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2011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11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3 分)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归根结底 B.察言观色 C.孺子可教 D.运筹帷幄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醍醐灌顶 相形见拙 沧海桑田 胜卷在握 随遇而安 美轮美奂 铩羽而归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 正误. 【解答】A.正确。 B.卷﹣券; C.拙﹣绌, D.咳﹣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 151.兴高彩烈(采) 152.张灯结采(彩) 155.苍海桑田(沧) 156.沧茫大海(苍) 159.测隐之心(恻) 160.成出不穷(层) 163.插科打浑(诨) 166.陈词烂调(滥) 169.惩一禁百(儆) 170.吃里爬外(扒) 172.冲耳不闻(充) 153.惨绝人圜(寰) 154.灿然一 笑(粲) 157.藏诟纳污(垢) 158.草官人命(菅) 161.层见迭 出(叠) 162.层峦叠障(嶂) 165.陈陈相应(因) 后(毖) 164.蝉连冠军(联) 167.自学成才(材) 168.惩前毙 171.斥之以鼻(嗤) 173.首当其充(冲) 174.忧心冲冲(忡) 175.山峦重 迭(叠) 176.重整旗鼓(振) 177.一愁莫展(筹) 178.出类拔粹(萃) 179.出奇不意(其) 180.出奇致胜(制) 181.出人投地(头) 182.除旧补 185.传颂一时(诵) 188.粗枝大意(叶) 189.粗制烂 新(布) 183.处心集虑(积) 184.穿流不息(川) 186.吹毛求刺(疵) 187.从常计议(长) 造(滥) 190.措火积薪(厝) 191.错手不及(措) 192.大才小用(材) 193.大放獗词(厥) 194.大声急呼(疾) 195.大廷广众(庭) 196.虎视耽 耽(眈) 197.当人不让(仁) 198.倒打一把(耙) 199.得不尝失(偿) 200.得垄望蜀(陇) 2.(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 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 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 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纪念建党 90 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 7 月 1 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 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 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 病因. 【解答】A.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在句首加上“只有”,“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 移动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面; B.表述正确; C.句式杂糅“主要靠的是…”和“靠…取得的”; D.表意不明,有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 “其他的学校领导”。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 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 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3.(4 分)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 15 个字。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 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 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 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 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 【考点】85:提炼语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属于特定信息提取型中的定向概括题.这类题型答题的一般步骤为: 1、根据要求从材料中辨别并筛选出有效信息; 2、根据题目字数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概括整合筛选出信息. 【解答】首先明确答题指向,这个语段的结论是“我国大陆海区发生发生地震海啸的可 能性较小.”从“因此”一词可以知,前面是推导其原因.从三个角度进行: ①从地形上:我国大陆海区地形平缓,水深较浅; ②从地质构造上; ③从历史数据看: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 参考答案 地形水深、地质构造、相关资料 【点评】此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答题时要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指向,认真筛选有效 信息,整合答案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词语,表达上不能出现语病. 4.(5 分)为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 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 超过 25 个字的按语。 (1)姓名: 夏瑜 作品名: 《药》  (2)按语: 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此题的难点在于对“按语”的理解上,按语 是报纸编辑对发表文章所加的简要批注和说明.按语有评论性、说明性、解释性三种, 其中评论性按语是最主要的,它的特点是片言居要,褒贬鲜明.因为“按语”是学生很 难接触到的词语,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多作指导. 【解答】(1)夏瑜、《药》 (2)按语:回首辛亥,让我们恭敬地拿起坟前的白花,敬献于烈士的墓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 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 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 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 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 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 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 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 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 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 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 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 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 而不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易:更换。 戟:约束。 B.以公少年易之 C.甲不能戟士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 蠲:免除。 其役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D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 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 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 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 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 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②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 (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③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 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军士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 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 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从分析人物特点的角度筛选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4)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 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 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 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1)易,轻视,看不起. (2)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3)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4)本题考点:文言文翻译.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 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第一句重 点词语是“淫”(过多,滥)、“区”(处,所)、“勒”(勒令).第二句重点词语是“前行” (队伍的前列)、“持满”( 拉满弓)、“发”(发射).第三句重点词语是“贷”(宽免)、 “流”(流放)、“使令”(使唤,命令),“以”(用). 答案: (1)B (2)D (3)C (4)①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②(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 ③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军士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 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 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后 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 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 诫他,宽免了他.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县学学 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 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 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 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 开这里.