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3日






山东省青岛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1.00分)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 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15: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6: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依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 【解答】半坡原始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 造色彩艳丽的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是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会制造陶器。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 记忆、历经能力。 2.(1.00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 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 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考点】26: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解答】由材料“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这些诸侯各按所 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可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这段材料说明了周朝实行 1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说明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 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历 经能力。  3.(1.00分)纪录片《文明》于2018 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 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考点】2I: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解答】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 化,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而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识记能力。 4.(1.00分)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 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 【考点】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 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开化最晚。故“他”是指秦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1.00分)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2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刘裕 【考点】35:西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为切入点,查西汉建立时间。 【解答】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秦与新朝之间为西汉。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西汉建立时间的识记能力。 6.(1.00分)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考点】18: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炎帝和黄帝;24:商朝的建立与灭亡;2A: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41:官渡之战. 【分析】本题以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古代主要战役。 【解答】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赤 壁之战发生在208年。所以④①②③排列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战役的时间顺序,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 础知识。 7.(1.00分)“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 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 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 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考点】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以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点。 【解答】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材料体现了主要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比较安定, 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①②④选 项符合题意;③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8.(1.00分)“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 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以“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 不荣。”为依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它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 可凭才学做官。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 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 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 点以及影响。 9.(1.00分)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知道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解答】据题干“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 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 是宋太祖。故太祖是指赵匡胤。 4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1.00分)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 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考点】6A: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以“鬼市”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宋代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已没有界限,到北宋中期,城市 的街市变迁完成了从坊外店肆到坊墙开门侵街店肆再到夹街店肆的演变过程,市内到处设有晓市、鬼市、 晚市和夜市,全城店铺林立,体现了宋代商业的繁荣,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11.(1.00分)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 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6D:元朝的建立、统一与疆域. 【分析】本题以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依托,考查元 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元朝。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 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国)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 固统一的措施。 12.(1.00分)“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 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 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5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考点】73: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 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为切入点,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说明规模大;“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说明技术先进 ;“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说明郑和远航是和平交往 。材料没涉及郑和远航利润大小问题,故A不是郑和远航特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 13.(1.00分)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考点】7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7G: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7H: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 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内容。清朝时期加强了对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的 统治。 【解答】分析题干中的资料卡片,其中主要内容都是反映了清朝在台湾、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统治施,其共 同作用是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所以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内容。 14.(1.00分)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 B.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C.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也是权力的象征 D.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考点】7O: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F4:金字塔和埃及文明;GI: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6【分析】本题以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依托,考查明长城。注意掌握相 关基础知识。 【解答】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秦朝,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 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题干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 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5.(1.00分)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考点】7P: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天工开物》。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解答】题目给出的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收录于《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 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 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 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 16.(1.00分)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①张骞②戚继光③玄奘④ 鉴真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材料中的“丝路人”包括(  )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考点】3H: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以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丝路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 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为切入点,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 7【解答】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玄奘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天竺求取佛法,写成《 大唐西域记》,属于“丝路人”。戚继光的功绩是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鉴真的功绩是东渡日本, 弘扬佛法,均与陆上丝绸之路无关。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1.00分)“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 强调取得领土。”“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中俄《北京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考点】85: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史实,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注意题中的时间限制“到1860年”,②中俄《改订条约》签订于1881年,④中俄《辛丑条约》签 订于1901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近代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内容及影响。 18.(1.00分)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江南制造总局 【考点】91: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以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反映了以李鸿章为代 表的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军事工业的内容,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军事工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 能力。 19.(1.00分)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 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8【考点】8F: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分析】本题以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形成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中国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所以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的有关内容。 20.(1.00分)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  )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每周评论》 【考点】B3: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申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 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 【解答】出现最早的报刊是《申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 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刊载新闻 、评论、广告等内容。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申报》的创办与地位。 21.(1.00分)《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 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考点】94: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与历史地位。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中国同盟会。 【解答】据材料“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孙中 山在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光复会是1904年由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的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 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作为革命目标。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故选:C。 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与人物。 22.(1.00分)《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 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考点】9H: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选集》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 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这里的“巨大的成就“应是指北伐胜利进军。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 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 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 实。 23.