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湖北省武汉市 2020 年中考数学真题 一、选择题 1. A. 2 的相反数是( 2 )121B. C. D. 22B【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可得结果. 的【详解】因为-2+2=0,所以﹣2 相反数是 2,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求相反数,熟记相反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的取值范围是( 2. 式子 )x  2 A. B. C. D. x  0 x  2 x  2 x  2 D【答案】 【解析】 【分析】 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不等式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  2 x  2  0, x  2.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3. 两个不透明的口袋中各有三个相同的小球,将每个口袋中的小球分别标号为 1,2,3.从这两个口袋中分 别摸出一个小球,则下列事件为随机事件的是( A. 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等于 1 )B. 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等于 6 D. 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大于 6 C. 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大于 1 B【答案】 【解析】 【分析】 随机事件是指在某个条件下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根据此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解:从两个口袋中各摸一个球,其标号之和最大为 6,最小为 2, 选项 A:“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等于 1”为不可能事件,故选项 A 错误; 选项 B:“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等于 6”为随机事件,故选项 B 正确; 选项 C:“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大于 1”为必然事件,故选项 C 错误; 选项 D:“两个小球的标号之和大于 6”为不可能事件,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熟练掌握各事件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 键. 4. 现实世界中,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只有对称性,下列汉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此项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5. 下图是由 4 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左视图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图形可知左视图为 故选 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视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左视图的定义. 的6. 某班从甲、乙、丙、丁四位选中随机选取两人参加校乒乓球比赛,恰好选中甲、乙两位选手 概率是( )13141618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画出树状图展示所有 12 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画树状图为: 216∴P(选中甲、乙两位)= 故选 C. 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 n,再从中选出 符合事件 A 或 B 的结果数目 m,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 A 或 B 的概率. ka2 ,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a1, y  1  B a1, y y  y 7. 若点 y  (k  0) ,2 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且 1x()a  1 a 1 a  1 a 1 D. 或 A. B. C. 1 a 1 B【答案】 【解析】 【分析】 ky  (k  0) 由反比例函数 ,可知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分 x三种情况①若点 A、点 B 在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②若点 A 在第二象限且点 B 在第四象限;③若点 A 在第 四象限且点 B 在第二象限讨论即可. ky  (k  0) 【详解】解:∵反比例函数 ,x∴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①若点 A、点 B 同在第二或第四象限, y  y ∵,21∴a-1>a+1, 此不等式无解; ②若点 A 在第二象限且点 B 在第四象限, y  y ∵∴,21a 1<0 a 1>0 ,解得: ;1 a 1 ③由 y1>y2,可知点 A 在第四象限且点 B 在第二象限这种情况不可能. a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1 a 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要分 情况讨论,不要遗漏. 8. 一个容器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每分钟的进水和出水是两个常数.