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下载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201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论语>八则》)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劳其筋骨……(《<孟子>三则》) ③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⑦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坚信远大的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8分)①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必先苦其心志 ③海内存知己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每条横线1分) ⑤后天下之乐而乐 ⑥待到山花烂漫时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此题考査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试题涉及《论语》《孟子》及五律、七律、唐宋散文、毛 主席的词、李白的古体诗,覆盖面较广。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 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 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解答过程:①匹夫不可夺志也(注意“匹” 的正确书写) ②必先苦其心志(注意“志”的正确书写) ③海内存知己(注意“己”的正确书写)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注意“莺”的正确书写) ⑤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待到山花烂漫时(注意“烂”和“漫”的正确书写)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长”和“沧”的正确书写)。 【考点解析】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 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 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如果命题是三选二,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两题就够了。如果三题都做(最好不要这 样),要确保前两题完全正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两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 三条做对了也不给分。 名句默写答题技巧: (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四)要留意具体环境 (五)要留心语句顺序 (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咆xiào_____ ②热chén_____ ③按bù_____就班 【答案】2.(3分)①哮 ②忱 ③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① ②小题注意“哮”和“忱”的偏旁部首,第③小题的“部”为易错字,答题时要理解词语“按部就班”的 含义: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尤其是“部” 的意思:门类,部门。所以答案为①哮 ②忱 ③部。 咆哮:读音为páo xiào。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 猛烈。分开解释:咆 : 咆 páo 猛兽怒吼:“熊咆龙吟殷岩泉”。咆哮(a.猛兽怒吼;b.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c.形容人的暴怒喊哮 : 哮 xiào 吼叫:咆哮。急促喘气的声音:哮喘。出自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示例:◎《青岛.兰宗俊》兰宗俊常咆哮道:“那么你脑子不好?这么个情况你上什么??”◎光未然,冼星 海创作《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雷电颂》: “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明 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众将对面不能相顾,惊得那坐下马乱撺咆哮,众人回身便走。 热忱:拼音是rè chén,,意思是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源自希腊文“en theos”,意为“被神鼓励的”。示例:◎1、《孽海花》第三二回:“他们对你的热忱实在可感,不过太苦了 我了!”◎2、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3、周恩来《检厅日录》:“特志于此,谢 马先生 的厚意热忱!”◎4、郑振铎《集外·漩涡三》:“咳, 是那么热忱的领导我们!学校里必会完全变个样子了!” 按部就班:【拼音】:àn 李先生 bù jiù bān【解释】:按:依照;部:门类,部门;就:归于;班:次序。按其门类,就其次序。原指写文章时 按照内容需要安排段落词句。后指办事要按照一定的规矩,遵循一定的程序。比喻做事老套,缺乏创新精 神。【出自】: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示例】: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 ”示例:◎晋·陆机《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清·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少年》:“至君之文,按部就班,机神绝不流动。”◎老舍《四世同堂》四九:“假若他能按部 就班的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或者是很有学问的人。”◎康笑胤《思君赋》:“做饭可以按 部就班,吃饭无需循序渐进……”◎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学校却按部就班,没有这弊病。” 【考点解析】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字形是字的形体,字义是字的意义。字的最初的一种意义叫做“本义”。字的其他意义一般是由本义生 发出来的,叫做“引申义”。本意和字形是有关系的,懂得这个道理,有助于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 象形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很明显。如:“日”“月”“水”“火”的古文字就很像太阳、月亮、滔滔的流水 :熊熊的烈火的形状。 会意字的字形和字的关系也很明显。如:“涉”的本义是趟着水过河,所以左边是“水”。古文字的“涉” 更加形象,画的是前后两只脚,中间一条河。“及”的本义是赶上,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只手,表示一 只手从后面抓住了一个人。 形声字分意符和声符,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例如:“操…‘持”都是拿的意思,所以以手 (扌)为意符。 汉字的形体很多。但汉字的基本组织单位──偏旁部首并不太多,其中常用的才150个左右,我们如果 掌握了这些常用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就不难通过字形分析来了解常用字的本义。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华园艺展区里,各种特色植物争奇斗艳、别具风情,徜徉其中,可尽览园艺 之美。 B.樱花盛开时节,无锡鼋头渚夜公园开放,长春桥、樱花谷人山人海,灯火阑珊,人面樱花相映成趣 。C.在2019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重振雄风,不负众望,包揽五个单项 冠军,选手表现可圈可点,令人叹为观止。 D.外卖小哥雷海为工作之余不断读诗、背诗,诗词大会上,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终获《中国诗 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答案】3.(3分)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含成语)的能力。ACD三项正确;B.使用不正确,阑珊:意思是凄 凉、凄楚、凋零。灯火阑珊,即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属于用错对象、前后矛盾,和前文“人山人海”相矛盾。所以答案为A。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 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 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辦凊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怡当。 徜徉:拼音为cháng yáng。释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示例:◎犹徘徊。盘旋往返。引证详解:1、犹徘徊 。盘旋往返。◎《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析惕”。2. 犹彷徨。心神不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会 帝轩 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旧注:“怅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3. 安闲自得貌。◎①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②宋陈亮《何少嘉墓志铭》:“仲兄大雅以疾不涉事, 少嘉 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③明叶宪祖《鸾鎞记·催试》:“你着鞭须及早,行迈好徜徉,但愿一举 成名,慰人凝望。”◎④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莳竹种松,分兰萟菊。 日与诸耆旧徜徉于诗坛酒社,陶然有隐处之乐焉。”◎⑤明张羽《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 自徜徉。” 灯火阑珊:拼音是dēng shān,即1.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2. 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huǒ lán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意兴阑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凡游乐场合, 兴致将尽皆可用词语。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可参见唐·白居易《咏怀》诗:“白发满头归得也,诗 情酒兴渐阑珊。” 叹为观止:读音为tàn wéi guān zhǐ,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出处:先秦·左丘明《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 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示例:1. 清·.王韬《淞隐漫录·海外壮游》:“更佐以乐音灯影,光怪陆离,不可逼视。生抚掌称奇,~。”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上海浦东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美丽迷人,走在大街小巷,简直让人叹为观 止。3. 每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出自《安塞腰鼓》)4.黄山的美景,令人叹 为观止。5. 金字塔的壮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6.泰山之巅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7.那精彩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8. 秦牧《说狼》:“那种酷肖的程度着实使人叹为观止。” 脱颖而出:读音为tuō yǐng ér chū,颖:尖子(物体的尖锐部分)。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成语示例:◎改 革开放以来,不少有才华的青年脱颖而出。◎人生活在世上,好像锥子放在布囊中,只要有机会,总会脱 颖而出。◎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脱颖而出,变成个英雄 。(老舍《四世同堂》) 【考点解析】 语文成语辨析的12种方法汇总 语文成语辨析的12种方法汇总 近几年中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现将高考成语类试题的一 些解题思路与方法整理归纳如下: 1.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 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根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 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对这些成语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 文生义的理解。 