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下载

2008年高考福建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1月04日



2008年福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 分)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B.太湖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C.自然条件 B.生产经验 D.国家政策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 3~4题。 1982年 1990年 167 2000年 701 总人口(万人) 0~14岁(%) 35 35.27 58.36 6.37 14.63 83.15 2.22 8.5 15~64岁(%) 90.39 1.11 65岁及以上(%) 3.该城市自 1982 年至 2000 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C.西安 D.沈阳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 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 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 5~7题。 5.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 1985 年至 2003 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图 3中 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 8~11题 8.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5 时 30 分,则 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 月 B.南半球、5 月 C.北半球、5 月 D.南半球、8 月 9.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2 时 30 分,则 Q 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10.当 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 月、17 时 30 分 B.9 月、17 时 C.6 月、4 时 30 分 D.4 月、5 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 时、18 时除外),Q 点在该经线上 B.45°~55° C.5°~l 5° D.60°~70°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⑵说明 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 分) ⑶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 分) 39.(60 分)根据材料和图 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0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 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 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 “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 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 17日,渥巴锡率领近 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 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 7月 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 扈特部仅剩 6万余人。10月 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 27日,乾隆帝立《土 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嫡自马汝珩、马大正《漂落异域的民族》等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 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 分) ⑵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 分) ⑶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 分) ⑷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 分) ⑸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 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 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 分) 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 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地理部分) 第一卷、共 3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40分 1.B  2.A  3.D  4.B  5.B  6.C  7.D  8.C  9.D  10.A  11.D  12. D 36.(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 米)等高 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 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 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9.(60 分)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离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 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2)土尔扈特于其 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 认同感;沙皇俄国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3)冻害(气候 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4)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 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 少数民族自制结合起来;有助于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 行事。 (6)整体和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积极的 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同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的地方 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说明:(本试卷为全国一、适用于河北、河南、山西、广西、辽宁、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 浙江、陕西等省)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