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 B.“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 一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错误,原文“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 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 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可见,作者举例是为了说明“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 力”。 C.“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错误,根据“有一些会流下 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 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可见,该现象体现的是水内部的黏性或张力,而毛细作用是指水会吸附物体往上 拉。 D.“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错误,作者只是从人们熟悉的 身边举例,让人们能认识到这些现象,再列举自然界各种现象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也同样存在这些现 象,但并不是说“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因为在自然界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是室内无法完全观察到的。 故选 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后文“河水何以泛滥”的论述,“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 净的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 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即可概括出三点因素:水的纯度、颗粒间的气孔大小和气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 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 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 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 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 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 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 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 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 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 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 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 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 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 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 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 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 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 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 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 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 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 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 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 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 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 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 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 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 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 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 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 放地的期待。 B. 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 杂、真正的普希金。 C. 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 渲染得更加深切。 D. 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 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8.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9.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 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 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 9. 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 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 与遗言有密切关系。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错误,作者只是说“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 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认为出全集能让后人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 不代表作者认为收集最优秀的作品便无助于人们了解这样的普希金。 故选 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根据本段内容“1824 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 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由此可见,此地是普希 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地点,而达吉雅娜是作品的女主人公,故而作者联想起她很正常。 从情感上来看,“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我却以为她 拒绝奥涅金……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可见,作者钟爱她, 认为她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女主人公也关乎作者 的青春回忆,故而引起作者的联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文本主旨的能力。 “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句话说明普希金去世时,是各种痛苦压倒了他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 根据原文“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 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 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可见,作者认为普希金的巨大痛苦是来自于时代与社会,而不 仅仅是个人原因。 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与标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相呼应。 从主旨来看,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通过普希金人生悲剧,抒发对痛苦与人生的思考,“天才能感 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 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这句话串联起全文的情感与作者的思绪,是统摄全文的 “文眼”。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 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 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 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 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 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 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 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 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 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 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 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 幸成都/ 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 幸成都/ 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 请幸成都/ 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 请幸成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 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在B. 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 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 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 驾亲征。 B. 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 敢推辞。 C. 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 痛击。 D. 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 成盟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 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 AD。 “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阆州人”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 除 B。 故选 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的C.“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 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故选 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D.“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误。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 遣李兴议和”可见,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 故选 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词: (1)每:常常。纵:纵容,纵使。剽掠:抢劫掠夺。小:稍微。辄:总是,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 游荡。 (2)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 参考译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皇帝用这件事去询 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 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 北伐中原罢了!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 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为什么要抛弃宗 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皇 帝的心意就此决定,于是问寇准说:“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而天雄军是我朝重镇,万一陷落,那么河 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谁能够来守卫天雄军呢?”寇准就把王钦若推荐给皇帝,并且说:“应该 赶快召见他当面晓喻,授予他敕令,让他立即行动。”王钦若到了宫中,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 “主上亲征,不是臣子以困难而推辞之时,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理。”王钦若又惊又怕不 敢推辞。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 亲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都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 取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又进攻北平砦和保州,再次被州砦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国主以及他的母亲联合攻 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们的游骑兵。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号称二十万,常常放纵游骑剽掠 抢夺,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犹疑没有斗志。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契丹 认为他说的对,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穷兵黩武呢,只想要停止战争。如果你们答应通和, 立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 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 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 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 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结成盟约而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 ②③侧径篮舁两眼明 ,出山犹带骨毛清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 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 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 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 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 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 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 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 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 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 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 (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 【答案】 (1). (吾)视其辙乱 (2). 