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201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14 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5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缜(zhěn)密 B.取缔(tì) C.栖(qī)息 商榷(què) 木讷(nè) 挟(xiá)持 和(huò)稀泥 档(dàng)案袋 白炽(chì)灯 揆情度(duó)理 疾风劲(jìn)草 戎马倥偬(zǒng) D.葳蕤(ruí) 豢(huàn)养 软着(zhuó)陆 扣人心弦(xuán)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从多音字、易读错字等角度考查对字音的识记.如果一眼看不出来答案, 也可以选出自己最有把握的,然后结合排除法选择也可.只要仔细多读几遍,相信就可 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正确。 B.取缔 dì,疾风劲 jìng 草,其中“缔”属于易读错的字,是一个形声字,可以找几个 形近字,确定它的声旁,例如蒂、谛等;劲是多音字,应识记积累它几个音常用的组词 有哪些。 C.挟 xié持,也是考查易读错的字。 D.扣人心弦 xián,这个字很容易读错,平时要注意积累。 故选:A。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多音字和易读错的 字.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多识记,在遇到多音字时要把它的几个音进行区分.对于 易读错的字要进行积累,归纳.平时多用工具书.字音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焕发 B.璘选 C.砥砺 D.甄别 剽悍 更迭 斡旋 笼络 顶力相助 流光异彩 别出心裁 休养生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天网灰灰,疏而不漏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我们只有明确词语的意义后才能正确判断书 写. 【解答】A、“顶力相助”应该是“鼎力相助”,故不符合题意; B、“璘选”应该是“遴选”,“流光异彩”应该是“流光溢彩”,故不符合题意; C、选项中没有错别字,故正确; D、“天网灰灰”应该是“天网恢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识记. 3.(3 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 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 鸟翼几乎无声 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 ”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 B.精细 C.精确 D.精确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凝神谛听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考点】19:词语(熟语)使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 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 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精细:精美细腻;精明能干;精密细致。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 准确。题中侧重“细腻”而非“准确”。 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 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壮阔的场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 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 4.(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 B.17 世纪至 18 世纪,荷兰铸支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 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 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 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 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 病因。 【解答】A.搭配不当,“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去掉“看能否”; B.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的”; C.表述正确 D.语序不当,应将“仅仅”放在“理解”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 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 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5.(3 分)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 B.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③屈原 ③贾谊 ③贾谊 ④苏轼 ②司马迁 ④李清照 ④苏轼 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④李清照 【考点】3B:古代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语,把它和作者的生平、评价和贡献联系起来. 【解答】A.“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是歌颂韩愈。所谓“金石文章”,是指 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这是表扬韩愈文章做的好,掷地有声。所谓“空八代”, 源自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符合道通, 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 B.“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写了司马刚直不阿的精神, 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 C.“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上联“三户”指楚,《史 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 代屈原。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 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 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D.“大河百代众浪齐奔陶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红”,说的是李清 照,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 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二、(9 分) 6.(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本面文字,图表和数学 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 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 为未明言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 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 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 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 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 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 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 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則。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 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 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 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 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 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 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关于隐 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都 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則是”同一硬币的 两面“。 (1)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 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 B.隐性知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经验,但要想充分地言说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C.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 D.隐性知识包含个体内在携带的概念、形象、价值体系等,以及帮助个体定义自己的世 界的指导原则。 (2)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 B.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 数据或公式来表达。 C.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D.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B.波兰尼强调隐性知识是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而野中郁次郎則强调隐性知识 高度个人化和难于表达的一面。 C.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依据本文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应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隐性知识”。 【考点】46:科普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完成科普类实用文阅读要审清题意把握要求,许多同学轻视了审清题目这一关, 从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如因漏读或错读题目而失分,这是一种过失性的失分,只 要细心读题,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学生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分,还有的是因为没有 真正把握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而失分.仔细审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 些难度较大或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更需要认真审题.有些所谓难题,只要仔细阅读,捕捉 到题目所给的信息,就能发现其内在含义,进而攻下难关. 