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下载

2018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30日



2018 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卷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4 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 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考点】36:宋明理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 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解答】“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正确; 君主至尊、“存天理,灭人欲”、新发展材料未体现,故 AC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 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4 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 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 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考点】1E:元朝行省制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掌 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元代行省制度下地方 拥有适度权力,故A 项正确,B 项错 误。 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受中央节制,不可能权力集中专断,故 C 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故 D 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行省制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分)16 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 处死。而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 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考点】86:宗教改革;89:进化论.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思想解放潮流。需要掌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 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 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结合所学可知,16 世纪的欧洲教会统治占主 导,随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教会权威,因此 19 世纪中期达尔文主 张进化论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因此材料现象的原因是教会 失去原有权威,故 B 项正确。 A 项普遍接受说法错误,应排除。 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兴起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分)1830 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 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 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 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对材 料的解读与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 【解答】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以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可知,强调的是科技对英国 的影响以及强调英国应该注重科技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说明工业革命开展推动科技的发 展,即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故 D 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故 A 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并没有失去原有优势,故 B 项错误。 材料强调英国应该注重科技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并不能说明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 教育,故 C 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分)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 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 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考点】91:鸦片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需要掌握禁烟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 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具结承诺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于禁烟 态度坚决,故 A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故 B 项错误。 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故 C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而且列强取得治外法权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D 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禁烟运动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4 分)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 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 7 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需要掌握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影响。解题 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大减少,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逐渐严重,中国人民看到西方国家的先进, 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 因此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大减少,故 C 项正确。 A 项是鸦片战争后,不全面,应排除。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故 B 项错误。 D 项明显过于表面,应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 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4 分)如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 1848 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 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 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 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预见到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考点】72:《共产党宣言》.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解题的关键是对“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 达”、“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 场”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预见到了 1929~1933 年会发生经济危机明显错误,故 A 项错误。 B 项绝对化,排除 “社会上文明过度”并不能说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故 C 错误; “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 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 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8.(4 分)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 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D1:1929﹣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 1929﹣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题的关键是对“提高了 890 种商品 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 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的分析理解。 【解答】“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可知,这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这种措施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故②③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后出现的,故①错误;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加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困境,故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 1929﹣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 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 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9.(4 分)“(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 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 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如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9M:国共的十年对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需要掌握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解题 的关键信息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 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 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可知,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其会 议是 1931 年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的瑞金,依据图示 可知,①是北京,故 A 项错误。 ②是会宁,故 B 项错误。 ③是长沙,故 C 项错误。 ④是瑞金,故 D 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 料和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4 分)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 市高速公路,1987 年 12 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 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EF: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GB:改革开放.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解题的关键是“京津塘高速公路是 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 年 12 月动 工”。 【解答】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 台湾当局所占据。1980 年 5 月 15 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 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故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 开放后我国恢复世界银行席位,故 C 正确; A 是早 1991 年,排除; B 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 D 是在 2001 年,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 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长期为台湾当局所占据。1980 年 5 月 15 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所属国际开发协会及国际金融公司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1.(4 分)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1982、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 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 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 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 高频词 社会 阶级 会议 主义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①②118 128 179 84 98 35 45 62 53 123 209 27 52 124 184 24 79 92 111 117 102 121 118 77 25 52 57 62 59 56 ③14 25 173 28 76 118 68 ④335 288 38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GB:改革开放.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掌握中共十二大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 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表 格内容可知,②中社会主义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经济、建设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符 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 B 项正确。 ACD 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共十二大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3 题,共 56 分。 12.(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 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 食亩产只增长了 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 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 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 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 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 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 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 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 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考点】2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2X:重农抑商政策 及其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以及明和清 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以及“中国传统农业 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以及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 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经济原因。需要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汉代和明清时 期农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因素。 【解答】(1)第一小问的概况,依据材料一“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 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 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 39%”可以得出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增速较缓。第二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玉米、甘薯种植推广”,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新 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 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 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 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的表现,结合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解答即可。 (3)第一小问的两面性,依据材料三“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 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 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 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可以得出两面性是一方面重 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第二小问的原因, 注意限定信息“经济角度”,结合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概况: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 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 (2)原因: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 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 生。 表现: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3)两面性: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 革。 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 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 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 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 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 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 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 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 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 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 流。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 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 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3A: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P4:严复的民主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民主思想。考查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对严复的评价、如何看待中国 传统文化,需掌握严复的思想。 【解答】(1)第一小问,“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 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否定西方文明,主 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 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 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 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 守。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 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 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 (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 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 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不准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 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 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 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 14.(19 分)2015 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 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 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 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 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 因。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 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 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 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 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 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 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 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 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 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考点】44: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6F: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E1:美苏两 极对峙格局;R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大国关系。考查“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以及当时雅典强大的原 因;英国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的原因以及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二战 后美国的心态及其原因以及英德和美苏对抗方式的不同;大国应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 阱”的措施。需要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美苏两极格 局的背景和对抗方式。 【解答】(1)第一小问的含义,依据材料一“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 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 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可以得出含义是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 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公元前 5 世纪, 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 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德意志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的举措,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解答即可。第三小问的结果,结合所可知, 结果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第一小问的心态,依据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 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可以得出视苏联 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解答即可。第 三小问的不同,对比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是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 对抗选择冷战。 (4)本小问的避免,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 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防止战略误判。 故答案为: (1)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原因: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2)原因: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 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 举措: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心态: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原因: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不同: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 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点评】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苏两极格局的把握,旨在 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