从某时刻开始 内只进水不出水,从 4min y开始只出水不进水,容器内水量 (单位: )与时间 第到第 内既进水又出水,从第 4min 24min 24min Lxa)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 的值是( (单位: )min A. 32 B. 34 C. 36 D. 38 C【答案】 【解析】 【分析】 设每分钟的进水量为bL ,出水量为 ,先根据函数图象分别求出b、c 的值,再求出 x  24 时,y 的值, cL 然后根据每分钟的出水量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设每分钟的进水量为bL ,出水量为 cL 20 b   5(L) 由第一段函数图象可知, 由第二段函数图象可知, 420  (16  4)b  (16  4)c  35 即20 12512c  35 15 c  (L) 解得 415 y  20  (24  4)5 (24  4) 45 则当 x  24 时, 445 45 a  24  12 15 4因此, ca  36(min) 解得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应用,理解题意,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获取信息,从而求出每分钟的进水量 和出水量是解题关键. 是  的中点, 9. 如图,在半径为 3 的⊙O 中, 是直径, 是弦, 与交于点 .若 E是AC AC DAB BD EAC 的中点,则 的长是( )AC BD 53A. B. C. D. 3 3 4 2 3 2 2D【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 DO、DA、DC,设 DO 与 AC 交于点 H,证明△DHE≌△BCE,得到 DH=CB,同时 OH 是三角形 ABC 中位线,设 OH=x,则 BC=2x=DH,故半径 DO=3x,解出 x,最后在 Rt△ACB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连接 DO、DA、DC、OC,设 DO 与 AC 交于点 H,如下图所示, ∵D 是  的中点,∴DA=DC,∴D 在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 ∵OC=OA,∴O 在线段 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DO⊥AC,∠DHC=90°, ∵AB 是圆的直径,∴∠BCA=90°, ∵E 是 BD 的中点,∴DE=BE,且∠DEH=∠BEC, ∴△DHE≌△BCE(AAS), ∴DH=BC, 又 O 是 AB 中点,H 是 AC 中点, ∴HO 是△ABC 的中位线, 设 OH=x,则 BC=DH=2x, ∴OD=3x=3,∴x=1, 即 BC=2x=2, 2222在 Rt△ABC 中, 故选:D. .AC  AB  BC = 6  2  4 2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等,属于综合题,熟练掌握其性质和定理是解决 此题的关键 10. 下列图中所有小正方形都是全等的.图(1)是一张由 4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形纸片,图(2)是一 L张由 6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方格纸片.把“ ”形纸片放置在图(2)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 4 个小正 L32 方形,共有如图(3)中的 4 种不同放置方法,图(4)是一张由 36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66 方格纸片,将 nn“ ”形纸片放置在图(4)中,使它恰好盖住其中的 4 个小正方形,共有 种不同放置方法,则 的值是 L()A. 160 B. 128 C. 80 D. 48 A【答案】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 66 方格纸片中共含有多少个 方格纸片,再乘以 4 即可得. 32 的方格纸片 个数为 【详解】由图可知,在 66 方格纸片中, (个) 32 542  40 则n  404 160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类规律探索,正确得出在 66 方格纸片中, 方格纸片的个数是解题关键. 32 二、填空题 (3)2 11. 计算 的结果是_______. 3【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23 =3, 【详解】 =3 故答案为 3.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a2  a 是解题的关键. 12. 热爱劳动,劳动最美!某合作学习小组 6 名同学一周居家劳动的时间(单位: ),分别为:4,3,3, h5,5,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4.5 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 3,3,4,5,5,6 【详解】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为 4  5 2 4.5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故答案为: .4.5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2m  3n 13. 计算 的结果是________. m  n m2  n2 1【答案】 m  n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2(m  n) (m  n)(m  n) (m  n)(m  n) m 3n 【详解】原式 2m  2n  m  3n (m  n)(m  n) m  n (m  n)(m  n) 1m  n 1故答案为: .m  n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减法运算,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4. 在探索数学名题“尺规三等分角”的过程中,有下面的问题:如图, 是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 AC ABCD BAC 的大小是________. 点在上, ,,则 AC EAD  AE  BE D 102 【答案】26°. 【解析】 【分析】 设∠BAC=x,然后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用 x 表示出∠EBA、∠BEC、 ∠BCE、 ∠BEC、 ∠DCA、 ∠DCB,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列方程求出 x 即可. 