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下载

2007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26日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l50分,考试时问 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 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 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第 I 卷(共 66 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 10 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C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D2. 29325 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 29325 U 说法正确的是 235 235 92 235 92 235 ACU 原子核中含有 92 个中子 BU 原子核外有 143 个电子 235 235 U 与 29328 U 互为同位素 D92U 与 29328 U 互为同素异形体 92 92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C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C摩尔质量 g/mol 溶解度 g/100g B气体摩尔体积 L/mol 密度 g/cm3 D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BCD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一定条件下,水在 20℃时能凝固成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 36 分),每小题 3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含义 沉淀法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显色法 气体法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NH4+-气体法 I--沉淀法 ABCFe3+-显色法 DCa2+-气体法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BCD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C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给盛有 2/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D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12.往含 I-和 Cl-的稀溶液中滴人 AgNO3 溶液,沉淀的 质量与加入 AgNO3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 c(I-)/c(Cl-)的比值为 AC(V2-V1)/V1 BV1/V2 D V2/V1 V1/(V2-V1) 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 c(H+)相同 100mL 0.1mol/L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pH=3 的两溶液稀释 100 倍,pH 都为 5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CD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BCD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1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 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 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C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a 点是负极,b 点是正极 17.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C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D三、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每小题 4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 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 2 分,选错一个该小 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 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 “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D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19.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 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20.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常温下 11.2L 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 0.5NA 个 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 3NA 个 C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 0.1NA 个 5.6g 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 0.3NA 个 D21.已知 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液中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CH3COO-+H+要使溶 D 加水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2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 +、Ba2+、CO32-、SO42-,现取三份 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 AgNO3 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 BaCl2 溶液后,得干燥沉淀 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 量为 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2- ACK+一定存在 Cl-可能存在 B100mL 溶液中含 0.01mol CO3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第 II 卷(共 84 分) 四、(本题共 24 分) 考生注意:23 题为分叉题,分 A、B 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 A 题计分。 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M 层上有 2 对成对电子 TXYZ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元素最高正价是+7 价 (1)元素 T 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 X 的一种同位素可 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 Y 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 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 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 Z 与元素 T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 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c常温下 Z 的单质和 T 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 T 的氢化物稳定 一定条件下 Z 和 T 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YZL 层 p 电子数比 s 电子数多 2 个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L 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 X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元素 Z 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 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 T 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 abc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 T 单质的颜色深 T 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氯与 T 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 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24.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 0.2mol 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 1mol 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2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 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 Cu2O/ZnO): CO(g)+2H2(g) 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 K= ,升高温度,K 值 大”、“减小”或“不变”)。 (填“增 (2)在 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 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下列有关该 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c氢气的浓度减少 bd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重新平衡时 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 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 CO2 有利于维持催 化剂 Cu2O 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本题共 24 分) 考生注意:26 题为分叉题,分 A、B 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 A 题计分。 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 体 混 合外,还有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 中 吸 是 : 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 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锥形瓶中还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 H+、OH-、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 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 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表面皿 be石棉网 坩埚钳 cf泥三角 试管夹 d(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 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c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bd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 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 是: 次、(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 x 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6)若测定结果 x 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c加热温度过高 bd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27.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 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 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 CaSO4·2H2O、KCl 外,还需要 等原料 (填化学式)等物质,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 CaCO3 外还含有 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 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 CO32-的方法是: 。(5)已知不同温度下 K2SO4 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20 60 K2SO4 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 K2SO4 的饱和溶液 591g 冷却到 0℃,可析出 K2SO4 晶体 g(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熔点较低(29℃熔化) b能导电 c能制冷 d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六、(本题共 20 分) 28.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 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 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氯取代产物有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其二 种a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bcd1 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 3 摩尔 Br2 发生加成反应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29.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 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反应⑥ 。。(5)B 被氧化成 C 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6)写出 G 的结构简式 (写出 。。七、(本题共 16 分) 30.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 100mL 3.00mol/L 的 NaOH 溶液(密度为 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 NaClO 的物质的量为 0.0500mol。 (1)原 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n(Cl2):n(H2)= 。3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 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 K2O(10K+2KNO3→6K2O+N2),39.0g 钾与 10.1g 硝酸钾 充分反应生成 K2O 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 0.28,则样品中 K2O2 的质量分数 为。(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 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 和 KO2 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 18.8L (标准 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 KO2 的质量。 (4)KO2 加热至 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 A。6.30g 产物 A 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 并产生氧气 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 A 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 A 只含有两 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 A 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l50分,考试时问 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 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 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第 I 卷(共 66 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 10 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C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D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等知识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属于不可 再生能源,故 A 错;石油的裂化是将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碳链较短的烃,所以石油的裂化是 化学变化,C 错;石油分馏是依据蒸馏原理将石油中各成分按沸点范围进去分离,得到的各馏 分是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故 D 错。 2. 29325 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 235 下列有关 29325 U 说法正确的是 235 92 235 92 235 ACU 原子核中含有 92 个中子 BU 原子核外有 143 个电子 235 U 与 29328 U 互为同位素 D92U 与 29328 U 互为同素异形体 235 92 92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对于原子 ZA X ,Z 表示的是质子数,A 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 A 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 外电子数,故 B 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 C 正确,D 错误。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C葡萄糖的分子式是 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葡萄糖中含有 醛基,故 B 正确;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淀粉、蔗糖等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使用,因此 C 正确;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000 的分子称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故 D 错。 