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海南卷生物试题及答案下载

2017年高考海南卷生物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10日



海南省 2017 年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 5 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 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 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 O2 的能力下降 C.和 ATP 一样,KH2PO4 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5.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 ATP 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 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 后测得甲组的根对 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 a 离子的吸收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摩尔数不同 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 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 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处理 结果 甲组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乙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 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 H2O 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 H2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 ATP 提供能量 11.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 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12.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 D3(VD3),活化的 VD3 可促进 肠道吸收钙离子.对于因缺乏 VD3 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解缺钙这一状况, 下列做法不应选择的是(  ) A.适量进行日光浴B.增加室外活动 C.补充适量鱼肝油D.补充胡萝卜素 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14.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 A.马出汗 B.猴子在水里玩耍 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 D.牛排尿量减少 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 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 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 C.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 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 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 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 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 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 1 对等位 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21.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 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甲、乙、丙、丁 4 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 a、b、c、d 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 X 染色体 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a B.b C.c D.d 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 DNA 的数目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细胞中 DNA 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24.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DNA 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 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HIV 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 DNA 的模板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 RNA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第 26~29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0、3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35 分. 26.(9 分)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 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 结果如表所示. 生长素用 处理枝条数 第90 天存 第 90 天存活时的 首次出根 量(mg/枝) 活枝条数 生根枝条数 所需天数 0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3 37 12 40 43 41 38 33 75 30 25 30 30 33 0.5 1.0 1.5 2.0 3.0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 0 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 多的原因是 .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 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  (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27.(8 分)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  . (1)与激素一样,CO2 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 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 可通过   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  . 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  (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 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 运输 的过程.胃腔属于 (填“外环境”或“内环境”). 28.(8 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 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 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 次级消费者是  .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29.(10 分)果蝇有 4 对染色体(Ⅰ~Ⅳ号,其中Ⅰ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 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 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 体ⅢⅡⅡ甲乙丙黑檀体 黑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体呈深黑色 ee bb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 的表现型是  符合 9:3:3:1 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F1 雌雄交配得到的 F2 不  .  、表现型为   ,F1 雌 雄交配得到的 F2 中果蝇体色性状   (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 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 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 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控制刚毛性状 的基因用 A/a 表示).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0、31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30.(15 分)绿藻 A 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 W.某小组为探究氮营 养缺乏对绿藻 A 增殖及物质 W 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 A 分别接种在氮营养 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温度和一定 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 W 的含量,结果如图. (1)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 A 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 A 获得尽可能 多的物质 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若物质 W 是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的 特点,应选择的提取方法是  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   .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  .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 W 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5)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 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   (填“葡萄糖”或“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原因是   .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1.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 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 水解后可得到 .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 的条件是 (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图中 A、B、C 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 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 .A 中的愈伤组织是 叶肉细胞经 形成的.  .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 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   (填“能”或“  . 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   2017 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CDBCC 6-10:BCCBA 11-15:BDADD 16-20:ACDDC :21-25:DDBDB 26 (1) (2) (3) 生长 27 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够抑制植物的 (1) 血液(体液)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 式(2) 28 血液(体液) 外环境 (1) 能力。 (2) (3)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自我调节的能力 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 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9 (1)灰体长翅膀 合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 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 (2)EeBb (3)XAXABB 30. 灰体 ,XaYbb 会(1)S (2)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 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3)萃取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在层析液(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 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它们分离。 (4)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5)葡萄糖 在黑暗下,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有机物),需要吸 收葡萄糖为营养物质,而纤维素不能被绿藻吸收利用。 31 (1) 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 (2) (3) (4) 葡萄糖、果糖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不能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脱分化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 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2017 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 5 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考点】18: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分析】1、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多肽链的条数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 溶解. 