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2021 年广西北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A. 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C. D. 易锈蚀 银白色 导热性 延展性 D【答案】 【解析】 【详解】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易锈蚀等;物理性质 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 延展性等; 易锈蚀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D故选 。 2. A.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B. C. D. 氯化钠 水铜氢气 B【答案】 【解析】 A【详解】 、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C、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故选 。 3. 2020 年华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 5G 折叠手机,塑料属于 B. C. D. 复合材料 A. 天然材料 金属材料 合成材料 C【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故选 C。 4.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食盐 【答案】 【解析】 B. 面粉 C. 泥土 D. 花生油 AA【详解】 、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C选项正确; 、面粉不易溶于水,不会形成溶液,选项错误; 、泥土加入水中形成浊液,不稳定,不属于 D溶液,选项错误; 、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 A故本题选 。 5.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D. 滴加液体 倾倒液体 C. 取固体药品 量取液体 A【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 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 未朝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故图示 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6.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C.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D.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C【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 气体和杂质 0.03%,选项说法正确;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是混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7.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水银——Hg B. 酒精——C2H5OH D. 熟石灰——CaCO3 C. 生石灰——CaO D【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Hg,选项对应正确;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2H5OH,选项对应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aO,选项对应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Ca(OH)2,选项对应不正确。 故选 D。 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e:表示氖气 B. C60:表示 60 个碳原子 D. Fe3+:表示 3 个铁离子 C. 2N:表示 2 个氮分子 A【答案】 【解析】 【详解】A、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 直接构成的物质);Ne:表示氖气,正确; B、 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C60 可以表示 1 个 C60 分子中含有 60 个碳原子, 错误; C、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2N:表示 2 个氮原子,错 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Fe3+可以表示 1 个铁 离子带 3 个单为正电荷,错误。 故选 A。 9.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 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A【答案】 【解析】 A【详解】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燃烧的更旺, 符合题意; B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119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 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 A故选 。 10. 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B. C. D. +5 A. +2 +3 +4 C【答案】 【解析】 x【详解】钛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正二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 ,化合物中正负 (+2)+ x +(-2)×3=0 x=+4 , 。 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 C故选 。 11. A. B. 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D. B【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 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也会生成一氧化碳,选项说法不正 确;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 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12.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有关绿原酸 C H O 9)的说法正确的是(  ) 16 18 (A. 绿原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54g C. 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6 18 9个碳原子、 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D. 绿原酸由 A【答案】 【解析】 AC H O CHOA【详解】 .由绿原酸的化学式 9 可知,绿原酸由 、、 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16 18 B=12×16 18 16×9=354 “1” ,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不是 ,故 “g”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选项 不符合题意; CCHO=.绿原酸中 、、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6 18 16×9=32 324 ): :(: :,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 )C大,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DC H O 9 可知,绿原酸由绿原酸分子构成,每个绿原酸分子由 16 18 16 18 个碳原子、 个氢 .由绿原酸的化学式 9D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 不符合题意。 A故选 。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pH<5.6 的降雨称为酸雨 工业上,常用过滤法、沉淀法和中和法等方法处理污水 钾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D.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C【答案】 【解析】 A【详解】 、正常雨水是显酸性的,当 pH<5.6 时的降雨称为酸雨,正确; BC、工业上,常用过滤法、沉淀法和中和法等方法处理污水,正确; 、钾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错误。 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正确。 C故选 。 14. A.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MnO H O 2 H2  +O2 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2点燃 4Fe+3O 2Fe2O3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Fe O +H SO =FeSO +H O C. 用稀硫酸除铁锈: 232442CO +Ca OH=CaCO  +H O 2 D.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232D【答案】 【解析】 【详解】A、生成物错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 2H2O2 2 O  +2H O ,选项错误; 22点燃 3Fe+2O Fe3O 4 ,选项错误; B、生成物错误;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C、生成物错误;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为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O +3H SO =Fe (SO ) +3H O ,选项错误; 23242432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选 项正确。 故选 D。 15. 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SO2 +A. 组成:硫酸溶液中 H 和 的数目相同 4B. 