【详解】解:设∠BAC=x ∵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 ABCD ∴DC//AB,AD=BC,AD//BC ∴∠DCA=∠BAC=x ∵AE=BE ∴∠EBA =∠BAC=x ∴∠BEC=2x ∵AD  AE  BE ∴BE=BC ∴∠BCE=∠BEC =2x ∴∠DCB=∠BCE+∠DCA=3x ∵AD//BC, D 102 ∴∠D+∠DCB=180°,即 102°+3x=180°,解得 x=26°. 故答案为 2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运用平行四边形结合已知条件判 定等腰三角形和掌握方程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抛物线 y  ax2  bx  c (,两点,下列四个结论: ac, 为常数, A(2,0) B(4,0) ,a  0 )经过 15. b2x  2 x  4 ,①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为 ;;ax  bx  c  0 12C 5, y D , y y  y ②若点 1  ,2  在该抛物线上,则 122t③对于任意实数 ,总有 ;at  bt  a  b ④对于 的每一个确定值,若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p (为常数, pp)的根为整数,则 的值 ap  0 只有两个.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①③ 【解析】 【分析】 A(2,0) B(4,0) ,①根据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即可得;②先点 得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再根据 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与增减性即可得;③先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再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即可 2得;④先将抛物线 y  ax2  bx  c向下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 ax  bx  c  p , p再根据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即可得. 【详解】 抛物线y  ax2  bx  c经过 两点 A(2,0) B(4,0) ,2x  2 x  4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为 ,则结论①正确 ax  bx  c  0 124  2 x   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2y1x  3时的函数值与 x  5时的函数值相等,即为 a  0 当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x  1 又1 3    y1  y 2 ,则结论②错误 y  a b  c 当时, x  1 则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为 a b  c ,且 a b  c  0 将抛物线 y  ax2  bx  c向下平移 a b  c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  ax2  bx  c  (a b  c)  ax2  bx  a  b 由二次函数图象特征可知, y  ax2  bx  a  b 的图象位于 x 轴的下方,顶点恰好在 x 轴上 y  0 即恒成立 22t则对于任意实数 ,总有 ,即 ,结论③正确 at  bt  a  b  0 at  bt  a  b 2将抛物线 y  ax2  bx  c向下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 ax  bx  c  p 函数 y  ax2  bx  c  p 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ax2  bx  c  p  0 ,即 ax2  bx  c  p x 1, x  3 x  0, x  2 p因此,若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p 的根为整数,则其根只能是 x1  x2  1 或或1212p对应的 的值只有三个,则结论④错误 综上,结论正确的是①③ 故答案为:①③.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增减性)、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问题、二次函数与一 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6. 如图,折叠矩形纸片 ,使点 落在 D边的点 处, 为折痕, ,AB 1 AD  2 .设 ABCD AB MEF AM tt的长为 ,用含有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CDEF 的面积是________. 141t2  t 1 4【答案】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可以设 DE=EM=x,在三角形 AEM 中用勾股定理进一步可以用 t 表示出 x,再可以设 CF=y, 连接 MF,所以 BF=2−y,在三角形 MFN 与三角形 MFB 中利用共用斜边,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用 t 表示出 y,进而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答案. 【详解】设 DE=EM=x, ∴ x2  (2  x)2  t2 , t2  4 ∴x= ,4设 CF=y,连接 FM, ∴BF=2−y, 又∵FN= y,NM=1, ∴y2 12  (2  y)2  (1t)2 t2  2t  4 ,∴y= ,41 t2  4 t2  2t  4 1(x  y)CD ∴四边形CDEF 的面积为: =∙1, )(2244141t2  t 1 4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技巧性就可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2  3542a  a  3a  a 17. 计算: .6【答案】 10a 【解析】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相乘、乘积的幂、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运算法则逐步求解即可. 