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C摩尔质量 g/mol 溶解度 g/100g B气体摩尔体积 L/mol 密度 g/cm3 D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 g,故 C 错误。在学 习过程中应注意从物理量的定义出发来理解、记忆、应用。 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BCD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一定条件下,水在 20℃时能凝固成固体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识。由质量守恒可知 A 项正确;在木块被劈开时,断裂 的是其中的某些纤维素分子,原子结构并未被破坏,故 B 错误;C 金属导电是靠金属内的自由 移动的电子,当在气态时不能导电,故 C 正确。室温下的水结成的冰叫“热冰”,由韩国科学 家在实验室制得,故 D 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 36 分),每小题 3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C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类水解知识,同时还涉及到酯的水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等知识。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故 A 与盐类水解有关;B 为钢铁的电 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C 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 溶液有臭味是因 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 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含义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NH4+-气体法 I--沉淀法 ABCFe3+-显色法 DCa2+-气体法 7.D 【解析】本题看似一个信息题,其实所给信息仍是中学常见离子检验知识 NH4+的检 验是利用 NaOH 与其反应产生 NH3,I-的检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AgI, Fe3+遇 KSCN 溶液显红色(或者与苯酚反应,溶液显紫色),只有 Ca2+不能反应生成气体,故 D 不合理。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BCD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A 项反应不符合事实,少量的二氧化硫与 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钠;C 项氨水中的 NH3·H2O 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 写为分子;D 项中的碳酸钙是难溶物质,不可写为离子。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C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给盛有 2/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知识。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加热时不 超过试管的 1/2,加热时不超过 1/3,故 C 项错误。 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D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而单质也可 以有共价键如氯气,故 B 错;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而非导电性,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导电 性也可能会很弱,而弱电解质的浓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较强,故 C 错。某些非金属晶体也可 导电,如:石墨、硅等,故 D 错。 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 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 D 错。 12.往含 I-和 Cl-的稀溶液中滴人 AgNO3 溶液,沉淀的 质量与加入 AgNO3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 c(I-)/c(Cl-)的比值为 AC(V2-V1)/V1 BV1/V2 D V2/V1 V1/(V2-V1) 12.C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顺序问题,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以 与银离子产生沉淀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生成。故反应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碘离子与银 离子反应产生碘化银沉淀,第二阶段是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结合图像可知答案为 C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 c(H+)相同 100mL 0.1mol/L 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pH=3 的两溶液稀释 100 倍,pH 都为 5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1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相同浓度的两溶液,醋酸部分电 离,故醋酸的 c(H+)比盐酸的小;由反应方程式可知 B 正确;醋酸稀释过程中平衡向电离方向 移动,故稀释后醋酸的 PH 值在 3~5 之间,C 错;醋酸中加入醋酸钠,由于增大了溶液中醋 酸根的浓度,抑制了醋酸电离,使 c(H+)明显减小,而盐酸中加入氯化钠对溶液中 c(H+)无影 响,故 D 错。 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在同样的 条件下,正丁烷放热比异丁烷多,因此 A 正确;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因此稳定性异丁 烷大于正丁烷,B 错;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能量增多,因此是一个吸热过程,故 C 错;由烃的 结构特点可知氢原子数相同,两者碳氢键个数必相等,故 D 错。 1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B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D1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键知识。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也可以有非极性键,如 双氧水,故 A 错;晶体熔沸点顺序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共价化合物多数 是分子晶体,但也有些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故 B 错;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多数是共 价化合物,但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 C 错;由电 荷守恒可只,D 正确。 1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 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 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C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a 点是负极,b 点是正极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电解实验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由电极反应式可知,在阴极生成氢氧化钠,出现红色字迹, 所以铅笔做阴极,a 为电源负极。故选 D 17.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C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B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D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一氧化 氮气体遇空气会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A 错;氢 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C 错;硫化氢还原性较强,可被浓硫酸氧化, 故 D 错。 三、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每小题 4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 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 2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 写在答题纸上。 18.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 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 “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D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铝的性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 明反应放热,C 正确;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变成氧化铝。通常 的铝制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外衣保护着。在铝箔的表 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硝酸汞穿过保护层,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液态金属—汞。