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乐山市 2020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 本试题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8 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生作答时,不能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1. A. 的倒数是( )21212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乘积是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求解. 12=1 【详解】解:∵ 21∴的倒数是 2 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倒数的概念,掌握概念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 2. 某校在全校学生中举办了一次“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张老师从全校学生的答卷中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的 答卷,将测试成绩按“差”、“中”、“良”、 “优”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若该校学 生共有 2000 人,则其中成绩为“良”和“优”的总人数估计为( )A. 1100 B. 1000 C. 900 D. 110 A【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出“良”和“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然后乘以 2000 即可. 85 25 【详解】解:“良”和“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18 72 85 25 ×100%=55%, ∴在 2000 人中成绩为“良”和“优”的总人数估计为 2000×55%=1100(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求出“良”和“优”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是解题关键. 3. 如图, 是直线 上一点, ,射线 平分 CEF ,.则 ()CA FEA  40 GE  EF GEB  EEB 30° A. 10 B. 20 C. D. 40 B【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射线 平分 CEF ,得出∠CEB=∠BEF=70°,再根据 ,可得∠GEB=∠GEF-∠BEF 即 GE  EF EB 可得出答案. 【详解】∵ ,FEA  40 ∴∠CEF=140°, ∵射线 平分 CEF ,EB ∴∠CEB=∠BEF=70°, ∵,GE  EF ∴∠GEB=∠GEF-∠BEF=90°-70°=2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补角,掌握知识点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 7,将点 在数轴上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4. 数轴上点 表示的数是 3 B.则点 B表示的数是( )AAA. B. D. 或10 44 C. 10 或10 4D【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数轴上的点右移加,左移减,求出点 B 表示的数是多少即可. 【详解】解:点 A 表示的数是−3,左移 7 个单位,得−3−7=−10, 点 A 表示的数是−3,右移 7 个单位,得−3+7=4,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特征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数轴上的点右移加, 左移减. 5. 如图,在菱形 中, ,,是对角线 的中点,过点 作于点 ABCD BAD 120 OOOE  CD AB  4 BD ,连结 .则四边形 的周长为( )OA AOED EA. B. C. D. 89  2 3 9  3 7  2 3 B【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及菱形的性质求得∠ABD=∠CDB=30º,AO⊥BD,利用含 30º的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分别求得 AO、 DO、OE、DE,进而求得四边形 的周长. AOED 【详解】∵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是对角线 的中点, OBD ∴AO⊥BD , AD=AB=4,AB∥DC ∵∠BAD=120º, ∴∠ABD=∠ADB=∠CDB=30º, ∵OE⊥DC, 122AD ∴在 RtΔAOD 中,AD=4 , AO= =2 ,DO= ,AD  AO  2 3 2122OD  3 在 RtΔDEO 中,OE= ,DE= ,OD OE  3 2∴四边形 的周长为 AO+OE+DE+AD=2+ +3+4=9+ ,AOED 3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含 30º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及含 30º的直角三 角形边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y  kx  b 6. 