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下载

2016北京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26日



2016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3 分)(2016•北京)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答案】B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解析】 2015 年 10 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选:B. 2.(3 分)(2016•北京)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答案】C 【解析】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 A 错误; 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 B 错误; 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 C 正确; 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 D 错误.  3.(3 分)(2016•北京)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答案】A 【解析】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 A 正确; 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 B 错误; 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 C 错误; 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 D 错误. 4.(3 分)(2016•北京)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 对二甲苯 138 13 邻二甲苯 144 25 间二甲苯 139 47 苯80 6沸点/℃ 熔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所有 【答案】B 【解析】解: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 A 正确; 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 B 错误; 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 C 正确; D、因为对二甲苯的沸点较低,冷却后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容易形成固体,从而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所以能 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 D 正确; 2- 2- 5.(3 分)(2016•北京)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 (橙色)+H2O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2 CrO4 (黄色)+2H+。用 K2Cr2O7 1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C.对比②和④可知 K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答案】D 2- B.②中 Cr2O7 被 C2H5OH 还原 D.若向④中加入 70% H2SO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解析】解: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 向移动,溶液变黄,故 A 正确; 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 B 正确; 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 B 正确; 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 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 D 错误.  6.(3 分)(2016•北京)在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OH﹣ D.a、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C 【解析】解:A.Ba(OH) 溶液和 H2SO4、NaHSO4 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H2SO4+Ba(OH)=BaSO4↓+2H2O 22、NaHSO4+Ba(OH)2=BaSO4↓+NaOH+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 a 点溶 液导电能力接近 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 Ba(OH) 溶液和 H2SO4 的反应,则曲线②为 Ba(OH 2)2 溶液和 NaHSO4 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故 A 正确; B.根据图知,a 点为 Ba(OH) 溶液和 H2SO4 恰好反应,H2SO4、NaH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 b 点 2溶液溶质为 NaOH,所以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故 B 正确; C.c 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 NaOH、Na2SO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 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 C 错误; D.a 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 点②中溶质为 Na2SO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 性, 故 D 正确; 7.(3 分)(2016•北京)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装置 现象 a、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 ;c 处无明显变化 n 处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 处:2H2O+2e﹣═H2↑+2OH﹣ B.b 处:2Cl﹣﹣2e﹣═Cl2↑ C.c 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 m 处能析出铜 2【答案】B 【解析】解:A.d 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 OH﹣,电极方程式为 2H2O+2e﹣═H2↑+2OH﹣,故 A 正确; B.b 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故 B 错误; C.c 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2e﹣═Fe2+,故 C 正确; D.实验一中 ac 形成电解池,db 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 极),m 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 m 的一面为阳极(n 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 m 上有铜析出,故 D 正 确.  二、解析题(共 4 小题,满分 58 分) 8.(17 分)(2016•北京)功能高分子 P 的合成路线如下: Cl2 ¹â ÕÕ /ÊÔ¼Áa ÊÔ¼Áb //CH3 BCDA¢Û ¢Ù ¢Ú ´ß »¯¼Á CH CH n¢Þ GCOOCH2 NO2 H2O,H+ ´ß »¯¼Á /FE¸ß ·Ö×ÓP ¢Ý ¢Ü C2H5OH (1)A 的分子式是 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 a 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E 的分子式是 C6H10O2。E 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OH CH3CHCH2CHO OH CH CHO 23(7)已知: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 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 (1) ;(2) 浓硫酸和浓硝酸; (3) +NaOH +NaCl; (4) 碳碳双键、酯基; (5) 加聚反应; (6) +nH2O +n CH3CH2OH; (7)H2=CH2 CH3CH2Br CH3CH2OH CH3CHO CH3CH=CHCOOH CH3CH=CHCOOCH2CH3. 