以运往靶器官,也可以通过肝细胞膜上的 LDL 受体进入肝细胞而被清除。 IDL 也能与 LDL 受体结合。 (4)健康人体若摄入高脂食物,血液中 LDL 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写出分析 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7 页 共 35 页 39.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9 分) pIJ702 是一种常用质粒(图 20),其中 tsr 为硫链丝菌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mel 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落变成黑色菌落;而限制酶 CLaⅠ、Bgl Ⅱ、PstⅠ、SacⅠ、SphⅠ在 pIJ702 上分别只有一处识别序列。 (1)质粒 DNA 分子中的两条链靠_____键维系成双链结构。 (2)以 SacⅠ和 SphⅠ切取的目的基因置换 pIJ702 上 0.4kb(1kb=1000 对碱基)的 SacⅠ /SphⅠ片段,构成重组质粒 pZHZ8。上述两种质粒的限制酶酶切片段长度列在表 4 中。由此判断目的基因内部是否含有 BglⅡ切割位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pIJ702 上含 mel 基因的 ClaⅠ/PstⅠ区域长度为 2.5kb,若用 ClaⅠ和 PstⅠ联合 酶切 pZHZ8,则参照表 4 数据可断定酶切产物中最小片段的长度为_____kb。 (4)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如表 5 所示。若要筛 选接纳了 pIJ702 或 pZHZ8 的链霉菌细胞,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小浓度应为 _____μg/mL(填写表格中给定浓度);含有重组质粒 pZHZ8 的菌落呈______色。 (5)上述目的基因来源于原核生物,其蛋白质编码序列(即编码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 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经测定为 1256 对碱基,试判断对这段序列的测定是否存在错 误:_____,并说明依据 第 18 页 共 35 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生物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2345678910 CBBBD14 A24 BBD16 CBA18 CC11 B12 A22 B13 A23 D15 A25 D17 C19 A29 C20 B21 D26 B27 B28 B30 C二、非选择题 31. (9 分) (1)遗传 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②③ (3)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4)生物隔离 A、E 32. (10 分) (1)间 后(2) 事件 过程① 过程② DNA 序列改变 细胞功能改变 伴随蛋白质合成 细胞数量增加 ×××√√√√×(3)A (4)A (5)[GATA]/+[PU]/降低 GATA 的浓度/增加 PU 的浓度 33. (9 分) 第 19 页 共 35 页 (1)A、D (2)C (3)4 因为只有当植株内 miR156 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 备开花的潜能,由此判断弯曲碎米荠在第 4 个冬春之交开始开花;又因为只有当 FLC 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所以弯曲碎米荠开花的频率是每年 1 次(4)降低 miR156 的表达量 34. (10 分) (1)B、C (2)人工 (3)受体 (4)B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 (5)C 35. (11 分) (1)O2 (2)AC (3)酶 五碳 (4)12-15 36. (10 分) (1)B BCD (2)蔗糖 (3)参见下表 酶活 0.6% 0.8% 1.0% 1.2% 1.4%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平均值 ////////////////////(4)方案二 (5)C 第 20 页 共 35 页 37. (11 分) (1)伴 X 隐性 XBXb (2)B (3)A、B (4)1/4 (5)9/16 38. (11 分) (1)蛋白质 (2)脂肪酸 (3)I A、B、C 促甲状腺素 增加 (4)升高 摄入高脂食物,导致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增加,进而引起血液中 IDL、LDL 生成量增加;过多的 IDL、 LDL 占据 LDL 受体,阻止 LDL 和 IDL 继续进 入肝细胞;同时靶器官所接受的 LDL 有限。 39. (9 分) (1)氢 (2)含有,据表 4 和题意,pIJ702 上原有的一个 BglⅡ位点被目的基因置换后,pZHZ8 仍被 BglⅡ切为线状,故目的基因中必然含有一个 BglⅡ位点。 (3)0.3 (4)5 白(5)错误 因为原核生物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联密码,所以基因 的编码碱基序列应为 3 的整数倍。 第 21 页 共 35 页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生物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 丙酮酸中含有 C、H、O;核苷酸中含 C、H、O、N、P;氨基酸中含 C、H、O、N; 脂肪酸中含 C、H、O,故 B 正确。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类型。 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细胞核、叶绿体和溶酶体,但有核糖体;而水绵为低等植物 细胞,有成型的细胞核,以及叶绿体、溶酶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故 B 正确。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是指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是植物体进行的一种无性繁殖 方式,故 B 正确。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 DNA 复制。 因为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本 DNA 的两条链将进入不同的子代 DNA 分子 中,;因为第二次复制时得到的 4 个 DNA 分子中,都有一条 DNA 子链是在第二次复 制时形成的,而 C 项中只有两个 DNA 分子中含第二次复制出的子链(黑色表示), 故 D 正确。