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湖南省怀化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米饭变馊 B. 甲烷燃烧 C. 湿衣服晾干 D. 葡萄酿葡萄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米饭变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甲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C. 空气 B. 液态氧 D. 75%的医用酒精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 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态氧中只有氧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75%的医用酒精中有酒精、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 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食物的是() 选项 食物 pH ABCD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2.9~3.3 3.5~4.5 6.3~6.6 7.6~8.0 1A. A B. B C. C D. 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 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错误.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属于酸性食物,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属于碱性食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铝元素 B. 纯净的空气中,含氧气78%,氦气21% C.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为此常用浓硫酸改良碱性土壤 D. 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K和N两种营养元素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电解水实验;常见化肥的种类 和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B、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腐蚀性判断; D、根据复合肥的概念和作用判断. 解答: 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A错误; B、纯净的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氮气约有78%,氧气约有21%等,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碱性土壤,故说法错误; D、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K、N两种营养元素,故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含量、地壳以及复合肥的定义、浓硫酸的性质等 是解题的关键. 5.(2分)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毫升牛奶中含钠70毫克,钾90毫克,钙90毫 克.这里的“钠、钾、钙”指的是()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考点: 元素的概念. 2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牛奶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毫升牛奶中含钠70毫克,钾90毫克,钙90毫克.这里 的“钠、钾、钙”等不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 质量(或质量分数)来描述.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 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是最清洁又可再生的能源 B. 人类社会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化学反应 C.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大米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油脂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食 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煤炭、燃烧的产物以及是否能再生来分析; B.根据人类利用能源的来源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D.根据食物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解答: 解:A.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B.人类社会利用的能源有些来自于化学反应,有些来自于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这些过程 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燃烧不能进行.故正确; D.大米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规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能源的来源、灭火的方法以及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 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7.(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物质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C.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铜 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 3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解答: 解:A、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种红色固体,且生成铜是实验结论 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 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闻药品气味 B. C. 点燃酒精灯 D. 加入固体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用手握试管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以判断气密性 好坏解答; B、根据闻药品的气味要在瓶口用手轻轻煽动去闻药品气味解答; C、根据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解答; D、根据取用颗粒状或块状固体试管要平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解答. 4解答: 解:A、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 故A正确; B、闻药品的气味要在瓶口用手轻轻煽动去闻药品气味,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B不 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 造成危险,故C错误; D、取用颗粒状或块状固体试管要平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D不正确;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胶头滴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 方法和加热液体的方法. 9.(2分)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3O﹣﹣3个氧元素 C. N2﹣﹣2个氮原子 B. H﹣﹣1个氢分子 D. Na+﹣﹣1个钠离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 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 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A、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3O表示3个氧原子,故错误; B、H可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故错误; C、N2表示一个氮分子或氮气等,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 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Na+表示1个钠离子;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 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0.(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液的概念、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溶液的特征是均一 性、稳定性; 5解答: 解: A、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不都是固态物质,故错; 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错;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对; D、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氢氧化钠、氧化钙等,故错 . 答案:C 点评: 明确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用改变温度进行转化时要看 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而定. 11.(2分)市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 价是() A. ﹣2 B. ﹣3 C. +1 D. +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碘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 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 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2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氦气、碳酸钠、空气 C. 铁、碳、干冰 B. 空气、碳酸钙、水 D. 铜、石油、熟石灰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 多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 解答: 解:A、氦气属于单质;碳酸钠属于盐;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空气属于混合物;碳酸钙属于盐;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 C、铁属于单质;碳属于单质;干冰属于纯净物,故C错; D、铜属于单质;石油属于混合物;熟石灰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 要根据单质、盐、混合物的概念回答本题,要把握要点,知道常见物质的组成. 613.(2分)2CO+O2 A. 化合反应 2CO2,该反应属于()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 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 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CO+O2 2C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解答: 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 2CO+O2 2C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 错误; 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 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4.(2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节约 用水人人有责. 解答: 解:A、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 B、是剧毒品标志,故错. C、是循环利用标志,故错; D、是节约用水的标志,故正确; 故选D 7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 判断. 15.(2分)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一切变化中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改变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 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解答; C、根据温度与分子运动快慢的关系考虑; 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 解: A、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错;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错; C、升高温度,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故正确; D、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即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相对稳 定结构,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 性质不同,故错. 答案: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构成,分子的特点,构成固体、气体、液体物质的分子之 间都有间隔,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16.(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水净化的单一操作中,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之一 B. 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 用密度约为1.04g/cm3的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一定要使用托盘天平 D. 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常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考点: 水的净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硬水与软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水净化的过程中,净化程度较高是蒸馏解答; B、根据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解答; C、根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进行计算即可,根据浓溶液变稀溶液,加 入的是水考虑需要的仪器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解答. 