直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 )kx  b  2 A. B. C. D. x≤2 x  4 x  2 x  4 C【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图像求出直线解析式,然后根据图像可得出解集. y  kx  b 【详解】解:根据图像得出直线 经过(0,1),(2,0)两点, b 1 y  kx  b 将这两点代入 得,2k  b  0 b 1 k   解得 ,121y  x 1 ∴直线解析式为: ,212  x 1 将 y=2 代入得 解得 x=-2, ,2∴不等式 的解集是 ,kx  b  2 x  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解不等式,求出直线解析式是解题关键. 7. 观察下列各方格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图形(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 ),如果将它们沿方格边线或对角线剪 1开重新拼接,不能拼成正方形的是(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拼接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求出拼成正方形的边长,再以此进行裁剪即可得. 【详解】由方格的特点可知,选项 A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6,选项 B、C、D 阴影部分的面积均为 5 如果能拼成正方形,那么选项 A 拼接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选项 B、C、D 拼接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65观察图形可知,选项 B、C、D 阴影部分沿方格边线或对角线剪开均可得到如图 1 所示的 5 个图形,由此可 拼接成如图 2 所示的边长为 的正方形 5而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知,选项 A 阴影部分沿着方格边线或对角线剪开不能得到边长为 的6正方形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形的有关画图、勾股定理,以拼接前后图 形的面积不变为着手点是解题关键. m2m4n nx,则 的值为( 8. 已知 ,.若 )3  4 3 2 9  x A. B. C. D. 8422 2 C【答案】 【解析】 【分析】 2m4n = 3m 9n 逆用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及幂的乘方法则.由 2 即可解答. 32232m4n =32m-2n = 3m-2n = 3m 9n 【详解】∵ ,24  依题意得: x>0 , .  2   x  4 2 ∴∴,,xx=2 2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以及幂的乘方运算,关键是会逆用同底数幂的乘除法进行变 形. BC 1 9. 在中,已知 ,ABC  90 BAC  30 ,.如图所示,将 绕点 按逆时针方向旋 AABC ABC ‘转后得到 ‘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为()90 AB C 4  3   3 3A. B. C. D. 242B【答案】 【解析】 【分析】 S阴影 =S扇形CAC ‘  SAB’C ‘  S 先求出 AC、AB,在根据 扇形DAB’ 求解即可. 【详解】解:在 Rt△ABC 中,∵ ∴AC=2BC=2, ,BAC  30 22∴∵∴∴,AB  AC  BC = 3 ”绕点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A后得到 ,ABC 90 AB C AB=AB’  3, BC  B’C ‘ 1,CAC ‘  90 CAB’  60 290 22 1  3 .90  3∴S阴影 =S扇形CAC ‘  SAB’C ‘  S扇形DAB’ =  31 =360 2360 2故选:B S阴影 =S扇形CAC ‘  SAB’C ‘  S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求法,熟记扇形面积公式,根据 解是解题关键. 扇形DAB’ 求 k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 x与双曲线 10. C(2,2) 为圆心, y  交于 、B两点, P是以点 AxOQ Q半径长 的圆上一动点,连结 1,为的中点.若线段 长度的最大值为 ,则 的值为( k)AP AP 21314A. B. C. 2 D. 22A【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 BP,证得 OQ 是△ABP 的中位线,当 P、C、B 三点共线时 PB 长度最大,PB=2OQ=4,设 B 点的坐标 C(2,2) 为(x,-x),根据点 ,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 k 的值. 【详解】解:连接 BP, k∵直线 y  x与双曲线 y  的图形均关于直线 y=x 对称, x∴OA=OB, ∵点 Q 是 AP 的中点,点 O 是 AB 的中点 ∴OQ 是△ABP 的中位线, 当 OQ 的长度最大时,即 PB 的长度最大, ∵PB≤PC+BC,当三点共线时 PB 长度最大, ∴当 P、C、B 三点共线时 PB=2OQ=4, ∵PC=1, ∴BC=3, 设 B 点的坐标为(x,-x), 22则,BC= 2-x  2  x  3 22解得 (舍去) x1  , x2   2222, 故 B 点坐标为 ,22k1y  k   代入 中可得: ,2x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和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结合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 关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 0.5mm 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 无效. 2.