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下载

2020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海南省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 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 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 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 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 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 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 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 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 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 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 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 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 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 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 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 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 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 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 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 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 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 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 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 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 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 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 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 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 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 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 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 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 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 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 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 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 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 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 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 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 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 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 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 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 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 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 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 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 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 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 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 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 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 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 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 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 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 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 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 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 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 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 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 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 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 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 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 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 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 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 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 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 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 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 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 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 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 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 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 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 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 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 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 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 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 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 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 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 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 “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 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 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 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 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 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 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 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 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 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 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 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 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 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 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节选自《明 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 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 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 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 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 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 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 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 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赠赵伯鱼(节选) ①韩驹②荆州早识高与黄 ,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③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 ④一朝悟罢正法眼 ,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 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 的诀要或精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和“ ”两句。 (2)杜甫《登岳阳楼》中“ ,”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 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 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 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 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 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 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 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 C.炉火纯青 B.老少皆宜 D.不一而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的国际风筝节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②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③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 ④作为经济学家来说,⑤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⑥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 口的数量,⑦预测房价的走势,⑧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⑨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 带来了隐患:⑩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⑪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5分) 2020年 6月 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以下 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 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 6.7亿吨,高于 2019 年的 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 2.1亿吨、1.3亿吨和 2.6亿吨。粮食种 植面积较 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 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 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 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海南省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 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 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 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 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 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 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 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 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 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 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 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 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 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 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 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 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 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 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 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 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 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 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 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 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 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 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 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 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 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 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 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 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 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 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 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 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 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 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 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 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 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 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 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 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 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 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 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 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 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 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 误。