【解答】(1)A 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不全是隐性知识.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 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 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A 野中郁次郎“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错;B 隐性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 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C 强加因果.注意题干限定“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 的表述”,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 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3)在野中郁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则是 “同一硬币的两面”.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 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答案: (1)A (2)D (3)C 【点评】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 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 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 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 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三、(12 分) 7.(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 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 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 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 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 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 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 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 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③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 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 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 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 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 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 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 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 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 指改朝换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全:全部 字:许嫁 纠:聚集 B.全活甚众 C.其女字君从子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C. B. D. (3)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D  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A. ①②④B. ②③⑤ C. ③④⑥D. ②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 人利害。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 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 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②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 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  ③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所以乡邑中 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 功劳. 。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分析形 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 释前后词.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 一致. (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把文言虚词翻译 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 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 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 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选项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 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 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找出文段中与选 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 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错误翻译、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 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 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 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解答】(1)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 示的性质或状态. 故B 项“全”,使动用法,使…保全. (2)A.介词,因为;B.介词,在/介词,到;C.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转折, 但是;D.语气副词,推测语气,大概/语气副词,期许语气,一定.故选 A. (3)①说徐谦尊聪明,③是巡抚张公的行为.这两个都不是题干“表现徐谦尊侠义之 风”的方面,故用排除法,选 D. (4)作者说:“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所以 C 项中说徐谦尊 “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这是错的.故答案为 C. (5)①注意“条”译为“逐条列举”;“上”译为“呈给”;“击节”译为“打着拍子”; “此真读书人”判断句的翻译. ②注意“欷歔流涕”译为“叹息流泪”;“斯”译为“这,这个”;“辈”译为“类”、“所 恃”所字结构的翻译. ③注意“故”译为“所以”;“救”译为“补救”;“有功于生民”状语后置的翻译:“于生 民”“有功”. 答案: (1)B (2)A (3)D (4)C (5)①徐君分条陈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 人.” ②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③因此地方上有崇尚节义的人,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 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参考译文: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徐谦尊天资聪明 反应机敏,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守 诺言.街坊若有争论,必定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家境 中落后,徐谦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 过一种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达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谦尊自己承担,从不将它分 摊给兄弟.徐谦尊的伯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最小的弟弟读书,徐谦 尊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缘故而阻止,而是竭尽力量资助. 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些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 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从这以后, 用增加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的田产的方法来资助这一地区,设立共有土地制度来分配田地 给各户丁口,到现在还享受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 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谦尊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 也来资助,赖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有一亲人年老而没有后代,徐谦尊供 养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 子死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 侄儿,所以黄氏寡妇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朋友黄某的亲家喜欢炫耀, 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徐谦尊为援救他耗尽家产.徐谦尊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人,爱 慕贤才,对别人亲密友好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改朝换代初年,州郡中有声望的人和侠义 之士都到邓尉山、太湖畔开垦土地,徐谦尊为了安置住所资助饮食不知疲倦,不再因为 关系到个人利害或受到猜疑而放在心上.到了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徐谦 尊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每次听说盗贼来了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 御.盗贼非常恼恨,最后杀了徐谦尊.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 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 有人说:徐谦尊只不过是个古代侠义之辈而已.魏禧说:崇尚侠义的人因为喜爱侠 义使国家混乱,而徐谦尊凭借侠义来保护百姓,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朝代兴盛之时, 上官保持自身清白励精图治来让百姓得到好处,百姓尽职尽责来供养上官,上下相处平 安,那么盗贼也就不会出现.