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湖南省常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湖南省常德市 2021 年中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K:39 Mn: 55 一、选择题(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本题共 45 分) 1. 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B. C. A. D. 联合制碱 “五粮”酿酒 纺纱织布 高炉炼铁 B【答案】 【解析】 A【详解】 、酿酒生成了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C、纺纱织布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高炉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联合制碱生成了新物质碳酸钠,属于化学变化。 B故选 。 2. 空气中下列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 A. B. C. D. ①③②④ ③④①② ④③①② ②①④③ A【答案】 【解析】 78%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A ,故选 。 【详解】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含量为:氮气 、氧气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B. D. 倾倒液体 熄灭酒精灯 C. 取用固体粉末 过滤 B【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 上塞放原处”,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操作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操作正确; 故选:B。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燃着的蜡烛熄灭时产生白雾 B. 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变银白色 C.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C【答案】 【解析】 A【详解】 、燃着的蜡烛熄灭时会产生白烟,此选项不正确; BC、光亮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为蓝色,此选项不正确;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此选项不正确。 C故选 。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的净化水 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加肥皂水等 C. D.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D【答案】 【解析】 AA【详解】 、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是禁止,错误; B B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错误; C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不能净化水, 错误; D“”、电解水时 正氧负氢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正确。 DD故选 。 6.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碱:烧碱、纯碱、氢氧化钾 A. B. 氧化物:五氧化二磷、氧化铝、过氧化氢 混合物:空气、石油、亚硝酸钠 C. D.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铁、硒、碘 B【答案】 【解析】 A【详解】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 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POAl 、五氧化二磷是由 、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铝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OHO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是由 、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亚硝酸 钠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铁、碘、硒属于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B故选 。 7. 据报道,一种新型铝离子电池,比现今普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未来,该铝离子电 池或将成为下一代高性价比电池的理想选择,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铝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锂、铝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 相对原子质量铝比锂多 20.039g 锂、铝两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 C. 核外电子数 Al3+比 Li+多 8 D. B【答案】 【解析】 A23【详解】 、锂核外有个电子层,属于第二周期,铝核外有 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此选项表述正确; B“1” “g”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不是 ,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锂、铝两种元素都带 钅 字旁,都是金属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 DAl3+ Li+ 310 1是铝原子失去 个电子得到的,故核外有个电子, 是锂原子失去 个电子得到的,故核外有 2、Al3+ Li+ 8的核外电子数比 多,此选项表述正确。 个电子,即 B故选 。 8. 头孢类消炎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注射或口服头孢类药物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饮酒,否则 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 C H NO S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6 17 34A. 属于有机化合物 B. 由 C、H、N、O、S 五种元素组成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D. 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头孢氨苄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C H NO S B、头孢氨苄( C、头孢氨苄( )是由 C、H、N、O、S 五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16 17 34C H NO S )是由 C、H、N、O、S 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7):(14×3): 16 17 34(16×4):32=192:17:42:64:32,质量分数最小的为氢元素,说法正确; D、由物质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完全氧化的产物中除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含有含氮元素、硫 元素的物质,说法错误。 故选 D。 9. 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 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 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 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 C【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此选项表述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当最外层是 8电子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表述正确; C、原子不带电,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带正电, 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①②④属于原子,③属于阳离子,⑤属于阴离子,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①对应的元素是 F,④对应的元素是 Na,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 C。 10.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BCDCu CuO 通入足量 CO,加热 NaCl 固体 CO2 Mg(OH)2 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O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干燥 加足量铁粉,过滤 FeCl2 溶液 CuSO4 A. A B. B C. C D. D A【答案】 【解析】 A【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条件下生成铜,能除去杂质且不带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 正确; BC、盐酸和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和水,引入新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引入新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A故选 。11. 下列每组中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 B. D. FeCl3、NaCl、Na2SO4 BaCl2、Na2SO4、NaOH K2CO3、NaCl、H2SO4 MgCl2、Na2SO4、HCl C. D【答案】 【解析】 A【详解】 、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不符合题意; BC、碳酸钾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硫酸钠、盐酸混合时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且是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D故选 。 12.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A事实 解释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CDA. B. C. D. DABCC【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说法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C、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说法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是网状结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 法正确; 答案:C。 13. 