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1年数学中考试题(解析版)下载

湖北省十堰市2021年数学中考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8日






湖北省十堰市 2021 年数学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中相 应的格子内. 11. A. 的相反数是(  ) 21212B. 2 C. D. 2 D【答案】 【解析】 1212112【详解】因为- 故选 D. +=0,所以- 的相反数是 .2AB / /CD,1 55,2  32 2. 如图,直线 ,则 ()3  87 A. B. C. D. 90 23 67 A【答案】 【解析】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C  1 55 ,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AB / /CD,1 55 【详解】解:∵ ,∴∴,C  1 55 ,3  2  C  87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上述基本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 由 5 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它的俯视图为(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从上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俯视图,可得答案. 【详解】解:该几何体从上向下看,其俯视图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俯视图.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 a3  2a3 A. B. (2a)2  4a2 C. (a  b)2  a2  b2 D. (a  2)(a  2)  a2  2 B【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积的乘方、乘法公式逐一判断即可. 33【详解】解:A. 6 ,该项计算错误; a a  a 2B. C. D. 2 ,该项计算正确; (2a)  4a 22(a  b)  a  2ab  b 2 ,该项计算错误; 2(a  2)(a  2)  a  4 ,该项计算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乘法,掌握同底数幂相乘、积的乘方、乘法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 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下表 年龄 人数 13 214 615 816 317 218 1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8,15 B. 8,14 C. 15,14 D. 15,15 D【答案】 【解析】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详解】解:根据图表数据,同一年龄人数最多的是 15 岁,共 8 人,所以众数是 15 岁; 22 名队员中,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第 11 名队员与第 12 名队员的年龄都是 15 岁,所以,中位数是(15 +15)÷2=15 岁.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一组数据的众数 可能有不止一个,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 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 中的数. 6. 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50 台机器,现在生产 400 台机器所需时间比原计划生产 450 台机器 所需时间少 1 天,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 x 台机器,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400 450 450 400 400 450 450 400  1  1  50  5 A. B. C. D. xx  50 x  50 xxx 1 x 1 xB【答案】 【解析】 【分析】设现在每天生产 x 台,则原来可生产(x−50)台.根据现在生产 400 台机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 450 台机器的时间少 1 天,列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现在每天生产 x 台,则原来可生产(x−50)台. 450 400  1 依题意得: .x  50 x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列分式方程应用,利用本题中“现在生产 400 台机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 450 台 机器的时间少 1 天”这一个条件,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关键. 30° 的7. 