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下载

湖南省永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一、积累与运用(共 38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 毕业在即,班级拟开展“我的初中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下面是晓峰同学在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 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簇的校园,相识在这( )和谐的集体。【乙】师长的谆谆教导,同学的( 笑犹在耳畔;绿茵场上尽情( )挥洒汗水的英姿,自习课上孜孜不倦汲取知识的身影,如在眼前。【丙】 )而逝,临别的忧伤油然而生。【甲】回首昨日, )欢 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丁】 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前仆后继,逐梦前行,期待在下一个“驿站”,能 遇见更好的自己。 1. 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A. B. C. D. 3. A. 4. A. 5. A. C.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悄然(qiǎo) 悄然(qiǎo) 悄然(qiāo) 悄然(qiāo) 温馨(xīn) 温馨(xīng) 温馨(xīng) 温馨(xīn) 嬉闹 嬉闹 嘻闹 嘻闹 )驰骋 弛骋 弛骋 驰骋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C. D.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孜孜不倦 前仆后继 )将“而今,我们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 B. C. D. 【丁】处 【甲】处 【乙】处 【丙】处 文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B. 删去“的一生” 改“不是”为“既” D. 改“又是”为“而是” 在“又是”前增加“意味着” 1. 【答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A 3. D 4. C5. B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考查的书写能力。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 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注意“崛”字的写 法。 2【 题详解】 对字音和字形的考查。“悄然”的正确读音是 qiǎo;“温馨”的正确读音是 xīn);“嬉闹”不能写成“嘻 闹”;“驰骋”不能写成“弛骋”。据此,答案为 A。 3【 题详解】 考查成语的使用。 A.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B.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 D 。4【 题详解】 考查句子的衔接。从“【甲】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簇的校园,相识在这温馨和谐的集体。师长的 谆谆教导,同学的嬉闹欢笑犹在耳畔;【乙】绿茵场上尽情驰骋挥洒汗水的英姿,自习课上孜孜不倦汲取知 识的身影,如在眼前”这些是对往事的回顾;而“【丁】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 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这一内容是对未来的畅想。语句“而今,我们心头不 免涌起缕缕怅惘”起到过渡作用,所以应该放在【丙】处,故选 C。 5【 题详解】 考查病句的修改。语句“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不是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 又是新征程的开始”中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且句子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把“不是”改为“既”。故 选 B。 6. 为了留下初中生活的美好回忆,班级准备将三年初中生活照片制作成班级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你完成 以下题目。 (1)请你为该电子相册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 12个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给该电子相册配乐,同学们搜集到两首歌曲。从歌词来看,你认为其中哪一首更合适?请谈谈你 的看法。 栀子花开(节选) 栀子花开/so beatutifiul so white/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难舍的你/害羞的女孩/就像一阵清香萦绕在 我的心怀/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雨夜总将我们的青春灌溉/栀 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淡淡的青春/ 纯纯的爱 同桌的你(节选)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 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电子相册做好后,你代表班级将相册作为毕业礼物,发送到王老师邮箱,同时发送了一封邮件。下 列邮件正文拟写最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代表九(1)班把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惠赠给您,请您查收。 B.您将非常荣幸地收到我们九(1)班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好好惠存。 C.我代表九(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务必查收。 D.我代表九(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查收、惠存。 ①. ②. 《栀子花开》更合适。由歌词“挥挥手告别欢乐和 【答案】 示例:绽放岁月,梦想起航 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雨夜总将我们的青春灌溉”等可知,这是一首描写毕业季同学分离的歌曲,栀子花 的洁白象征着同学家纯洁的友谊,整首歌曲表达既期待美好未来,又有点分别的淡淡惆怅的情感,并且意 ③. 境优美,适合做相册配乐。而《同桌的你》描写的是毕业多年后的回忆,不适合当下的毕业情境。 D【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拟写相册标题的能力。拟写标语时要注意突出话题,语言简洁、具有宣 传和鼓动性。可以采用修辞手法增加感染力,或者化用诗词、歌词等让其朗朗上口,达到宣传的目的。本 题是为班级毕业留念电子相册拟写标题,要求不超过 12 个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唱响青春,舞 动骄阳”“绽放岁月,梦想起航”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为毕业电子相册配乐,应当选择能够表达珍惜友情、不舍母校这样意思的歌 曲。而《栀子花开》歌词描写了毕业季同学分离的情景,栀子花开的季节就是毕业生分离的日子,栀子花 纯白可爱,寓意纯洁的同学情。轻轻的音乐淡淡的描述着离别的心情,简单的音乐节奏,让人在聆听时能 感受到空气中轻盈地飘出栀子花带来的阵阵清香。歌词中有“这是个季节/我们将离开”“挥挥手告别欢乐 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雨夜总将我们的青春灌溉”这样的歌词,很适合毕业的情境,能够表达毕业季既 期待美好未来,又有点分别的淡淡惆怅的情感。而《同桌的你》明显是多年后的回忆,歌词中有“我也是 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不适合当下的毕业情境。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A.“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这里是请老师保存相册,用词不得体; B.“荣幸”,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这里用来说老师,不得体; C.“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这 是请老师查收相册,不得体; D.“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词语使用得体。 故选 D。 的晓轩同学在毕业赠言中引用了下面 语段,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7.