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下载

甘肃省兰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2021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B) 一、基础·运用(24分) 学校准备组织以“读书为伴”为主题的图书展览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1. 下面是展览活动的前言。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书籍是我们视接入载、心通四海的桥(liáng),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念 久,文明积累念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每一本好书,都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这一道道亮光将 给我们这一叶叶扁舟暗空下的引航,直至寻找到风平浪静且又万家灯火的港湾。我们应有这样的古风:沐 浴双手,然后捧卷。在一番庄严肃(mù)的感觉之中,你必将得到书的神谕。 (1)根据拼音,在文段横线中填入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 _________ 肃(mù) 桥(liáng) (2)“神谕”中“谕”的意思是( )A.告诉 B.知道 C.表明 (1)梁 D.比喻 ②. ①. ③. (2)A 【答案】 【解析】 穆【详解】(1)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注意“梁”不能写成 “粱”。 肃穆:严肃而恭敬。也指环境、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2)神谕:神的指示。与 A符合,故选 A。 2. 下面文段是展览中某两个板块的引言。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物传记板块】 如果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①读人物传记是一种更易于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 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甲]“同那些已经过世的伟人交朋友”,这听起来很荒唐,但是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 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人都需要不断__________生活的动力, __________是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偶像和模,有高远目标的激励。 在这里,我们阅读人物故事,寻找心中的榜样,与勇敢的心灵为伴。 【走向科学板块】 我们对世界进行的许多研究虽然都是真实的,却也是不全面的。[乙]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停下 来“流连”一下,回味一下,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漏过了什么重要的方向。科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流 连”一下,回头来看看: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 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使科学家个人的内心体验成为社会思考,② 人们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产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它的价值,使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能力,甚至开创新的视 野。 在这里,我们阅读科普作品,探索奇妙的科学世界,一起__________科学之光。 (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增长 C.增长 一定 特别 追求 追逐 B.添加 D.添加 一定 特别 追求 追逐 (2)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和画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远目标”“内心体验”的结构类型相同。 B.画线句①的主干是“读人物传记是方式”。 )C.[甲][乙]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示特殊含义。 的D.面线句②有话病,应将“理解它 价值”调至“产生丰富的联想”前。 (3)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看似幼稚的想法,也许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3)示例①:看到天空的飞鸟就想自己也自由飞翔,于 【答案】 (1)D (2)C 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探索鸟类飞翔的奥秘,开启了对生物仿生学的科学探索之旅。 示例②:小时候看到蚂蚁搬家,于是请教生物老师了解其中的奥秘,由此开启了对昆虫世界的探索之旅。 示例③:看到水杯里的筷子是弯曲的,学习了物理知识后知道了这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开启了对光学的 探索之旅。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增长:意思是增加、长进。添加:意思是添入、增加。结合语境中“生活的动力”可知,填“添加”更恰 当; 一定:有一经确定,固定不变,规定的,确定的,适当的意思。特别:是十分、非常、尤其的意思,形容 人或事物达到了某个程度。结合语境可知,填“特别”更为恰当; 追求:意指尽力寻找、探索,也特指向异性求爱。追逐:意思是指迅速积极地追寻逃跑的东西,竞争、角 逐,从后追赶。结合语境可知,填“追逐”更为恰当; 故选 D。 (2)C.结合语境可知,[甲]句中引号的作用是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即成语、格言、诗词等;[乙]句中引 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即指引号中的词语“流连”一词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也就 是对“科学发现”的回顾、总结,因此选项中“两句中引号的用法相同”表述错误; 故选 C。 (3)本题考查对文本语句的理解分析和对比拓展的能力。结合划线句中“异想天开的念头”“司空见惯的现 象”“看似幼稚的想法”都会开启科学上的一段新旅程,即可作答。解题时,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联 系生活经历谈谈对“科学发现”的理解。 示例:小时候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于是请教爸爸了解其中的奥秘,由此开启了对天体宇宙的探索之旅。 3. 下面文段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 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传承人类文明。① 有了这根接力魔棒, ② 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 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 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1)下列填入文段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 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 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 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的嘱托,浓缩在书本中 (2)依次填入文段①②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虽然 C.①由于 ②但是 ②所以 B.①如果 D.①不仅 ②那么 ②而且 (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3)示例 1:书是乘风破浪的巨轮对即将试水的小船的 【答案】 引航。 (1)B (2)C 示例 2:书是历尽风雨的苍鹰对即将独自飞翔的小鹰的嘱托。 