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四川省内江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8日






四川内江生物 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观察颜色较浅且未经染色的标本应适当调暗视野 观察体积较大的细胞,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 B. C. D. 欲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答案】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详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A 正确。 B.较浅且未经染色的标本透明度很高,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便于观察,B 正确。 C.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 错误。 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 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D 正确。 【点睛】此题着重考查实验中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显微镜的相关操作技能。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衣藻和变形虫都具有细胞壁 B.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D. 动物细胞和大多数植物细胞,细胞核的外面都有核膜包被 A【答案】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 膜、细胞质、 细胞核。 【详解】A.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衣藻属于藻类植物, 具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 错误。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让废物排出,不让细胞内有用的物 质流出和细胞外的废物进入,B 正确。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与能量的转换有关,C 正确。 D.动物细胞和大多数植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外面都有核膜包被,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有明显 的界限,D 正确。 故选 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图为膝跳反射和膝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膝关节由①、②、⑥构成 B. 膝关节的牢固性只与关节面外的结构①有关 C. 图中②内的滑液和④均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 D. 当小腿弹起时,图中 A 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B【答案】 【解析】 【分析】 图中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③关节头,④关节软骨,⑤关节窝,⑥关节面。 【详解】A.膝关节由①关节囊、②关节窝、⑥关节面构成,正确。 B.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错误。 C.②关节腔里面有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⑥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表面覆盖④关节软骨, 可减小运动时的摩擦,正确。 D.当小腿弹起时,属于伸肘,图中 A 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正确。 故选 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学生识图。 4. 图为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局部),让人无限遐想。下列关于青蛙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B. 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成蛙三个阶段 C.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成体可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生活 D. 在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抱对,有利于完成体外受精 B【答案】 【解析】 【分析】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 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ABC.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体(蝌蚪)→幼蛙→成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 体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 别,属于变态发育,AC 正确,B 错误。 D.在繁殖季节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有利于完成体外受精,D 正确。 故选 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 5. 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始的生命形式最可能类似于现在的真菌 B. 农民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C. 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D. 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 A【答案】 【解析】 【分析】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 (2)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 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 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 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详解】A.38 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 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 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 35 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A 错误。 B.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 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 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 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 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 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B 正确。 C.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 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 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 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 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 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 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C 正确。 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 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 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 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 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 5 种氨 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 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 正确。 故选 A。 【点睛】理解掌握生命起源的条件,生命起源的过程,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 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③是胰腺,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 ④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C. 蛋白质在②中初步消化,在⑤中最终消化成氨基酸 D. 脂肪在⑤中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B【答案】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食道,②是胃、③胰腺、④肝脏、⑤小肠、 ⑥大肠。 【详解】A.③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A 正确。 B.④是肝脏,它能分泌的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B 错误。 C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 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 消化从小肠开始,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将脂肪乳化,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 小肠吸收,CD 正确。 【点睛】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7.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的A. 动脉中 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 B. 在肺循环中,运输动脉血的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弹性小 C.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 D. 长期酗酒或吸烟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 A【答案】 【解析】 【分析】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 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如下图: 【详解】A.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而不位于动脉中,故 A 错误。 B.在肺循环中,肺静脉运输动脉血,肺静脉的管壁较薄、管腔较大,弹性小,故 B 正确。 C.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功能。因此,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故 C 正确。 D.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酒中含有酒精(乙醇),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 因此,长期酗酒或吸烟都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导致心血管疾病,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 8. 婴儿的诞生与图生殖系统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生殖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③ B. 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②中 C.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D. 在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经胎盘从母体获得 B【答案】 【解析】 【分析】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A 错误。 B.男性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 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细胞分裂,所以受精卵的形成和开始分裂都发生在②输卵管,B 正 确。 C.精子与卵细胞在[②]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C 错误。 D. 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物质,等胚胎植入到子宫内壁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 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D 错误。 