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百姓依靠 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 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 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 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 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 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 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 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 “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 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 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 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 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的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筛选 信息;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 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 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6.(10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词的鉴赏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具 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找对三个角度. (2)对应景物分析情感 (3)思路题,首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解答】(1)“无敌”通过比较才知道无敌,所以应是从地位的角度,说明无人能比;“飘 然”是指洒脱,“思”应指思想情趣;“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中提到两个特点“清 新、俊逸”是从诗歌风格角度说的.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一句写景,所以应从情与景的关系考虑; (3)这是一道思路题,答题模式是:先讲了什么,然后什么,最后什么.紧扣题目“忆 李白”,首联颔联“白也…”所以,先手是立足于诗,忆李白;颈联由诗及人,表达对人 的怀念;尾联“何时一樽酒”渴望相见,“重与细论文”切磋诗艺. 参考答案: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 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 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 切磋诗艺作结.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俗话说得好,“笔落惊 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 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 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 鉴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 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 746 年(天 宝五年)或 747 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开 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 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 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 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 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 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 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 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 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 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 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 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 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 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 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 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 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 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 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 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 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 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 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 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 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 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 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点评】诗歌鉴赏题的复习要抓住考点,“形象、语言、情感手法.”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7.(8 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 惟此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 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 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有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 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泠然善也 (重点字:泠) (2)乘骐骥以驰骋兮 (重点字:骐骥、驰骋、兮) (3)星汉灿烂 (重点字:星汉) (重点字:俨然) (4)屋舍俨然 (5)可以知兴替 (6)去来江口守空船 (7)佛狸祠下 (重点字:佛狸、祠) (8)惟此独立之精神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 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 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8.(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 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 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 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 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 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 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 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 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 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 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 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 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 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 蒋 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 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 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 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 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 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 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 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 “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 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 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 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 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 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 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文中第③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 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考点】41:小说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小说阅读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阅读步骤: 1、标序号 2、抓文脉(按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3、边读边划关键词,适当点 评(尤其是有关人物的) 解题步骤: 1、审题干;2、定考点;3、根据模式酝酿;4、准确答题,力求准、全、通. 【解答】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旨.问答的内容是志愿者的条件﹣﹣爱国、英 语,照应上文“这是你的战争”、征调的内容,引出下文﹣﹣工学院、中文系、生物系学 生的不同表现.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涵.人物的情感世界都是通过细节表达出来,在这里,学生 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又与老师的态度不谋而合,这当然是一种由衷的喜悦,当然 表现在人物的动作中. 提示:对学生爱国无法表达的赞赏、对学生的爱护、自己的激动的心情、自己爱国的心 情. (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提示:分别从形象和对话情景上 进行分析即可.形象:以学术为名逃避战争的懦夫;为了爱国战争宁愿心爱的学术的爱 国青年.