望其旗靡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巴东三峡巫峡长 【解析】 (6). 猿鸣三声泪沾裳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重点字的正确书写:辙、靡、抟、峡、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学校的劳动 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 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 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的生活作 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供师生们品鉴,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 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 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纸上谈兵 B. 形同虚设 C. 形同虚设 D. 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 不虚此行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身体力行 自己动手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 勤俭节约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 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 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 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 恩、更懂得分担。 B.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 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 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 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答案】17. A 【解析】 18. C 19. B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形同虚 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此处指课程多流于书面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故选“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此 处指学生能从课程中获得很大好处,不局限于“此行”,应选“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指亲自动手劳作,能够让自己吃饱穿暖。身体力行: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此 处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选“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勤俭节约: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根据前文“减少食物 浪费”可见,强调的是“节约”,故选“勤俭节约”。 故选 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后文衔接的“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可见,这些程序繁琐而辛苦,故“辛苦”应 该放在后句与之衔接,排除 AB。 D.中途易辙,“一道家常菜”后没有谓语,主语偷换成“劳动者”,排除 故选 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句有二,均为成分残缺,一滥用介词“通过”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排除 CD。 二是“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前缺少主语,应加上“他们”,排除 A。 故选 B。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拥有①__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 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__,但仍 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 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20. 示例: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②品质优良的原因;③产量也不断增加。 21.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 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第一段主要有三层句意,第一句是领起句,领起新疆棉花的总体情况;中间两句阐释新疆 适合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新疆适合棉花生长的原因);第三层句意阐释新疆棉花品质和质量不 断提升。然后依据所要填写文句的位置填写具体的内容。 第一处,所要填写的文句位置居中,内容和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关,可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依据 前后文句的内容填写,先依据前面文句“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分析可知, 内容上从“光照、热量、空气和温差”谈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据后面的文句“适宜棉花的种 植和生长”分析可知,新疆的这些自然气候适合棉花生长,故所要填写的文句可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 件”。 的第二处,前文重点阐释新疆适合棉花生长 自然条件,即内因;依据“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的提示可知, 所要填写的文句在结构上和前文是并列的,内容上应和“自然条件”相对的条件,再依据前面的提示语“现 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分析可知,“科技助力”也是新疆棉品质优良的原因之一,故可填“品质优良 的原因”。 第三处,依据前文“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分析可知,前文从“品质”谈新疆棉的情况,再依据 提示语“同时”分析可知,所要填写文句和前文是并列关系,内容应和“品质”相对的“质量”有关,故 可填“产量也不断增加”,和后文“但仍然供不应求”构成转折意味的复句。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画线句中“吃好喝好长得好”本来是用于形容人吃健康的食物喝健康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此处拟作“棉 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把棉花进行人物化处理,赋予棉花人类的行为状态和心理感知,让 原本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 (2)在句式表达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原本是自然学科的术语,表达缺乏生动活 泼。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原本无性格的棉花拟作有性格的人类,作者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读者眼前 就会出现棉花茁壮成长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使句式表达活泼,更加生动和形象。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 《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 《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 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 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时代已大有可为,我们当有所作为 吴彬丽 时光流逝,浪潮翻滚,我们来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 欣欣向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繁荣昌盛是发展的土壤,而即使是挑战,背 后也是机遇,就算是危机,当中也孕育着先机。此时此刻的我们,要立于时代潮流,必须有所作为。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发现其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了成长 和发展的土壤:无论是“五四”、“七—”—类的节日还是红色歌曲,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景仰的烈士、学 习的榜样,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这不仅是时代大有可为的生动表现,更是时代大有可为的根本。 正因为如此,身处这个大时代发展的我们,不能辜负这时代给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更应该 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融汇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我们看到,非典肆虐时,钟南山 让“重症患者都到我这里来”,而新冠未明时,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又火速驰往武汉﹔我们也看到袁隆平怀 揣着两个伟大的梦想,在水稻田里耕耘,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更是造福了全人类;我们还看到许 许多多的青年人深入到扶贫攻坚一线,“以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我们更看到,每一个你我,都在以 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些,都是身处可为的时代里的有所作为。 可为与有为,看似独立,实则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可为是有为的前提和条件,有为是可为的目 的和根本。没有可为的条件,虽然可能也会有“乱世出英雄”的情况,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生存已经 是难事,又何来发展?然而,如果没有有所作为之心,那么可为的条件也是徒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该作文命题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于体现立德树人 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综合性很强。材 料设置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 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 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首先,题目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 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 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 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 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 的接班人,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切入 点。 其次,材料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 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 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 融入。考生首先应该思考“可为”和“有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作为关系型的话题,它们以相对概念的 形式出现。结合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时代是“大有可为”的,而青年自当“有为”,由此,可以将话题 延伸到“个人”与“大我”之间的关联。更进一步,可以思考“历史”与“现在”的关系。材料的主题内 容先总述了在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血脉灵魂,之后分别列举节日、歌曲、作品、 烈士、榜样等为实例。这百年的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的“有为”底气,由 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 再次,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国家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有“可为” 的机遇、条件和环境。而对每个中国人来讲,我们又都应该“有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 量。总结来讲:如今的中国,我们“可为”;如今的中国人,应当“有为”。 【立意】 1.把握正确的方向,大有可为 2.带着担当与责任继续前行,不负众望。 3.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4.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勇于担当。 5.做可为之事,成有为青年。 6.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 7.握可为时代之脉,做有为青年 8.为所应为 激流勇进 9.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10.时代向前 吾辈向上 【素材】 【精彩片段】 1.青春正好,希望你们用担当来诠释青春的本色。担当是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志向,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抱负,是抗击疫情中“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担当 是社会责任,担当更是一种家国情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你站立的地方是 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从古至今,中国经历的磨难不消细数,但凡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都能 说出来;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历经时间赋予的种种考验,于灾难中涅槃重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有那些 有志青年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中国的未来。他们在当时黑暗的中国成为一点火光,渐渐的汇聚到一起,再燃 起周围的人的热血。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量,我们都要向上。 2.“我们的生命格局,若与国与民共振,才真正有了风骨与气象”,一中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如是说。的确 如此,作为身处大好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我们要勇担振兴民族的责任,少年力微仍系国,时代在向前, 吾辈应向上。孙中山先生曾说:“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 死。”先贤的教导犹在耳畔,我们要时刻牢记,祖国的发展需要吾辈之努力,祖国的航帆需要吾辈之护航, 只有敢于担当,才会绽放我们青年人的光彩。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 我们对“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祖国充满眷恋,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前程满怀信心。身处大好 时代,我辈青年当自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声明:如果本站提供的资源有问题或者不能下载,请点击页面底部的"联系我们";
本站提供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