近日,《写真地理》杂志上一篇“熟鸡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在网上引发热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鸡蛋中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全部被氧化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所需 C. 鸡蛋煮熟后,因加热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导致蛋白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 “熟鸡蛋返生孵小鸡”明显违背科学常识,是伪科学 B【答案】 【解析】 A【详解】 、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再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一部 分氨基酸被氧化,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符合题意; C、鸡蛋煮熟后,加热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变性,不符合题意; D“”、鸡蛋煮熟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故 熟鸡蛋返生孵小鸡 违背科学常识,不符合题意。 B故选 。14. 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 pH 的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 点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a 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 C. D. c 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 NaCl 和 HCl A【答案】 【解析】 【分析】 pH>7 pH=7 pH<7 显中性, 显酸性; 显碱性, A【详解】 、由图像可知,开始溶液显碱性,故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盐酸溶液,滴加到烧杯中的氢氧化 钠溶液中,错误; BbpH=7 、 点显中性,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Ca、 点 pH>7 pH<7 显碱性,表示的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 NaCl Dc、 点 HCl 和过量的 ,正确。 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的 A故选 。 15.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乙丙丁反应前的 3.2 16.8 0.8 0.1 质量/g 反应后的 x8.4 3.0 1.0 质量/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D. x=8.5 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3:1 C. 乙一定是化合物 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 22:9 B【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16.8+0.8+0.1= x+8.4+3.0+1.0,x=8.5;甲、丙、丁质量分别增加 8.5g-3.2g=5.3 g、3.0g-0.8g=2.2g、1.0g-0.1g=0.9g,三者均为反应物;乙物质质量减少 16.8g-8.4g=8.4g,为 生成物; 【详解】由分析得: A、由分析可知,x=8.5,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 2.2g:0.9g=22:9,错误; C、反应为乙生成甲、丙、丁,则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若丙、丁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2:9,正确。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30 分)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汞原子___________; (2)3 个氮分子___________; (3)4 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4)酒精___________; -(1). 2Hg (2). 3N2 (3). 4NO3 (4). C2H5OH 【答案】 【解析】 1【详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 2相应的数字, 个汞原子表示为 2Hg 2Hg ,故填: ; 2(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3N 3N 个氮分子可表示为 2,故填: ; 2则3(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 114负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个硝 –4NO 4NO ;3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3 ,故填: 4( )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 C H OH C H OH ,故填: 。 2 5 25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给我们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按要求回答下列 问题: 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的汽车各部件中,用到的金属材料有 (只填一种,下同),用到的有机高分子材 ___________ 料有 (2)汽车轮毂材料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车身喷漆除保持汽车美观外,其主要作用是 (1). (2). ;(3). 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 (4). 【答案】 铝合金轮毂 塑料保险杠或橡胶轮胎 防止车身锈蚀 【解析】 【分析】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故填:铝合金轮毂;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故填:塑料保险杠或橡胶轮胎; (3)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故填: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高; (4)车身喷漆除保持汽车美观外,主要作用是隔绝空气达到防止车身锈蚀的目的,故填:防止车身锈蚀。 1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校为学生准备的午餐食谱如下:米饭、红烧肉、清蒸鱼、凉拌黄瓜、豆腐汤,其中富含维生素的 是___________; (2)在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物成分中,含有的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铝 C.氢氧化钠 D.碳酸钙 (3)自来水硬度较大不宜直接饮用。为了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 值。饮料罐、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___________的垃圾桶中。 (1). (2). C (3). (4). 清除可燃物,破坏燃烧的条件 (5). A 【答案】 【解析】 凉拌黄瓜 煮沸 1【详解】( )米饭、红烧肉、清蒸鱼、凉拌黄瓜、豆腐汤,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凉拌黄瓜; 2(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钙均可以和胃酸中盐酸反应且没有腐蚀性和毒性,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氢 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故选 。 3( )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 )扑灭森林火灾时,通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破坏燃烧的条 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5A( )饮料罐、矿泉水瓶、废纸等均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应放入标识的垃圾桶中。 19. 如图所示为 A、B、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2)10℃时 A、B、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 (3)将 40℃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___________ (4)将 30℃时 65gA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 gA。 (1). (2). (3). (4). 10 【答案】 【解析】 【分析】 CBCA C【详解】(1)由图可知,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填:C; (2)由图可知,10℃时 A、B、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CA,故填:BCA; (3)将 40℃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30℃,C 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 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C; 30g ×100% (4)30℃时 A 溶解度 30g,65g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 65g× =15g,水的质量 65g-15g=50g, 100g  30g 50g 升温至 40℃溶解度 50g,能溶解溶质 50g× 故填:10。 =25g,若要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至少应加入 25g-15g=10gA, 100g 20.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它是不可再生能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石油、煤、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 的(2)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NO2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 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 成酸雨。酸雨的 pH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CO2,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但 CO2 用途相当广泛。下图是工 业上利用 CO2 作原料生产尿素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尿素属于___________肥(填“氮”、“磷”或“钾”); (4)为缓解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它能源。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 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 一定条件 CO2 +2NH3 CO(NH2 )2 +H2O (1). (2). (3). (4). 氮(5). 