如图,小明利用一个锐角是 三角板测量操场旗杆的高度,已知他与旗杆之间的水平距离 BC 为15m ,为1.5m (即小明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那么旗杆的高度是( )AB 323215 3 m5 3 mA. B. C. D. 5 3m 15 3m D【答案】 【解析】 【分析】先根据题意得出 AD 的长,在 Rt△AE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 ED 的长,由 CE=CD+DE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AB⊥BC,DE⊥BC,AD∥BC,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BC=15m,AB=1.5m, ∴AD=BC=15m,DC=AB=1.5m, 在 Rt△AED 中, ∵∠EAD=30°,AD=15m, 3∴ED=AD•tan30°=15× =5 ,33325 3 m.∴CE=CD+DE=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熟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8. O,BAC  120, AB  AC, BD O 是如图,ABC 内接于 的直径,若 AD  3 ,则 BC  ( ) A. B. C. 3 D. 4 2 3 3 3 C【答案】 【解析】 1【分析】首先过点 O 作 OF⊥BC 于 F,由垂径定理可得 BF=CF= BC,然后由∠BAC=120°,AB= 2AC,利用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C 与∠BAC 的度数,由 BD 为⊙O 的直径,即可求 得∠BAD 与∠D 的度数,又由 AD=3,即可求得 BD 的长,继而求得 BC 的长. 【详解】解:过点 O 作 OF⊥BC 于 F, 1∴BF=CF= BC, 2∵AB=AC,∠BAC=120°, ∴∠C=∠ABC=(180°−∠BAC)÷2=30°, ∵∠C 与∠D 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D=∠C=30°, ∵BD 为⊙O 的直径, ∴∠BAD=90°, ∴∠ABD=60°, ∴∠OBC=∠ABD−∠ABC=30°, ∵AD=3, 3∴BD=AD÷cos30°=3÷ =2 ,321∴OB= BD= ,32323∴BF=OB•cos30°= ×=,32∴BC=3.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 数值等知识.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准确作出辅助 线. 9. 将从 1 开始的连续奇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例如,位于第 4 行第 3 列的数为 27,则位于第 32 行第 13 列的数是( )A. 2025 【答案】 【解析】 B. 2023 C. 2021 D. 2019 B【分析】根据数字的变化关系发现规律第 n 行,第 n 列的数据为:2n(n-1)+1,即可得第 32 行,第 32 列的 数据为:2×32×(32-1)+1=1985,再依次加 2,到第 32 行,第 13 列的数据,即可. 【详解】解:观察数字的变化,发现规律:第 n 行,第 n 列的数据为:2n(n-1)+1, ∴第 32 行,第 32 列的数据为:2×32×(32-1)+1=1985, 根据数据的排列规律,第偶数行从右往左的数据一次增加 2, ∴第 32 行,第 13 列的数据为:1985+2×(32-13)=2023,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观察数字的变化寻找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 题. kA(2,1) y  x  0 AB  y ,过 A 作 轴于点B,连 10. OA ,直线 如图,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x,交 x 轴于点 C,交 y 轴于点 D,若点 B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恰好落在该反比例函数图像 CD  OA CD B上,则 D 点纵坐标为( )52735 51 5 51 A. B. C. D. 44A【答案】 【解析】 2B a, 【分析】设点 B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易得 BB’//OA求出 a 的值,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到两点 CD a间的距离,即可求解. kxA(2,1) ,y  x  0 的【详解】解:∵反比例函数 图象经过点 ∴,k  2 1y  x,∴直线 OA 的解析式为 2∵,CD  OA y  2x  b ∴设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D 0,b ,则,2B a, 设点 B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CD a222 b 1  a2  b 则①, a且即BB’//OA ,21 12,解得 ,a  5 1 aa5 51 代入①可得 ,b  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有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1. 2021 年 5 月 11 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总人口大约为 1412000000 人,把数字 1412000000 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 9【答案】 1.41210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即可求解. 9【详解】解:1412000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41210 9故答案为: .1.41210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则 2×3 y 12×2 y2 18xy3  _________. xy  2, x  3y  3 12. 