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四川省达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2021 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达州市大竹县素有“苎麻之乡”的美誉,由苎麻制成的衣服舒适透气,深受人们喜爱,且飘洋过海畅销 海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纺织成布 收割麻杆 晾晒麻条 麻条消毒 C【答案】 【解析】 A【详解】 、收割麻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C、晾晒麻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麻条消毒把病毒从活体变成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生物体内物质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 学变化,符合题意; D、纺织成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故选 。 2. A.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D. 点燃酒精灯 量取 5.5mL 液体 C. 过滤 稀释浓硫酸 C【答案】 【解析】 AA【详解】 、不能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错误。 BC5.5mL 10mL B 量筒,否则误差大, 错误。 、量取 水应用 C、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 正确。 D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 错误。 C故选: 。 3. 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一种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就是离子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A. B. C.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B【答案】 【解析】 A【详解】 、离子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一种带电的微粒,但是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 A错误。 BCB、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正确。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 错误。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就生成盐和 D水, 错误。 B故选: 。 的如图是几种微粒 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4. A. B 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A 与 C 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B、C、D 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 D. B【答案】 【解析】 AB11 【详解】 、质子数为 ,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ABAC2、 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 最外层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与元素 ACB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错误。 CC2、 原子最外层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正确。 CDBCD、 、 、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 正确。 DB故选: 。 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Na+、Cl﹣、Ca2+、Ba2+、SO 24- 、CO 32- ,现取两份等 5. 质量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第二份加足量的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一定存在 Na+ A. B. C. D. 一定存在 CO 32- ,可能存在 Ba2+ 一定存在 Cl﹣ 一定存在 SO 24- ,可能存在 Ca2+ A【答案】 【解析】 AgNO 【详解】第一份加入 3 溶液有沉淀产生,由于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产生沉淀, Cl﹣ Ba(NO ) 3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 说明溶液中含有 或是碳酸根离子或者硫酸根离子;第二份加足量的 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和碳酸钡,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时,硫酸钡不 2− 2− 2- 2- SO CO SO CO 3Ca2+ ,则一定不含有 、 能溶解,而碳酸钡溶解,因此溶液中含有 、;溶液中含有 、4342+,因为钙离子、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由于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故氯离子不一 Ba 定存在;根据溶液不显电性,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根据上述 Ca2+ Ba2+ ,可能含有 Cl﹣ CO SO Na+ 、 ,故选:。 4A2- 2- 实验,溶液中一定没有 6.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KCl 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 BFeSO4 溶液 CuSO4 CNaCl 溶液 FeCl3 Fe DCu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B. C. D. DABCD【答案】 【解析】 A【详解】 、由于杂质二氧化锰固体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 A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钾晶体,故要将滤液蒸发结晶, 错误; BCFeSO CuSO 4 溶液都能与锌粉反应,故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主要物质 4 溶液和杂质 FeCl NaOH NaCl NaCl ,而主要物质 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 、杂质 3 能和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 FeCl NaOH 3,但由于 溶液过量,即会有剩余,故会带入新杂质,错误; 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杂质铁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 正确。 DCu D、主要物质 D故选: 。 7. A.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图 A: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 C. D. 图 B:高温煅烧石灰石 图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 图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 C【答案】 【解析】 A详解】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图像不符, A【错误。 BCB、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变为零,图像不符, 错误。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根据酸的质量计算氯化铜质量, C酸的质量相同,生成氯化铜质量相同,,消耗的氢氧化铜质量大于氧化铜,图像相符, 正确。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 D溶质质量先减小,后增加,然后保持消耗不变,图像不符, 错误。 C故选: 。 8. 已知一包铁粉中含有两种杂质,小明同学取 5.6 g 该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 0.5 g 氢气。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A. B. C. D. Mg 和 Cu Mg 和 Zn Al 和 Zn Zn 和 Cu B【答案】 【解析】 Fe +H2SO4 =FeSO4 + H2  【 分 析 】 5.6g 铁 、 锌 、 镁 、 铝 生 成 氢 气 质 量 分 别 为56 25.6g 0.2g Zn +H2SO4 =ZnSO4 + H2 Mg +H2SO4 =MgSO4 + H2 24 0.17g 5.6g  2Al +3H2SO4 =Al2 (SO4 )3 + 3H2  65 2254 65.6g 0.47g 5.6g 0.62g 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不生成氢气。 【详解】A、由分析可知,5.6g 镁、锌、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都小于 0.5g,故样品中的杂质不可能是镁 和锌,A 错误。 B、由分析可知,5.6g 铝生成氢气质量 0.62g 大于 0.5g,5.6g 锌或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小于 0.5g,故杂 质可能是铝和锌,B 正确。 C、5.6g 铁或锌生成氢气质量都小于 0.5g,铜和稀硫酸不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一定小于 0.5g,C 错误。 D、由分析可知,5.6g 镁或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都小于 0.5g,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样品中的杂质不可 能是镁和铜,D 错误。 故选:B。 六、填空题(本题 5 个小题,共 27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9.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氯气分子_______。 (2)铝离子_______。 (3)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4)小苏打的主要成分_______。 3+ +6 (1). (2). (3). (4). NaHCO3 【答案】 2Cl2 Al H2 S O4 【解析】 【分析】 【详解】(1)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填:2Cl2。 (2)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标注在元素符号有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故填:Al3+。 +6 (3)硫酸中硫元素+6 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故填: (4)小苏打的主要成分为 NaHCO3,故填:NaHCO3。 。H2 S O4 10.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于 2021 年 5 月去世。他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损失。 (1)稻谷被加工成大米。从营养角度考虑,大米能给人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_______(填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无机盐 (2)李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现部分水稻有叶片发黄和倒伏现象,他需要及时施加的一种肥料是_______(填 序号)。 a.KCl b.NH4NO3 c.KNO3 d.NH4H2PO4 (3)化肥对粮食的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氮肥是种植水稻过程中常用的肥料。生产氮肥往往要先制 取氨气,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制得氨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4)李明在使用 NH4HCO3 肥料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气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该肥 料包装袋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塑料,该包装袋属于_______材料;该包装袋随意丢弃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高温、高压 催化剂 (1). (2). (3). (4). (5). 合成 (6). 【答案】 bd3H2+N2 2NH3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白色污染 【解析】 【分析】 【详解】(1)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b。 (2)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现部分水稻有叶片发黄和倒伏现象,说明缺少氮元素和钾元素,故选:c。 高温、高压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氮气生成了氨气,故填:3H2+N2 2NH3。 催化剂 (4)闻到了刺激性的气味,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塑料袋随意丢弃会带来的环境 问题是白色污染,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合成;白色污染。 11.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的(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 顺序是_________。 (2)t3℃时,将 20 g 物质丙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结果保留到 0.1%)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 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 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 (2). (3). (4). bc 【答案】 【解析】 【分析】 丙甲乙 16.7% 降温 【详解】(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故填:丙甲乙。 50g 10g ,所得溶液 (2)t3℃时丙溶解度 20g,将 20 g 物质丙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溶解溶质 20g 100g 10g 100% 16.7%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填:16.7%。 10g  50g (3)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 法是,降低温度,故填:降低温度。 (4)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故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 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a 正确。 b.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质质量,b 错误。 c.将 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 t2℃,甲溶解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降温之后溶解度,大于丙降温之前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丙,c 错误。 d.乙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d 正确。 故选:bc。 12. 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实验室所用的石棉网中有铁丝,隔着石棉网给容器加热可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这主要利用了铁的 _______性。石棉网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铁丝容易生锈,可用稀盐酸除去,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 Fe 和 Zn 的混合粉末加入 AgNO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 液: ①如果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 ②如果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种; ③如果滤液呈浅绿色,则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d.滤液中一定含有 Fe(NO3)2,一定不含 AgNO3,可能含有 Zn(NO3)2 Fe2O3 +6HCl═2FeCl3 +3H2O (1). (2). (3). (4). 3【答案】 导热 铁和银(或 Fe 和 Ag) (5). 或三 c【解析】 【分析】 【详解】(1)实验室所用的石棉网中有铁丝,隔着石棉网给容器加热可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这主要利用 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Fe O +6HCl=2FeCl +3H O ,故填:导热; Fe O +6HCl=2FeCl +3H O ;2 33 2 式为 2332的2( )三种金属活动性 Zn>Fe>Ag,将一定质量的 Fe 和 Zn 的混合粉末加入 AgNO3 溶液中,锌先与硝酸 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反应完全后,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①如果滤液呈无色,说明只有锌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未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银, 故填:铁和银(或 Fe 和 Ag); ②如果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未反应完全,锌、铁反应完全,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 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Zn2+、Fe2+和 Ag+,故填:3 或三; ③如果滤液呈浅绿色,说明铁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但无法确定铁是否有剩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 含有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 a、由于滤渣中可能含有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 Ag,选项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Fe(NO3)2,可能含有 AgNO3,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13. 已知 A~E 分别是铁、氢氧化钙、盐酸、碳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A 与 B 反应能生成气体,E 的溶液 呈蓝色。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E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B 与 D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3)B 和 C 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4)写出 A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1). (2). (3).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4). 【答案】 CuCl2 溶液变浅绿色,有气体生成 (5). 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E 的溶液呈蓝色,E 为氯化铜,A 与 B 反应能生成气体,故 A 和 B 可能一个是盐酸,一个是碳酸 钠,C 能和盐酸以及碳酸钠反应,C 为氢氧化钙,故 D 为铁,B 能够和铁以及氢氧化钙反应,B 为盐酸, 则 A 为碳酸钠,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E 为氯化铜,故填:CuCl2。 (2)由分析可知,B 为盐酸,D 为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填:溶液变浅绿色,有气体 生成。 (3)B 为盐酸,C 为氢氧化钙,属于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故填:氢离子和氢氧 根离子生成水。 (4)A 与 C 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 解反应,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七、实验探究题(本题 2 个小题,共 17 分。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其余每空 1 分) 14. 实验室常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探究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 (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实验室利用 B 装置制取氧 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且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室里也可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加热无水醋 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则制取装置为_______。