【答案】 天然气 <5.6 可燃冰 【解析】 【分析】 【详解】(1)煤和石油在燃烧过程中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 物,而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2)煤燃烧时排放出 SO2、NO2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 成酸雨。酸雨的 pH<5.6。 一定条件 CO +2NH CO(NH ) +H O 。2 22 (3)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尿素中含有 N、P、K 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23(4)为缓解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它能源。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 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 21. 石灰石、大理石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的 化工生产过程中主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的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的(1)已知反应② 化学方程式为: CO +NaCl+NH +H O=D +NH C1 ,则 D 物质的化学式是 2324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利用 F 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 反应。 (4)F 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广泛,请任举一例:___________。 CaO  H O=CaOH (1). NaHCO3 (2). (3). Ca(OH)2 +Na2CO3 =CaCO3  +2NaOH 【答案】 (4). 22(5). 复分解 【解析】 改良酸性土壤 1CONa Cl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 、、 、 、 NH131115CONa Cl NH的个数分别是 、、 、 、 、 ,生成物中含、 、、 、 、的个数分别是 、、 、 、 、 , 0001141C3O1Na NaHCO 故生成物中还应含 个、 个、 个、 个 ,故的化学式为: ; 31HD2B④( )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为氧化钙,反应 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 CaO  H O=C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F( )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Na CO =CaCO +2NaOH ;2233“”该反应符合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F( )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 20 分) 2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仪器①的名称是 ,该仪器 加热(填“能”或“不能”)。 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导管口 进(选填“a”或“b”); ___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MnO2 2KClO3 2KCl+3O2  (1). (2). (3). (4). b(5). 【答案】 集气瓶 不能 ΔCaCO3 +2HCl=CaCl2 +H2O+CO2  (6). BD 或 BE 【解析】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该仪器不能加热,只能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 2KClO3 2 2KCl+3O 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短进长 2Δ出,从导管口 b 端进。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2HCl=CaCl +H O+CO 。3222(4)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 B;氢气密度小于空气、难 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向下排空气法装置 D 或排水法装置 E(气体应短进长出,从导管口 b 端进)。 23. 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将它们鉴别开(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 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1). AgNO 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编号甲、乙,再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滴加几滴 3 溶液 【答案】 (2). (3). 甲试管中的是氯化钾溶液,乙试管中的是蒸馏水 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 【详解】要区分蒸馏水和氯化钾溶液,可以使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存在氯离子来区别两种物质,所以实 AgNO 3 溶液,其中氯 验设计为: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编号甲、乙,再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滴加几滴 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所以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 24. 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 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 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 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 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 Al(OH)3 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 KCl、NaCl 等含 C1-的溶液中;CuCl 中 Cu 的化 ___________ 合价为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 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 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 A1(OH)3 和 CuCl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 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 中无明显实验现 象①___________ 猜想 正确 取约 2mL 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 有红色固体析 插入足量洁净的 A1 条,充分反应 ②③出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 无明显实验现 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 和 CuCl2 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 CuCl,第二步 CuCl 继续和 Al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象反应生成 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 ,第二步: ___________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 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 Al 和 CuC12 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 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 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 ___________ 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 。Al+3CuCl2 =AlCl3 +3CuCl Al+3CuCl=AlCl3 +3Cu (4). (1). (2). Ⅱ(3). 【答案】 +1 (5). (6). (7).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 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查阅资料:CuCl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负一价,设铜元素化合价为 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则 x +(-1) =0,x=+1。 实验探究:①已知,CuCl 易溶于一定浓度的 KCl、NaCl 等含 C1-的溶液中;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 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能生成 的 CuCl 溶于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中; ②取约 2mL 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 Al 条,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生成了铜 单质,排除溶液铜离子的干扰; ③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铝,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 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铝没有生成沉淀; 综合分析可知,沉淀为铜元素导致的,沉淀为 CuCl,故猜想Ⅱ正确。 结论与反思:(1)上述实验表明,Al 和 CuCl2 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 CuCl,第二步 CuCl Al+3CuCl =AlCl +3CuCl 继续和 Al 反应生成 Cu。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3Al+3CuCl=AlCl +3Cu 。3(2)CuCl 易溶于一定浓度的 KCl、NaCl 等含 C1-的溶液中;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导致 CuCl 没有生成 沉淀。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 碳(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共 5 分) 25. 实验室需要 1.2g 氧气,若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计 算结果精确至 0.1) 11.85g 【答案】 x解:设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 Δ2KMnO4 K2MnO4 +MnO2 +O2  316 32 x1.2g 316 xx=11.85g 32 1.2g 11.85g 答:消耗高锰酸钾的质量是 。【解析】 【详解】见答案。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