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下载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30日



2010 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 分)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 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 【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材料中“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的含义:经常有反叛的 诸侯王而没有反叛的郡县。西汉初年,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曾发生过七国之乱致使社 会动荡。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考查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 2.(3 分)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考点】1N:九品中正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选官制度。 【解答】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由门第高的世家大族把 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 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选官标准。A、B 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重视 品德和才能,D 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故选:C。 【点评】认识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古代 选官制度的演变,注意之间的区别,特别以科举制最为重要。 3.(3 分)“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 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考点】1E:元朝行省制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是考查元朝行省制。 【解答】从题干可知,元朝为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管理,设“官”管理,从所学知识 看,元朝管理地方主要是行省,但对西藏和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宣政院进行管理。理藩 院是清朝设置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机构。 故选:A。 【点评】注意对行省制度的掌握和理解。 4.(3 分)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 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冶铁 C.纺织 D.制瓷 【考点】2D:中国古代先进的冶金技术.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手工业的冶炼方面。侧重于考查的是动力工具。 【解答】在冶铁的动力方面,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 故选:B。 【点评】竖炉冶铁由最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有发展到畜力鼓风,再 到东汉时期的水排。 5.(3 分)“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 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的意思是“真正的圣人,不会太过斤斤计较,以严格的要求来衡量每一个 人,所以在他看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圣人。”反映了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 出了挑战,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反对儒学,批判圣人之道,主 张思想自由的思想家应该是李贽。故 B 项正确。 故选:B。 【点评】从高考考查内容上说,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从考查的能力要求上说,注重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历史事件中共性的提升与个性的。 6.(3 分)如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图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 力。 【解答】由地图上“威海卫”“清舰队”“日舰队”等可知,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威海 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 说法正确;B 说法显然与题干无关;邓世昌壮烈殉国于 黄海大战,C 说法错误;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的是丰岛海战,D 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图片提取有效信 息并进行知识迁移。 7.(3 分)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 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考点】B5:维新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考查维新派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学生解读 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说“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是说此人表面上推崇孔子,实质上宣扬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 思想,因此答案为 C。 故选:C。 【点评】康有为撰写了《孔子改制考》一书,全书以“托古改制”为中心,树立起孔子 “改制”的形象,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论证来显示孔子是维新变法的先师,证明自己的维 新变法思想是符合先贤的言行的,从而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压力。由于书中 惊世骇俗的言论,引起了顽固派的强烈枰击,此书发行后不久就遭到政府的查禁。 8.(3 分)“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 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考点】B7:新文化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可知考点是新文化运动。 【解答】材料观点认为国民政治实现的根本条件是国民能摆脱奴仆思想,自觉意识到是 国家的主人,即民众的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9.(3 分)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 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答】从题干“男女同意,婚约始定”中可以看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了解。 10.(3 分)某年 9 月 6 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 20 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 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 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考点】9S:抗日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抗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 知识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 同时报捷”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彭德怀在华北领导的百团大战。1940 年,为了打破日军的 囚笼政策,八路军领导了袭击平汉、正太、同蒲战争,参团 105 个,被称为百团大战。 因为平型关战役和太原会战都是发生在山西一省,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次重大 胜利,仅在江苏一省。BCD 项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且和“我军在北方” 相吻合。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敌后战场的抗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 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1.(3 分)如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史料分析处理 能力。 【解答】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 发行纸币,聚敛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压力,C 符合题意。A 项表述错误,B 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从 1935 年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一个 旨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不符合。D 项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中国货币需求没有关系。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阅读 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 12.(3 分)1949 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有 3 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 名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 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考点】F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 识的能力。 【解答】中央人民政府人员的组成说明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的;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C、D 三项与史实不符合,B 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3.(3 分)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如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考点】G4: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解答】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的产物,A 错;图片明确标注是生产合作社,故 B 项不符合;人民公社 1958 年成立,时间不符。三大改造时期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 产合作社。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主要内容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 14.(3 分)“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 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 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D.体现人人平等 C.强调法官至上 【考点】4D:罗马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根据“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可以看出 B 错误,应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 材料中出现奴隶等,可见并未实现人人平等。故 D 项错误。 公民要求法官受理自己的诉讼,必须申明相关情况,可以看出罗马法重视程序。故 A 项 正确。 故选:A。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 《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 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 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15.(3 分)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 “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 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 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考点】6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要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 立的过程。并掌握其特点。 【解答】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王位继承既是“家事” 也是“国事”,由于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按惯例很可能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 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利用掌握的 议会进行干预,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原则,防止了 “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进行一步体现了议会高于王权。英国《王位继 承法》确立与欧洲大陆王室的影响无关,故排除 C 项,A、B 项是特点,但不是本质特 点,故排除。 故选:D。 【点评】要注意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理解,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认识英 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6.(3 分)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但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1830 年 99 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大量应用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D.圈地运动的广泛开展 C.