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甘肃省天水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甘肃省天水市 2020 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a:23 C1:35.5 Mg:2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B. 电解水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C. D. 食物霉变 过滤泥浆水 C【答案】 【解析】 【详解】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 C、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 D、食物霉变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 故选:C。 2. 学校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  ) A. 硝酸钾 B. 碳酸钾 C. 尿素 D. 碳酸氢铵 A【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说明必须施用含有 N、K 元素的复 合肥; A、硝酸钾属于含有 N、K 元素的复合肥,选项 A 正确; B、碳酸钾中只含有营养元素钾,是钾肥,选项 B 错误; C、尿素属于含有 N 元素的氮肥,选项 C 错误; D、碳酸氢铵中只有营养元素氮,属于氮肥,选项 D 错误。故选 A。 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蒸发结晶 D. 滴加试剂 D【答案】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 部,选项 A 正确;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选项 B 正 确; C、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选项 C 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 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D。 4. 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 B.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甲烷引起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煤气中毒﹣一氧化碳引起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 的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 运动 活性炭净水﹣吸附作用 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元素与人体健康 氢气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用墨书写字画﹣稳定性 浓硫酸作干燥剂﹣脱水性 缺铁﹣贫血 缺钙﹣骨质疏松 缺氟﹣龋齿 A. A B. B C. C D. D C【答案】 【解析】 【详解】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瓦斯爆炸是由于甲烷引起的;假酒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使人 中毒;煤气中毒的原因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故 A 正确; B、爱护水资源的两条措施分别是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湿衣服晾干是蒸发水分,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故 B 正确; C、由于氢气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做高能燃料;用墨书写字画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浓 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不是脱水性。故 C 不正确; D、缺铁易患贫血,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氟易患龋齿,故 D 正确。故选 C。 5.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氢气、空气 B. 氧化物:氧化铜、干冰 C. 酸:硝酸、硫酸铜 D. 碱:火碱、纯碱 B【答案】 【解析】 【详解】A、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硝酸属于酸,但是硫酸铜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6. 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 pH 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 X 是氢氧化钠 B. 图中 a 点的阴离子是 OH- C. 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 C【答案】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pH 值是开始时大于 7 逐渐减小到 7 然后小于 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 的加入酸性溶液,使 pH 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 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的B、a 点时溶液 pH 大于 7,显碱性,存在 OH ,但由于在 a 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 2- 在 SO4 ,故选项说法错误。 C、c 点时溶液的 pH 小于 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 说法正确。 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 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 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bcd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10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等于 90 B. b可能是单质 C. c一定是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 a与 d的质量比为 7:8 D【答案】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x=40+40+32+10-12-10=100;故 a、d 为反应物,b 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 的质量不变,可能 为催化剂。A、x=100,错误;B、b 由 a、d 中的元素组成,故 b 为化合物,错误;C、c 的质量不变,可能 为催化剂,错误;D、参加反应的 a 与 d 的质量比为(40-12):32=7:8,正确。故选 D。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 H+、Ba2+、NO 3- 、CO 32- C Na+、Ba2+、OH- 、SO 24- B. Ca2+、K+、NO 3- 、Cl- D. Na+、Ba2+、OH- 、Cl- D【答案】 【解析】 2- 【详解】A、H+、CO3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且 含有大量 H+的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选项 A 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但溶液中不存在可使石蕊变蓝的 OH-,选项 B 错误; 2- C、Ba2+、SO4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C 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并且存在 O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项 D 正确。故选 D。 9.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B除去铁粉中的三氧化二铁 取样,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 除去 KOH 溶液中的 K2CO3 CD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 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SO 24-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SO 24- A. A B. B C. C D. D C【答案】 【解析】 【详解】A、加入的稀盐酸不仅能与杂质三氧化二铁反应,同时也会和原物质铁发生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 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 B、加入的稀盐酸不仅能与杂质碳酸钾反应,同时也会和原物质氢氧化钾发生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 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 C、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 的是碳粉,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或结论正确。 2- 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不一定有 SO4 ,也可能是硝酸 银溶液等,故选项方案或结论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 探究燃烧的条件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D. 探究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溶液 B【答案】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热水 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该实验只能验证铁生锈需要氧气。缺少将干燥的铁钉放到干燥的 试管内,用橡皮塞塞上试管口,没有验证水对铁生锈的影响,该选项能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对照试验,一个溶质是碘,一个溶质是高锰酸钾,且溶质的质量相同,溶剂都是汽油,所处的温度相同, 溶剂质量相等,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对照试验,一个放二氧化锰,一个不放二氧化锰,且放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该选项能达 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 B 11.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 因为 H2O 和 H2O2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A【答案】 【解析】 【详解】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该物质中 只含氧这一种元素,但它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如 CO 还原 CuO 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碱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但它是 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2.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B. C. D. 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答案】 【解析】 【详解】A、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则生成的氢气相等, 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故 A 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 B 不正确; C、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导致部分氢氧化钙 析出,溶液质量减小,故 C 不正确;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 液的 pH 值逐渐增大,硫酸反应完全,此时的溶液为中性,pH=7,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继续加入,溶液 pH 逐渐升高,故 D 正确。故选 D。