【解析】解:A 的分子式是 C7H8,其结构简式是 ,结合 P 的结构简式,可知 A 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 ,B 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 为 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B 为 3,C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D 为 ,可知 G 的结构简式为 ,则 F 为 ,E 的分子式是 C6H10O2,则 E 为 CH3CH=CHCOOCH2CH3. (1)A 的分子式是 C7H8,其结构简式是 , ; (2)试剂 a 是:浓硫酸和浓硝酸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NaOH +NaCl, (4)E 为 CH3CH=CHCOOCH2CH3,E 中含有的官能团: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nH2O +n CH3CH2OH, (7)乙烯与 HBr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CH2Br,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CH3CH2OH,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CH3CHO,2 分子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再与氢气发 生加成反应生成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生成 CH3CH=CHCOOH,最后与 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CH3CH=CHCOOCH2CH3,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CH2=CH2 CH3CH2Br CH3CH2OH CH3CHO CH3CH=CHCOOH CH3CH=CHCOOCH2CH3,  9.(13 分)(2016•北京)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 还原水体中 NO3 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 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 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 小时测定 NO3—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pH=2.5 接近 100% 接近中性 pH=4.5 <50% 接近中性 初始 pH NO3—的去除率 24 小时 pH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Fe pH=4.5 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 pH=4.5 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 Fe2+可以明显提高 NO3—的去除率 4。对 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 Fe2+直接还原 NO3— ;Ⅱ. Fe2+破坏 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 Fe2+能与 FeO(OH)反应生成 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 Fe2+提高 NO3— 去除率的原因: __。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 1 小时测定 NO3—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pH=2.5 约 10% 接近中性 pH=4.5 约 3% 接近中性 初始 pH NO3—的去除率 1 小时 pH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 pH 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 +【答案】 解:(1)① 铁;② NO3﹣+8e﹣+10H+=NH4 +3H2O; (2) 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 (3)① 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 NO3﹣;在 Fe 和 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 NO3﹣的去除率; ② 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 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 Fe3O4,利于电子转移; (4) 初始pH 低时,产生的 Fe2+充足;初始 pH 高时,产生的 Fe2+不足. 【解析】解:(1)①Fe 还原水体中 NO3﹣,则 Fe 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 +②NO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 NH4 ,根据图 2 信息可知为酸性环境,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O3﹣+8e﹣+10H+=NH4 +3H2O, (2)pH 越高,Fe3+越易水解生成 FeO(OH),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所以 NO3﹣的去除率低. ﹣(3)①从图 2 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独加入 Fe2+时,NO3﹣的去除率为 0,因此得出 Fe2+不能直接还原 NO3 ;而 Fe 和 Fe2+共同加入时 NO3﹣的去除率比单独 Fe 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 原 NO3﹣;在 Fe 和 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 NO3﹣的去除率.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了 Fe2+能与 FeO(OH)反应生成 Fe3O4,离子方程式为:Fe2++2FeO(OH)=Fe3O4+2H+ ,Fe2+将不导电的 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 Fe3O4,利于电子转移.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Fe2+的作用是将不导电的 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 Fe3O4,而 NO3﹣的去除率由铁 的最终物质形态确定,因此可知实验初始 pH 会影响 Fe2+的含量.  10.(12 分)(2016•北京)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 及炭黑等)和 H2SO4 为原 料,制备高纯 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ÂËÒº FeSO4¡¢ H2SO4 /º¬Ç¦ ·Ï ÁÏ ÂËÒº 1 PbO ¹ý ÂË £¨ ¹ý ³ÌI£© /PbSO4 10% NaOHÈÜÒº ´ÖÆ· ÀäÈ´¡¢ ¹ý ÂË ¸ß ´¿ PbO £¨ ¹ý ³ÌII£© ´ÖÆ· £¨ ¹ý ³ÌIII£© (1)过程Ⅰ中,在 Fe2+催化下,Pb 和 PbO2 反应生成 PbSO4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5i.2Fe2++ PbO2+4H++SO42−== 2Fe3++PbSO4+2H2O ii. …… ①写出 ii 的离子方程式: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________。 a.向酸化的 FeSO4 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 PbO2,溶液变红。 b. ______。 (3)PbO 溶解在 NaOH 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 示。 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 1 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 的是__ ___(选填序号)。 A.减少 PbO 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重复利用 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 Na2SO4 的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②过程 III 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 III 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Pb+PbO2+2H2SO4═2PbSO4+2H2O; (2)① 2Fe3++Pb+SO42﹣═PbSO4+2Fe2+; ② 取 a 中红色溶液少量,加 入过量 Pb,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3)① AB;② 向 PbO 粗品中加入一定量的 35%NaOH 溶液,加热至 110℃,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 结晶,过滤得到 PbO 固体. 