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画线,确认后再用 0.5mm 黑色墨汁签字笔描清楚. 3.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4.本部分共 16 个小题,共 12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7 11. 用“ ”或“ ”符号填空: ______ .9 【答案】 【解析】 【分析】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解:∵|-7|=7,|-9|=9,7<9, ∴-7>-9,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两个负数,绝 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12. 某小组七位学生的中考体育测试成绩(满分 40 分)依次为 37,40,39,37,40,38,40.则这组数据 的中位数是______. 【答案】39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即可得出中位数. 【详解】解:将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列为:37,37,38,39,40,40,40 ∴中位数为 39, 故答案为:39.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中位数,掌握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30° ,在自动扶梯下方地面 处测得 13. 如图是某商场营业大厅自动扶梯示意图.自动扶梯 的倾斜角为 CAB mm=_________ .(结果 BD 扶梯顶端 B的仰角为 ,、之间的距离为 4 . 则自动扶梯的垂直高度 C60 A保留根号) 【答案】 2 3 【解析】 【分析】 先推出∠ABC=∠BAC,得 BC=AC=4,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BAC+∠ABC=∠BCD=60°,∠BAC=30°, ∴∠ABC=30°, ∴∠ABC=∠BAC, ∴BC=AC=4, 3在 Rt△BCD 中,BD=BCsin60°=4× =,2 3 2故答案为: .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得出 BC=AB=4 是解题关键. x,且 x2 3xy  4y2  0.则 的值是_________. y  0 14. 已知 y【答案】4 或-1 【解析】 【分析】 将已知等式两边同除以 2 进行变形,再利用换元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 y y  0 【详解】 x3x ( )2  4  0 2×2 3xy  4y2  0两边同除以 得: y将yyxt  令则y2t 3t  4  0 (t  4)(t 1)  0 因式分解得: 解得 或t  4 t  1 x即的值是 4 或 1 y故答案为:4 或 .1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换元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将已知等式进行正确变形是解题关键. 30° 15. 把两个含 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拼接在一起,点 为的中点,连结 BE 交于点 .则 FAC EAD AF =_________. AC 35【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 CE,设 CD=2x,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D=4x,AC=2 x,BC= x,AB=3,再由已知 的值. 33AF BF AB BF 32AF AC 证得 CE∥AB,则有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 ,进而求得 AE EF CF EF 【详解】连接 CE,设 CD=2x, 在 RtΔACD 和 RtΔABC 中,∠BAC=∠CAD=30º, 22∴∠D=60º,AD=4x,AC= ,AD CD  2 3x 122AC BC= =x,AB= x, 3AC  BC  3 2∵点 E 为 AD 的中点, 1AD ∴CE=AE=DE= =2x, 2∴ΔCED 为等边三角形, ∴∠CED=60º, ∵∠BAD=∠BAE+∠CAD=30º+30º=60º, ∴∠CED=∠BAD, ∴AB∥CE, AF BF ∴,CF EF 在 ΔBAE 中,∵∠BAE=∠CAD=30º ∴AF 平分∠BAE, AB BF 3x 32∴∴,AE EF 2x AF BF 3,CF EF 2AF AC 35∴,3故答案为: . 5【点睛】本题考查了含 30º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角平分线的 性质等知识,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填空题,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到相关知识的联系,确定解题思路, 进而探究、推理并计算. x表示不大于 的最大整数.例如: x  1.5 1 1.5  2 16. 我们用符号 ,.那么: x时,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 x  2 (1)当   y  x2  2a x  3 y  x  3 a的图象下方.