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4)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据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分析,准确选择即可。 (5)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解答】(1)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 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 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 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 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 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故选 D。 (2)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 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 一起”的看法,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 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文中从未提到日常生活人们对微生物和疾病的看 法。故选 C。 (3)B.“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 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 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可见,“我们死亡后”,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 们。C.“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它们身上的 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可见,遵循相同规律不一定就是 “同一种微生物”;D.“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 原文第四段只说“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 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并无“损害人体的健康”的 说法。故选 A。 (4)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根据“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 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 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可见,观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动 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是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 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 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 C.“‘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 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鼠疫、霍乱、 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 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 点。故选 B。 (5)“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呼应前文作 者引用威尔斯诗句“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同时通过“忘记”前 者,“听从”后者,巧妙地表达了我们“并不孤独”,而是携带着无数微生物的聚合体的 “包罗万象”的生物的观点; 引用诗句让文章显得颇有文采,同时能够更幽默地表达本文的观点,以“我辽阔博大,我包 罗万象”巧妙地点出“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的观点,让人更印象深刻。 答案: (1)D (2)C (3)A (4)B (5)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 聚合体;②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 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 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 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 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 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 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 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 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 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 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 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 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 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 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 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 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 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 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 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 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 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 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 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 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 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 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 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 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 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 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 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 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 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 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 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 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 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 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 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 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 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 “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 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 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 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 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 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分析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解答】(1)B.“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错误,从文 中来看,父亲态度谦和,与人下棋从来只下三盘,不“挂”东西,最后一盘还总是故意输给 他人,体现出一种棋艺高超又淡泊名利的君子风度,并没有“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 得志”之情。故选 B。 (2)B.“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错误,从后文来看,父亲并未下场 下棋,而是让“我”代下,因此选项表述错误,应该是与后文父亲再也不下棋了的决定形成 反差,烘托父亲淡泊的形象。故选 B。 (3)首先,“板凳”是一个与本文情景十分贴合的细节事物,父亲常常外出下棋,总是在 “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下,这些地方下棋,必须要自己带上板凳,因此“板 凳”是个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让文章显得更真实;其次,“我”为父亲背“板 凳”,也展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之情,“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我” 总是愿意跟着父亲去看他下棋,为他背板凳,这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更有“我” 对父亲棋艺精湛的仰慕,反映出我亦子亦徒的真实心理。再次,“我”背“板凳”的变化, 也反映出“我”与父亲之间关系的改变,如一开始,“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 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可见父亲一开始对 “我”的态度并不热切,只是顺其自然;“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是“我”指 出父亲“仕”下得不对,父亲教“我”用“仕”之后,父亲便让“我”替他背板凳,可见父 亲此时已经认可了“我”作为他弟子的身份,让“我”从事弟子侍奉老师的活儿。 (4)“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了棋,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 从文章整体来看,父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指不能让下棋变 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磋棋艺,体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 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终日在棋摊泡 着”,在经济上十分贫困,但父亲却从不因此贪图利益,不肯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 他的个人尊严,令人尊重;“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的钢笔是送 给“我”的,父亲代“我”做了决定,因此这番话也不只是对眼镜说,也是对“我”的提醒, “他有笔”提示“我”不要贪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示“我”也要恪守棋道,不可让纯 粹的棋艺追求沾染了世俗的污浊。 答案: (1)B (2)B (3)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 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 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 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4)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 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 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 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 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 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 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 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 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 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 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 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 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 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 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节选自《明 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 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 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 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 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 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 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 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 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 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 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 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 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 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5)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关键句子提取概括。 