【解答】解: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A 正确; 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因此数量相同的 5 种氨基酸可以 组成多种不同的多肽链,B 正确; C、将抗体溶于 NaCl 溶液中会造成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的没有丧失,C 错误;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变性的主要因素,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 原因,掌握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 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 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 、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较小(一般 1~10um) 较大(1~100um)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染色体,只有拟核 仁和染色体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 细胞质 细胞壁 器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 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 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 变异 可遗传变 异来源 共性 基因突变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 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 正确;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 DNA 分子,C 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 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 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 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考点】1M:脂质的组成元素;1J:糖类的作用;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 类化学 本质 分类 脂功能储藏脂 类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肪结构脂 类磷脂调节脂 固胆 类醇 固 醇性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 的性周期 激素维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生素D【解答】解:A、性激素属于固醇,因此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性激素,A 正 确; B、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B 错误;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 正确;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脂质运输,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分布 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 O2 的能力下降 C.和 ATP 一样,KH2PO4 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考点】1U: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 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 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解答】解:A、蔬菜中的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A 正确; 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内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哺乳动 物血液运输 O2 的能力下降,B 正确; C、ATP 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但 KH2PO4 不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C 错误;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 ATP 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考点】3F: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1、ATP 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 2、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而化能合成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 分解释放的能量.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解答】解:A、ATP 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淀粉水解成葡 萄糖时没有 ATP 的生成,A 错误;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有氧氧化,B 错误; C、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 物的还原过程需要能量,C 正确; D、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来自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过程中释放的能量,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能量代谢,要求考生识记 ATP 的产生途径,掌握光合作用和 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 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 后测得甲组的根对 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 a 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 a 离子的吸收 【考点】3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不需需要需要能量不需不需需要实  例 自由扩 高浓度→低 浓度 协助扩 高浓度→低 浓度 主动运 低浓度→高 浓度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散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 Na+等 输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解答】解: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可保证细胞呼吸所需氧气的供应,这有利于 该植物的生长,A 正确; BCD、甲组通入空气,乙组不通气,结果甲组的根对 a 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 组,这说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 a 离子的吸收,而有氧呼吸能为生命活 动提供能量,因此根吸收 a 离子时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主动运输,B 错误;C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 输方式、特点及实例,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摩尔数不同 【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 2 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 丙酮酸+6H2O 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3、24[H]+6O2 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 2 丙酮酸+4[H]+能量 2、2 丙酮酸 2 酒精+2CO2 或 C6H12O6 2 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分生组织细胞的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其呼吸速率通常比成 熟组织细胞的大,A 错误; B、若细胞既不吸收 O2 也不放出 CO2,说明细胞进行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吸,B 错误; C、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氧气浓度和温度等,所以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 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 正确;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 O2 与释放 CO2 的摩尔数相同,等于 1:1,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两种无氧呼吸方 式的产物不同,主要考查学生学生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与运用能力 . 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 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 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处理 结果 甲组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乙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组是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结果种子中的 胚呈红色,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产生了还原型物质;乙组是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 保温,结果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说明种子未进行呼吸,没有产生还原型物质. 结论:能进行细胞呼吸的种子具有生活力. 【解答】解:A、甲组的胚呈红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还原型物 质,A 正确; B、种子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NADH 为还原型物质,能使染料变成红色, B 正确; C、乙组种子煮沸后细胞膜已失去活性,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是细胞没有进行呼 吸产生还原型物质,而不是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C 错误;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强时,产生的还原型物质多;胚细胞代谢活动弱时, 产生的还原型物质少,所以会影响染色效果,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 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细胞液中的 H2O 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甲物质和 H2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 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解答】解:A、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大的液 泡的活细胞,A 正确; B、由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只能说明细胞外甲 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但不能确定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与细胞外甲物质的 浓度的大小关系,B 错误; C、由于能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细胞液中的 H2O 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 质溶液中,C 正确; D、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甲物质和 H2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 壁,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 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 的作用、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 ATP 提供能量 【考点】3H: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分析】1、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 色素 种类 颜色含量定性滤纸 条上显现 的色素层 析图谱 ①吸收光谱蓝紫光主要功能 化学性质 类 胡 胡 萝 萝 卜 橙黄色最少吸收、传 ①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 递光能 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中; 橙黄卜 素 素 叶 黄色②黄色③蓝绿色②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 黄色较多吸收、传 胡萝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 递光能 度、光照和 Mg 等的影响 素叶 叶 绿蓝绿色最多蓝紫光少数吸收、 转化光能; 大多数吸 收、传递 光能 绿 素 a素红橙光叶黄绿色较少④黄绿色吸收、传 递光能 绿素b2、四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如图所示: 【解答】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自然光下,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 用将水分解产生氧气,A 正确; B、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能吸收红光,因此会产生氧气,B 错误; C、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能吸收蓝紫光,因此会产生氧气,C 错误; 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光能,但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叶绿体的结构,掌握光合 色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同时掌握四种色素的吸收光谱图,能结合图中信息准 确答题.  11.