汞能 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的铝会不断溶 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铝。最后使铝箔捏成的鸭子长满白毛。 故 D 错。 19.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 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19.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从两中物质的结构可以看出,莽草酸 中含羧基、醇羟基和碳碳双键,鞣酸中含有羧基、酚羟基。由各官能团性质可知 AD 正确。 20.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D常温下 11.2L 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 0.5NA 个 14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 3NA 个 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 0.1NA 个 5.6g 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 0.3NA 个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熟及阿伏加德罗定律。A 项没有说明气体的状 态,错误;乙烯和丙烯最简式相同,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丙稀所含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相同,B 正确;C 项没有说明溶液体积,错误;D 项铁与稀硫酸反应后呈+2 价,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A 个。 21.已知 0.1mol/L 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液中 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CH3COO-+H+要使溶 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21.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加少量烧碱,将减小溶液中氢离子 浓度,虽然平衡右移,但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醋酸浓度降低程度小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程度;C 项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右移但比值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氢离子浓度增大, 醋酸浓度减小,B 正确;加水氢离子浓度和醋酸浓度都降低,若平衡不移动,则比值不变,但 事实上平衡右移,故 D 正确;此题的 CD 两项若从结果来看,可以看成是不同浓度的醋酸中 c(H +)/c(CH3COOH)值,这样可更快选出正确答案。 2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 +、Ba2+、CO32-、SO42-,现取三份 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 AgNO3 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 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 BaCl2 溶液后,得干燥沉淀 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 量为 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2- ACK+一定存在 Cl-可能存在 B100mL 溶液中含 0.01mol CO3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22.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的检验。由步骤(1)可知, Cl-、CO32-、SO42-三者 中至少有一种;由步骤(2)可知,一定有 NH4+且可算出有 NH4+0.04mol 由步骤(3)可知, 同时有 CO32-、SO42-且可算出 SO42-有 0.01mol,有 CO32-0.02mol,考虑到离子共存问题,可 知原溶液中无 Mg2+、Ba2+,考虑到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除了 NH4+外必定还有 K+。故答案 为 AC。 第 II 卷(共 84 分) 四、(本题共 24 分) 考生注意:23 题为分叉题,分 A、B 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 A 题计分。 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M 层上有 2 对成对电子 TXYZ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元素最高正价是+7 价 (1)元素 T 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 X 的一种同位素可 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 Y 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 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 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 Z 与元素 T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 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c常温下 Z 的单质和 T 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 T 的氢化物稳定 一定条件下 Z 和 T 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14 23.(A)(1)6 (2)[ 6C +](3)Cl b(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以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T 元素 M 层上有两对 成对电子,因此 M 层上还有 2 个未成对电子,T 元素最外层共有 6 个电子,是 S,最 外层有 6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因此 X 次外层为 2 个电子,最外层为 4 个电子,是碳元素,能用于测定文物年代的是具有放射性的 14C ;Y 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且其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可知 Y 是 N,形成的离子为 6+NH4 其电子式为[ ]+;元素 Z 最高正价是+7 价,因此 Z 是 Cl,非金属性 Cl> S。非金属性强弱可通过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及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得出。 T、X、Y、Z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 H2CO3、H2SO4、HNO3、 HClO4,除了碳酸是弱酸,其余均为强酸。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元素周 期律,对于一些常见物质及其性质要熟悉。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L 层 p 电子数比 s 电子数多 2 个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L 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TXYZ(1)写出元素 X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元素 Z 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 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 T 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 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bc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 T 单质的颜色深 T 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氯与 T 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 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23.(B)(1) (2)H++AlO2-+H2O Al(OH)3 A13++3OH- (3)F c(4)Al 具有金属性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且得到弱酸性溶液,可知 T 是 F;X 元素 L 层 p 电子数比 s 电子数多 2 个可知其 L 层有 6 个电 子,是 O;第三周期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铝离子,故 Y 是 A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是 Al(OH)3;Z 的 L 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可知其 L 层有 5 个电子,是 N。X 的离子为 O2-;Z 的气态氢化物为 NH3;Y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发生酸式电 离和碱式电离;F 非金属性大于 Cl,c 项中氯呈正价可以说明,而 b 项中之所以布能置换出氯 气是因为 F2 与水反应, 【思路点拨】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是历年高考常考题,要求考生能依据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快速判断元素种类,并能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大小、金属性、 非金属性强弱,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 24.