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2009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6日



2009 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2 分) 1.(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揩(kāi)油 B.泥(ní)古 C.滂(pāng)沱 痉(jīng)挛 诤(zhèng)友 摒(bìng)弃 糟粕(pò) 笑靥(yè) 物阜(fù)民 羽扇纶(guān) 悄(qiǎo)然无 心广体胖(pán) 安巾声蹊(qī)跷 聒(guō)噪 酝酿(niàng) D.洞穴(xué)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 音. 【解答】A.“痉”应读“jìng”; B.“泥”是多音字,在作动词的时候,应该读“nì”,作名词时读“ní”,泥古中的“泥” 应读“nì”; C.“摈”和“摒”音相近,又都可以与“弃”组成合成词,所以很容易误读,“摒”读 “bìng”,摈读“bìn”;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平时一 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雍容 B.安详 C.跨越 D.坐阵 经典 遐思 振辐 砥砺 韬光养晦 薪尽火传 秘而不宣 学以致用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考点】12:字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汉字因意定形,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判断字形的 正误. 【解答】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 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 B.正确; C.“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 D.“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的学习与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注意积累一些常见易错、易混字的读音及书写. 381.湎怀先烈(缅) 目(瞑) 385.瞑思苦想(冥) 386.薄暮冥冥(暝) 388.明查暗访(察) 382.面面具到(俱) 383.虚无缥渺(缈) 384.死不冥 387.深明大意(义) 389.名哲保身(明) 390.磨肩擦背(摩) 391.磨崖石 刻(摩) 392.顶礼模拜(膜) 393.穷途没路(末) 396.末齿不忘(没) 400.令人目炫(眩) 3.(3 分)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94.莫明其妙(名) 395.莫中一是(衷) 397.谋取暴利(牟) 398.暮蔼沉 沉(霭) 399.目不瑕接(暇)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原作,“达” 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日能大展宏图。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 A.解释 B.解读 C.解释 D.解读 偶然 偶然 偶尔 偶尔 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 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 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1)“解释”与“解读” 这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 文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这里是对“信、雅、达”作解释说明,所以选“解释”; (2)“偶然”和“偶尔” 这两个词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 落”,故用“偶尔”,“偶然”常修饰名词; (3)“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 这两个词都有“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 般不作谓语,而“妄自尊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所以用“妄自尊大”。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 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 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 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4.(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90 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 1283.65 万元成交,每 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 14 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 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 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 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 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 病因. 【解答】A.不合逻辑,“均价”不能指一件商品,可以改为“价格”。 B.表述正确。 C.成分残缺,在“质量安全”后加上“至关重要”。 D.两面对一面,在“有效”前加“能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 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 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 二、(9 分) 5.(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 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 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只见 的责任与发展目标, 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从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基于个人健康﹣﹣健康社会﹣﹣健康城市﹣﹣健康国家的理念,建立由“个人健康” 发展到“健康国家”的战略思想,这不仅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而且立足于国 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传统模式得以 创新。 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 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 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 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 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 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每个国家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结合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以及居民健康状 况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其战略,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 均为分阶段,逐步提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 10 年为一个阶段。 “健康国家”战略是一个具有坚实科学背景的发展战略,它是基于公共卫生、流行 病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与卫生政策的学科,针对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对居 民健康发展高度关注的发展战略,也是不同政府部门和不同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共同研 究、合作实施的高层次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 的健康状况。 (1)下列对“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 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 B.“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了新的社会健康价值理念,是对传统卫生改革与发展模式 的突破。 C.“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结合各自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特点,分阶段发展、逐步 提升的。 D.“健康国家”发展战略是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的居民健康问题的战略。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可以构建个人健康﹣﹣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 家的理念。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C.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协调各部门、各相关政策、各相关 学科。 D.每个国家都在实施“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并以 10 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A.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会发展战略,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方向。 B.建设“健康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逐层递进、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不会一蹴而 就。 C.推行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合理利用社会资 源。 D.我们必须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国家”发展战略。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 读某一段落.对于说明文阅读,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 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解答】(1)考生要通读全文,快速找到信息源.D 项的信息源在第⑤段中的最后一句 话中“这一战略以其充分的协调潜力而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一战略的作用是 “有助于改善”而 D 项中的表述“解决”,明显夸大了这一战略的作用. (2)A 项中的信息源在第一段中“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只见的责任与发展目标, 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是整个战略计划将产生 的结果,不是条件,逻辑关系倒置了;B 项的信息源在第三段中,“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 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这样”指代的是 “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 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解释“这样”不合文 意;D 项的信息源在第四段“同时,各国的“健康国家”战略计划均为分阶段,逐步提 升的发展进程,一般以 10 年为一个阶段”D 项的表述是“并以 10 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将一般情况解说成了绝对情况. (3)A 项的信息源在文章的第二段,正和第二段信息便可知道,以居民健康为基础的社 会发展战略,“而且立足于国家层面,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新的方向”而不是 “要求从个人层面来考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 答案: (1)C (2)C (3)A 【点评】如何才能做好实用类文本阅读: 1.