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 植物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植株潜能是因为植物细胞中含有控制个体发育所需的全套基 因,这些基因为核基因(细胞核中),而不是质基因(线粒体、叶绿体中),故 B 正 确。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类型。 原核细胞因无核膜,因此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有核膜,因此 第 22 页 共 35 页 在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的 mRNA 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后才能翻译,故 D 正确。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接种特效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设立隔离病房、室内定期通风属于阻断传播途径,注 射相应抗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 B 正确。 8.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 依题干信息,Cdc6 的作用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的形成进而启动 DNA 复制,而 DNA 复制发生在 S 期,因此“复制前复合体”的组装应在 DNA 复制前完成,即在在进入 S 期前(时间点 1)完成,故 A 正确。 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 VV、Vv、vv 共 1000 只,其中 Vv 为 40%×1000=400 只,因此隐性基因 v 在该种群内的 基因频率为(400+2×400)÷2000×100%=60%,故 C 正确。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 在产生配子时,雄果蝇 X、Y 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连锁,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而雌果 蝇的两条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互换,可以产生重组型配子,故 A、B 正确,C 错 误;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频率越高),因 此图示染色体中的基因 f 与 w 间交换频率最高,故 D 正确。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结构。 转录的起始位点和终止位点均属于调控序列,分别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起始密码 子和终止密码子分别位于编码区的最前端和最末端,故 B 正确。 1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表达。 依题可知,该链的互补链转录出的 mRNA 的序列为 ACGCAU,以此 mRNA 逆转录形 成的 cDNA 为 TGCTA,再由此 cDNA 为模板合成的 DNA 单链为 ACGCAT,故 A 正确。 第 23 页 共 35 页 1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育种。 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 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故 A 正确,B、D 错误; 该过程并没有进行杂交,故 C 错误。 1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每个实验袋中的 D、d 可看作基因型为 Dd 的个体产生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 1:1。从 甲、乙袋中随机抓取一枚棋子,表示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故①③正确; 该实验只能模拟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实验,而不能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② ④错误。 1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 A、G 都为嘌呤,C、T 都为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嘌呤只能和另一 条链中的嘧啶互补配对,由于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C 与 T,搭建成的 DNA 模型粗 细相同,故 A 正确。 1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 ①过程使该染色体上的基因 F 与 m 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倒转,因此①过程为倒位; ②过程使染色体缺少了基因 m 所在的片段,但获得了一段新非同源段,因此②过程为 易位,故 C 正确。 1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依题意可知,兴奋在神经元传递过程中,中毒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因不 能被正常分解而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断激活突触后膜的 Na 离 子通道,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 C 正确。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人在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通过交感神经的调节,使肺和 支气管扩张,加快呼吸频率,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故 C 正确。 第 24 页 共 35 页 1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而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 透压降低,故 A 正确。 