已知 【答案】36 【解析】 【分析】先把多项式因式分解,再代入求值,即可. xy  2, x  3y  3 【详解】∵ ,2∴原式= 2xy x3y  2232  36 ,故答案是:3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求值,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 13. 如图,O 是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的中点,M 是 AD 的中点,若 AB=5,AD=12,则四边形 ABOM 的周长为_______. 20 【答案】 【解析】 .【详解】∵AB=5,AD=12, ∴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 AC=13. ∵BO 为 Rt△ABC 斜边上的中线 ∴BO=6.5 ∵O 是 AC 的中点,M 是 AD 的中点, ∴OM 是△ACD 的中位线 ∴OM=2.5 ∴四边形 ABOM 的周长为:6.5+2.5+6+5=20 故答案为 20 22x  x 1  3 ,则 x 的值为 14. 对于任意实数 a、b,定义一种运算: ,若 a  b  a  b  ab ________. 【答案】 或 2 1 【解析】 2【分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得到 x  x 1  x2  x 1  x x1  3,整理并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即 可. 【详解】解:根据新定义内容可得: x  x 1  x2  x 1  x x1  3, 22整理可得 ,x  x  2  0 x  1 , x 2, 解得 12故答案为: 或2. 1 【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题意理解新定义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15. 于点 E,以 C 为圆心、 BC AC 如图,在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中,以 为直径的半圆交对角线 ABCD AB 长为半径画弧交 于点 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AC 【答案】3 -6 【解析】 【分析】连接 BE,可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弓形 BE 的面积=  2 ,再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弓形 △ABE BE 的面积+扇形 CBF 的面积- 【详解】连接 BE, 的面积,即可求解. BCE ∵在正方形 中,以 为直径的半圆交对角线 于点 E, AC ABCD AB ∴∠AEB=90°,即:AC⊥BE, ∵∠CAB=45°,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E=BE, △ABE 141 22  22    2 ∴弓形 BE 的面积= ,2∴阴影部分的面积=弓形 BE 的面积+扇形 CBF 的面积- 的面积 BCE 45 42 1 1  44 =3 -6. =  2 +-2 2 360 故答案是:3 -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扇形的面积公式,添加辅助线,把不规则图形进行合理的分割,是 解题的关键. ACB  90, AC  8, BC  6 16. 如图,在 中, ,点 P 是平面内一个动点,且 ,Q 为 BP RtABC AP  3 CQ 的中点,在 P 点运动过程中,设线段 的长度为 m,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713 2【答案】 ≤m≤ 2【解析】 【分析】作 AB 的中点 M,连接 CM、QM,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三角形的中 位线定理求得 QM 和 CM 的长,然后在△CQM 中根据三边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解:作 AB 的中点 M,连接 CM、QM.  AP  3, P在以 A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32222在直角△ABC 中,AB= ,AC +BC  8  6 10 ∵M 是直角△ABC 斜边 AB 上的中点, 1∴CM= AB=5. 2的∵Q 是 BP 中点,M 是 AB 的中点, 321∴MQ= AP= .233713 2∴在△CMQ 中,5− ≤CQ≤ +5,即 ≤m≤ .222713 2故答案是: ≤m≤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三边长关系,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 于斜边的一半,作圆,作 AB 的中点 M,连接 CM、QM,构造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题有 9 个小题,共 72 分) 1 1  17. 计算: 2 cos45   3 .  3  【答案】1 【解析】 【分析】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的性质逐项计算,即可求解. 2【详解】解:原式  2   3  3 2.1 【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a  2 a 1 a  4 a18. 化简: .a2  2a a2  4a  4 1【答案】 【解析】 (a  2)2 【分析】先算分式的减法,再把除法化为乘法运算,进行约分,即可求解. a  2 a 1 a【详解】解:原式= a(a  2) (a  2)2 a  4  a  2 a  2 a a1   a====a(a  2)2 a(a  2)2 a  4 a2  4  a2  a a(a  2)2 aa  4 a  4 aa(a  2)2 a  4 1(a  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掌握分式的通分和约分,是解题的关键. 19.