示例 3:书是慈祥和蔼的母亲对即将远行的游子的寄语。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衔接。根据上半句“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衔接下半句中自然应该有“变 为”“作为”等意义的词语,然后衔接“欢迎我们”与“交班”,先欢迎,再交班,故选 B。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有了这根接力魔棒”与“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 C。 的(3)本题考查仿句。注意句式是:书是…… 比喻句。 示例:书是先辈撒下的引燃后代青春的火种。 4. 默写。 读诗,就是读人生岁月。“河流大野犹嫌束,①______”(谭嗣同《潼关》)读出了少年人的意气奋发; “与君离别意,②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出了青年人的情真意切:“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③_______”(苏轼《定风波》)读出了中年人的乐观旷达。 读诗,也是读人生际遇。“巴山楚水凄凉地,④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出 了人生的坎坷;“四面歌残终破楚,⑤______”(秋瑾《满江红》读出人生的困境:“⑥______,雪拥蓝关 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出了人生的彷徨:“⑦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了人生的担当。 ①. ②. ③. ④. ④二十三年 【答案】 弃置身 ①山入潼关不解平 ②同是宦游人 ⑥. ⑥云横秦岭家何在 ③一蓑烟雨任平生 ⑤. ⑦. ⑤八年风味徒思浙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解析】 【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注意“置、徒、 厦”易写成别字,“宦、蓑、岭”笔画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5. 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6. 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5. 【答案】 示例:屋檐上的一双双鸟雀,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飞落下来,在书案上旁若无人地行走。 6. 暮春时节,诗人见鸟雀慢行,杨花飘落却毫不在意,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专注地读书,所以“不知春去 几多时”。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瓦雀、书案”的 特点,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示例:宁静的书房,似是无人。不知何时,几只麻雀悄悄飞落,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案上。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闲适自在、专心读书的诗人形象。前两句 是动静,以“行、入”衬托书房的安静,由“闲坐小窗读周易”可知,室内有人,但诗人的全部心思都在 《周易》上,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世间万物都进不去他的意识,不晓得过去了多少时间。 【点睛】译文 双双鸟雀飞落,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 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12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 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①师川外甥奉议 :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 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 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 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7.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非天质之卑 遗:_____________ 卑:_____________ (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诚:_____________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10. 【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 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关键信息 业精德成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①_________ 热衷于学习 第一条建议:②_____ 第二条建议:③_____ 【乙】 养心探道 全身心投入学习 7. ①. ②. ③. (3)确实,的确 8. D 【答案】 (1)给予,赠送 (2)低下 9. (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 10. ①. ②. ③. ①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③要排除外界的各种 诱惑,静心学习。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 (2)句意: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卑:低下。 (3)句意: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诚:确实,的确。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意“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 工夫,就可 的以收到成倍的效果”可知应该断句为: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若:像。手录:亲手抄写。假:借。 (2)净室:将房间打扫干净。驰走:跑。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①从“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从“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可概括出,作者提倡 要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③从“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和“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可概括出,作者提倡要 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点睛】译文: 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 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 ,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 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 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 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乙:师川外甥奉议郎: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 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 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 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 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 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 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 说了这些。