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北京市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2日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中考)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6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 45分,考试时间:与生物合计 9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分) 每小题 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和其他 气体 0.03%。故选 B。 2.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Mg B.Zn C.Cl D.Ag 【答案】C 【解析】Mg、Zn和 Ag都属于金属元素,Cl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 C。 3.一些食物的 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0~3.0) B.番茄汁(4.0~4.4)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溶液 pH<7,显酸性;pH=7,显中性;pH>7,显碱性;鸡蛋清(7.6~8.0)的 pH>7,显碱性。 故选 D。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红磷 C.甲烷 D.氢气 【答案】A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 A。 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1A. 加热液体 【答案】B B. 稀释浓硫酸 C. 取固体粉末 D. 检查气密性 【解析】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液体 沸腾。故选 B。 6.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 B.H2O2 C.H2CO3 D.H2O 【答案】A 【解析】H2含有氢元素、氢原子和氢分子;H2O2含有氢元素和氢原子;H2CO3含有氢元素和氢原子;H2O 含有氢元素和氢原子。故选 A。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答案】A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气焊 【解析】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属于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属 于化学性质;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可用于 气焊,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A。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有腐蚀性 B.H2O2能分解 C.H2O是常用的溶剂 D.Al在常温下不能与 O2反应 【答案】D 【解析】NaOH属于强碱,具有较强腐蚀性;H2O2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H2O是常用的溶剂;Al在 常温下可以与 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起到保护作用。故选 D。 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干冰—CO2 B.消石灰—Ca(OH)2 C.纯碱一 NaOH D.小苏打一 NaHCO3 【答案】C 【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 CO2;消石灰是熟石灰的别称,其化学式为 Ca(OH)2 ;纯 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OH;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HCO3。故选 C。 10.下列关于 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A. 制 CO2的药品 【答案】A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 CO2与空气的密度 【解析】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该实验方 案不合理。故选 A。 11.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 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 260℃的过程中,仅③燃 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解析】无烟煤是可燃物,④未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故选 D。 12.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8 C.44g甲完全燃烧至少需 160g乙 【答案】C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该反应方程式:C3H8+5O2点燃 3CO2+4H2O。甲的化学式为 C3H8其中碳、 3氧元素质量比为 12×3:1×8=9:2;乙为 O2和丙为 CO2的元素组成不相同;根据方程式判断 44g甲完 全燃烧至少需 160g乙;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3:4。故选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33分) 每空 1分。 【生活现象解释】13.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投入有右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答案】能。 【解析】矿泉水瓶、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品。 14.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答案】(1)+1;(2)BC。 【解析】(1)Na在化合物中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计算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2)ClO2属于纯净物和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 BC。 15.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右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 【答案】(1)1;(2)2H2O2 2H2↑+O2↑。 光照 【解析】(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 1:2,即 1产 生催化剂 光照 的是氢气;(2)在催化剂和光照下分解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科普阅读理解】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H2↑+O2↑。 4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 C等多种营养物 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 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 100g)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 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 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 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 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 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 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 1可知: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浸泡 30min比 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 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 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 C含量最高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答案】(1)元素;(2)ABC;(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 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CD。 【解析】(1)土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含钙元素;(2)据图判断 60min内,浸泡 30min比 10min脆 性分值高;浸泡 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 降低。故选 ABC。(3)据图判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 的延长而降低;(4)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 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土豆中磷元素含量最高;用水泡可以隔绝氧气,可防止土豆片褐変;土 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选 ACD。 【生产实际分析】17.