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下载

2011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04日



2011 年天津市高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1.(4 分)如图是 2010 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考点】68: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E:地理关联图;36:图文结合思想;422:地理知识生活化;553:城乡建设 与生活环境. 【分析】城市的空间形态一般分为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等.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中, 发白的区域即人口、城镇分布区,左上角的是北京市,右下角的是天津市. 【解答】解:2010 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中白色区域就是北京、天津城市建设 用地范围和轮廓,即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形态和道路格局,通过航拍夜景照片作为切入点,难度 小. 2.(4 分)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 倡议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 20:30~21:30 熄灯一小时.若将此行动在一 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 A.2 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D.12 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C.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考点】1D: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因为高纬度国家昼夜变化大,且极圈及其以内 有极昼现象,当地时间 20:30~21:30 可能还是白天,所以该倡议活动对该国家没有影 响. 要使各国都能参与,则要求全球各地昼夜相等最好,即春分和秋分前后最合适. 【解答】解:从“地球一小时”行动的时间安排可以看出: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是 春分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日落时间是 18:00,全球各地 20:30~21:30 期间 都为夜晚。C 选项 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大约是秋分前后,也满足上述要求,所以,每 年可以在秋分日前后再增加一次活动。 故选:C。 【点评】本题借助“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昼夜长短变化的理解能 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题目设计新颖,贴近生活,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理解为什么选 择在每年的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进行这项活动. 3.(4 分)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 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 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考点】75: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2:生产 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 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一般来说,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通常也是商业活动繁荣 的地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解答】解: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化传承和扩散的作用,从材料中文字信息“小型的商品 集散地”到“全国闻名的大型商品集散地”可以看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扩大了 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A 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需要结合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再结合教材即可解 答. 4.(4 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如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4~5 题. 图中所示的 L 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考点】V2: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 息;572: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分析】地理分布图的判读程序(1)读图名(2)读图例(3)确定位置(4)提取信 息. 【解答】解:由图可知 L 湖周边分布有林区和城镇,而林区不会对湖泊带来污染物,污 染湖泊的只可能是城镇。 故选:A。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提取图中有效信息:(1)、分析 L 湖周围有哪些地理事物, (2)、分析这些地理事物中哪些会带来污染. 5.(4 分)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如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4~5 题. 学生对如图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考点】6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技术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等). 【解答】解:读图可知,畜牧业区分布在河流的上游,地势较高,起伏较大,自然条件 较差,城镇少,人口稀少,适合发展畜牧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察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属于基础题,正确读图并获取有用信息是 关键. 6.(4 分)如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考点】82: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不 同. 【解答】解:根据图可以看出 ab 都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区,属于绿洲区,水分条件好,温 差不大,A 错; b 位于河西走廊,地势平坦,f 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B 错; ce 光照充足,但 c 处多风沙,C 错; dg 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是我国的重要林区,D 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关键是读图,结合图分析即可. 7.(4 分)如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 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考点】U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31:区域地理环 境与人类活动. 【分析】图中不同地点的地形区名称和主要的生态环境分别如下表所示: 代号 地区 生态环境 abc塔里木河 祁连山 荒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主要为绿洲 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阴山北麓 草原生态功能区、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风 沙较大 def大小兴安岭 森林生态功能区 三江源、草原 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 生态功能区,其中桂黔滇降水较多 g南岭 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气候湿润,林地多 【解答】解:读图可知,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生态功能区是三江源, 对应的是 e。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生态功能区的分布,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8.(4 分)图 1 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 2 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 8~9 题. 发生图 1 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C.连降暴雨 B.坡度较大的山地 D.地表堆积物较多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必要条件的定义:如果没有事物情况 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 B,也就是说如 果有事物情况 B 则一定有事物情况 A,那么 A 就是 B 的必要条件.如没有山体坡度大, 就不会有滑坡泥石流,有滑坡泥石流,一定是因为山体坡度大,山体坡度大是滑坡泥石 流发生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此题考查的是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条件。滑坡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坡度 较大,有一定的降水,但不一定是连降暴雨。而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连 降暴雨、地表堆积物较多。由此可见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突发地 震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但滑坡、泥石流不一定是地震诱发的,所以突发地震不是滑 坡泥石流的必要条件。 得结论。 故选:B。 【点评】本题是 2011 年天津高考文综试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这是防灾减灾的 前提,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探究地质灾害成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 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 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9.(4 分)图 1 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 2 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 8~9 题. 