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下载

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南通市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数 学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 题卡指定的位置。 3. 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 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比—2℃低的温度是( )A.—3℃ 2.化简 12 的结果是( A. 4 3B. 2 3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B.—1℃ C.0℃ D.1℃ )C.3 2 D. 2 6 )3A. a2 a3  a6 B. 2a2  a  a C. a6  a2  a3 D.(a2) a6 4.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球 B.圆锥 C.圆柱 )D.棱柱 3a  2b  4, 5.已知a、b满足方程组 则a+b的值为( )2a  3b  6, A.2 B.4 C.—2 D.—4 6.用配方法解方程 x2 8x  9  0 ,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2222A. x  4  9 B. x  4  7 C. x  4  25 D. x  4  7 7.小明学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的方法后,进行练习:首先画数轴,原点为O, 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数2的点A,然后过点A作AB⊥OA,使AB=3(如图).以O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P,则点P所表示的数介于( ) A.1和2之间 8.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70°,则∠AED读数为( ) A.110° B.125° C.135° D.140° B.2和3之间 C.3和4之间 D.4和5之间 9.如图是王阿姨晚饭后步行的路程s(单位:m)与时间t(单 位:min)的函数图像,其中曲线段AB是以B为顶点的抛物线一 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min~50min,王阿姨步行的路程为800m B.线段CD的函数解析式为 s  32t  40(0 25 t  50) C.5min~20min,王阿姨步行速度由慢到快 D.曲线段AB的函数解析式为 2s  (3 t  20)120(0 5  t  20) 10.如图,△ABC中,AB=AC=2,∠B=30°,△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α(0<α<120° )得到 AB’C’ ,B’C’ 与BC,AC分别交于点D,E。设CD  DE  x ,AEC’ 的面积为 y,则 y 与 x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 011.计算: 22 ( 3 1) .12.5G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00000000m/s,将3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3.分解因式: x3  x  14.如图,△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 =CF,若∠BAE=25°,则∠ACF= 度. ..15.《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书中记载:“今有人共买鸡,人出 九,盈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问人数几何?”意思是:“有若干人共同出钱买鸡,如 果每人出九钱,那么多了十一钱;如果每人出六钱,那么少了十六钱.问:共有几个人? ”设共有 x个人共同出钱买鸡,根据题意,可列一元一次方程为 .16.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cm,侧面积为10πcm2,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 cm. 17.如图,过点C(3,4)的直线 y  2x  b 交x轴于点A,∠ABC=90°,AB=CB,曲线 个单位长度恰好落在该曲线上,则 a 的 ky  (x  0)过点B,将点A沿 y轴正方向平移 ax值为 .18.如图, ABCD中,∠DAB=60°,AB=6,BC=2,P为边CD上的一动点,则 3PB  PD 的最小值等于 .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4x 1 19.(本小题满分8分)解不等式:  x 1,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34m  4 m  2 20.(本小题满分8分)先化简,再求值: m  ,其中 m  2  2 .mm2 21.(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 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 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22.(本小题满分9分)第一盒中有2个白球、1个黄球,第二盒中有1个白球、1个黄球,这 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分别从每个盒中随机取出1个球,求取出的2个球中有1个白球、 1个黄球的概率. 23.(本小题满分8分)列方程解应用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某校购进《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若干套,其中每套《西游记》的价格比每套《三国演义》的价格 多40元,用3200元购买《三国演义》的套数是用2400元购买《西游记》套数的2倍,求每套 《三国演义》的价格. 24.