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某校举行党史知识竞赛活动.赛后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按得 分划分为 A、B、C、D 四个等级,并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等级 成绩(x) 人数 15 aABCD90  x 100 80  x  90 70  x  80 x  70 18 7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  的(1)表中 __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C 等级所占 百分比是_________;D 等级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为 ________度;若全校共有 1800 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知识竞赛活动,请估计成绩为 A 等级的学生共有_______ 人. (2)若 95 分以上的学生有 4 人,其中甲、乙两人来自同一班级,学校将从这 4 人中随机选出两人参加市 级比赛,请用列表或树状图法求甲、乙两人至少有 1 人被选中的概率 5【答案】(1)20,30%,42°,450 人;(2) 6【解析】 【分析】(1)先由 A 等级的圆心角度数和人数,求出样本总数,作差即可得到 a 的值,再根据 C 和 D 占总 人数的比例,求出百分比或圆心角度数,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求出全校成绩为 A 等级的人数; (2)先列出表格,将所有情况列举,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90 15   60 人, 【详解】解:(1)总人数为 360 a  60 15 18  7  20 ∴,18 100%  30% C 等级所占的百分比 ,60 7360  42 D 等级对应的扇形圆心角 ,60 15 1800 450 若全校共有 1800 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知识竞赛活动,成绩为 A 等级的学生共有 人; 60 (2)列表如下: 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甲丙 乙丙 甲丁 乙丁 丙丁 甲乙 甲丙 甲丁 乙丙 乙丁 丙丁 共有 12种情况,其中甲、乙两人至少有 1 人被选中的有 10种, 10 12 56∴P(甲、乙两人至少有 1 人被选中)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与概率,能够从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20. 已知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 4x  2m  5  0 (1)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若该方程的两个根都是符号相同的整数,求整数 m 的值. 1m  【答案】(1) ;(2)1 2【解析】 【分析】(1)直接利用根的判别式即可求解; (2)根据韦达定理可得 x1x2  2m  5  0, 进行分类讨论即可求解. 1252x  x  4  m  ,得到 ,根据两个根和 m 都是整数, 122【详解】解:(1)∵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 4x  2m  5  0 ∴  16  4 2m  5  0 , 12m  解得 ;xx,2(2)设该方程的两个根为 、1∵该方程的两个根都是符号相同的整数, x  x  4 ∴ x1x2  2m  5  0, ,121252 m  ∴,∴m 的值为 1 或 2, x 1 x  3 、当当m  1时,方程两个根为 ;12xxm  2 时,方程两个根 1 与 2 不是整数; ∴m 的值为 1.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掌握上述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21. 如图,已知ABC 中,D 是 AC 的中点,过点 D 作 DE  AC BC 于点 E,过点 A 作 AF / /BC 交 交 DE 于点 F,连接 、.CF AE (1)求证:四边形 AECF 是菱形; CF  2,FAC  30,B  45 (2)若 ,求 的长. AB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6【解析】 △ADF≌△CDE 【分析】(1)通过证明 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证; AM  BC 得到 ,即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对角线互 AF  CE (2)点 A 作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解:(1)∵ AF / /BC ,∴,FAD  ECD ∵D 是 的中点, ,AC DE  AC ∴∴∴,FDA  EDC AD  CD ,△ADF≌△CDE ,,AF  CE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DE  AC ∴平行四边形 AECF 是菱形; (2)∵AECF 是菱形, AF  CF  2 ∴,∴,AD  AF cos30 3 ∴,AC  2AD  2 3 AM  BC 过点 A 作 ,∴∴,AM  AC sin30 3 AM AB   6 .sin 45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2. O O .O 如图,已知 是的直径,C 为 上一点, 的角平分线交 于点 D,F 在直线 上, OCB AB AB 且,垂足为 E,连接 、DF  BC AD BD O (1)求证: 是的切线; DF 1tan A  O (2)若 ,的半径为 3,求 的长. EF 