则实数 的范围 (2)当 1 x  2时,函数 是______. 的图象始终在函数     3a  1 a  (2). 或(1). 【答案】 0  x<3 2【解析】 【分析】 x  (1)首先利用 的整数定义根据不等式确定其整数取值范围,继而利用取整函数定义精确求解 x 取值范 围. (2)本题可根据题意构造新函数,采取自变量分类讨论的方式判别新函数的正负,继而根据函数性质反求 参数. x  1 x  2 x时, 的可能取值为0,1,2. 【详解】(1)因为 表示整数,故当     x  x  x  当取 0 时, ;当 取 1 时, ;当 =2 时, .0  x<1 1 x<2 2  x<3 1 x  2 故综上当 时,x 的取值范围为: .  0  x<3 y  x2  2a x  3 y  x  3 y  y  y (2)令 ,,,1    1232y >0 y  x2  (2a 1) x 由题意可知: ,.  33y  x2  (2a 1) x  ①当 时, =,,在该区间函数单调递增,故当 时, 1 x<0 x  1 1 3ymin  2a  2>0 ,得 .a<-1 y  x2<0 x②当 ③当 时, =0, =1, 不符合题意. 0  x<1 1 x<2   3y  x2  2a 1 xx  时, ,在该区间内函数单调递减,故当 取值趋近于2 时, 33ymin  2a 3>0 a> ,得 ,23y  x2  4 y  0 a  当时, ,因为 ,故 ,符合题意. x  2 3323a  1 a  或故综上: .2【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新定义取整函数,需要有较强的题意理解能力,分类讨论方法在此类型题目极为 常见,根据不同区间函数单调性求解参数为常规题型,需要利用转化思想将非常规题型转化为常见题型. 三、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27 分. 2  2cos60 (  2020)0 17. 计算: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特殊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对原式进行化简计算即可. 12  2 1 【详解】解:原式= 2=.2【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特殊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x  y  2, 8x  3y  9. 18.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2x  ,【答案】 y  1. 【解析】 【分析】 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由②-①3即可解答; 2x  y  2 ①②【详解】解: ,8x  3y  9 ②-① ,得 3 ,2x  3 3x  解得: ,232y  1 x  把代入①,得 ;3x  ,∴原方程组的解为 2y  1.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 AB  3 CE 1 .求 19. 如图, 是矩形 的边 上的一点, 于点 ,,,的长 ABCD CB EFAD  2 DF AF DE 度. 10 5【答案】 .【解析】 【分析】 DE EC 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求出 可得出答案.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 ,由此即 DE  10 AD DF AB  3 是矩形, 【详解】∵四边形 ABCD DC  AB  3 CE 1 ∴∵,ADC  C  90 DE  DC2  CE2  32 12  10 ∴∵,ADC  90 AF DE ADF  DAF  90 ,ADF  EDC  90 ∴EDC  DAF EDC  DAF 在∴∴和中, △EDC △ DAF C  AFD  90 EDC DAF DE EC 10 1,即 AD DF 2DF 10 5解得 DF  10 5即的长度为 .DF 的【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 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四、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1×2 y x2  y2 2x  y 20. 已知 y  ()  ,且 ,求 的值. xx  y x y 2【答案】 ,1 xy 【解析】 【分析】 22y= 先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进行乘除运算,把式子化简为 .将 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xy x2x (x  y)(x  y) x2  y2 x2 y 【详解】原式= 2x x2  y2 ==x2  y2 x2 y 2,xy 2y  ∵,2x1 2∴原式= .x xyx【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关键在于通过已知用含 的表达式表示出 .kxA(2,2) B(1, a) .21. 如图,已知点 y  在双曲线 上,过点 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另一支交于点 A(1)求直线 的解析式; AB CD  AB (2)过点 B作轴于点 ,连结 C,过点 作于点 .