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1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解析版)下载

广西柳州市2021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8日






2021 年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 满分:120 分)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要求的) 11. A. 在实数 3, ,0, 中,最大的数为( )2 21B. C. D. 2 302A【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两 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数就大,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可得: 1- 2 < 0 < <3 ,2因此最大的数是: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比较大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正数>0>负数. 2. 如下摆放的几何体中,主视图为圆的是( )A. B. C. D. D【答案】 【解析】 【分析】逐项分析,根据三视图的定义,找出主视图为圆的选项. 【详解】A. 主视图为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 主视图为矩形,不符合题意; C. 主视图为正方形,不符合题意; D. 主视图为圆,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点,熟知主视图的定义和画三视图的规则是解题的关键. 3. 柳州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仅今年二月宏光 MINIEV 销量就达 17000 辆,用科学记数法将数据 17000 表示为( )0.17105 17103 1.7104 1.7105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即可. 4【详解】 .17000 1.710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计数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10n 的形式,其中 1≤|a|<10,n 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原来的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4. 以下四个标志,每个标志都有图案和文字说明,其中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是( )A. B. C. D. D【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A,B,C 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都不符合题意; D 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故选 D. 的【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 定义,准确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 以下调查中,最适合用来全面调查的是( A. 调查柳江流域水质情况 )B. 了解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C. 了解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 D. 调查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 C【答案】 【解析】 【分析】逐项分析,找出适合全面调查的选项即可. 【详解】A.调查柳江流域水质情况,普查不切实际,适用采用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B.了解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C.了解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适合普查,符合题意; D.调查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 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代价的大小.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是解题的 关键. 6. AC  8, BD  10 如图,在菱形 中,对角线 ,则 的面积为( )ABCD △AOD A. 9 B. 10 C. 11 D. 12 B【答案】 【解析】 1【分析】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故 的面积为对角线的一半的乘积的 .△AOD 2 ABCD 【详解】 是菱形  AC  BD, AO  OC, BO  OD 1= AO DO 的面积 △AOD 21 1 1  AC  BD 2 2 21 1 1  8 10 2 2 210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三角形面积,理解 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AOD 7. 如图,有 4 张形状大小质地均相同的卡片,正面印有速度滑冰、冰球、单板滑雪、冰壶四种不同的图案, 背面完全相同,现将这 4 张卡片洗匀后正面向下放在桌子上,从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出的卡片正面怡好是 冰壶项目图案的概率是( )1A. 133412B. C. D. 4A【答案】 【解析】 【分析】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有 4 种,抽出的卡片正面恰好是冰壶项目图案的结果有 1 种,据此利用概率 公式求解即可. 的【详解】事件所有可能 结果有4 种,抽出的卡片正面恰好是冰壶项目图案的结果有 1 种,所以抽出的卡 1片正面怡好是冰壶项目图案的概率是 .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根据概率计算公式,必须知道所有可能的结果及事件发生的结 果. 8.