【详解】解:原式=(a3+5  9a8 )  a2 =(a8  9a8 )  a2 10a8  a2 10a6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乘除中幂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公式及其运算法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18. 如图,直线 分别与直线 ,交于点 ,.平分 BEF ,平分 ,且 ∥EM CD FN CFE EF AB EFEM .求证: ∥.FN CD AB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1MEF  BEF,NFE  CFE 先 根 据 角 平 分 线 的 定 义 可 得 , 再 根 据 平 行 线 的 性 质 可 得 22,从而可得 BEF  CFE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MEF  NFE 【详解】EM 平分 BEF ,平分 FN CFE 11MEF  BEF,NFE  CFE 22EM //FN MEF  NFE 11 BEF  CFE ,即 BEF  CFE 22 AB//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 键. 19. 为改善民生;提高城市活力,某市有序推行“地摊经济”政策.某社区志愿者随机抽取该社区部分居民, 按四个类别: 表示“非常支持”, AB表示“支持”, 表示“不关心”, 表示“不支持”,调查他们对该 DC政策态度的情况,将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这次共抽取了________名居民进行调查统计,扇形统计图中, 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是 D________;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该社区共有 2000 名居民,估计该社区表示“支持”的 B类居民大约有多少人? 类居民大约有 1200 人. 【答案】(1)60,18;(2)图见解析;(3)该社区表示“支持”的 B【解析】 【分析】 (1)根据 C 类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可得出总共抽取的人数,再求出 D 类居民人数的占比,然 后乘以 即可得; 360 (2)根据(1)的结论,先求出 A 类居民的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 (3)先求出表示“支持”的 类居民的占比,再乘以2000 即可得. B【详解】(1)总共抽取的居民人数为9 15%  60(名) 3100%  5% D 类居民人数的占比为 60 类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是3605% 18 则D故答案为:60,18 ;(2)A 类居民的人数为 (名) 60 36 9 3 12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所示: 36 60 100%  60% (3)表示“支持”的 B类居民的占比为 (名) 则2000 60% 1200 答:该社区表示“支持”的 B类居民大约有 1200 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关联、画条形统计图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 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O(0,0) A(3,4) , , 20. 在的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四边形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85 OABC B(8,4) C(5,0) ,.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步骤完成画图,并回答问题: 绕点 逆时针旋转 ,画出对应线段 ;1( )将线段 CB CCD 90  (保留画图过程的痕迹); 2( )在线段 上画点 ,使 EAB BCE  45 3( )连接 ,画点 关于直线 E的对称点 ,并简要说明画法. FAC A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将线段 是将线段 绕点 逆时针旋转 即可; CD CB C90 (2)连接 BD,并连接(4,2),(5,5)点,两线段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 E. (3)连接(5,0)和(0,5)点,与 AC 的交点为 F,且 F 为所求. 【详解】解:(1)如图示,线段 是将线段 绕点 逆时针旋转 得到的; CD CB C90 (2)∠BCE 为所求的角,点 E 为所求的点. (3)连接(5,0)和(0,5)点,与 AC 的交点为 F,且 F 为所求.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 解题的关键. 21. 如图,在 中, ,以 为直径的⊙O 交 AC 于点 ,与过点 的切线互相垂 DRtABC ABC  90 DAE AB 直,垂足为 .E(1)求证: 平分 ;AD BAE CD  DE (2)若 ,求sin BAC 的值. 5 1 2【答案】(1)证明见解析;(2)sin BAC 的值为 .【解析】 【分析】 (1)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圆的切线的性质可得 ,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 OD  DE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DAO  ADO ,最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 DAE  ADO 证; (2)如图(见解析),先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可得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 ADE  C AC BC AD  BC  a,CD  x 质可得 AD  BC ,设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 ,从而 BC CD 可求出 x 的值,最后根据正弦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 【详解】(1)如图,连接 OD 由圆的切线的性质得: OD  DE  AE  DE OD//AE DAE  ADO 又OA  OD DAO  ADO DAE  DAO 则平分 ;AD BAE (2)如图,连接 BD 