情景:动作描写、景物描写. (4)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提示:①点明时间,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氛围;② 暗示情节的发展;③衬托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 与第④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与第⑤节 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作对比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与第⑥节萧子蔚老师对征 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2)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成为 湿布的手帕顶在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 并且由衷地高兴. (3)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与不在应征之 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志愿应征的澹台玮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 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 对话情境:孟弗之对蒋姓学生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师生关系很 不融洽;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师生相互 尊重,师生关系很和谐.对比也很鲜明. (4)深刻寓意: 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表现人物的作用 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 ②肖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失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 此间的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了坚贞人格. 【点评】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 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 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 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 示.比如某道题配给 2 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 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 句稍作压缩)作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9.(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捧与挖 鲁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 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 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凌厉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 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 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 八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 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 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 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 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 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 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 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 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攻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 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 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道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 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严防 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 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 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 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 (3)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 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 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解答】(1)第一步:明确考点.本题考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 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 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第二步:分析层次.本文一共 9 段,分三个层次,1〜3 段为一层,4〜8 段为一层,第 9 段为一层. 第三步:概括层意.1〜3 段引出论题:人们对待“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的 两种做法“压“和“捧“,并分析“捧“的各种动机.4〜8 段用例证法具,分析“捧“之 危害.第 9 段解决问题,提出正确的做法:“’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第四步:根据层意理清思路. (2)本题考査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要回 答此题,必须首先找出举例论证“捧“的危害的段落,即第 5、6、7 段,然后再仔细分 析三个段落所论述的“捧“的危害,进而分析其递进关系.第 5 段论述“捧“会使贪官 更加贪婪,第 6 段论述“捧“会使原本不贪的官员变成贪官,第 7 段论述“捧“会使“大 家吃苦“,造成毁灭性的恶果.由此可以看出,三个例证论述的“捧“的危害范围一个 比一个广,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3)为了论点的需要,议论文中经常运用一定的论证方法,不同的论证方法具有不同的 作用,5、6 两段分别举了两个例子,所以是举例论证,这两个例子说明了“捧“的危 害. (4)本题表面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实质上是考査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 析能力.要了解“挖“的深意,必须把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去把握,在第 7 自然段中“挖 “用的是它的本意,是挖掘(河底)的意思,在第 9 自然段中作者就赋予它新的含义, 这里的“挖“已经是与“捧“相对的一种对待“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的做 法,是一种“自求多福“之道,“劳力之量“与“捧“差不多,且仍不被“惰性太多的人 们“采用.据此“挖“在文中的深意就不难答出. 答案: (1)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 “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2)后果:①助长贪欲,人们反受其害;②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③恶性循环, 造成毁灭性后果.递进关系:揭示“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3)事例:第 5 段引用了属员集资铸金老鼠做贺礼送知县,却引发知县索要金牛的事例; 第 6 段引用了绅士以至庶民“捧“都督使其变得忘其所以像老官僚一样的事例.作用: 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 (4)①“挖“是“自求多福“之道;②“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③ 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 【点评】思路是文章的材料和段落的组织安排方法,分析文章思路,要分析清楚文章观 点与材料、材料与材料、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文章内容,要分析出文章的部分 和整体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对文章的部分与整体做到全面把握.具体回答该问题,先整 体阅读文本,概括各层层意,把握文本思路; 七、作文(70 分) 10.(70 分)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 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考点】92:话题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提示题目已经限定好了,(1)平凡不等于平庸;(2)不平庸要求有原则,有鉴 识,有坚守;(3)不平庸就要创造、发展、上进.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针对以上七 方面中的一方面或者是几方面联系“平庸”写即可. 要想作文出彩,多在用例上下功夫,写昂山素季、写费马、写韩寒…都可以,倘若人云 亦云,仍旧沿用作文常用古人素材,必定难逃平庸. 【解答】 拒绝平庸我以为生活就像沙丁鱼罐头,平淡无奇,无滋无味.我以为自己被颓废吞吐噬,在条条框框中受他人目光审度.仿佛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琥珀, 而我只是里面那只平庸的虫子.   高三的生活太过单调,机械式地重复,毫无波澜.走在街口,姑且称之为流浪,我认定了自己的平庸,也从未渴望转机.远处,一串飘然 而至的音符牵引了我的思路.   耀眼的白炽灯在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光圈,一群时尚女正在灯光下舞臂、踢腿、扭胯、 摆臀.阳光照射过的地方似乎还残留着余温.动人的音符在迷人的夜色中似有形的烟雾 弥漫着、氤氰着.女人们脸上绚丽的微笑,享受的目光,都是我久违的表情.她们心情 摇摆着,影子似乎也随着主人心情摆.动感的音乐伴着舞动的身 姿,成了夜色中最迷人 的风景,散发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活力.   她们就这样跳啊舞啊,旁边围了不少人,有议论的有指点的,似乎只有我是被吸引过去, 驻足围观的.   我似乎被感染了,有争议的不是她们,而是那些假装指点的平庸之辈,你们是否有如此 胆量,如此激情.  大灯泡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灯光下,音乐下,影子交错、重 叠、分离,拉长又缩短.她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说评.此刻,她们是火焰,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她们是调味,充实着生命的滋味,她们展现生命的活力,追求自己的完美,不甘平庸地 匆匆走过,却将生命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展现给这样的夜.   她们的脸上沁出汗水,眸子里泻下的却是不尽的喜悦.生命给的单调平庸,她们可以拒 绝,因此铸就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夜.   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平庸,我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以别人的标准框定自己,我从未 想过突破,从未想过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平庸是生命给的,但我们可以拒绝,没有谁注定平庸.正如此刻的女人们,拒绝平庸只 是那简单的起舞.我明白了,给自己一个微笑,光芒下一个华丽的转身,即可拒绝平 庸. 【点评】范文点评:这是一篇在夹叙夹议中抒写真切感情的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幅夜色 下时尚女心情展现动感舞姿的优美画面,盛赞她们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不甘平庸 地充实着生活,追求着完美.命题,用灵魂的舞姿和哲思的感悟来破解,是这篇佳作给 中学生的启迪. 附加题:一、(10 分) 11.