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截肢成语含意 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 胡乱、随意地理解。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 3.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 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运用时 必须遵循这些限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4.要切实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著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注意它与全句内容的和谐一致,才能准备地表 情达意。否则,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都是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5.切实把握成语语义的大小程度–不要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其蕴含的意义也有轻重的程度之别,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做恰当的选择 ,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都是不妥的。 6.要切实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一般说来,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个义项,读书理解、交际运用就不会出错。但 这仅仅是“一般说来”,实际上有的成语不仅一个义项,在流传使用中它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 ,还派生出适合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有的甚至三四个之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特别是拘泥于思维 定势,就会先入为主、以对为错。 7.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不要主客颠倒 成语是语言的化石,它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词、有些表现为敬词。谦词要用于自己 ,而敬词只能用于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使用错误。 8.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不要滥加功能 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 来做句子的某个成份,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但却不能带宾语。 9.要把握成语的句式特征–不要然、否不分 成语大都源于古代诗文,有一些成语还明显地带其初始语境的特点。所以一些“出身”于否定句式中成 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的句子里。 10.要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不要成分多余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于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重复,成分赘余。这样,这 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 11.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特指对象–不要张冠李戴 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典故的成语,其适用对象只能特指用于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运用它 们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尽管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也必须遵循这个限制 。1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逻辑范畴–不要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的内涵具有特定逻辑范围,词义反映出的数量的多寡、事理的先后、所属的范围、情态程度 的大小,都有着一定的特指。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意义范畴,就会因与上(或下)文相忤逆而自相矛盾。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成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 ②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 所需的网速。 ③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 ④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 ⑤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A.③②④①⑤ B.③④①②⑤ C.②④①⑤③ D.②③④⑤① 【答案】4.(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本语段从”目前”一词可知先指明当前的现象,然后引出“5G网络的 速度”,因此确定②句为首句,可排除AB两项,④句讲的是5G和4G网络速度比较,紧承②句,为第二句, 可排除D项,(①句中的“这”指代④句中的“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 至可达20Gb/s”确定①句尾第三句),因此答案为C。解答此类题,要求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 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关键词、中心句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敵。句段的表达顺序主 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輯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 关系、并列关系等。 【考点解析】 语句排序快速解题技巧   语句排序即一个文段以句子为基础进行打乱并标有数字序号,让考生重新排列恢复原文顺序。 我们要掌握很重要的解题技巧:    一、结合选项,确定开头   我们要结合选项,关注首句,排除不适合做首句的选项。不适合做首句的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关联词的下半段,如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那么等,当下半段做句首时这样的选项均可排除。3 含有总结词汇的句子,如:因此、总之、可见等。4. 含有指代词且在本句中找不到指代对象,如:这、那、其、此、它等.2. .并列句式的后半部分,如:也、同时、还有、另一方面等。5. 具体分析论证的句子   二、抓标志词,合并同类型   1. 指代词和指代对象往往紧密相连;2. 关联词紧密相连;3. 相同话题的句子紧密相连;4. 相同句式结构的句子紧密相连;5. 含有顺序词的句子往往可确定前后位置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 含有总结词汇的句子倾向于放置在文段的后半段。   三、语感顺读,确定答案   在选定选项后,可以进行顺读,确定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发展到宋朝达到巅峰,形成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合称 “苏辛”。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歌《饮酒》,这两句诗表现了他辞官归 隐后的闲适心情。 C.《出师表》中的“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中道崩殂”中的“崩”和“殂”一般用来称大臣 的死。 D.《雁门太守行》中的“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都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答案】5.(3分)C 【解析】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多积 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C项的“崩”和“殂”古时指皇帝的死亡。 【考点解析】 中国古代对死亡的各种称谓 中国古代对死亡的各种称谓 我国古代的丧葬礼仪,一开始便具有等级制、宗法制和功利主义色彩,这是儒家创导的礼治教化的需 要,通过礼治教化来建立和维护整个社会的人伦政治体系。不仅在棺椁、衣食、品物等丧葬礼仪上如此, 就是在一个人生命结束时“死”的称谓上也是如此,我国古代对不同等级、不同血亲关系、不同社会贡献 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此外,古人避讳“死”的称呼对“死”又有许多婉转的称呼。 不同等级对死的称谓 儒家和历代统治者在丧制中都依死者的贵贱等级身份做了严格的规定,等级森严,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同是一死,由于死者的身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礼记·曲礼下》云:“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具体来说,就是 天子和皇帝去世,称“崩”或“驾崩”。“崩”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形容皇帝权威和重要。 诸侯和二品以上官员去世,称为“薨”。“薨”似天崩以后的余声,形容诸侯和二品以上官员地位卑 于天子和皇帝。 大夫和五品以上官员去世,称为“卒”,因为大夫和五品以上的官员是有德行、有地位的人,终结了 生平,就是“卒”—结束。 士和六品以上的官员去世,称为“不禄”。士和六品以上的官不从事农耕,而是靠吃皇帝和国家食禄 度生的,去世意味着不再食禄,故称“不禄”。 庶民和老百姓去世称“死”。“死”就是“澌”,即消尽无余之日,黎民百姓命贱,生前无美名,死 后也不能流芳万世,身名俱尽,所以称“死”。 在这里,贵贱身份的差异是何等强烈!儒家和历代统治者之所以对不同身份人的“死”冠以不同的称 呼,就是为了区别尊卑,建立和维护等级贵贱的人伦政治秩序。从商周到唐宋之前,历代礼法大多依此而 定,只是稍有变化。唐代《开元礼》规定,百官去世,三品以上的称薨”,五品以上的称“卒”,六品以 下至黎民百姓称“死”。 帝王的随葬品宋代《司马氏书仪》称:凡是高官去世,称“薨逝”或“捐馆”,凡是中小官吏去世,称“ 倾逝明代《明会典》规定:凡是高官去世,称“薨逝”,中等官员去世称“捐馆”。 从历代礼法丧制在“死”这一称谓上如此讲究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贵贱尊卑的等级差异是何等的强烈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在学业上给了鲁迅无私的帮助。回国后,鲁迅一直保存 着他的照片,表示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 B.因人参果树被推倒,唐僧师徒被阻五庄观,孙悟空多方求助,请来观音菩萨救活了果树。最终镇元 子和唐僧结为兄弟,并请各位仙家品尝人参果。 C.保尔·柯察金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他身上具有钢铁般的 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D.《格列佛游记》中,“慧骃”们绝不溺爱子女;18岁以前,一般不让他们吃到一粒燕麦,也很少让 它们吃奶;夏天,让它们早晚都到户外各吃两个钟头青草。 【答案】6.(3分)B 【解析】6.B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B项中与 镇元子结拜的是孙悟空,而不是唐僧。答案为B。 【考点解析】 孙悟空的结拜兄弟———七大圣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中著作,对于其中的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在被玉皇大帝诏安上天庭 之前,在人间花果山过得自由自在,好不快乐,而且号称寿与天齐,齐天大圣,在下界的生活中,好玩的 孙悟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就有孙悟空结交了七个结拜兄弟,号称七大圣。对于七大圣大家知道多少 ,首先来说就是孙悟空的结拜大哥,牛魔王。 牛魔王在西游记中感觉是个受窝囊气的存在,但是他的实力却是不容小觑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是七大 圣之首。牛魔王号称平天大圣,在西游记原著中称他为大力王。但是他与孙悟空的实力谁更加的厉害,在 原著中并没有介绍多少,其中对于两个交手的情节中,在火焰山中做过一段介绍。在实力方面,虽然牛魔 王并没有直接打败孙悟空,但是悟空也奈何不了牛魔王。后来悟空在天界同仁的帮助下制服了牛魔王。 蛟魔王,在西游记中号称覆海大圣,在七大圣中排行第二。蛟龙不是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龙族的一 员,蛟龙与龙的样子非常相似,也是龙的初级状态。关于蛟魔王的来历和传说其中西游记中并未交待。 鹏魔王,在庄子中,曾有对鹏的介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在其中可以看出鹏是中国古代神 鸟。而且鹏魔王在西游记中应该就是鹏的后代。