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 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连续多日注射甲 状腺激素后,极体产热增加,A 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因此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 激素后,体重减轻,B 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连续多日注射甲状腺激素后,进食量明显 增加,C 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氧气的消耗,因此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 死亡,D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重点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 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 D3(VD3),活化的 VD3 可促进 肠道吸收钙离子.对于因缺乏 VD3 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解缺钙这一状况, 下列做法不应选择的是(  ) A.适量进行日光浴B.增加室外活动 C.补充适量鱼肝油D.补充胡萝卜素 【考点】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 类化学 本质 分类 脂功能储藏脂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类结构脂 类肪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调节脂 固胆 类醇 固 醇性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 的性周期 激素维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生素D【解答】解:A、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 D3(VD3),活化的 VD3 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因此对于因缺乏 VD3 引起缺钙的人群来说,为缓 解缺钙这一状况,可适量进行日光浴,A 正确; B、增加室外活动能增加紫外线的照射,促使皮肤中产生维生素 D3(VD3),活 化的 VD3 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离子,B 正确; C、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 D,而维生素 D 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补充 适量鱼肝油缓解缺钙这一状况,C 正确; D、补充胡萝卜素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A,但胡萝卜素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 充胡萝卜素不能缓解缺钙这一状况,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题干信息,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 及功能,尤其是掌握维生素 D 的功能,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 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 错误; B、由于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 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 正确;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化学信 号,C 正确;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兴奋的传递,D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 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4.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 A.马出汗 B.猴子在水里玩耍 C.犬伸出舌加速喘息 D.牛排尿量减少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 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 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答】解:ACD、人体热量的散失途径主要是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 的散热,其次包括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汗腺分泌汗液是散热的途径之一,因此 马出汗、犬伸出舌加速喘息有利于动物散热,而牛排尿量减少不利于动物散热, AC 正确;D 错误; B、水是生物体的温度调节剂,因此猴子在水里玩耍有利于动物散热,B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原理、过程, 尤其是掌握炎热环境下动物体的散热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 ,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解答】解: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 失调,A 正确;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 正确;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C 正确; D、下丘脑可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人脑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 能,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 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 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 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 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 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 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应器),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可 见,该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的概念,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调节方法,同时掌握负反馈调节的过程,属于 基础题.  1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 C.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 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胰脏内既有内分泌作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激素进入血 液,通过血液运输),也有外分泌作用(分泌消化酶,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 【解答】解:A、胰脏内分泌腺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A 正确; B、胰脏内既有内分泌作用(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也有外分泌作用(分 泌消化酶),B 正确; C、胰腺细胞分泌的酶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而不是直接进入血液中,C 错误; 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运输,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 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 次的考查.  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 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考点】F7:种间关系. 【分析】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 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解答】解:ABC、根据题干信息“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 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 环境容纳量下降,这种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ABC 正确; D、种植农作物乙以后,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态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此害虫 A 的爆发受到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 A 存在互 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几种类 型及实例,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 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 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考点】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 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说明其数量在增多,种群密度在增大,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解答】解:A、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 ,所以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A 错误; B、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农作物,所以不能说 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B 错误; C、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所以只能说其为了获得食 物而破坏农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 错误; D、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表明保护区内食物资源不 足,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需要更多食物,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 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 1 对等位 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考点】88: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主要内容. 【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 2 子 1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 1 子 2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所以亲 2 子 1 或亲 1 子 2 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 1 子 1 或亲 2 子 2 则不能直接 确定.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解: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 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黑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A 错误; B、根据“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栗色为显性,B 错误; C、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目, 因此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C 正确 ;D、选择 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 状的显隐性关系,栗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频率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判断相对 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各选项.  21.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 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 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 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 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应该处 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形成 的细胞,B 错误; C、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 错误;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 细胞,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 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甲、乙、丙、丁 4 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 a、b、c、d 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 X 染色体 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a B.b C.c D.d 【考点】8A:伴性遗传.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 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 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 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 Y 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根据 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 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A 错误; B、根据 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错误; C、根据 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错误; D、根据 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 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 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系谱图判断其可能的遗传方式,属于考纲理 解层次的考查.  