2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 一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每分子丙酮酸(C3 化合物)进入线粒体 后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先脱去 1 个 CO2 分子形成 C2 化合物,该 C2 化合物经一次三羧酸循 环(如图)产生 2 个 CO2 分子,所以一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形成的两分子丙酮酸会使 三羧酸循环运行,故 B 正确。 2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质壁分离。 X 表示原生质体长度,Y 表示细胞长度,X/Y 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紫色越 深,故 A 错误; X/Y 值越大,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较小,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故 B 错误;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越不容易 复原,故 C 错误;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 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小,该细胞的 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小,即细胞液浓度越高,故 D 正确。 2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 初级卵母细胞含有 2 条 X 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配到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 极体中,在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各由 1 条 X 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有 2 条 X 染色体,故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 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 X 染色体数最多为 2 条,故 B 正确。 2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受精作用。 根据图示,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可发育成蜂王或者工蜂,故蜜蜂的 性别取决于染色体数目,故 D 正确。 24. 【答案】B 第 25 页 共 35 页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脚趾皮肤分布的传入神经末梢及相应皮肤构成了感受器,环割剥除脚趾皮肤可以研究感 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故 B 正确。 2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隐性纯合子果实重量为 150g,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为 270g,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的果实 重量为(270-150)÷6=20g,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 190g 的果 实含有 2 个显性基因和 4 个隐性基因,若用 A 与 a、B 与 b、C 与 c 这三对等位基因来 表示,其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所占比 例为 1/64、1/64、1/64、4/64、4/64、4/64,重量为 190g 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15/64,故 D 正确。 2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 利福平属于抗生素,可抑制细菌 DNA 转录,但不能抑制真菌的转录过程,古细菌的生 化性质、转录了和翻译更接近真菌,因此用利福平处理前后古细菌和酵母菌的 RNA 含 量基本不变,故 B 正确。 2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子一代的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中既有绿色又有黄色,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但子代 中绿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的比例为(6+2):(3+1)=2:1,说明绿色个体中存在显性纯 合致死效应,故①正确、②错误; 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出现黄色非条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绿色非条纹等四种性 状,且性状分离比为 6:3:2:1,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故③ 错误、④正确。 2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 39 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有 39 个肽键,故 A 错误; 该环状多肽主链上没有游离的氨基,不能确定侧链基团中是否含有游离的氨基,故该多 肽可能没有游离的氨基,故 B 正确; 该多肽为环状,主链上没有游离的羧基,谷氨酸的侧链基团中含有游离的羧基,故该多 第 26 页 共 35 页 肽至少含有 4 个游离的羧基,故 C 错误; 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最多有 20 种,故 D 错误。 2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核酸、基因表达。 根据题意,miR 可与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互补,从而阻止 mRNA 上的密码子与转运 RNA 上的反密码子结合,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故 C 正确。 