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3  7  10 3 7  3 7 3 7  21 2 7 2  7 C【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求解,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A.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不符合题意; 3  7 B. C. D.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不符合题意; 3 7 符合题意; 3 7  37  21 ,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不符合题意. 2 7 2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某校九年级进行了 3 次数学模拟考试,甲、乙、丙三名同学的平均分为及方差 2 如右表所示,那么这三 9. S名同学数学成绩最稳定的是( )甲乙丙91 91 91 54 xS2 624 A. 甲 B. 乙 C. 丙 D. 无法确定 A【答案】 【解析】 【分析】先比较平均成绩,当平均成绩一致时,比较方差,方差小的波动小,成绩更稳定. 【详解】甲、乙、丙的成绩的平均分 都是91,故比较它们的方差,甲、乙、丙三名同学的方差分别为 6, x24,54;故甲的方差是最小的,则甲的成绩是最稳定的.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理解方差的意义是解题 的关键. y  kx  b 10. 若一次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 0 A. B. C.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D. x  3时, k  0 b  2 B【答案】 【解析】 (0,2),(4,0) 【分析】首先根据图像中过两点 可. ,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进行判断即 y  kx  b (0,2),(4,0) 【详解】首先将 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 ,得 b  2 ,4k  b  0 1k   解得 ,2b  2 1所以解析式为 ;y  x  2 21k   A、 B、 ,由求出的 ,可知此选项错误; k  0 b  2 2,由求出的 ,可知此选项正确; b  2 的C、因为 k<0,所以 y 随 x 增大而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112y  3 2  D、将 x=3 代入, ,故此选项错误; 2故选:B. y  kx  b(k  0)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 图像的性质和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掌握函数图像与函数解 k,b 析式中系数 11. 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往水平放置的半径为13cm 的圆柱形容器内装入一些水以后,截面图如图所示,若水面宽度 AB  24cm ,则水的最大深度为( )8cm A. 5cm 【答案】 【解析】 B. C. D. 12cm 10cm B【分析】连接 OA,过点 O 作 OD⊥AB 交 AB 于点 C 交⊙O 于 D,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C 的长,进而可得 出 CD 的长. 【详解】解:连接 OA,过点 O 作 OD⊥AB 交 AB 于点 C 交⊙O 于 D, ∵OC⊥AB,由垂径定理可知, 1∴AC=CB= AB=12, 2在 Rt△AOC 中,由勾股定理可知: 2222∴,OC = OA – AC = 13 – 12 =5 CD  OD OC 135  8 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关键是过 O 点作 AB 的垂线,由此即可求 解. 12. 如图所示,点 A,B,C 对应的刻度分别为 1,3,5,将线段 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点 A 首 CA 次落在矩形 BCDE 的边 BE 上时,记为点 A,则此时线段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为( )CA 4C. 8A. B. 6 D. 4 3 33D【答案】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AC 扫过的图形为一个扇形,,半径为 4,求出  ,再根据 ÐBA’C =30 ,ÐBCA’ =60 扇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AC=A’C=4,BC=2, BC 212sinÐBA’C = = = ∴∴,A’C 4,ÐBA’C =30 ,ÐBCA’ =60 线段 扫过的图形为扇形,此扇形的半径为 ,CA CA  4 60 360 82∴,S扇形ACA’ =p ´ 4 =p 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读懂题目明确 AC 扫过的图形为一个扇形,且扇形的半径为 4 是解决 本题的关键.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a//b,1 60 13. 如图,直线 ,则 2 的度数是______ . 【答案】60 【解析】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2 的度数. 【详解】∵a∥b,如图 ∴∠3=∠1=60 ゜ ∵∠2=∠3 ∴∠2=60 ゜ 故答案为:60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掌握这两个性质并熟练运用是关键. 214. 因式分 =.x 1 (x 1)(x 1) 【答案】 .【解析】 (x 1)(x 1) (x 1)(x 1) 【详解】原式= .故答案为 .考点:1.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2.因式分解. 15. 如图,在数轴上表示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x  2 【解析】 【分析】根据数轴可知,表示 x 的数在数 2 的右边,且不等于 2,因此即可判断 x 的取值范围 . 【详解】由数轴知: x  2 故答案为:x>2. ,【点睛】本题考查用不等式表示数轴上的数的范围,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要注意是实心点还是空心圆 圈. 16. 若长度分别为 3,4,a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整数 a 的值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5(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知:4﹣3<a<4+3,即 1<a<7, 整数 a 可取 2、3、4、5、6 中的一个, 故答案为:5(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第三边 a 的取值范围是解答的关键. 