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辽宁省丹东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2021 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1~8 小题每小题 1 分,9~12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1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化B. 矿石粉碎 C. 粮食酿酒 D. 石蜡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 错误; B、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以粮食为原料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 B. 收集 O2 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 pH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 故错误; B、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从短导管进气,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 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 测液,故错误。故选 B。 3.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香水要密闭保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而不是分 子体积变大,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香水要密闭保存,故选项正确; D、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所以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故选项 正确。 故选 A 的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 描述错误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有白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5.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C.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 D. 小苏打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 A 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虽然具有吸水性,但因为其腐蚀性较强,所以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 B 错误;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故 C 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 D 正确。 故选:B 。的6. 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是(  ) A.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 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C. 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海产品保鲜 D. 鱼、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故 A 说法正确; B、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故 B 说法正确; C、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 C 说法错误; D、鱼、肉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C。 Δ7. 已知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l2+6NaOH 5NaCl+X+3H2O,则 X 的化学式是(  ) A. NaClO 【答案】C 【解析】 B. NaClO2 C. NaClO3 D. ClO2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 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反应前氯原子是 6 个,反应后应该是 6 个,其中 1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 原子是 6 个,反应后应该是 6 个,其中 1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氧原子是 6 个,反应 后应该是 6 个,其中 3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 6 个,X 的化学式是 NaClO3。 故选 C。 8. 下列有关实验或事实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构成的 B.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红,说明 CO2 呈酸性 D.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氧两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是因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 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说明 CO2 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因为氢分子、氯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 然后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 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B. 一氧化碳、葡萄糖都是氧化物 C.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 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是氧化物,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以氧化物, 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0.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操作 鉴别 NH4NO3 固体和 NaCl 固体 水ABCD鉴别 CH4 和 H2 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 抽丝灼烧,闻气味 加 Ca(OH)2,研磨,闻气味 鉴别棉花和羊毛 鉴别 K2SO4 固体和 NH4Cl 固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NH4NO3 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NaCl 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能 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CH4 和 H2 燃烧均能生成水,点燃后罩上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 故选项正确。 C、抽丝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可以鉴别, 故选项错误。 D、加 Ca(OH),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 NH4Cl 固体,无明显气味的是 K2SO4 2固体,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SO2- NO- SO2- +3+ 2+ +A. H 、Fe 、 、B. Ba 、Na 、 、OH﹣ 434NO- CO2- D. Ca 、Na 、OH 、 2+ 2+ ﹣2+ +﹣C. Ba 、Cu 、OH 、 33【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钡离子、硫酸根离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a2+和碳酸根离子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2. 下列各组物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除去 KCl 固体中混有的 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将混合气体点燃 ABCD除去 CO2 中混有的 CO 除去 N2 中混有的 O2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 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 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KCl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除去固体、蒸发结晶 得到氯化钾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 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炽热的炭层能与 O2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 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13. 请用化学用语或化学用语所表示的含义填空。 (1)2 个氢原子:_____。 (2)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2、+4、+6,则硫化钠的化学式是 _____。 (3)2NH3:_____。 (4)Fe2+:_____。 【答案】(1)2H (3)2 个氨分子 【解析】 (2)Na2S (4)1 个亚铁离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2 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小问 2 详解】 ﹣硫化钠中硫为 2 价,钠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硫化钠的化学式 为 Na2S; 【小问 3 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2NH3 表示 2 个氨分子; 【小问 4 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 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Fe2+表示 1 个亚铁离子。 