28EF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5【解析】 【分析】(1)连接 OD,通过等边对等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 ODC  BCD 定即可得证; (2)通过证明 求出线段 DF 和 BF 的长度,再通过证明ODF∽BEF ,利用相似三角 △ADF∽△DBF 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解:(1)连接 OD, ,OD  OC ∵∴,,OCD  ODC ∵CD 平分 ,OCB OCD  BCD ODC  BCD ∴∴∴,,,OD//BC ∵DF  BC ∴∴OD  DF O ,是的切线; DF ADO  BDO  90 (2)∵ ,FDB  BDO  90 ,∴∵∴∴,,,ADO  FDB ADO  OAD OAD  FDB ,△ADF∽△DBF DB DF BF 12 tan A  ∴,AD AF DF 1DF  AF  2BF ∴即,21BF  6  2BF ,解得 ,,DF  4 BF  2 2∵OD  DF ,,BE  DF ∴,ODF∽BEF EF BF 28EF  ∴,解得 .DF OF 2  3 5【点睛】本题考查圆与相似综合,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kg 23. 某商贸公司购进某种商品的成本为 20 元/ ,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种商品在未来 40 天的销售单价 y 0.25x  30(1 x  20) 35(20  x  40) kg y  (元/ )与时间 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且 x 为整数,且日销量 m kg 与时间 x(天)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如下表: 时间 x(天) 13610 … m kg 日销量 填空: 142 138 132 124 … (1)m 与 x 的函数关系为___________; (2)哪一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 1kg (3)在实际销售的前 20 天中,公司决定每销售 商品就捐赠 n 元利润( )给当地福利院,后发现: n  4 在前 20 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随时间 x 的增大而增大,求 n 的取值范围. m  2x 144 【答案】(1) ;(2)第 16 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为 1568 元;(3) 0  n  2 【解析】 1,142 3,138 【分析】(1)设 ,将 ,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m  kx  b 1 x  20 (2)分别写出当 时与当 20  x  40 时的销售利润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 求解; 16  2n  20 (3)写出在前 20 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对称轴 ,求解即可. 1,142 3,138 代入可得: 【详解】解:(1)设 ,将 ,m  kx  b 142  k  b k  2 ,解得 ,138  3k  b b 144 m  2x 144 ∴;(2)当 时, 1 x  20 12W  my  20m  2x 144 0.25x  30  20  x 16 1568 销售利润  ,2当x 16 时,销售利润最大为 1568 元; 20  x  40 时, 当W  my  20m  30x  2160 销售利润 ,当x  21时,销售利润最大为 1530 元; 综上所述,第 16 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为 1568 元; (3)在前 20 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为: 1W ‘  my  20m  nm  0.25x 10  n 2x 144  x2  16  2n x1440 144n  ,2∵时, 1 x  20 W ‘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16  2n  20 ∴对称轴 ,解得 .0  n  2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掌握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 已知等边三角形 ,过 A 点作 的垂线 l,点 P 为 l 上一动点(不与点 A 重合),连接 CP ,把线 ABC AC CQ QB .段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 ,连 CP 60 BQ 的数量关系; (1)如图 1,直接写出线段 AP 与CQ ;(2)如图 2,当点 P、B 在 (3)如图 3,若等边三角形 同侧且 AP  AC 时,求证:直线 PB 垂直平分线段 AC APQ 的边长为 4,点 P、B 分别位于直线 异侧,且 的面积等于 ABC AC 3,求线段 AP 的长度. 42321 3【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 3  【解析】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CP=CQ,∠ACP=∠BCQ,AC=BC,进而即可 得到结论; △BCQ (2)先证明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求出∠CBD=45°,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到 结论; △ACP≌△BCQ (3)过点 B 作 BE⊥l,过点 Q 作 QF⊥l,根据 ,可得 AP=BQ,∠CAP=∠CBQ=90°, 4343333)× 设 AP=x,则 