【解答】(1)A.句意: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 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 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 敛威风离开了。“海令为母寿”是“海县令为母亲祝寿”的意思,不可断,排除 CD.“然” 转折连词,放在句首,其前断,故选 A。 (2)A.“由各地州、府主持”错,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3)C.“致使海瑞被迫退休”错,原文“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海瑞屡次上疏请求 退休,(但皇帝都)以好言挽留,不准辞职。 (4)①素,一向;偷惰,偷安怠惰;以身,以自己的行动;矫之,加以纠正;偶陈,偶尔; 予之杖,对他杖责。译文: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 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②罢市,停业;白衣冠,穿戴白衣帽;酹,洒酒祭奠。译文: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 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5)从文中找关键句,“自知触忤当死”,他知道知道违背皇帝只有死路一条;“僮仆亦 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散尽家仆,没有打算活着回去。 答案: (1)A (2)A (3)C (4)①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 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②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5)①自知触怒皇帝将死;②抱定必死的决心。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 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 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①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②荆州早识高与黄 ,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③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 ④一朝悟罢正法眼 ,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 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 的诀要或精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 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要在理解相关诗句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诗人观 点。 【解答】(1)B.“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 劝诫的意思。 (2)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 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 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 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 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 答案: (1)B (2)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 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点评】诗词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寻找答题点;最 后精读相关句子,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词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词内容合 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 ”和“ ”两句。 (2)杜甫《登岳阳楼》中“ ,”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 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 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重点字:袍) (2)吴楚东南坼 (3)秦之所大欲 【点评】《登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重点字:坼、乾坤) 诸侯之所大患(重点字:诸、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 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 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 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 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 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 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喜闻乐见 C.炉火纯青 B.老少皆宜 D.不一而足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 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的国际风筝节 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分析】(1)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 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以选填衔接句的方式出现,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 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此题考核比喻的修辞,要找出本体和喻体。 【解答】(1)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老少皆宜:老人和儿童都适宜, 喻指适用的范围非常广。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 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前面的“不断”表示不停在发展,而后面的“炉火 纯青”已经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所以搭配不当。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 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2)B.“自 1984年开始”是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放在句首,排除 CD.根据“吸引着大 批中外风筝专家”可知,此句应是“吸引着”的主语,所以只能是名词性的短语,故选“迄 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3)“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 性”,“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 声音”比作“空中交响乐”,它们的相似性在于,“百哨”与“交响”,而且都很优美。 答案: (1)C (2)B (3)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 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 二者相似。 【点评】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 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 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凝聚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②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③并努力用灯光点亮城市的夜晚。 ④作为经济学家来说,⑤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秘密,⑥可以据此估算城市人 口的数量,⑦预测房价的走势,⑧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⑨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 带来了隐患:⑩城市的灯光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⑪还会破坏动植物乃至人类的生物节律。 【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 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 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②搭配不当,“人类形成了现代城市”中动宾搭配不当,修改为“人类创造了现代 城市”; ④句式杂糅,“作为经济学家来说”两句式杂糅,修改为“对经济学家来说”或者“经济学 家认为”; ⑧搭配不当,“进而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前文“预测房价的走势”语意不符,“反 映……程度”搭配不当,修改为“进而推断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 ⑨搭配不当,“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带来了隐患”中“背后却带来了隐患”不能搭配,修 改为“然而这样的繁荣却带来了隐患”或者“然而这样的繁荣背后却存在着隐患”。 【点评】句式杂糅的的类型: ①两个句式的杂糅 例如: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 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句子中“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 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②两个句子的粘连 例如: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 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 “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 结构混乱,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 个字。(5分) 2020年 6月 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以下 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基于统计数据, 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 6.7亿吨,高于 2019 年的 6.6亿吨。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 2.1亿吨、1.3亿吨和 2.6亿吨。粮食种 植面积较 2019年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把握文段语意,抓住关键词,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解答】本新闻可分两层。一是“2020年 6月 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 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以下简称《报告》)”,可概括为“时间+对象+事件”的形式, 即“2020年 6月 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余下的是 第二层,讲述的是《报告》的内容,主要信息是“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将达到 6.7亿吨”。 压缩成不超过 55个字即可。 答案: 2020年 6月 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2020》,预计今年全国粮 食产量将达到 6.7亿吨。 【点评】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有: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 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 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 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 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 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 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命题方式:半命题+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材料作文应 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 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过程:今年的作文创新主要体现在题材方面,它要求写一篇主持词。学生也许在演讲、 辩论这些方面的经历比较多,而当主持人的经历比较少。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有代 入感,要想着如何去当好这个主持人,结合平时自身的经历。 另外,这次的作文材料,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它去写平时训练比较多的议论文,也可以去写 记叙文、散文等。重点是如何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方面就可以讲故事,通过抒情性比较 强的文体去写,本次作文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还是挺大的。 今年作文最重要的,还是要体现出情境感、对话感。在写主持词的时候,对格式的要求首先 一定要做到位,开头面向观众问好,接着还要考虑怎么去体现对话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 份,注意与观众互动,对话。今年的作文题注重情境,对考生而言也不陌生,这也是近两年 来高考作文题的一个方向,大部分考生容易把握。 “走近”是写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本文写作的重点,可以通过详细描写自己的经历、体验、 见闻,达到使自己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的情感变化,以期唤醒考生对于地名承载的历史、文 化的记忆。 【解答】带你走近北京各位观众: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本期节目由我来给大家主持,请允许我“带 你走近北京”,领略北京的风光与文化。 带你走进北京,先得问哪里是北京?地理学家会告诉你东经 116°北纬 40°就是北京。历史 学家会告诉你燕、蓟、渔阳、金中都、元大都就是北京。胡同里的老大爷会告诉你姚广孝建 的三头六臂哪吒城就是北京。而写字楼里的白领会说只有每天晚上的 1.5m2 才是北京。   究竟哪里是北京?   就在这个白领上班的写字楼后面,我静静地伫立着。耳畔传来的是各种财务班表销售业 绩,其中还间或着一两句对旁边立交桥的咒骂。我的背后就是车水马龙的二环路,我的面前 却是一条静静的小街。旁边的路牌上写着“高粱桥”。有谁知道这个看似是纪念农作物丰收 的地名,却是在纪念一个少年英雄?   高亮,一个只存在于野史与传说当中的人物。传说当年军师姚广孝建起了三头六臂哪吒 城,惹怒了北京当地的龙王。龙王负气出走并带走了北京的水源。满朝文武只有高亮一人主 动请缨前去夺水。幸运的是他追上了龙王夺回了水源,不幸的是他却被大水淹没,尸骨无存。 相传他夺回来的大部分是苦水,可京城人民依旧感谢他夺回来了救命水,不仅将他牺牲的地 方取名“高亮桥”,还把他夺回来的甜水井供奉在了他出城赶水的起点。只可惜“高亮桥” 已经被改成了“高粱桥”。 就这样,高亮赶水的故事在一代代的北京人中口耳相传。我宁愿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一个 翩翩少年为人民谋福祉,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他的英灵沉睡在这里,才使得我们有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似乎只有这样我们的纪念才更有意义。 每段故事都有着与之相配的美食味道。那么这种井水的甜香背后蕴藏着的就是高亮赶水的悲 壮;而高末的幽香背后蕴藏的就是文天祥为国捐躯的刚强。就像炒肝的酱香会让我想起奶奶 讲的铸钟娘娘;豆汁的酸香会让我想起爸爸讲的袁崇焕;奶酪的酒香会让我想起妈妈讲的教 子胡同里王氏教子;而豌豆黄的甜香会让我想起姥姥讲的团城上君臣斗智。   我们能看见不远处工地的围栏上写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要我说 北京精神又何止这些?每个在这片土地上逝去的英灵都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他们的精神,同时 这片土地也将这些精神毫无保留的教给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一辈辈北京人。   北京有句俗话“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在我看来传的就是这一个个英灵留下的丰 厚的北京精神。再简单点说,传的是一种特有的性格,这种性格会让每个北京人踩着脚下的 土地,一拍胸脯,横打鼻梁:   这里是北京! 【点评】例文开篇就“哪里是北京”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地理位置上的,历史意 义上的,不同阶层认识上的。然后追问“究竟哪里是北京”,作者从自己的视角,按照行踪 线索,带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历史与文化:高粱桥、府学胡同、灯市口等等。最后,指出北 京的文化意义:英灵留下的丰厚的精神。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