性质:能与 CO2、SO2 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 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 CaCl2 处理后直接排放 C【答案】 【解析】 【详解】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 SO 2- 数目的 2 倍,水分 4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 H+的数目大于 SO 42- ,选项错误; 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 CO2、SO2 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选项错误; C、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选项正确; D、硫酸废水用 CaCl2 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 排放,选项错误。 故选 C。 16. X有 、、 三种金属,如果把 YZXY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溶解并产生气泡, 不反应;如果把 YYZ和和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 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 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Y、Z B. Z、Y、X C. Y、X、Z D. X、Z、Y A【答案】 【解析】 XYZ【详解】有 、、 三种金属,如果把 XY XX 和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 的活动性最强, YZ Y ZY 和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 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 没有变,说明 的活动性大于银, 如果把 而银的活动性大于 。故选 。 ZA17. A.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SO2 MnO- ++无色溶液中:K 、Na 、 、442+ +、Cl- B. SO2 酸性溶液中:Mg 、Na 、 4C. NO 3 、Cl- 2+ 2+ pH=11 溶液中 Zn 、Ba 、 D. NH SO2 NO 2+ +含有大量 Ba 的溶液中:K 、 、、443B【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K 、Na 、 紫红色,选项不符合题意; SO2 MnO- MnO- 4 呈 ++、4 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但 4SO2 2+ +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Mg 、Na 、 、Cl-不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且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 4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选项符合题意; C、pH=11 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锌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 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8. CO2 +–一瓶含有 Na 、Cl 、OH 、 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 3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 ①过滤 ②滴加足量AgNO3 溶液 A. ②①③①④ B. ②①④①③ ③滴加足量 Ba(NO3)2 溶液 C. ③①④①② ④滴加足量 Mg(NO3)2 溶液 D. ④①③①② C【答案】 【解析】 【详解】银离子和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碳酸盐沉淀,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钡沉 淀,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镁沉淀;要求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 子,则应该首先加入③滴加足量 Ba(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存在碳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加 2入④滴加足量 Mg(NO3)2 溶液,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证明存在氢氧根离子;过滤取滤液加入②滴加 足量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存在氯离子;则顺序为③①④①②。 故选 C。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Na+、C1-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都是离子 D. 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 D【答案】 【解析】 A【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错误; B、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温度升高, 氢氧化钙析出而变浑浊,错误; C88、最外层电子数为 的粒子不都是离子,例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错误; D、一定温度下,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可能增加,例如同时加入溶剂 和溶质进行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D故选 。 20. 现有一瓶含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 判断该固体的组成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 部分溶解;然后再往上述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不断搅拌,烧杯中的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 的变化情况如右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 B→C 段对应溶液 pH 逐渐变大 B. B 点对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 ++2+ C. C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H 、Na 、Ba D. 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 B【答案】 【解析】 【详解】A. pH>7 显碱性,pH=7 显中性,pH<7 显酸性;pH 值越大碱性越强,pH 值越小酸性越强。B→C 段对应溶液不断加入稀硝酸,稀硝酸过量,溶液酸性增强,pH 逐渐变小,错误; B. 开始到 A 段,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变,也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 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 A→B 段固体质量减小,可能是固体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导致或 的硝酸钡和碳酸钠生成 碳酸钡沉淀溶于稀硝酸生成硝酸钡导致,使固体质量减小;B→C 段固体质量不再变 化,说明存在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沉淀,则原固体中存在硝酸钡和硫酸钠,硫酸钠可能过量;故 B 点对 应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钙、硫酸钠,正确; C. 由 B 分析可知,C 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H+、Na+,可能含有 Ba2+,错误; D.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硝酸钡、硫酸钠,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6 分) 21. 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1)起床后,强身健体。晨跑时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______。 (2)上学时,佩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 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午餐时,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炒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______。从 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______。 (4)放学后,消毒杀菌。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H O =2C H O +X ,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 243242①. ②. 1:2 ③. ④. 维生素 ⑤. O2 【答案】 【解析】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米饭 1【详解】( )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 2( )由化学式可知,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n 6n=1:2 :。3( )米饭富含糖类、炒鸡肉富含蛋白质、骨头汤富含无机盐和水,故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米饭。从 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维生素。 448( )化学反应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 、 ,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 6484XO目分别为 、、 ,则的化学式为 。 222. (1)据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南宁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的“水质冠军”。以下措施,你认为有利于爱护 ______ 水资源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 B.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D.