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 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摘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填人名)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的主人公保尔·柯 察金在病床上克服困难,计划写一部中篇小说,并给它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2)保尔·柯察金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 【答案】 奥斯特洛夫斯基 暴风雨所诞生的 和项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解析】 【分析】 【详解】(1)考查对名著的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 篇小说。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 强不屈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他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祖国的利益放 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同外国武装干 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 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 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 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 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 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 解放而斗争”。在他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项强奋斗” 的高贵品质。 8. 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2)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君问归期末有期,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答案】 白露为霜 海内存知己 巴山夜雨涨秋池 羌管悠悠霜满地 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 ⑥. ⑦. 入则无法家拂士 无案牍之劳形 先天下之忧而忧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涨、羌管、拂士、牍”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与理解(共 52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9.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B. 且焉/置土石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D. 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C. 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11. 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 A 10. C 11. B 【答案】 12. (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B.“且焉置土石”的正确停顿是: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正确停顿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正确停顿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故选 A。 10 【题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固:形容词,顽固/动词,巩固; B.其:代词,他,他的/语气词,加强反诘语气; C.之:代词,他/代词,他; D.苦:动词,愁/使动用法,使……受苦; 故选 C。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 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 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 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 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所以 B 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甚(很,非常)、汝(你)、惠(聪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句式倒装。 (2)句中的“易(交换)、反(同‘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 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 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 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 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装土石到渤 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 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 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 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 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3.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14. 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13. B 14. 描写了鼓声和雁声。点明了月夜的背景。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孤寂凄 【答案】 凉的心情。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月是故乡明”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 B。 14 【题详解】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作者没有从月夜写起, 而是抓住“戍鼓”“雁声”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通过叙写自己的所见和所闻,既交代了月夜的 背景,渲染了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象,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烘托了诗人孤寂凄 凉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鱼”现身“地球第四极” ①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作“地球第四极”,这里最深处达 10911米,静水压极高,是人 类难以涉足之地。没想到,一群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仅有一张 A4纸太小,无需任何耐压壳,便可 同此处的生物“竞自由”。它的潜行有怎样的故事? ②马里亚纳海沟深海里,狮子鱼可以惬意地游来游去。它们何以能在这等极高压深水及生存?研究发 现,狮子鱼的骨骼细碎地分布在凝胶一般柔软的身体中,能承受近而兆帕必压力。“向狮子鱼学习,或许 能研制一种无需耐压壳保护就可承受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实现深海探测我备的小型化与智能 化。”李铁风和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③2018 年 5月,李铁风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启动相关研究。最终,项目组研 发出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果然形似一条鱼,长 22厘米,翼展宽度 28厘米。