BQ=x,MQ=x- ,QF=( x- ,再列出关于 x 的方程,即可求解. 2CQ ,【详解】(1)证明:∵线段 ∴CP=CQ,∠PCQ=60°, 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 CP 60 ∵在等边三角形 中,∠ACB=60°,AC=BC, ABC ∴∠ACP=∠BCQ, △ACP≌△BCQ ∴∴,BQ ;AP =(2)∵ AP  AC ,CA⊥l,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P △ACP≌△BCQ ,△BC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Q=90°, ∵在等边三角形 中,AC=AB,∠BAC=∠ABC=60°, ABC ∴AB=AP,∠BAP=90°-60°=30°, ∴∠ABP=∠APB=(180°-30°)÷2=75°, ∴∠CBD=180°-75°-60°=45°, ∴PD 平分∠CBQ, CQ ∴直线 PB 垂直平分线段 ;(3)过点 B 作 BE⊥l,过点 Q 作 QF⊥l, △ACP≌△BCQ 由(1)小题,可知: ,∴AP=BQ,∠CAP=∠CBQ=90°, ∵∠ACB=60°,∠CAM=90°, ∴∠AMB=360°-60°-90°-90°=120°,即:∠BME=∠QMF=60°, ∵∠BAE=90°-60°=30°,AB=4, 1AB  2 ∴BE= ,24333,∴BM=BE÷sin60°=2÷ =24343333)× 设 AP=x,则 BQ=x,MQ=x- ,QF= MQ×sin60°=( x- ,23APQ ∵∴的面积等于 ,4121433332321 32321 33AP×QF= ,即: x×( x- )× =,解得: 或(不合 x  3  x  3  2442题意,舍去), 221 3∴AP= 3 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根据 题意画出图形,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已知抛物线 y  ax2  bx 5与 x 轴交于点 和A 1,0 B 5,0 ,与 y 轴交于点 C,顶点为 P,点 N 在 25. 抛物线对称轴上且位于 x 轴下方,连 交抛物线于M,连 、AC CM .AN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 1,当 时,求 M 点的横坐标; tanACM  2 (3)如图 2,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 l,过 M 作 MD  l 于 D,若 ,求 N 点的坐标. MD  3MN 63 【答案】(1) y  x2  6x 5 ;(2) ;(3) N 3,2  6 11 【解析】 A 1,0 B 5,0 【分析】(1)将点 (2)由 和点 代入解析式,即可求解; 想到将 放到直角三角形中,即过点 A 作 交 CM 的延长线于点 E, tanACM  2 ACM AE  AC AE AC  2 即可知 ,再由 AOC  EAC  90想到过点 E 作 轴,即可得到 AOC∽EFC ,故点 EF  x E 的坐标可求,结合点 C 坐标可求直线 CE 解析式,点 M 是直线 CE 与抛物线交点,联立解析式即可求解; (3)过点 M 作 L 的垂线交于点 D,故设点 M 的横坐标为 m,则点 M 的纵坐标可表示,且 MD 的长度也可 HM / /NQ AHM∽AQN 即可结合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出 MN,最后由 表示,由 可求解 可得 即MD  3MN 【详解】解:(1)将点 和点 代入 y  ax2  bx 5 B 5,0 得A 1,0 a b 5  0 a  1 b  6 ,解得: 25a 5b 5  0  y  x2  6x 5 E, 如下图 (2)点 A 作 交 CM 的延长线于点 E,过 作轴于 AE  AC EF  x E轴, EF  x AE  AC EFA  EAC  90 FAE  OAC  90 又ACO  OAC  90 EAF  ACO AOC∽EFA AC AO CO EA EF AF AE  2 tan ACM  2 即AC AC AO CO 1EA EF AF 2y  5 当时, x  0 C 0,5 即OC  5 EF  2, AF 10 E 11,2 即y  kx  b k 0 设直线 CE 的解析式为 ,并将 C、E 两点代入得 311k  b  2 b  5 k   解得 11 b  5 3 y  x 5 11 点 M 是直线 CE 与抛物线交点 3y  x 5 63 x  , x  0 11 2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1211 y  x  6x 5 63 点 M 的横坐标为 11 (3)设过点 M 垂直于 L 的直线交 x 轴于点 H,对称轴交 x 轴于点 Q,M 的横坐标为 m 则OH  m  AH  1 m  y  x2  6x 5 bx = – = – 3 对称轴 2a OQ  3 P、Q、N 的横坐标为 ,即 3  AQ  OQ OA  2 2当x  3时, y  3  3 6 5  4 P 3,4 点 D 的纵坐标为 4 222MD  4  m  6m 5  m  6m  9  m  3 HM / /NQ AHM∽AQN 1 m m2  6m  5 AH HM 即AQ QN 2QN QN  2m 10 N 3,2m 10 2 222  m  5 1 22MN  m 3  m  6m 5 2m 10  3 m  3   MD  3MN MD2  3MN 422  ,2 ,即   m  3  3 m  3 m  5 1 m  3  0,m  3 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时, m  3  0 2m2  24m  69  0, 12  6 解得 ,m  212  6 由题意知 m  2N 3,2  6 【点睛】本题考察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运用、交点坐标的求法和两点间的 距离公式,属于综合运用题,难度偏大.解题的关键是由锐角三角函数做出辅助线和设坐标的方程思想.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