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3)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______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______ ②t3°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______ 。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将 A 的溶液由 t2°C 降温到 t1°C,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 t3°C 时,将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C,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A 溶 液C.t1°C 时将 A、B、C 三种物质各 5g 分别加入 2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C=B>A D.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t2°C 升温到 t3°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B ①. ②. ③. ④. ⑤. CD 【答案】 【解析】 ABD 煮沸 C50g 【详解】(1)A 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 B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正确; 的C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 生长,不利于水体净化,错误; D 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利于水资源保护,正确。 故选 ABD。 (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3)①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C。 ②t3°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g。 ③A. 没有明确A 溶液状态,将 A 的溶液由 t2°C 降温到 t1°C,不能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错误; B 在 t3°C 时,溶解度 A 大于 B 大于 C,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为 A 小于 B 小于 C;降温到 t1°C,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质量不变,最多的是 C 溶液,错误; C t1°C 时,B、C 溶解度均大于 25g、A 溶解度小于 25g,则将 A、B、C 三种物质各 5g 分别加入 20g 水中 充分溶解,B、C 全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A 部分溶解得到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C=B>A, 正确; DA、B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将 t2℃时 AB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时,得到 t3℃AB 物质的不 饱和溶液各自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 t2℃时溶解度 B 大于 A,故溶质质量分数 B 大于 A;C 物质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 t2℃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析出晶体得到 t3℃C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 量分数减小;由于 t2℃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t3℃时 C 物质的溶解度,故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A 大于 C; 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正确。 故选 CD。 2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 (1)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写出 8 号元素的离子符号______。 (3)写出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 10 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______(写名称)。 (4)由原子序数为 8、11、16 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______(写化学式)。 ①. 30.97 ②. ③. O2- ④. 甲烷 ⑤. Na2SO4 【答案】 【解析】 非金属 1【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0.97 ;“”由 石 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 282O2- ( )号元素是氧元素,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 个电子后形成的,氧离子表示为:; 3( )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 10 14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甲烷,每个甲烷分子由 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共 56+4=10 个原子构成,且每个分子含 个质子; 4 88 11 16 11 16 ( ) 号元素是氧元素,号元素是钠元素, 号元素是硫元素,由原子序数为、 、三种元素组成 Na SO 的盐可以是硫酸钠,化学式为: 24. 。4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______ (1)图 1 和图 2 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 2 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 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 不同。 ______ 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 3 中过程①表示 的过程,写出图 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④. 2H2  +O2  ①. ②. ③.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 【答案】 【解析】 石墨 排列方式 【详解】(1)图 1 和图 2 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 2 代表的物质是石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通电 2H O 2H  +O  (2)由图可知,图 3 表示的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过程①表示水 222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的过程。 25. 已知 A~G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 A~E 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 中只含两种元素,D 是 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 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 回答: (1)物质 D 的名称是______。 (2)D→A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3)B-F 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物质 C 所属物质类别是______。 (5)写出 G→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①. ②. ③. ④. 单质 ⑤. BaCl2 +H2SO4=BaSO4  +2HCl 【答案】 水化合 产生气泡 【解析】 A~G A~E D 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是一种最常用的溶 【分析】已知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 DADABBD剂,可推出 为水,能与 相互转化,能与 反应,能转化为 , 中只含两种元素,可推出为盐 BBABEECBCE酸, 为氢氧化钙, 能转化为 , 能与反应, 能与反应,可推出 为氯化铜,为铁, 能与反 CCGGBGBFF应, 能转化为 ,可推出为硫酸, 能与反应, 能与反应,可推出 为碳酸钠,代入验证,符合 AF题意。 1D【详解】( )由分析可知,为水; 2( ) D→A “”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 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B-F 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产生气泡; 3( ) 4C( )物质可以是铁,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5( ) G→B 可以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 +H SO =BaSO  +2HCl 。2244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除每个化学方程式和 27 题第 5 问占 2 分外,其余每空 1 分, 共 12 分) 26.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 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 (1)控制 CO2 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 ______ 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 在水中 的溶解度 。______ (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______ (3)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 ______ 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 ③. ④. 二氧化硫(或 SO2) ①. ②. 温室 【答案】 ⑤. 