由圆周角定理得: ADB  90 BDC  90 ABC  90 DAO  C  90 DAE  ADE  90 ADE  C E  BDC  90 DE  CD 在和中, BCD ADE ADE  C ADE BCD(ASA)  AD  BC AD  BC  a,CD  x a  0, x  0 设,则 ,且 AC  AD  CD  a  x C  C 在△ACB 和中, BCD ABC  BDC  90 ACB BCD AC BC a  x aa,即 BC CD xa  5a a  5a 解得 或(不符题意,舍去) x  x   0 22a  5a 经检验, 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 x  2a  5a a 5a  AC  a  22BC AC aa  5a 25 1 2sin BAC  则在 中, RtABC 5 1 .2故sin BAC 的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的性质、正弦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 较难的是题(2),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yxB两城生产同种产品,共 100 件. 城生产品的总成本 (万元)与产品数量(件) A22. 某公司分别在 ,A之间具有函数关系 y  ax2  bx  c,当 每件成本为 70 万元. 时, ;当 时, B. 城生产产品的 y  400 y 1000 x 10 x = 20 a(1)求 (2)当 , 的值; b,B两城生产这批产品的总成本的和最少时,求 ,B两城各生产多少件? AAm(3)从 城把该产品运往 ,两地的费用分别为 万元/件和 3 万元/件;从 城把该产品运往 B,DCCDA两地的费用分别为 1 万元/件和 2 万元/件, 地需要90 件, 地需要10 件,在(2)的条件下,直接写出 CDmB两城总运费的和的最小值(用含有 的式子表示). ,Aa 1 【答案】(1) ,;(2)A 城生产 20 件,B 城生产 80 件;(3)当 0  m  2 时, B, 两城总 b  30 A(20m  90) (10m 110) 运费的和的最小值为 万元;当 时, ,B两城总运费的和的最小值为 万m  2 A元.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题意得出产品数量为 0 时,总成本 y 也为 0,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 a、b 的值; (2)先根据(1)的结论得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从而可得出 B, 两城生产这批产品的总成本的和, A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 n(3)设从 A 城运往 C 地的产品数量为 件, ,B两城总运费的和为 P,先列出从 A 城运往 D 地的产品 A数量、从 B 城运往 C 地的产品数量、从 B 城运往 D 地的产品数量,再求出 n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运 nP与 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得. 费信息列出 y  0 【详解】(1)由题意得:当产品数量为 0 时,总成本也为 0,即 x  0 时, c  0 a 1 b  30 c  0 100a 10b  c  400 则故,解得 400a  20b  c 1000 a 1 ,;b  30 (2)由(1)得: y  x2  30x 设则B, 两城生产这批产品的总成本的和为 WAW  x2  30x  70(100  x)  x2  40x  7000 整理得:W  (x  20)2  6600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 此时 时,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6600 万元 Wx = 20 100  x 100  20  80 答:A 城生产 20 件,B 城生产 80 件; n(3)设从 A 城运往 C 地的产品数量为 件, ,B两城总运费的和为 P,则从 A 城运往 D 地的产品数量 A(20  n) (90  n) (10  20  n) 件,从 B 城运往 D 地的产品数量为 为件,从 B 城运往 C 地的产品数量为 件20  n  0 由题意得: ,解得10  n  20 10  20  n  0 P  mn  3(20  n)  (90  n)  2(10  20  n) P  (m  2)n 130 整理得: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分以下两种情况: nP随 的增大而减小 ①当 0  m  2 时,在10  n  20 内, 20(m  2) 130  20m  90 则n  20 时, P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nP随 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 时,在10  n  20 内, m  2 n 10 时, 答:当 0  m  2 时, 10(m  2) 130 10m 110 则P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20m  90) ,B两城总运费的和的最小值为 万元;当 时, B, 两城总运 m  2 AA(10m 110) 费的和的最小值为 万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等知识点,较 难的是题(3),正确设立未知数,建立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23. 问题背景:如图(1),已知△ ABC∽△ ADE ,求证: ;ABD ∽ACE 尝试应用:如图(2),在ABC 和中, ,,AC 与ADE ABC  ADE  30 BAC  DAE  90 AD DF  3 相交于点 .