117. 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 在 x 轴,y 轴上分别截取OA  OB ,再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以大于 a,2 2点 P,若点 P 的坐标为 ,则 a 的值是_______. 【答案】2 或 2 【解析】 【分析】分 P 点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分类讨论,由尺规作图痕迹可知,P 为∠AOB 的角平分线,由此得 到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详解】解:当 P 点位于第一象限时,如下图所示: 由尺规作图痕迹可知,OP 为∠AOB 角平分线,此时 P 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故 a=2; 当 P 点位于第二象限时,如下图所示: 由尺规作图痕迹可知,OP 为∠AOB 角平分线,此时 P 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故 a=-2; ∴a 的值是 2 或-2.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属于基础题,本题要注意考虑 P 点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这两 种情况. ky  2x C 2,0 为圆心, 18. y  k  0 如图,一次函数 与反比例数 的图像交于 A,B 两点,点 M 在以 x3C ON 半径为 1 的 上,N 是 的中点,已知 长的最大值为 ,则k 的值是_______. AM 232 25 【答案】 【解析】 ON ON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 是的中位线,所以 取到最大值时, 也取到最大值,就转化为研 BM ABM B,C, M 究也取到最大值时 的值,根据 k三点共线时, BM 取得最大值,解出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 BBM 即可求解. 【详解】解:连接 ,如下图: BM 在中, ABM O, N AB, AM 分别是 的中点, ON 是的中位线, ABM 1ON  BM ,232ON 已知 长的最大值为 ,此时的 显然当 ,BM  3 B,C, M 三点共线时,取到最大值: ,BM  3 BM  BC  CM  BC 1 3 BC  2 ,,22B(t,2t) 设,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BC  (t  2)  4t  2 (t  2)2  4t2  4 ,4t  ,t  0 解得: (取舍), 1254 8 B( , ) ,5 5 4 8 kB( , ) y  k  0 将代入 ,5 5 x32 k  解得: ,25 32 故答案是: .2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形的中位线、圆,研究动点问题中线段最大值问题,解 题的关键是: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利用转化思想,研究 取最大值时 的值. B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66 分.解答应写岀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3  9 1 k19. 计算: 【答案】1 【解析】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及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解决. 【详解】原式  331 1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实数的运算,关键是掌握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 定义. 1220. 解分式方程: xx  3 【答案】 x  3 【解析】 【分析】两边同乘以 x(x+3),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去分母得: x  3  2x 解得 x  3 检验:将 x  3代入原方程的分母,不为 0 x  3为原方程的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1.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 A、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 C,从点 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 到达点 A 和 B,连接 并延长到点D,使 ,连接BC 并延长到点 E,使 ,连接 ,AC CD  CA CE  CB DE 那么量出 的长就是 A、B 的距离,为什么?请结合解题过程,完成本题的证明. DE 证明:在DEC 和ABC 中, CD  _______ ____________ CE  _______ DEC≌ABC SAS ∴∴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CA DCE  ACB ,,AB ED  AB 【分析】根据证明步骤填写缺少的部分,从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分析,利用了“边角边”,缺少角相等, 填上一对对顶角,最后证明结论,依题意是要证明 .ED  AB 【详解】证明:在DEC 和ABC CD  CA DCE  ACB CE  AB SAS ∴∴DEC≌ABC ED 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边角边”两边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熟悉三角形全等的证 明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 如今,柳州螺蛳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小吃”,螺蛳粉小镇对 A、B 两种品牌的螺蛳粉举行展销 活动.若购买 20 箱 A 品牌螺蛳粉和 30 箱 B 品牌螺蛳粉共需要 4400 元,购买 10 箱 A 品牌螺蛳粉和 40 箱 B 品牌螺蛳粉则需要 4200 元. (1)求 A、B 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各为多少元? (2)小李计划购买 A、B 品牌螺蛳粉共 100 箱,预算总费用不超过 9200 元,则 A 品牌螺蛳粉最多购买多少 箱? 