(本小题满分10分)8年级某老师对一、二班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并将成绩进行了 统计,绘制了如下图表(得分为整数,满分为10分,成绩大于或等于6分为合格,成绩大于 或等于9分为优秀). 平均分 7.2 方差 2.11 4.28 中位数 众数 合格率 92.5% 85% 优秀率 20% 一班 二班 78686.85 10% 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用方差推断, 班的成绩波动较大;用优秀率和合格率推断, 班的阅读水平更好些; (2)甲同学用平均分推断,一班阅读水平更好些;乙同学用中位数或众数推断,二班阅读 水平更好些.你认为谁的推断比较科学合理,更客观些.为什么? 25.(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1,以边AC 上一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O经过点B. (1)求⊙O的半径; ⌒(2)点P为 中点,作PQ⊥AC,垂足为Q,求OQ的长; AB (3)在(2)的条件下,连接PC,求tan∠PCA的值. 26.(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二次函数 y  x2  4x  3a (2 a为常数) (1)请写出该二次函数图像的三条性质;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若该二次函数的图像在 x  4 的部分与一次函数 y  2x 1 的图像有两个交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27、(13分)如图,矩形ABCD中,AB=2,AD=4,E,FF分别在AD,BC上,点A与点C关于EF 所在的直线对称,P是边DC上的一动点, (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DP (2)当 PEF 的周长最小时,求 的值; CP (3)连接BP交EF于点M,当 EMP  45时,求CP的长。 28、(13分)定义:若实数x,y满足 x2  2y  t ,y2  2x  t ,且 x  y ,则称点M(x ,y)为“现点”。例如,点(0,2)和(-2,0)是“线点”。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m,n), (1) P(3,1) 和P(-3,1)两点中,点 是“线点”; 12(2)若点P是“线点”,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mn,并求t的取值范围; (3)若点Q(n,m)是“线点”,直线PQ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当 POQ  AOB  30时,直接写出t的值。 南通市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数学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因此—3比— 2小.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 12  43  2 3 3.D .解析:本题考查了幂的运算法则,A项正确结果应该是 a5 ;B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C 项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正确答案应该是 a4 ;D项正确运用了幂的乘方公 式,正确. 4.C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球的三种视图都是圆;圆锥的三视图中有两个是 三角形,一个是圆,不符合;棱柱的三视图中没有圆,也不正确. 5.A 解析:直接将两个方程相加,可得5a  5b 10 ,化简得 a  b  5 6.D .解析: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本题首先要移项,得 x2 8x  9 ,然后两边 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16,得 x2 8x 16  7 ,然后将左边化为平方的形式. 7.C 解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无理数的估值,由作法过程可知,OA=2,AB=3,利用勾股 定理可得OB= 13 ,则P点所表示的数就是 13 8.B ,9  13  16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由AB∥CD,可知∠BAC+∠C=180° ,所以∠CAB=110°.又由于AE平分∠BAC,所以∠CAE=55°,所以∠AED=∠C+∠CA E=125°. 9.C 解析: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应用问题,C项的图像由陡变平,说明速度是变慢的,所以C 是错误的.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几何综合题,用到全等和函数的知识,也可以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 ,从轴对称的角度,整个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CD  B’D ,因此 B’E  x ,又由已知 条件可求得 B’C  2 3,所以C’E  2 3 x ,对于 AC’E 来说,底为C’E ,高是AH 1,可利用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求得AH等于1,所以 y  3  x ,所以本题答案 2为B. 011.3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计算, 22 ( 3 1) 4 1 3 .12.3108 解析:本题考查了科学计数法,300000000=3100000000 13. x(x 1)(x 1) =3108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因式,遵循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的顺序, x3  x  x(x2 1)  x(x 1)(x 1) 14.70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的判定,先利用HL证明△ABE≌△CBF,可证∠BCF=∠BAE=25° ,即可求出∠ACF=45°+25°=70°. 