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0 分) 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3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4题)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 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5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 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6题)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 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7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 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答案】A )6.(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8题)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 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 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7.(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9题)下表为 1800—1950 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人口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8.(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0题)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 90年 代,这个“梦”,仅用了 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9.(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1题)下表为 1870—1900 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总里程 210 000 373 000 617 000 790 000 欧洲 美国 105 000 169 000 224 000 284 000 85 277 144 000 269 000 320 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10.(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2题)1895年 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 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1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3题)对图 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1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 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 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0分) 1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37题)(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 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 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 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 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课时修身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历史地理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图画法制 理财 体操合计545 19 36 11 11 20 8843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 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 科。以后逐渐增加,至 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 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 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 15至 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 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1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39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 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 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至 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 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 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 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 1700年为 3.175百万 夸特,1845年为 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 18至 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 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 1959年 3400亿斤,1961年 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 6000 亿斤,1984年 8000亿斤(人均约 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 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0 分) 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3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A )【点拨】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 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 【结束】 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4题)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 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点拨】纳庸代役是唐代实行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无关。 【结束】 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5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 B.解放广大农民 【答案】A )C.保护封建剥削 D.废除封建剥削 【点拨】农民交租交息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地主减租减息说明并不是保护保护封建剥削, 这么说也与中共的性质相违背。故只能是限制封建剥削。这一政策不涉及人身隶属,也不能说 是解放广大农民。 【结束】 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6题)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 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点拨】饮茶是中原的饮食文化,和民族融合无关;甘薯原产于美洲,是明代传入中国的,反 映的是中外交流。妇女盛行穿男装是受西域习俗的影响、“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则是受边疆民 族影响。故 C正确。 【结束】 5.(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7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 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A )【点拨】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其兴办工业主是要爱国心的驱使,是要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 【结束】 6.(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8题)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 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 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答案】C 【点拨】这一地区“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是在半殖民地斗封建的社会才有出现 的现象。这样的地区一度畸形繁荣进一步证明中国近代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结束】 7.(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19题)下表为 1800—1950 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人口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答案】B 【点拨】材料表明日本东京人口迅速增加,这应该是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的结果。单纯人口的增 加不能说明他是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或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不能说明它是世界商业中心。 【结束】 8.(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0题)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 90年 代,这个“梦”,仅用了 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B )【点拨】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做后盾的,而上个世纪 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 改革开放。A是直接原因,B是主要原因。 【结束】 9.(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1题)下表为 1870—1900 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总里程 210 000 373 000 617 000 790 000 欧洲 美国 105 000 169 000 224 000 284 000 85 277 144 000 269 000 320 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答案】C 【点拨】材料主要是铁路里程的发展。从铁路里程的变化上,A能直接表现出来;1870年欧洲 领先于美国,能侧面体现 B;铁路是陆路运输,能推动内部经济或贸易扩大,但材料并不能体 现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联系扩大。 【结束】 10.(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2题)1895年 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 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答案】B 【点拨】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 D是 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 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结束】 1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3题)对图 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答案】C 【点拨】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国际联盟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反对,其目的并没有 达到,美国并没有加入加际联盟,美国的希望破灭。 【结束】 12.(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 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 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点拨】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 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0分) 13.(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37题)(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 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 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 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 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课时修身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语历史地理几何 代数 植物 动物 理化图画法制 理财 体操合计545 19 36 11 11 20 8843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 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 科。以后逐渐增加,至 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 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 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 15至 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 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答案】(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 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4)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 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 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6)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点拨】(1)此题考查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学而优则仕是解题 的关键点。 (2)考查明清和唐宋相比发生变化的部分,主要是明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只要熟练运用 所学知识即可。 (3)考查 19世纪 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以及其创办新式学堂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4)考查 20世纪初清王朝在自救运动中的教育近代化方面的内容。从其教育内容看,和 以前的封建教育有很大变化,这既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面,也明显表现了中国近代教育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5)这一历史阶段德国从文艺复兴的德意志自然科学开始发展和传播到第二次科技革命, 其教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教育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 (6)考查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要抓住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 【结束】 1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 39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 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 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至 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 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 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 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 1700年为 3.175百万 夸特,1845年为 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 18至 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 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 1959年 3400亿斤,1961年 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 6000 亿斤,1984年 8000亿斤(人均约 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 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答案】(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 国渠、都江郾),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3)50年代末至 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点拨】(1)材料一表明从西周到战国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发展的 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生产工具、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回答,只要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 (2)材料二英国农业的发展则与圈地运动、新技术和农业机械的运用有关。英国农业的发 展和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要紧紧抓住和依托材料,并且结合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支分析, 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把粮食产量的阶段和中国农业政策结合起来去分析。 (4)三段材料农业的发展都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及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相关,要抓住这条 主线。 【结束】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