铁路交通快速发展 【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主要影 响来分析。 【解答】A.珍妮机是 18 世纪 60 年代就出现,材料时间不符。 B.之所以在城市中会大量出现工厂,主要是由于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 C.材料反映的是城市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铁路交通发展迅速增强无 关,再加上英国的第一条铁路是 25 年才修建完成。 D.圈地运动不是促进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故选:B。 【点评】蒸汽机是一种万能动力装置,它能够为几乎所有的机器提供动力,是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生产力标志,大大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的普及,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 发展。 17.(3 分)1933 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考点】D4:罗斯福新政.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重点掌握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解答】大危机来临时,农畜产品出现严重相对过剩,而不是供应不足,故排除 A 项。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 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以控制农产品产量和牧畜饲养数量,提高 农产品价格和减少农民的损失。据上述知识可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为 C 项。从题意看,B 项不符,D 项不是新政的主要目的,故排除。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罗斯福新政措施和影 响等基础知识。 18.(3 分)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 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考点】E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 【解答】随着二战接近尾声,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已成定局,这意味苏联和美国联盟的基 础逐渐消失,而双方都想在战后扩大自己的影响,再加上双方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军事力 量的增强,双方逐渐从盟友转为对手。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的认识。 19.(3 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 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EK:北美自由贸易区;EL: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欧盟成立于 1993 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北美自由 贸易区成立于 1994 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制度有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同点,故第③项应排除,①②④是两 者的共同点。C 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 法。 20.(3 分)“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 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 一问题引发?(  )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C.解释光电效应 【考点】EU:量子论.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量子论,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解答】1900 年,为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 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继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 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据上述知识可知, 题中材料涉及理论是量子理论,故正确答案是 A 项。B 项为相对论;C 两项不是引发题 干理论诞生的原因。D 项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量子论,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 所学知识相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4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 21 题~ 第 24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5 题为选做题,包括 A、B、C、D 四小 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0 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 “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 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日江陵、日真州(江苏仪征)……初 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 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 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 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I 宋 l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 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考点】2N:宋朝的商业发展;36:宋明理学;3O:宋词和元曲.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解答】(1)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商业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 识可以从增加收入、对外贸易、军事等方面考虑。 (2)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的掌握。根据材料二、三、四可以从货币、市 场、商业城市、市民生活、商人群体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商业发展与建筑、思想、文化的联系的理解。可以从商业布局:打 破了唐朝以来的坊市制,商业区和住宅区在一起;思想上:出现了理学;文学上:出现 了反映市井生活宋词。 故答案为: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 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考查学生分析材料阅读材 料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代史材料有一定难度。 22.(9 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 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 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 1911 年秋至 1912 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 20 世纪社会革命中 的 1900 一 1913 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考点】9A:辛亥革命;9F:辛亥革命的评价;9I:五四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过程重大历史史实。 (2)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答】(1)本题第一小问的“哪一方面”需要我们知道“有哪些方面”,否则回答的将 风马牛不相及。后一小问只需按照题干中说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列举,比较容易。此 题价值不在于此题本身,而在于向我们透露的“史论结合”。 (2)本题要运用第一小题提供的“史论结合”,将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的史实结合题干 第二种观点说明即可。 (3)本题属于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在理解题干内容前两题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 一隅以三隅反”,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能力意识”。 故答案为: (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 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 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点评】辛亥革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经久不衰。本题引入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两种界 定,具有探究性,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23.(11 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 20 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 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 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 政策。 (2)对图象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 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象史料相 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考点】C8:新经济政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的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的特点以及对海报这种宣传方式的认识。 【解答】(1)图①是新经济政策图②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 业化奠定基础;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吧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采用租借制或者 租让制的形式转个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斯大林工业化方面的措 施是高度集中管理;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从理论方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实 践角度看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2)斯大林时期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海报与图片不符;宣传海报的特点一般肯 定与当时重大的事情有关,从这个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 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 政治局势)。 (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 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相关问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 识掌握情况。 知识积累: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 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 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经营的企业,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意义: ①表明苏维埃共产党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而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 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4.(10 分)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 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 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 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 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 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 8 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 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 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 “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 19 世纪初西方文 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 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考点】87:启蒙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启蒙运动的原因、内容、影响,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 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 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 义占据主导地位,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据此分析变化。 (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卢梭“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18 世纪还不 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可以看出当时并不具备一定的经济等条件,来 实现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那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对启蒙思 想家“理性王国”感到失望,19 世纪初在西方文化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流派,他们反对 崇拜理想,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情感。