3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 ①表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故 A 错误; ②表示转氨基过程,故 B 错误; ③表示通过转氨基作用将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 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的过程,故 C 正 确; ④过程表示由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过程,而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故 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 【答案】(1)遗传 (2)②③ (3)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4)生物隔离 A、E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 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遗传变异) 的总和,即为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的,可以 从形态特征、细胞学特征、生理特征、基因位点及 DNA 序列等不同方面来体 现,其中 DNA 多样性(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是遗传多样性的实质。 分析题图可知,分支越向后,向不同方向进化的时间越短,说明亲缘关系越 近,故②③④⑤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②和③。 (2) (3) 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食物、生物栖息的场所都会有所不同。当 X 种群分 布区域的扩大导致同一种群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山脉) 隔离的种群,使得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的机会,阻碍了 第 27 页 共 35 页 基因交流,分别向不同方向进化,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4) 判断新物种形成的依据是出现生殖隔离。鸣禽飞行高度的形成是自然选择或 适者生存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32. 【答案】(1)间 (2) 后事件 过程① ×过程② ×DNA 序列改变 细胞功能改变 伴随蛋白质合成 细胞数量增加 √×√√×√(3)A (4)A (5)降低 GATA 的浓度或增加 PU 的浓度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 (1) 人体成纤维细胞是体细胞,体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间 期,中心体完成复制。而染色体数目的倍增是因为于在分裂期的后期,着丝 点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 图示中的①过程为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 DNA 的序列不会发生改变,但由于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了与其功能相应的蛋白质,此过程中不会使细胞数 目增加。过程②是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 DNA 也不会 发生改变,其功能就是增加细胞数目,故该过程中伴随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如相应酶的合成。 (3) (4) 胚胎干细胞是从胚泡(早期胚胎阶段)未分化的内部细胞团中得到的干细胞, 可以细胞分化成多种组织的能力,但无法独自发育成一个个体。据此,根据 图示可知,A 细胞能分化形成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红细胞,故在图中 A、B、C、D 四类细胞里,分化能力最接近胚胎干细胞的是 A 细胞。 PU 和 GATA 的结构更接近下列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因为限制酶具 有特异性,即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 第 28 页 共 35 页 (5) 分析图示可知,A 细胞到单核细胞、血红细胞的几种途径中部分属于人为调控 过程,当[GATA]的浓度大于[PU]浓度时,血红细胞前体可自然发育为血红细 胞,因此,人为调控二者的含量,如降低[GATA]的浓度(或增加 PU 的浓度) 可抑制血红细胞的形成,并可直接使血红细胞前体形成单核细胞。 33. 【答案】(1)A、D (2)C (3)4 因为只有当植株内 miR156 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 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由此判断弯曲碎米荠在第 4 个冬春之交开始开 花;又因为只有当 FLC 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 所以弯曲碎米荠开花的频率是每年 1 次 (4)降低 miR156 的表达量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 (1) 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的运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和其他有机物一样,通过韧皮 部运输的非极性运输,运输的方向取决于两端生长素的浓度差,可实现长距 离运输。另一种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的上端到下端的极性运输,是一种耗能的 主动运输过程。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体积长大,进而促进生长。 根据题干信息可绘制下列关系图解: (2) 故控制 SPL 蛋白合成的基因是开花的激活因子。 (3) 由题干可知,植物的开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图示可知,只有 当植株内 miR156 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由 此判断弯曲碎米荠在第 4 个冬春之交开始开花(第一次开花);另根据图示及 题干可知,温度也是解除抑制开花的因素之一,只有在每年的冬春交际时, 且当 FLC 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植物才能开花,故弯曲碎米荠开花的频率是每年 1 次。 