该机器人由一种在高压低温 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电驱动性能的智能软材料制成,控制电路、电池等硬质器件融于凝胶状的软体机身, 无须耐压外壳,使能承受万米级别的深海静水压力。 ④2019 年 12月,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在海沟 10900米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 8 月,该软体机器人又在南海 3224米深处成功实现自主游动。 ⑤相比于传统的“铠甲式”抗高压深潜装备,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洁构简单,能大幅降低深 海探测的难度和成本。软体机器人的吸引力在于其灵活性和通用性,它们身子软,本领却硬,能适应各种 复杂的环境,非常适用于深海、极地、高冲击性等恶劣及特种环境的监测和探索工作。 ⑥未来,项目组将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无人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研究团队还计划将仿生软 体机器人的关使技术运用到深潜器上,研制小型化的深海装备,实现深海通讯、深海检测等功能。 (文/王思远,有删改) 15.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 10911米,静水压极高,除了狮子鱼外,其它生物难以生存。 B. 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外形像一张 A4纸,可以与海底的生物“竞自由”。 C. 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结构简单,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能适应复杂环境。 D. 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已经运用到深潜器上,实现了深海通讯、深海检测功能、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的A. 第①段画横线 句子抒发了对中国学者研发软体机器鱼这一成果的惊叹之情。 B. 第②段中加点的“或许”,在文中只是表示推测,因此可以删去,不影响文意。 C. 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方法具体说明了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的特点。 D. 文章按空间顺序说明了仿生深每软体机器人的研制过程,内容清楚而有条理。 15. C 16. A 【答案】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文章中并“除了狮子鱼外,其它生物难以生存”这样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B.依据“没想到,一群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仅有一张 A4 纸太小”可知,“外形像一张 A4 纸”的 说法是错误的。 D.依据“研究团队还计划将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使技术运用到深潜器上”可知,“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 技术已经运用到深潜器上”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 C。 16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第②段中加点的“或许”,在文中只是表示推测,删去后,语义变成肯定的了。是不能去掉的; C.文章没有使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D.文章采用的是“时间顺序”,不是“空间顺序”; 故选 A。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 ①春暖花开,青春正好。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做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铺好青春底色,值得当代青年深入思考。 ②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 存亡的危急关头,青年学子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或献身革命,或渡海求学。革命先辈、英模栋梁早在 青年时期就已将报国之心、奋斗之志融入人生追求。鲜红底色一旦铺就,将流淌在青年血脉里,帮助青年 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 ③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化解消沉情绪,体会成长快乐。当代青年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 中长大,常缺磨炼。有的青年不愿拼搏,常陷入彷徨和徘徊:有的娇气脆弱,一遇挫折就放弃;还有的存 在咸鱼心态,得过且过。学习先辈的拼搏意志、吃苦精神,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④红色成为青春底色,青年方能明辩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让开放、个 性、多元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各类声音言论交织涌动,给青年的价值判断带来困扰。当 代青年唯有从党史学习中真切把脉历史发展的潮流方向,方能客观理解国家发展现实,保持清醒。 ⑤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的底色。 (文/徐宁,有删改) 17. 下列关于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青年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B. 青年要在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C. 当代青年应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底色。 D. 当代青年应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18. 下列材料不适合放在第②段中充当论据的一项是( )A. 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B. 雷锋工作积极,热心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C.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豪不畏惧,壮烈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D.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无惧困难,刻苦学习,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7. C 18. D 【答案】 【解析】 【分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C.根据文章标题《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和结尾段“奋斗新时代,青春正当时,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的底 色”可知,文章的中心是当代青年应让红色真正成为青春底色; C故选 。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材料补充。 D.第②段主要讲述红色成为青春底色对青少年的作用,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选项中海伦·凯 勒则是坚强、刻苦,不适合作为第②段论据; D故选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 1950到 1959年,我 8岁到 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 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 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 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 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 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 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 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 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 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 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 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 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 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 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 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 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 图书馆。 ⑤1960 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 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 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 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 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 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采采地望着天花板上的 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 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 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 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 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 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 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 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 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地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 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责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 20. 21. 结合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加点词“不幸”和“万幸”分别指代的内容。 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 格。 母亲的三次“放飞” “我”的情感变化 第一次:儿子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 意外 痛苦 ②第二次: ①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 22. 标题中“放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3. 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你是否赞成?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9. 【答案】 不幸:“我”自认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或“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 万幸:北京师专就在北京市内,“我”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吃饭和睡觉。(或“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 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 20.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写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内容上表达了对母来的感激和怀念之 情。 21. 22. ①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 ②悲凉 “放飞”就是“放手”之意,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表达母亲的想法,一旦孩子长大,就应尽早地、坚决地、完全地“放手”。 23. 示例一:赞成。①这位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这种做法大有把“身体好” 放于首位之意,有利于培养孩子不慕虚荣的纯朴天性;②反对孩子吃零食,却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并不惜进行“巨额投资”,显然,这对刘心武日后成为一名有成就的作家是极有影响力的;③三次“放飞” 仪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是高层次的父母之爱。 示例二:不费成。①这位母亲在饮食上对孩子过于“娇惯”和“溺爱”,没有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 利于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习惯;②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有很多, 不定要花巨资订报刊;③三次“放飞”孩子过于狠心。不利于培养母子情感, 【解析】 【分析】 19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本题 所说的“不幸”可依据“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来概括;“万幸”可依据“这 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来 概括作答。 20 【题详解】 考查句段的表达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语句“回忆那 10 年的生活,母亲 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从结构上看,用在文章的开头,在总领全文内容的同时, 引出了下文非同寻常的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的叙写;内容上,交代了对过去十年生活的回忆, 表达了作者对母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1 【题详解】 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结 合题目筛选相关的词句,或根据所写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等概括填写作答。文章叙写了母亲三次“放 飞我”:第一次是第 4 段叙写的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 刊的订费。“我”当时的心情是“感到意外”;第二次是第 5 段叙写的在 1960 年春天,父亲去外地任教, 举家外迁,在北京没给“我”留下一间房,这让“我”感到“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第三次是第 6 段叙写 的 1966 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时,母亲把给“我”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我”的心 情是“一种悲凉感”。据此,仿照示例概括作答。 22 【题详解】 考查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去分析。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 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题目中“放飞”的意思是指父母培养孩子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从修辞的角度看,“放飞”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母亲的行为—— 要坚决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从而暗示了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即言简意 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依据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 认知和体会来谈理由。