朝代衰落时,大官们贪婪放纵武力威势来监督管理他们的 臣民,小的官吏大肆剥削百姓,供养自己又供养上官,弱小的百姓没有什么可以依靠 的.在这种时候,千户人家的乡里,百户人家的聚集地,假如有豪门巨室的大人物,喜 爱侠义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的,那么贫穷百姓饥饿寒冷时有资助的人,战 争和盗贼出现时有依靠的地方,就不会失去操守仓促间沦为盗贼.又或者有的人因为畏 惧这个人的威力感念恩德,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别人.所以地方上有崇尚节义的人, 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员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像徐谦 尊这样的人,他或许就是在其中的人吧?唉,这篇传记并不是仅仅为徐谦尊所撰写的. 【点评】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 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二、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 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 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三、结合注释 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 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 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 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四、(13 分) 8.(8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考点】52:古诗词阅读;53:写景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暮春》四句都是写景,景 中含情,抒发的是伤春之情,《暮春山间》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说理,抒发的是作者的闲 适之情. 此题考查了文学作品的语言、作品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要了解“暮春”的特点; (2)“怎样描写”从描写方法入手; (3)比较意象的区别. 【解答】(1)这是一道揣摩语言和内容结合题目.必须在理解关键词“阑珊”“东风老” 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来回答. (2)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结合诗歌描写桃花的诗句具体来分析.不可空泛的分析. (3)分析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的意象的特点,进而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的感 情. 答案: (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 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 《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 情. 译文: 《暮春》:三月暮春时节,芳草凋谢,只有落花知道(作者的)欢喜和悲愁.春风将尽, 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飘,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 《暮春山间》:慢慢走,春山里面日头悠长,黄莺没歌唱燕却飞飞忙着找食 桃花飘零落 红没注意,山涧溪流洗手却闻桃花香. 【点评】古诗词的鉴赏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具 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9.(5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传》) (2)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 (李贺《李凭箜篌引》)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 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 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引壶觞以自酌 (重点字:觞、酌) (3)春江花朝秋月夜 (重点字:朝) (4)石破天惊逗秋雨 (重点字:逗) (5)其孰能讥之乎(重点字:孰)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 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 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21 分) 10.(21 分)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枣香醉人 洪丽丽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 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 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 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 静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 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 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 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 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 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 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先……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 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 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 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放进奶 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 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 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 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 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 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 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 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 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噜 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 话我们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 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 气又好笑。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 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 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 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 总是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 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 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 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 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 线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 (选文有删改) (1)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2)“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 理由。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E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 的依依不舍之情。 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 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5)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答】试题分析: (1)作用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方面 回答. (2)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世事的感叹,是对时间的感叹. (3)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修辞用排比、类比,主要表达对爷 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 (4)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 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 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 有序. (5)A 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 的关爱.E 没有心理描写. 答案: (1)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用枣子的累累果实 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 付出后,渐渐衰老.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2)表达出奶奶对枣树的怜悯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3)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和爷爷奶奶的一生类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4)“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根”运 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认为哪一个好均 可.(要言之有理) (5)A、E 【点评】此题为小说阅读题.小说阅读要掌握以下步骤: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 物形象.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挖掘作品主题.5、领会小说中优美、精辟的语 句.6、探究写作技巧. 六、(12 分) 11.