解答: 解: 8A、在天然水的净化过程中,沉降、过滤、吸附,蒸馏中,净化程度较高是蒸馏,故对; B、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对; C、浓溶液变稀溶液,加入的是水,不需要称量,不一定要使用托盘天平,用到烧杯、量筒、玻 璃棒就可以了,故错; 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常加少量二氧化 锰作催化剂,故对. 答案: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基本步骤,需要的仪器,溶质质 量的计算,溶剂质量的计算,知道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 17.(2分)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KMnO4 K2MnO4+MnO2+O2↑ B. Mg+O2═MgO2 C. Cu+FeSO4═CuSO4+Fe D. Na2CO3+HCl═NaCl+H2O+C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 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中缺少反应条件,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 2MgO,故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 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 ,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8.(2分)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Z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Z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 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Y、X B. X、Y、Z C. Y、X、Z D. X、Z、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9分析: 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的则不 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较为 容易的判断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由题中把Z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Z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不反应,可知Z位于氢之前, Y位于氢后;而把Y和X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X表面没有变化,说明 Y位于银之前,X位于银之后.就是说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Z、Y、X.我们据 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故选:A 点评: 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角度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考查总结问题的能力. 1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 利用乳化原理使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 人体缺钙会引起贫血 D. 聚乙烯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人体的元 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解答; B、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 C、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解答; D、根据聚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解答. 解答: 解: A、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形成,不是二氧化碳,故错;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对; C、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引起贫血,故错; D、聚乙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天然材料,故错. 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及污染问题,把握常见的污染现象、能源利用及材料等为解答的 关键,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0.(2分)铜与稀硝酸反应可产生一种气体X,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X↑+4H2O, 则X的化学式是() A. H2O B. NO C. Cu D. N2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0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 物X的化学式.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 ═3Cu(NO3)2+2X↑+4H2O,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 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 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 式为NO.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有6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6分)试从氯化钠、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葡萄糖、金刚石六种物质中,选择正确的物 质并按要求填空.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氧气; (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4)重要的调味品且医疗上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氯化钠; (5)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6)属于有机物且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是葡萄糖.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 境的影响;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回答. 解答: 解:(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氧气能供给呼吸,当人出现高原反应时应立即吸入的气体是氧气; (3)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4)重要的调味品且医疗上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氯化钠; (5)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6)葡萄糖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且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故答为:(1)金刚石;(2)氧气;(3)氮气;(4)氯化钠;(5)导二氧化碳;(6)葡萄 糖.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4分)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 (2)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相对较易得到(填“得到” 或“失去”)电子. 11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1)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6,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 (2)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 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1)16;(2)3;6;得到.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3分)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两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 (3)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B的方法.(填序号) A.升高温度到70℃B.降低温度 C.加入一定量的水.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 的方法.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40℃时甲、乙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固体物 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相同; (2)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填:乙;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赢下变化大,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降温结晶的方法,故 填:B. 12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2分)水是生命之源,请写出水的化学式H2O;请你写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建议工业废 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写法解答;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有: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等. 解答: 解:水的化学式为H2O;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 放、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等. 故答案为:H2O 点评: 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的写法和水资源的保护等,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25.(2分)如表是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质量的数据表.据此分析,其中最理想的燃料 是天然气;理由是天然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很少. 燃料 相关燃烧产物的质量/g CO2 SO2 汽油 2900 5.0 0.1 11.0 天然气 2500 2500 煤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表格推断清洁的燃料和易造成酸雨的燃料; 解答: 解: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最清洁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有 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很少;煤和汽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最多,最易形成酸雨. 答案:天然气,天然气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很少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 行. 26.(3分)人缺铁易造成贫血.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C10H12FeN2NaO8)为原料制成的“铁强化 酱油”可起补铁作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为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 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由六种元素组成. (2)写出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一点物理性质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合理即可); (3)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水溶液呈酸性.(填“酸”和“碱”) 13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2)根据题干叙述找出物质的性质即可;(3)根据pH 值分析溶液的酸碱性. 解答: 解:(1)由化学式C10H12FeN2NaO8可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是由碳、氢、铁、氮、钠、氧6 种元素组成的,故填:六; (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为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属于乙二胺四乙酸钠的物理性质; 故填: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合理即可); (3)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水溶液的pH在3.5~5.5之间,说明其水溶液呈酸性,故填:酸.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分析题(27题10分,28题5分,共15分) 27.(10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如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 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内能转变为电能来发电. (2)为了不污染环境,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必须通入碱性溶液来吸收.(填“酸”或“碱”) (3)请你谈谈对“H2”的认识是一种清洁能源(任写一点) (4)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填“白色污染”或“酸雨”);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使土壤酸 化. (5)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 环境中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填“过滤”或“蒸馏”),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 的作用是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6)请你对身边的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分类回收重新利用.