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过狮驼岭中遇到的金翅大鹏鸟,由凤凰 生下,由此大鹏是如来的舅舅,因此可以推测出,他们两个应该不是一个人。 狮驼王,是移山大圣,在七大圣中排行第四。是以狮子的形象存在的人物,但是他到底是否是狮驼岭 的狮王大哥,在这里不敢苟同,在狮驼岭中狮子是文殊菩萨坐下神兽。 猕猴王,号称为是通风大圣,在孙悟空的这几个结拜兄弟中,猕猴王是个和孙悟空属于同类的存在。 在真假美猴王中佛祖曾经介绍过孙悟空的同类,其中灵明石猴就是孙悟空,其与的有赤尻马猴、六耳猕猴 、通臂猿猴,四大神猴。 禺狨王,在七大圣中是驱神大圣。据传说连神仙也要退避三舍。它的形象就是我们现在的金丝猴的样 子,关于他具体的来历其实并不清楚。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取经之前还是后来取经的过程中,七大圣的形象在后来孙悟空在途中遇到的妖 怪中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且除去我们熟悉的牛魔王在其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外,其他的五位基本在也没 有出现过,在后来孙悟空大战天庭中,可以看出也都是些酒肉朋友,一个一个并没有出力帮助孙悟空,其 实这就是反映了现在的社会,刚出学校的年轻人有很多的酒肉朋友,有很多的结拜兄弟,但是一旦遇到事 情的时候,一个一个也就溜之大吉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 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 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知识酷热难行。那十一个厢禁军,担 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 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 流,都叹气吹嘘。 (节选自《水浒传》,有删节) (1)请根据小说前文情节,说出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目的。(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5分)(1)给岳父太师蔡京送十万贯金珠宝贝庆寿。(1分) 【解析】7.在唐、宋时期,“生辰纲”特指由编队押运的大量成批生日礼物。《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的就 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的价值十万贯金珠宝贝。梁中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杨志感恩,然后去帮 他青果锅,当炮灰。 (2)节选文段反映出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精明能干(谨小慎微)、粗暴蛮横。(2分) 【解析】第(2)题他的精明、謹慎、能干表现在:因其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接受任务时, 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便对相关事宜作精心安排一一首先要求一行人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 以免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カ,以防内部不和,被“威人”钻空子:后来在路上, 根据不同的地形,不断更改行路的时间,坚决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千方百计阻拦兵士买酒 喝等。他的急功近利、粗暴查横集中表现在:他太过看重这一次的任务,惟恐有失,使自己封妻荫子的愿 望落空,使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 (3)节选文段多次描写天气炎热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渲染气氛,交代人物活动场景,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买酒吃埋下伏笔。 (2分) 【解析】第(3)題解答此题可从起到演染气氛,描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 用等方面去思考。反复写天气闷热准熬,更加突出了挑担军汉们的热和渴,为后面写有酒挑到眼前,军汉 们急于要喝酒的情节奠定了基础·使最后成功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结局更加显得水到渠成。 【考点解析】 《智取生辰纲》简介和赏析 【简介】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了护送生辰纲的重任。为了避免不测,他处处小心。开始趁凉行路 ,后来到了荒凉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却得不到军汉 的理解。最后,连老都管、虞候都开始抱怨,于是军汉们便不听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的 树林里休息。这时,扮作商人的晁盖等人出现了。随后,白胜也挑着白酒上了山岗。军汉们想买酒,但杨 志怀疑酒里有蒙汗药,不让买。白胜便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让杨志放松警 惕,并借舀酒作掩护,向酒里下药。白胜也演地毫无破绽。这时杨志开始放松紧惕,便同意买。但白胜却 不肯卖了,这使杨志等人彻底放松了警惕,买到酒后开怀畅饮,最终全被蒙汗药麻倒,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 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 “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 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 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 事事走在了前边。赏析编辑 【赏析】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都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传》中最精 彩的章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花石纲生辰纲的“纲”,都是指一大批东西。生辰 纲价值十万贯。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一吊。古人常常以“万 贯家财”、“腰缠万贯”表示极其富有,意味着有一所大宅院,许多土地或者一处不小的买卖,一群奴仆 ,当然还有不少现钱,显然比如今的一百万多得多。所以十万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这十万贯金珠宝贝是 贪官污吏掠夺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小说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充满了机智,非常精彩。那么 他们“劫富”之后有没有“济贫”呢?没有。他们自己瓜分了。所以总的说来晁盖这个人还比较好,至少 他不让小喽罗杀害客商,只抢财物,而且不象周通、李忠那么黑。打家劫舍,一夜暴富,还成为“农民革 命的好汉”,可谓名利双收,岂非咄咄怪事!须要指出的是,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宋、元、明代商 品经济在不断发展,小说多次写到抢劫、杀害过路客商,这种行为很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 进步,是一种落后行为,犯罪行为。但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并不认为是犯罪和错误,甚至还被认为是革 命行为,也许有人对这种行为不以为然,但是出于顾虑,回避评论。 我们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肯定,《水浒传》中所有山头的“打家劫舍”、“打劫过路客商”都是这种 情况:劫富并未济贫,极少数头领劫富占有的财富超过小喽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欠理智,人 不和。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 。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的重重矛盾为失败设下了伏笔。因为天外有 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之计比青面兽杨志之智来得高,棋差一首,束手束脚。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 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赢智。 所以人称吴用“智多星”。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与赏析(42分) (一)(12分) ①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 大入寇,王振 ②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 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 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及各地军马,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 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 ,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 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 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 粮,毋弃以资敌。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③谦既死,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 朝 ,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众大臣俯首不能对。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②土木:即土木堡,地名。③景泰:明朝的一个年号。 8.下列句中的“以”与“毋弃以资敌”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何不试之以足 B.策之不以其道 D.可以一战 【答案】8.(2分)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辨析和理解能力。A项的“以”是“用来”的意思;B项的“以”是按照的 意思;C项的“以”是用的意思;D项的“以”是凭借的意思。例句中的“以”也是“用来”的意思。因此 答案为A。 【考点解析】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貌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赠~鲜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 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广视听;~ 待时机。 公(袁可立)至,即尽收讼牒委各邑理之,以杀其势。——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 18、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 19、此;这些:《礼记·射义》:“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20、通“ 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21、通“ 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 今两侯以出。” 22、与:《诗·召南·江有汜》:“ 子之归,不我以。” 23、及;及于:《论语·尧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作用和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贼寇大举入侵,徐珵主张南迁,兵部左侍郎于谦为稳定人心,极力反对。 B.皇帝亲征失利,京城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于谦请求郕王发文调兵,解救京城危机。 C.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拥郕王为帝,并向他进言让各边境守臣招募民兵协力防守。 D.于谦忠君爱国,为人正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为官清廉,死无余资。 【答案】9.(2分)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项分析 ,找出错误,尤其注意一些细节间题。C项的中“招募民兵”是为了制造器械甲,而不是协力防守。 【考点解析】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 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 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埜从治兵 从:________ 轻:________ ②上下无固志 固:________ 且:________ ③势必轻中国 ④京营兵械且尽 【答案】10.(4分)①从:跟随 ②固:坚定 ③轻:看不起,轻视 ④且:将要 【解析】本题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不仅要理解和掌握 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注意“从”是跟从、跟随 的意思,“且”是副词,将要的意思。