增大 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合理即可) 调大 【解析】 【分析】 【详解】(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控制 CO2 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 加压水洗法可捕集 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填:温室;增大; (2)“低碳”即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低碳”行为有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做到随手 关灯,人走灯熄等,故填: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合理即可); (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二 氧化硫的排放;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其原因是氧气不足,液化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就需要调 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气充分燃烧,故填:二氧化硫(或 SO2);调大。 27. 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写元素符号)。 (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取 47.4g 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 3.2g 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2MnO2 +4KOH+O2 2K2MnO4 +2H2O ①. ②. ③. KOH ④. 【答案】 物理变化 Mn、H ⑤. 36.2%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通过混合加热室后变成了二者的熔融物,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反应后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0 价)、锰元素(反应前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是+6,反应后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 合价是+7); (3)由流程图可得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KOH; (4)由图可知氧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 2MnO +4KOH+O2K MnO +2H O 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242(5)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47.4g-3.2g=44.2g,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 47.4g 100% 3.2g 。158 44.2g 100%  36.2%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 28.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______。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 C 装置收集氧气是因 为_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2)用装置 F 和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并测量 O2 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 F 中的导管 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若要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氨 气,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MnO2 2KClO3 2KCl+3O2  ①. ②. ③. ④. 正【答案】 酒精灯 氧气不易溶于水 Δ⑤. ⑥. ⑦. AHE(或 AHF) Ib【解析】 【详解】(1)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酒精灯。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且试管口没有一团 棉 花 , 故 反 应 为 氯 酸 钾 在 二 氧 化 锰 催 化 作 用 下 加 热 生 成 氯 化 钾 和 氧 气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MnO 2KClO3 2 2KCl+3O  。选择 C 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 2Δ度大于空气,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的(2)氧气密度小于水,实验时氧气应从装满水 装置F 中的导管 b 端通入,水被排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 收集到氧气气体,测量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装置量筒 I。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 A;氨气极 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收集装置选择向下空气法装置 E 或万用瓶装置 F(氨气短进长出,从 b 端 进入)。若要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氨气,氨气能和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反应,故在制得氨气后应首先通过碱 石灰干燥装置 H 干燥后再收集,故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 AHE(或 AHF)。 29.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 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能反应 硫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不能反应 碳酸钾溶液 产生气泡 能反应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能反应 实验现象 能否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 酸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 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 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_____。 【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______是否消失。 【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写出 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______种情况,具体 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______(填化学式)。 ①. ②. 【答案】 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应物 +H SO2H O⑥. ⑦. 3(或三) 可行 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 ③. ④.⑤.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NaCl 或 NaCl、NaOH 或 NaCl、HCl 2NaOH 4=Na2SO4+ 22【解析】 【分析】 【详解】分析讨论: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会变为红色,但是加入稀盐酸反应后,再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 无色,说明不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完毕,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故填: 可行;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 化学反应; 总结提升: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 (Ⅰ)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故填:反应物; 拓展迁移: (1)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 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也符合上述反应实质,反应的化学 +H SO 2H O 4=Na2SO4+ ,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方程式为 2NaOH 22+H SO 2H O ;22NaOH 4=Na2SO4+ 2(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若氢氧化钠 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若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3 (或三);NaCl 或 NaCl、NaOH 或 NaCl、HCl。 五、计算题 30. 现有一瓶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 10.00g 上述固体样品于 烧杯中,加入足量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干燥,得到 3.94g 沉淀。求: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答案】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 Na CO +Ba OH= BaCO+2NaOH 2 233106 197 3.94g 80 xy106 x=197 3.94g x=2.12g 2.12g 100%=21.2% 10g 197 3.94g =80 yy=1.6g 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 质量10.00g-2.12g+1.6g=9.48g 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1.2%。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9.48g。 【解析】 的【分析】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加入过量 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3.94g,然 后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