【答案】(1)A 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100 元,B 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80 元;(2)60 箱 【解析】 yx【分析】(1)设 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 (2)设购买 品牌螺蛳粉为箱,从而可得购买 过 9200 元”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结合 为正整数即可得. A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元, B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元,根据两种购买方式建立方 a100  a AB品牌螺蛳粉为 箱,再根据“预算总费用不超 ay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元, x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元, 【详解】解:(1)设 AB20x  30y  4400 由题意得: ,10x  40y  4200 x 100 y  80 解得 答: ,A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100 元, B品牌螺蛳粉每箱售价为 80 元; 100  a a品牌螺蛳粉为 箱,则购买 (2)设购买 AB品牌螺蛳粉为 箱, 100a  80 100 a  9200 由题意得: ,解得 a  60 ,答: A品牌螺蛳粉最多购买 60 箱.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正确建立方程组和不等式是解题关 键. 23.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某校开展了以“不忘初心,缅怀先烈”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校政教 处对本校七年级学生五月份“阅读该主题相关书籍的读书量”(下面简称“读书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并对所有随机抽取学生的“读书量”(单位:本)进行了统计,如下图所示. (1)补全下面图 1 的统计图; (2)本次所抽取学生五月份“读书量”的众数为________; (3)已知该校七年级有 1200 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中,五月份“读书量”不少于 4 本的学生 人数. 【答案】(1)见解析;(2)3 本;(3)360 人 【解析】 【分析】(1)求出抽取的总人数,即可算出读书量为 4 本的人数,从而能够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2)从补全的条形图中即可解决; (3)求出样本中读书量不少于 4 本的人数占抽取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估计出总体中读书量不少于 4 本的人 数占总体的百分比,进而问题可解. 【详解】(1)∵读书量 1 本的人数为 5 人,占抽取人数的 10%, ∴抽取人数为: (人). 510%  50 ∴读书量为 4 本的人数为: 50-(5+10+20+5)=50-40=10(人). ∴图 1 补充完整如下: (2)∵读书量为 3 本的人数最多, ∴抽取学生五月份读书量的众数为 3 本. 故答案为:3 本 10  5 50 100%  30% (3)∵样本中读书量不少于 4 本的人数的百分比为: ,∴(人). 120030%  360 答:估计七年级学生中读书量不少于 4 本的学生人数为 360 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简单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点,从不同的统计 图中提取相对应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熟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关键. A, B 24. 在一次海上救援中,两艘专业救助船 正北方向,事故渔船 在救助船 的北偏西30°方向上,在救助船 相距 120 海里. (1)求收到求救讯息时事故渔船 (2)若救助船 A, 分别以40 海里/小时、30 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出发,匀速直线前往事故渔船 试通过计算判断哪艘船先到达. 同时收到某事故渔船的求救讯息,已知此时救助船 BPA在 的 PAB的西南方向上,且事故渔船 与救助 船APB与救助船 之间的距离; BP处搜救, 1【答案】( )收到求救讯息时事故渔船 P与救助船 B之间的距离为 B海里;(2)救助船 先到达. 60 2 【解析】 【分析】(1)如图,作 于,在△PAC 中先求出 PC 的长,继而在△PBC 中求出 BP 的长即可; CPC  AB (2)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救助船 A 和救助船 B 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如图,作 于,PC  AB C则,PCA  PCB  90 ,由题意得: 海里, ,A=30 BPC=45 PA=120 1PC  PA  60 ∴∴海里,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P 222海里, 海里, BC  PC  60 PB  PC  BC  60 2 答:收到求救讯息时事故渔船 P与救助船 B之间的距离为 海里; 60 2 A, B 分别以 40 海里/小时、30 海里/小时的速度同时出发, (2)∵ 海里, 海里,救助船 PA 120 PB  60 2 120 =3 ∴救助船 所用的时间为 (小时), A40 60 2 30 的所用 时间为 救助船 B(小时),  2 2 ∵,3  2 2 ∴救助船 先到达. B【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涉及了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熟练正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5. 