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王是其言,守议乃定。(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4分)(1)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2分) (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2分) 【解析】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予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股情況 下采用直译,译时要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重点词语 一定夏潮译到位,注意句中关键词:“为”是就的意思。 【考点解析】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 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 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 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 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 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 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 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 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 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 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 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 ,增强解题能力。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永乐年间进 士。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 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 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 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 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 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 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成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 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景帝 ,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 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 。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 善。给事中王囗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 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遗弃留给敌人。文臣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至于军队里面的事 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 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众 多大臣都低下头不能回答。 (二)(6分) ①送李副使赴碛西 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qì)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概括本诗首联包含的信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6分)(1)时令、环境。(2分) 【解析】12.第(1)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含义。首联 的意思是“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 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难苦的旅程开篇。 【考点解析】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谋篇布局,说的就是起承转合。五律一般都是:首联上句起,首联下句承,颔联、颈联衬贴题目,尾联上 句转,下句合。 下面详细分说 一、首联起承之法 1、叙写时间、地点、景色、人物而起,亦就“时、地、景、人” 中任选一二承之。 如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首联 就时令(秋季)节气(白露)起,而承以人事(征战)。并且偷偷用了对仗,起承间一气贯注,很有水准 。又如崔颢《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的首联:“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以人事起(征马指代骑马之人 ),而以时、地、景承之。时:秋夜。地:送别之城。景:圆月朗照。 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 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以海上生明月的景象起,而承以天涯共仰望这件人事, 景象是亲眼所见,人事则心里想象,此处由实返虚,最是高明。 古人云,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如此最佳。 2、问答起承,或于首句引出次句之问。 问答的,如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首句引出次句之问的,如杜甫《天末怀李白》的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3、以转折起承。 如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的首联:“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谓我本已为君未能中第而怅惘,更 何况春日送别更增愁绪。柳谐音留。 更明显的转折是《送平澹然判官》:“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虽然不认识西域的路,却也如定远侯 班超,万里从戎。 4、以对仗起承。 五律中,以对仗起承的极多。骆宾王《在狱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高手的作者,会用流水对等放在首联,在起承之间使人浑然不觉其为 对仗。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 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在听这一课之前,你是否已知此诗的首联两句对仗? 二、中间二联的章法 颔联和颈联,都要用对仗。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论,或引事,或比 拟,都是为了深化题旨。 如王维《送张道士归山》: 先生何处去,(问起) 王屋访茅君。(答承)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引事) 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议论) 当作辽城鹤,(转) 仙歌使尔闻。(合) 但要注意,颈联的意思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如果颔联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 ,颈联就要写景 初学者多数的诗,景,人。不分的,常常两联相同 如果二联都写景,那么一般是颔联侧重写整体,写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如“绿树村边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就是颔联远景颈联细节。 如果二联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如上面举例的《春日忆李白》,颔联议论,赞李白“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颈联就写景,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地的景色:“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颔、颈二联,颈联尤其重要。白居易说,颈联“谓之警联”,要像疾雷破山,观者惊骇。颈联如能用 上精心锤炼的警句,则整首诗焕发生机。颈联如能用上精心锤炼的警句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诗中流传的名句,多是颈联,写诗的无不在此下功夫 如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是流传的名句 颔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也许您也可以写得出,但颈联“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却须深厚 功底方能炼就。寒、老,二字是明显花了功夫提炼出来的。颔联只是简单的交代登楼所见,颈联却因这俩 字,暗示了登楼之所想,深化了题旨。 三、尾联转合之法 1、用转折性、否定性的虚字转合。这虚字往往放在第七句。 转折的,如唐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的尾联是“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否定的,如王勃《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 梦中人。 2、用诘问、问答转结。 诘问的,如前面举例的骆宾王《在狱咏蝉》,尾联是“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及李白《秋登宣城谢 眺北楼》尾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问答的,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尾联:“怀君欲何赠, 愿上大臣书。” 3、借时空转换而转结。 如郭震《塞上》: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 酒泉郡,已合数重围。从对塞外将士的描写,空间转换,将镜头移向酒泉郡作特写,将士们常年出征已经 辛苦疲惫老弱,而酒泉郡仍有战争,他们不可以退役卸甲归田,令人气愤。 4、用祈令语、盟誓语结束。 祈令语,如陈子昂《送魏大人从军》尾联“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是嘱咐魏大人要立功再归来。盟 誓语,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盟誓,约好了重阳节再来聚餐,不见不 散。 5、以抒情、议论归纳题旨转合。 杜甫《春望》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便是带着状物的议论。如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尾联是 明显的议论(发牢骚)了。 纵观以上5种办法,目的都是为了使尾联要能将前面三联的意思推开、推进一步,要么在思想上更加深刻 ,要么能含有余不尽之味,引起读者语言之外的联想。像一首歌的收尾音乐,要么在乐器合奏的声音最高 处停住,要么让声音渐远,让听众觉得绕梁三日。 以上所举,只是五律作法一隅,如要真写好五律,须勤诵前人佳作,用心揣摩,方能领会更多方法,运用 于写作实践。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诗尾联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抒怀方式与 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此诗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襟),勉励李副使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豪迈 之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借景抒情,以“山回路转”“空留马蹄”抒写送别友人的情怀。(4 分) 【解析】第(2)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整首詩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 分别对两首诗进行比较。本诗结尾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只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 真正的英雄大丈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景中 有情,寓情于景,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土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水。