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 变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1)垃圾焚烧会放出热量; (2)根据烟气的成分来分析; 14 (3)氢气具有可燃性,热值高,生成物只有水; (4)从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角度来分析; (5)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以及亚铁易被氧化来分析; (6)根据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来分析. 解答: 解:(1)垃圾焚烧会放出热量,实际上是内能转化为电能;故填:内; (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所以应该用碱性溶液来吸收;故填:碱 ;(3)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故填:是一种清洁能源; (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因为酸性物质能和很多物质反应,所 以酸雨的危害是很多方面的,如:腐蚀建筑物,毁坏庄稼,使土壤酸化,使水体显酸性等. 故答案为:酸雨、使土壤酸化. (5)分离硫酸亚铁晶体与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因为:+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利用化学性质稳定的氮气来做保护气;故填:过滤;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6)对生活垃圾要分离回收,合理利用,既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约资源,故填:分类回 收重新利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从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找出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28.(5分)A、C、D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A是天然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将A高温 分解得到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B和一种氧化物C,将C溶于水得到一种常见的碱D.根据你的推断 ,回答下列问题: (1)D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2)袋装食品中常放入小袋装(透气)C,其作用是吸水干燥; (3)写出B与D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有 白色沉淀产生.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A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A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氧化 钙,氧化钙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钙,因此B是二氧化碳,C是氧化钙,则D是氢氧化钙,据此分析完 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A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故A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 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钙,因此B是二氧化碳,C是氧化钙,则D是氢氧化钙,因此: (1)D是氢氧化钙,俗称为:熟石灰或消石灰;故填:熟石灰或消石灰; (2)C是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防止食物变潮;故填:吸水干燥;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 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有白色沉淀产生. 点评: 本题为语言文字型的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 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 即可. 15 四、实验探究题(29题7分,30题8分,共15分) 29.(7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1)a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该装置中还缺少棉花(填“棉 花”或“药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如用F装置收集氧 气,气体应从c(填“b”或“c”)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一般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D(填序号);写出检验二氧化 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一种方法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 集满.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 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以及氧气的密度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验满 .解答: 解:(1)图中a是酒精灯;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所以选A作为发生装置;为防止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进入导 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小于 水的密度,所以用F装置收集氧气要“短进长出”.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所以要用D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二氧 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 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A;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c; (3)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点评: 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则取决于制取气体的水 溶性和密度. 16 30.(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进行相关探究实 验.假定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将试管b中的混浊液过滤、洗涤、干燥、 称量,理论上得固体物质2.00g.实验完毕后,发现试管a中仍有黑色固体物质. (1)【提出猜想】 李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 刘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铜 王军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查阅资料】 木炭、铜都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Fe2O3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实验设计】 ①将反应后试管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 过滤,得到蓝色滤液e和固体物质f. ②将f全部转入坩埚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理论上得固体物质 4.80g. (4)【实验结论】王军同学的猜想正确. (5)【结果应用】 ①根据实验相关数据,写出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2↑; ②请对上述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 (6)【实验拓展】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滤液e中含H+(酸)取溶液e少许,加入,活泼金属锌,有气泡出现 ,证明滤液e中含有酸.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 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4)根据将反应后试管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 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e和固体物质f,所以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铜; 将f全部转入坩埚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所以混合物中含有碳进行分析; (5)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吸收二氧 化碳效果不好,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果好于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6)根据酸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 解:(4)将反应后试管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 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e和固体物质f,所以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铜; 17 将f全部转入坩埚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所以混合物中含有碳,所以王军同学的猜想正确 ;(5)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吸收二氧化碳效果不好,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果好于氢氧化钙,所 以对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是: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 (6)酸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证明滤液e中含H+(酸)的方法是:取溶液e少许,加 入,活泼金属锌,有气泡出现,证明滤液e中含有酸. 故答案为:(4)王军; (5)C+2CuO 2Cu+CO2↑; 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 (6)取溶液e少许,加入,活泼金属锌,有气泡出现,证明滤液e中含有酸. 点评: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 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2015届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 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 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五、计算题(31题4分,32题6分,共10分) 31.(4分)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为了防止灾后疫情发生,防疫人员使用了多种 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亚氯酸钠(NaClO2)是其中的一种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2)亚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5.5+16×2=90.5. (2)亚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16×2)=23:32. 答:(1)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5;(2)亚氯酸钠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6分)硅钢是制变压器、充电器的核心材料,其主要成分是Fe和Si.某同学用硅钢样品进 行如下实验:取6.60g硅钢样品,将60.0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其中稀硫酸与硅及其它杂 质不反应).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表: 稀硫酸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Wg 第1次加入10.00g 第2次加入10.00g 第3次加入10.00g 第4次加入10.00g 第5次加入10.00g 4.36g 3.24g 2.12g 1.00g 18 第6次加入10.00g 1.00g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稀硫酸加入到第5次,铁恰好反应完全. (2)表中W=5.48g (3)计算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与1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铁的质量,然后确定 第几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铁已经完全反应; (2)由(1)进而可确定w的值; (3)根据10g稀硫酸只能消耗1.12g铁进行计算,算出硫酸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 算即可. 解答: 解: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与1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的铁的质量,每10g硫酸就 消耗4.36g﹣3.24g=1.12g铁,所以第五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铁已经完全反应; (2)由表格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与1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 应的铁的质量4.36g﹣3.24g=1.12g,因此w=6.60g﹣1.12g=5.48g,; (3)设10g稀硫酸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98 1.12g x x=1.96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 答案: (1)5 (2)5.48; (3)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 本题属于表格数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出完全反应的量,同时由 表中的数据分析出想要的数据才能进行解题. 19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