【解析】解:(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知,过程Ⅰ中,在 Fe2+催化下,Pb、PbO2 和 H2SO4 反应生成 PbSO4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 (2)①催化剂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根据题给信息知反应 i 中 Fe2+被 PbO2 氧化为 Fe3+,则反应 ii 中 Fe3+被 Pb 还原为 Fe2+ ,离子方程式为:2Fe3++Pb+SO42﹣═PbSO4+2Fe2+, ②a 实验证明发生反应 i,则 b 实验需证明发生反应 ii,实验方案为: a.向酸化的 FeSO4 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 PbO2,溶液变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 铁离子, b.取 a 中红色溶液少量,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SCN﹣=Fe(SCN) ,加入过量 Pb,和平衡状态下铁离子反 3应生成亚铁离子,平衡逆向进行充分反应后,红色褪去, (3)①过程Ⅱ脱硫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PbSO4+2NaOH=PbO+Na2SO4+H2O,由于 PbO 能溶解与 NaOH 溶液, 因此滤液Ⅰ中含有 Pb 元素,滤液Ⅰ重复使用可减少 PbO 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且滤液Ⅰ中过量的 NaOH 可 以重复利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选 AB. ②根据 PbO 的溶解度曲线,提纯粗 Pb 的方法为将粗 PbO 溶解在 NaOH 溶液中,结合溶解度曲线特点可知浓 度高的 NaOH 溶液和较高的温度,PbO 的溶解度高,因此加热至较高温度,充分溶解,然后再高温下趁热过滤 除去杂质,后冷却后 PbO 又析出结晶,再次过滤可得到 PbO 固体. 11.(16 分)(2016•北京)以 Na2SO3 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 间反应的多样性。 试剂 实验 现象 滴管 试管 饱和 Ag2SO4 溶液 0.2 mol·L−1 CuSO4 Ⅰ.产生白色沉淀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2 mol·L−1 Na2SO3 溶液 0.1 mol·L−1 Al2(SO4)3 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 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__________。 2−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 SO42−,含有 Cu+、Cu2+和 SO3 。IÏ¡ H2SO4 Cu2+ Cu + Cu£¬ 2+ Cu+ CuI£¨ °×É«£©+ I2 ¡£ 已知: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 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 SO3 _____。 2− 。6a.白色沉淀 A 是 BaSO4,试剂 1 是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 SO32−的理由是 ________。 ______。 (3)已知:Al2(SO3)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 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 3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 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 Al(OH)3 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 ii 设计了 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 ii 成立。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 ii 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有关。 【答案】 (1) 2Ag++SO32﹣=Ag2SO3↓; (2)① 析出红色固体; ② a.HCl 和 BaCl2 溶液; b. 棕黄色沉淀与KI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uI),证明含有 Cu2+,白色沉淀 A 为硫酸钡,证明含有 SO3 2﹣ ;(3)① Al3+、OH﹣; ② a. ;b. V1 明显大于 V2; (4) 还原性、水解呈碱性;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解析】解:(1)实验Ⅰ中 0.2mol/LNa2SO3 溶液滴入饱和 Ag2SO4 溶液,由于 Ag2SO4 饱和溶液且溶液混合后 稀释,因此不可能是 Ag2SO4 沉淀,考虑 SO32﹣浓度较大,因此推断白色沉淀为 Ag2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SO32﹣=Ag2SO3↓ ;(2)①依据反应 Cu+和稀硫酸反应铜和铜离子,若沉淀中含有 Cu+,加入稀硫酸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单质, 实验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 ②a. 实验流程可知实验原理为 2Cu2++4I﹣=2CuI+I2、I2+SO32﹣+H2O=SO42﹣+2I﹣+2H+、SO42﹣+Ba2+=BaSO4↓ ,根据 BaSO4 沉淀可知,加入的试剂为含 Ba2+的化合物,可以选用 BaCl2 溶液,考虑沉淀 A 没有 BaSO3,因此 应在酸性环境中. b.由白色沉淀 A 可知之前所取上层清液中有 SO42﹣,由加入 KI 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棕黄色沉淀中含有 Cu2+, Cu2+和 I﹣作用生成 CuI 白色沉淀,由加淀粉无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无 I2,而 Cu2+和 I﹣反应生成 I2,因而推断 2﹣ 生成的 I2 参与了其他反应,因而有还原剂 SO3 ;(3)①根据题意知实验Ⅲ的白色沉淀中无 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可以推测沉淀中含有 Al3+和 OH﹣,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是因为存在有还原性的亚硫 酸根离子; 7②根据假设可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产生的沉淀是 Al(OH)3 还是铝的碱式盐,给定实验首先制备出现象Ⅲ中 的沉淀,然后采用滴加 NaOH 溶液,因此对比实验首先要制备出 Al(OH) 沉淀,然后滴加 NaOH 溶液,若两 3者消耗的 NaOH 体积相同,则现象Ⅲ中的沉淀就是 Al(OH) 沉淀,若两者消耗的 NaOH 体积不同,则现象Ⅲ 3中的沉淀考虑是铝的碱式盐. 铝的碱式盐和 NaOH 溶液反应相当于铝离子和 NaOH 反应,反应比例为 1:4,而 Al(OH)3 和 NaOH 反应比 例为 1:1,因此若 V1 明显大于 V2,则假设 ii 成立;若 V1=V2,则假设 i 成立. a. ;b.假设 ii 成立的实验证据是 V1 明显大于 V2, (4)题目中有多处暗示我们还原性,比如(3)中的沉淀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第二空,实验结论要紧扣 实验目的,根据题目,我们探究的是 Na2SO3 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反应,所以得到结论:盐溶液间反 应的多样性与两种盐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有关. 2016 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3 分)(2016•北京)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2.(3 分)(2016•北京)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A.A B.B C.C D.D 3.(3 分)(2016•北京)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4.(3 分)(2016•北京)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 对二甲苯 138 13 邻二甲苯 144 25 间二甲苯 139 47 苯80 6沸点/℃ 熔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5.(3 分)(2016•北京)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 (橙色)+H2O 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2- 2- 2 CrO4 (黄色)+2H+。用 K2Cr2O7 8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C.