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 0.2mol 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 1mol 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24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 (3)0.6mol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题给四种物质中,只有 Cu2O 可做还原剂, 将方程式配平后可以发现反应中硝酸部分被还原生成 NO,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而另一部分 硝酸生成 Cu(NO3)2 体现了其酸性。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生成 0.2molNO 转移了 0.6mol 电子。(4) 小题中硝酸浓度未知,1molCu2O 在反应中提供的电子数是定值 2mol,要还原更多的硝酸,只 能是还原产物 NOx 中 N 的化合价高于+2 价,因此可能是使用了浓硝酸。 【思路点拨】对于多数物质来说,都可以从化合价去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在氧化 还原反应题目中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的灵活运用,往往能使解题 既快速又准确。 2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 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 Cu2O/ZnO):CO(g)+2H2(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CH3OH(g)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 K= ,升高温度,K 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 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 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下列有关该 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c氢气的浓度减少 bd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重新平衡时 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 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 CO2 有利于维持催 化剂 Cu2O 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 (1)K=c(CH3OH)/c(CO)·c2(H2) 减小 (2)2nB/3tBmol·(L·min)-1 (3)b (4)Cu2O+CO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从图像可知温度高时平衡体系中甲 醇含量减少,可以推出 CO(g)+2H2(g) CH3OH(g)反应放热,因此温度升高后,K 值减小; c2Cu+CO2 从图像可以看出在 500℃tB 时刻达到平衡,此时甲醇物质的量为 nB,反应消耗氢气物质的量为 2nB,可求出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nB/3tBmol·(L·min)-1;加压时,反应物和生产物浓度均 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加压时平衡又移,因此答案为 bc;在加 热条件下 CO 能还原 Cu2O 使其减少,因此反应体系中含有少量二氧化有利于维持 Cu2O 的量 不变。 【思路点拨】解化学平衡问题要求考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外界条件,可不等效的影 响正、逆反应速率,从而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五、(本题共 24 分) 考生注意:26 题为分叉题,分 A、B 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 A 题计分。 A 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 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 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 体 混 合外,还有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 中 吸 是 : 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 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 H+、OH-、 26.(A)(1)a、b 、离子。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 (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4NH3 十 5O2 4NO+6H2O +-(6)NH4 NO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和合成氨原理,以及氨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 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由此信息可 知制取氮气应选择 a 装置;制取氢气应选择 b 装置。甲装置中装有浓硫酸,起干燥作用,另外 可以通过观察两导管口冒气泡速率观察气流速率,以便于控制气体流速;由于合成氨反应为可 逆反应,且在常压下转化率不大,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和氮气,因此乙装置 中不会发生倒吸现象;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气后,乙中的溶液是氨水,通入空气时有氨气逸 出,在红热铂丝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由此可以看出反应放热;氨气催化氧化产生的 NO 可 继续氧化为 NO2,最终转化为 HNO3,与氨水反应后产生硝酸铵。 【思路点拨】解实验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依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 药品及仪器,通过分析相关的反应推导出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 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 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表面皿 be石棉网 坩埚钳 cf泥三角 试管夹 d(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 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c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bd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 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 是: 次、(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 x 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6)若测定结果 x 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c加热温度过高 bd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26.(B)(1)c (2)a ebb(3)蒸发 过滤 (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 (5)4 (6)a 【解析】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 基本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灼烧过程中铜可被空气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铜也可被有 机物还原,因此(2)题选 ab;粗制的氧化铜经途径一制取硫酸铜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且耗酸较多,而途径而相对经济环保。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需要先称两胆矾晶体质量、坩埚 和晶体的总质量,加热至晶体完全变为白色粉末后坩埚和粉末的总质量,继续加热后再次称坩 埚和粉末的总质量,且前后两次差值小于 0.1g,因此至少 4 次。 x 值偏高,即测出水的含量 偏高,加热温度过高会使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若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硫酸铜吸水, 则 x 值偏低;而 bd 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结合实验原理分析、 理解实验步骤。 27.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 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 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 CaSO4·2H2O、KCl 外,还需要 等原料 (填化学式)等物质,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 CaCO3 外还含有 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 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 CO32-的方法是: 。(5)已知不同温度下 K2SO4 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20 60 K2SO4 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 K2SO4 的饱和溶液 591g 冷却到 0℃,可析出 K2SO4 晶体 g(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熔点较低(29℃熔化) b能导电 c能制冷 d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27. (1)CaCO3 NH3 H2O 。