这一部分抒 发了诗人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考点解析】 古典诗歌中常用抒情方式例析 古典诗歌中常用抒情方式例析 “诗者,吟咏性情也。”抒情是古典诗歌最根本的特征之一,也是高考古典诗歌最青睐的内容之一。 因此,古典诗歌的复习备考就不能不关注古诗词中常用的抒情方式。下边举例介绍8种古诗词中常见常用 的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 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例如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 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孟郊40岁及第,他自以为从此便可以别开生面,龙腾虎跃,大展鸿图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惊喜 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一开头便直抒胸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限拘谨再不值一提了, 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正如风吹云散,心中真有说不出的畅快。加上后两句的间接抒情,酣畅淋漓地 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全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二、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予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惟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 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 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又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写景诗。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 倒好处。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笔描绘,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人的集中而饱 满的感受。 三、借物抒情 诗人常用一种移情的手法,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事物上。如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之情的诗,本诗虽写离愁,却不用“悲”、“愁”等字,而是 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助此形象来抒发个人的留恋惜别之情。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 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其间暗含的拟人手法,则更是巧妙传神。 又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与一个凄美的故事有关。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外地,自己就哭死在一棵树下, 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把红豆称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古典诗歌中的有些事物在表情达意上因历代相沿,以致形成一些“套路”,主要可分为两类: (1)写送别和离愁所借之有:柳(杨柳、折柳)、梅、草(芳草、青草)、残月、烟波、长亭、短 亭、关山、玉关等。如: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子夜吴歌》) (2)写羁旅、愁绪所借之物有:寒蝉、西风、归雁、夕阳、残照、斜阳、猿啸、子规(杜鹃、杜宇 、蜀鸟)、鹧鸪、笛、管等。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玲》)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四、借事抒情 有两类:一类是叙事性作品,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一类是抒情性作品中通 过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借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蕴的片段—— 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一、二两句 说自己要写一封家书,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三、 四句剪取了家书要发时的一个细节: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要上路时,却又生怕刚才 由于匆忙能够而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两句于叙事之中,传达出了真切细腻的思乡 之情,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他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远,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五、寓情于景(或物)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金陵野录》),古诗词中不乏这类化景物 为情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如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用这句话评 《凉州词》是再恰当不过了。 六、托物言志 作者借助某中事物的特点,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穷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借梅花表现自己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不畏谗言,不怕摧残,坚贞自守的高洁品格。 七、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方面的经验或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鉴 戒。如刘禹锡的《台城》: 台城六代竞繁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帝王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 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八、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用了五个典故,通过历史事实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9分) 后天的太阳 ①被誉为“创业教父”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一度将玩转高尔夫球作为他的理想。随之 诞生的高尔夫球场上“一杆定乾坤”的故事,更是成为商界广为流传的一个传奇。现如今,早已功成名就 的马云把打高尔夫作为他生活和生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坚持。在长期的挥杆中,马云悟出了他独特 的“云式高球哲学”,就是两个“永不”——永不抬头、永不后退。 ②永不抬头,就是要控制自己,摒除杂念,心中只有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③不妨重提那一杆挥就10亿美元的辉煌经典。2005年5月的一天,时任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 首席执行官的吴鹰,电话邀请不会打高尔夫的马云一起“去练练”。嗅觉敏锐的马云立即料想其中必有深 意,于是欣然前往。果不其然,等在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的,正是包括雅虎“酋长”杨致远在内的一些 硅谷投资界、互联网界的重量级人物。 ④打球伊始,有人就提议让同样不会打球的吴鹰和马云一起比赛打定点,看谁打得远,且是一杆定胜 负。吴鹰身高一米八零,身体壮实,一副运动健将架势;而马云身高不足一米七,身体瘦弱,俨然手无缚 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见马云神情淡定地低头站到球前,按照杨致远指导的要领,屏气、转肩、挥杆…… “嗖”的一声,白色的小球高高地飞了出去。而吴鹰却在一片加油声中,挥杆打了个空,小球纹丝不动。 结果,吴鹰输,马云赢。就是这一杆,不仅让马云赢了球,还赢来了雅虎中国给阿里巴巴注入的10亿美元 。⑤马云赢在了他的专注,他的气定神闲,赢在了他对寻求合作机遇的全心把握。正如马云语录所言: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 。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学习高尔夫之初,只在练习场练了三次的马云,就直接下了球场。因为他觉得:高尔夫并不难,老 在练习场也很枯燥。起初,马云打得并不好,但他勇敢地跟着朋友下场了。一年左右的锲而不舍,马云很 快就取得了150多杆到110多杆,再到稳定于95杆左右的骄人成绩。 ⑧马云对这一成绩的取得,有他的独到体悟:高尔夫是一项不断追求进取的运动,打高尔夫要永不后 退。要坚持打完18洞.不管是低于标准杆,还是100多杆,你都不能后悔。就像生命,一旦开启,不管好 与坏、顺与逆、快乐与悲哀,都只能向前。正如马云语录所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13.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在文中第⑥段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3分)永不后退,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好的事情就要做到底,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章分论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从第①自然段的“永不抬头、永不后退 ”可知此分论点应是围绕“永不后退”展开的,然后再抓住第7、8两自然段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句中概括出 其分论点。 【考点解析】分论点的表述: 分论点的表述   使用分论点的要求是: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同时要求语言表达警句化。    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如果是有的从“是什么”的角度 说,有的从“为什么”的角度说,又有的从“怎么办”的角度说,就是没有“扣得住”中心观点,这样写 文章实际上论点就难以集中了。比如有的同学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读书是苦的,但苦 中有乐;读书要有目的、有方法,才能真得其乐;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其乐无穷。这三条,每 条回到一个问题,而不是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就是没有“扣准”。    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某同学以“读书乐” 为题列的如下提纲就没有分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读书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乐。第三条所说的“提高素质”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 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也是以“读书乐”为题,某同学的如下提 纲就有排得不顺的毛病:读书能使人解烦恼,振作精神;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读书能使 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情操。这几个分论点都是从“为什么”的 角度阐述“读书乐”的,所以是“扣得准”的。但它有“分不开”的问题,第1和第3似乎可以合并,现在 开说必交叉。这里还有顺序的问题,第1、第2,应该先说哪一条?恐怕得先2后1;第3、第4,应该先说哪 一条?恐怕得先4后3。如果1、3合并,那么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读书能给人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情操;读书能使人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3分)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马云语录中有关抓兔子的故事,有力地论证了“永不抬 头就是目标专一,排除所有杂念,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辦析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马云语录中有关抓兔子的故事是列举的事 例,通过这一事例,有力论证了分论点,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考点解析】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的一种方法。 