审清题意把握要求 2.准确表述灵活回答 3.掌握方法避免失误 三、(20 分) 6.(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 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 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 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 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 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 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 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 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 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 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 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 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 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 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 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 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君有加惠于其臣 B.治国不失秉 加:增加 秉:同“柄”,权柄 宥:宽恕 C.君若宥而反之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A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吾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 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 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 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②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 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③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 着交给齐国. 。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 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课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文 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此类题的每个选项的第二句一般为课内的句子,可以采用代入法进行排除(将后一 个句子中虚词的意思代入到前一个句子中进行解释,看是否合理.) (3)本题从概括人物才能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4)从假设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 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 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 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 字. 【解答】(1)A 项中的“加”:施加,动词.句中是假设施加恩惠给我的意思,故选 A. (2)A 项是副词,前一个翻译成“竟然”,后一个翻译成“才”;B 项都是代词,前一个 指代“管仲”,后一个代“他的”;C 项介词,前一个翻译成“到”,后一个翻译成“和”; D 项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翻译成“然后、接着、再”.故选 D. (3)②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④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而是表 现他是国家的忠臣,排除此两项,故选 A (4)“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受之,则 鲁能弱齐矣”,意思是“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力量的削弱”是假设的情 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故选 C. (5)①若:如果,“其…乎”固定句式,“大概…吧”表揣测语气.因此翻译为:如果一 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②用:任用,“必不吾予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因此翻译为:他知道我 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③乃:于是,就;生:活着;柙:用木笼子装.因此翻译为: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 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①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②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③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 齐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 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 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 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 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 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 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 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 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 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 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 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 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 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 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 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 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 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 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 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 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 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 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点评】此题考查的考点有以下几个: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 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归纳内容要点;4、理解文章内容;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四、(11 分) 7.(6 分)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 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 竹香.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 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 觉.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 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 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找出相关诗歌,抓住关键词,概括写作的角度,从而概括出竹子的特点; (2)赏析诗句可以多角度赏析,如写景特色、语言特色、抒情方式等角度,此题应从语 言特色的角度入手,“侵”“晚”运用巧妙; (3)这是一首咏物诗,可以根据最后一句话的内容,竹子的特点,分析其蕴含的道 理. 【解答】(1)分析竹子的形象,需要分析诗歌中描写竹子的句子,主要是诗歌的前三联, 其中有几个关键字“嫩”“新”“凉”“净”“香”,分别是写竹子的颜色、竹影、竹子的外 观、竹子的香气; (2)“侵”愿意为“侵入”,这里是指竹影慢慢扩大,原句意为“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 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写出了竹影变化的过程,从而带给人一种错觉,时间到了晚 上. (3)“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人们只有真心爱竹、护竹,不去“剪伐”,摧残可爱 的新竹,它一定会自然生长到拂云之高.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 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道理:只要顺应竹子的本性,竹子可 以生长的很高;将竹子比作人才,那么就要爱惜人才,不能摧残人才;也可以理解为诗 人自己,希望自己得到爱护,让自己有所作为. 参考答案 (1)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 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①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②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③期待得到提携,使 自己有所作为. 【点评】咏物诗常见的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 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 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 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 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 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木未芙蓉花,山中 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 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 原因:“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8.