(1.00分)如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①灯塔指引②生死攸关③当家作主④星星之火⑤开天辟地 A.①④③②⑤ B.⑤④②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考点】9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9M: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9P:遵义会议;AC:中共七 大;C1: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为切入点,考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解答】据所学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27年毛泽东创建了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 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中国革命 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 百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 10 次是⑤④②①③。 故选:B。 【点评】注意识记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24.(1.00分)《一寸河山一寸血》写道:“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 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 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当年”是指(  ) A.1894年 B.1931年 C.1937年 D.1941年 【考点】A4: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本题以《一寸河山一寸血》中的一段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七七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可知,“ 当年”是指1937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守 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25.(1.00分)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 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 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西安事变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 A.②④B.①③④ C.②③D.①④ 【考点】A9: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AA:平型关大捷;AB: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为依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 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 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 利。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38年5月”。“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①平型关大捷 、④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发起在1940年8月,②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26.(1.0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 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11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考点】C3:抗美援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1950年,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 争。 【解答】据材料“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可知,材料反映 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故选:B。 【点评】重点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原因、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27.(1.00分)下表是“1952﹣1957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主要指标 国家财政收入 1952年 58.1% 1.2% 1957年 70.6% 16.7% 53.8% 19.0%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工业总产值 41.5% 3.3%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CA: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 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答】据“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可知,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我国完成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③④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以后。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 关史实。 12 28.(1.00分)右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 物毛泽东。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考点】CG: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解答】由于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认为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5月1 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 976年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结合时间“1967年1月13日”和封面的人物和“中国陷于混乱 ”的内容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 故选:C。 【点评】掌握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危害。 29.(1.0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D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E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解答】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说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 制度;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 13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0.(1.00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 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 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考点】E4:祖国统一大业;E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EC:中美建交;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解答】“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 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题干材料出自1978年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而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1.(1.00分)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 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 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考点】F5:《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以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的规定为切入点,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 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 14 ;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 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些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故选:C。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 32.(1.00分)“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 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 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考点】FC:罗马帝国的建立;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帝国。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解答】“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 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 一个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 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 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2世纪时中国处于汉朝时期。汉朝(前202﹣ 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3.(1.00分)“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 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 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考点】FM:拜占庭帝国的兴衰;PC:历史文化常识. 15 【分析】本题考查了拜占廷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 旧名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 【解答】“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 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 献。”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 重要作用。拜占廷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它为保存和发展欧洲古典文化,促进东 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和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 创新促进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4.(1.00分)拿破仑在日记中写道:“我立下的丰功伟业可以与我犯下的过错相提并论。”拿破仑的“ 丰功伟业”不包括(  )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 D.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 【考点】HI:《拿破仑法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拿破仑的贡献。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所学知识可知,1792年,雅各宾派掌握法国政权,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拿破仑最大的历史功绩是颁布《法典》。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颁布了 《法典》。《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 仿,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拿破仑的历史功绩是把法国大革命 的成果推广到欧洲,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 “雾月政变”。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 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故选:A。 【点评】重点识记拿破仑的主要事迹并进行评价。 35.(1.00分)16世纪初,欧洲奴隶贩子乘船到达非洲后,首先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人,然后再把 黑奴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返回时将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反映的是(  ) A.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 B.“三角贸易” 16 C.美洲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D.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考点】I5:三角贸易.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 易”的主要经营者。 【解答】16世纪初,欧洲奴隶贩子乘船到达非洲后,首先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俘获黑人,然后再把黑奴运 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返回时将美洲的黄金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奴隶贩子带 着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换取甚至直接猎取黑人,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充当奴 隶,然后带着满船的黄金、白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三角贸易”的大致方向是欧洲﹣非洲 ﹣美洲﹣欧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角贸易”的航线。 36.(1.00分)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 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 该“《宣言》”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考点】J3:《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以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 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为切入点,考查 《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信息“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可知,该“《宣言》”是《共产党宣言》。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 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7.(1.00分)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 ,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下列各项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土地法令》 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 【考点】L4:苏俄新经济政策. 17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解答】由“鼓励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结合所学,19 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8.(1.00分)1932 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 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考点】LE: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以1932 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的话语为依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2 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 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 ,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 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 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以及影响。  39.(1.00分)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 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考点】M3:斯大林格勒战役. 18 【分析】本题以斯大林评价一次战役的话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 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苏军开始了 全线反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 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 及影响。 40.(1.00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 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②印度独立③纳米比亚独立④“非洲独立年”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考点】N7: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N9:非洲独立运动;NB: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注意题目强调 的时间。 