【点睛】 14.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_____。 (2)B~F 中共有 _____种元素。 (3)B~F 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4)B 与 E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 【答案】(1)23 (2)4 (3)D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的 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 4 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 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 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详解】(1)由图可知,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3。 (2)B~F 中质子数由 4种,故共有 4 种元素,即氟元素、镁元素、氦元素、氯元素。 (3)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 达到 2 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故 B~F 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D。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 与 E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相等。 15.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2)铁制品与空气中的 __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生锈。 (3)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 ________。 (4)生活中通过 _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5)家庭中的下列用品,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木质菜板 ②合金汤勺 ③塑料垃圾桶 ④大理石桌面 【答案】(1)移走可燃物 (2)水、氧气 (4)煮沸 【解析】 (3)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5) 【分析】 【小问 1 详解】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小问 2 详解】 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生锈。 【小问 3 详解】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逸出通过打嗝排出体 外。故填: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问 4 详解】 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因为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 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 5 详解】 ①木质菜板是天然材料;②合金汤勺是金属材料;③塑料垃圾桶是合成材料;④大理石桌 面是天然材料。故填:③。 【点睛】 16. 如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2)若 B 中混有少量 A 可用 ________的方法提纯 B。 (3)t3℃时向 25g A 物质中加入 60g 水,形成的溶液是 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 溶液”)。 (4)将 t3℃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___(填数 字序号)。 ①A ②B ③C ④无法确定 (5)欲将 t3℃时 A 的饱和溶液 30g,稀释为 10%的溶液需加水 ________g。 【答案】(1)B>A=C (2)蒸发结晶 (3)不饱和溶液 (4)④ 【解析】 【分析】 (5)70 【小问 1 详解】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小问 2 详解】 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 B 中 混有少量 A 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 【小问 3 详解】 t3℃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溶解 25g 的固体最少需要水 50g,所以向 25gA 物质中加入 60g 水,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小问 4 详解】 将 t3℃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 晶体最多的也不能确定,故选④; 【小问 5 详解】 50 30g =10g ,溶 t3℃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A 的饱和溶液 30g,溶质的质量为: 150 质质量不变,稀释为 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10g÷10%-30g=70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7. 初中常见含钙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Ca(OH)2 的俗称是 ____________。 (2)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_。 (3)②反应 _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4)③反应可用于检验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 (2)分解反应 (3)放出 (4)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Ca(OH)2 是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 石灰); 【小问 2 详解】 ①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 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小问 3 详解】 ②反应是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填:放出; 【小问 4 详解】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在实验室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CaCO3↓+H2O;故填:CO2+Ca(OH)= 22CaCO3↓+H2O。 18.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 _______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 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其中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____;酸雨的危害是 _______(答一点即可)。 3NO2  H2O=2HNO3  NO ②. 【答案】 ①. 二氧化硫 ③. 腐蚀大理石建筑(或破坏道路桥梁或腐蚀金属雕像或破坏森林,使植物枯萎死亡, 农业减产或污染水源或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或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 应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  H2O=2HNO3  NO ;酸雨的危害主要有腐蚀大理石建筑,破坏道路桥梁,腐蚀金属雕像(制品),破坏森林,使 植物枯萎死亡,农业减产,污染水源,危害水生动植物生存,危害人体健康等。 19. 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请回答: (1)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 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答案】(1) Cu(NO3)2+2Ag (2)强 ①. 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②. Cu+2AgNO3=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小问 1 详解】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现象为铜丝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化 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小问 2 详解】 因为铜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所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点睛】 20. 黄铜是以 Zn 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黄铜渣中约含 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某工厂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晶体,其主要流程如图:(杂质不溶于水, 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 (1)步骤Ⅰ中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 _______。 (2)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3)溶液 A 中的阳离子有 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固体 B 是 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溶液 A 的质量 _______(填“>”“<”或“=”)溶液 C 的质量。 (6)在整个流程中生成硫酸锌的化学方程式有 __________个。 