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 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 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举例 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 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 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 ,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举例论证:列举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 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作用: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例如《哨子》一文列举作者从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 “猎取恩宠荣禄”、“醉心于名望”、“积累财产”、“寻欢作乐”、“爱慕虚荣”、“贪求富贵”这六 种哨子现象,论证了许多人“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 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 量和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所举的具体事例能证明论点的 其他,在议论文出现的其他论证方法还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3分)画线句引用马云语录,论证了现实和未来都很残酷,但将来也许会很美好,可是大多 数人会在安逸中死去,不会见到将来的美好,只有那些努力进取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15.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从第①自然段的“永不抬头、永不后退 ”可知此分论点应是围绕“永不后退”展开的,然后再抓住第7、8两自然段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 ,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句中概括出 其分论点。 【考点解析】 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策略 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策略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个考点,它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现代汉语语 感水平、语境解读能力和审美体悟能力。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部分考生感到无从下笔,常凭借朦胧的感 觉回答,以致失分严重。针对这种盲目答题的现象,笔者试图通过以下四种策略的阐述为考生搭建一个准 确解读句子含意的平台。   策略一:抓住关键词语    考试设置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 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 之门的钥匙。   [示例]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语段信息]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 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 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萧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 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解题思路]要理解题目中句子的含意,就应抓住关键词语,即句子的主干:汉文化、咳血和低吟。正确地 解读了这三个词的含义,就准确地理解了句意。语段内容界定了“汉文化”的特定含义,由“等级”“三 纲五常”“伤感”等语词可知,“汉文化”指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咳血和低吟”传达了 作者对“汉文化”的情感态度,含义为陈腐没落。整合后可表述为:在这样的南国宅里,也有三纲五常的 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这种陈腐没落的文化。    除句子主干成分是关键词语外,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也是理解句子内涵的关键词语,它们有时标明作者表 情达意的倾向;抓住了修饰限制成分的关键词语,就能有效地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与走势。   策略二:关注所在语境    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后,接着便要关注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只有对具体的语境进行仔细考察,我们才能够 准确无误的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而真正理解作者赋予句子的特殊内涵。    高考考查的“重要句子的含意”,有时分为表层含义与深层涵义,答题时二者都不可偏废。表层含义只是 语句的字面意义,它不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本真,但与解读句子的深层涵义密切相关。语句的深层涵义常与 比喻修辞和象征手法有关,理解时要关注语境抓住文段的核心意旨。   策略三:查看文中地位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 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 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不过,整体把握行文思路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高考示例]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解题思路]首先,应抓住语句的关键词语“站立起来”和“飞跃”,如此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次,由语段可看出,其行文脉络是描述壶口黄河到赞美中国人的精神,“黄河站起来也是一个飞跃” 一句统领了前两段的内容。再次,细读两段文字便知,这两段分别是近观与远眺中的黄河,它们分别解说 了“站立起来”和“飞跃”:扣住了第一段的“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的“活”字,联系下文的“自 然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真正的淋漓尽致”等语便可知,“站立起来”的含义是体 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抓住了第二段的“考验也在这里了”“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 ,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等语句就得出了“飞跃”的含义: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 挡、一往无前。    有一点必须警记,那就是面对高考设置的理解统领句或总结句,必须慎而又慎地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范围 ,切不可疏忽大意,造成答案要点的遗漏。   策略四:联系作品主旨    抓住关键词语、关注所在语境、查看文中地位,是理解句子含意的基本策略。但对某些概括性较强或特别 含蕴的语句的理解,尚须联系作品的主旨才能解释得更加具体准确。   [高考示例]文章结尾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尾句(见上题[语段信息]部分),该句的关键词语是“该”和“自传”。 要想理解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必须联系作品的主旨。由倒三段最后两句和倒二段可看出,作者写黄河经 受了壶口的考验之后无可阻挡、一泻千里,目的是书写中国的悠久历史、展示并赞美中国人以自信与决心 为内核的人文精神。所以,“该”字意在强调为黄河作传的缘由—— 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自传”是针对非洲的尼罗河由欧洲人路德维希作传而言,其意 为应该由中国人为黄河作传,并以此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整合后的表述: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 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所以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并以表现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而 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由欧洲人作传。 像上面这道试题还容易让人想到要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因该句的位置特殊—— 文章尾句。有时,理解文章开头或中间部分的语句也要联系作品主旨,原因是有些文章的主题思想渗透到 各个部分,一些重要句子与主旨有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联系。考生要加倍关注这种情形的语句。    上面四种解读句子含意的策略,只是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导向。面对具体的理解句意题,考生要灵活运用, 务必使答案表达得准确简洁。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15分) 扶贫故事 ①在一次县文联组织的平天山野外采风活动中,我认识了扶贫办的小杨,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扶 贫故事。 ②一年前,小杨通过公考进了县扶贫办。去年开春,他接到了一个扶贫任务,扶贫对象是石岭村的吴 志福。 ③一看到“石岭村”三个字,小杨的心里就发了毛—— 那是一个极其落后闭塞的小山村,路途遥远,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一边是深沟,一边是大山。三年前, 有两个干部开车去那里开展扶贫工作,在半路摔下山沟,一人重伤一人当场殉职。 ④还好,小杨去的时候,路已经修好了。小杨到了石岭村,在村主任赵勇成的带领下,去见吴志福。 ⑤老赵一边走,一边喋喋不休地向小杨介绍三年前田副县长到石岭村扶贫的故事:就是在田副县长的 多方努力下,修好了这条路,可惜,田副县长没有看到路通车的那一天,就倒在了扶贫路上…… ⑥她是一个好人啊!老赵感叹道,眼睛发红,声音哽咽。 ⑦这条路应该叫“玉清路”。老赵说,田副县长叫田玉清。可上面却说,不能用领导的名字来命名, 他们起了另一个名——平安路。 ⑧政府是对的。小杨打断了老赵的话,转换了话题,问,老吴家里到底有多困难?能吃上饭吗? ⑨难!老赵说,田副县长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指定老吴是她的扶贫对象,她带领工作组来到老吴家, 当时,田副县长一看老吴家徒四壁,几间破屋,漏风漏雨,里面黑咕隆咚的,田副县长几度落泪。她说, 想不到,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众,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啊! ⑩在老吴家,要拍几张照片拿去存档,屋里黑,看不清楚,工作人员叫老吴开灯,老吴拉了一下电灯 开关绳子,电灯闪了一下,灭了,再拉,怎么也不亮。田副县长叫他再开另外的灯,老吴说,没了,唯一 的一盏电灯。 ⑪说话间,就到了老吴的家。 ⑫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老吴年近六十,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穿着破旧;一个跛脚的老婆,头发蓬 乱,像鸡窝里的草,还傻不拉唧的,老吴年近五十才娶了她;一个半生不死的老娘,长年卧病在床,一年 四季要打针吃药;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去学校了,没在家,小杨没看见他们。 ⑬老赵说,老吴家比三年前好了一些;三年前,根本不成一个家,幸亏田副县长来扶贫。 ⑭老吴带老赵和小杨来到他家的砂糖桔种植地。三年前,田副县长带给老吴脱贫致富的第一个项目就 是因地制宜种植砂糖桔。远远看去,十几亩砂糖桔在瑟瑟的冷风中一片翠绿。 ⑮可走近了一看,小杨心里一拨拨地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 这些砂糖桔,缺乏科学管理,一棵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 ⑯老赵说,没办法,田副县长去世后,一直没有人来真正接替她的扶贫任务,上面来的人,走马看花 一样,拍个照转个圈儿就走了。 ⑰小杨回到家后,翻箱倒柜找妈妈的书。 ⑱那是妈妈留下的种植砂糖桔的书,网购的。 ⑲在一个箱子里,小杨找到了厚厚的一沓书和笔记,还有一些复印资料,都是如何防治果树病虫方面 的书。 ⑳周末,一大早,小杨骑摩托车朝石岭村出发了。 21 ○老爸问他,啥事那么急? 22 ○小杨说,看了老妈的书,我找到了老吴的砂糖桔问题所在了。 老爸说,啥问题啊? 23 ○24 ○小杨说,见了老吴再说。 25 ○小杨那几晚睡得很晚,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眼前老是晃动着老吴家那病恹恹半生不死的砂糖桔 ——到底啥问题呢,不能茁壮成长呢? 