2- (2)CaSO4+CO32-→CaCO3↓+SO4 (3)CaSO4 (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 (5)54g (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 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解析】此题是一道以工业生产为背景的实验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检验、溶解 度计算等。从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所需原料除 CaSO4·2H2O、KCl 外,还需要氨气、石灰 石和水。硫酸钙是微溶的,碳酸钙是难溶的,因此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生成了碳酸 钙和硫酸铵,生成的碳酸钙中混有石膏。碳酸根的检验可用酸化的方法,若产生气泡说明虑液 中含有碳酸根。硫酸钾饱和溶液在结晶过程中溶剂的量不不变,查表可知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先求出 591 饱和液中含有的水是 500g,在 0℃可溶解硫酸钾 37g,所以析出晶体 54g。作为储 热材料,要求能在室温左右的温度下工作,且对人体无害,故选 ad;绿色化学要求整个生产 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原子利用率高,因此生产流程中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 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 【思路点拨】工业生产流程的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原理相似,只是在工业生产中对经济性、 环保性等许多细节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解题时应在实验室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素,充分 读懂工业流程的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六、(本题共 20 分) 28.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 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 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氯取代产物有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其二 种a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bcd1 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 3 摩尔 Br2 发生加成反应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28. (1)C4H4 1(2)d (3) (4) 【解析】此题是一道考查烃性质的有机题。根据碳可形成 4 对共用电子对,可知正四面体 烷的分子式为 C4H4,根据其对称性可知,二氯代物只有 1 种。每个乙烯基乙炔分子中含有一 个碳碳双键、一个碳碳三键,因此 abc 正确,乙烯基乙炔和乙炔含碳量和含氢量相同,等质量 的两种物质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环辛四稀分子式为 C8H8 其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为(见答 案);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苯的同系物,在结构上应具有较好的对称性,氯代时,可以取代苯 环上的氢,也可以取代侧链上的氢。 【思路点拨】解有机题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思想,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会表现 出相应的性质;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引起许多有机物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在答题时要严 格按照题目要求选取合适的物质。 29.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 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反应④ 反应⑥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5)B 被氧化成 C 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6)写出 G 的结构简式 (写出 。。29. (1)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NaOH/醇溶液(或 KOH 醇溶液) NaOH/水溶液 (3)防止双键被氧化 (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 (5)HOCH2CHClCH2CHO 或 OHCCHClCH2CHO 或 OHCCHClCH2COOH 新制氢氧化铜 悬浊液 (6)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氧化、卤 代烃的消去、烃的卤代、缩聚反应等。在醇被氧化时,为了防止其中的碳碳双键被氧化,而在 氧化前用 HCl 与双键加成,在后续步骤中利用消去反应在原先位置恢复碳碳双键。B 被氧化成 C 的 过 程 中 , 可 能 发 生 部 分 氧 化 , 因 此 会 有 多 种 产 物 , 如HOCH2CHClCH2CHO 或 OHCCHClCH2CHO 或 OHCCHClCH2COOH 等,可以用检验醛类物质的方法检验这些物质。 【思路点拨】有机框图题的解答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通过对比反应前后物质结构上的差 异推断反应原理。 七、(本题共 16 分) 30.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 100mL 3.00mol/L 的 NaOH 溶液(密度为 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 NaClO 的物质的量为 0.0500mol。 (1)原 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n(Cl2):n(H2)= 30. (1)10.7% (2)0.25 (3)3︰2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以及氯气和 NaOH 的反应。 解:(1)n(NaOH)=0.1L×3.00mol/L =0.3mol w(NaOH)=0.3mol×40g/mol÷(100ml×1.12g/mL) ×100% ≈10.7% (2)由钠守恒可知,溶液中 n(NaOH)=n(NaCl) +n(NaClO) n(Cl-)=0.3mol-0.0500mol =0.25mol (3)Cl2+H2=2HCl Cl2+2NaOH= NaCl+ NaClO+H2O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与 NaOH 反应的氯气为 0.05mol,该反应生成的 NaCl 为 0.05mol,因此氢气燃烧产生氯化氢为 0.20mol,则氢气为 0.1mol.总的氯气为 0.15mol。所用氯 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n(Cl2):n(H2)=3︰2 【思路点拨】化学计算中正确分析反应过程,灵活运用守恒法,可准确快速解题。 3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 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 K2O(10K+2KNO3→6K2O+N2),39.0g 钾与 10.1g 硝酸钾 充分反应生成 K2O 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 0.28,则样品中 K2O2 的质量分数 为。(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 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 和 KO2 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 18.8L (标准 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 KO2 的质量。 (4)KO2 加热至 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 A。6.30g 产物 A 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 并产生氧气 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 A 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 A 只含有两 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 A 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31. (1)28.2g (2)96.25% (3)71g (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 6.3 11.2(y-0.5x) 1.12 解得 x︰y=2︰3 即 n(K)︰n(O)=2︰3 即得化学式为:(KO2 与 K2O2 2︰1) (KO2 与 K2O 4︰1)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基本计算能力。 解:(1)设 10.1g 硝酸钾反应需要 Kxg,反应生成 K2Oyg 10K 390 x+2KNO3→ 6K2O+ N2 202 564 y10.1 解得 x=19.5 <39 钾过量, y=28.2 (2)设样品中含 K2O21mol,杂质质量为 a 克,由题意得: 32 (110+a) ×0.28=110× 110 解得:a=4.29 w(K2O2)=110÷(110+4.29) ×100%=96.25% (3)设反应消耗 KO2 z 克 4KO2+2CO2→2K2CO3+3O2 ΔV 284 z44.8 67.2 22.4 18.8-13.2 解得:z=71 (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 6.3 11.2(y-0.5x) 1.12 解得 x︰y=2︰3 即 n(K)︰n(O)=2︰3 即得化学式为:(KO2 与 K2O2 2︰1) (KO2 与 K2O 4︰1) 【思路点拨】(1)小题为过量计算,(2)小题为质量分数计算;(3)小题为物质的量计算 和差量计算;(4)为计算推断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