【答案】(1)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Zn  H SO ═ZnSO  H  (2) 2442(3)H+、Cu2+、Zn2+ (4)混合物 (6)3 (5)小于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锌和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步骤Ⅰ中需要通风 并远离火源; 【小问 2 详解】 Zn  H SO ═ZnSO  H  锌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方程式为: ;2442【小问 3 详解】 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 成硫酸铜和水,以及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 A 中的阳离子有 H+、Cu2+、Zn2+ 【小问 4 详解】 ;铜不会与硫酸反应,A 溶液显蓝色,步骤 I 中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固体 B 是铜和杂 质组成的混合物; 【小问 5 详解】 锌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硫酸根质量不变,ZnSO4、CuSO4,相对原子质量 Zn>铜,所以溶液 A 的质量小于溶液 C 的质量; 【小问 6 详解】 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 硫酸锌和铜,所以在整个流程中生成硫酸锌的化学方程式有 3 个。 【点睛】。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0 分) 21. 依据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药品前应 __________。 (2)配制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填“>”“<”或“=”)6%。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_。 (4)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3)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装药品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 【小问 2 详解】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取水偏大,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分数<6%; 【小问 3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小问 4 详解】 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点睛】 22.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从 A~F 中选填)装置。 ①(1)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利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 ______(从 A~F 中选填)装置。 (3)实验室利用 B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 到液面以下,原因是 ______。 (4)相对于装置 B,装置 C 的突出优点是 ______。 (5)用 G 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 ______。 Δ2KMnO4 K2MnO4 +MnO2 +O2↑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D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3) ①. ②.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 下端逸出 (4)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5)浓硫酸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 2 详解】 A 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有棉花,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 下 反 应 生 成 锰 酸 钾 、 二 氧 化 锰 和 氧 气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Δ2KMnO4 K MnO +MnO +O↑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 2422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 D。 【小问 3 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 酸 反 应 生 成 氯 化 钙 、 水 和 二 氧 化 碳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 CaCO +2HCl=CaCl +H O+CO ;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 3222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小问 4 详解】 相对于装置 B,装置 C 的突出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 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 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小问 5 详解】 用 G 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23. A、B、C、D 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无机化合物,已知它们由 H、O、C、Cl、Ca、 Na 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C 与 A、B、D 均能发生反应。为确定 A、B、C、D 的成分,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其中有三支试管反应现象如图所示,甲试管中有气 泡生成,乙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1)甲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2)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 (3)向丙试管中滴加的 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一定是 B 溶液 ②一定是 D 溶液 ③是 B 溶液或 D 溶液 (4)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则说明 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某同学取(4)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再滴加过量 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溶液仍然呈红色,则(4)的上层清 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CO3+CaCl2═CaCO3↓+2NaCl (4)H+ ③(3) (5)NaCl、Na2CO3、NaOH 【解析】 【分析】解:A、B、C、D 四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无机化合物,已知它们由 H、O、C、 Cl、Ca、Na 六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 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C 与 A、B、D 均能发生反应,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相互滴加,甲试管中有气泡生成,是因 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说明 C 是盐酸,A 是碳酸钠,B 是氯化钙,D 是氢氧化钠; 【小问 1 详解】 甲试管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 【小问 2 详解】 乙试管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CaCO3↓+2NaCl。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问 3 详解】 向丙试管中滴加的是 B 溶液或 D 溶液,是因为氯化钙不能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 ③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填: 。【小问 4 详解】 将反应后的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则说明上层清 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 【小问 5 详解】 某同学取(4)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 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溶液仍然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 钠,则(4)的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 NaCl、过量的 Na2CO3、NaOH。故 填:NaCl、Na2CO3、NaOH。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24. 将 2.8g 铁粉加入 16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 滤液 159.6g。求: (1)生成铜的质量是 ______g。 的(2)原硫酸铜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3.2 (2)解:设硫酸铜的质量为 x Fe+CuSO4 = FeSO4 + Cu 160 64 x3.2g 160 x=64 3.2g x=8g 8g 100%=5% 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60g 答: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8g+160g=159.6g+铜的质量,所以铜的质量=2.8g+160g-159.6g= 3.2g。 【小问 2 详解】 由(1)计算结果铜的质量,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 8g,已知硫酸 8g 100%=5% 溶液质量为 160g,即可计算出硫酸铜质量分数为 。160g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