26 ○突然,他灵光一现,有了! 27 ○那是一种严重的根腐病和卷叶虫、钻心虫。小杨问过几个老种植户,他们也说是。 小杨买了药,一路直奔石岭村。 28 ○29 ○此后,小杨一有空就奔石岭村。 30 ○几个月后,老吴的砂糖桔像大病初愈的年轻人,终于重新吐出嫩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年,老吴的砂糖桔挂果了,成熟时像一串串小小的红灯笼挂满树上,甚是诱人。 小杨日夜翻看老妈的书,一丝不苟地照着做,吸取老种植户的经验,想方设法要让老吴的砂糖桔 31 ○32 ○赶在春节时上市,挣一个好价钱。有了技术支撑,老吴的砂糖桔够甜够靓,摘一个来尝,甜入心肺。 33 这时,一场大寒潮来袭,很多果场即将成熟上市的砂糖桔被霜冻打得七零八落,老吴家的却因为 ○盖上了塑料膜而幸免于难。 34 寒潮来袭前,小杨带了几个好友,和老吴不分日夜地给果树盖塑料膜,跟寒潮争分夺秒抢时间… ○…35 ○年底,老吴的砂糖桔像光彩照人的新娘,闪亮登场,一摘下来,就被守候在田头的水果批发商抢 购一空。 36 老吴平生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红艳艳的钞票,有十几万啊!那一刻,他哭了,噗通一下跪在小杨 ○跟前,抱着他的腿,呜呜大哭。 37 ○小杨赶紧扶起老吴,跟着哭。 38 ○两个大男人,在柑桔地里抱头痛哭。 39 ○我以为他因感动而哭。 40 ○小杨说,我哭我妈。 41 ○你妈? 42 ○是,我哭她。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我妈。她如果还在,多好啊。我想,她的在天之灵,也会在那 一刻被感动的。 43 ○再问,小杨什么也不说了。 44 ○后来,我才知道,小杨的母亲就是田副县长,田玉清。 在县府大院里,没人知道,小杨就是她的儿子。 45 ○16.本文主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3分) 答:①田副县长多方努力,帮助修好通往石岭村的公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3分)②田副县长扶贫吴志福,牺牲在扶贫路上。③小杨接任母亲扶贫吴志福,治好砂糖橘 病虫害。④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解析】16. 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 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 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①田副县长帮助修公路。②田副县长牺牲在扶贫路上。③小杨接任 治好砂糖橘病虫害。④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答案为:②田副县长扶贫吴志福,牺牲在扶贫路上。③小杨 接任母亲扶贫吴志福,治好砂糖橘病虫害。④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考点解析】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所给情节,找出文中涉及的对应段落,确定题中未涉及的段落,根据题中前后所提供的 情节,总结未涉及段落的内容,根据字数或其他要求填入适当位置即可。 方法二:通读全文,详细写出文章所写内容,包括起因、经过(发展:转折、递进、高潮)、结果等 。然后,对照文中已给出的情节,将未涉及的情节根据要求填入适当位置。 (二)情感变化梳理① 关注描写人物情感、态度的语句,做上标记,看看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原词。② 注意读题,用表示“感情”“态度”的词语进行概括。③ 几个词语之间要有梯度感,要能体现“变化”。创意公式:情节梳理=划分情节+搜索关键字词+具体要求 (字数、关键词及其位置)。情感变化=找出情感变化词语+填入合适位置(参照前后内容和形式) 【考点定位】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请赏析第⑮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4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小杨心里的“凉”喻成“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将病恹恹 的砂糖橘喻成“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心理和砂糖橘的病态。 【解析】21.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 入手。阅读第⑮段画线句“小杨心里一拨拨地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 这些砂糖桔,缺乏科学管理,一棵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中的“凉,像大冬天雪水 灌进骨子里去”“一棵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很显然用的都是比喻修辞,前者形 象生动地描写了小杨悲凉的心情,后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砂糖橘营养不良的病态。 【考点解析】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抓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 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 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 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 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 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 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 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请简要概述第⑯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4分)推动情节发展;点明了田副县长扶贫的结局,牺牲在扶贫路上;反衬了田副县长和小 杨坚持扶贫的高大形象。 【解析】22.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能力。第⑯段属于中间段落,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 ,推动情节发展,衬托(反衬), 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此题 要从对小说情节、主人公的塑造两个角度来思考,答案为:推动情节发展;点明了田副县长扶贫的结局, 牺牲在扶贫路上;反衬了田副县长和小杨坚持扶贫的高大形象。 【考点解析】 中间段的答题思路 中间段的答题思路 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与文章主旨有什么联系 或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或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或⑶文章由……转为…… (如①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由写物转为写人;③由历史转为现实;④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二)规律 1、比较短,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 是照应前文。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总领后文; 例:07江西卷《泰山很大》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 用?请简要分析。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 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 。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 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 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2、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 文。 如: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 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 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 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 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 、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 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 化。 3、如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不一致,作用:反衬。 如:全国卷《痛哭和珍》第19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 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 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答案: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请简要说说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4分)讴歌扶贫干部的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批评了某些扶贫干部官僚作风;呼吁关 心扶贫干部。 【解析】(13)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观全文,立足整体,把握文章 主旨。本文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多元的。既有讴歌赞美,又有讽刺批评,还有对全社会的呼吁。 【考点解析】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这个考点是现代文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己经成 为中高考的热点。试题的形式既有主观判断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对作者观点态度分析的正误);又有客观概 括简答题(要求考生摘录符合作者某一观点态度的词语,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 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认识和倾向。作者在文章中不论是记人还是 叙事,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他都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喜欢、或厌弃、或肯定、 或否定……这些观点态度在有的文章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和集中,在有的文章中则表现得较为含蓄和分散。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或显或隐的观点和态度,并用简洁明了的语 言表述出来。在高考中,命题人往往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来考查考生捕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 些材料具有以下特点:①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文章的各个地方,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地方;②作者的观点 态度比较隐晦,并不直露;③作者的观点态度含蓄委婉,有时寓于物外,间接地流露出来,近几年高考对 这个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④作者在某一句、某一段或全篇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⑤作者对 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看法和态度。 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在通观全文,立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 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解题方法和适用的解题技巧:①从写作目的处思考。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想一想作者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篇文章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带着问题阅读,迅速把握作者的 写作意图,就能比较快地抓住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②从文体特征上思考。记叙文一般通过议论、抒 情来画龙点睛,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议论文的主旨常常是在引论部分点明,在结论部分重申;说明文是为 了介绍知识,往往通过所介绍的主要内容来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③从隐含信息处思考。