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 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 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 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 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 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 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________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 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 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 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 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 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 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 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 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 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 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 子,我一直坚持了 30年。 ⑧2016 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 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 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 8页的“初中第 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 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 3角 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 书。 (有删改) 11. 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 12. 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________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 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 了读书。(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3. 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最想说的话写出来。(不少于 40字) 14. 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 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 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11. ①. ②. 父亲将“我”的书装进书包,并鼓 【答案】 励“我”在逆境中继续读书。 12. 父亲给“我”买书并讲故事激励“我”; (1)欣喜。形容妈妈看到“我”热衷于读书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2)“无可救药”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现出自己对读书的痴迷程度。 13. 示例:你的文章很有可观之处,但是内容略显稚嫩,建议你多读书多积淀。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写出更精 彩的文章,期待你再次投稿。 14. 选文中,只有 3角 8分钱的旧课本却被父亲珍藏了 36年,表现出父亲对女儿被迫失学的愧疚和对女儿 重新读书所寄寓的期望,突出了父爱的珍贵;链接材料中,刻印粗拙的四本书,却被“我”视为“最为心 爱的宝书”,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突出了阿长的仁厚、善良。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概括能力。注意题干提示,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 情节补充完整。也就是要概括与“书”和“父亲”有关的情节。结合文章第④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 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 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可概括出“父亲给‘我’买书并讲故事激励‘我’”;结合文章第⑥ 段“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 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 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可概括出“父亲将‘我’的书装进书包,并鼓励‘我’在逆 境中继续读书”。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题目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联系上下文看,这段描写“我”很喜 欢读书,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读书,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读书,看到哥哥在大槐树下写字,也拿着 树枝跟着在地上比划。因此“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 笑,这里可以选择“欣喜”等表现神态的词语相容母亲的笑,因为她看到“我”热衷于读书而感到由衷的 喜悦。 (2)“无可救药”本意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我”“无可救 药”地爱上了读书,这个词语是贬词褒用,表现出自己对读书的痴迷程度。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整合信息及语言表达能力。由文章内容“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 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可以推测, 编辑在退稿信中应该是嘱咐她好好读书,学习好的书籍的写法,鼓励她把文学基础打好再来投稿。据此来 写退稿信的内容,注意是以编辑口吻写,语气应该是比较委婉,可以先肯定她的作品有自己的特色,然后 再指出问题,再鼓励她好好读书,做好积淀,最后表达期待她再次投稿。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两段文字都提到“书”,但是涉及到的人物不同,情感也不同。选文最后一段提到的“书” 是“我”初二那年被迫辍学时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这本书的定价只有 3 角 8 分钱,却被父亲珍藏了整 整 36 年,父亲用红绸布包着这本旧书,放在了床头柜里,是因为对女儿被迫失学的愧疚和对女儿重新读书 所寄寓的期望,突出了父爱的珍贵;而链接材料中提到的“书”是阿长送给“我”的《山海经》,鲁迅在散 文中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 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因此这四本书虽然,刻印粗拙的四本书,却被“我”视 为“最为心爱的宝书”,表现出“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突出了阿长的仁厚、善良。 (二)(1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布 2021年品种审定公告:由甘肃省农科院历时 16年阶梯式创新选育而成的 “陇鉴 115号”冬小麦品种,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陇鉴 115号”成为甘肃第一个强筋冬小麦品 种,标志着该区域冬小麦进入“强筋麦”时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包专用粉原料强筋小麦的需求与日俱增。上世纪 80年 代以来,省农科院一批旱农专家在镇原试验站开始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育种工作,先后收集、保存优质种源 3000多份,40年来选育出 17个“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支撑了陇东粮仓建设。 据相关人员介绍,在 2017-2019年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陇鉴 115号”亩产为 337.6公斤,较当 地大面积对照品种增产 10%。 【材料二】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的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口味和品质等。良种培育成为提高农 业竞争力的关键。尽管我国水稻、小麦等种业领先世界,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一部分农作物种子要从国外引进,一旦没有了这些种源,就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对此,权威专家分析认为:掌控种源、培育优良品种的自主创新,是降低风险,避免被“卡脖子”的 关键。但是,目前我国育种主要依靠科研院校,研发的种子不具备商业效益,不能被市场快速接受,创新 利用率不高,产出转化效率也不高。再加上国家对种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国内的种子企 业也不重视种子自主研发。这就使得我国育种出现科研育种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现象。另外,种业自主 创新人才缺乏,种业研发队伍亟待加强,也是我国育种需要解决的问题。 【材料三】 2011—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情况 【材料四】 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小麦 2020年播种面积比 2011年减少 2700万亩,但产 量增加 1300万吨;水稻 2020年播种面积比 2011年减少 393.6万亩,但产量增加 897.7万吨。中国农业科 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一减一增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从育种、栽培,到灌溉, 病虫害防控,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科技的助力,科技与农业正走向深度融合。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说的:“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材料五】 袁隆平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既是他事业的写照,也是他人生的感悟。袁隆平时 刻惦记着的,是让更多的人吃上白米饭,不再饿肚子。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 正的粮食英雄”。目前我国“杂交稻”种植面积已达 2.4亿亩,占比近六成。世界占比不到 9%的中国耕地, 养活了近 1/5的人口,中国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这与杂交水稻的功劳密不可分。“谁来养活中 国?”以袁隆平为带头人的农业育种科技人员用自己研究与创新的成果“杂交稻”回答了这个难题。 悼念袁隆平的无人机表演 15. 阅读【材料一】,请给这则新闻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6. 阅读【材料二】,请你针对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7.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写出你的发现。 18. 结合【材料五】,说说你对袁隆平院士的“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话的理解。 15. 【答案】 “陇鉴 115号”冬小麦成为甘肃第一个强筋冬小麦品种(或甘肃旱地冬小麦育种取得重大突 破。) 16. ①加建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转化;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③鼓励种子企业的自主研发;④加强种业研发队 伍的建设。 17. 18. 随着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示例: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一粒好的种子,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如果人都能一个好的种子,那 么人就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为时代出力、出彩。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给新闻拟标题,可以借助新闻的导语部分,新闻导语应当能够概括新闻主要 事件。材料一的第一段是这则新闻的导语,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发布 2021 年品种审定公告,引出主体事件 及事件的意义,抓住关键句“‘陇鉴 115 号’成为甘肃第一个强筋冬小麦品种,标志着该区域冬小麦进入‘强 筋麦’时代”,可概括出这则新闻的标题“‘陇鉴 115 号’冬小麦成为甘肃第一个强筋冬小麦品种”,或“甘 肃旱地冬小麦育种取得重大突破”。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结合“目前我国育种主要依靠科研院校,研发的种子不具备商业效益, 不能被市场快速接受,创新利用率不高,产出转化效率也不高”可概括出“加建科研成果市场化的转化”; 结合“国家对种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国内的种子企业也不重视种子自主研发”可概括出“加 大知识产权保护”和“鼓励种子企业的自主研发”;结合“种业自主创新人才缺乏,种业研发队伍亟待加强, 也是我国育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概括出“加强种业研发队伍的建设”。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由材料三的图表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还在 60000万吨以下,2012 年开始突破 60000万吨,除 2018年略有下降之外,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从材料四的数据也能看出这一 点,“我国小麦 2020年播种面积比 2011年减少 2700万亩,但产量增加 1300万吨;水稻 2020年播种面积 比 2011年减少 393.6万亩,但产量增加 897.7万吨”。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而这背后 的原因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一减一增的背后,是科技的力量”,由此得出“随着科技与农业的深 度融合,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把握及个性化解读能力。“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是袁老说的,他是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深知“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的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口味和品质 等”,对于植物来说,种子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一粒好的种子,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而这个比喻句也强 调了“人”与“种子”一样,也要打好做人的基础,“种子”健康,人就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为时 代出力、出彩。