(7 分)《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 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限 80〜100 字。 【考点】94:其他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要求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可以选择以下角度切入:个人、 家庭、社会、政府、伦理、道德、法律,等等. 【解答】答案参考: (个人) 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 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 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 上面.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达到对子女的依恋充实孤 独老人生活.充实老人生活,找到代替角色.老年生活本就枯燥无味,老人要适当的调 节生活乐趣,增加生活情趣,平时可以培养新的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群,进而调整 生活状态对生活有新的规划展望. (家庭) 尽孝要趁早,子女应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关爱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即便孩子很长时间不能 回家一次,老人也没有怨言.但是,孩子走得再远,始终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他们 嘴上说不用惦记家里,但心里却盼望孩子能经常回来看看自己,陪自己说说话.随着年 龄的增大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最渴望的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是来自儿女的亲情 爱护.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治愈老年人身体上的病痛,但是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空 虚.即使医院有高水平的心理医生,也难以排解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尽孝应趁 早.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对所有人来说,都应该把赡养老人 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来完成,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尽量陪伴, 外出打工的能回家时尽量回家,实在回不去的也要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下老人,报告下 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只有这样,老人才是幸福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不仅 是家庭的宝,更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他们. (政府) 仍需为“居家养老”提供制度保障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钟林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群体的保障制度,给 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 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从“社会 保障”向“社会福利”过渡.目前, 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行“居家养老”,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 免费服务.但这些服务多数仍限于生活层面,还不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从业 人员缺少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 这些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积极措施.”陈钟林认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 能得到有效保障,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 (法律) “常回家看看”入法需要刚性 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许多“空巢 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 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 看看”.然而,他们仍然无法依靠法律来帮助自己实现意愿,因为“常回家看看”虽然入 法,却没有规定谁来监督执行“常回家看看”,也没有赋予有关组织强制的权力,更没有 规定不 “常回家看看”的结果.对于“常回家看看”的法律条文,总体上要靠子女自觉 来执行,而且,这种道德上的义务、亲情上的事情,法律也不宜干涉过深.但是,为了 让这一条文更能发挥作用,不妨增加一些强制规定.比如,子女长期不“常回家看”而 老人提出要求的,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有义务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 家看看”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如造成空巢老人死亡的,法律应当对子女进行相应的惩 戒. 【点评】 枣香醉人 洪丽丽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給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 酒,密封在破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 一体,合为一物,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公里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 地坚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 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 靜的村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 树下伫立着一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 枣树,张望着从远处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剌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額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 树下的她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 快.我总要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 眼前的模样;个子矮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 ”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 揽在自己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 ”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 ”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先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 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先…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 ”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 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兩,红 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玢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 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检起两颗小枣, 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 ”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 ”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 即便是刚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 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 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 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 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 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翅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 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铰子?不怕累着? ”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焰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噜呼 噜的气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 笑话我们不孝顺的! ”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 是听到了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 好气又好笑.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 ”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 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颗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 子!”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 低头快步地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送回老家,总是 奶奶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参树的根,铁铸石雕 的根,屹立不倒的根,屹立不倒的枣,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 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表多鲜亮、滋味都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 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 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 里的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四年之中. 12.(5 分)阅读下面示例,按要求作答。 “丢手绢”是几代人童年时的游戏,多少小朋友学会洗的第一件衣物就是自己的小手绢。 现在的你还有手绢吗?今天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手绢为何物,纸巾的泛滥几乎让“手 绢”成了只存在于词典中的一个词,“美丽天津•重拾手绢行动”倡导大家:少用纸巾, 多用手绢。 活动主题:把丢掉的手绢检起来 宣传语:捡起的是童年记忆 留下的是绿树蓝天。 