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时直抒胸臆;有时间接表达。对于隐含的信息,要用清醒的头脑,分析的眼光,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加以辨 析,从原文的主旨上加以思索,力求从隐含信息中把握作者的态度。 考试攻略 1.抓住文体特征 要分析概括作者作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把握文章的体裁。不同体式的文章在表达上有不同的规律、不 同特点,比如文学作品的语句多有含蓄性、多义性和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答题时注意运用 文体知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握文章主旨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强化文本意识,注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这就要求在解答试题的时候,一定要通观全文,立足整体,紧 扣文章的主旨答题。 3.注意话题角度 解答这样的试题切不可盲目行事,要知道一篇文章有明确的话题范围,一段文字也有话题范围。对此 ,阅读文章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了讨论的话题,领悟了作者在这个话题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要表明的观点态度,围绕话题来回答问题就比较有把握了。 4.明确命题思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作文(60分) 20.请以“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中的“你”,可以是生活中某个人,可以是一本书或书中某个人物; (2)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来写作; (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三、作文(60分) 20.(60分)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标准 内容 60—55分 主题鲜明 54—48分 主题明确 47—42分 41—36分 36分以下 文不对题 主题基本明确 主题不够明确 占50% 感情真挚 内容新颖 观点鲜明 分析充分 论证严密 感情真实 内容具休 观点鲜明 分析较充分 论证较严密 语言通顺 条理清楚 偶有语病 说理较透彻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不够真实 内容比较具体 观点较正确 分析尚充分 论证较严密 内容空泛 观点不够正确 分析不够充分 论证不够严密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够通顺 语言流畅 表现力强 说理透彻 表达 条理较清楚 有少量语病 说理较清楚 层次不清 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占50% 说理不清楚 评分注意事项: (1)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重复不累计; (3)偶有语病指有个别句子有语病,有少量语病指有2—3个句子有语病; (4)内容和表达可分开考虑,但内容评为五类的,表达不得在三类以上打分; (5)严重抄袭的文章(指有证据可以证实的)在20分以下打分,其中如与被抄袭文章雷同达85%以上的可在10 分以下打分。 【答案示例】你是我生活的阳光 作文6篇 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作文一 旭日和风,一缕缕阳光透过薄雾浓云照射在大地上,照的万物生机盎然,照的人们睁开惺忪的睡眼, 照的烟囱升起缕缕炊烟,照的盲人仿佛都能看见鸟儿在鸣叫,小鸡在啄米…… 自然界的阳光,能给人温暖的感觉,好像冬天围着火炉的感觉,像母亲的怀抱的感觉,是啊,阳光, 能给人以愉悦,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幸福的感觉,但在我的人生中也有这么一缕柔和的阳光。从我呱呱坠 地时,从我咿呀学语时,从我蹒跚学步时,这里阳光便一直陪伴在我得身边,当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 激励我前进,这缕阳光成了我前进的动力,在我跌倒时,这里阳光总是会告诉我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 来,在我学习上有困难时,这里阳光总是会说,问题都是人想出来的,那么人又怎么会想不出问题的答案 呢?对我而言这里阳光就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早已融入我的生命中了。可是有一天我发现,这 缕阳光不再那么耀眼了。 一场大雨在,酣畅淋漓的下着,仿佛正是老天的一场恶作剧,更让人生气的是,我并没有带雨伞,于 是同学们陆续走远,只有我望着窗外的雨滴落在青青的草地上发呆,母亲始终没有来接我,正当我失落时 ,仿佛看见了一抹熟悉的身影,没错,正是母亲,但我却看见她身上的衣服湿透了,滴落的,不知是汗水 还是雨水,这一刻我发现母亲似乎老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风韵犹存了,额上似乎也有细细的纹路了, 没错,母亲老了……母亲就是我的阳光是基于我温暖的阳光,但或许有一天当我的这缕阳光不再那么炽热 的时候,我将成为更加耀眼的太阳,为母亲抵挡一切寒冷。 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作文二 妈妈,你是我的阳光,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生命,使我的生命充满了色彩。 阳光是温暖的,母爱更是温暖的。小时候,我走路时经常会被绊倒而哇哇大哭。是母亲,匆匆忙忙跑 了,抱着我,安慰我:“都是这石头干的好事,妈妈把它扔进臭水沟里行吗?说罢,便捡起石头丢到一边 了。每当我看见这样的画面,就会笑起来,用小手擦干了泪水。 在我上幼儿园时,你三十四岁,仍显着年轻的风貌。你每天下午饭放学都会放下自己的工作来接我回 家,等我睡着了才开始继续工作。每当你来接我时看见我脏兮兮的脸和衣服时,便会皱起眉头帮我拍身上 的灰。问我:“今天是不是又跟同学打架了呀?”我听到妈妈教训的声音后,便委屈的低下了头,眼泪像断 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滴在鞋上、衣服上。妈妈好似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心疼的摸着我的脸,走向办公室, 当问清楚后,妈妈有责备的说我:“下次不允许在和同学打架了,懂吗?” 我当时委屈极了,因为妈妈更本就不清楚事情的过程。那个人是老师的亲生孩子,怎么不包容她呢?明明 是她闺女仗着自己的妈妈是老师就来欺负同学的。但我不行再让妈妈担心了,就“哦”了一生。 我上一年时,你三十七岁,苍老了许多。在小学的生活里,我仍然和同学吵架而受伤。妈妈每当看见 时,就会用安慰的声音教育我:“你退一步,他们也退一步,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你 要学会理解和有耐心。 阳光是刺眼的,母爱也是刺眼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也变了,变成了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的、跟父母顶 嘴、更同学打架。是母亲,用她那平凡的眼睛看着我,用她那行动告诉我:“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 不后果很可怕的。 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作文三 阳光,闪耀在每个人心中,绽放着炫烂的颜色,释放出温暖的气息,让我,让你,让他,都感到世态 炎凉的背后,还存在着可以沁入人心的一抹阳光。不可以得知你们的阳光是什么,我的阳光,便是你们— —我的朋友。 在我甚至连牙牙学语的年纪都没到时,我认识了第一个朋友。她对我无微不至,天天对我展露中比花 儿还香的笑容,她供我吃,供我住,给予我一切美好,终于那一天,我叫出了她的名字:妈妈。 记得有一次,我幼儿园大班,不小心玩砖头时砸到了别人的头,眼看着鲜血潺潺流出,我十分惊恐— —怎么办?怎么办?最终,妈妈来了,她像太阳一般的,来到了我的幼儿园,解救了我这个狼狈的“罪犯”, 我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心里放松了许多。 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小事,汇成了母爱的河流。妈妈是我的朋友,不仅仅因为她给我生存的机会和权力 ,更多的,是她对我心理上的教育。 当然,妈妈只是我广大无边的朋友圈中的一员而已。当我约莫是七岁半时,我踏进了人生中的第一座 学府,小学。 不外乎这里有很多陌生面孔,但一回生,二回熟,不过几周时间,大伙便打成一片。每个人在我眼中 都是很有独特的,都是很可爱的,至少,我七岁时是那么想的。 后来年龄渐渐呈上升趋势,我的朋友量却渐渐呈下降趋势。不是他们离开我,而是我舍弃了他们—— 老师称呼我为“优秀生”,又称他们中的一些为“差生”,而妈妈又苦口婆心说过N次别和坏孩子交朋友。那 时我真不懂,也只好就妈妈说的做罢。我离开了那些其实最真诚最耀眼的阳光,和一些死板的所谓“好学 生”成了“好”朋友。 但是一件事,让我真正相信了“差”生也是很好的。 那次我忘了带书,是最严厉的科学老师的课,像我这样的学生,从来都是左手笔袋,右手教科书的, 从不让老师头疼。倒是差生。经常不带书,给课堂带来很多麻烦,说实话我很讨厌这样子,不带书你还来 上什么课?但有一天,我却忘记了带书,焦头烂额时,一个“差”生递来了书。我很不解,“你为什么把书给 我,那你怎么办呢?” “没事。被骂惯了”一句话,将我震撼了…… 十岁算是一道分水岭,我到了三年级,开始有了爱动爱玩的孩子的天性,不可避免地我和“差”生们成 了朋友,偶尔顿时发现,他们才是真的朋友,他们才是会用友谊温暖我的,而那些“好”生,只是榆木似地 脑瓜子不停转着,转在数学、语文考试里而已,平常所交谈的东西,没有一点生机和营养,干巴巴地说着 自己学到了哪里哪里。我开始反感,我宁愿自己走出格式和框架。只求自由地学,快乐地学罢了。 这便是我的第二束阳光——那些并不差的差生。 朋友一生一起走,每个朋友都是一束阳光,沐浴着我,照亮我前行的路。 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作文四 人们常说母爱如大海博大无边,无私长久。而在我心中,同大海相比,母爱则更像阳光。 阳光是温暖的,母爱也是温暖的。小时候,由于摔倒了而哇哇大哭,是母亲,她匆匆赶来,用她那双 温暖的手轻轻地把我抱起来,一边小心翼翼地拍打我身上的灰尘一边假装跺着脚狠狠地说: “ 都是你这只坏老鼠绊倒我的小宝贝,我要踩死你这个大坏蛋。 ” 于是我便止住了源源不断的泪水,哈哈笑着,心中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幸福,妈妈的爱是多么温暖啊! 阳光是明亮的,母爱也是明亮的。上学后,由于和别的同学争吵而闷闷不乐。是母亲,她轻轻地拍着 我的肩膀,温言细语地说: “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之间意见不一、发生争执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要学会理解、宽容 和忍耐。记住,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找到自己的快乐。 ” 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心中充满了欢喜,充满了欢乐。妈妈的爱是多么的明亮啊! 阳光是耀眼的,母爱也是耀眼的。我越来越长大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多了,我变得暴怒无常 起来。是母亲,她默默地看着我,用她的行动告诉我,应该如何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这一切。我小小的 心里充满了敬佩,充满了感激之情。于是我便感动起来、奋发起来。现在的我,已经成了班级里的一颗耀 眼的星星。 母爱如阳光,温暖着我稚小的心灵;母爱如阳光,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母爱如阳光,注入我这棵小 树苗无穷的能量,让我焕发着勃勃生机。伟大的母亲啊,我永远爱着您! 你是我生活的阳光作文六 母亲,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母亲,一个多么温暖的称呼。母亲,如果我是一颗小树,那么,你就是 我的阳光。是你温暖地照耀着我,让我茁壮成长。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都说准妈妈是最幸福的,可谁又能理解你初生我是的痛苦呢?你本来身子就不 好,课医生建议你剖腹产时,你坚决的摇了摇头,你说顺产的孩子会比较聪明,而剖腹产的孩子会受到惊 吓,日后身体会比较弱。你为了我,忍受着巨大的煎熬,终于顺利生出了我,当你看到白白胖胖的、重7 斤多的我时,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母亲,谢谢你,是你给了我生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疼爱女儿的你也希望我长大后有出息,能减轻你的负担。在我呀呀学语的 时候,是你耐心的教我说好每一句话。在我学习走路时,是你有温暖的手指引着我。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 ,是你不耐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导着我。在我伤心难过时,是你在我的身边聆听。在我高兴快乐时,是 你在与我一起分享。母亲,谢谢你,是你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欢笑。  女儿心思,母亲最懂。正步入青春叛逆期的我很不懂事,经常与父亲唱反调,是你周旋在我们身边, 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干戈。是你在开导我,陪伴着我,经常与我做我这个年龄喜欢做的事,你陪我聊天,陪 我看电视,陪我听音乐,陪我运动……母亲,谢谢你,是你让我的生活更加美满充实。  母亲,谢谢你!有了你那温暖的阳光,我一定会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一株参差大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