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A. (NH4)2SO4 NaCl NH4Cl Ba(OH)2 B. H2SO4 NaOH Na2SO4 FeCl3 C. CaCl2 Na2SO4 Na2CO3 NaNO3 D. HCl H2SO4 BaCl2 K2CO3 C【答案】 【解析】 【详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均没有明显的实 验现象,为 NaCl;反应既产生气体又生成沉淀的是(NH4)2SO4,反应两次放出气体的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 与氢氧化钡溶液只产生气体的溶液为氯化铵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FeCl3 溶液是黄色的,首先鉴别出黄色的 FeCl3 溶液;能与 FeCl3 溶液反应产生只红褐色沉淀的是 NaOH 溶液,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加入到产生红褐色沉淀中去,能使红褐色沉淀形式的是稀硫酸,不能使红褐 色沉淀消失的是硫酸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CaCl2 溶液与 Na2SO4、K2CO3 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它 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两次放出 气体,该溶液为 K2CO3 溶液;与 K2CO3 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 HCl、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 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酸为稀硫酸,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C。 14.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g C.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A【答案】 【解析】 【分析】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 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一定条件 4NO+6H2O;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4:6=2:3,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由方程式可知,每 9 个分子变化成 10 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说法不正确;故不符 合题意;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中有 NO、H2O 两种物质是氧化物,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 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15. 将金属 M 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 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 滤渣中可能有金属 M C. 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 滤渣中一定有 Ag B【答案】 【解析】 【分析】 金属 M 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 M 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 金属铜置换出来,则 M 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详解】A、溶液呈无色,M 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 M 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故 A 正确; B、M 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 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 滤渣中没有金属 M,故 B 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 M 的盐溶液和硝酸 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 C 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则滤渣中一定有 Ag,故 D 正确。故选 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共 16 分)。 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原子_________。 (2)构成氯化氨的基本微粒是离子,则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 (3)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 (4)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3 (1). (2). (3). (4). 【答案】 2H NH 4 FeCl3 【解析】 【详解】(1)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原子表示为:2H。 (2) 氯化氨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 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铵根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NH4 。 (3) 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8,带有 2 个单位的负电荷,其核外电子数为 10,其结构示意图为:O2- 。(4) 氯化铁中氯元素显-1 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 +3 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FeCl3 17. 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填序号)。 (2)火箭、卫星、船舶等制造业常使用玻璃钢、塑料、钛合金等材料,其中玻璃钢属于____材料。 (3)洁厕剂含有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NaClO═X+H2O+Cl2↑,对人体造成伤 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X 的化学式为 NaCl B 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是氯气 D NaClO 中氯的化合价为-1 (3). C 洁厕剂能用于清除水垢 (1). (2). 复合材料 【答案】 【解析】 ②A B C 【详解】(1) 过滤实现固液分离,但是杂质小分子及可溶性离子,无法去除;蒸馏利用加热至水的沸点, 将水蒸馏出来,得到的物质只含有水;静置沉淀是将不溶于水的大颗粒物与水及其中可溶物实现分开,水 中含有杂质仍然较多,所以净化程度最高的为蒸馏。故填:②。 (2) 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塑料复合而成的一种具有钢的性能的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塑料属 于有机合成材料,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复合材料。 (3)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推出 X 的化学式为 NaCl。故 A 符合题意; B. 反应生成了氯气,氯气是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故 B 符合题意; C. 洁厕剂中含有盐酸,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同时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洁厕剂能用于清除水垢。故 C 符合题意; D. NaClO 中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由化合价代数和为 0可知,氯的化合价为+1,故 D 不符合 题意; 故选:ABC。 18. 如图 1 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将 30 克 A 物质放入 5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A 物质中混有少量 B 物质,若提纯 A 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 (3)t1℃时,取等质量的 A、C 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 2 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 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A、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 (2). (3). A<C 【答案】 【解析】 2:5 降温结晶 【详解】(1)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即 100 克水中最多可溶解 40 克 A 物质,将 30 gA 物质放入 50 g 水中,最多可溶解 20 克 A 物质,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0g:50g=2:5。 (2) A、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 A 物质中混有少量的 B 物 质,若提纯 A 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 (3)t1℃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也相等,取等质量的 A、C 饱和溶液分别 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 2 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硝酸铵溶解吸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出现降温结晶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使得饱和溶液变为了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 A、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的大小关系是 A<C。 19. A~F 表示初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 件未标出)。其中 A 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表示可相互反应,“→”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由 B→D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F 与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上述物质转化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种 。 CaO+H O = CaOH (1). (2). (3).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答案】 (4). H2O 2 2一【解析】 【分析】 A 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A 是碳酸钙,E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 是碳酸钠。 C、E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 也可以由 A 生成,C 是二氧化碳;碳酸钙除可以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外,也可 以一步转化为水,B 是水;D 可以和水相互转化,并且可以和碳酸钠发生反应,D 是氢氧化钙;既可以和碳 酸钠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是酸,故 F 是酸。 的【详解】(1)A 是一种建筑材料 主要成分,A 是碳酸钙;E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E 是碳酸钠;C、E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 也可以由 A 生成,C 是二氧化碳;碳酸钙除可以一步转化为二氧 化碳外,也可以一步转化为水,B 是水,故 B 的化学式为 H2O。 CaO+H O = CaOH 。