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中“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 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可以看出,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联系当时的 实际,还可以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 第二小问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合的关系看,研究历史重要的原则是论从史出,以史 实为依据。 故答案为: (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 理性) (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 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 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 (3)看法:开启民智。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 义内涵。 原则:论从史出。 【点评】关于启蒙运动,除了考查其背景、内容、影响外,还要注意着重把握每位思想 家的观点,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同时,也可以把其放在对欧 洲人文精神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考查。 【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5.(10 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 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 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 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 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 年 3 月 19 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 世纪 60 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 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 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 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考点】M2:农奴制改革的内容;M4: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学生解读 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认识与评析。回答时首先要分析材料, 归纳出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然后分析题干的要求,从目的、结果及影响三个方面加以 批驳。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而言是正义的保卫祖国的战争,俄国主 动结束了战争,并且认为取得了胜利“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861 年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影响的掌握情况。回答此题首先 要明确“关键弱点”是指什么,然后结合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回答。由所学可知,19 世纪 初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是农奴制的存在,这也是造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 根源。为此,进行了 1861 年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俄国进入到一 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故答案为: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点评】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1)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 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2)19 世纪 50 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2、内容: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 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 买。 3、评价及影响:(1)1861 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 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 快了其发展的步伐。(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26.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 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 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 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 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 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 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 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考点】V6:康熙帝的历史功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康熙帝的历史功绩。考查康熙帝收复台湾一事,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 效信息、归纳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第(1)问,材料一、二主要说明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 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分别回答; 第(2)问,材料三主要介绍收复台湾后,康熙帝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从材料中提取有 效信息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点评】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 年),统一台 湾(1684 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 年﹣1697 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 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 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康熙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 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决定“永不 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 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 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27.【探索历史的奥秘】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 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 公元前 3000 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 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 (1955 年)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 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 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YA:二里头遗址.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和可行性条件以 及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2)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遗址奥秘的科学解读方法。 【解答】(1)第一小问的困境,概括材料即可。“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 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可以得出困境是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第二 小问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的可行 性条件有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 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本小问的特点,根据图示可知,二里头遗址有遗迹、遗物和墓葬等,而且具有一定 的规模、分工也较细,这就可以得出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是文化遗存丰富;有 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第一小问的定论和争论,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解 答即可。根据所学,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 印证的方法。 故答案为: (1)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 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 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 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读和准确识图。再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28.【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 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 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 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 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 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 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 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吴新雷《为 “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 的突出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 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 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考点】Z8: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明孝陵和昆曲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获 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主要对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材料“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 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可以得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是地面建 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材料“庄严、方正、 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孝陵的地位是规 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第一小问主要对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材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 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可以得出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 于昆曲的文化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走向衰 落的原因有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等。 (3)第一小问的类别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 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小问自主性的开放题型,主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围绕这个中心思想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 (1)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 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价值: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 原因: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3)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 要载体。 【点评】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 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 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