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荆门市2019年中考地理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门市2019年中考地理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4日






秘密★启封前 荆门市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 本试卷共 8页、36题,全卷满分 12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失 27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亭亭白桦①,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②,残雪消融,溪流淙淙③…… 朝雾蒙蒙④,水车小屋静③…… 日本民歌《北国之春》的歌词艺术化地展示了日本地理环境的特点。 完成下面小题。 1. 日本的“北国“包含了 九州岛 A. B. D. 北海道岛 四国岛 C. 本州岛 2. 对材料中划线标号的词句用地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①–白桦是日本热带雨林典型的树种之一 ②–日本离海洋近,此时夏季风已经来临 ③–日本河流多,短小、流急,水能丰富 ④–日本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雾霾天气多 A. B. C. D. 1. B 2. C 【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日本是一个岛国,领土自北向南依次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周围的众多小岛组成,总面 积 37.8 万平方公里。因此日本的“北国“包含了领土最北的北海道岛,故选 B。 2【 题详解】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加之受海 洋的影响较大,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较多,使得日本河流多,河流短小,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 的水能资源,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日本的领土组成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的某地 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B. C. A. D. D. 甲乙丙丁4. 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B. C. A. 气候湿热 地形平坦 交通闭塞 经济发展快 5. 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A. B. D. 甲地–海上明月 丁地–小桥流水 乙地–炊烟袅袅 戊地–激流飞瀑 C. 3. A 4. C 5. D 【答案】 【解析】 3【 题详解】 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 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 A。 4【题详解】 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 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 C。 5【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五个聚落的海拔均在 0~50 米之间,从丙地向甲、乙、丁地观察,视线均会被地形阻挡。 戊地与丙地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可以对视,且戊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水流湍急,可能形成激 流飞瀑的景观,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 下图裁取的是托勒密《世界地图》(原图绘制于公元 2世纪)的北半球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A. C. 7. A. C.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现代地图比較,海陆轮廓形态失真比较严重。其中北半球失真最严重的地区是 B. D. 南欧 北非 东欧 中东 下列現代国家所占据的地理空同,在托勒密《世界地图》上没有绘出的是 B. D. 美国 埃及 印度 俄罗斯 6. B 7. A 【答案】 【解析】 6【 题详解】 题中绘制于公元 2 世纪的托勒密《世界地图》是第一次使用的纵向和纬度线,以及指定地面位置的天体观 测。托勒密《世界地图》中的大陆是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世界海洋只看到西方。地图上区分了两 大内海:地中海、印度,由于海洋和托勒密的错误测量地球的周长,使前者在弧度方面太远延伸,进而使 得东欧部分变得狭长,失真最为严重,故选 B。 7【 题详解】 托勒密《世界地图》绘制于公元 2 世纪,美洲大陆是 15~16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才被发现,因此托勒密 《世界地图》没有绘出美国,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大洲与大洋 。二、非选择题:共 66分 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全面互助合作始于 1963年 12月 14日至 1964年 2月 4日周恩来总理受邀对非洲十国的首次友好访问。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各国人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互支 持,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国际霸权主义;在经济上合作互赢,共谋发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下图(甲)为同总理首访十国的地理位置,图(乙)为非洲气候、河流分布图。 的气候。⑨国 气候在炎热的非洲是一块清凉之地, ________ (1)①②等国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南部属于 ________ 其形成的原因是 (2)①②⑧④国居民属于 是重要的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3)北部非洲国家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很差,但①国的传统耕作业十分发达,是闻名于世的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洋沿岸的国家,①国境内的 运河 色人种;③⑤⑦国是 ________ 业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 。________ (4)⑤⑦等国的矿产资源和 资源丰富,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________ (5)中国与非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互助合作属于“ 合作”。 (1). (2). (3). (4). (5). (6). 尼【答案】 热带沙漠 海拔高(或地势高) (7). 白大西 苏伊士 (8). 罗河(提供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 生物 南南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①是埃及,②是阿尔及利亚,两国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⑨是埃塞俄比亚,该国地形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由于海拔高,形成高原山地气候,成为在炎热非洲的一块 清凉之地。 (2)图中①②⑧④等国位于北非,其居民属于白色人种;③⑤⑦国西临大西洋,是大西洋洋沿岸的国家, ①国是埃及,其境内的苏伊士运河直接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是重要的 国际海上交通要道。 (3)北部非洲国家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很差,但①国是埃及,其传统耕作业十分发达,是闻名 于世的农业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尼罗河自南向北穿越埃及,最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为埃及的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使得埃及成为闻名于世的农业文明古国。 (4)⑤是加纳,⑦是几内亚,两国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使得两 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 (5)中国与非洲的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与非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互助合作属于“南 南合作”。 【点睛】本题考查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 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大陆既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又是现代旅游的胜地。1985年-2009年间,我国先后在南极大陆建立 了长城、中山,昆仑和泰山等四个科学考察站,近几年来我国还对普通游客开通了南极旅游业务。 (1)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是进入南极大陆科考和旅游的门户。乌斯怀亚在全球的七大洲中属于 ________ 洲。 (2)在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站,长城站位于 站:位于西半球的是 昆仑站的 。(3)南极洲的企鹅在暖季成群集聚在大陆沿海-带生活,几乎不进入大陆内部。请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 _________ 因: (4)荆门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今年暑假期间去南极旅游。从时机上看,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明理 _________ 。由: (5)“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这是一般旅游景区对游客的要求。但在南极旅游时却要求游客:慎留脚 ________ 。印、带回垃圾,这样委求的理由是 (1). (2). 。(3). (4). (5). 【答案】 (6). 南美 长城 长城 西北 大陆沿岸食物丰富;大陆沿岸气温较 (7). 高不合适,此时南极地区为极夜。(或此时南极地区为-年中气温最低时期) 南极地区生态 环境脆弱(或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变到破坏和污染)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乌斯怀亚位于南美洲,是地球最南端的城市,也是进入南极大陆科考和旅游的门 户。 (2)结合所学可知,极圈以内的地区才会有极昼极夜现象。图中在四个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 以北,因此其没有极昼、极夜现象。20ºW 和 160º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ºW 以东、160ºE 以西的区域是东半球,20ºW 以西、160ºE 以东的区域是西半球。因此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根据图中长城站 与昆仑站的相对位置可知,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3)南极大陆沿岸距海近,食物丰富,且南极大陆沿岸纬度与内陆相比较低,气温较高,因此南极洲的企 鹅在暖季成群集聚在大陆沿一带生活,几乎不进入大陆内部。 (4)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荆门位于北半球,因此荆门暑假期间南半球是冬季,此时不适合旅游,因 为南半球冬季时,南极地区是极夜,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 (5)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受到破坏和污染,因此在南极旅游时,要 求游客:慎留脚印、带回垃圾。 【点睛】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南极科考。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