图 2 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 1 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判断山谷和山脊: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等高线从 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解答】解:从等高线的分布状况看 a、c、d 三处房屋位于山谷附近,周围地势较高容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且日照时间短;而 b 处房屋位于山脊处周围地势低不易发生滑 坡和泥石流且日照时间长。 得结论。 故选:B。 【点评】等高线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 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8、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成反比(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等高线水平距 离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愈大,等高 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10.(4 分)如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0~11 题. 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考点】29:锋面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寒潮天气多由快行冷锋造成,受冷气团的推动下,按照其运动路径,在我国多 是自北向南对所到达地区产生影响. 【解答】解:寒潮天气多由快行冷锋造成,读图可知,c 图所示冷锋锋面位于黄河以北, 是这次寒潮天气的最北位置;b 图所示冷锋锋面位于黄河流域,d 图所示锋面位于黄河以 南,a 图所示锋面位于长江流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察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正确读图并获取有用信 息. 11.(4 分)如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0~11 题. 据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考点】29:锋面系统与天气;2A: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冷锋锋面知识.根据图中的三角形符号判断是冷锋.冷锋是锋后雨.冷 锋过境前是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产生大风,降温,雨雪等 天气.过境后是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读图分析选项中四个城市位于锋前还 是锋后,即可确定其天气变化. 【解答】解:A、a﹣武汉地区是在锋后,是阴雨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b﹣天津地区在锋后,出现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故正确; C、c﹣北京地区在锋前,是晴朗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D、d﹣杭州地区在锋前,是晴朗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锋面系统.重要正确区分锋面的雨区位置解题,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满分 56 分) 12.(27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 1 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 息简述其原因. 甲省 乙省 人口自然 增长率 2003 年 2009 年 2003 2009 年年(‰) 5.64 4.99 8.35 7.26 2010 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 64%.2011 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 业基地(如图 1 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 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 地规模大) . (4)请概括如图所示旅游景区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5)如图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旅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5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96:农 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L2: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稳利于通航.读甲省(河南)图可知,甲省西部地势 较高,为众多河流上游,水量应该较小;甲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不利通航;图示显示,甲省河流虽然较多,但互不联通,没有形 成河运网络. (2)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自然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人口迁 移). (3)乙为广东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形式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 出. (4)根据图中景点分布的位置可以得出答案. (5)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的评价结合图中分析. 【解答】解:(1)根据图甲(河南)中等高线(注记)分析,西部地势高,河流相对短 小,水量不大;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之 间互不联通,没有形成网络. (2)由表中数据可知,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从人口的流动来看, 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根据材料 2010 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 64%,2011 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 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可以分析得到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从 图中可以判断,广东省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山地面积相对较大. (4)根据图例可知,景点主要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 (5)结合图中信息,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旅客好评的主要原因有服务设施沿交通线 分布,为旅客游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旅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故答案为:(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 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 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 农业用地规模大). (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 (5)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旅客游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 齐全,能满足旅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知识能力. 13.(29 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Y 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 偏西 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2)M 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如图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 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4)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62: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 条件;8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要掌握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大势及主要岛屿、半岛、海峡、边缘海的大 致轮廓;脑海中要有一些常用的定位准确的点.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 重点,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要找出试题所考查区域的最具本 质的特征,找出其主导因素.比较法是学习总结区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见、最省力的方 法.区域地理试题一般重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及人地关系分析,在解这类试题时,一般 可分三步走:准确定位区域空间;分析区域特征,有效提取地理信息;合理运用地理原 理,提出区域发展对策. 【解答】解:本题通过世界上不同三个区域考查气候、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等问题.观 察图中三区域大体位于同一纬度,Y 地在地中海沿岸,冬季盛行西南风,提供了充足的 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M 是密西西比河,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地势低洼,易积水成 涝,夏秋季节多飓风.三地都是棉花产区,位于河流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地区,土质 好. 故答案为: (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 地增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 河支流多,汛期 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 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 排灌方便). (4)S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 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 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点评】本题目是区域比较题,学习区域地理有三个不同层次上的要求:一是准确区域 定位;二是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三是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整 改措施,这往往也是命题者设计问题的契入口.准确区域定位,努力做到“心中有地 图”.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