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7日






四川省成都市2017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密切相关的成骨细胞位于 A.骨膜 B.骨松质 C.骨密质 D.骨髓腔 【答案】A 【解析】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如下图: 因此,长骨的结构中,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其内还有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骨的修复有关。故 选A。 【考点定位】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要熟记骨的基本结构名称、位置及功能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题。 2.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旋转、环传等各种动作。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A.动力作用 【答案】C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调节作用 【考点定位】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3.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子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 A.领域作为 【答案】B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1【解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 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 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 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 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故选B。 【考点定位】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名师点睛】鸟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并不是取食行为而是繁殖行。 4.鹿、兔、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统治者 【答案】B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名师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5.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群中含有大肠杆菌,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营养生殖 【答案】D B.出芽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 【解析】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 分裂时,细胞首先将 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大肠杆菌属于 细菌,因此,大肠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故选D。 【考点定位】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名师点睛】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 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一个细菌分裂N次的个数是1×2N。 6.泡菜是四川人喜爱的佐餐食品,制作泡菜时需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蓝细菌 C.乳酸菌 D.青霉菌 【答案】C 【解析】泡菜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 ,还不降低菜的品质。故选C。 【考点定位】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名师点睛】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 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7.在男性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 A.睾丸 B.输精管 C.附睾 D.精囊腺 【答案】A 【解析】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符合题意;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通 道,故B不符合题意;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分泌附睾液,有助于精子的成熟,故C不符合题意;精 囊腺和前列腺能分泌利于精子活动的黏液,这些黏液与精子共同组成精液,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8.下列关于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中,正确的是 A.母体→脐带→胎盘→胎儿 C.胎盘→母体→脐带→胎儿 【答案】B B.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D.脐带→母体→胎盘→胎儿 【考点定位】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名师点睛】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 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 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 换。 9.蟋蟀、蝗虫、蜻蜓等昆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这种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 A.卵 B.若虫 C.蛹 D.成虫 【答案】C 【解析】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 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蟋蟀、蝗虫、蜻蜓等昆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这种发育过程中 不会出现蛹。故选C。 3【考点定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0.下列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用块茎繁殖马铃薯 C.用扦插法繁殖秋海棠 【答案】D B.用嫁接法繁殖龙爪槐 D.用种子繁殖向日葵 【考点定位】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11.同一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有酒窝和无酒窝 C.有耳垂和无耳垂 【答案】B B.中指有毛和惯用右手 D.褐色眼睛和蓝色眼睛 【解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 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有酒窝和无酒窝”、“有耳垂和无耳垂”和“褐色眼睛和蓝色眼睛”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 对性状。选项B“中指有毛和惯用右手”是两个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中指有毛和无毛,惯用左手和惯用右 手,都是相对性状。故选B。 【考点定位】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12.近100多年来,科学家在德国先后发现了7具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 A.古代鱼类 C.代爬行类 【答案】C B.古代两栖类 D.古代哺乳类 【解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 ,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 4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 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 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故选C。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名师点睛】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 。13.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两足直立行走 C.使用语言交流 【答案】A B.能够使用工具 D.大脑容量增加 【考点定位】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名师点睛】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14.下图是几种常见植物的分类情况,图中4种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水杉和玉米 C.玉米和水稻 【答案】C B.水杉和花生 D.花生和水稻 【解析】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 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亲缘 5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水杉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 故A错误;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花生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故A错误;玉米 【考点定位】植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等级单位,明确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 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15.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A.草鱼 B.天鹅 C.熊猫 D.青蛙 【答案】D 【解析】青蛙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 吸,皮肤辅助呼吸功,属于两栖动物,而草鱼不管幼体还是成体都用鳃呼吸,天鹅属于鸟类用肺呼吸,熊 猫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故选D。 【考点定位】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名师点睛】两栖动物的幼体像鱼,用鳃呼吸,而成体用肺呼吸。 16.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 【解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 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50%。故选B。 6【考点定位】人的性别遗传。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 【答案】C B.寄生关系 C.捕食关系 D.共生关系 【考点定位】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8.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具有的特点是 A.基本不变 【答案】C B.逐级增加 C.逐级递减 D.没有规律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 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故选C。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 19.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 A.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 C.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答案】D B.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 D.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 加集体活动。因此,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都 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青春期声带处于变声期,大声喊叫,不利于声带发育,还有可能导致声带受损。因此 ,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故选D。 【考点定位】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名师点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 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720.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后来许多地区变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 【答案】C B.寒流长期侵袭 C.人类过度砍伐 D.常年干旱缺水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受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度。黄土高原由于 人们对当地的植被过度的开发,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才变成荒山秃岭的,据此可 以解答本题。由于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导致黄土高 原才变成荒山秃岭的。故选C。 【考点定位】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名师点睛】知道人类的活动可以使当地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 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 【答案】骨连结;运动 的作用。 【解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连结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半活动 的连结,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 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 下,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考点定位】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 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2、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答案】先天性;实验法 。8或验证科学结论。 【考点定位】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名师点睛】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 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3、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既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更要保护珍稀和濒危动物。