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 DNA 的数目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细胞中 DNA 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考点】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4A: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89: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 体为 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 DNA.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 系. 【解答】解:A、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核 DNA 数目的 一半,A 错误;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B 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因此细胞中 DNA 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 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 错误; D、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含量变化规律, 同时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能结合所 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DNA 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 【考点】78: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 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 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 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 1; (4)不同生物的 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 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 DNA 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 DNA 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A、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 A=T,C=G,则 A+C=G+T,即 A+C 与 G+T 的比值为 1.因此,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 后一比值相同,A 错误; B、DNA 分子中,C 和 G 之间有 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有 2 个氢键,则 C 与 G 的含量越高,DNA 稳定性越高.因此,前一个比值越大,C 与 G 的含量越低, 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低,B 错误;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这个 DNA 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 错误;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 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HIV 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 DNA 的模板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 RNA 【考点】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 程. 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 mRNA 上相邻的 3 个碱基; (2)种类:64 种,其中有 3 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 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解: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A 错误; B、HIV 的遗传物质为 RNA,可以作为逆转录过程的模板合成 DNA,B 正确;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C 错误; D、一个基因的两条 DNA 链可转录出两条互补的 RNA,而不是相同的 RNA, 且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 特点;识记 HIV 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 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第 26~29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0、31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35 分. 26.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 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 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 所示. 生长素用 处理枝条数 第90 天存 第 90 天存活时的 首次出根 量(mg/枝) 活枝条数 生根枝条数 所需天数 0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3 37 12 40 43 41 38 33 75 30 25 30 30 33 0.5 1.0 1.5 2.0 3.0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 0 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 多的原因是 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 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 每个枝条 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生长 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 【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表格:生长素用量为 0 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均为实验组.随着生 长素浓度的升高,第 90 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先增多后减少,首次出根所需天 数先减少后增多. 【解答】解:(1)由于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 长,因此生长素用量为 0 时,有些枝条也生根,但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 (2)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 还需提供的观测指标有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 (3)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 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 (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3)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点评】本题结合探究实验,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识 记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能从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 考查.  27.回答下列与人体的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 (1)与激素一样,CO2 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 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 可通过 血液(体液) 运输到达其作用 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含义是 激素、CO2 等化学物质通 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 (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进入胃腔后,参与食物 消化,且在这个过程中,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过 血液(体液 ) 运输的过程.胃腔属于 外环境 (填“外环境”或“内环境”). 【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 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 调节. 2、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 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 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解答】解:(1)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 可通过血液(体液) 运输到达其作用 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因此与激素一样,CO2 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 子,参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激素、CO2 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 用部位,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2)盐酸不是体液调节因子,其原因是胃腺分泌的盐酸经过导管到达胃腔不经 过血液(体液)运输的过程.胃腔与外界直接相通,属于外环境. 故答案为: (1)血液(体液) 激素、CO2 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 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 (2)血液(体液) 外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体液调节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识记和理解体液调节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 对稳定的能力 .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 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 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的能力 .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 次级消费者是 青蛙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 者. 2、生物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 力.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生物群落: 生产者 自养 消费者 异养 分 解者 异养 营养 方式 主要 生物 地位 绿色植物 动物 营腐生生活的 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的关 键成分 生态系统的基石 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 作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供 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 息场所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 的传播 生产者重新利 用【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 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 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 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 草是生产者,蚱蜢是初级消费者,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 用有: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 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 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 中的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链判断生物的营养级别和消费级别;识记生态系统稳 定性的概念及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 查.  29.(10 分)(2017•海南)果蝇有 4 对染色体(Ⅰ~Ⅳ号,其中Ⅰ号为性染色 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 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 体ⅢⅡⅡ甲乙丙黑檀体 黑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体呈深黑色 ee bb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 的表现型是 灰体长翅膀 ;F1 雌雄交配得到 的 F2 不符合 9:3:3:1 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Ⅱ号 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EeBb 、表现型为 灰体 ,F1 雌雄交配得到的 F2 中果蝇体色性状 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 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 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 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bbXaY ( 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 A/a 表示).