求线段 D的长. BC  x AC CCD 4 5 y  2x  2 【答案】(1) ;(2) CD  5【解析】 【分析】 kA(2,2) y  (1)由点 在双曲线 上,求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由点 B 在双曲线上,求得点 B 坐标, x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即可; 11S ABCD  BC 3 ,即可求出 CD 的长. (2)用两种方式表示△ABC 的面积可得 ABC 22k4A(2, 2) y  y  【详解】解:(1)将点 代入 ,得 ,即 ,k  4 xx4B(1,a) B(1, 4) ,y  将代入 ,得 ,即 a  4 y  mx  n ,x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AB y  mx  n ,得 A(2, 2) B(1, 4) 、将代入 2  2m  n, m  2, n  2. ,解得 4  m  n .y  2x  2 ∴直线 (2)∵ ∴的解析式为 .AB A(2, 2) B(1, 4) 、,22,AB  (2 1)  (2  4)  3 5 ∵轴, BC  x ∴BC=4, 11S ABCD  BC 3 ∵∴,ABC 22BC 3 43 45 AB CD  .53 5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上点坐标的特征,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两点距离公式,面积法 等知识,面积法:是用两种方式表示同一图形的面积. 22.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然而,全球新冠肺炎疫 情依然严重,境外许多国家的疫情尚在继续蔓延,疫情防控不可松懈. 如图是某国截止 5 月 31 日新冠病毒 感染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根据上面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截止 5 月 31 日该国新冠肺炎感染总人数累计为 角的度数为 º ; 万人,扇形统计图中 40-59 岁感染人数对应圆心 (2)请直接在图中补充完整该国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折线统计图; (3)在该国所有新冠肺炎感染病例中随机地抽取 1 人,求该患者年龄为 60 岁或 60 岁以上的概率; (4)若该国感染病例中从低到高各年龄段的死亡率依次为 、2.75% 、、10% 、,求该国 1% 3.5% 20% 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平均死亡率. 72 【答案】(1) 【解析】 ,;(2)见解析;(3) ;(4)10% 67.5% 20 【分析】 45%, (1)利用 60 ~ 79 岁感染的人数有 万人,占比 可求得总人数;利用总人数可求扇形统计图中 40-59 9岁感染人数所占百分比,从而可求扇形图中所对应的圆心角; (2)先求解 20 ~ 39 感染人数,然后直接补全折线统计图即可; (3)先求解患者年龄为 60 岁或 60 岁以上的人数,直接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4)先求解全国死亡的总人数,再利用平均数公式计算即可. 45%, 【详解】解:(1)由 60 ~ 79 岁感染的人数有 万人,占比 99 20 截止 5 月 31 日该国新冠肺炎感染总人数累计为 (万人), 45% 4 20%, 扇形统计图中 40-59 岁感染人数占比: 20 扇形统计图中 40-59 岁感染人数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为:36020%  72. 72 ;故答案为: ,20 (2)补全的折线统计图如图 2 所示; 20 ~ 39 感染人数为: 20  0.5 4 9  4.5  2 万人, 补全图形如下: (3)该患者年龄为 60 岁及以上的概率为: 9  4.5 20 100%  67.5% ;(4)该国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 0.51%  22.75%  43.5%  910%  4.520% 100% 10% .2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从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考查了扇形统计图某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 的计算,考查总体数量的计算,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同时考查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掌握以上知识是解 题的关键. 五、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3. 某汽车运输公司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推出商务车和轿车对外租赁业务.下面是乐山到成都两种车型的限 载人数和单程租赁价格表: 车型 每车限载人数(人) 租金(元/辆) 商务车 轿 车 64300 (1)如果单程租赁 2 辆商务车和 3 辆轿车共需付租金 1320 元,求一辆轿车的单程租金为多少元? (2)某公司准备组织 34 名职工从乐山赴成都参加业务培训,拟单程租用商务车或轿车前往.在不超载的 情况下,怎样设计租车方案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 240 【答案】(1)租用一辆轿车的租金为 元.(2)租用商务车 辆和轿车辆时,所付租金最少为 5 1740 1元. 【解析】 【分析】 (1)本题可假设轿车的租金为 x 元,并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即可. (2)本题可利用两种方法求解,核心思路均是分类讨论,讨论范围分别是两车各租其一以及两车混合租赁, 方法一可利用一次函数作为解题工具,根据函数特点求解本题;方法二则需要利用枚举法求解本题. x【详解】解:(1)设租用一辆轿车的租金为 元. 