其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我国为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 于。【答案】易地保护;就地保护 【考点定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 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动物的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 4、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其中,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 构成,但没有成形的 部分。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其遗传物质位于 【答案】细胞核;内核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是一类 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其遗传物质位于内核部分。 9【考点定位】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病毒的结构特点。 5、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有所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鸟、兔等的 受精方式是 。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的 内发育成胎儿的。 【答案】体内受精;子宫 【解析】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有所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鸟、兔 等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人和哺乳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 定阶段后,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 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这样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考点定位】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名师点睛】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 ,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6、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 学说最有说服力。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答案】由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 【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 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 渐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 说最有说服力,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 论。 【考点定位】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关键,知道达尔文的主要科学成就:自然选择学说。 7、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里是否具有 ,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 类。 【答案】脊柱;哺乳 10 【考点定位】动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和分类。 8、人类遗传病是由 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致病基因随着 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 【答案】遗传物质;配子(生殖细胞) 【解析】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生殖细胞)在家族中传递 ,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智力障碍。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 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 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 【考点定位】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名师点睛】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 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9、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五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 界。根据植物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分为 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答案】动物;裸子 【考点定位】生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关键是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结种子,都属于种子植物。 11 10、常见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 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的技术属于 技术。在无菌条件下,把非洲紫罗兰叶片的一部分组织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培育成完整的非洲紫罗兰植 株的技术属于 技术。 【答案】转基因;组织培养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 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 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植物的组织培 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 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 要的植物新个体,还可以减少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因此,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 芽孢肝菌中能够昌盛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该项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将 非洲紫罗兰的一小片叶片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结果发育成完整的紫罗兰植株.该生物技术叫做组 织培养技术。 【考点定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名师点睛】转基因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可结合着其概念和意义来理解掌握。 三、识图题(共20分) 1.(10分)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下图表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请分 析回答: (1)从上图可以看出,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2)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还有 个基因。 对染色体,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和Y,其中来自母 方的一条性染色体是 。12 (3)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 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 遗传物质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发育初期分裂成两个胚胎,进而发育成两个个体, 就会产生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性别相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原因是 。【答案】(1)DNA;蛋白质;1;多;(2)23;X;(3)蛋白质;环境;(4)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 一样 【解析】 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体细胞染 色体数目成对的,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成单的.由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 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因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13 由这两个细胞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 【考点定位】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名师点睛】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人的 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 染色体是XX。 2.(10分)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生物学家日益重视的研究领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分 析回答: (1)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其中,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土壤 、温度和 等因素,它们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 和能量。 (2)上图的各种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3)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物质循环。 (4)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植物的 作用进入生物体的。而植物、动物的 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 (5)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答案】(1)阳光;物质 (2)生产;分解 (5)自动调节;自然 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3)吃与被吃;能量流动 (4)光合;呼吸 14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生 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 物质循环的主渠道。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分析与探究(共20分) 1.(10分)人的卷舌和非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些家庭的卷舌和非卷舌性状进 行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父母性状 子女性状 组别 家庭数目 父亲 非卷舌 卷舌 母亲 非卷舌 卷舌 卷舌 0非卷舌 123435 88 22 30 41 21 970 15 22 非卷舌 卷舌 卷舌 非卷舌 1(1)人的舌头能否卷曲的性状表现由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决定,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 15 。根据调查结果推测,卷舌和非卷舌性状中, 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第 组的调查结果。 (2)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第3组某个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 父亲 ;母亲 (3)若第4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是非卷舌,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卷舌的可能 性是 (4)在第1组家庭中,父母双方都是非卷舌,他们的子女都不出现卷舌,原因是 【答案】(1)等位基因;卷舌;2 (2)aa;AA或Aa (3)50% 。。。(4)父母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都只有非卷舌基因 【解析】 因一定是a,因此卷舌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传给子女的都只有非卷舌基因。 【考点定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6 【名师点睛】等位基因一般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生物体的 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 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 因组成是杂合体。 2.(10分)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 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 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馒头碎屑 或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温度 12345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①2mL唾液 2mL清水 37℃ 2mL唾液 2mL唾液 0℃ ②100℃ 加入碘液 5滴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 号试管。 (2)要探究牙齿的研磨液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号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 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 ;②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 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有无唾液;2 (2)1;3 (3)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 (4)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7 【考点定位】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名师点睛】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 的不同引起的。 18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