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根据题干的表格明确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甲果蝇的表现型是黑檀体,其基因型为 eeBBVgVg; 乙果蝇的表现型为黑体,其基因型为 EEbbVgVg; 丙果蝇的表现型为残翅,其基因型为 EEBBvgvg. 2、根据后代判断基因型,特别是判断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方法是:对后 代雌雄性状分别进行分析,雌雄中性状分离比相同的,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雌雄中性状分离比不相同的,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解答】解:(1)根据题干的信息,黑体和残翅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乙果蝇的基因型为 ,丙果蝇的基因型为 ,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 F1 的基因型为 所以 F1 的表现型是灰体长翅膀;F1 雌雄交配得到的 F2 不符 合 9:3:3:1 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甲果蝇的基因型是 eeBB,乙果蝇的基因型 EEbb,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 F1 的基因型为 EeBb,表现型为灰体;F1 雌雄交配,即 EeBb×EeBb→9E_B_(灰 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所以得到的 F2 中果蝇体色性 状会发生分离. (3)分析子一代的基因型: ①、子二代雄果蝇和雌果蝇中直刚毛:焦刚毛的比值: ♂:直刚毛:焦刚毛=(3+1):(3+1)=1:1; ♀:直刚毛:焦刚毛=8:0=1:0; 两者后代的分离比不相同,说明 A、a 位于 X 染色体上,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 遗传的特点,后代雌果蝇全是直毛,说明直刚毛性状为显性性状,亲代雄果蝇的 基因型为 XAY,后代雄果蝇直毛:分叉毛=1:1,说明亲代雌果蝇是杂合子 XAXa ,亲本的基因型为 XAXa×XAY. ②、子二代雄果蝇和雌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值: ♂:灰身:黑身=(3+3):(1+1)=3:1; ♀:灰身:黑身=6:2=3:1; 两者后代的分离比相同,说明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 Bb×Bb .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BbXAXa×BbXAY. 因为 bbXaY×BBXAXA→1BbXAXa :1BbXAY,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aY× BBXAXA. 故答案为: (1)灰体长翅膀 组合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 (2)EeBb 灰体 会(3)BBXAXA、bbXaY 【点评】本题解答有两个关键:一是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二是判断基因为 X 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就是看后代雌雄的分离比,如果两者分离比一样,说明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雄分离比不一样,说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30、31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题计分。[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30.(15 分)(2017•海南)绿藻 A 是某种单细胞绿藻,能够合成物质 W.某小 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 A 增殖及物质 W 累计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 A 分别 接种在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 宜温度和一定光强下培养.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 W 的含量,结果如 图. (1)从图甲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 A 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S  型. (2)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 A 获得尽可能 多的物质 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 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 (3)若物质 W 是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的 特点,应选择的提取方法是 萃取 .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 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在层析液(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它 们分离 . (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某人拟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 W 积累的影响,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 (5)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 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  葡萄糖 (填“葡萄糖”或“纤维素”)作为营养物质,原因是 在黑暗下,绿藻不 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有机物),需要吸收葡萄糖为营养物质,而纤维素不 能被绿藻吸收利用 . 【考点】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K1: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分析】分析图甲: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 快. 分析图乙: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 W 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 W 含量低. 【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在氮营养正常培养液的瓶中,绿藻 A 的种群增 长曲线呈 S 型. (2)由甲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 快;由乙图可知,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 W 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 W 含量低 .因此,综合图甲和图乙的信息可知,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 A 获得尽 可能多的物质 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 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3)类胡萝卜素不易挥发和易于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提取胡萝卜素应该选择萃 取法.用纸层析法可以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分开,纸层析法分离的原理是:类 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在层析液(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 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它们分离. (4)该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氮营养缺乏程度对物质 W 积累的影响,则该实 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5)在黑暗下,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有机物),需要吸收葡萄糖 为营养物质,而纤维素不能被绿藻吸收利用.因此,与在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 使绿藻 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葡萄糖作为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 (1)S (2)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正常的培养液培养,等到细胞浓度最高时集中收 集,再放在氮营养缺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3)萃取 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在层析液(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它们分离 (4)培养基中的氮营养浓度 (5)葡萄糖 在黑暗下,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有机物),需要 吸收葡萄糖为营养物质,而纤维素不能被绿藻吸收利用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种 有效成分、探究实验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及其条件; 识记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有效成分的方法;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正确区分 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31.(2017•海南)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 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 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 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 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 水解后可得到 葡萄糖、果糖 .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 胞应具备的条件是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 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图中 A、B、C 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 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A 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 脱分化 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 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 不能 (填“能”或 “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 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 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 【考点】L1: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 和无菌环境等). 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 愈伤组织 胚状体→新植体.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激素的使用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其作用及特 点为: 激素使用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 实验结果 使用顺序 有利于细胞分裂 素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 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分化频率提高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同时使用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该比值高时 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使用比例 该比值低时 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该比值适中时 【解答】解:(1)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没有改 变,所以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 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2)蔗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组成,所以蔗糖水解后可得到葡 萄糖、果糖.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具 有完整的细胞核. (3)图中 A、B、C 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 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A 中的 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脱分化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 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 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 ,通过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可以导致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组合等,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故答案为: (1)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 株(2)葡萄糖、果糖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脱分化 (3)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4)不能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 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条件、原理及相关应用,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