如图,四边形 中, ,以 A 为圆心, 为半径作 ABCD AD//BC, AD  AB, AD  AB 1, DC  5 AD A A 圆,延长 交于点 F,延长 交于点 E,连结 ,交 于点 G. DE CD DA BF A 的值; (1)求证: BC 为的切线; (2)求 cosEDF (3)求线段 的长. BG 2 5 510 3【答案】(1)见解析;(2) ;(3) 【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ABC=90°即可;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DF=∠BCD,过点 D 作 DH⊥BC,垂足为 H,在直角三角形 CDH 中,根据 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即可; (3)过 A 作 AJ  FC 于点 J,证明FGD∽FBC ,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AD∥BC, AD  AB 【详解】(1)证明:∵ ,∴∵∴CBA  BAD  90 AB  AD 1 A 是的切线 CB (2)过 D 作 于 H, DH  BC AB  BC, DH  BC AB∥DH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ABHD DH  AB  1, BH  AD  1,EDF  C ∴在中, Rt△DHC DHC  90, DH  1, DC  5 22∴∴,HC  CD  DH  51  2 ,BC  BH  HC  3 HC DC 225cosEDF  cosC  5∴5(3)过 A 作 AJ  FC 于点 J, FJ  JD ∴AJD  90, AD  1 在∴RtAJD 中, 2525JD  AD cosADJ  1 5  54FD  2JD  5∴∴5FD : FC  FD : (FD  DC)  4 : 9 ∵∵ED∥BC FGD∽FBC GD FD 4∴BC FC 94GD  ∴,313AG  GD  AD  ∴1GAB  90, AG  , AB 1 中, RtGAB 31910 322∴.BG  AG  AB  1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垂径定理,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判定,灵活运用勾 股定理,垂径定理,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 中,已知抛物线: y  ax2  bx  c交 x 轴于 xOy A 1,0 ,B(3,0) 两点,与 y 轴交 2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32C 0, 于点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如图 1,点 D 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 ,过点 B 作 BE  OD ,垂足为 E,若 OD D 的坐标; BE  2OE ,求点 (3)如图 2,点 M 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 ,交 BC 于点 N,连接 ,记△BMN 的面积 BM AM S1 S2 SS的面程为 2 ,求 为,的最大值. ABN 11329y  x2  x  D 1,2 ;(3) 【答案】(1) ;(2) 216 【解析】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即可; 3 5 56 5 (2)先根据 BE  2OE 和勾股定理求得 ,,过点 E 做 平行于 交 y 轴于 T, OB TF OE  BE  5BE 653OT  TE  易证ETO∽OEB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进而求得点 E 坐标,求得直 55线 OE 的解析式,和抛物线联立方程组,解之即可求得点 D 坐标; AF∥y MT∥y 轴交 (3)延长 BC 于至点 F,使 于点 D,证明 轴,过 A 点作 于点 H,作 于点 T,过 M 点 BF AH  BF 作,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MD  BF AFH∽MTD S1 MD MT 132M x, x2  x 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BC 的解析式,进而可求得 AF,设 ,则 S2 AH AF 2213123213298,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的 MT 的最大值,进而 MT  x   x2  x   x  222S1 S2 可求得 的最大值. y  a(x 1)(x  3) 【详解】解:(1)依题意,设 ,331C 0, a 1(3)   a  代入 得: ,解得: 2221113y  (x 1)(x  3)  (x 1)2  2  x2  x  ∴;2222(2)由 BE  2OE , 设 =x,则 ,OE BE  2x ∵BE⊥OD, 222∴在 Rt△OEB 中,OB=3,由勾股定理得: ,OE  BE  OB 3 5 3 5 22即,解得: (舍), x  4x  9 x1  , x2   553 5 6 5 ∴,,OE  BE  55过点 E 做 平行于 ,交 y 轴于 T, OB TF ∴ETO∽OEB OT OE TE ∴∴,EB OB OE 2,OE  OB TE 45 33TE  TE  即,解得: ,25 BE 56OT  ∴∴,553565E, ,y  2x ∴直线 的解析式为 ,OE ∵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点 D, OE y  2x x 1, x  3 ∴,解得: (舍), 13212y  x2  x  2y  2 当时, ,x 1 D 1,2 ∴;AF∥y (3)如图所示,延长 BC 于至点 F,使 轴,过 A 点作 于点 D, 于点 H AH  BF MT∥y 作轴交 于点 T,过 M 点作 BF MD  BF ∵∴∵∴∴,AF∥MT AFH  MTD AH  BF, MD  BF ,,AHF  MDT  90 ,,AFH∽MTD AH AF ∴∵,MD MT 11S  NB  MD S NB  AH ,,1222S1 MD MT ∴,S2 AH AF y  kx  b 的设直线 BC 解析式为 ,将 B,C 两点代入得 33 b b   22解得: ,32120  3k  k  13y  x  ∴直线 的解析式为 ,BC 2213y  (1)  2 当时, ,x  1 22F(1,2) ∴∴,,AF  2 132M x, x2  x  设,2213123213298∴,MT  x   x2  x   x  2221a   0 ∵∴,29MT ,max 89SMD MT MTmax 9∴.821  S2 AH AF AF 16 max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相 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求函数的最值等知识, 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象,添加合适的辅助线,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数形结合法进行推理、探究和计 算.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