(10 分)(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 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 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2)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 (3)何谓“春秋笔法”?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 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文言断句题首先要分析句子结构,然后正确停顿,在停顿处断句,注意词语和 句子的完整,不可把词语断碎、句子读破. (2)比较不同.先翻译出两个人的观点,然后比较不不同. (3)词语解释,要抓住文中关键信息. 【解答】答案: (1)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 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 (2)班固认为是“天年早终”,即虽然死得早,但属自然死亡.欧阳修认为是“失志忧 伤而横夭”,即无法实现大志,抑郁忧伤而早逝. (3)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用笔曲直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 笔法”. 参考翻译: 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这篇赋司马迁把它附于屈平列传之后, 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抨汉文帝疏远贤才,痛 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年纪 轻轻地早夭,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班固真是善于写史啊,他用春秋笔法,但褒贬人物 却不及春秋的万分之一. 【点评】此考题的考点有一下几个:1、断句;2、分析比较;3、解释名词.平时的学习 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阅读古文时要正确停顿,要多读多思.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12.(5 分)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B、E  A.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也因为曹操疑心重,而 蔡、张二人原本不是自己的部下。 B.《家》中觉民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一星期后,觉新给他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信”,劝 他为了一家的安宁,就不要回家了。 C.《边城》中老船夫说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 这个唱歌的人其实就是二老傩送。 D.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 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夺权的罪行。 E.老葛朗台一看到查理留给欧也妮的梳妆匣,就掏出刀子想撬下一块金板,直到女儿拿 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手。 【考点】61:名著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演义》《家》《边城》《哈姆雷特》《欧也妮•葛朗台》五篇名著 的有关情节.答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与原文的对比,细致分析有关故事情节和人 物性格特点. 【解答】A.表述正确 B.张冠李戴,觉新的恳切信是写给觉慧的.在小说的最后,觉新在痛苦和不安中终于清 醒过来,意识到“我们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让他们看看,在这个家庭中并 不是人人都象我一样顺从的“,支持觉慧逃出了高家,发生了思想上的转变. C.表述正确 D.表述正确 E.以偏概全,原文:“您已经把母亲逼成这样,还要杀了您的女儿.那好吧,今天,大 家都甭活了!”葛朗台太太突然重重地倒在床上,她吓昏过去了.葛朗台才放弃动金匣 子.女儿以死护匣子后,母亲的状况也影响了葛朗台. 故选 B、E 【点评】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 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 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 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 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 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13.(10 分)简答题: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 【考点】61:名著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楼梦》《雷雨》名著的有关情节.答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做好 与原文的对比,细致分析有关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解答】(1)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 感.空云似桂如兰﹣﹣“似桂如兰”,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 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小说中改“骤”为“昼”)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 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堪羡﹣﹣值得羡慕.在这里 带有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作 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 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 (2)审题时要注意:①“人生悲苦”不是“人生经历”;②注意答题顺序,应该按照事 件的时间顺序来叙述. 参考答案: (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 (2)①年轻时被周朴园遗弃,以致投河.②嫁给鲁贵,遇人不淑.③重逢周朴园时遭 到误解和训斥.④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⑤无法对儿女诉说苦情.⑥接连面对儿女的突 然死亡. 【点评】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 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 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 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 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 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14.(15 分)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 泛深入的探讨。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 励人们既要焕发自己的创造力,也要吸纳前人的思想。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 放。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科学上的许多原 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孕育产生的。萧伯纳说得好:两个人交 换苹果,美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 种思想。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科研工 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 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偏重于应用性研究,对基础理论的 探索重视不够;企业重技术手段的模仿应用,轻自主创新研发;科研机构追求论文论著 的发表数量,轻问题本身的探究……这些事实,都说明我国科学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亟 须改善,原创文化研究亟待加强。 (1)材料中提出的“原创文化”有哪些特点?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所引费孝通的话的理解。 (3)你认为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哪些? 【考点】71:材料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绝大部分的阅读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答案基本上都能从选段中直接和间接 找到依据甚至是原本答案,尤其是那些在题目中就带有选文词句用双引号的方式告诉你 的题目,更是要将这个词语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边可以找到相应 的答案,因此强化文本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 应的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理解它们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1)分析材料层次,概括内容要点,能力层级 C.解答时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 础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几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 序地写下来的. 解答本题,主要要抓住概括性语句:“它旨在追求卓越”,“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 开放”,“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 (2)理解分析语句含义,能力层级 C 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 引用句要印证的是“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各美其美”是指发挥个人自 己的优点和长处,“美人之美”是指要看到并赞赏吸收别人的有点和长处,“美美与共” 指优点长处的融合,“天下大同”指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原创性成果,促进 全人类科学大发展. (3)探究原因,能力层级 F.解答时准确把握材料中心,要立足材料内容 ,结合自己 的理解进行探究. 解答本题,要围绕“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偏重于应用性研究,对基础理论的探索重视不 够;企业重技术手段的模仿应用,轻自主创新研发;科研机构追求论文论著的发表数量, 轻问题本身的探究…这些事实”深入思考,准确表述. 参考答案: (1)(4 分) ①追求卓越;②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③维护学术自由. (2)(5 分) 每个人(每种文明)都应该焕发自己的创造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每个人(每种文明)都要善于和别人(别种文明)交流思想,吸纳别人(别种文明)的 优点和长处. 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原创性成果,促进全人类科学大发展. (3)(6 分) ①传统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②近代以来偏于模仿的思维惯性的影响. ③急功近利思想的广为传播.④知识产权保护不够.⑤原创文化研究严重不足. 【点评】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 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 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 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 如某道题配给 2 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 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 压缩)作答.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