由题意得: .3002  3x 1320 x  240 解得 ,240 答:租用一辆轿车的租金为 元. 34 623 5 (2)方法 1:①若只租用商务车,∵ ,∴只租用商务车应租 6 辆,所付租金为 (元); 3006 1800 34  8.5 ②若只租用轿车,∵ ,4∴只租用轿车应租 9 辆,所付租金为 (元); 2409  2160 m③若混和租用两种车,设租用商务车 辆,租用轿车辆,租金为 元. nW6m  4n  34 由题意,得 W  300m  240n 由∴,得 ,6m  4n  34 4n  6m  34 W  300m  60(6m  34)  60m  2040 ,17 m  ∵,∴ ,6m  34  4n  0 3m,且 为整数, ∴∵1 m  5 m随的增大而减小, W∴当 m  5时, 有最小值 ,此时 n 1 ,W1740 综上,租用商务车 辆和轿车辆时,所付租金最少为 5元. 1740 1mn方法 2:设租用商务车 辆,租用轿车辆,租金为 元. W6m  4n  34 由题意,得 W  300m  240n 17 3m  由,得 ,∴ ,6m  4n  34 4n  6m  34  0 mm为整数,∴ 只能取0,1,2,3,4,5,故租车方案有: ∵不租商务车,则需租 9 辆轿车,所需租金为 租 1 商务车,则需租 7 辆轿车,所需租金为 租 2 商务车,则需租 6 辆轿车,所需租金为 租 3 商务车,则需租 4 辆轿车,所需租金为 (元); 9240  2160 (元); (元); (元); (元); (元); 1300  7240 1980 2300  6240  2040 3300  4240 1860 4300  3240 1920 5300 1240 1740 租 4 商务车,则需租 3 辆轿车,所需租金 为租 5 商务车,则需租 1 辆轿车,所需租金为 由此可见,最佳租车方案是租用商务车 辆和轿车辆, 51此时所付租金最少,为 元. 1740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实际问题以及信息提取能力,此类型题目需要根据题干所求列一次函数,并 结合题目限制条件对函数自变量进行限制,继而利用函数单调性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解答本题. 24. 如图 1, 是半圆 的直径, O是一条弦, 是上一点, DE  AB 于点 ,交 AC 于点 ,连 FAC DAB EAC 结交于点 G,且 .AC AF  FG BD (1)求证:点 平分 ;DAC (2)如图 2 所示,延长 至点 H,使 ,连结 . 若点是线段 E的中点.求证: AH  AO AO BA DH DH 是⊙ 的切线. O【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 ,由 是直径得 ,由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 ,由直角三角形 ADB  90 AD AB ADE  ABD 斜边中线性质证明 DAC  ADE ,进而得出 ABD  DAC ,即得出结论; 的(2)由已知可知 DE 是 OA、HB 垂直平分线,可得 ,,从而 ,DA  DO DAO  DOA DH  DB ,再由 即可证明 ,由此即可得出可能. B  DAO  90 HDO  90 H  B 【详解】证明:(1)连接 、BC ,如图 3 所示, AD 图 3 ∵∴∵∴是半圆 的直径, OAB ,ADB  90 DE  AB ,,ADE  ABD 又∵ ∴,即点 是的斜边 AG 的中点, Rt△AGD AF  FG F,DF  AF ∴∴DAC  ADE ABD  DAC ,,∴   ; ,即点 平分 DAD  CD AC OD (2)如图 4 所示,连接 、,AD 图 4 的∵点 是线段 E中点, DE  AB ,,OA AH  AO  OB ∴∴∴,,DA  DO DAO  DOA H  DOA  B  DAO DH  DB ,H  B ,又∵ ∴,B  DAO  90 ,H  DOA  90 ∴∴,HDO  90 是⊙ 的切线. ODH 【点睛】本题是圆的简单综合题目,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 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六、本大题共 2 个小题,第 25 题 12 分,第 26 题 13 分,共 25 分. 25. 点P是平行四边形 的对角线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 P不与点 、重合),分别过点 ABCD AC CA、向直线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点 为的中点. COAC ABP EFOF (1)如图 1,当点 (2)当点 P与点 重合时,线段 O和的关系是 ;OE P运动到如图 2 所示的位置时,请在图中补全图形并通过证明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如图 3,点 P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运动,当 时,试探究线段 、、之间的 OA OEF  30 CF OE AE 关系. OE  OF OE  OF 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3) 【答案】(1) 见解析 ;(2)补图见解析, ,证明 OE  CF  AE 【解析】 【分析】 (1)证明△AOE≌△COF 即可得出结论;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AOE≌△CGO,得 OE=OG,再根据直 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结论; (3)FC+AE=OE,理由是: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与(2)类似,同理得 ,得出 AOE  COH 1HF  EH  OE ,AE  CH OE  OH ,再根据 ,OEF  30 HFE  90 ,推出 ,即可得证. 2【详解】解:(1)如图 