(2)根据分析,由 B→D 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3)根据分析 F 是酸,能跟碳酸钙反应的酸有盐酸等(合理即可),假设 F 是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 +2HCl=CaCl +H O+CO 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4)A 生成 B 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A 生成 C 的 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当然 A 生成 C 的反应也可以是碳酸钙和 盐酸反应,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 生成 D 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D 生成 B 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该转化也可以是氢氧 化钙和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 生成 E 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E 生成 C 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D 和 E 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F 和 D 反应是:盐酸和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F 和 E 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 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上述物质转化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只有一种。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 1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共 17 分) 20.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 (2)写出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 E 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将装置 B、E、F 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 E 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 _____;F 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______。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 (5)某同学利用少量混有少量 CO2 的 CO 还原 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可重复使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_____→丁。 Δ2KMnO4 K2MnO4 +MnO2 +O2↑ (1). (2). (3).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到 a 【答案】 长颈漏斗 (4). (5).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6). 端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8). CO +Ca OH=CaCO  H O (7). AD 乙→甲→丙→甲→丁 2 232【解析】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盐酸和碳酸氢钠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1)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是长颈漏斗。 (2)A 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 Δ2KMnO KMnO +MnO +O↑ 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E 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 42422比空气大,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则氧气从 b 端进气 a 端出气,所以用 E 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 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到 a 端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3)将装置 B、E、F 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并验证其化学性质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 化学性质,E 装置用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碳酸氢钠生 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 E 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进去到 F 装置中和 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 F 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烧杯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Ca OH=CaCO  H O 2 。232(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需要加热,为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为 A,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 D,故制取氨气采 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AD。 (5)利用混有少量 CO2 的 CO 气体还原 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操作顺序是首先应除去混合气 体中的 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 CO2 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乙 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 丙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最后再通过甲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 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 CO,应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顺序是乙→甲→丙→甲→丁。 21. 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在实验室里,小强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 烧杯中,再将少量氢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 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 Na2SO4 和 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 和 NaOH 【讨论与交流】:小玲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结论】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为无色 ______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猜想______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pH>7 猜想______不成立 2NaOH+CuSO =Na SO +Cu OH (3). (1). (2). 【答案】 Na2SO4 和 NaOH 猜想四 2 424(4). (5). (6). 一三无色溶液变红色 【解析】 【分析】 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详解】[猜想与假设]氢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后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四种可能: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 Na2SO4 猜想二: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 Na2SO4 和 NaOH 猜想三:硫酸铜过量时溶质是 Na2SO4 和 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 和 NaOH [讨论与交流]小玲认为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2NaOH+CuSO =Na SO +Cu 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424[实验与结论]实验一:硫酸铜溶液 蓝色,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硫 是酸铜,故猜想三不成立。实验二: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猜想二成立,猜想二中溶液显碱性, 故酚酞变成红色;实验三: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 pH>7,说明溶液显碱性,故猜想二成立。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溶液为无色 无色溶液变红色 pH>7 猜想三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猜想一不成立 四、计算题(共 7 分) 22. 为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我们经常用 75%酒精消毒,乙醇俗称酒精,请计算 (1)乙醇分子中 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 (2)9.2g 乙醇分子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答案】(1)2:6:1 (2)4.8g 【解析】 【详解】(1)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所以乙 醇分子中 C、H、O 原子个数比为 2:6:1; 12 2 9.2 g 100 %  4.8 g 。(2)9.2 g 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46 将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固体混合物 30g 放入烧杯中,加入 245.6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23.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 的值为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 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1)8.7g (2)16g (3)10% 【解析】 【分析】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详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20g 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 2.9g 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0g 以后仍 然产生沉淀,说明加入 60g 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质量是 2.9g ×3=8.7g。 (2)当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80 克时,为恰好完全反应。 设氯化镁的质量为 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z MgCl +2NaOH= 2NaCl+MgOH  2 295 80 117 z58 11.6g xy95 x=58 11.6g x=19g 80 y=58 11.6g y=16g 117 z=58 11.6g z=23.4g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 16 克。 30.0g-19.0g+23.4g=34.4g 30.0g+245.6g+80.0g-11.6g=344g ,(3)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 ,溶液质量为 34.4g 100% 10.0%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44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 16 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