对比②和④可知 K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2- B.②中 Cr2O7 被 C2H5OH 还原 D.若向④中加入 70% H2SO4 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6.(3 分)(2016•北京)在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答案】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OH﹣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D.a、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7.(3 分)(2016•北京)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 装置 实验二 现象 a、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 ;c 处无明显变化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d 处:2H2O+2e﹣═H2↑+2OH﹣ B.b 处:2Cl﹣﹣2e﹣═Cl2↑ n 处有气泡产生;…… C.c 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 m 处能析出铜  二、解析题(共 4 小题,满分 58 分) 8.(17 分)(2016•北京)功能高分子 P 的合成路线如下: Cl2 ¹â ÕÕ /ÊÔ¼Áa ÊÔ¼Áb //CH3 BCDA¢Û ¢Ù ¢Ú ´ß »¯¼Á CH CH n¢Þ GCOOCH2 NO2 H2O,H+ ´ß »¯¼Á /FE¸ß ·Ö×ÓP ¢Ý ¢Ü C2H5OH (1)A 的分子式是 C7H8,其结构简式是      . (2)试剂 a 是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4)E 的分子式是 C6H10O2.E 中含有的官能团:      . 9(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OH OH CH CHO CH3CHCH2CHO 23(7)已知: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 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 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9.(13 分)(2016•北京)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 还原水体中 NO3 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 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 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 24 小时测定 NO3—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pH=2.5 接近 100% 接近中性 pH=4.5 <50% 接近中性 初始 pH NO3—的去除率 24 小时 pH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Fe pH=4.5 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 pH=4.5 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 Fe2+可以明显提高 NO3—的去除率 。对 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 Fe2+直接还原 NO3— ;Ⅱ. Fe2+破坏 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 Fe2+能与 FeO(OH)反应生成 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 Fe2+提高 NO3— 去除率的原因: __。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 1 小时测定 NO3—的去除率和 pH,结果如下: pH=2.5 约 10% 接近中性 pH=4.5 约 3% 接近中性 初始 pH NO3—的去除率 1 小时 pH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 pH 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 10.(12 分)(2016•北京)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 及炭黑等)和 H2SO4 为原 料,制备 高纯 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0 ÂËÒº FeSO4¡¢ H2SO4 /º¬Ç¦ ·Ï ÁÏ ÂËÒº 1 PbO ¹ý ÂË £¨ ¹ý ³ÌI£© /PbSO4 10% NaOHÈÜÒº ´ÖÆ· ÀäÈ´¡¢ ¹ý ÂË ¸ß ´¿ PbO £¨ ¹ý ³ÌII£© ´ÖÆ· £¨ ¹ý ³ÌIII£© (1)过程Ⅰ中,在 Fe2+催化下,Pb 和 PbO2 反应生成 PbSO4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 (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2Fe2++ PbO2+4H++SO42−== 2Fe3++PbSO4+2H2O ii. …… ①写出 ii 的离子方程式: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________。 a.向酸化的 FeSO4 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 PbO2,溶液变红。 B. ______。 (3)PbO 溶解在 NaOH 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 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 1 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 目的是__ ___(选填序号)。 A.减少 PbO 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重复利用 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 Na2SO4 的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②过程 III 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 III 的操作 ________ _________。 11.(16 分)(2016•北京)28.(16 分)以 Na2SO3 溶液和不同金属的 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试剂 实验 现象 滴管 试管 饱和 Ag2SO4 溶液 0.2 mol·L−1 CuSO4 Ⅰ.产生白色沉淀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0.2 mol·L−1 Na2SO3 溶液 0.1 mol·L−1 Al2(SO4)3 溶液 Ⅲ.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 Ag2SO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 __________。 _____。 2−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 SO42−,含有 Cu+、Cu2+和 SO3 。IÏ¡ H2SO4 Cu2+ Cu + Cu£¬ 2+ Cu+ CuI£¨ °×É«£©+ I2 ¡£ 已知: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 Cu+的实验现象是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 SO3 2− 。a.白色沉淀 A 是 BaSO4,试剂 1 是 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 Cu2+和 SO32−的理由是 ______。 (3)已知:Al2(SO3) 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 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 3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 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被 Al(OH)3 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对假设 ii 设计了 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 ii 成立。 11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b.假设 ii 成立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 ______有关。 12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