利用生锈废铁屑和钛白废酸(含硫酸、硫酸亚铁)制备硫酸亚铁的主要转化 过程如下 (1)Ⅰ中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2)置换反应。 【解析】(1)稀盐酸除铁锈的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2)Fe+H2SO4=FeSO4+H2↑,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8.利用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MgO]制备硫酸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己知:MgO难溶于水;MgSO4易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主要有 MgO+H2SO4=MgSO4+H2O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用于分离提纯的设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反应更充分;(2)Ca(OH)2+H2SO4=2FeCl3+3H2O; (3)过滤器和洗涤槽。 【解析】(1)反应器中搅拌可以使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更充分;(2)稀硫酸 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Ca(OH)2+H2SO4=2FeCl3+3H2O;(3)过滤器和洗涤槽可以分离提纯物质。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19.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盐酸。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1)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可以使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2)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氯化氢分子溶于水,可以使湿润的紫色 石蕊小花变红。 2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KMnO4 K2MnO4 +MnO2+O2↑;(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MnO2+O2↑;(2)二氧化碳可 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明”“和”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明”字上滴加 CuSO4 21. 溶液,向“和”字上滴加盐酸。 (1)“明”字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字上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明”字位置逐渐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Zn+2HCl=ZnCl2+H2↑。 【解析】(1)由于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溶液,即“明”字位置逐渐出现红色 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锌和稀盐酸反生置换反应:Zn+2HCl=ZnCl2+H2↑。 22.用图 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 2所示。 7(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 案 】( 1 ) NaOH 溶 液 ;( 2 )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与 二 氧 化 碳 充 分 反 应 , 反 应 停 止 ;( 3 ) 2HCl+Na2CO3=2NaCl+H2O+CO2↑。 【解析】(1)根据图 2压强变化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判断先推入的溶液是 NaOH溶液; (3)bc段压强不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3)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 化碳 充 分 反 应 生 成 碳 酸 钠 , 碳 酸 钠 与 稀 盐 酸 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使 装 置 内 压 强 增 大 , 即 2HCl+Na2CO3=2NaCl+H2O+CO2↑。 23.请从 A~D中任选三个作答,若均作答,按前三个计分。如下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进行实验。 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步骤 AB探究_______________ 检验 NaCl中混有 Na2CO3 验证 KCl不能无限溶解 ①加入 NaOH溶液;②滴加酚酞溶液;③加入适量盐酸 ①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__________ C20°C时①加入 100g水;②加入 18gKCl;③加入___________(已 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 34g) D配制________________ ①加入 2.5gNaCl;②加入 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 【答案】A.探究盐酸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B.稀盐酸和稀硫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 溶液 C.超过 16g的氯化钾(答案合理即可) D.配置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 8【解析】A.①加入 NaOH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加入适量盐酸,氢氧化钠溶 液红色逐渐褪去,该实验探究可以达到目的;B.加入少量样品,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再加入稀 盐酸和稀硫酸或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有气体产生或出现白色沉淀,该实验探究可以达到目的; C.根据 20℃时,KCl的溶解度为 34g,加入 18gKCl,最多溶解 34gKCl,超过 16g的氯化钾,该实 验探究可以达到目的;D.加入 2.5gNaCl和 47.5g水,搅拌至全部溶解可以配置 50g溶质质量分数 为 5%的氯化钠溶液。 【科学探究】24.右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 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 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 记录如下: 表 1实验记录 实验 糖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22 效果得分 123456789蔗糖 45645a456565 81 93 91 88 75 0蔗糖 10 15 10 15 530 蔗糖 50 冰糖 50 冰糖 22 冰糖 30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15 530 50 010 22 0【处理数据】分析表 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 2效果得分均值 9因素 糖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 温度/℃ 蔗糖 冰糖 葡萄糖 456510 15 22 30 50 均值 79.7 84.7 0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 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6中,a为_____________mL。 (4)根据表 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 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滴水和 50℃ 【反思与评价】 ( 5 ) 表2 中 , 22 ℃ 对 应 的 均 值 为51.0, , 计 算 该 值 所 依 据 的3 个 数 据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 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 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2)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 素和氧元素;(3)6;(4)15;(5)65:88:0;(6)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解析】(1)蔗糖 C12H22O11变成黑色的炭 C,发生了化学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质量不 变和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可以判断为二氧化硫 SO2,即浓硫酸中有硫元素和氧元素,蔗糖中含有氧元 素,则生成物中也会有硫元素和氧元素;(3)根据表格数据排布规律判断 a=6;(4)根据效果得分 可以“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 5g冰糖、5mL浓硫酸、15滴水和 50℃;(5)根据表格判断 22℃对应 的均值为 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 3个数据分别是 65、88和 0;(6)实验 3和 4,温度均为 50℃, 使实验 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 4的因素有浓硫酸的体积和水的滴数。, 10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