第 29 页 共 35 页 (4) 开花是多年生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根据(3)的分析可 知,如要将经济作物的营养生长期缩短,可行的操作是降低 miR156 的表达量, 使 FLC 的含量达到最低值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 34. 【答案】(1)B、C (2)人工 (3)受体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 (4)B (5)C 【解析】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 (1) 依据抗原的异物性和大分子性(5000 以上),在制备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时, 往往需对三聚氰胺分子进行“扩容”(扩容即用大分子物质与三聚氰胺分子结 合,形成复合物,使之能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多糖、磷脂分子量相 对较大,故 BC 正确。 (2) (3) 人工免疫指依据自然免疫的原理,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人 工免疫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注射或服用疫苗,被动免疫 是指注射抗体来获得免疫力。 三聚氰胺复合物是抗原,进入机体后,被多种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是高等哺乳动物先天性免疫即非 特异性免疫的代表性免疫细胞类型。每一种淋巴细胞表面存在识别特定抗原 的特异性受体,是获得性免疫系统的代表性细胞类型。 (4) (5) 单克隆抗体的“单”指单一的,特定的,所依据的免疫学基础是每一个 B 淋 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合成分泌特定的抗体,故选 B。 由柱状坐标图可知,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与三聚氰胺有最好的结合力,而与其 他几种物质结合力很小,故可知其有高特异性的特征。 35. 【答案】(1)O2 (2)AC (3)酶 五碳 (4)12-15 BCD 第 30 页 共 35 页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可分为两个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 中,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后,传递给反应中心的叶绿素 a 上,叶 绿素 a 吸收光能后被激活释放一个高能电子,一方面,失电子的叶绿素 a 具有 强氧化性,从水分子中夺走电子,水分子裂解成 H+和氧气,H+释放到薄膜外, 促使 ADP 在 ATP 合成酶的作用下转化成 ATP;另一方面,释放的高能电子经 过类囊体薄膜上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最终传递到 NADP+,NADP+获得 两个电子和一个 H+转变为 NADPH。 (2) 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3-15 天时间段内,与对照组 CK 相比,实验组 MD 的 GS-MD 低于 GS-CK,即气孔导度(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气孔的气体 量)少于对照组,Ci-MD3-12 天时间段内一直下降,12-15 天上升,整体低于 对照组,Pn-MD 低于 Pn-CK 即实验组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中度 缺水导致植物气孔导度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缺水环境,植物蒸腾速率下降。暗反应二氧化碳供应 不足,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光反应速率下降,光合放氧气速率下降,故 A、 C 正确。 (3) (4) 暗反应过程中,胞间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一分子的二氧化碳被一分子的五 碳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然后,三碳化合物在 光反应生成的 ATP 提供能量,在酶催化作用下被 NADPH 还原形成糖,暗反 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由曲线坐标图可知,12-15 天时间段内,MD 组(中度缺水组)胞间二氧化碳 浓度上升,二氧化碳供应相对充足,此时间段内,非气孔因素为影响 Pn-MD 的主要因素,非气孔因素是指气孔导度以外的因素,比如植物的体内光合酶 的活性等。 36. 【答案】(1)B (2)蔗糖 (3)参见下表 酶活 0.6% 0.8% 1.0% 1.2% 1.4% 第 31 页 共 35 页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平均值 ////////////////////(4)方案二 (5)C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 (1) (2) (3) 欲分离筛选出能分泌脂肪酶的细菌,培养基中应含有脂肪类的碳源,故 B 正 确。 由表 2 数据可知,同为 1.0%浓度时,应用蔗糖这一碳源,菌株产生脂肪酶酶 活最高。 依题意可知,为进一步探究碳源的最佳浓度,碳源浓度为自变量,脂肪酶酶 活为因变量,根据表 2 数据,以 1.0%的浓度为参照设置 5 个组,碳源浓度梯 度为 0.2%。5 个组的碳源浓度分别为:0.6%、0.8%、1.0%、1.2%、1.4%。 分别确定碳源和氮源的最佳浓度后,再进一步确定最佳的碳氮源浓度组合, 不应是两者最佳浓度的简单相加,而应该将每一种碳源浓度与氮源浓度组合, 根据酶活取最佳的组合。 (4) (5) 酶的活性易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活,酶的固定化工艺是为了保护酶的 活性,并使之在多次使用后仍能维持酶的活性,故在其固定化处理时,应使 承载物包裹着酶,同时又不影响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故应选 C。 37. 【答案】(1)伴 X 隐性 (2)B XBXb (3)A、B (4)1/4 (5)9/16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系谱图。 (1) W 的姐姐生育了 4 子 1 女,儿子中 3 个患有该病,说明不是 Y 染色体遗传, 根据男性患者多与女性患者,最可能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W 男性的基因型为 XbY,由于配偶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女儿的基因型为 XBXb。 第 32 页 共 35 页 (2) (3) 因为该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故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 W 的父亲,故 A 错误; 最初发生基因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才能遗传给后代,故 B 正确; W 的父亲不可能存在致病基因,故 C 错误;该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无关,故 D 错误。 由于男性患者一部分幼年天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说明致病基因的 表达受环境影响,故 A 正确; 由于患者关于该病的基因型相同,其他基因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故可能受 其他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故 B 正确; 由于患者都没有接受有效治疗,故不能得出可以通过获得性免疫而延长寿命 的结论,故 C 错误; 患者的寿命与复制次数的关系不能得出,故 D 错误。 (4) 分析图 18,由于 11-7 不携带致病基因,高胆固醇血症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也不可能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11-4 正常,该病不可能是 X 染色体显 性遗传,因此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 I-1 一定是杂合子, 11-3 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1/2,他与 W 的女儿结婚,后代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 病基因的概率为 1/2X 1/2=1/4。 (5) W 的女儿与 11-3 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W 女儿的基因型为 XBXb, 因此他们的孩子患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概率为 1/4,因此他们的后代正常 的概率为(1-1/4) X (1-1/4)=9/16。 38. 【答案】(1)蛋白质 (2)脂肪酸 (3)I A、B、C 促甲状腺素 增加 (4)升高 摄入高脂食物,导致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增加,进而引起 血液中 IDL、LDL 生成量增加;过多的 IDL、 LDL 占据 LDL 受体,阻 止 LDL 和 IDL 继续进入肝细胞;同时靶器官所接受的 LDL 有限。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 (1) 脂蛋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分析题图,VLDL 由胆固醇和甘油 三脂形成,能够运输到靶细胞的线拉体中进行氧化分解,故 A、 B、C 正确; 肝细胞能够把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脂肪酸转变成 VLDL 运出去,VLDL 并 不能促进脂质进入肝细胞,故 D 错误。 第 33 页 共 35 页 (2) 甘油和脂肪酸可以形成甘油三脂,故 F 为脂肪酸;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能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 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促进脂质的分解。 (3) (4) 图中的Ⅰ-Ⅳ途径中,属于神经调节的途径是 I,神经调节有电信号的传导。 健康人若摄入高脂食物,导致胆固醇或甘油三脂增加,进而引起血液中 IDL、 LDL 生成量增加,过多的 IDL、LDL 占据 LDL 受体,阻止 LDL 和 IDL 继续 进入肝细胞;同时靶器官所接受的 LDL 有限,都会造成 LDL 增加。 39. 【答案】(1)氢 (2)含有,据表 4 和题意,pIJ702 上原有的一个 BglⅡ位点被目的基因置换后, pZHZ8 仍被 BglⅡ切为线状,故目的基因中必然含有一个 BglⅡ位点。 (3)0.3 (4)5 白(5)错误 因为原核生物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联密码, 所以基因的编码碱基序列应为 3 的整数倍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 (1) (2) 质粒中的 DNA 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化学键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p1J702 上原有的一个 BglⅡ位点被目的基因置换后,pZHZ8 仍被 BglⅡ切为线 状,故目的基因中必然含有一个 BglⅡ位点。 (3) (4) (5) 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重组质拉 pZHZ8 中含有两个 ClaI 和 PstI 的酶切位点, 因为 PIJ702 上含 mel 基因的 ClaI/PstI 区域长度为 2.5kb,而只用 ClaI 切割后片 段为 2.2kb 和 4.5kb,而只用 PstI 切割后片段长度为 1.6kb 和 5.1 kb,因此两种 限制酶都用时,得到的最短片段为(2.5 一 2.2)=0.3 (kb)。 从不含质粒的链霉菌在含硫链丝菌素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表格可以看出, 硫链丝菌素浓度低于 5μg/mL 时,链霉菌能够生长,因此所需的硫链丝菌素最 小浓度应为 5uμg/mL;mel 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链霉菌菌 落变成黑色菌落,由于 mel 基因被替换后,链霉菌菌落不能变黑,而成为白色。 原核生物的编码区是连续的,由于决定每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为三个相连的碱 基,所以基因的编码碱基序列应为 3 的整数倍,而基因中 1265 对碱基转录成 的 mRNA 含有从起始密码到终止密码有 1265 个碱基,不能被 3 整除,故测序 肯定错误。 第 34 页 共 35 页 第 35 页 共 35 页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