本题若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伟大母爱的角度 来阐述理由;若不赞同文中母亲的育子方法,可从母亲对孩子“娇惯”和“溺爱”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 和生活实际阐述理由。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共 60分) 24.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蔚蓝的天空,神舟翱翔实现了飞天梦;深蓝的海洋,蛟龙深潜实现了探海梦;金黄的稻穗,袁隆平爷 爷有个禾下乘凉梦……青春的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梦。追梦路上,有汗水,也有欢笑;有付出,也有收获; 有思考,也有感悟。 文题一:请以“逐梦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请以“谢谢你,让我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文题二须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 600字。 【答案】文题一参考例文: 逐梦之旅 空调将凉意传递到桌上,吹拂着他的后背,他顿时感到无比的惬意。靠在办公桌的椅背上,他的目光 接触到了一张泛黄的旧照片。 那是他 9岁的照片,在村子里的小学念三年级。家里穷,父亲和母亲都是农民。父亲天天出山劳作, 母亲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妇女,操持着家里外的活计。他是家里的老大,在他下面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妹妹 和刚会走路的弟弟。 那几年,旱涝灾害频繁,庄稼要么旱死,要么给洪水淹死。父亲一年到头也没几个收成,饿了只能去 大山里挖蘑菇吃。贫穷的家境,使他过早地懂事。从五六岁起,他就拿着个小斧头上山去砍柴。天刚刚亮, 他就出发去上山,同路遇到的村人常说:“这小后生不错哩,劳务起庄稼肯定是一把好手”。 他虽然很高兴别人夸他活儿干得不错,但他却不想当个庄稼人。他想念书,成为体面的知识分子,长 大以后坐办公室里,收入稳定,受人尊敬。他知道,他家供不起他上学,要上学,只能自己想办法攒钱。 他比以往起得更早,天还昏沉沉,他就已经拿着小斧头上山去砍柴了。砍完柴,他便在山上找些可以卖钱 的药材,挖回家等着大集上去卖。 小学的学费就是这样攒起来。上学后,他周末依旧上山砍柴、挖药材。他学习认真,成绩在全村二十 几个学生中位居第一。在考取初中时,他以五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初中。 那个暑假,别家孩子天天泡在河里嬉戏,他也去,只不过他是去采莲藕的,河里的莲藕多,除去交学 费,半年还可以多出十几块钱哩。他把钱存着,准备三年后上高中用。 高中开学后,他不能再回家了。高中在县上,离家里远。这几年初中也省下了六七十元,够他第一学 期花销了。在城里头,他找了家打铁的,每天去干两个小时,人家给 5毛钱,这一天 5毛钱可不少哩,加 上他暑假摘莲藕的钱,高中三年并不算太难熬。 他虽然去打铁,但学业却依旧拔尖,一有时间就往老师宿舍跑,老师也很愿意多教些知识给他。高考 时,他果然成为了全县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鉴于他成绩好,大学给他减免一半的学费。他在大学附 近寻了家餐厅,边打工边上学…… 四年后,他拿着大学文凭,来到了这家公司,被选上了。 从此他坐上了舒适办公室,有了稳定的收入 回过神,他从回忆中醒来,他笑了。 因为,这是他逐梦的旅程,有苦、有乐、有梦想、有辉煌。 文题二参考例文: 谢谢你,让我坚强 又是阴雨绵绵的天气。闭上眼,仿佛又看见在那个雨天,你撑着伞,向我走来。 那离现在并不遥远,只是上个学期的事而已。 的又一次月考,为了那次 英语“A”,我努力了很久很久。课文总是最先背完,记单词时,一遍不行, 十遍来补,错题一个个抄在本子上,一遍遍做。 可是考试的结果却跌得更惨——居然是史无前例的“C”。 知道这个消息的我只想撕了那些记单词、默课文、记错题的本子——为什么?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 那么认真,可是结果却不如人意。不是说天道酬勤吗?我明明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为什么会这么的不公 平? 我想过放弃,既然努力也没有用,那不如放弃吧。我走在雨中,任凭雨水打在身上。没关系,我不在 乎。突然,我觉得雨似乎停了,原来是走来的你,正在为我遮雨。 你知道原因,却和我讲起了依米花。 你说,在戈壁滩上,有一种名为依米花的小花,它在努力的时候,一点都不起眼,它为了开出绚烂的 花,会把根扎得很深,很长。在戈壁滩上生长的植物,根难免会碰到石子,可它这条根被拦住了,它就从 这条根上再生出一条根来,绕过这成功路上的阻碍。它会一直努力,直到花开的那一天。 你说,它开的花,比其他花都美。四片花瓣,四种色彩。那是它长达五年努力的结果。 可它漫长的努力,却鲜为人知。正如冰心的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 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你说,这点挫折和你考这所学校时遇到的困难相比,又算什么呢?你连那样的难关都能闯过,现在怎 么又不行了呢? 你说: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只是大小不同罢了。 你指着天空,声音斩钉截铁:风雨过后,定有彩虹。七色的光芒,骄傲的闪耀在被雨洗过的天空上。 我没有说话,却昂起了本来低垂而沮丧的头。我没有跟你说谢谢,却在心里说了一千遍:谢谢你,我 懂了,依米花的花语,是坚强。 【解析】 【分析】 【详解】文题一:本题是命题作文。“梦”即“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性中最 强烈的渴望,是照亮灵魂的明灯。它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情感追求。它不同于“理想”,“理想”较多的是 代表既定的并且会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潜意识里,这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而“梦想”是代表着更为高远 的理想,在别人看来甚至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梦想基于主观的渴望,是完美的理 想。在立意时,我们须将其定位为一种积极、美好的精神追求,以此作为文章的支柱。比如,将获得学习 成功、实现事业理想、完成人生规划等作为自己的梦想。“逐”即“追逐”。“追逐”指为实现梦想而付诸 行动和实践。如果光有梦想,没有付诸行动,那充其量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如果敢于梦想,勇于实践,就 一定能创造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 写作时,我们应以“追逐”为文章的落脚点,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而阐明一个人有梦想固然重要,但付诸行动更重要的道理。要想美梦成真,就要立即行动、坚持行动, 这样才会快速地接近梦想,获得成功。“旅”是一个过程,即追逐梦想的过程,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 适合写记叙文,以“逐梦”过程为叙事脉络,陈述自己或他人的追梦历程(汗水、欢笑、付出、收获、思 考、感悟),在事件展开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顺叙或倒叙来展开。记叙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或 体现叙述性、或着眼细节、或立足描写;抒情语言要真挚、鲜明,富有情感性,多用排比段来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 文题二:本题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关键词,“谢谢你”说明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心里充满感激,怀着 一颗感恩的心来写,后面可以补充的词语很多,因为在生活教会我们的很多,比如诚实、坚强、感恩、坚 持等,可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写,人物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写作方向可大可小, 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思路上,写作时,事件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要选择生活中最 让你感动的,触动你心灵的事件来写,中间可适当穿插议论,是文章中心突出,结构要注意详略得当,构 思尽量做到新颖。形式上,如果写几件事时,可采用加小题目或者分镜头的形式,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