【解答】①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在一战前,不属于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 斗争浪潮的事例,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 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0.00分)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 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 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 19 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 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 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 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 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 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2F:商鞅变法;49:北魏孝文帝改革;92:戊戌变法;D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C:历史 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为切入点,考查商鞅变法、孝文帝 改革、戊戌变法和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的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商鞅在秦”的变法指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的内容中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奖励耕战。 (2)依据材料二“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 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结合所学可知,“孝文” 要“使其整体的汉化”的原因是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了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进行 改革,实行全盘汉化政策,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3)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戊戌变法。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 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宣传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 20 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三“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 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 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知,“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 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与慈禧太后结合起来。 (4)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 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使“中国的发展主轴”向“经济成长”转移。“邓小平 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 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从而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决 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奖励耕战。 (2)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 (3)戊戌变法;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与慈禧太后结合起来。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 平的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5)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和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的基础知识。考查正确 解读材料,提炼再现材料信息的能力。  42.(10.00分)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 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 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 21 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 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 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 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 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 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 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 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哪一 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 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不 平等条约有关? (4)材料三中,“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指什么?“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 的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5)针对材料四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考点】8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83:鸦片战争的影响;8A:甲午中日战争;8B:《马关条约》; EH:863计划;I1:第一次工业革命;P1:第三次科技革命;P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PC:历史文化 常识. 【分析】本题以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背景,考查第 22 一次工业革命、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国防科技成就。 【解答】(1)材料一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 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由“1840年”可知,中国 的大门”被“砸开”开始于鸦片战争。 (2)英国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大量的市场,为打开中国大门,186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 的鸦片战争。因此“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由“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 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可以看出,“中 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的原因是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3)由“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可知,“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商品输入转变为 资本输出。189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由“20 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可知,材料三中,“核技术”进步指的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空间 技术”进步指的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由“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 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可以看出,“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 展战略”的目的是国家防御。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 权。 故答案为: (1)“珍妮纺纱机”发明;鸦片战争。 (2)英国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需要大量的市场,为打开中国大门,186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 的鸦片战争;对西方技术的学习。 (3)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马关条约》。 (4)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 家防御。 (5)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国防科技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 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3.(10.00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 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 23 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 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夺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 材料二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 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两个世界 性的思想体系,互相“排斥”,水火不相容……一个国 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一,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 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和平与发展的世 界性主题不会根本逆转……各国战略将主要着眼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王逸舟《关于多极化的若干思考》 材料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 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 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材料一中,“争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上一轮争夺”期间成立的“帝国主义联盟”的 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暂时休战”的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寿终正寝”的 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 政治格局? (4)材料三中,“国际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决定世界格局的态 势”的因素有哪些? (5)材料四中,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 【考点】K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LB: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LC: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OC:世 界格局多极化;PC: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为切入点 24 ,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平与发展。 【解答】(1)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可知, 材料一中“上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一轮争夺”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巴黎和会,成立了国际联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193 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3)由“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 利益的严重冲突终于不可避免了”可知,材料二中,“利益的严重冲突”指的是美苏之间的冷战。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由“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即美欧日 及俄中等主要国家和战略区域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可知,材料三中,“国 际关系”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决定世界格局的态势”的因素有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由“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人民 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 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可知,材料四中,我 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故答案为: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联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时期;193 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冷战;两极格局。 (4)一超多强大国经济实力对比、大国之间关系。 (5)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尊重世界文 明多样性。 【点评】本题以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平与发展为 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4.(10.00分)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 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 25 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辛亥革命……给予孔子儒学以巨大的冲击。但是……袁世凯宣布“整饬纲纪”,恢 材料二 复学校“祀孔”“读经”,颁布《祭孔告令》,声称“……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一时尊孔复辟,甚嚣尘上……因此,“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 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材料一中,“董子”是指哪一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什么 历史事件? (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 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请以“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 结合,条理清晰。 【考点】2T:儒家学说;37: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96:辛亥革命;97:新文化运动;PC:历史文化 常识. 【分析】(1)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的相关知识,把握董仲舒思想的主要观点。 (2)本题考查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求以“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 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解答】(1)材料一“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 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中,“董子”是指董仲舒。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董子之言”的主要观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材料二中,袁世凯“颁布《祭孔告令》”的目的是复辟帝制;为了“造新国民”,近代中国发生了 新文化运动。袁世凯利用孔教复辟帝制引起了人民的反抗,人民反孔教是必然的,而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 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3)题目: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中国梦。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 华儿女。中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 26 成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注重发挥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方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从而教育 引导每一个公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故答案为: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 (3)题目: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中国梦。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 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形成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离开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不同优势,方能使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从而教育引导每一个公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点评】本题以“儒家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27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