15.9x 11 6x 16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总钱数=9×人数— 11;总钱数=6×人数+16. 16.5 解析:本题考查了圆锥侧面积公式,根据 S侧 πRr ,可知10ππ R2 ,可求得R=5. 17.4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可考虑分别过点B 、点C作 y 轴和 x 轴的平行线,两条平行线相交于点M,与 x 轴的交 点为N.将C(3,4)代入 y  2x  b 可得b=— 2,然后求得A点坐标为(1,0),利用全等的判定可证明△ABN≌△B CM,可得AN=BM=3,CM=BN=1,可求出B(4,1),即可求出k=4,A点向上平移4个单位 4后得到的点(1,4)在 y  上,即a=4. x18.3 3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线段之和最短问题,过点P作PQ⊥AD于点Q,由于 3∠PDQ=60°,因此 PQ  PD ,当B、P、Q三点共线时,即点B到AD的垂线段上即为 233PB  PD 的最小值, PB  PD 的最小值为 ABcos60  3 3 .2219.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按照去父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做即可. 解:两边同乘以3,得 4x 13x  3 .移项,得 4x 3x  31.合并同类项,得 x  4 .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0.解析: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按照先将分子、父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分化简,最 后代入求值的步骤来做. m2  4m  4 m2 (m  2)2 m2 解:原式  m2  2m .mm  2 mm  2 把m  2  2代入上式,原式  m2  2m  m(m  2)  ( 2 2) 2 2  2 2 .21.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的应用,本题只需证明△ABC与△DEC全等,即可通过全等三 角形对边相等来完成证明. CA  CD, ACB  DCE, 证明:在△ABC和△DEC中, ∴△ABC≌△DEC.∴AB=DE. CB  CE, 22.解析: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求法,可先画出树状图列出所有可能性. 解: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以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6种,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1白1 3612黄的有3种.所以 P(1白1黄)  .23.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问题,题目中包含两个相等关系,“《西游记》单 价=《三国演义》单价+40元”,“3200元购买《三国演义》的套数=用2400元购买《西游 记》套数的2倍”,利用第一个相等关系设出未知数,第二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每套《三国演义》的价格为 x元,则每套《西游记》的价格为 x  40 元. 3200 2400 由题意,得  2 .方程两边乘 x(x  40) ,得320(0 x  40) 4800x .xx  40 解得 x  80.经检验, x  8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 x  80 .答:每套《三国演义》的价格为80元. 24.解析: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在解决第2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解:(1)二 一 (2)乙同学的推断比较科学合理.理由:虽然二班成绩的平均分比一班低,但从条形图中 可以看出,二班有3名学生的成绩是1分,它在该组数据中是一个极端值,平均数受极端值 影响较大,而中位数或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所以,乙同学的推断更客观些.(答案 不唯一,理由只要有理有据,参照给分) 25.解析:本题考查了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等知识. (1)若连接OB.则△BCO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AOB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 角形,可得∠OBC=30°,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OB;(2)可先证明△POQ与△ ABC相似,所以Rt△AOC是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半径长,也可用同角 三角函数值相同来求;(3)可在Rt△PCQ中解决,分别计算出两条直角边,即可求出tan ∠PCA的值. 解:(1)连接OB,∵OA=OB,∴∠ABO=∠A=30°. ∵∠ACB=90°,∠A=30°,∴∠ABC=60°∴∠OBC=30°. BC OB 12 3 3在Rt△OBC中, cosOBC  ,即 cos30  .