生活中还有什么有趣的、美好的或是有价值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为了留住它,请你 策划一个小活动,拟出活动主题和宣传语。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读写能力,本题凸显了语文在实际中的应用,解答此类题 目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审清题意,注意答题知识点的全面. 【解答】地雷阵游戏:用绳子在一块空地圈出一定范围,撒满各式玩具(如娃娃、球等) 作障碍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指挥,另一人蒙住眼睛,听着同伴的指挥通过地雷阵, 过程中只要踩到任何东西就要重新开始.指挥者只能在线外,不能进入地雷阵中,也不 能用手扶伙伴.通过游戏,提高人与人的信任感. 活动主题:让我带你趟地雷 宣传语:趟过地雷阵,增强信任感 【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平时要指导学生多 做此类题型,多积累. 七、(60 分) 13.(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 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 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 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 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 衣巷》,出自《全唐诗》365 卷 4117 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道作文题类似于 1999 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审题上,要将“情 形”想象出来,变成陈述句.在立意上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好处,也可以谈拥有智慧 芯片的坏处﹣﹣单纯记忆,难于创造;失去个人个性…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比较好操 作,写科幻文注意一定要立足现实,适当想象,不能凭空乱想.但也可以写议论文,谈 自己不愿拥有智慧芯片的理由.也可以写书信、病情诊断书、调研论文等新文体.在选 材上要化大为小,写智慧芯片在身边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尽量不要选择 大而空的科学家等自己不熟悉的场景.该作文题目适合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 章. 【解答】解析:本次材料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彰显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 主题.本次材料作文的关键词有:将来,发明,智慧芯片,无所不晓,情形,思考.根 据以上关键词语,我们可以确定本次作文设计者的目的在于引发考生的联想、想象能 力.我们现在的电脑芯片其实就是一种智慧芯片,只是目前没有办法植入我们的大脑.但 我相信未来完全有可能出现能植入大脑的“智慧芯片”.如果大脑能植入智慧芯片的话, 我们就要思索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生活问题.首先,我们就要回答,如果植 入了智慧芯片,那么,我还是“我”吗?同时我们还要回答,我们该在什么时候植入智 慧芯片,我们应该植入什么内容的智慧芯片,真的可以随便植入智慧芯片吗,植入芯片 被人操控该怎么办等等问题.如果考生能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或展现未来的生活 内容就可以了. 结合本次作文材料,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 1.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智慧芯片”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从人的社会表现及 满足的角度,这也是某些人的心理需求.由此可以谈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谈科技为人类 服务的问题. 2.智慧芯片“纷纷呈现”出来的,只是有史以来的物理公式、定律,以及唐诗以及 作者等.由此可以谈人类的进程不是复制过往,而是不断创新,只有“复制”是不能推 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3.每个人都想成为学富五车、博学多才的人,但人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知识的储存 罐,还有对生活和情感的体验等多方面需要,一味地依赖科技必将使本来丰富多彩的人 生变得枯燥和单调.由此可以谈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过程的体验、知识共享与个性缺失、 继承与发展等关系问题. 4.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立意,谈科技发展的利弊问题,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有 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能因为它的弊端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它的好处而 全盘接受,正确的态度则是衡量利弊,扬长避短. 【佳作示例一】: 伤心儿女   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眼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 3 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 3 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 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有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等 待着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 号床,准备记忆移植.”护士的话音刚落,3 个 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   他们 3 个人将同时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 开始讨论分遗产的问题.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 3 个人以前从未 照顾过母亲,对母亲有多少财产谁也不知道底细. “记忆移植进入程序.”随着医生的话,3 个人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一间阴暗的 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这样陌生,却 又熟悉.老大心想,当自己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 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 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进这破屋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生下一个血糊糊的孩子.这孩子的 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七七四十 九天,血淤散尽后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候眼睛睁不开,原来 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 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 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自己家住的那些日了.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待母亲, 难怪有一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三个人都在“记忆”中泪眼模糊.他们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 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裹 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 双、三双…” 【佳作示例二】: 不做“半机器人” 小的时候看电影《机械战警》,很羡慕彼得•威勒饰演的警察墨菲.墨菲在执行任务时身 体受了重伤,科学家把他改造成了“半机器人”﹣﹣有人的头颅,但身体的大部分被精 密仪器替换.“半机器人”墨菲所向披靡,成为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超级战警. 《机械战警》是科幻电影,里面说的事当然不是真的,但成为墨菲那样的“半机器人” 却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梦想. 人类始终梦想着突破自己的极限.先是借助于想象,神话传说满足了人类的愿望.孙悟 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让人看了很过瘾,超人的上天入地和蜘蛛侠的飞檐走壁令人神魂 迷离,但这些毕竟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后来借助传统的科学技术,将温热的肉体与冰 冷的电子机械结合起来,机械战警、终结者的出现带给人们的是亦真亦幻的感受;智能 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传统,于是智慧上的超人成为人们心中的神.“智慧芯片”的出 现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愿意植入(或其他方式)这样的芯片,从而让自己成为“半机 器人”吗? 我的答案很明确:不愿意! 原因很简单,我想成为墨菲那样的英雄,我想成为超人,但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梦想.让“智慧芯片”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让它成为大脑的一部分,则不是我所 期望的.整容后的女人可以成为美女,毕竟少了天然的气质,该大笑的时候还要想着可 能迸开的刀口. 是我控制芯片,还是芯片控制我? 也曾经做过许多梦,梦中的自己真的拥有了墨菲超强的战斗力,拥有了超人那样的源自 天外的超能量,拥有了大于 1000 的 IQ 值.醒后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然后是久 久的失落.我很清醒,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血肉之躯,很大众化的智慧,很难成 为梦中的自己. 几天前看最新版的《机械战警》,突然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还是那个有人的情感的墨菲, 看他纠结痛苦、艰苦抉择的样子,我也会跟着流泪;但看他风扫残云,我只有快感,一 种尽情宣泄的本能的快感. 人应该有梦想.怀揣梦想,科学严谨而又脚踏实地地奋斗,做个“自然人”或者说做一 个善于利用智慧芯片的“自然人”也许更快乐. 【点评】《伤心儿女》一文,属于灵魂感化型,此类文章主要是构造一个情节动人的故事, 达到感人的目的.它有两大成功之处:一是构思巧妙,主题深.文章通过 3 个不孝儿女 为摸清家底儿移植母亲记忆,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清贫与忍辱,揭示了母爱的伟大与 可贵,鞭挞了不孝子女的丑恶灵魂,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二是作者驾驭语言能力 强,笔法老练,描写形象,特别善用“画眼法”,如:“眼里有一种攫取的光、“正是这双 眼睛,给了母亲不少白眼””、“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些传神的描写,使人物栩 栩如生.没有厚实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来的.本文得满分,当之无愧. 《不做“半机器人”》一文,题目即主旨,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开篇,先宕开去,写小 时候梦想成为英雄的机器人,之后一转笔锋,否定了小时候的想法,照应题目.接下来, 陈述理由,条理清晰,说理透彻,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智慧芯片移植带来的不良后 果.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