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3日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 ~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 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内,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 Ⅰ 卷 (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 2.顾炎武诗曰“八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礼存,其学非小补。”这赞颂了郑玄 A.潜心经学,不慕仕途 C.广采众说,创立郑学 B.客耕东菜,生徒相随 D.赠人书稿,甘为人梯 3.观察右图,它诞生于潍坊大地上有其文化传统根基。这一根基 A.源于东夷文化,吸纳吴越文化 B.立足海洋文明,借鉴西域文化 C.扎根游牧文明,吸收农耕文化 D.承继齐国文化,融合儒家文化 4.欣赏右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 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B.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5.宋代以来,潍坊地区逐渐形成了研究金石的浓厚风气。开此风气之先的应是 A.范仲淹理政青州 C.陈介祺善藏钟鼎 B.赵明诚著《金石录》 D.赵秉忠作“状元卷” 16.郑板桥在潍县做了七年县令,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历代传诵。体现这一情 怀的是 A.画风传神,兰竹寄情中开场 C.关心民瘼,开仓济民 B.诗文见长,标新立异 D.字学汉魏,怒不同人 7.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 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8.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 张A.维新变法 B.以夷制夷 C.推翻帝制 D.否定孔教 9.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 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 传。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发生 C.十月革命影响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 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 罪行,一致声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B.其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12.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面。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 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3.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 “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发起百团大战 2C.取得台儿庄大捷 D.召开中共七大 14. 1945年4月,中国同美国、英国、苏联共商建立联合国,并随后成为联合国安现会5个 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表明抗日战争 A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C.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B.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C.加速了民族独立 B.完成了国家统一 D.建成了社会主义 16.“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 ,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C.手工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C.“台独”基础被铲除 18.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2001年、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 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 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 19.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看一百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凯旋门照片,不如到实地看5分钟更能 使人了解它。“实地看”中国的是 A.马可·波罗 B.哥伦布 C.莎士比亚 D.达尔文 20.有“一代才女”之称的史学家陈衡哲称赞但丁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 锋。”其中“近古文化”始于 A.文艺复兴 B.英国确立君主立宪 D.《人权宣言》发表 C.新航路开辟 21.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 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3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B.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22.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 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 23.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 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24.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 价格也是1卢布,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A.实行计划经济 C.产品质量低劣 B.经济比例失调 D.资源消耗严重 25.右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題: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16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 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 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 ,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1)材料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2分) 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分) 4文化符号二: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 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 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 ,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 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2)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对外贸 易繁荣的原因。(4分) 文化符号三: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把丝绸远销海外, 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 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 “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 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据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3)据材料,中国丝绸外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海上丝绸之 路。(4分) 527.(18分)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 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 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 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 文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4分)概括材料反映的 时代特点。(2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 设。他曾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提出了修筑 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 里。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铁路作用的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 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这次访日正值中共十届 三中全会前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心中正在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 图。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新干线高速列车,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就感觉到 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据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旗帜》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理解“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4分)我们是怎样 “跑”起来的? (2分) 628.(16分)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同盟国开始反攻 1939年至1942年末 1942年末至1943年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阿德勒等的 《世界文明史(下册)》 (1)探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杜鲁门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 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冷战结束后,沃尔弗斯称:“单极是持久的 ,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因为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 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 ——摘编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2)据材料二,归纳杜鲁门和袄尔弗斯的共同主张。(4分)此类主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 哪些威胁?(2分) 材料三 让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敞开大门,以此增进彼此间的尊重与了解。彼此相信一种制度 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中共存。也许我们每个国家,在持有 适当的自卫能力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互不侵略与互不颠覆的公约,重建世界秩 序,在其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保持主权独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3)据材料三,作者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应该如何相处? (6分) 78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D 2.C 3.B 4.B 5.B 6.C 7.C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B 18.D 19.A 20.A 21.B 22.C 23.A 24.A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 5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 可得分。得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6.(16分)答案要点: (1)史实:实行分封制、百家争鸣、诸侯纷争。(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意义:国家和权力的象征。(2分) (2)地位:成为重要外贸商品(2分) 原因:制瓷等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交 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3)影响:丰富了丝路沿途人们的服饰,促进了海外丝织技术的发展。(2分) 评价: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4分 )27.(18分)答案要点: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分)特点:近代化进程开启,守旧势力依 然强 大。(2分) (2)认识:铁路国计民生和民国存亡。(2分) 原因: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经济凋敝,技术落后。(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3)理解: 层次一:表达了迅速发展铁路事业的愿望。(2分) 层次二:表达了迅速提高科技水平的愿望。(3分) 层次三:表达了迅速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愿望。(4分) 跑: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2分) 28.(16分)答案要点: (1)原因: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美国参战;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 9开辟 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答对一点得1分,共4 分) (2)共同点:美国干预世界事务;推行霸权主义。(4分)威胁:冷战,局部战争, 地区 冲突,核战争。(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 (3)增进相互尊重与了解;相互合作,和平共处;签订和平公约;保持国家主权独立 。(答 对一点得2分,共6分) 10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