故选 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女性的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营养。 9.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B. 大肠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的C. 酸奶和泡菜 制作都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D. 家庭制作米酒时,在将容器和糯米高温杀菌后,立即加入醇母菌发酵 D【答案】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结合它们的结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 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生殖方式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B 正确。 C.制酸奶和泡菜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 正确。 D.家庭制作米酒时,在将容器和糯米高温杀菌后,需要冷却到 30℃时才能加入醇母菌发酵,以防温度过 高会杀死酵母菌,D 错误。 【点睛】熟练把握基础知识灵活解答。 10. 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④组成肾单位 B. 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 C. c 中出现葡萄糖定是由于肾小管病变引起的 D. 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各种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 C【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据此回答问题。 由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详解】A.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⑤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 肾小囊组成,错误。 B.在肾小球处对血液起到了滤过作用,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不变,错误。 C.肾小管病变,导致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不能把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导致 c 尿 液中出现葡萄糖,正确。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尽管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尿液,但由肾小管壁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仍存在于血液 中。因此,流出肾脏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错误。 【点睛】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 下列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B. 预防接种和对环境消毒均是保护易感人群 C. 消灭蚊虫和不随地吐痰均是切断传播途径 D. 病死的动物要深埋和及时隔离传染病人均是控制传染源 B【答案】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 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流行性等特点,A 正确。 B.预防接种是提高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对环境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B 错 误。 C.蚊虫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痰里面会带有病原体,属于传播途径。消灭蚊虫和不随地吐痰均是 切断传播途径,C 正确。 D.病死的动物和传染病人都会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病死的动物要深埋和及时隔离传染病人均是控 制传染源,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注意根据具体措施进行区别。 12. 图为生物体的某些结构示意图。下列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所示结构能增大小肠内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B. 图乙所示结构,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 图丙中伸长区细胞体积最大,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D. 图丁细胞树突数量较多,轴突较长,有利于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C【答案】 【解析】 【分析】 (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 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 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与 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2)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 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详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突起叫小 肠绒毛,这样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吸收,正确。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C.成熟区表面有大量的根毛,内部出现了导管,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错误。 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传 导神经冲动,并能把冲动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要基础扎实就能灵活答题。 13. 月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某生 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第 1 组 100 粒 第 2 组 100 粒 第 3 组 100 粒 第 4 组 100 粒 种子数 量不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 不与湿沙混合4℃冷藏 与湿沙混合4℃冷藏 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 预处理 60 天 常温 0% 60 天 常温 19% 60 天 常温 42% 60 天 常温 0% 培育 萌发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比较第 1、2 组实验结果,说明 4℃冷藏条件下能够打破种子休眠 B. 比较第 2、3 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湿沙能促进打破种子休眠 C. 比较第 1、4 组实验结果,说明常温条件下仅增加湿度无法打破种子休眠 D. 比较以上 4 组实验结果,说明低温和湿度同时存在时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D【答案】 【解析】 【分析】 (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 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 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详解】A.比较第 1、2 组实验结果,第 1 组实验种子均未萌发,第 2 组种子萌发率是 19%,两者唯一的 变量是温度,说明 4℃的温度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A 正确。 B.比较 2、3 组两组实验结果,唯一的变量是湿沙,有湿沙的萌发率比没有湿沙的要高,说明在低温条件 下,湿沙能促进打破种子休眠,B 正确。 C.比较 1、4 组两组实验结果,唯一变量是湿沙,但两组种子萌发率都是 0%,说明常温条件下仅增加湿度 无法打破种子休眠,C 正确。 D.比较以上 4 组实验结果,说明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D 错误。 【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4. 图为玉米的一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玉米依靠风力完成异花传粉 B.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图(二)中的 I 和 II 融合,完成双受精 C. 图(三)中的 1 由图(二)中的 III 发育而成 D. 图(一)中的 A 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成 C【答案】 【解析】 【分析】 图中 I 卵细胞、II 中央细胞、III 子房壁;1 种皮、2 胚乳、3 子叶、4 胚芽、5 胚轴、6 胚根、7 胚。 【详解】A.玉米的花没有艳丽的色彩和芳香的气味,需借助风力进行传粉,其传粉方式异花传粉,正确。 B.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图(二)中的 I 卵细胞和 II 中央细胞融合,完成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 有的现象,正确。 C.图(三)中的 1 种皮由图(二)中的珠被发育而成,错误。 D.胚是种子中的主要部分,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幼小植物体的茎和叶是由种子的胚芽发育来的, 图(一)中的 A 叶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成,正确。 【点睛】牢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使用价值 C.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答案】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 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 正确。 B.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 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 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 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B 错误。 C.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 正确。 D.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其主 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 16. 甲、乙图分别表示人体肺部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I、II 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 乙图模拟甲图 I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C. a、b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其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D. 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动脉运回心脏 D【答案】 【解析】 【分析】 (1)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 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 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 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 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乙膈肌收缩,膈 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 的(3)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 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 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A. 过程 I、II 表示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故 A 正确。 B. 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 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图中乙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乙图模拟甲图 I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 B 正确。 C. a、b 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 a 表示二氧化碳,气体 b 表示氧气,故 C 正确。 D.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 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 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运回心 脏,故 D 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二、简答题 17. 