解得OB  .OB 2 3 即⊙O的半径为 .3⌒(2)连接OP.∵点P为 的中点,∴OP⊥AB.∴∠QPO=∠A=30°. AB PQ OP OQ OP 在Rt△OPQ中, cosQPO  ,sin QPO  ,PQ OQ 2 3 3即cos30  ,sin30  .2 3 32 3 32 31   3∴PQ  1 ,OQ  .3232332 3 3PQ CQ 3(3)在Rt△OBC中,OC  ,∴CQ  .∴ tan PCA  .3226.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1)可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开口大小这些角度 来研究;(2)逐一将限制条件转化为不等式,有两个极限位置,一是直线经过抛物线上横 坐标为4的点,而是抛物线与直线有一个交点. 解:(1)①图像开口向上;②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 x  2 ;③当 x  2 时, 而增大;④当 x  2 时, 的增大而减小;⑤当x  2 时,函数有最小值. (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次函数 y  2x 1的图像有两个交点, y 随 x 的增大 y随 x ∴x2  4x  3a  2  2x 1,即 x2  6x  3a  3  0   36  4(3a  3)  12a  24  0,解得 a 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在 x  4 的部分与一次函数 y  2x 1的图像有两个交点, ..∴二次函数  x2  6x  3a  3 的图像与 x轴x  4 的部分有两个交点. 结合图像,可知 x  4 时, x2  6x  3a  3  0 .5∴当 x  4 时, x2  6x  3a  3  3a 5  0 ,得 a  .3∴当二次函数的图像在 x  4 的部分与一次函数 y  2x 1的图像有两个交点时, 5a的取值范围为  a  2 .327.解析:本题考查了几何综合题.(1)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E=CE,AF=CF, 然后再利用对称的性质和平行的性质,证得AE=AF,即可证得四条边都相等;(2)△PEF 中,EF长是定值,因此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PE+PF的最小值,我们作E关于CD的对称点为 E’,此时 E’F 最小;(3)利用45°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设BP交AC于点Q,作BN⊥AC 于点N.这时△BQ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N与△ABC相似,先在Rt△ABN中求出BN和 AN的长,然后求出AQ、CQ的长,再根据△BAQ与△PCQ相似,求出PC的长. 解:(1)连接AC,交EF于点O. 由对称可知:OA=OC,AC⊥EF.∴AF=CF.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 ∴∠OAE=∠OCF,∠OEA=∠OFC. ∴△OAE≌△OCF.∴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FCE是菱形. (2)∵△PEF的周长=PE+PF+EF,又EF长为定值,∴△PEF的周长最小时,即PE+PF最小 .作E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 E’,连接 FE’交DC于点 P’ ,则 PE  PF  PE’PF  E’F ,因此,当点P与点 P’ 彼此重合时,△PEF的周长最小. ∵AB=2,AD=4,∴ AC  2 5.∴OC  5 .OC CF 5由△COF∽△CBA,得 .∴CF  .BC CA 253∴DE  BF  4  .2233DP DE’ 3525由画图可知: DE’ DE  .由△DE’P ∽△CFP ,得 .2CP CF 2(3)设BP交AC于点Q,作BN⊥AC于点N. ∵∠EMP=45°,∴OM=OQ,NQ=BN. 由∴AB  BC  AC  BN ,得 24  2 5BN .4NQ  BN  5 . 5在Rt△ABN中, 2 4525AN  AB2  BN 2  22  55.645∴AQ  AN  NQ  5.CQ  AC  AQ  5 . 5655AB AQ 24354由AB∥CP,得△ABQ∽△CPQ,得 .即 .解得 PC  .CP CQ PC 52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的新定义;(1)由“ x2  2y  t ,y2  2x  t ”消去 t,可得, (x  y)(x  y  2)  0,由于 x  y ,可得 x  y  2  0 ,即 当一个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 2的时候,这个点就是线点.利用这一结论很容易判断 P2 是线点;(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 的变形,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mn ,然后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非负性求出t 的取值范围 ;(3)如果Q(n,m) 是“线点”那么 m  n  2 ,即Q是直线 y  x  2上一点,又由于 P、Q的横纵坐标互换了位置,因此∠POB=15°(点P在第四象限)或∠POA=15°(点P在 第二象限),这就可以求出P点坐标,代入之前的定义即可求出 解:(1) t 的值. P;2(2)∵ P(m,n) 是“线点”,∴ m2  2n  t ,n2  2m  t .∴m2  n2  (2 n  m) m2  n2  (2 n  m) 2t .∵ m  n ,∴ m  n  2 ,.2∴(m  n) 2mn  (2 n  m) 2t .∴ 4  2mn  4  2t .∴ mn  t  4 .22∵∴m  n ,∴(m  n) 0.即(m  n) 4mn  0 .∴t 3  0 .解得t  3 .t的取值范围为t  3 .10 (3)t  或6. 3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