(5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5 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2)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4)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 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 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1)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吾尝终日而思矣 (重点字:其、犹) (重点字:尝、矣)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重点字:信、利) (4)风飘飘而吹衣 (5)塞上风云接地阴 (6)回首向来萧瑟处 (重点字:而) (重点字:阴) (重点字:萧瑟) 【点评】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平时学习中一是要认真背诵考纲规定的 篇目,二是对考纲没有涉及的名篇名句也要有所积累,三是要注重正确书写,注意一些 易错的字.总之,要做到“一字不差”. 五、(8 分) 9.(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进入 21 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 尔文一再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 择,其微小的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①在大量古生物 化石发现的基础上,1972 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 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 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物种 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②达 尔文认为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 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③但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 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 系,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 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与植物彼 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 尔文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④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 然界不单存在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⑤在较 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 5.4 亿年的寒武纪以来, 这种明显的生物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 4 次。 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你弄用现在的眼 光去苛求他,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 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的出现的现象。 B.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 C.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 D.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遇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间断平衡 论”的正确。 (2)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至文中①②③④⑤哪一处?(只答序号) 他在《物种起源》中说:“确信通常的时代没有一次中断过,没有任何激变曾经使整个地 球变为荒芜。”答: ④  (3)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 中原话回答。 答:① 自然界没有飞跃 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 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 灭 。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阅读科普类实用文要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理清行文思路.在此特别要 注意一类词: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 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 “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考题.注意关联词有 助于我们快速阅读,准确找到答案所在的重点区域或重点句子. 【解答】(1)D 项中的事例证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但有竞争,更有协同发展, “间断平衡论”的内容在第二段. (2)引用的这句话表明达尔文确信地球上的生物进化没有中断过,没有生物突然灭绝而 导致地球荒芜.这层意思只能还原到文中④处才能保持文章思路的畅通,所以应该放在 ④处. (3)答案分别来自第二、三、四段,每一段都先提出达尔文的一个观点,然后再用新的 观点和事实加以质疑. 答案: (1)D (2)④ (3) ①自然界没有飞跃 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 【点评】对于实用类问题阅读题的解答最主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原文的挖掘,问题答案与 原文的关系基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甚至答案就直接显现在原文中,所以,在做 实用类文本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仔细阅读文章,对每一段落所讲述的内容有所 了解.回答问题时要回归到原文,以原文为根据,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文 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分值,如果一道题 2 分,要求 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 恰当的词语.如果是 4 分或 6 分题,一般一点 2 分,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题目的分值, 是答题要点的重要提示. 六、(18 分) 10.(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屋楚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 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 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 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 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 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 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 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 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 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 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 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 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 宛如我 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 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 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 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 hù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 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 一高一低地回家来。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 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 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 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 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 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 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 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 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 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 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 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 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答: 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 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 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 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 在的乡村童趣。 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  (3)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 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对比。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E  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 前。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 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 活的决心。 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 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 【考点】42:散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2)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语言特点和写作思路。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的表现手法。 (4)考查对文章的综合赏析 【解答】试题解析: (1)“如同鸟儿的归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对老屋的感受,可以联系语境, 加以理解。通过语境中的“厮守“、“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 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这些信息,可以作者对自家老屋的情感。“但显然已经宛如我 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是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老屋的变化,表达作者 对老屋变化的感慨。可以借助语境中的“苍老“,“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以及后文对 老屋的感受等信息加以理解。 (2)第五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绘了儿时嬉戏的情景,从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童趣, “光着屁股““戏水““放牛““戽水捉鱼““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来“等细节表现出淳朴 自然纯真,快乐悠然自得的情趣。语言表达的特点可以概括描绘语言的特点和风格,生 动形象,充满动感,风格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结构中的作用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这道题虽然只有两问,但是却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要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 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那么再过若干年, 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也给出提示。文章的 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 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 (4)B 项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修辞项不准确,句中与永乐比拟的手法,不是比喻和你 人。虽然有“仿佛“但是喻体没有出现,不能算作比喻,没有赋予物人的感情和行为, 不是拟人。C 项对主旨的鉴赏,其中“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不合主旨。 D 项也是对文章主旨的鉴赏,其中“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 气“,与主旨不符。 答案: (1)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 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2)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 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 引起下文。 (3)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对比。 (4)A E【点评】语段的作用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 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⑥开篇 点题;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 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七、(12 分) 11.(3 分)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 3 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 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士 : 先秦 : 演进 。 【考点】85:提炼语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一句话正确的进行提炼、概括、 压缩语句的主要信息,解答本题可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 语句,理解语句的含义,然后找出语句的主干,去掉句子的枝叶,筛选出语句的主要信 息,并且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解答】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告诉我们所选语句是论文简介,要求 我们提取三个关键词语,其次要认真阅读所给语句,题干中所给的语句告诉我们的信息 是: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 追寻;这种追寻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根据 以上分析可知语句陈述的对象是“士”,时间是:先秦,论述内容是:士的演进;所以原 语句的关键词是:士 先秦 参考答案: 演进; 士先秦 演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压缩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要素法、摘取中心法、 分层提炼法、归纳合并法,不论运用何种方法,关键的是要按题目要求,抓住语句的主 要信息进行分析,压缩的语句要合理恰当. 12.(4 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 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路 边的小花 , 纤蕊若丝 , 带露绽开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 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王维 《使至塞上》的诗句。 (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 》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文学常识是记忆性知识.仿写,要注意审题, 判断被仿的句子的语言格式:话题,主旨、修辞,句式、语言色彩等内容.通过审题可 知所选的话题应该在“旅途”这个范围之内,主旨是旅途中的兴味意趣,修辞运用比喻 的手法,句式采用四字格短句,语言色彩应该是甜美喜悦的.在审题的基础上,可以选 择话题来仿写. 【解答】(1)王维 (2)兰亭集序 (3)示例:路边的小花,纤蕊若丝,带露绽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以及仿写句子的 能力. 13.(5 分)阅读一下材料,按要求作答。 本报综合消息 2009 年 3 月 28 日晚 8:30﹣9:30,世界各地进行了名为“地球一 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当晚,津城有 2 万多个家庭、1600 多个社区、700 多家企 业和单位参加了这一活动。据业内人士说,在这一时段,参加活动的每个家庭少用 1 度 电,即可节约 2 万多度电,而生产 2 万多度电,需要 7000 多千克标准煤,会向大气排放 18000 多千克二氧化碳、80 多千克二氧化硫、40 多千克氮氧化物。 (1)为明年举办这一活动拟一句推广语。 答: 熄灯一小时,让地球好好睡个觉  (2)你从以上报道中得到什么启示?(40 字内)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准确、鲜明和正确 使用修辞手法.推广语也就是广告词,要突出熄灯、节能这一主题.当然,语言要力求 有鼓动性,要朗朗上口.通过这一活动,让人们了解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意 义,参与这一活动的价值. 【解答】(1)熄灯一小时,让地球好好睡个觉 (2)世界各地进行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接力“活动,可以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 放量;这一活动呼吁每一位公民都加入到节约能源、保护地球环境的队伍中来,可以提 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使节能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助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八、(60 分) 14.(6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当前,出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被称作“90 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 注,有人对他们赞扬嘉许,有人对他们表示担忧,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 自己的青春……不管怎样,“90 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请你联系个人或 社会实际,以“我说 90 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 800 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91:材料作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这道作文题选材立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 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要写出真情实感.既可以写个人,也可以写群体,还可以写一代 人…既可以追忆过去,也可以描述现在,还可以畅想未来…既可以展示优势,也可以剖 析不足,还可以辩证思考…力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具有积极的导向性. 【解答】我说 90 后 19 世纪 20 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化用这个说法,在众人眼中,似乎我们这一代 “90 后”是“迷失的一代”. 鲁迅先生的《风波》中的九斤老太有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可能现在 “九斤老太” 依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经常有些报道说我们 90 后自私、狭隘,乖张、叛逆.网络上流传的在校学生群殴同学的 小视频里的主角是我们,电视剧里演的那些不顾爹娘的感受而要这要那的人是我们,就 连那些整天画个烟熏妆、头发弄得像被炸弹炸过似的“非主流”也是我们.于是,我们 90 后在人们心目中成了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不思进取甚至颓废堕落的一代,真正成了 “迷失的一代”. 其实,看待新生的一代,人们应该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心,也 要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宽容.我们看到,那些针对 90 后的报道是 真实的,而又是片面的.一个时代会造就一个时代的人,就像改革开放造就了 80 后一样, 现在这个信息化、后工业化的社会,同样会造就我们这一代 90 后. 就像那些 70 后、60 后一样,他们迷茫地走过了一个动荡的年代,“伤痕”过自己,“愤怒” 过别人,反思过社会,被那些“建国前”、“建国后”骂过,不还是一样走过来了么?现 在社会的主流力量不还是他们么? 人们也曾批评80 后是没有责任感的一代,而现在他 们不正为挑起社会发展的重担而奋起拼搏吗? 我想,一些关于我们 90 后的评论报道是多少有一些杞人忧天的,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 也会变得成熟而有所担当.现在社会对我们的广泛关注里多少带了些恨铁不成钢的意 思.无论这个恨是重了,是轻了,是多了,还是少了,都是值得庆幸的.没有它,我们 的民族就不能反思;没有它,我们的国家就不能进步;没有它,以后的青年人就不能挑 起国家发展强大的重担. 但不管是我说 90 后还是你说 90 后亦或是他说 90 后,谁说,其实根本不重要.旧的过去, 成为了历史,新的到来,担负着明天.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不管我们说不说,这个社 会始终都是在进步的. 【点评】“90 后”既是时代的骄子,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 2009 年毕业的高中生 基本上都是“90 后”,标题中的“我说”,正是要考生正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认识自己 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