图甲是某新型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是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该生态系统周边进行野外调查后绘制 的部分食物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农作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____________,这些物质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的作用后,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实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甲,该生态农业实现了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 率,有效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乙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 的(4)图乙中,鹰占____________个营养级,其中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生物是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鹰、蛇 【答案】 【解析】 【分析】 有机物 物质循环 能量多级利用 分解者 3(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 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 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图甲中,农 作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实现 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该生态农业的目的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 率,使能量持久、高效地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因此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消费者,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 所以尚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4)图中农作物→鼠→蛇→鹰食物链中鹰属于第三营养级,农作物→食草籽鸟→蛇→鹰,农作物→鼠→蛇 →鹰,农作物→蚱蜢→食虫鸟→鹰,鹰属于第四营养级,农作物→蚱蜢→青蛙→蛇→鹰,农作物→蚱蜢→ 食虫鸟→蛇→鹰, 鹰属于第五营养级,所以图乙中,鹰占 三个营养级,鹰以蛇为食,同时鹰蛇又都以食虫 鸟为食,二者属于捕食和竞争关系。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18. 图是人体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数字表示相应的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手指受到针刺后,手会迅速缩回,请写出该反射弧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医生对①~⑤ 某处受损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刺激②处,手臂迅速缩回,该过程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 射,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注射疫苗时,当针刺手臂时会感觉疼痛,痛觉产生于图中__________(填数字)处,该同学 再次接种疫苗时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过程的感受器位于图中__________(填数字)处。下列与 此反射类型不同的是___________。 A.红灯停,绿灯行 B.婴儿刚出生就会吮吸吃奶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司机见到“前方修路,请绕行”标识时,注意观察后掉头绕行 (3)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用实验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甲处理 食物 正常饲喂 表现 不摘除甲状腺 摘除甲状腺 摘除甲状腺 正常 食欲减退,精神萎靡,行动退缓 正常 乙正常饲喂 丙食物中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 丁不摘除甲状腺 食物中添加适量甲状腺激素 食欲旺盛,体重减轻,精神焦躁 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____(多选)。 A.促进新陈代谢 B.促进生长发育 D.促进小鼠提前发育成熟 (2).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 (3). (4). (5). (6). B【答案】 (7). ⑤→④→③→②→① 不属于 反射弧不完整 ⑧⑤C【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反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 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 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积 累或学习而形成一定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作用。 【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人体手指受到针刺后,手会迅速缩回,该反射弧为:⑤ 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反射,缺少任何一 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医生对①~⑤某处受损的患者进行检查时,刺激②处,手臂迅速缩回, 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原因是反射弧不完整。 (2)当某同学在注射疫苗时,当针刺手臂时会感觉疼痛,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再 次接种疫苗时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第一次被刺的基础上,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此反射是在后 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因此,某同学在注射疫苗时,当针刺手臂时会感觉疼痛,痛 觉产生于图中⑧大脑皮层处,该同学再次接种疫苗时见到针会有意识地躲避,此反射过程的感受器位于图 中⑤处。“A 红灯停,绿灯行; C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 后改变行走路线”都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婴儿刚出生就会吮吸吃奶”是 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CD都属于条件反射,B属于非条件反射,故选 B。 (3) 根据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选 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类型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普通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科研人员在保证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对普 通小麦的播种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的种植方法。从光合作用原理分析,“通其 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_____________,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 (2)由图可知,当播种量为_____________千克/公顷时,普通小麦的产量最高;当播种量过低或过高时, 均会导致小麦产量_____________,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控制 株间距和行间距,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3)刚收获的小麦,未及时摊开晾晒,粮堆内部会发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 年 7 月 22 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试种的海水稻成熟,产量超出世界水稻平均亩产量。“海 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要施用肥料、农药,不需要除草。如果你是“海水稻”推广员,你 将如何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向潜在客户介绍“海水稻”的巨大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 1 点即可)。 (1). (2). (3). (4). (5). 呼吸作用旺盛,释放的热量 【答案】 二氧化碳 120 降低 合理密植 (6). 多可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在氧的参与下分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 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 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可通过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1)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通风能使农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通过图表可以知道:当小麦的播种量达到 120 千克/公顷时,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产量最高。当 播种量过低或过高时,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因此,提高普通小麦产量的方法是合理密植。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刚收获的小麦,呼吸作用 旺盛,释放的热量多,使粮食堆内温度升高出现发热现象。 (4)海水稻适宜在盐碱地大规模种植,不需施用肥料、农药,不需除草,因此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的好处 是:可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 用。 20. 果蝇是研究动物性状遗传的常用材料。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 E 与 e 基因控制。某 校生物兴趣小组将两只长翅果蝇进行交配,产生子一代的情况如图 1 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蝇的长翅和残翅这一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是隐性性状;亲代长翅雌果蝇产生的某个卵细胞的 基因组成为________。 (2)子一代个体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__。欲确定子一代某长翅雄果蝇(甲)的基因组成, 兴趣小组将甲与子一代中的多只残翅雌果蝇交配后产生子二代(见图 2),再根据子二代的表现类型来判断 甲的基因组成。 ①若子二代果蝇的表现类型为___________,则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②若子二代果蝇的表现类型为________,则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1). (2). (3). (4). (5). (6). (7). Ee 【答案】 【解析】 残翅 E 或 e EE 或 Ee 长翅 EE 长翅和残翅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 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1)亲代都是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表明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子代隐性性状基 因组成是 ee,因此亲代长翅雌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Ee。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生殖细胞上的基 因也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E 或 e。 (2)因为亲代都是显性性状长翅,子代出现隐性性状残翅,因此子代隐性性状残翅的基因组成为 ee,亲代 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则为 Ee,因此子一代个体中,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EE 或 Ee。 ①因为子一代残翅雌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ee,若子二代果蝇的表现类型为长翅,那么基因组成就是 Ee,则长 翅雄果蝇甲的基因组成是 EE。 ②因为子一代残翅雌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ee,若子二代果蝇的表现类型为有长翅和残翅,长翅果蝇的基因组 成为 Ee,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ee,则长翅雄果蝇甲的基因组成是 Ee。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和基因的传递,注意理解。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