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下载

内蒙古通辽市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3日






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页,15道题,满分为 60分,与道德与法治同卡不同卷,合考时间为 120分钟。 2.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分别封装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 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 2B铅笔涂黑) 1. 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 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起到的作用是 A. B. C. D. 2.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的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 统治 科举制度实行了约 1300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它是公平、公开及公正 的。明清两朝,不少有特殊成就的人,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如宋应星李时珍、曹雪芹等。有关科举制,下 面解读错误的是 ①隋文帝时,科举制正式创立 ②唐朝时科举制得到了完善 ③宋朝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④清朝时期的八股取士埋没了很多人才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3.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 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 是指 A. 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 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 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4. 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 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A. 民主与科学 B.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梳,加入这个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国际分工利益,与世界先进经济技术 同步前进。口口口口口口可以帮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D. 成立亚投行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 “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 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 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 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7. 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小朱同学整理了有关罗马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全部法律条文 B.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C.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8.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 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9.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着社会进步。西方历史上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启蒙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文艺复兴 D. 大化改新 10.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的影响进行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对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③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二.辨析题(本大题 1小题,共 3分) 11.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 本原则,体现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以上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37分) 12. 国家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 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 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 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 国。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 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 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 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中国是“–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 (3)材料二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三,结合古代史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 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举两例) (5)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13. 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非凡业绩。据 此,回答以下问题。 【崭露头角】 材料一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 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革命探索】 材料二 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 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材料三 1935年 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撒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 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自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踏上新征程】 材料四 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 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 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摘自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个特别的日子”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会议?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4)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这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取得了很多辉煌 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百年党史,你有什么感悟?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人民政府于 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 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 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教育部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 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 一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四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 人们远离饥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此次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次农业调整前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的(4)材料四中 “此翁”是谁?他的哪一项科研成果被外国媒体誉为“东方魔稻”? (5)2020年,我国 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结合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 分析我国民生问题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5. 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 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 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 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 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 如图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 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请回答: 的(1)依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根本目的是什么?该政策的制定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 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1933年后美国失业率呈 下降趋势得益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措施?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以及中国的“新事业”,分别“新”在 哪里?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