点 在 DBC 边上, ,求 的值; DE FBD CF 拓展创新:如图(3), 是ABC 内一点, ,BAD  CBD  30 BDC  90 ,,DAB  4 ,直接写出 的长. AD AC  2 3 【答案】问题背景:见详解;尝试应用:3;拓展创新: .AD  5 【解析】 【分析】 AB AC AB AC 问题背景:通过△ ABC∽△ ADE 得到 ,,再找到相等的角,从而可证 ;ABD ∽ACE AD AE AD AE BD AD 尝试应用:连接 CE,通过 BAC ∽DAE 可以证得 ,得到 ,然后去证 ABD ∽ACE CE AE ,△AFE∽△DFC △ADF ∽△ECF ,通过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答案; 拓展创新:在 AD 的右侧作∠DAE=∠BAC,AE 交 BD 延长线于 E,连接 CE,通过 BAC ∽DAE BAD∽CAE ,然后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问题背景:∵△ ABC∽△ ADE ,AB AC ∴∠BAC=∠DAE, ,AD AE ∴∠BAD+∠DAC=CAE+∠DAC, ∴∠BAD=∠CAE, ∴;ABD ∽ACE 尝试应用:连接 CE, ∵,,ABC  ADE  30 BAC  DAE  90 ∴∴BAC ∽DAE ,AB AD ,AC AE ∵∠BAD+∠DAC=CAE+∠DAC, ∴∠BAD=∠CAE, ∴∴,ABD ∽ACE BD AD ,CE AE 由于 ,ADE  30 DAE  90 ,AE AD 3∴,tan30  3BD AD  3 即∵∴∵∴,CE AE AD  3 ,BD AD  3 ,CE ,,ABC  ADE  30 BAC  DAE  90 ,C  E  60 又∵ AFE  DFC ,∴,△AFE∽△DFC AF EF AF DF ∴,即 ,DF CF EF CF 又∵ AFD  EFC ∴,△ADF ∽△ECF DF AD  3 ∴;CF CE 拓展创新: AD  5 如图,在 AD 的右侧作∠DAE=∠BAC,AE 交 BD 延长线于 E,连接 CE, ∵∠ADE=∠BAD+∠ABD,∠ABC=∠ABD+∠CBD, BAD  CBD  30 ,∴∠ADE=∠ABC, 又∵∠DAE=∠BAC, ∴∴BAC ∽DAE ,AB AC BC ,AD AE DE 又∵∠DAE=∠BAC, ∴∠BAD=∠CAE, ∴∴BAD∽CAE ,BD ABAD 42 3 3=,CE ACAE 2 3 设 CD=x,在直角三角形 BCD 中,由于∠CBD=30°, ∴∴,BC  2x ,BD  3x 3CE  DE  x,232522 x x2 = x∴,AB BC ∵∴∴,AD DE 42x 5,AD x2AD  5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将抛物线C : y  (x  2)2 向下平移 6 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 1 ,再将抛物线 1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长度 CC24. C得到抛物线 .2CC2 的解析式; (1)直接写出抛物线 ,1C(2)如图(1),点 在抛物线对称轴 右侧上,点 B在对称轴 上,OAB 是以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 llOB A1三角形,求点 的坐标; Ay  kx C为常数)与抛物线 交于 (3)如图(2),直线 (,,两点, 为线段 的中点; k  0 kEFMEF 24C与抛物线 2 交于 y  x 直线 G,H两点, 为线段GH 的中点.求证:直线 经过一个定点. NMN k2【答案】(1)抛物线 1 的解析式为: y=x -4x-2;抛物线 的解析式为:y=x2-6;(2)点 的坐标为(5, CC2A3)或(4,-2);(3)直线 【解析】 经过定点(0,2) MN 【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上下平移:函数值上加下减;左右平移:自变量左加右减写出函数解析式并化简即可; (2)先判断出点 A、B、O、D 四点共圆,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BDA=∠BOA=45°,从而 证出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点 A 的坐标为(x,x2-4x-2),把 DC 和 AC 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DAC 利用 DC=AC 列方程求解即可,注意有两种情况; y  kx C为常数)与抛物线 交于 (3)根据直线 (,,两点,联立两个解析式,得到关于 x的 k  0 kEF2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点 M 的横坐标,进而求出纵坐标,同理求出点 N 的坐标,再用待 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MN 的解析式,从而判断直线 MN 经过的定点即可. 【详解】解:(1)∵抛物线C : y  (x  2)2 向下平移 6 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 1 ,再将抛物线 1 向左平移 CCC2 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 ,2∴抛物线 1 的解析式为:y=(x-2)2-6,即 y=x2-4x-2, C抛物线 2 的解析式为:y=(x-2+2)2-6,即 y=x2-6. C(2)如下图,过点 A 作 AC⊥x 轴于点 C,连接 AD, ∵O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OA =45°, 又∵∠BDO=∠BAO=90°, ∴点 A、B、O、D 四点共圆, ∴∠BDA=∠BOA=45°, ∴∠ADC=90°-∠BDA=45°,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AC ∴DC=AC. ∵点 在抛物线对称轴 右侧上,点 ClB在对称轴 上, lA1C∴抛物线 1 的对称轴为 x=2, 设点 A 的坐标为(x,x2-4x-2), ∴DC=x-2,AC= x2-4x-2, ∴x-2= x2-4x-2, 解得:x=5 或 x=0(舍去), ∴点 A 的坐标为(5,3); 同理,当点 B、点 A 在 x 轴的下方时, x-2= -(x2-4x-2), x=4 或 x=-1(舍去), ∴点 的坐标为(4,-2), A综上,点 的坐标为(5,3)或(4,-2). Ay  kx C为常数)与抛物线 交于 (3)∵直线 (,,两点, k  0 kEF2y  kx y  x2  6 ∴,∴x2-kx-6=0, 设点 E 的横坐标为 xE,点 F 的横坐标为 xF, ∴xE+xF=k, xE  xF k∴中点 M 的横坐标 xM= =,22k2 中点 M 的纵坐标 yM=kx= ,2k2 k∴点 M 的坐标为( ,); 2228k2 同理可得:点 N 的坐标为( ,), k设直线 MN 的解析式为 y=ax+b(a≠0), k2 k28k2 将 M( ,)、N( ,)代入得: 2k22kk a  b 2822,2 a  b kkk2  4 a  解得: ,kb  2 k2  4 ∴直线 MN 的解析式为 y= ·x+2( ), k  0 k不论 k 取何值时( ),当 x=0 时,y=2, k  0 ∴直线 经过定点(0,2). MN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图象平移的规律、判断点 A、B、O、D 四点共圆的方法、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