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置于盛有氧气 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中 CO 和 CO2 的总质量为 37.6 g,同时测得水的质量为 36 g,请根 据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该同学对甲烷的其他化学性质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除了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作出假设】甲烷具有还原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该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 通入甲烷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 A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 装置中 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根据现象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通过实验证明,甲 烷具有还原性。 【反思与评价】 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 MnO2 (1). (2). (3). (4). (5). (6). (7). 5CH4+9O2 【答案】 分液漏斗 2H2O2 2H2O+O2↑ efcA点燃 Δ(8). (9). 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 2CO+3CO2+10H2O, CH4+4CuO 4Cu+CO2+2H2O 混合物发生爆炸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甲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反应,发生装置可选 B,化学方程式 MnO2 2H2O2 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一瓶干燥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之前 MnO2 用浓硫酸干燥,气体的干燥长进短出,故填:2H2O2 2H2O+O2↑;e;f;c。 (3)实验室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该反应需要加热,则制取装置为 A,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置于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设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4-x CH4+ O2 xCO+(1-x)CO2+2H2O, 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中CO 和 CO2 的总质量为 37.6 g,同时测 228 x+ 1-x 44 37.6g 36g =得水的质量为 36 g,根据化学方程式则有: ,x=0.4,将 x 代入化学方程式,进 182 点燃 行整理将化学计量数变为整数,故化学方程式为 5CH4+9O2 2CO+3CO2+10H2O,故填:5CH4+9O2 点燃 2CO+3CO2+10H2O。 [实验现象与结论] A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 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 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说明甲烷与氧 Δ化铜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4CuO 4Cu+CO2+2H2O。 [反思与评价] 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 热的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发生爆炸,故填: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 混合物发生爆炸。 的达州市九年级学生在 5 月份进行了实验操作考试,某实验室 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 15. 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猜想 I:没有变质,全部是 NaOH; 猜想 II:部分变质,固体是 NaOH 和 Na2CO3; 猜想 III:全部变质,全部是 Na2CO3。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 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无明显现象 _______ 实验结论 小李 小王 小陈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 CaCl2 溶液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Ⅲ成立 【分析讨论】 ①小王和小陈认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小李的结论不正确。 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 Na2CO3,原因是_______。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_______成立; 实验结束后大家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为了不污染环境,他们向 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时,溶液中所含有 的离子有_______(填离子符号)。 【反思与拓展】 (1)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 NaOH 必须密封保存。 (2)已知:①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NaOH=Na2CO3+H2O 如果向 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_____种情况(不考虑 CO2 和 H2CO3 作溶质)。 (1). +(2). (3).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 【答案】 滴加盐酸的量过少,盐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未与碳酸钠反应 (6). CO2 2NaOH=Na2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2+ +-(4). (5). Na 、Ca 、H 、Cl II 4【解析】 【分析】 【详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CO2 2NaOH=Na2CO3+H2O,故填:CO2 2NaOH=Na2CO3+H2O;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陈同学的实验结论是猜想Ⅲ成立,氢氧化钠已全部变质成碳酸钠,向第三份溶液中加 入 CaCl2 溶液,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有白 色沉淀生成; 分析讨论:②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 Na2CO3,其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滴加 盐酸的量过少,盐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未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所以该结论不正确,故填:氢氧 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滴加盐酸的量过少,盐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未与碳酸钠反应;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 II 成立,故填:II; 加入稀盐酸后,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与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无色澄清溶液不 存在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加酸后碳酸钙沉淀溶解,溶液中一定存在钙离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参 与反应,溶液一定存在,若加入的盐酸过量,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溶液中所含有的离 子有 Na+、Ca2+、H+、Cl-,故填:Na+、Ca2+、H+、Cl-; 反思与拓展:由题干信息可知,①Na2CO3+CO2+H2O=2NaHCO3②NaHCO3+NaOH=Na2CO3+H2O,将①与② +结合后反应式变为 CO2+NaOH=NaHCO3;再根据 CO2 2NaOH=Na2CO3+H2O 分析可知,若二氧化碳较少时, 溶质为 NaOH NaCO ;若二氧化碳过量时,溶质为 NaHCO ;若 CO 与 NaOH 质量比为 44:80 时,溶质 、2332为 Na2CO3;若 CO2 与 NaOH 质量比(44:80) ~(44:40)之间时,溶质为 Na2CO3、NaHCO3,所以向 NaOH 溶 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 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4 种情况,故填:4。 八、计算题(本大题只有一个小题,共 7 分) 16. 某补钙片的主要成分为 CaCO3,每片钙片重 0.5 g(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且不与任 何物质发生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钙片中钙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图实验: 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钙质量为 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y。 CaCO3 +2HCl=CaCl2 +CO2 +H2O 100 5g 111 44 xy100 5g100 5g =,44 =111 xyx=5.55g,y=2.2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55g 100%=5% 5g+108.2g-2.2g 答:钙片中钙元素质量分数 20%,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 【解析】 【分析】 40 5g 100% 【详解】(1)钙片中碳酸钙质量 20×0.5g-5g=5g,钙元素质量分数 (2)见答案 ;100 =20% 10g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