当然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四、名著阅读(6分) 19. 《傅雷家书》中傅雷认为:“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 的自我批评。”请从下列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该人物的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孙悟空《西游记》 B.简·爱《简·爱》 【答案】示例:简•爱《简•爱》。简·爱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她跳出了迷惘的牢笼,倾听到了自己的心声, 她还是爱着罗切斯特。当简•爱就要答应表兄圣·约翰求婚的时候,内心矛盾、情绪激动的她似乎听到了一 个声音在叫唤着简,于是简·爱飞也似的走到门边,冲进花园,挣脱了圣·约翰。她意识到自己该处于支 配地位了。这是她的又一次觉醒。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示例:孙悟空:《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有六 个山贼抢劫他们,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看到悟空杀了生,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去了龙宫 的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想到自己拜师 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去了。孙悟空跳出自我任 性的牢笼,从与唐僧情感的角度看问题,便发现了自己任性离开的错误。 20. 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的前三章节内容,补全题为“信仰的形成”的演讲稿提纲。 目录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童年——116 在长沙的日子——128 革命的前奏——148 提出问题 决定毛泽东政治信仰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观点 1:社会与环境,政治信仰形成的客观因素。 摆事实:封建压迫、饥民暴动等。 信仰的形成观点 2:阅读与思考,政治信仰的不断寻求和明晰。 摆事实:书本的影响、①________等。 分析问题 的观点 3:探索与实践,政治信仰 逐渐确立和坚定。 摆事实:创办社团、②________等。 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感,使得毛泽东成为一 个坚定的共产党员。 解决问题 ①. ②. 组织工人 【答案】 【解析】 【分析】 军旅生活经历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题空一:《在长沙的日子》,是全书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叙述了毛泽东在长沙求学和生活的经历。先后叙 述了毛泽东初到长沙的学习经历、参加革命军的短暂军旅生活、革命结束后人生彷徨与图书馆自学经历以 及湖南师范学校五年学习岁月中的十数件故事。对于他政治信仰的形成,除了书本,还有军旅生活经历及 湖南师范学校时的经历。 题空二:《革命的前奏》中,介绍他投身政治的政治活动:主笔 《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反对军阀、 组织工人等等,尤其他如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五、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会有困顿,生命总有劫难,或是突如其来,或是纠缠不清,但好在我们还有书。把日子过成书里 的世界并不容易,读书可以让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鲜活动人,生命也因此活力十足而鲜亮夺目。 请以“与书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例文: 与书相伴的日子 阅读是石,敲出星星之火;阅读是火,点燃熄灭的灯;阅读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阅读是路,引你走 向光明。——题记 阅览室是书的归宿,而书是我心灵的归宿。所以,每当我心灵空虚时,就会在阅览室的图书中尽情遨 游。 独坐一隅,品一杯香茗,感受“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淡淡忧伤,感受他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但又却 可望而不可即。朦胧中的女郎,就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梦想,但是却又像梦一般的似真非真。雨巷是他追 求梦想的道路,是那么幽长深远而又幽暗。联系到我们自己,目标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却少了追求梦想 的那份热情,那份渴望。戴望舒知道他的梦想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心头就算有淡淡的忧 伤,也绝不会出现绝望。他激励着我,向自己的梦想奔去。 看着阅览室窗外岩石下的小草,我想到了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牧师家中,家庭十 分贫困。她喜欢写作,希望能借此改变家庭状况。但是,事情并非想象之中那么顺畅,他所写的诗没有出 版社愿意出版。她失望了,但她继续不断地寻找出路。就算整片森林没有一条可以走的路,她也要凭着自 己的执着踩出一条道来。终于,她开始写小说,并且以她的处女作《简·爱》著名。在阅读《简·爱》的 历程中,我看到了主人公与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练出一颗执着,不服输的心。这 同样在影响着我,告诉我,不要轻言说放弃。 在冬日的暖阳下,我不仅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冰心的诗也同样给我传递着温暖。在母亲的怀抱中, 感受人间的真情;在童年的幻想中,我感受到孩子那天真,善良的童心;在大自然的关怀下,我感受到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集的三大主题,诗句短小而情真。她的诗,在我的心中 遗留下的只有爱。诗中的精美语句体现的真实情感陶冶着我的情操。在受伤的时候抚平伤口,在失望的时 候给予信心,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冰心奶奶的诗就像妈妈一样呵护着我。 不知不觉,阅览室成为我的第二个家。一纸清香,记录着我与书籍相伴的日子。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是“与书相伴的日子”。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书”, 只要是与“书”有关都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素材,但是,为了避免写成流水账,考生还是应该选择具体的 一本或两三本书,写与它相伴的过程,写这本书给你的启发。 这道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能让大多数考生有话可写,差别在于文章角度是否新颖、立意是否深刻。而在 行文过程中,这个作文题所体现的难点不是“相处对象”的选择,而是如何表达这“相伴的日子”。如果只 是以流水账的形式平铺直叙,或者只是议论抒情而不以记叙为载体又或者堆砌众多事件泛泛而谈,文章难 以出彩。所以,如何通过一些巧妙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较好地表现“日子”这个关键词,是完成这个作 文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中考主要考查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初三的学生要能够写出一篇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情感真挚、内容充实。 立意正确的记叙文。考生首先在保证结构完整,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努力表达真情实感,力求细节真实, 写出感人的东西来。有能力的考生可以用上一定的写作技巧,美化文章语言,把文章写得更为曲折,比如 先抑后扬、设置悬念等,不要让人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