1,∵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A=OC, ∵AE⊥BP,CF⊥BP, ∴∠AEO=∠CFO=90°, ∵∠AOE=∠COF, ∴△AOE≌△COF(AAS), ∴OE=OF; OE  OF (2)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仍然成立, 证明如下:延长 ∵交EO CF G于点 , ,AE  BP,CF  BP ∴∴,AE / /CF ,EAO  GCO ∵点 为的中点, OAC AO  CO ∴,又∵ ∴,AOE  COG ,AOE  COG ∴∵,OE  OG GFE  90 ,1OF  EG  OE ∴;2(3)当点 P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线段 、、之间的关系为 ,OA CF OE OE  CF  AE AE FC 证明如下:延长 交H的延长线于点 ,如图所示, EO 由(2) 可知 ,AOE  COH ∴,AE  CH OE  OH ,又∵ ,OEF  30 HFE  90 ,1HF  EH  OE ∴∴,2.OE  CF  CH  CF  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构建全等三 角形和证明三角形全等这突破口,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全等的边相等的条件,从而使问题 得以解决. 已知抛物线 y  ax2  bx  c 与轴交于 两点, 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 CxA(1,0) B(5,0) ,26. 4xtanCBD  交轴于点 ,连结BC ,且 ,如图所示. D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 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 xFC ,求 ①过点 作轴的平行线交线段 作交抛物线于点 ,连结 F、PBC 于点 ,过点 EEEF  PE FB 的面积的最大值; BCF 3PC  PB ②连结 ,求 的最小值. PB 5416 20 324 y  x2  x  【答案】(1) ;(2)① ;② .99925【解析】 【分析】 43tanCBD  (1)先函数图象与 x 轴交点求出 D 点坐标,再由 将 C 点坐标代入即可求解; 求出 C 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法设交点式, 420 420 3t, t  y  x  (2)①先求出 BC 的解析式 ,设 E 坐标为 ,则 F 点坐标为 333416 20 t, t2  t  ,进而用 t 表示出 的面积,由二次函数性质即可求出最大值; BCF 999335PG  PC sin ACD  PC PC  PB  PG  PB ②过点 P作于G,由 可得 于点 ,由此可知当 PG  AC 53PC  PB BPH 三点共线时 的值最小,即过点 作,BBH  AC H53PC  PB 线段 的长就是 的最小值,根据面积法求高即可. BH 5y  a(x 1)(x 5) 【详解】解:(1)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CD D(2, 0) ,43tanCBD  又∵ ,∴,CD  BDtan CBD  4 C(2, 4) 即,44  a(2 1)(2 5) a  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 ,解得 ,94416 20 9y  (x 1)(x 5) y  x2  x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或;999y  kx  b (2)①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43k  , 0  5k  b, 4  2k  b. ∴解得 20 b  .3420 3y  x  即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34t, t  320 416 20 t, t2  t  设 E 坐标为 ,则 F 点坐标为 ,3999416 20 420 3428 40   EF  t2  t   t   t2  t  ∴∴,  9993  99911428 40 S  EF  BD  3  t2  t  的面积 BCF 22999273S  (t  )2  ∴,3223272t  ∴当 时, 的面积最大,且最大值为 ;BCF ②如图,连接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可知 ,AC  BC  5 ,AC ACD  BCD AD AC 3sin ACD  ∴,5过点 P作于G,则在 中, PG  AC RtPCG 3PG  PC sin ACD  PC ,53PC  PB  PG  PB ∴,5再过点 ∴线段 B作BH  AC 于点 H,则 ,PG  PH  BH 35PC  PB 的长就是 的最小值, BH 11S ABCD  64 12 ∵,ABC 2215S AC  BH  BH 又∵ ,ABC 225∴24 BH 12 PC  PB BH  ,即 ,2524 3∴的最小值为 .5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其中涉及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和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值求 法、线段和的最值问题.解(1)关键是利用三角函数求出 C 点坐标,解(2)关键是由点 E、F 坐标表示线 3PC  PB 段 EF 长,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的函数解析式,解(3)的难点是将 的最小值转化为点 B 到 AC 5的距离.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